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大陆漂移说与魏格纳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文《地图上的发现》

小学语文课文《地图上的发现》

小学语文课文《地图上的发现》1910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wèi)格纳正在家里养病,他漫不经心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

突然,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kuò),跟非洲西海岸线很吻合。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cēncī〕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魏格纳展开了进一步研究。

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原是一整块。

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裂开了,开始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各大洲的分布。

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魏格纳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陆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

许多人不接受大陆漂移说。

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1913年,一个考察小组在南极洲找到了煤。

这些煤块上显示出远古时代湿热环境下生长的植物的痕(hén)迹。

这些植物怎么会出现在南极洲这个严寒的冰雪世界中呢?科学家们继续寻找。

不久,他们又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

这说明,两亿年前南极洲并不在今天的位置上,也不是现在冰封雪盖的样子,而是一个适(shì)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1960年,一支科学考察队在南极一个山峰的悬崖上,发现了冰碛(qì)岩。

冰碛岩就是冰川携(xié)带的岩石,它上面有冰川移动时留下的擦痕。

科学家们发现,南极的冰碛岩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岩,是完全相同的。

它们上面的擦痕显示,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这些发现都证明:现在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那时大部分地区都被冰雪覆盖着。

后来,古老的大陆向北漂移,漂向赤道,天气也渐渐转暖,生长出茂密的森林,还出现了恐龙等动物。

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碎块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成了南极洲、亚洲、美洲、大洋洲这些新的发现,使得大陆漂移说获得新生,并被视为板块构造学发展的基础。

人们永远不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在 1 1 年 德国地 质协 会的演 讲会 上 ,魏 格 92
纳 郑 重 地 向科 学 界 人 士 说 明 :现 在 世 界 上 的 各 大 洲 ,在 古 生 代 是 一个 连 接 在 一 起 的 巨 大 的大
陆块 。那时还 没有 大西洋 ,整个 陆地 的周 围被 原 始 海 洋 所 包 围 。 两 亿 年 前 , 由 于 太 阳 、 月 球
它们 中间逐渐形 成 了大 西洋 。非 洲有一 半脱 离
了 亚 洲 ,在 漂 移 过 程 中 , 它 的 南 端 沿 顺 时 针 方
向略有扭动 ,渐 渐与南 亚次 大陆 分开 ,中间形
成 了 印 度 洋 。南 极 洲 、澳 大 利 亚 则 脱 离 亚 洲
非洲 『 甸南移 动 ,而后又 彼此 分离 ,形成 了今天 的 南极洲 和 澳大利 亚 。由于 大 陆漂移 ,大 陆前 缘 受阻 ,形 成 了褶皱 山脉 ,如 科迪勒 拉 山系等
病 床 上 8 发 王 9 见
这 是 一 闻 设 备 极 简 单 的 病 聊 时 . 魏 格 纳 就 站 起 来 .用 食 指 洁 白 宁 静 . 就 连 穿 着 白 大 褂 沿 着 地 图 上 的 海 岸 线 . 画 着 各 个 墓生 的麟 步 声也是 悄无声 息 , 大 陆 的 海 岸 线 , 以 此 消 磨 时 光 : O 的 一 天 .年 轻 的 魏 格 纳 因 他画 完 了南美洲 ,又 画非 洲 :画 年 完 了 大 洋 洲 . 又 画 南 极 洲 。 突 主 了医院 : 进 性 格 豪 放 、 天 性 好 动 的 魏 格 然 , 他 的 手 指 慢 了 下 来 .停 在 地 在 安 静 舒 适 的 病 室 里 坐 卧 难 图 上 南 美 洲 巴 西 的 一 块 突 出 部

大陆漂移学说发现的故事

大陆漂移学说发现的故事

大陆漂移学说发现的故事你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吗?这事儿可老有意思了。

话说有个叫魏格纳的哥们儿,这家伙可不得了。

有一天啊,他生病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就盯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看。

看着看着,他突然发现一个超级奇怪的事儿。

你看啊,南美洲大陆的东海岸和非洲大陆的西海岸,就像是两块被撕开的拼图一样,形状特别吻合。

这就好比你把一块饼干掰成两半,那边缘的形状肯定是能对上的呀。

魏格纳就想啊,这难道仅仅是个巧合吗?他这脑袋里就像突然开了窍一样,觉得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

然后呢,他就开始到处找证据。

他发现啊,不仅是形状像,两边大陆的地层结构啊,就像盖房子的楼层一样,也是特别相似的。

这就好比两栋楼,从一楼到顶楼,每一层的布局都差不多,这可太神奇了。

而且啊,两边大陆上的古生物化石也很相似。

就像在南美洲和非洲都发现了同一种古生物的化石,要是这两块大陆一直离得老远老远的,那这些生物怎么能在两边都有呢?魏格纳就琢磨啊,会不会以前这两块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分开了,就像一艘大船裂成了两半,然后慢慢地越漂越远呢?于是啊,他就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不过呢,他这个学说刚提出来的时候,可没少被人笑话。

那些老学究们就觉得,这么大的大陆怎么可能像船一样在海上漂来漂去呢?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嘛。

但是魏格纳可不管这些,他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继续找证据,到处去考察。

虽然魏格纳后来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他的生命也结束在了寻找证据的路上。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被发现,就像海底扩张啊,板块构造这些理论的出现,都在证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有它的道理。

现在啊,大陆漂移学说已经成为了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啦。

你说,这是不是一个超级有趣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学发现故事呢?。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众所周知,大陆漂移说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要追溯到100年前,这个理论却受到了一些质疑和嘲笑。

因为当时魏格纳教授是唯一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他面临着来自同行的冷嘲热讽和不被接纳的困境。

那么,是什么使魏格纳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坚持自己的理论呢?故事发生在1912年,魏格纳教授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一直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时的地质学界和大部分人认为地球的形成来源于一次大爆炸,然后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了现在的大陆和海洋。

魏格纳教授在自己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中,却发现了一些令人疑惑的现象。

他发现了地球上的大陆的形状和位置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南美洲和非洲的东海岸线,形状极其相似,就像是两个拼图的一部分。

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于是,魏格纳教授开始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并整理了大量的地质、地形和动物化石等数据,他甚至开始收集这些数据构成一幅详细的地球图谱。

通过对整个地球的地理图进行了逐一比较和分析,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大陆是可以移动的!魏格纳教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由巨大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像是在液体的上面漂浮一样,不断地变换位置和相互碰撞。

通过这种运动,大陆形成了不同的形状和位置。

当魏格纳教授第一次公开演讲和解释他的理论时,他遭到了一些教授和学者的反对和嘲笑,他们认为他的理论是毫无根据的猜测,没有丝毫的科学依据。

魏格纳教授并没有被打击,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魏格纳教授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采样工作,他亲自参与了多次的航海和陆地考察,采集了海洋地形和大陆地貌的大量数据。

他发现了许多支持自己理论的证据,比如地层的连续性、动植物的分布和相似性等等。

最终,在几十年后的196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证据的积累证实了魏格纳教授的大陆漂移说。

从那时起,大陆漂移说成为地球科学中的基石之一,并为后来的板块构造学和地球演化理论奠定了基础。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魏格纳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德国地质学家,他是现代板块构造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名字与大陆漂移说紧密相连。

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也就是说地球上的大陆是在漂移移动的,这一说法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反对声音。

当时的地球科学家们认为大陆是固定不动的,他们无法理解这一新理论。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提出后,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他收集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地图,并进行了各种复杂的计算,最终证明了大陆漂移说的正确性。

在此期间,他遇到了许多反对声音和批评,但他毫不气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科学的实证。

他的努力最终得到了承认,大陆漂移说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概念。

魏格纳除了大陆漂移说的贡献外,他在地质学领域也有着其他的重要发现。

例如,他发现了海底山脉和地震造山作用,这些发现都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支持。

魏格纳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理论的发现需要勇气和毅力,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并坚持自己的信仰。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具有早熟的意义的贡献和成果。

同时,魏格纳也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观点或理论与他人的观点相左而放弃探索和实证科学真理。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魏格纳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他发现世界各大陆曾经连接在一起,是一片巨大的大陆,名为“盘古大陆”,后来相互分离漂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

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是地球科学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和革命,遭到了当时地质学家普遍的质疑和反对,但是经过科学探索和事实的证明,这一学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魏格纳出生于1880年,长于旺代,天赋异禀,勤奋好学,1915年获得教授职称。

早在1912年,他便开始发表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文章。

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有限,证据不足,大多数人对此抱以怀疑的态度,而他的学说也不断受到质疑和反对,无法得到公认。

魏格纳的观点是这样的:地球外部是一层固体地壳,里面是高温的熔岩,二者之间是被称为岩石圈的大气层,由于内部的热力和外部的力量作用,岩石圈会发生不规则的运动。

早在三亿年前,世界上只有一个大陆,穿梭于南北两极之间,后来因为运动漂移并且分裂成了不同的板块。

魏格纳的学说首先遭到了美籍德国地质学家德罗斯特(Alfred Wegener)的反驳,后者认为纯粹的地理学不能解释地壳的运动,而应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考察问题。

他认为移动大陆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转惯性的物理作用,即受离心力的推动,众所周知,地球自转自东向西,因此向赤道两侧靠近的陆地受到了离心力的推力,使它们分别向东北和东南漂移,形成了今天的大陆分布。

但是这个解释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大洋中脊是地球上物理学上的一个现象,而它的存在却没有可以用物理学解释的原因,WKV学说在现场引发了一大堆的逻辑上的困惑,说明了这个学说并没有很好的解释地球的实际情况,有大量的缺陷。

打破谷歌的谷歌doogle,追寻信息中间道路的成功,多图今日谷歌,美籍德国地质学家迪罗斯特成功制造出曾经证实了魏格纳的学说的实验,他取两个细大的鸡蛋(先是一个平球形的橡胶皮囊,相当于一个半球),闭住气口,用胶带缠好,外面涂上5毫米厚的细泥做成地球模型;然后打进摇晃盆里,手从盆一面伸进去,往里向上推这个地球模型,但只推到一半,放开后,就观察出一个惊人的现象: 该模型上覆盖的泥土突然就出现了互相错动的现象,密密麻麻的裂痕从两个鸡蛋表面纵横交错,最后,裂痕出渗出来的黄色泥土液体,仿佛火山的喷发般,喷上了一片火星。

大陆漂移学说与魏格纳

大陆漂移学说与魏格纳

一些蜘蛛还会在昆虫撞上以后把本来伸直的网放松,死死地缠住猎物。

而且蜘蛛是非常贪吃的动物,它们每天平均的进食量是自己体重的15%。

对于蜘蛛而言,逮住猎物也并不是很容易的。

首先,蜘蛛必须精确地判断昆虫的/着陆点0,通常它们是凭借着自己的网在何处重量突然增加而感知的。

研究人员统计,一般地,被缠住的昆虫在蜘蛛网上的停留时间大约为5秒,而大约80%的昆虫会逃脱,而且自然界中/武功0好的昆虫也不少,有一种名叫/炮手甲虫0的家伙一旦被蜘蛛网缠住,就会向蜘蛛喷射出滚烫的液体,然后逃之夭夭。

当然蜘蛛也会给自己的猎物注射毒剂,或者用一些更加粘性的丝把猎物死死地重重包裹起来,有的蜘蛛还会暂时躲在一个安全的距离范围内,等到看到自己无法吞掉对手后,就会果断地切断缠绕猎物的丝并溜之大吉,如果网被严重损坏,蜘蛛马上会重新编织。

蜘蛛在地球上的生活史要比人类长的多,在许多著名的/化石库0中都发现了蜘蛛的化石,它们与现生的种类似乎并没有大的区别。

科学家发现,蜘蛛丝比尼龙丝的弹性更强,比钢铁更结实,有的一根蜘蛛丝可以达到30多米!它可以用来悬挂重物、结网、保护自己的卵、保温、御敌和捕食;蜘蛛织出的丝可以调节粗细、可以或湿或干,或者发黏或者像羊毛一样蓬松。

有些蜘蛛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它们共同编织出一只大网,可以网住蝗虫之类的大猎物,然后大伙一起上手,分而食之。

大陆漂移学说与魏格纳程新民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被公认为是20世纪地质学的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的导火索却是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是谁最早提出?又是怎样诞生的呢?一、最早提出大陆漂移的学者目前一提到大陆漂移学说,首先想到就是魏格纳(A.wegener),但首先提出大陆漂移的并非魏格纳。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退利斯(Tha2 les)曾设想大陆是一个漂在水上的圆盘。

也有人推想陆地就像一只在海上漂浮着的巨大木筏或船只。

当然这些略带诗意的想法还谈不上有什么科学依据。

自从大西洋两岸首次绘制成地图以来,才有可能出现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大陆漂移的设想。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德国。

卡尔·魏格纳,一个年轻的地质学家,对地球的演变和动力学非常感兴趣。

他一直在研究陆地的分布和地质构造,但他发现仅仅通过地质学来解释这些现象是不够的。

一天,魏格纳参加了一个关于地质学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他被一幅地图吸引住了。

这幅地图展示了不同大陆的地形和地质构造。

魏格纳开始研究这些地图,并且注意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的形状非常相似,这使得他感到非常惊讶。

他在地图上进一步观察,发现其他大陆的地形也有相似之处。

这个发现引起了他的好奇,他开始尝试解释这个现象。

魏格纳仔细研究了地图,并发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的岩石组成非常相似。

他开始怀疑这个相似是一个偶然的巧合,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魏格纳收集了大量的地质和地形数据,包括山脉的分布、岩石的种类以及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差异。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他得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地球上的大陆是可以移动的。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理论。

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由一个巨大的陆块组成的,他称之为“旧陆”。

之后,由于地球内部的动力学作用,这个旧陆开始分裂成几块,这些块体便开始在地球表面上移动。

这种运动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陆和海洋的分布。

魏格纳提出的理论遭到了当时科学界的强烈反对。

许多地质学家认为这种大陆漂移的理论是不可信的,并给魏格纳贴上了"疯子科学家"的标签。

魏格纳并没有被他人的质疑所打击。

他继续收集证据,并进行实地考察。

他发现了更多的证据,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

他发现一些山脉的构造非常相似,尽管它们位于不同的大陆上。

他还研究了地震活动和地热现象,并发现它们都与大陆漂移理论相一致。

最终,魏格纳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20世纪的科学家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得出了更详细的大陆漂移模型,这也为后来的板块构造理论奠定了基础。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理论,不仅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新方向,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
大陆漂移说与魏格纳
地球上亚、欧、非、美、澳大块大陆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界经过长期的研究、争论,终获得多数人赞同的答案:远古时代,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经过几亿年的沧桑变迁,才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在形成这样一种见解的过程中,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1880~1930)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取得这一学说的证据,他多次考察探险,直到献出宝贵的生命。

魏格纳从青年时代起,就热心探求地球奥秘,并且在考察中敢于冒险。

1906年,他为了考察高空气象,乘坐气球飞行52小时,创下世界纪录。

1901年的一天,他对着墙上的地图看与非洲西海岸一凹一凸互相对应,好像可以拼合到一起。

这一发现使他的大脑兴奋异常,闪现出一连串问号。

为了寻找答案,他查阅资料,苦思冥想。

不久,萌生了一个“大陆漂移”的奇想。

按照这一思路,他开始寻找地质、地理证据,即使在应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也没有放弃研究。

1915年,魏格纳得到巴西与非洲很早以前连在一起的古生物学证据,增强了他继续探索的信心。

魏格纳认为:“就像我们把一张撕破的报纸按参差不齐的断边拼接起来一样,如果看到其间印刷文字行列恰恰相合,就不能不承认这两片破报纸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

”为了寻找恰恰相合的“印刷文字”,他长期生活在野外,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证据:第一大西洋西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

他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

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假说”。

假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重,因此,组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移。

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至今仍以这一假说的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动的依据之一。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魏格纳又于1929、1930年两次到格陵兰岛探险。

1930年,50岁生日那天,他在零下65摄氏度的严寒里顶风冒雪,艰难跋涉160多公里,不幸遇险牺牲。

直到第二年人们才找到这位探险者的遗体。

精品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