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浅谈中国能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浅谈中国能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019-10-05摘要:能源问题⼀直是中国⽬前及将来发展的热点与难题,能源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前中国正⾯临着世界各国能源战略部署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国内对能源的⼤量需求问题。
通过分析中国发展能源存在的诸多问题,正确把握能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客观的表述如何去完善的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能源能源消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能源资源总量⽐较丰富,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
⽔⼒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时,相当于世界⽔⼒资源量的12%,列世界⾸位。
⽯油和天然⽓资源丰富,经普查勘探表明,⽯油的地质储量估计要⽐探明储量⼤得多。
1990年新探明天然⽓储量达1900亿⽴⽅⽶。
除常规能源外,中国还有原⼦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
但是中国⼈⼝众多,⼈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平。
所以在缺乏能源的情况下,必定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严重的会影响⼀个国家根基。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产总量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并且国民对能源的需求⽇益增加,⽽煤炭和⽯油占主导地位,这⼀些化⽯能源不像可再⽣能源⼀样可以重复利⽤,属于⼀次性能源。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开发和利⽤能源⽅⾯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能源的⽣产量不能满⾜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据测算,到2050年,中国能源⽣产总量可达到35.4亿吨标准煤。
但是,进⼊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新⼀轮的快速增长形势,能源⽣产的增长并不能满⾜能源需求的增长。
据预测,中国国内能源供应的缺⼝量,在21世纪初期将超过1亿吨标准煤,2030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规模约占年能源需求量的1/10。
《能源开发利用与社 会发展》 学习任务单

《能源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能源的定义、分类以及不同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2、掌握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包括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情况。
3、分析能源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探讨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及如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学习内容(一)能源的定义与分类1、能源的定义: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
2、能源的分类:按来源分:可分为来自太阳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如地热能)和来自天体引力的能源(如潮汐能)。
按能否再生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和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按使用类型分: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等)。
(二)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1、煤炭煤炭的开采历史和现状。
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煤炭的利用方式(如发电、炼焦等)及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2、石油石油的勘探、开采和加工技术。
石油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石油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天然气天然气的特点和优势(如清洁、高效等)。
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如城市燃气、工业燃料等)。
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问题。
(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1、太阳能太阳能的利用形式(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技术难题和成本问题。
2、风能风能发电的原理和技术。
全球和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
风能发电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3、水能水力发电的原理和类型(如坝式水电站、引水式水电站等)。
我国水电开发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小水电的发展和作用。
4、生物质能生物质能的来源和分类(如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
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如生物质发电、生物燃料等)。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潜力和限制因素。
5、地热能地热能的形成和分布。
(新)物理苏科版九年级下《18.1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公开课(教案)

18.1 能源利用与社会开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来认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2.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开展的关系。
2.能通过社会活动和英特网,收集信息,了解当地的能源使用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并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
2.通过对能源危机的认识,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难点】判断所给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太阳能电动车,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转动了。
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
点燃蜡烛,蜡烛发光。
师:同学们,这几个实验中都表达了哪些能量转化?学生讨论、交流并答复。
生甲:太阳能电动车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动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蜡烛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师:对于能量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并答复。
生甲:人类可以利用哪些能量?生乙:我们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生丙: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尽吗?师:能量的来源即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能源的有关问题。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教师: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开展离不开能源。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日益美好的生活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
请学生交流和讨论:课前调查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使用能源的情况。
〔讨论完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每人写出一个例子,写在黑板的一角〕目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后面的能源分类提供资料。
师生共同归纳:当前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使用的能源有:木柴、煤炭、煤气、天然气、蜡烛、汽油、柴油、酒精、电、石油液化气、太阳能等。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影响分析研究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影响分析研究一、能源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能源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历史上看,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能源需求和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工业和交通等行业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庞大,人类对人均能源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日益增大,不仅对国家层面的能源供应和节约提出了巨大挑战,也面临着加强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诸多困难。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影响1、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往往伴随着对能源的需求量的增加。
以我国发展速度为原则,平均每增加1%的经济增长会对能源需求带来1.2%左右的增加,因此工业化进程加快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
2、城市化水平提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密集程度增加,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
城市化加快了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发展,使用电、用气等各种能源在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
城市化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化步伐,也为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提供了动力。
3、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普及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大众化,不仅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各种机动车辆数量的增加,不仅给城市交通造成了严重的拥堵,而且日益加重了环境污染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能源结构调整的节约与创新。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应对与管理1、完善能源政策通过完善能源政策,制定各种节约能源和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提高全社会节约能源和调整能源结构的知识和意识。
同时,加强用能管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促进能源高效利用,以及着力发展新能源,加快构建全面、多元、对外开放、安全保障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2、推进能源节约技术和研发在降低能源消费和减少污染方面,技术的创新至关重要。
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三、能源利用的数量越来越大
人类社会永不停息的向前发展,人口数量飞速增长,社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所需要的能源总量也越来越多,从二十世纪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上个世纪世界能源消费量从1900年的7.75亿吨标准煤上升到1998年的121.11亿吨,增长了15倍之多,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因能源枯竭而走向毁灭。
一、可利用能源种类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可利用的能源种类越来越多。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可以说是少而又少,当时主要靠采摘野果、狩猎野兽为生,人类主要靠自身的体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学会了生火、学会了驯化动物,生物能的利用大大的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条件,人类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社会也逐步得到发展,能源利用的条件得到改善,可利用的能源的种类越来越多。
从能源利用的技术状况可以把能源分为两类: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所谓常规能源是指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被人类广泛大规模利用的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而新能源是指开发利用时间短,技术还不太成熟,没有大规模利用的能源,也包括过去就被利用,但现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现在用于发电就属于新能源,而风车、热水器利用太阳能就属于常规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又是相对的,会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而变化,核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是新能源,但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就是常规能源了,例如法国核电比重已经占到能源总量的70%左右,早已是常规能源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新能源不断涌现,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进而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和繁荣。
能源资源的利用与发展

能源资源的利用与发展能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动力源泉,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能源资源的利用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紧迫问题之一。
本文就从能源的定义、类型与供需、利用与发展、环境与可持续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能源的定义、类型与供需能源是一种具备产生能量、传递能量、转化能量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按能源的来源划分,能源可分为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源。
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由于在地壳中的形成需要数百万年甚至亿万年,因此资源量有限。
而且,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重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又称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这些能源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永久性污染和破坏,而且是自然界循环利用的一部分。
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面临能源密度低、发电效率不高、能源存储难度大等问题。
核能源是利用核反应产生能量的一种能源,其特点是能量密度高,但核能的危险性和安全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全球对能源的需求逐年增长,而能源的供给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由于化石能源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需要从多个渠道开发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依然面临技术成本高、市场发展不成熟等问题。
因此,如何保障能源的可供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是摆在全球人类面前的重大问题。
二、能源的利用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为此,我们需要发挥能源的优势,探索多种资源的开发模式和技术创新的路径。
在化石能源的利用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工艺技术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排放。
同时,大力推进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提高和优化石油炼制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此外,化石能源的深度加工,例如生产石化、化工、电力等产品,也是逐渐发展的趋势。
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我们需要发展适宜的技术和政策支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例如太阳能的电池板在最近数年中的生产成本下降速度非常惊人,已经逐渐成为家庭的常见安装。
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过度消耗能源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的能源利用。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业等行业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这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
例如,大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被用于工业生产,而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这些都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剧增。
其次,能源消耗对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度消耗能源会导致能源资源的枯竭,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
当能源供应紧张时,工业生产受到限制,交通运输瘫痪,甚至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能源消耗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威胁。
因此,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能源管理和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能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提供税收减免和补贴,同时加大对高能耗企业的监管力度。
其次,推广节能技术和绿色能源的应用。
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出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加强能源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节能减排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氛围。
除了政府的努力,每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行动中。
例如,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合理使用家电,节约用水和用电,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同时,鼓励大家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这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能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总之,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行为改变,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贡献。
18.1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8. 教学反馈表:准备教学反馈表,以便在课后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调整。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 科学思维:让学生掌握能源的定义、分类和新能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能源现状与政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能源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科学应用:学会节能环保,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实验操作台等,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 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的网络资源,如在线能源知识讲座、能源利用案例分析等,以备在课堂上进行辅助教学,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6. 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能源利用的影响:分析能源利用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能源问题的严重性。
3.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在能源利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4. 我国能源现状与政策:了解我国的能源结构、能源消费和能源政策,让学生关注国家能源发展,为国家的能源战略贡献力量。
5.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介绍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的特点、优势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新能源研究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一、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实例中,不属于能源的是()
A.煤炭B.地热C.柴油机D.酒精
2.下列对能量转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摩擦生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发电机工作属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光合作用属于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蓄电池充电属于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2019·徐州下列能源中,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是()
A.太阳能B.风能C.水能D.石油
4.下列给出的四组能源中,均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链接例2易混辨析()
A.太阳能、水能、风能B.天然气、石油、氢能
C.地热能、核能、煤炭D.潮汐能、核能、石油
5.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北斗”导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C.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D.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6.雾霾是目前点击率颇高的词汇,下列措施能减少雾霾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进行火力发电
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
7.关于能源与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应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城市建筑可以随意使用玻璃幕墙
B.彩电、空调、手机等电器在使用时,对人和环境不会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
C.石油、煤、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太阳能是一种既无污染,又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二、填空题
8.地球内部蕴藏着石油、煤、天然气等物质,这些物质
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它们都属于________再生能源,因此要科学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这些能源.
9.在石油、木柴、太阳能中,有可能成为今后的理想能源的是__________,大量耗用会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是________.
10.人类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在①煤、②风能、③太阳能、④石油这几种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_,属于清洁能源的是________.(填序号)链接例2易混辨析
11.波浪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如果将波浪具有的能量充分利用,将会节省大量的煤炭、石油等资源.波浪具有能量,它属于_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波浪发电装置如图14-K-1所示,它将波浪具有的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图14-K-1
12.2017年5月18日,我国实现全球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与石油一样都是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1 m3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75 m3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若这些热量有50%被10吨的水吸收(水的初温为0 ℃),水的温度能够上升________℃.[q天然气=3.6×107J/m3,c水=4.2×103J/(kg·℃)] 13.世界上还有许多欠发达地区至今用不上电.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设计制作了一种发电足球,球在被踢的过程中,其内部装置能够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用来点亮LED灯,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图14-K-2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A.动能→电能→化学能→电能→光能
B.电能→动能→化学能→光能
C.动能→化学能→电能→化学能→光能
D.动能→化学能→电能→光能
1.C[解析] 柴油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它不能直接给人类生活提供能量,所以不属于能源.
2.B
3.D[解析] 太阳能、风能和水能都是可再生能源,石油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故选D.
4.A[解析] 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核能、煤炭、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5.C[解析] 太阳能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北斗”导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B错误;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D错误.
6.B7.D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8.不可9.太阳能木柴10.①④②③
11.可再生机械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解析] 波浪能是海水波浪运动具有的能量,波浪能和风能一样,均属于机械能,均来自于太阳能,是用之不竭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
《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2.不可再生6.3×10975
13.A[解析] 球在被踢的过程中,其内部的小发电机工作,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中;LED灯发光时,蓄电池供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LED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