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新陈代谢部分归纳总结表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一级结构、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 核酸:DNA和RNA的化学结构、碱基配对原则、双螺旋结构。

- 糖类:单糖、二糖、多糖的结构和功能。

- 脂质:甘油三酯、磷脂、固醇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2. 酶学- 酶的定义、催化机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pH、温度、底物浓度)。

- 酶动力学:米氏方程、最大速率(Vmax)、米氏常数(Km)。

- 酶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不可逆抑制。

3. 代谢途径- 糖酵解:步骤、ATP产量、调节点。

- 柠檬酸循环(TCA循环):反应步骤、能量产生。

- 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电子载体、质子梯度、ATP合成。

- 光合作用:光依赖反应、光合电子传递链、ATP和NADPH的生成。

- 氨基酸代谢:脱氨基作用、尿素循环。

- 脂质代谢:脂肪酸的氧化、合成、甘油代谢。

4. 信号传导- 受体类型: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离子通道受体。

- 第二信使:cAMP、IP3、DAG、Ca2+。

- 信号传导途径:MAPK途径、PI3K/Akt途径、Wnt/β-catenin途径。

5. 基因表达与调控- DNA复制:半保留复制、DNA聚合酶。

- 转录:RNA聚合酶、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

- 翻译:核糖体结构、tRNA作用、密码子、起始和终止密码子。

- 基因调控:表观遗传学、非编码RNA、microRNA。

6. 分子生物学技术- PCR技术:原理、引物设计、扩增过程。

- 克隆技术:载体选择、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

- 基因编辑:CRISPR-Cas9系统、基因敲除、基因敲入。

- 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蛋白质标记、蛋白质互作。

7. 生物化学研究方法- 分子杂交技术: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Western印迹。

- 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渗透色谱、亲和色谱。

- 光谱学方法: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NMR)。

生物化学代谢途径归纳总结

生物化学代谢途径归纳总结

生物化学代谢途径归纳总结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可以说是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它涉及到无数个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体通过各种酶的催化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和其他所需物质。

本文将对生物化学代谢途径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生物过程。

1. 糖代谢途径糖代谢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代谢途径之一。

它包括糖原的合成和降解、糖酵解、糖异生和糖醇代谢等过程。

糖酵解是糖分子分解为乳酸或乙醛的过程,产生能量和一些中间产物;而糖异生则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分子。

糖代谢途径在能量供应和生物体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脂代谢途径脂代谢是指生物体对脂类物质的转化和调节过程。

它包括脂肪酸的合成和降解、三酰甘油的合成和降解、胆固醇代谢等。

脂肪酸是脂类物质的主要成分,它们可被细胞利用或者储存为三酰甘油,以供能量需求。

胆固醇则是体内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生物体内合成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3. 蛋白质代谢途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有机物之一,它不仅构成细胞结构的基础,还参与体内的生物催化、信号传导、抗体合成等众多生物功能。

蛋白质代谢途径包括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

蛋白质的合成是基于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通过核酸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将氨基酸以特定顺序合成为多肽链。

而蛋白质的降解则是通过蛋白酶的作用,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供能和合成新蛋白质所需。

4. 核酸代谢途径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介质,它们包括DNA和RNA。

核酸代谢途径包括核苷酸的合成和降解。

核苷酸的合成是通过氨基酸、碱基和磷酸的有机酸合成而来,该过程经历一系列酶催化反应。

核酸的降解则是通过核酸酶的作用,将核苷酸分解为碱基和磷酸,供细胞合成新的核酸分子。

在生物化学代谢途径中,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的相互作用密切。

它们通过一系列反应和调节,使生物体能够平衡能量供应和物质转化。

了解和理解这些代谢途径对研究生物学、医学和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 6 新陈代谢概论

生物化学 6 新陈代谢概论
特点:特异、有序、高度适应和灵敏调节、代 谢途径逐步进行。
5
三、新陈代谢的类型
根据生物获取碳源或能量的主要途径,可将生 物分为不同类型,根据对碳的需要,可将生物 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自养生物(autotrophy) :是利用CO2作为唯一 碳源的生物。 异养生物(heterotrophs) :是利用有机碳合成 其自身必需的含碳化合物的生物。
新陈代谢(metabolism)概论
1
一、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
新陈代谢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泛指生物 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生物一方面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物 质,通过一系列生物反应转变成自身组织成分, 即所谓同化作用(assimilation);另一方面, 将原有的组成成份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分 解为简单成分重新利用或排出体外,即所谓异 化作用(dissimilation ),通过上述过程不断 地进行自我更新。
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RNAi、反义RNA 、基因敲除
及基因突变等。
14
物质代谢的研究方法
利用正常机体的方法 使用病变动物法 切除器官法 器官灌注法 组织切片法或匀浆法 纯酶法及酶抑制法 同位素示踪法 使用亚细胞成分的方法 致突变法 转基因法和基因敲除法
15
1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量代谢
物质和能量守恒
分解代谢
外界物质
合成代谢
分解产物
机体组织
化学能ΔH
热能q
自由能ΔF
(机械能、电能)
12
能量代谢在新陈代谢中的地位
吸能的反应必须由外界供给能量 ATP是能量代谢的“货币” 在能量贮存和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物质 1)辅酶I和辅酶II的递能作用 (VPP) 2)FMN和FAD递能作用(VB2) 3)CoA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VB3 ,泛酸)

生物化学三大代谢重点总结

生物化学三大代谢重点总结

第八章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彻底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

2.生物氧化中的主要氧化方式:加氧、脱氢、失电子3.CO2的生成方式:体内有机酸脱羧4.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NADH →复合物I→ CoQ →复合物III →Cyt c →复合物IV →O 产2.5个ATP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3-磷酸甘油穿梭琥珀酸→复合物II→ CoQ →复合物III → Cyt c →复合物IV →O 产1.5个ATP 含血红素的辅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5.细胞质NADH的氧化:胞液中NADH必须经一定转运机制进入线粒体,再经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转运机制(1)3-磷酸甘油穿梭: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的快肌,产生1.5个ATP(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主要存在于肝、心和肾细胞;产生2.5个ATP6.ATP的合成方式:(1)氧化磷酸化: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偶联部位:复合体Ⅰ、III、IV(2)底物磷酸化:是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通过高能基团转移合成ATP。

磷/氧比: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0.5摩尔氧分子)所消耗磷酸的摩尔数或合成ATP的摩尔数。

7.磷酸肌酸作为肌肉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第九章糖代谢一、糖的生理功能:(1)氧化供能(2)提供合成体内其它物质的原料(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吸收速率最快的为-半乳糖二、血糖1.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空腹血糖浓度:3.9~6.1mmol/L2.血糖的来源:(1)食物糖消化吸收(2)肝糖原分解(3)糖异生去路:(1)氧化分解供能(2)合成糖原(3)转化成其它糖类或非糖物质3.血糖调节:肝脏调节、肾脏调节(肾糖阈)、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体内主要升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三、糖代谢1.无氧酵解(无氧或缺氧;生成乳酸;释放少量能量)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反应部位:胞液产能方式:底物磷酸化净生成2ATP⑴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 -1ATP⑵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⑶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 -1ATP⑷ 1,6-二磷酸果糖裂解⑸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⑹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脱氢反应】⑺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底物磷酸化】 +1*2ATP⑻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⑼ 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⑽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 +1*2ATP(11)丙酮酸加氢转变为乳酸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

生化代谢知识点总结

生化代谢知识点总结

生化代谢知识点总结1. 物质代谢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过程。

合成代谢是指有机物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的合成。

而分解代谢是指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的分解。

1.1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有机物质之一,它们参与了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

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通过核糖体上的mRNA和tRNA来将氨基酸顺序地连接成多肽链,最后形成蛋白质。

而蛋白质的分解是通过蛋白酶来完成的,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并将氨基酸重新利用于新的蛋白质合成。

1.2 核酸代谢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重要有机物质,包括DNA和RNA。

核酸的合成发生在细胞核内,通过核糖体上的tRNA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录为mRNA,然后通过mRNA将遗传信息翻译为蛋白质。

而核酸的分解主要是由核酸酶来完成的,核酸酶能够将核酸分解为核苷酸,并将核苷酸重新利用于新的核酸合成。

1.3 糖类代谢糖类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生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物质的合成原料。

糖类的合成发生在植物叶绿体和动物肝脏等部位,通过光合作用或糖异生途径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

而糖类的分解主要是通过糖酶来完成的,糖酶能够将糖类分解为葡萄糖等单糖,并将单糖进一步分解为三磷酸腺苷酸(ATP)和二磷酸腺苷酸(ADP)等能量分子。

1.4 脂类代谢脂类是生物体内存储能量和构建细胞膜等重要有机物质,包括甘油三酯和磷脂等。

脂类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脂肪细胞等部位,通过脂肪酶将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酯和磷脂。

而脂类的分解主要是通过脂肪酶来完成的,脂肪酶能够将脂类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然后通过β氧化途径将脂肪酸转化为能量。

2.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主要是通过三磷酸腺苷酸(ATP)和磷酸二酯(ADP)等高能分子的产生和利用来实现的。

能量代谢主要包括三个过程:酵解过程、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

生物化学三大代谢重点总结

生物化学三大代谢重点总结

第八章生物氧化1.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彻底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02和H2O的过程。

2. 生物氧化中的主要氧化方式:加氧、脱氢、失电子3. CO2的生成方式:体内有机酸脱羧4. 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组成(1) N ADH 氧化呼吸链: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NADH —复合物I —CoQ —复合物III —Cyt c —复合物IV f O 产2.5个ATP(2)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3-磷酸甘油穿梭琥珀酸—复合物II —CoQ —复合物III —Cyt c —复合物IV —O 产1.5个ATP含血红素的辅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5. 细胞质NADH 的氧化:胞液中NADH必须经一定转运机制进入线粒体,再经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转运机制(1 ) 3-磷酸甘油穿梭: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的快肌,产生 1.5个ATP(2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主要存在于肝、心和肾细胞;产生2.5个ATP6. ATP的合成方式:(1 )氧化磷酸化: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偶联部位:复合体I、III、IV(2 )底物磷酸化:是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通过高能基团转移合成ATP。

磷/氧比: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0.5摩尔氧分子)所消耗磷酸的摩尔数或合成ATP的摩尔数。

7. 磷酸肌酸作为肌肉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第九章糖代谢寸一、糖的生理功能:(1 )氧化供能(2 )提供合成体内其它物质的原料(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吸收速率最快的为-半乳糖二、血糖1.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空腹血糖浓度:3.9~6.1mmol/L2. 血糖的来源:(1)食物糖消化吸收(2)肝糖原分解(3)糖异生去路:(1 )氧化分解供能(2)合成糖原(3)转化成其它糖类或非糖物质3. 血糖调节:肝脏调节、肾脏调节(肾糖阈)、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体内主要升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三、糖代谢1. 无氧酵解(无氧或缺氧;生成乳酸;释放少量能量)关键酶:己糖激酶、6- 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反应部位:胞液产能方式:底物磷酸化净生成2ATP⑴ 葡萄糖磷酸化为6- 磷酸葡萄糖-1ATP⑵ 6- 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 磷酸果糖⑶ 6- 磷酸果糖转变为1,6- 二磷酸果糖-1ATP⑷ 1,6- 二磷酸果糖裂解⑸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⑹ 3- 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 二磷酸甘油酸【脱氢反应】⑺ 1,3- 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 磷酸甘油酸【底物磷酸化】+1*2ATP⑻ 3- 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 磷酸甘油酸⑼ 2- 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1*2ATP(11)丙酮酸加氢转变为乳酸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

大学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大学学习生物化学时,生物化学代谢途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生物化学代谢途径不仅对于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非常有帮助,而且在许多实际应用中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代谢途径的定义与分类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以特定方向和特定反应序列进行的化学变化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两类:异化途径和同化途径。

1. 异化途径异化途径是指生物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

典型的异化途径包括糖异化途径和脂肪异化途径。

2. 同化途径同化途径是指生物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无机物或有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并消耗能量。

典型的同化途径包括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二、糖异化途径糖异化途径是指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产生能量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糖酵解和糖氧化两个阶段。

1. 糖酵解糖酵解是指葡萄糖分子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逐步分解为乳酸或乙醇,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无氧条件下。

2. 糖氧化糖氧化是指通过细胞呼吸将葡萄糖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有氧条件下。

三、脂肪异化途径脂肪异化途径是指脂肪酸在生物体内产生能量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β氧化和三酰甘油解体两个阶段。

1. β氧化β氧化是指脂肪酸分子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逐步分解为乙酰辅酶A分子,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

2. 三酰甘油解体三酰甘油解体是指三酰甘油分子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脂肪细胞内。

四、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它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 光反应光反应是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产生ATP和还原剂NADPH。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单位中。

2. 暗反应暗反应是指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生物化学新陈代谢部分归纳总结表

生物化学新陈代谢部分归纳总结表

生化代谢部分归纳总结表目录01—01 糖代谢途径总结归纳表01—02 参与糖代谢中的主要维生素及其作用一览表01—03 糖代谢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及关连作用一览表02—01 脂肪酸、脂肪分解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02—02 酮体生成与利用比较表02—03 脂肪酸合成与氧化过程的重要区别表02—04 类脂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02—05 血浆脂蛋白种类、性质、功能特点的比较03—01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如燃烧)比较表03—02 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线粒体外氧化的特点与意义比较表03—03 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途径汇总表04—01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比较表04—02 由氨基酸代谢生成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基团归纳表05—01 嘧啶、嘌呤核苷酸合成归纳比较表05—02 嘌呤、嘧啶核苷酸转变归纳与比较表 (从中间产物→产物) 05—03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与Ⅱ的比较06—01 物质代谢的细胞定位及重要限速酶06—02 饱食、长期饥饿与应激状态下的物质代谢强度变化表(箭号表示)1 / 1201—01 糖代谢途径总结归纳表01—02 参与糖代谢中的主要维生素及其作用一览表01—03 糖代谢中的重要关联物作用一览表3 / 1202—01 脂肪酸、脂肪分解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02—02 酮体生成与利用比较表02—03 脂肪酸(以16碳的软脂酸为例)合成与氧化过程的重要区别表5 / 1202—04 类脂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02—05 血浆脂蛋白种类、性质、功能特点的比较03—01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如燃烧)比较表03—02 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线粒体外氧化的特点与意义比较表7 / 1203—03 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途径汇总表04—01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比较表04—02 由氨基酸代谢生成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基团归纳表9 / 1205—01 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归纳比较表05—02 嘌呤、嘧啶核苷酸转变归纳与比较表 (从中间产物→产物)05—03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与Ⅱ的比较06—01 物质代谢的细胞定位及重要限速酶11 / 1206—02 饱食、长期饥饿与应激状态下的物质代谢强度变化表(箭号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代谢部分归纳总结表
目录
01—01糖代谢途径总结归纳表
01—02 参与糖代谢中的主要维生素及其作用一览表
01—03 糖代谢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及关连作用一览表
02—01脂肪酸、脂肪分解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
02—02 酮体生成与利用比较表
02—03 脂肪酸合成与氧化过程的重要区别表
02—04类脂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
02—05 血浆脂蛋白种类、性质、功能特点的比较
03—01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如燃烧)比较表
03—02 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线粒体外氧化的特点与意义比较表03—03 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途径汇总表
04—01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比较表
04—02 由氨基酸代谢生成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基团归纳表
05—01 嘧啶、嘌呤核苷酸合成归纳比较表
05—02 嘌呤、嘧啶核苷酸转变归纳与比较表 (从中间产物→产物) 05—03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与Ⅱ的比较
06—01 物质代谢的细胞定位及重要限速酶
06—02饱食、长期饥饿与应激状态下的物质代谢强度变化表(箭号表示)
01—01 糖代谢途径总结归纳表
01—02 参与糖代谢中的主要维生素及其作用一览表
01—03 糖代谢中的重要关联物作用一览表
02—01 脂肪酸、脂肪分解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
02—02 酮体生成与利用比较表
02—03 脂肪酸(以16碳的软脂酸为例)合成与氧化过程的重要区别表
02—04类脂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
02—05 血浆脂蛋白种类、性质、功能特点的比较
03—01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如燃烧)比较表
03—02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线粒体外氧化的特点与意义比较表
03—03 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途径汇总表
04—01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比较表
04—02 由氨基酸代谢生成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基团归纳表
05—01 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归纳比较表
05—02 嘌呤、嘧啶核苷酸转变归纳与比较表(从中间产物→产物)
05—03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与Ⅱ的比较
06—01 物质代谢的细胞定位及重要限速酶
06—02 饱食、长期饥饿与应激状态下的物质代谢强度变化表(箭号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