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答案(供参考)

合集下载

研究生试题《自然辩证法》含参考答案

研究生试题《自然辩证法》含参考答案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

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②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答案

一、1.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变化相适应,当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也拓展成由下述四个部分组成:一是自然科学,以自然本体为研究对象,是对“自然的存在”这一问题的哲学思考,是关于自然的哲学理论,它研究自然本体的一般性质和人类的自然图景,提供人们对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观点即自然观;二是科学哲学,是对科学的哲学反思,它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科学的本质、目的、结构、功能、方法、标准、概念、定律和理论的哲学审视,探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揭示科学发展的机制和图景,内容涉及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科学发现与证明的逻辑、科学检验与评价、科学进步与科学合理性、科学发展的模式以及自然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三是技术哲学,以技术为研究对象,是对技术的哲学思考,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工自然的角度研究技术的本质和特征,分析技术的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结构,揭示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探讨技术发明、技术创新的方法论问题,阐明发明创造、工程设计、技术试验的一般特点,考察技术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相互制约与转化的机制等。

2.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并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一定体系,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由实践产生,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它经历了实践的检验,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所以我们说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可以取得成功,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会导致失败.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科学,即为科学理论,它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可见,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科学预见作用,科学方法作用,解放思想作用.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实现其指导作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全面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和经受得住长期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正确的理论,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用理论检验实践的必要性.因为某种实践活动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自觉的还是盲目的,如果能在事前对实践活动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从理论上加以审视、论证和预测,在思维中加以预演,则可能减少失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即使是对实践后果的检验,也要辅之以理论上的判断.没有理论上的判断,是无法断定实践活动是否合理、是否正确的.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检验,实质上就是认为实践活动天然合理,这种观点必然导致实践活动的盲目性.所以我们不仅要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还要用理论检验实践,这才是关于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和能动性的全面理解,否则会轻视理论,导致唯实践主义.二要全面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但不能因此认为:只要实践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理论;从事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就自然地会形成什么样的理论;实践活动越多的人,掌握的理论就越多,理论水平就越高.这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上的自发论.实质上,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前人传下来的思想材料,不掌握相关理论的概念、观点和理论体系,没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即使实践再多,实践的时间再长,也不能提出任何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更不能提出系统的新理论.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勤于实践,又要重视理论与理论发展史的研究,不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根本无法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的.三要全面理解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它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把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有些人把理论创新看得十分简单、十分容易,把某些表述上的微小变化或换一个术语,也津津乐道地称之为“理论创新”,似乎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进行“创新”.事实上,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苦的工作,作出理论创新,特别是重大的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恩格斯曾经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4.哲学、科学和宗教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古老的三大组成部分,它们包含着人类文明的精髓。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第1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试述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

学习和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有何现实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有何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哪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有何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答案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系统自然观:①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等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

②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

③系统由要素构成并和环境相关联,具有开放性等特点。

④系统以分叉和突现的方式进行不可逆地演化。

⑤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构成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⑥人类社会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并和自然界系统发展关联。

特征:①提出系统存在和演化思想。

②强调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③突出人类和自然界的系统关系。

人工自然观:①人工自然界是以天然自然界为基础,通过技术活动创建的具有自然和社会双层属性的自然界。

②人工自然界的演化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及其自身规律。

③通过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生态型人工自然界。

特征:①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②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①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开放系统。

②生态自然界是生态系统构成的自然界。

③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相统一的自然界。

④生态自然界的创建依靠人类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特征:①强调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的协调发展。

②强调人类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自然辩证法》答案(在职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答案(在职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1、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1)辩证地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既要它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也要看到它所带来和造成的社会问题。

(2)这两种思潮各执一端都具有片面性。

(3)这两种观点所阐述和强调的内容,对我们深化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全面认识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a科学乐观主义是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后果持乐观的态度和看法,科技乐观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解除和摆脱人类社会的各种难题的困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能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

b科技悲观主义,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

主张抑制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c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威胁人类未来的全球问题。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为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

因此我们对科学技术对社会价值执行评价应用辩证的眼光,注意并发挥它的正面功能,同时正视并抑制它的负面影响。

2、阐述自然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1.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就能够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2.非线性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在理论上,相互作用可分为简单的线性相互作用和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系统内各要素的独立性受到限制或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出现。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

P1 P3 2.阐述自然辨证法研究的根本内容。

P43.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开展过程。

P84.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P111.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自然哲学获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古代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P19 P232.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哪些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表如今哪些方面?P193.宗教神学自然观是怎样描绘自然界的?为什么说它的出如今自然观开展史上是一种倒退P244.为什么说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革命中诞生?阐述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倒退的历史必然性P26 P28 5.试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根底,它的根底思想是什么?P31 P326.为什么说物理学革命丰富和开展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又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了丰富和开展?P32 P34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P39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的无限可行性?P423.如何理解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它有哪些类型和根本特征?P43P44P454.非生命界有哪些物质层次?它们有何根本特征?P47P50P525.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构造的规律性?P531.宇宙,恒星和地球是怎样起源和演化的?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什么?P56P57P58P592.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P60P623.为什么非生命界的运动的根本矛盾及其表现?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P63P644.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形式的矛盾性?突变和渐变的关系如何?P63P645.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什么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P686.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性?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其关系?P707.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开展的自组织性?以及有序与无序及其关系P728.什么是守恒原理?自然界运动转化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何在?P74P769.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矛盾有哪些?如何理解其运动开展的规律性?1.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1P83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P84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根底,社会根底和科学根底?P87P92P974.试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根本思想?P99P1015.怎样才能人与自然的协调开展?P1026.可持续开展的内涵和原那么是什么?P1067.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我国深化施行可持续开展战略的现实意义?P1091.如何理解科学的含义?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现代科学的分类如何?P113P114P116P1172.阐述推动自然科学开展的内部动力P1193.关于科学开展的形式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P1254.如何理解科学开展的规律性?P1275.现代科学开展的主要趋势表如今哪些方面?P1291.科研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遵守哪些重要的原那么?如何评价科研选题??必要时如何转化课题?P138P139P1422.科学研究的经历层次的根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类型和作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146P1513.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哪些重要原那么?恩格斯的“双重验证〞思想对于感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有何意义?P147P1544.什么是科学机遇?它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捕捉科学机遇?P157P1595.科学研究的理论层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P160-P1716.什么是科学假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假说向理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7.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何特征和功能?构建科学理论有哪些方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什么?P174P175P177P1788.结合做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科学方法论〔或某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或在科学开展中的作用〕1.系统科学的根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P1892.什么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193P1941.系统科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科学性怎么样?P1832.系统观饱含了哪些根本概念?它有何显著特征?P183P1853.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和功能?P186P1871.如何理解技术的含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其分类怎么样?P200p202 P2042.技术开展的根本矛盾和常见形式有哪些?现代技术的开展趋势怎么样?P208 P2103.什么是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何特点/P 212P214 P2164.技术创新过程与研究开发过程的关系怎样?如何理解技术创新过程?5.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如何?根底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与技术创新在投入和产出方面,他们的互相之间有何同异之处?P2236.什么是技术创新机制?它主要有哪些机制?并分析阐述这些机制之间的关系机制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P222 P222 P2247.技术创新有哪些常见的类型?自主创新有哪些主要类型?他们之间有何区别?P229 P2318.为什么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有哪些?如何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进展管理?P234 P236 P2389.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技术观〔或某一观点〕在技术开展中的作用1.如何理解技术方法的含义?它有何特点?P241 P242 2.技术研发应遵守哪些根本原那么和一般程序?P243 P2443.什么是技术预测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根本方法是什么?P245 P246 P2474.什么是技术评估?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根本方法是什么?P248 P249 P2565.阐述技术原理构思的一般过程,主要方法以及常见的创造创造方法P251 P252 P2536.如何理解技术方案设计?它有哪些类型和主要方法P254P2557.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有何区别?试述技术试验的根本程序和常见类型。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学说。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领域?A.自然观B.科学观C.艺术观D.技术观答案:C.艺术观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B.自然观、科学观、艺术观C.自然观、历史观、技术观D.自然观、社会观、技术观答案: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A.提高生产效率B.促进文化交流C.推动经济发展D.加剧社会矛盾答案:D.加剧社会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的实践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B.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C.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D.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ABCD2、下列哪些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畴?A.宇宙的产生和发展B.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和方法C.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演变和进步D.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答案:ABD三、简答题1、请简述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发展是有历史条件的;第三,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精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请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环境;第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自然辩证法部分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部分参考答案

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意义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具有哲学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因有三:第一、从研究内容上看:它把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活动都看成是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其中普遍而深刻的规律性,因而具有哲学世界观的性质第二、从研究的角度上看:它主要不是对自然界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对认识变革自然的活动进行纯思维逻辑分析,而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研究自然、人以及两者的中介,因而具有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相统一的特点。

第三、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它不局限于一般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而更重视哲学抽象。

哲学抽象主要特点是进行多层次分析和多学科综合,以便提炼出既普遍又深刻的内容。

(2)自然辩证法属于分支哲学,具有中介性质。

自然辩证法的普遍性和抽象性比自然科学长,比马克思哲学的普遍性和抽象性小,介于二者之间。

2、自然辩证法的意义a.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在转变之中”。

19世纪生物学首先发展为演化的科学,20世纪以来,物理学和化学也发展成为演化的科学。

科学自身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自然界的基本看法。

b.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技术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多种因素发生和发展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为它所提供的条件和环境的制约。

c.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需要面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人类不得不认真地进行反思,不得不从自然观、方法论和科学观的高度来认识和审视这些问题,深刻把握和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合理实现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d.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需要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就必须从当代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也就必须发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

e.建设现代化的需要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关键f.科研工作的需要对科研工作者来说,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不论指向何处,科技双刃剑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不对称”。

不对称有五个含义,分别为时间不对称、空间不对称、可预见性不对称,在大多数情况下,剑与持剑者的知识含量越来越不对称,以及对“双刃”的价值判断不对称。

时间不对称,指当下的积极效应与滞后及长期的消极后果。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几乎所有由技术导致的负面影响都是在事后,在技术发挥其正面效益之后,这也就是所谓不良“后果”。

大自然的“报复”也是如此,是一种“反作用”,与“作用”并非同时发生。

一项技术在全力实现其目标之时,负面影响仅仅作为“副作用”(甚至并不知晓)而存在,其影响有待积累,一直到被影响者有所感知。

这是双刃剑在时间上不对称的根源。

上世纪40年代,DDT作为有效农药大行其道,然而,在接受过DDT喷撒后,许多种昆虫能迅速繁殖抗DDT的种群;DDT会积累于昆虫的体内,这些昆虫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后,那些动物,尤其是鱼类、鸟类,则会中毒而被危害。

所以喷洒DDT就只是获得近期的利益,却牺牲了长远的利益。

直至1962年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后,问题才开始得以纠正,事隔已近20年。

在此意义上,所谓“先发展后治理”,并非没有一点道理,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技术双刃剑在时间上的不对称。

人们不可能或至少很难在发展之初,即去着手去治理尚未发生的不明不白的后果。

空间不对称,其一,技术的获利者和负面影响的损害者不是同一个或一群人、一代人。

刚才已经分析了技术双刃剑在人际关系上的影响。

其二,有限人群的利益与公众的代价。

获利者相对集中或至少是边界清楚的一群人,而受损害的人群广泛且边界模糊。

使用冰箱和空调者获利,但其中的氟利昂导致对臭氧层的破坏,影响到极圈附近的人。

CO2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则波及全人类乃至后代,如此等等。

好在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日益提升而超越利益集团甚至国家利益。

技术双刃剑在时空上的不对称,要求人类一起经营“公共草地”,以长远的和全球的视野看待每一项个别的技术,或者说,每一项个别的技术都要经由长远和全球目光的审视。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表明,在这一点上人类路途之遥远,达成共识之艰难。

转基因食品的影响很可能要几代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显示出来。

可预见性不对称,也就是可预见的积极效应与未预见的消极后果。

由哈定所提出的生态学中的多效应原理认为,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的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

在几乎所有的双刃剑中,正面的积极效益本身就是技术的目的,在效益的聚光灯下清晰可见,而负面影响差不多都是未曾预见,加之于强光投射之下,往往使事物的另一面变得黑暗。

研究者还指出,作为技术基础的科学知识本身的缺陷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i]。

诺贝尔奖的授予要经过时间的考验,DDT及其毒性的发现者、瑞士化学家保罗·赫尔满·米勒获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无论是发现者本人还是诺贝尔奖的评委们,都未曾料到施用DDT的严重后果。

双刃剑的负面影响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在全球甚至更大的范围中扩散,没法预期南美蝴蝶的翅膀究竟何时以及在何处掀起风暴。

技术的积极效应在“计划内”,而负面影响在“计划外”。

人类又如何防范未知或至少不是清晰知晓的后果?在三项不对称中,可预见性不对称是时空不对称的根源,是根本性的不对称。

双刃剑的负面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逐步传递和积累在自然界、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影响有所不同,在砍向自然界时最为残酷无情。

社会和个人因主体的自我感知和利益相关而可能及时觉察和修正,甚至可以限制在如凯文·凯利所希望的“1%”,但在自然界就不同了。

一来自然界“默默地”承受着一切,二来作为“公共草地”而有人掠夺摧残,无人(或少人)怜香惜玉。

一旦超出自然界可以承受的限度,其报复会在瞬时和大范围发生,往往产生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

第四,剑的知识含量与持剑者对此所持有的知识不对称。

远古,技术产品与其使用者融为一体,近代以降,二者分离,但因产品中的知识含量相对较低,使用者通常可以在掌握其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操控。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技术产品越来越成为黑箱,更多的知识集成于其中,而消费者日益成为“傻瓜”[ii]。

最后,双刃剑两侧的价值判断不对称。

一项技术或工程欲付诸实施,须经可行性和不可行性研究,包括环评和伦理考量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认为正面、积极效应大于负面、消极效应,或后者可承受、可消除。

这些人的权势往往大于反对者。

在三峡等工程中均可见到这一点。

双刃剑的趋势是,上述的五个不对称中的前四项日益加剧。

例如,由于科技黑箱越来越黑,使用者免于学习,从而使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由于消费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于是就可能发生对技术的滥用,其结果也就越来越超出控制。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双刃剑越来越指向心理,指向控制者自身3.结合自己的专业,做一个科研选题的案例分析一、引言如所周知,选题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确的选题将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开端。

这是科学活动的一种规律。

科学探索始于问题,这是因为:●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人类要生存,就要从事生产活动,就会面临种种困难,遇到一系列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这就导致认识活动的发端和延续。

可以说,科学研究从本质上说来是问题驱动的。

●问题导致理论的产生。

人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着认识的深入,创建了种种理论。

例如,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解决丈量土地问题,就逐步建立了几何学理论;为了解决人类起源问题,经过前赴后继的努力,诞生了进化论;等等。

●问题推动科学的发展。

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认识螺旋式上升,科学才逐步得到发展,一部部科学史证实了此点。

因此,成功的科学活动的第一要点是善于提出问题和抓住问题。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途径何在?根据科学的发展规律,主要途径是:1)由某个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而提出问题;2)由理论结构不符合简单性和普遍性的要求而提出问题;3)由现有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而提出问题;4)由于对经验事实未作统一说明而提出问题;5)由理论的实际应用与现有技术条件的矛盾而提出问题;6)由不同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而提出问题。

二、选题原则1、先进性原则要求所选的研究课题处于学科发展或科技发展的前沿,前人未做或未完成的研究工作。

应优先选择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亟待解决的重大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问题。

2、创新性原则要求探索科学技术问题中的新概念、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简言之,选题必须有原创性,研究工作必须有创新性。

3、前瞻性原则要求既考虑眼前利益,又顾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利益,不全以当前的用处大小来衡量选题的意义。

其中应努力克服科学功利主义倾向,笔者曾有博文指出,科学功利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对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4、可能性原则根据科研工作的四大基本条件:智慧技能、研究基础、团队实力和硬件设施,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进行选题。

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有限的确定目标。

5、优势性原则选题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现有优势,扬长避短,顾及个人及团队的智力结构、特长、基础和潜力,考虑人文、历史和地理条件,虑及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

6、经济性原则选题时应该对课题研究的投入产出比进行经济分析,使得研究的投入与研究目标的产出达到恰当的平衡。

承接横向课题时尤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7、机动性原则随时择机捕捉计划外的战机,根据意外出现的现象、情况,确立新的课题或改变原有的立项,其中往往孕育着重大的科学发现。

8、发展性原则选题时留意课题是否具有发展前途,即是否有普遍意义、推广价值和可持续的创造性。

确定选题后要善于分析追踪,注意其变换形式。

三、选题原则四、选题方式五、选题策略六、选题中的常见问题七、案例分析八、结束语四、选题方式1. 根据招标范围选题:一般应遵循选题八原则从指导性课题中选取,要做到:—关注已发布的项目指南;—考量个人研究兴趣;—评估个人工作基础;—精心谋划组织团队;—写好标书参与竞争。

有关细节在谈到立项时再叙。

2. 根据实际需要选题:—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选题;—按照学科发展需要来选题;—按照日常观察分析来选题。

为此,要特别关注社会发展需要,关注学科发展动向。

科学工作者不能光顾着“低头拉车”,应“抬头看路”。

一旦认准了方向,就可以开始未雨绸缪,进行预先研究,并建议有关方面立项,从而掌握选题的主动权。

具体说来,应该学习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决策方面的文件(如我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认真阅读定期发布的项目指南。

3. 根据文献空白选题:通过深入调研、广闻博览,寻找科技文献中的重大空白,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

4. 根据学科交叉渗透原则选题:关注相关或相邻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根据原有基础和学科交融可能性来横向“出拳”。

5. 根据研究兴趣选题: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研究条件,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

五、选题策略1、明确价值取向选题时应从以下角度考虑价值取向:—能填补学科领域的大小空白;—能在重要问题上辨析真伪;—能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实际贡献;—能解决国计民生中的迫切问题;—能推动先进文化(包括方法论)的发展。

2、进行充分调研应从以下角度做好调研:—弄清所选课题是否符合上述价值取向;—搞清选题思路是否符合选题八原则;—了解课题现有发展态势和已有成果;—分析课题受关注程度和相关的研究团队;—总结现有资料所给予的启示。

详见下一讲“调研”部分。

3、预估成功概率-应从以下角度考察研究的可行性和顺利完成选题的概率:-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完成期限;-个人能力(包括知识准备、方法准备、前期工作等)的适应性;-指导力量和团队合作的情况和优劣程度;-硬件设施。

倘若经过考量,完成选题的实际尚不成熟,应考虑暂缓承接或申报课题,并努力创造条件,改善现状,待时机成熟一点之后再上马。

4、争取多方支持从以下角度考察实现课题的外力支持:获得纵向或横向资助的可能性;获得所在单位支撑的可能性;获得高人(尤其是导师)指点的可能性和强度。

案例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研究选题的出发点:对牛顿时空观的质疑选题的基础:——迈克尔逊-莫雷以太漂移实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真空中的光速不变性与伽利略变换的矛盾。

选题的宗旨:建立全新的时空观结果:先后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辟了物理科学的新纪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