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卷(1)
有机化学(1)试卷(化学)

临沂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有机化学Ⅰ》试题(A )(适用于2012级化学专业本科学生,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1. 2.3.(R)-α-溴代苯丙酮4. 5. 6.7.8. 9. 的Fischer 投影式 10.反-1-甲基-4-乙基环己烷的稳定构象1.下列碳正离子最稳定的是( ) A.B. C.D. 2.将CH 2=CH 2通入溴的NaCl 水溶液中,产物中不含下列化合物中的哪种( ) A. 1,2-二溴乙烷 B. 1,2-二氯乙烷 C. 1-氯-2-溴乙烷 D. 2-溴乙醇 3.下列化合物中哪些可能有顺反异构体 ( )A. 1-戊烯B.CH 2=CCl 2C. CHCl=CHClD.2-甲基-2-丁烯 4.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能拆分出对映异构体 ( )A. B.COOHC. D.5.下列一组化合物中,具有休克尔芳香性的是( ) A.B.C.D.6.按次序规则,将下列基团由大到小排列成序( )Ⅰ.-OH Ⅱ. (CH 3)2CH- Ⅲ. -C(CH 3)3 Ⅳ.ClCH 2CH 2- A. Ⅰ>Ⅳ>Ⅲ>Ⅱ B. Ⅳ>Ⅱ>Ⅲ >Ⅰ C.Ⅲ>Ⅳ>Ⅱ >Ⅰ D. Ⅰ>Ⅲ>Ⅱ>Ⅳ 7.化合物与的关系为( )A .相同化合物B .对映异构体C .非对映异构体D .不同化合物 8.下列化合物不能作为Diels-Alder 反应的双烯体的是( ) A .B .C .D .9.化合物HH 3CCH 3H 有几组化学等价质子( )A. 3B.4C. 5D.610.在碘化钾/丙酮溶液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11.下列各异构体中,与硝酸银醇溶液反应最快的是( )12.能区别五个碳以下的伯、仲、叔醇的试剂为( ) A.高锰酸钾 B.卢卡斯试剂 C.斐林试剂 D.溴水 13.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 .苯酚B .2,4-二硝基苯酚C .对硝基苯酚D .间硝基苯酚 14.由醇制备卤代烃时常用的卤化剂是( )A. Br 2/CCl 4B.AlCl 3C.SOCl 2D.NBS15. 在碱性条件下, 可发生分子内S N 反应而生成环醚的是下列哪个卤代醇( )A.2Br222Br22Br2OHB.C.D.16. 合成化合物CH 3OC(CH 3)3的最佳方法是()A 甲醇和叔丁醇分子间脱水B 甲基氯和叔丁醇钠反应C 甲醇钠和叔丁基氯反应A. 对映体B. 非对映体C. 相同化合物D. 构造异构体 18.下列四个取代苯都被强烈氧化,不能得到对苯二甲酸的是( )CH 2COOH3CH 3COCH 3C(CH 3)3CH3CHCH(CH3)2CHCOOH19.卤烷与NaOH 在水与乙醇混合物中进行反应,下列现象中,属于S N 2历程的是( ) A. 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 B. 有重排产物 C. 生成外消旋产物 D 叔卤烷速度大于仲卤烷1.2.3.4.5.6.CH 3CO 3H7.24160o C8.9.10.+AlCl311. H 2O 2+CH 3B 2H 6OH12.13.14.15. 稀H 2SO 4CH 3CH 2CHCHgSO 418.H H CH 3(CH )COK3OH HCH 3Br H 19.H 催化剂CH3CH C C 20.21.322322.CH2ClCH 33+CO 浓HClO CH 323.1.CH MgBr224.KMnO 425.CH 3CH=CH -CH=CH 2 + HBr1,4-加成26.CH 3OHCH 3HBr1.完成反应机理2.完成反应机理3.完成反应机理(CH3)3CCH2OH(CH3)2CBrCH2CH31.以乙炔及不多于2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合成2.以苯及不多于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合成3.以丙烯为原料合成2-甲基-2-戊醇910三重峰;δ3.0 ( 2H ) 四重峰;δ7.7 ( 5H ) 多重峰,试推测A的结构。
有机化学试题1

有机化学试卷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 共8题16分)1. 2 分(7007)7007用紫外光谱鉴别下列化合物:CH3CH22. 2 分(7010)7010指出下列哪些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最长,并按顺序排列。
(1) CH2=CHCH2CH=CHNH2(2) CH3CH=CHCH=CHNH2(3) CH3(CH2)4NH23. 2 分(7011)7011指出下列哪些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最长,并按顺序排列。
(1) 1,3-环辛二烯(2) 1,5-环辛二烯(3) 1,3,5-环辛三烯(4) 1-甲基-1,3-环辛二烯4. 2 分(7013)0035下列哪些不是自由基反应的特征?(A) 酸碱对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B) 光、热、过氧化物能使反应加速(C) 氧、氧化氮、酚对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D) 溶剂极性变化对反应影响很小5. 2 分(7014)7014指出下列哪些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最长,并按顺序排列。
(1) CH 2=CHCH =CH 2 (2) CH 3CH =CH-CH =CH 2 (3)CH 2=CH 26. 2 分 (7017)7017根据两种不同的紫外光谱试推测具有下列分子式的两种可能结构: C 8H 12 (A) 在紫外200~400nm 区有强吸收 (B)在上述区没有吸收7. 2 分 (7060)7060根据臭氧化反应的产物推断不饱和化合物(非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 反应产物为CH 2O,CH 3COCH 3和CH 3COCHO 。
8. 2 分 (7089)7089下面这些反应都是合成天然产物的实用步骤,请写出它们的产物的结构式。
二、推结构题 ( 共88题 462分 ) 9. 4 分 (7001)7001如何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对化合物:C 9H 13ClOCH 2CHCHCH(CO 2Et)2CH 3+OClC 11H 18O 4t BuOKC 20H 30O 5_CH 3(CH 2)3CHO 和 CH 3CH 2COCH 2CH 3*. 4 分 (7002)7002如何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对化合物: PhCOCH 3 和 PhCOCH 2CH 311. 4 分 (7003)7003如何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对化合物:PhCH =CHCOCH 3 和12. 6 分 (7004)7004如何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对化合物: 1,4-二甲基-2-吡啶酮和4-乙基-2-吡啶酮13. 4 分 (7005)7005如何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对化合物:14. 4 分 (7006)7006用紫外光谱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CH 2=CH ─O ─CH 2─CH 3 , CH 2=CH ─CH 2─O ─CH 315. 4 分 (7008)PhCH 2CH 2COCH 2CH 3NN HCH 37008用紫外光谱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6. 4 分 (7009)7009用紫外光谱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7. 4 分 (7012)7012指出下列哪些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最长,并按顺序排列:(1) 环己-3-烯酮 (2) 环己-2-烯酮 (3) 3-甲基环己-2-烯酮18. 4 分 (7016)7016指出下列哪些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最长,并按顺序排列: (1) 环己-2-烯酮 (2) 环己-3-烯酮 (3) 4-亚甲基环己-2-烯酮 (只考虑π-π*跃迁)19. 4 分 (7019)7019化合物C 3H 5Cl 3的1H NMR 谱只有两个单峰,试推出其可能结构。
无机化学试卷A(1)

=CO(g)(2)C(金刚石)+O(g)=CO(g) =SnCl(l)Sn(灰)+2Cl(g)=SnCl(l) Sn(白)+2Cl(g)=SnCl(s)无机化学试卷 A(1)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 共 16 题 28 分 ) 1. 2 分 (0388) 0388固体溶于水时, 与其溶解热有关的是--------------------------------------------------------( )(A) 固体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C) 溶质和水之间的相互作用(B) 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D) 以上三种都有2.1 分 (0365) 0365同温同体积的两杯蔗糖溶液, 浓度分别为 1 mol·dm -3 和 1 mol·kg -1, 则溶液中的蔗糖 含量应是---------------------------------------------------------------------------------------------()(A) 一样多(B) 1 mol·kg中多(C) 1 mol·dm -3 中多 (D) 不一定哪个多3.2 分 (0408) 0408在一定温度下:(1) C(石墨) + O 2(g)2ΔH 12 2(3) C(石墨) = C(金刚石)ΔH 2ΔH 3 = 1.9 kJ·mol -1其中ΔH 1 和ΔH 2 的关系是…………………………………………………………………()(A) ΔH 1>ΔH 2 (C) ΔH 1=ΔH 2 (B) ΔH 1<ΔH 2 (D) 不能判断4.2 分 (3438) 3438已知 Sn(白) ↓ Sn(灰)f H m = -2.09 kJ·mol -1Sn(白) + 2Cl 2(g)4H m 1-------(1) 2 42 4H m 2-------(2) H m 3-------(3)则三个反应在相同温度下 H m 的关系是……………………………………………… ((A) H m 1> H m 2> H m 3 (B) H m 2> H m 1> H m 3 (C) H m 3> H m 2> H m 1)(D) H m 1> H m 3> H m 25. 2 分(3510)3510一定温度下SO2(g) + NO2(g) SO3(g) + NO(g) K c = 0.240NO2(g) NO(g) + 12O2(g) K c = 0.012则SO3(g) SO2(g) + 12O2(g) 的K C为……………………………………………… ()6. (A) 201 分(0607)(B) 0.050 (C) 0.252 (D) 0.2280607根据软硬酸碱概念,下列物质属软酸的是……………………………………………()7. (A) H2 分(3641)(B) Ag (C) NH3 (D) AsH33641下列各混合溶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是………………………………………………((A) HCl (1 mol·dm-3) + NaAc (2 mol·dm-3)(B) NaOH (1 mol·dm-3) + NH3 (1 mol·dm-3)(C) HCl (1 mol·dm-3) + NaCl (1 mol·dm-3)(D) NaOH (1 mol·dm-3) + NaCl (1 mol·dm-3))8. 2 分(0697)0697已知: f G m (Pb2+, aq) = -24.4 kJ·mol-1f G m (I , aq) = -51.93 kJ·mol-1f G m (PbI2, s) = -173.6 kJ·mol-1298 K 时,PbI2的p K sp值是…………………………………………………………………()9. (A) -7.952 分(0698)(B) 7.95 (C) 18.3 (D) 15.90698某溶液中含有0.01 mol·dm-3 AgNO3、0.01 mol·dm-3 Sr(NO3)2和0.01 mol·dm-3 Pb(NO3)2、0.01 mol·dm-3 Ba(NO3)2四种盐,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K2CrO4溶液时,则沉淀的先后顺序是…………………………………………………………………………………………… ((A) Ag2CrO4,PbCrO4,SrCrO4,BaCrO4(B) PbCrO4,Ag2CrO4,SrCrO4,BaCrO4(C) SrCrO4,PbCrO4,Ag2CrO4,BaCrO4(D) PbCrO4,Ag2CrO4,BaCrO4,SrCrO4(注:K sp(Ag2CrO4) =1.1 ⋅ 10-12,K sp(PbCrO4) = 1.8 ⋅ 10-14)(A)1,3,14,2,12,7 K sp (BaCrO 4) = 1.2 ⋅ 10-10,K sp (SrCrO 4) = 2.2 ⋅ 10-5)*.2 分 (0701) 0701在 Cr 2 O 72 + I + H + ↓↓ Cr 3+ + I 2 + H 2O 反应式中,配平后各物种的化学计量数从左至 右依次为…………………………………………………………………………………… ( )1(C) 1,6,14,2,3,711. 1 分 (6731) 6731(B) 2,6,28,4,3,14 (D) 2,3,28,4,1 12 ,14由下列反应设计的电池不需要惰性电极的是……………………………………… ()(A) H 2(g) + Cl 2(g) = 2HCl(aq) (B) Ce 4+ + Fe 2+ = Ce3++ Fe 3+(C) Zn + Ni 2+ = Zn2++ Ni(D) Cu + Br 2= Cu2++ 2Br12. 08111 分 (0811)对基元反应而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总是一致的 (B) 反应级数总是大于反应分子数 (C) 反应级数总是小于反应分子数 (D) 反应级数不一定与反应分子数相一致)13. 09242 分 (0924) 在各种不同的原子中 3d 和 4s 电子的能量相比时……………………………………( )(A) 3d 一定大于 4s (C) 3d 与 4s 几乎相等 (B) 4s 一定大于 3d (D) 不同原子中情况可能不同14. 09552 分 (0955) 下列各组原子和离子半径变化的顺序,不正确的一组是……………………………( )(A) P 3- > S 2- > Cl - > F - (C) Co > Ni > Cu > Zn (B) K +> Ca 2+ > Fe 2+ > Ni 2+ (D) V > V 2+ > V 3+ > V 4+15. 40312 分 (4031) 下列各组离子化合物的晶格能变化顺序中,正确的是………………………………( )(A) MgO > CaO > Al 2O 3(C) RbBr < CsI < KCl(B) LiF > NaCl > KI(D) BaS > BaO > BaCl 216.2 分 (4035)4035下列氟化物分子中,分子的偶极矩不为0 的是……………………………………()(A) PF5 (B) BF3 (C) IF5 (D) XeF4二、填空题( 共15 题30 分)17. 2 分(0439)043925℃,101.3 kPa 下,Zn 和CuSO4溶液的置换反应在可逆电池中进行,放热6.00kJ·mol-1,做出电功200 kJ·mol-1,则此过程的 r S m 为_____________,而 r G m 为______________。
普通化学试题[1]
![普通化学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5a3be2d7d15abe23482f4dcf.png)
成绩
开课学院 考试日期 考生班级 理 学 院 课程 普 通 化 学 学时 48 考试时间 2 小时 考试形式( 闭 ) ( A )卷 学 号 姓 名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试卷同时交回。 )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 1. 在 298K,100kPa 下,反应 2H2(g)+O2(g)=2H2O(1) ΔrHӨm=-572 kJ· mol-1, 则 H2O(l)的 ΔfHmӨ 为( ) -1 A. 572 kJ· mol B.-572 kJ· mol-1 C.286 kJ· mol-1 D.-286 kJ· mol-1 2. 对反应 Mg(s) + 2HCl(aq) = MgCl2(aq) + H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Ө Ө 2+ A. ΔrH m (298.15K) = ΔfH m (Mg , aq, 298.15K) B. ΔrSӨm (298.15K) = SӨm (Mg2+, aq, 298.15K) C. ΔrGӨm (298.15K) = ΔfGӨm (Mg2+, aq, 298.15K) D. 反应的标准电动势 EӨ = φӨ(Mg2+/Mg) 3. 在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零、等容条件下进行反应( ) A. △H=Qp B. △U=Qv C. △G=△H-T△S D. △S=△H 4. 下列物质与 H2O2 水溶液相遇时,能使 H2O2 显还原性的是 ( ) 已 知 φӨ(H2O2/H2O)=1.776V, φӨ(Sn4+/Sn2+)=0.151V, φӨ(MnO4-/Mn2+)=1.507V, φӨ(Cl2/Cl-)=1.3583V, φӨ(O2/H2O2)=0.695V,φӨ(O2/OH-)=0.401V A. KMnO4 (酸性) B. SnCl2 C. Cl2 D. NaOH 5. N 的氢化物(NH3)的熔点都比同族中其它氢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主要是由于 NH3 分子 ( ) A.分子量最小 B.偶极距最大 C.存在氢键 D.偶极距最小 Ө 6. 在 298K 时石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ΔfHm ( ) A.等于零 B.小于零 C.大于零 D.无法确定 2+ Ө 7. 已知电极反应 Cu +2e = Cu 的 φ 为 0.347V,则电极反应 2Cu =2Cu2+ +4e 的 φӨ 值为( ) A.-0.347V B.0.347V C.-0.694V D.0.694V
有机化学1_试卷_答案

(C) I>II>III (D) II>III>I
8.与FeCl3发生颜色反应,是检验哪类化合物的主要方法?(C)
(A)羟基结构(B)醚链结构(C)烯醇结构(D)酯基结构
9.与HNO2反应能放出N2的是:(A)
(A)伯胺(B)仲胺(C)叔胺(D)都可以
12.碱性溶液中加热时主要产物是:(B)
(A)取代产物(B)消除产物
(C)各占一半(D)无法预测
13.下列酒石酸的构型为:(A)
(A) 2R,3R(B) 2S,3S(C) 2R,3S(D) 2S,3R
14.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共轭二烯反应得环己烯类化合物,这叫什么反应?(C)
(A) Hofmann反应(B) Sandmeyer反应(C) Diels-Alder反应(D) Perkin反应
[解]
每个结构2分
4.(本题4分)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10H16,能吸收等物质量的氢气,分子中不含甲基,乙基和其他烷基,氧化时得一个对称的双酮,分子式为C10H16O2。试推测此化合物的结构式和二酮的结构式。
[解]此化合物结构式为: 1,2,3,4,5,6,7,8-八氢化萘
二酮为:1,6-癸二酮
每个结构2分
得分
阅卷人
五、机理题(2小题,共12分)
1.(本题6分)预料下述反应的主要产物,并提出合理的、分步的反应机理。(用弯箭头表示电子对的转移,用鱼钩箭头表示单电子的转移,并写出各步可能的中间体。)
苯+ H2SO4+ HNO3?
[解]是芳香亲电取代反应:
每步2分
2.(本题6分)为下述实验事实提出合理的、分步的反应机理(用弯箭头表示电子对的转移,用鱼钩箭头表示单电子的转移,并写出各步可能的中间体)。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等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1)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i-28客观卷Ⅰ (共45分)一、选择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奥会,大量有机材料亮相冬奥。
下列材料中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高分子的是A. PVC(聚氯乙烯)制作的“冰墩墩”钥匙扣B. 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制成的冬奥纪念钞C. 颁奖礼服中的石墨烯发热内胆D. “冰立方”的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结构【答案】C2.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A. 丙炔的键线式:B. Cl-的结构示意图:C. 乙醚的分子式:C4H10OD. 顺-2-丁烯的球棍模型为:【答案】A3.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g重水(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B. 1molSiO2中含Si-O键的数目为4N AC. 0.1mol环氧乙烷()中含极性键的数目为0.2N AD. 1mol[Ag(NH3)2]+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6N A【答案】B4. 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或升华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 Na 2O 和SiO 2熔化B. 碘和干冰升华C. 氯化钠和蔗糖熔化D. Mg 和S 熔化 【答案】B5. 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最简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
下列研究有机物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 射线衍射实验B. 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法能确定青蒿素的分子式C. 提纯苯甲酸可采用重结晶的方法D. 质谱图中的碎片峰对我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有一定帮助 【答案】B6. 下列化学或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B. 聚丙烯的制备:C. CuSO 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23242Cu 2NH H O Cu OH 2NH ⋅↓+++=+ D. 新制的银氨溶液中加入几滴乙醛,并水浴加热:()++3334322CH CHO+2Ag NH +2OH CH COO +NH +2Ag +3NH +H O --⎡⎤−−−↓→⎣⎦加热 【答案】C7. 我国科学家研制的23NiO /Al O /Pt 催化剂能实现氨硼烷33(H NBH )高效制备氢气,制氢气原理:3334342H NBH 4CH OH NH B(OCH 3H )+−−−→+↑催化剂。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5届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化学试卷(一)故答案选A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b :122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酒香不怕巷子深”体现了熵增的原理B. 船体上镶嵌锌块,是利用外加电流法避免船体遭受腐蚀C. 烟花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利用了原子的吸收光谱D. “太阳翼”及光伏发电系统能将太阳能变为化学能【答案】A 【解析】【详解】A .酒香不怕巷子深体现了乙醇的挥发性,乙醇由液态变为气态,混乱度增加,是熵增的过程,A 正确;B .船体上镶嵌锌块,锌比铁活泼,做负极,可以保护铁,是利用牺牲阳极法避免船体遭受腐蚀,B 错误;C .烟花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被称为焰色反应,利用的是原子的发射光谱,C 错误;D .“太阳翼”及光伏发电系统能将太阳能变为电能,D 错误;。
2. 下列化学用语或化学图谱不正确的是A. 3NH 的VSEPR 模型:B. 乙醚的结构简式:3223CH CH OCH CHC. 乙醇的核磁共振氢谱:D. 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示意图:【答案】D 【解析】【详解】A .3NH 中心原子N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13+5-3142×=,VSEPR 模型为四面体,含1对孤电子对,模型如图:,A 正确;B .乙醚的结构简式:3223CH CH OCH CH ,B 正确;C .乙醇的结构32CH CH OH 有三种氢原子,且个数比为,3:2:1,的核磁共振氢谱:,C 正确;D .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示意图:,D 错误;故选D 。
3. 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不合理的是A.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玻璃棒下端应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B. 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抹布擦拭,再用65C °水冲洗C. 用二硫化碳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硫D. 对于含重金属(如铅、汞或镉等)离子的废液,可利用沉淀法进行处理 【答案】B 【解析】【详解】A.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为防止刻度线上端沾有溶液导致体积偏大,玻璃棒下端应在容量瓶刻度B. 由于酒精溶于乙醇,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可先用酒精洗涤,B 错误;C. 硫易溶于二硫化碳,可用二硫化碳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硫,C 正确;D. 对于含重金属(如铅、汞或镉等)离子的废液,可利用沉淀法进行处理,D 正确; 答案选B 。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一)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一)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测定铁含量得如下数据:23.70%、23.73%、23.81%、23.60%、23.72%,它们的平均值是。
平均结果的相对误差为:_________,相对平均偏差为:___________,中位数为:____________。
2.配制0.1mol/LHCl溶液250mL,应量取浓HCl mL,加mLH2O。
3.配位滴定中,滴定不同的金属离子需要不同的最低pH,这最低pH又称为。
4.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称为,称量某样品0.6754g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为。
5.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水中的Ca2+、Mg2+,共存的Fe3+、Al3+离子干扰测定,若加入使之与Fe3+、Al3+生成更稳定的配合物,则Fe3+、Al3+干扰可消除。
6.若溶液中既存在酸效应,又存在配合效应,则条件稳定常数lgK´MY=。
7.酸效应系数表示的是未参加主反应的EDTA的各种存在形式的与能参加配合反应的EDTA的浓度之比。
8.标定EDTA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
9.标定溶液常用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
10.选择指示剂应根据。
11.滴定度T Fe/KMnO4 =0.001234g/mL,其表示的是。
12.已知H2C2O4为二元弱酸,其分布系数δH2C2O4=,δC2O42-=。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能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的下列物质溶液()。
①(NH4)2SO4(K NH3=1.8×10-5)②邻苯二甲酸氢钾(K a2=2.9×10-5)③苯酚(K a=1.1×10-10) ④NH4Cl(K NH3=1.8×10-5)2.标定HCl溶液的基准物是()。
①H2C2O4·2H20②CaCO3③无水Na2CO3④邻苯二甲酸氢钾3.已知0.01250mol/LAgNO3溶液25.00ml正好与28.00mLKCl溶液反应完全,则KCl 溶液的浓度是()mo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总结升华】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鲜奶制成酸奶、黄豆酿成酱油、糯米酿成甜酒都生成了新物质,都是化学变化;水果榨成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总结升华】化学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雨侵蚀【答案】C 【变式2】(2015•重庆中考)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答案】B【解析】A.花朵掰成花瓣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粮食酿造白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水果榨成果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冰
砖凿成冰雕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金属铜能导电
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思路点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答案】D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描述的是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金属铜能导电,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总结升华】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4.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g/c 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
(2)铝的化学性质有。
【思路点拨】此题属于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辨析的一道试题,解答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
【答案】(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密度较小,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
(2)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铝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铝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这两个性质均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铝的化学性质;其余则属于铝的物理性质。
【总结升华】物理性质是不用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比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而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举一反三:
【变式1】选择合适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中:
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
(1)浓盐酸易挥发()
(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汽()
(3)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4)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1)③(2)①(3)④(4)②
【解析】(1)浓盐酸挥发属于物理变化,而“浓盐酸易挥发”属于浓盐酸的物理性质;(2)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3)铁能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是铁本身的一种化学性质;(4)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变式2】汽车行驶过程中,在汽缸内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
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大,难溶于水;一氧化氮有毒,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
(2)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有。
【答案】(1)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气态
(2)一氧化氮有毒、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腐蚀性等。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常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挥发性等。
3.闻气体的方法: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4.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助燃性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气体为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气体为氧气。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1.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水沸腾C.天然气燃烧 D.菜刀生锈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研碎胆矾 B.铜表面产生铜绿 C.轮胎爆炸 D.制取蒸馏水
3.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生铁制成铁锅 B.钢制菜刀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5.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6.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 具有可燃性
B 相同情况下,是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 D 难溶于水
7.下列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A 密度
B 颜色
C 氧化性
D 熔点
8.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花香四溢
B 海市蜃楼
C 蜡炬成灰
D 木已成舟
4.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火上浇油
B 百炼成钢
C 玉不琢、不成器
D 死灰复燃
9.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 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 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10.“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卖炭翁》中的诗句。
这里“伐薪”和“烧炭”各自所指的变化是( )
A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 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D 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11.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放出热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有气体放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物质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有光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2.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