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运动中的使用

❖ 电刺激时,阈值低、直径大的神经纤维首先发生反 应,随着刺激强度的加大 ,直径小的神经纤维才起 反应 , 这与其支配的肌肉密切相关。
肌肉纤维根据其收缩特性分为快肌纤维 (Ⅱ型 纤 维 ) 和 慢肌纤 维 (I型纤维 ) 。
快肌纤维 的特点是收缩快,但抗疲劳性差, 一般由较大 直径的神经纤维支配 。慢肌纤维的特点是收缩慢而持续, 抗疲劳性强,一般由直径较小的神经纤维支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在运动中的使用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康复科
❖ 1.有什么作用? ❖ 2.为甚么会有这个作用? ❖ 3.怎么更好的应用? ❖ 4.什么病人适合做?
一、定义
❖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简称NMES)是应用低 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 动功能的方法。
100Hz:刺激感觉神经
❖ (三)波宽:每个脉冲出现的时间,包括 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等。
I. 对引发肌肉运动收缩波宽的设置很重要。
II. 要引起组织兴奋,脉冲电流必须达到一定 宽度。
III. 在固定的刺激强度 之下脉宽越大, 总刺激量越大。
❖ 理想的波宽为 200 ~ 400 μs 。
由于直径较大的神经纤维更容易被激活,当 脉冲宽度较低时,直径较大的神经纤维首先 被激活,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直径较小的 神经纤维也被激活。因此随着脉冲宽度增加, 被激活神经纤维的总数目增多。
❖ 2.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和肌肉收缩:
可简述为兴奋→突触小结→突触小泡释放乙 酰胆碱→乙酰胆碱与运动终板上的受体结合 →终板电位→兴奋传导到三联管系统→肌肉 动作电位→整个肌原纤维兴奋→肌丝滑行, 肌小节变短→肌肉收缩。
四、生理和治疗作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
什么是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使其收缩,来恢复运动功能的方法。
治疗作用
1.肌肉受刺激后,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和重量增加,肌肉内毛细血管丰富。
2.肌肉受电刺激后肌肉募集会增多,肌肉容易被激活。
3.增加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
4.利用肌肉泵作用,减轻肢体肿胀。
应用
1.废用性肌肉萎缩:制动或是中枢神经损伤后,NMES 可以延迟肌肉萎缩发生,增强已萎缩肌肉的肌肉力量,但不能完全阻止肌肉的萎缩。
使用NMES后,要努力自己收缩肌肉或多活动,当能抗阻时,停止NMES。
2.增加或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对痉挛、挛缩导致的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有效。
3.增强正常肌肉的肌肉力量。
注意事项
1.电极要导电均匀,与皮肤接触好,不妨碍身体活动,对皮肤无刺激。
2.两个电极不可以靠太近,通常放在身体的同侧,避开瘢痕和骨突。
适应症
各种上下神经元瘫痪,神经失用症;各种原因导致的废用性肌肉萎缩;长期卧床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禁忌症
戴心脏起搏器、恶性肿瘤部位、出血倾向、静脉血栓形成部位。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简称NMES)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
NMES 的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在神经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复中NMES的应用显著增加。
一、物理特性(一)波型常见NMES的波型有两种:不对称双相方波和对称双相方波。
前者有阴阳极之分,一般用阴极作主极,用于小肌肉、肌束的刺激。
后者没有极性,用于大肌肉和肌群的刺激,McNeal和BaKer(1988)认为在同样的电流强度下,对称双相方波引起的肌收缩力比单相方波大20~25%。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NMES一般用指数波(三角波)。
(二)脉冲宽度许多袖珍NMES仪的波宽固定于0.2~0.4ms之间。
而大型NMES仪的波宽在0.05~100ms可调。
对于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包括上运动神经无麻痹的肌肉),Bowman等(1985)认为波宽0.3ms的电流比0.05ms或1ms的电流更舒适,不易引起疼痛。
(三)频率NMES所用的频率常在100Hz以下。
临床应用时常需要使肌肉达到完全强直收缩。
对正常肌肉,频率30Hz以上。
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引起强直收缩所需的频率降低。
频率越高,神经越易疲劳。
(四)占空系数和通断比通断比在1:1~1:1.5之间。
要注意通断比和频率的共同影响:30Hz、1:3的电流与50Hz、1:7的电流所引起的肌收缩力无统计学差异。
病情越严重,所需的占空系数和频率就越低。
(五)上升时间失神经支配肌肉的NMES采用指数波,其上升时间在数十毫秒至500毫秒之间。
二、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一)肌肉受刺激后的生理学变化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证明(Salmons、Hudlicka、Erisksson等)肌肉受电刺激收缩后,肌纤维增粗、肌肉的体积和重量增加、肌肉内毛细血管变丰富、琥珀酸脱(SDH)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等有氧代谢酶增多并活跃、慢肌纤维增多、并出现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特征转变的现象。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摘要:一、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简介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作用原理三、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应用领域四、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优缺点五、我国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正文: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简称NMES)是一种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系统,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目的的物理疗法。
该疗法运用电流刺激肌肉,激活神经元,促使肌肉收缩,从而达到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功能、减轻疼痛等作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电流通过导线传输到贴在皮肤上的电极,电极将电流传递到肌肉纤维,刺激神经末梢;其次,电流刺激导致肌肉收缩,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可促使关节运动,改善关节活动度;最后,神经肌肉电刺激还可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对于损伤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如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疼痛治疗等。
在康复医学领域,该疗法常用于治疗瘫痪、脑卒中、骨折等导致的肌肉无力;在运动医学中,可通过刺激肌肉增强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运动表现;在疼痛治疗中,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减轻慢性疼痛,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
虽然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优缺点。
优点包括:无创、安全、有效,可在家中进行自我治疗;缺点主要是患者可能对电流刺激产生不适感,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和过敏等。
在我国,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发展现状逐渐显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
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疗法的有效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此外,国家政策也对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发展给予了支持,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扶持,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未来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总之,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作为一种现代物理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可根据自身需求和身体状况,结合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电刺激促进神经和肌肉的恢复

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电刺激促进神经和肌肉的恢复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运用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模拟人体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促进神经和肌肉的恢复和重建。
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尤其是在运动康复和疼痛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原理是利用电流刺激触发神经和肌肉的反应,从而达到促进神经和肌肉恢复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电刺激可以通过改变神经元中的膜电位和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来模拟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
通过刺激肌肉收缩,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功能,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增长。
在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刺激的参数,如刺激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这些参数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例如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和治疗目标等。
一般来说,低频刺激适用于促进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而高频刺激则适用于疼痛管理和神经再生。
在治疗过程中,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如经皮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和经皮穿刺电极等。
经皮电刺激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将电极贴附在皮肤上,利用电流传导到神经和肌肉组织。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是广泛的。
它可以用于加速肌肉损伤的恢复,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在康复过程中,通过刺激神经和肌肉,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减轻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
此外,神经肌肉电刺激还可以用于疼痛管理。
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可以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减轻疼痛的感觉。
这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传统的药物治疗可能存在依赖性和不良反应。
尽管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广泛,但仍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限制。
例如,过度的刺激可能引起肌肉痉挛和疲劳,而过高的频率和强度可能损伤神经和肌肉组织。
此外,神经肌肉电刺激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患者,如心脏病患者和患有皮肤病的患者等。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电流刺激促进神经和肌肉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它可以用于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和促进神经再生。
神经肌肉电刺激原理

神经肌肉电刺激原理神经肌肉电刺激原理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组织,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这一原理基于人体神经肌肉系统的生理特点,利用电流的刺激作用,对神经和肌肉进行调节和修复。
神经肌肉电刺激原理的基本机制是通过电流刺激神经纤维和肌肉组织,引起神经兴奋和肌肉收缩。
在人体的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是传递神经冲动的媒介,而肌肉则是实现运动功能的主要组织。
通过电刺激,可以刺激神经纤维,使其产生兴奋传导,进而引起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中,通常会使用特定的电极贴片,将电流传递给患者的身体特定部位。
电流的强弱和频率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电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和肌肉组织,刺激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从而改善神经肌肉功能。
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和损伤,如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中风后遗症等。
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的再生和肌肉的恢复,增强神经肌肉功能,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肌肉电刺激原理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刺激可以增加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促进神经冲动的传导。
其次,电刺激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力,提高肌肉的功能和表现。
此外,电刺激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中,一般会结合其他的物理治疗方法,如热疗、按摩、运动康复等,以加强治疗效果。
电刺激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患者和疾病。
在使用电刺激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电刺激治疗也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神经肌肉电刺激原理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电流刺激神经纤维和肌肉组织,促进神经肌肉的修复和康复。
它在神经肌肉疾病和损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最新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最新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通过通过电流刺激神经肌肉来改善肌肉功能和康复患者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医疗的发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更新。
下面将介绍几种最新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第一种是多通道电刺激系统。
传统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通常只能刺激单一的神经或肌肉,而多通道电刺激系统则可以同时刺激多个神经和肌肉。
这种疗法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康复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可以更好地恢复肌肉功能和改善康复效果。
第二种是图像引导电刺激疗法。
这种疗法结合了图像技术和电刺激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引导精确地刺激神经和肌肉。
这种疗法可以减少误操作和刺激偏差,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第三种是神经调节电刺激疗法。
这种疗法是通过定期的电刺激来调节神经的功能,从而改善肌肉功能和康复效果。
这种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神经系统的平衡,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种是激光电刺激疗法。
这种疗法是通过将激光与电刺激结合,可以更精确地刺激神经和肌肉。
激光能够穿透皮肤到达深层组织,可以提高刺激的效果和渗透深度,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第五种是虚拟现实电刺激疗法。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环境和场景,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
患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运动和康复训练,通过电刺激疗法来增强治疗效果。
康复医学中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康复医学中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康复医学是一门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学科。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作为一种常用于康复治疗的技术,已逐渐展现其在促进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原理与机制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通过向神经或肌肉施加电流刺激,以产生运动反应或肌肉收缩,从而达到促进功能恢复和康复治疗的目的。
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 神经激活:通过电刺激神经,可以激发神经传导,增加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使受损神经传导能力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2. 肌肉收缩:电刺激可以引起肌肉纤维的收缩,通过增加肌肉的张力、力量和耐力,提高患者的肌肉功能。
这对于康复治疗中的肌肉恢复和功能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3. 疼痛缓解:神经肌肉电刺激还可以通过改变疼痛信号的传导,刺激神经系统释放内啡肽等内源性镇痛物质,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应用领域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康复: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以用于帮助患者进行肌肉康复训练,包括增加肌肉张力、改善运动控制能力、提高肌肉协调性等。
尤其对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如中风、截肢、脊髓损伤等,其康复效果显著。
2. 疼痛管理:电刺激可刺激神经系统的内源性痛阈,减轻疼痛感受。
因此,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疼痛管理和疼痛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慢性腰背疼痛、关节炎痛、痉挛性疼痛等。
3. 神经功能重建:对于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的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用于重建神经功能。
当神经传导能力受损时,通过刺激神经,可以帮助传导神经脉冲,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4. 肌无力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以增加肌肉收缩,对于肌无力患者来说,可以起到强化肌肉功能的作用。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等有良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应用低频脉冲电流(调制型或非调制型)刺激运动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tJlation ,简称NMES。
)一、正常肌肉电刺激疗法所谓正常肌肉是指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神经失用的肌肉及废用性萎缩的肌肉,应用NME可以锻炼和加强肌肉的力量,防治废用性肌萎缩,可以训练肌肉做功能性动作。
(一)方法原理电刺激可以使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且兴奋可传至所支配的肌肉,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有关这部分的电生理机制已在前面介绍,此处不再复述,对于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电刺激所兴奋的是神经而非肌肉,当肌肉失神经支配时,电刺激才会直接兴奋肌肉,为更好地理解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性,有必要先了解强度/时间曲线(itensity /time curve )。
能引起神经纤维或肌肉组织兴奋的最小电刺激称为阈刺激,它包括一定的电流强度及与之对应的最短刺激时间,在阈刺激的产生中,不同的电流强度需要不同的最短刺激时间,强度与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强度/时间曲线表示(图6-27 )。
图6-27 神经与肌肉的强度/时间曲线虽然神经及肌肉的强度/时间曲线形态相似,但位置不同,这说明引起神经兴奋的阈刺激强度低,时间短,而引起肌肉兴奋的阈刺激强度高,时间长。
换言之,神经比肌肉更容易兴奋,所以,对于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电刺激首先兴奋神经,神经再将兴奋传至所支配的肌肉,引起肌肉收缩:对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较强的电刺激直接兴奋肌肉引起收缩。
(二)物理特性1 .波形虽然有多种波形可用于NMES但常用的波形有两种:非对称性双向方波及对称性双向方波,它们的优点是:①可避免电极下电化学作用对皮肤的刺激;②电流强度快速升至峰值,可避免神经纤维的适应现象(见第l 节)。
2 .波宽许多NMES刺激仪波宽定为0.2〜0.4ms,研究表明0.3ms的波宽是最舒服的,波宽小于0.1ms,需要较强的电流强度方能引起肌肉收缩,而高强度的电流会兴奋细纤维神经,引起痛觉的传入,波宽大于1.0ms,电流在引起肌肉收缩的同时,也兴奋痛觉神经,当波宽为0.2〜0.4ms时,电流强度稍有增加便可产生明显的肌肉收缩(参看图6-27)。
3 .频率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可参看图6-28,低频脉冲电流(1〜5H0引起肌肉的单次收缩,它不易引起肌肉疲劳及不适感,10〜20Hz的脉冲电流可引起肌肉的不完全性强直收缩,频率40〜60Hz可引起完全性强直收缩,由于强直性收缩的力量可比单收缩强4倍,所以较高频率的电刺激可用于锻炼正常肌肉,但易引起肌肉疲劳。
图6-28 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4 .通断比为了避免肌肉疲劳,针对不同疾病所致的不同程度的肌力减弱,应选择适当的通断比,比如对于偏瘫患者,肌力较低,可选择1:6 或1:5;对于骨科制动所引起的肌萎缩,可选择1:4 或1:3;对于增进肌肉收缩力量及耐力训练者,可选用l :2。
总之,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频率及通断比。
(三)治疗技术一般采用导电橡胶或金属作为电极,电极应有一定的柔软性,可以与皮肤的任一部分紧密相贴。
电极的大小根据所刺激的肌肉大小而定,对于四肢远端及面部的小肌肉,可采用单点刺激法。
根据Pfleuger定律:引起同一块肌肉收缩时,阴极所需的电量小于阳极所需的电量。
所以单点刺激法用单向脉冲电流,以阴极为主极,电极面积较小,一般直径为1.5〜2.5cm, 这样电流强度集中,主极置于运动点处,即刺激神经肌肉时,刺激阈最低的皮肤区域。
另一电极作为辅极,面积较大,置于肌肉远端。
当刺激大肌肉时,一般采用双向脉冲双点刺激法,将同样大小的两个电极置于肌肉两端。
(四)注意事项(1)治疗前应检查刺激部位皮肤感觉是否正常,对于感觉异常者,应严格控制电流强度以免烧伤。
(2)电极放置时应避开伤口及瘢痕,因电流易集中引起烧伤。
(3)电极不能放置于颈前,因颈前区有咽喉部肌肉、膈神经、颈动脉窦、迷走神经等,电刺激可引起咽喉肌、膈肌痉挛,引起呼吸、血压、心率等改变。
(4)对于骨科术后需要制动的病人,电刺激以引起肌肉I级收缩为宜,既可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又不引起关节活动。
(五)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1) 防止及治疗肌肉的废用性萎缩。
(2) 增加或维持关节活动度。
(3) 对神经失用的肌肉进行功能训练。
(4) 锻炼及增强正常肌肉的力量。
(5) 治疗痉挛肌。
(6) 矫正畸形,如脊柱侧弯,扁平足,肩关节脱垂等。
2.禁忌证(1) 严重心功能衰竭或心律失常。
(2) 心脏安放起搏器者。
(3) 孕妇患者,电极禁忌置于腹部及腰骶部。
二、失神经支配肌肉电刺激疗法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后,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而萎缩变性,为了缓解这种变化,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脉冲电流,刺激肌肉或肌群,使之发生被动的节律性收缩,通过锻炼,延迟萎缩和变性的发展,此方法称为失神经肌肉的低频脉冲电疗法。
(一)方法原理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所支配的肌肉出现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
萎缩的原因一般认为是:①维持肌肉正常代谢的神经营养介质不能沿神经纤维下达肌肉;②肌肉丧失活动。
从病理角度看,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肌纤维发生变性,脂肪和结缔组织增生,血管变形,久之发生纤维化。
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有以下几方面的治疗作用。
(1) 肌肉被动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所产生的“泵”作用,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代谢和营养,延迟萎缩。
(2) 肌肉被动收缩可以防止肌肉失水,防止电解质及酶系统的破坏。
(3) 可以维持肌肉中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防止其挛缩和束间凝集。
(4) 肌肉被动收缩可以延缓肌肉的纤维化,从而延迟肌肉变性的进程。
( 二) 物理特性刺激失神经支配肌肉的理想脉冲电流应具备以下条件:①选择性地刺激病肌而不波及邻近正常肌肉;②能引起病肌收缩而无痛觉产生。
在低频脉冲电流中,三角形电流具备这些条件。
选择不同的t升,可以避免刺激正常肌肉,如图6-29所示,正常肌对方波的收缩反应最大,当波的上升时间越来越长时,肌肉收缩幅度越来越小(a)。
但病肌的反应却不同,方波和三角波刺激时,肌肉收缩幅度近乎相等(b)。
图6-29正常肌与失神经肌对方波和三角波的收缩反应三角波还能避免刺激正常感觉神经。
如图6-30所示,当三角波(A)的t升及刺激强度选择在斜线区(E)时,即刺激达到病肌的阈曲线(D),但在正常肌肉(C)及感觉神经阈曲线(B)以下,此时电刺激就达到避开感觉神经和正常肌肉而单独刺激病肌之目的。
图6-30三角渡的选择性刺激作用(三)治疗技术1 .仪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当前,神经-肌肉刺激器的产品多种多样,五花八门,选择一种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仪器,至关重要。
北京市康复医疗仪器厂生产的DX2-2型低频诊疗仪颇具一些特点。
其一,在治疗方面该仪器输出一种比较规范的三角波,这种电流是治疗失神经支配肌肉首选的。
因为三角波电流比较接近理想刺激电流两个条件:一是治疗电流只刺激病肌,不波及邻近正常肌肉;二是治疗电流刺激病肌产生运动效应,而较少引起疼痛。
其二,可代替进口产品CX-2型时值计(电诊断仪),进行强度-时间曲线检查。
试比较两种仪器技术参数:表6-4两种仪器技术参数比较表其三,低频诊疗仪可以一机两用。
既可用于诊断,又可用于治疗,比较经济实惠,适合基层医疗单位选用。
总之,仪器的频率、周期、t宽、t升、t降应在低频范围内任意可调,而且还可输出调制或非调制型电流。
目前各种国产多形波治疗机和进口通用多形波电疗仪等均可参考选择。
2 .治疗时机的选择(1)神经损伤后第一个月,肌萎缩最快,应尽早进行电刺激治疗。
当怀疑有肌肉失神经支配时,也应及早进行治疗。
(2)神经损伤后数月,仍有必要进行电刺激治疗,目的是延迟肌肉萎缩,防止纤维化,以期待神经功能恢复。
如能定期做电诊断观察病情,便可提示预后,指导治疗。
若神经功能没有恢复的可能性,则电疗的意义就不大,因为电刺激不能阻止肌萎缩,只能延缓发展进程。
3 .治疗条件最好根据电诊断结果,选择适度的电流强度、t升(参见图6-30),及t降,一般为t升的1/2〜1/3,甚至为零。
原因是t降引起肌肉断电收缩,而断电收缩小于通电收缩,为使二者作用相近,需缩短t 降以增大电流强度的变率。
在实际调节仪器时,如果需先决定t宽才能调t升,此时应取t宽=t升。
为保证病肌于每次收缩之后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脉冲间歇时间t止至少应为t宽的二倍。
在实际应用中,常将t止定为t宽的3〜5倍。
至于脉冲频率(f )及周期(T),在决定t升和t o E后应算出f及T,以供调节仪器时采用。
其算法如下:T=t 升+t 止(mS当脉冲频率超过2Hz或更高时,为避免病肌连续收缩而缺乏休息,宜采用调制电流。
如果没有条件做电诊断,可以根据经验确定法来选择电刺激条件。
表6-5提供了通过经验找出的最适宜参数。
治疗时电极的选择,请参看本节正常肌肉电刺激疗法。
为加强治疗效果,可在肌肉被动收缩时,逐步增加负荷,使其抗阻力收缩,同时指导病人尽力试图主动收缩,这样被动收缩和主动意向相互配合,将更利于功能的恢复。
(四)注意事项(1)治疗前应检查刺激部位皮肤感觉是否正常,对于感觉异常者,应严格控制电流强度以免烧伤。
(2)(3)电极放置时应避开伤口及瘢痕,因电流易集中引起烧伤。
电极不能放置于颈前,因颈前区有咽喉部肌肉、膈神经、颈动脉窦、刺激可引起咽喉肌、膈肌痉挛,弓1起呼吸、血压、心率等改变。
对于骨科术后需要制动的病人,电刺激以引起肌肉I级收缩为宜,性萎缩,又不引起关节活动。
迷走神经等,电(4)既可防止肌肉废用(五)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主要应用于下运动神经元病损伤后所致的肌肉麻痹和萎缩,如面神经麻痹;尺、桡、正中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所致下肢无力;胫、腓神经麻痹等。
2 .禁忌证(1) 严重心功能衰竭或心律失常。
(2) 心脏安放起搏器者。
(3) 孕妇患者,电极禁忌置于腹部及腰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