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赏析】中吕 山坡羊 叹世(陈草庵)

合集下载

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原文及赏析

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原文及赏析

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原文及赏析《中吕·山坡羊》小令用深刻的笔触,揭露了封建社会人们动辄得咎、生活处境极为险恶的现实,以及百姓无可奈何的痛苦处境。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中吕·山坡羊元代:陈草庵伏低伏弱,装呆装落,是非犹自来着莫。

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

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身无所干,心无所患,一生不到风波岸。

禄休干,贵休攀,功名纵得皆虚幻,浮世落花空过眼。

官,也梦间;私,也梦间。

林泉高攀,虀盐贫过,官囚身虑皆参破。

富如何?贵如何?闲中自有闲中乐,天地一壶宽又阔!东,也在我;西,也在我。

青霄有路,黄金无数,劝君万事从宽恕。

富之余,贵也余,望将后代儿孙护,富贵不依公道取。

儿,也受苦;孙,也受苦。

繁华般弄,豪杰陪奉,一杯未尽笙歌送。

恰成功,早无踪,似昨宵一枕南柯梦,人世枉将花月宠。

春,也是空;秋,也是空。

有钱有物,无忧无虑,赏心乐事休辜负。

百年虚,七旬疏,饶君更比石崇富,合眼一朝天数足。

金,也换主;银,也换主。

风波实怕,唇舌休挂,鹤长凫短天生下。

劝渔家,共樵家,从今莫讲贤愚话,得道多助失道寡。

贤,也在他;愚,也在他。

阴随阴报,阳随阳报,不以其道成家道。

枉劬劳,不坚牢,钱财人口皆凶兆,一旦祸生福怎消?人,也散了;财,也散了。

须教人倦,须教人怨,临危不与人方便。

吃腥膻,着新鲜,一朝报应天公变,行止不依他在先。

饥,也怨天;寒,也怨天。

休争闲气,休生不义,终身孝悌心休退。

去他疑,俺人非,得官休倚官之势,家富莫骄贫莫耻。

天,也顺你;人,也顺你。

官资新受,功名将就,折腰为在儿曹彀。

赋归休,便抽头,黄花恰正开时候,篱下自教巾漉酒。

功,也罢手;名,也罢手。

三闾当日,一身辞世,此心倒大无萦系。

氵屈其泥,啜其醨,何须自苦风波际,泉下子房和范蠡。

清,也笑你;醒,也笑你。

争奈聪慧,争夸手艺,乾坤一浑清浊气。

察其实,不能知,时间难辨鱼龙辈,只到禹门三月里。

古曲《山坡羊-伏低伏弱》(作者陈草庵)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曲《山坡羊-伏低伏弱》(作者陈草庵)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山坡羊·伏低伏弱陈草庵[元代]伏低伏弱,装呆装落,是非犹自来着莫。

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

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标签讽刺、社会、现实译文哪怕我伏低做小,哪怕我装痴卖傻,我不想沾惹是非,麻烦却自来缠扰。

既然如此,让它去吧,任从摆布,看能把我怎么了!你不见老天爷尚且顾此失彼,“妨害农事”的罪名左右难逃:下雨吧,阴阴冷冷,坏了蚕桑;放晴吧,日头高照,干了禾苗。

阴也犯了过,晴也不讨巧,真不知如何才好!注释伏:通服,屈服。

落:衰朽。

着莫:撩惹,沾惹。

妨农过:妨碍农时的罪过。

赏析小令用尖刻的笔触,揭露封建社会人们动辄得咎,常遭横祸的现实,以及百姓无可奈何的处境,后半以天公为例,是一种调侃的手法,更进一步讽刺了社会黑暗。

这首小令以自嘲的口吻,吐诉出处世艰难、一筹莫展的愤慨。

即使伏低做小,装痴作傻,还是躲不开“是非”的“着莫”,动辄得咎。

“蚕怕雨寒苗怕火”的构思,出自苏东坡的《泗州僧伽塔》:“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

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

”但苏诗是说矛盾的两极要求至少还能满足一方,也就是“造物”还有百分之五十的周旋余地;而本篇中则阴,也是错;晴,也是错,一无是处。

连“天公”也要无端蒙冤,更不用说民间的平头百姓。

“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孟郊《追赠崔纯亮》)作品正是以不露声色的议论,表现出同样激越的不平之情。

以冷语峻笔作嬉笑怒骂,是元散曲讽世作品的常法。

乔吉有首《山坡羊》就明显模仿了本篇:“装呆装琳,装聋装口吞,人生一世刚图甚。

句闲吟,酒频斟,白云梦绕青山枕,看遍洛阳花似锦。

荣,也在恁。

枯,也在恁。

”关于作者陈草庵(1245——约1330),名英,字彦卿,号草庵,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元代散曲作家。

曾任监察御史,中丞等职。

现存小令二十六首。

元钟嗣成《录鬼簿》称其“陈草庵中丞”,名列前辈名公之中。

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以为陈草庵名英,曾任宣抚,延初拜河南省左丞。

古曲《山坡羊-江山如画》(作者陈草庵)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曲《山坡羊-江山如画》(作者陈草庵)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山坡羊·江山如画陈草庵[元代]江山如画,茅檐低厦,妇蚕缫婢织红奴耕稼。

务桑麻,捕鱼虾。

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

兴,休羡他。

亡,休羡他。

标签田园、生活、隐居、感慨译文江山像图画一样美丽,几间低矮的茅屋,妇女在养蚕缫丝,婢女在纺织缝纫,家奴在耕种庄稼。

操持桑麻,捕捉鱼虾,渔民樵夫相见没有别的话,随便讲讲三国鼎立、分分合合,管他谁胜谁负。

兴旺了,不用羡慕他;衰亡了,也不必怜惜他。

注释蚕缫:养蚕与抽收茧丝。

织红:纺织与缝纫刺绣。

耕稼:耕田与播种谷物。

务:经营。

桑麻:农作物的泛称。

牛继马:晋朝司马氏开国初,西柳谷出土一石,上有图画及“牛继马后”的谶语。

这里借指历史上王朝的更迭与嬗变。

赏析马致远在《哨遍》套数中说:“有一片冻不死衣,有一口饿不死食,贫无烦恼知闲贵。

譬如风浪乘舟去,争似田园拂袖归。

”又在《四块玉·叹世》中写道:“佐国心,孥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

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可见元代归田隐居的文人,生活条件未必优裕,得免饥馁已属满足。

而贯云石《水仙子·田家》四首,一首写到“布袍草履耐风寒,茅舍疏篱三两间”,另一首却说是“田翁无梦到长安,婢织奴耕仅我闲”。

看来元散曲铺张归隐后“田家乐”的种种富足,既是出于愤世嫉俗的需要,也不无画饼充饥的理想意味。

本曲自然也不能免俗。

作品的序络十分明晰。

从“江山如画”的大背景叙出住所,再写住所中成员的日常劳作,“耕稼”引出“桑麻”,“鱼虾”引出“渔樵”——列叙生活的家常。

有奴有婢,丰衣足食,符合“闲适”题材散曲的模式。

独具一格的是下半的结尾。

“三国鼎分牛继马”是豪辣老到的俊语。

在一连串不动声色的平静叙述中,忽来此奇兀一句,顿生倔强之文气,既展现了主人的避世身份,也使隐藏在隐居生活背后的感慨牢骚之情跃然跳出。

于闲适的表象下不时伺机喷发出愤世的岩浆,是元散曲这类隐世题材作品常用的模式,有力地证明了它们其实是“叹世”、“警世”之作的一种变相。

【中吕】山坡羊_自叹南山空

【中吕】山坡羊_自叹南山空

【中吕】山坡羊_自叹南山空元代: 曾瑞自叹南山空灿,白石空烂,星移物换愁无限。

隔重关,困尘寰,几番肩锁空长叹。

百事不成羞又赧。

闲,一梦残。

干,两鬓斑。

叹世鸡鸣为利,鸦栖收计,几曾得觉囫囵睡。

使心机,昧神祗,区区造下弥天罪。

富贵一场春梦里。

财,沤泛水。

人,泉下鬼。

荣华休傲,贫穷休笑,循环世态多颠倒。

恰春朝,早秋宵,花开花谢都知道。

今岁孟春花更早。

花,依旧好。

人,空谩老。

虚名休就,眉头休皱,终身更不遭机彀。

抱官囚,为谁愁,功名半纸难能够。

争如漆园蝶梦叟。

常,紧闭口。

闲,且袖手。

花逢春到,人逢时到,花开人旺多欢笑。

看英豪,赏花娇,乐极悲至非人乐。

花正发时风又恶。

花,零落了。

人,憔悴了。

财帛争竞,田园吞并,得来未必成嘉庆。

干虚名,舍残生,归来笑杀彭泽令。

孤云野鹤为伴等。

鹤,飞过境。

云,行过岭。

题情青鸾舞镜,红鸳交颈,梦回依旧成孤另。

冻云晴,月华明,香消烛灭人初静。

窗外朔风梅萼冷。

风,寒夜景。

横,梅瘦影。

讥时繁花春尽,穷途人困,太平分的清闲运。

整乾坤,会经纶,奈何不遂风雷信。

朝市得安为大隐。

咱,妆做蠢。

民,何受窘。

闺怨孤帏独卧,良宵空过,付能有梦还惊破。

病成魔,泪如梭,凄凉无数来着末。

凭谁顿开眉上锁。

咱,无奈何。

愁,无处躲。

妓怨。

元曲《中吕·山坡羊·叹世》赏析

元曲《中吕·山坡羊·叹世》赏析

元曲《中吕·山坡羊·叹世》赏析 山坡羊:中吕宫的一个常用曲调。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元曲《中吕·山坡 羊·叹世》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吕·山坡羊·叹世》 渊明图醉, 陈抟贪睡, 此时人不解当时意。

志相违, 事难随, 不由他醉了齁齁睡。

今日世途非向日: 贤,谁问你; 愚,谁问你! 晨鸡初叫, 昏鸦争噪, 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遥遥, 水迢迢, 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 人,憔悴了! 江山如画, 茅檐低凹。

妻蚕女织儿耕稼。

务桑麻, 捕鱼是, 渔樵见了无别话, 三国鼎分牛继马。

兴,也任他; 亡也任他。

元曲《中吕·山坡羊·叹世》赏析1/6这是陈草庵写的调寄[中吕]山坡羊的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

该曲 起笔就用两个精工的对偶句, 画出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醉睡图: 一个是贪图酗 酗大醉的陶潜,一个是贪图昏昏大睡的陈抟。

“图醉”和“贪睡”,互文见义, 极力渲染出他们醉了即睡、睡醒又醉的狂态。

他们这种放浪形骸的狂态,是无法 为元代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理解的。

“此时人”, 指作者所处的元代社会中那些 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

“此时人” 与“当时意”用“不解”二字勾连起来, 形成对比强烈的的句中对。

这就使读者 急于知道何以“不解”,“当时意”又是指何而言,从而吸引读者往下看。

“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上述问题作 出了答案。

原来那位被锺嵘《品》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大诗人陶 渊明,在任彭泽令时,由于郡遣督邮至县,县吏谓应束带见之,而叹曰:“我岂 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志,家 居安贫乐道,以诗酒自娱,终生不再出仕。

而那位自号扶摇子的后唐失意举子陈 抟,先后隐居五当山、华山学道,一睡常百余日不起,自后晋、后汉以后,每闻 一朝兴亡,就心有不悦而攒眉蹙额好多天。

山坡羊·叹世-作文

山坡羊·叹世-作文

山坡羊·叹世渊明图醉,陈抟贪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

志相违,事难随,不由他醉了烝烝睡。

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②。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江山如画,茅檐低凹。

妻蚕女织儿耕稼。

务桑麻,捕鱼是,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③。

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释①山坡羊:中吕宫的一个常用曲调。

②红尘:飞扬的尘土,形容都市的繁华熟闹。

③三国鼎分牛继马:三国鼎分,指东汉王朝覆灭后出现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

牛继马,指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覆灭后,在南方建立东晋王朝的元帝是他母亲私通牛姓的小吏生的(见《晋书·元帝纪》)。

赏析这是陈草庵写的调寄[中吕]山坡羊的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

该曲起笔就用两个精工的对偶句,画出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醉睡图:一个是贪图酗酗大醉的陶潜,一个是贪图昏昏大睡的陈抟。

图醉和贪睡,互文见义,极力渲染出他们醉了即睡、睡醒又醉的狂态。

他们这种放浪形骸的狂态,是无法为元代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理解的。

此时人,指作者所处的元代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

此时人与当时意用不解二字勾连起来,形成对比强烈的的句中对。

这就使读者急于知道何以不解,当时意又是指何而言,从而吸引读者往下看。

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上述问题作出了答案。

原来那位被锺嵘《诗品》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任彭泽令时,由于郡遣督邮至县,县吏谓应束带见之,而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志,家居安贫乐道,以诗酒自娱,终生不再出仕。

而那位自号扶摇子的后唐失意举子陈抟,先后隐居五当山、华山学道,一睡常百余日不起,自后晋、后汉以后,每闻一朝兴亡,就心有不悦而攒眉蹙额好多天。

等到赵匡胤登帝位,方笑道:天下自此定矣!后被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道家称之为陈抟老祖。

陈草庵《山坡羊

陈草庵《山坡羊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山坡羊·叹世(节选)陈草庵①(一)渊明图醉,陈抟贪睡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

志相违,事难随,由他醉者由他睡。

今朝世态非昨日。

贤,也任你愚,也任你。

(二)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③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④道,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释:①陈草庵,名英,字彦卿,号草庵。

曾任赞善大夫、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左丞等。

②渊明图醉: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说“吾尝得醉于酒足矣”;陈抟贪睡:宋人陈抟曾隐居华山,相传其贪睡,“多百余日不起”③那个:即“哪个”。

④长安:汉唐京都,此处泛指京城。

14.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晨”、“昏”两个字相呼应,暗含着作者对世人从早到晚都在奔波的感喟。

B.“此时人”,指陶潜、陈抟生活的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他们那样做的用意。

C. “那个不去红尘闹”的“闹”表面是指上文的鸡叫、鸦噪,实际是暗指人们为追逐功名而趋之若鹜、竞奔不已的丑态。

D. “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陶、陈二人“图醉”“贪睡”原由作出了解答。

E. 两曲结尾都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表明作者对现实人生的讽刺。

15. 作者一腔愤世嫉俗之情层层推进,请以曲(一)为例简要分析。

(6分)14.(5分)B.E. 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B“当时意”,指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此时人”是指与作者同时代的人;E,第一曲结尾没有用夸张的手法】15. ①作者首先通过典故,讽刺当时人们不理解陶、陈——既对现实感到不满,而又无力变革现实;②再用“今朝”与“昨日”对比,明确今更非昔比;③再用“贤,谁问你”与“愚,谁问你”批判现实贤愚不分,正邪颠倒,从而将作者愤世嫉俗的一腔怨气喷发净尽,使全曲层层推进的波澜涌向了高潮,十分辛辣地对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进行了讽刺。

元曲《山坡羊·叹世》

元曲《山坡羊·叹世》

山坡羊·叹世渊明图醉,陈抟贪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

志相违,事难随,不由他醉了齁齁睡。

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②。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江山如画,茅檐低凹。

妻蚕女织儿耕稼。

务桑麻,捕鱼是,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③。

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释①山坡羊:中吕宫的一个常用曲调。

②红尘:飞扬的尘土,形容都市的繁华熟闹。

③三国鼎分牛继马:三国鼎分,指东汉王朝覆灭后出现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

牛继马,指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覆灭后,在南方建立东晋王朝的元帝是他母亲私通牛姓的小吏生的(见《晋书·元帝纪》)。

赏析这是陈草庵写的调寄[中吕]山坡羊的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

该曲起笔就用两个精工的对偶句,画出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醉睡图:一个是贪图酗酗大醉的陶潜,一个是贪图昏昏大睡的陈抟。

“图醉”和“贪睡”,互文见义,极力渲染出他们醉了即睡、睡醒又醉的狂态。

他们这种放浪形骸的狂态,是无法为元代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理解的。

“此时人”,指作者所处的元代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

“此时人”与“当时意”用“不解”二字勾连起来,形成对比强烈的的句中对。

这就使读者急于知道何以“不解”,“当时意”又是指何而言,从而吸引读者往下看。

“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上述问题作出了答案。

原来那位被锺嵘《诗品》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任彭泽令时,由于郡遣督邮至县,县吏谓应束带见之,而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志,家居安贫乐道,以诗酒自娱,终生不再出仕。

而那位自号扶摇子的后唐失意举子陈抟,先后隐居五当山、华山学道,一睡常百余日不起,自后晋、后汉以后,每闻一朝兴亡,就心有不悦而攒眉蹙额好多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赏析】中吕山坡羊叹世(陈草庵)
渊明图醉,陈抟贪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

志相违,事难随,不由他醉了齁齁睡。

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②。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

妻蚕女织儿耕稼。

务桑麻,捕鱼是,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③。

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①山坡羊:中吕宫的一个常用曲调。

②红尘:飞扬的尘土,形容都市的繁华熟闹。

③三国鼎分牛继马:三国鼎分,指东汉王朝覆灭后出现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

牛继马,指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覆灭后,在南方建立东晋王朝的元帝是他母亲私通牛姓的小吏生的。

这是陈草庵写的调寄[中吕]山坡羊的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

该曲起笔就用两个精工的对偶句,画出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醉睡图:一个是贪图酗酗大醉的陶潜,一个是贪图昏昏大睡的陈抟。

“图醉”和“贪睡”,互文见义,极力渲染出他们醉了即睡、睡醒又醉的狂态。

他们这种放浪形
骸的狂态,是无法为元代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理解的。

“此时人”,指作者所处的元代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

“此时人”与“当时意”用“不解”二字勾连起来,形成对比强烈的的句中对。

这就使读者急于知道何以“不解”,“当时意”又是指何而言,从而吸引读者往下看。

“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上述问题作出了答案。

原来那位被锺嵘《诗品》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任彭泽令时,由于郡遣督邮至县,县吏谓应束带见之,而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志,家居安贫乐道,以诗酒自娱,终生不再出仕。

而那位自号扶摇子的后唐失意举子陈抟,先后隐居五当山、华山学道,一睡常百余日不起,自后晋、后汉以后,每闻一朝兴亡,就心有不悦而攒眉蹙额好多天。

等到赵匡胤登帝位,方笑道:“天下自此定矣!”后被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道家称之为陈抟老祖。

渊明图醉,乃在于他那高洁的志趣与世俗的现实相矛盾,只好有如昭明太子所说“寄酒为迹”;陈抟贪睡,乃在于他登上仕途之事难以在政治污浊的乱世实现,只好走他隐居避世的道路。

他们既对现实感到不满,而又无力变革现实,所以“不由他醉了齁齁睡”就事在必然了。

“他”,此指“他们”,合写陶潜和陈抟;“齁齁”,形容鼻息声。

这里不仅用“醉”
和“睡”照应开头两句,为他们洁身自好而甘于寂寞合写一笔,而且用“不由”二字将志事不合的必然情态一语道尽,从而点明了“当时意”的内涵,解开了“此时人”从追名逐利的角度无法理解“当时意”之谜。

曲意至此,已经豁然。

但作者并不满足,更用“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再推进一竿,使“叹世”的主题鲜明而又尖锐地摊在读者面前。

如果说“向日”陶潜、陈抟采用“醉”、“睡”的方式敝屣世俗,终于赢得贤者、高士的美名,那么“今日”的“世途”更非昔比,无论你贤也好,愚也好,竟达到无人过问的地步。

昔已不堪,何况今不如昔,贤愚不分,正邪颠倒,这是什么样的世道,作者先用“今日”与“向日”这两个句中对作今昔对比,再用“贤,谁问你”与“愚,谁问你”这两个对偶句概括现实,并在整体上用前面六句对结尾三句进行反衬,从而将作者愤世嫉俗的一腔怨气喷发净尽,使全曲层层推进的波澜涌向了高潮,十分辛辣地对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进行了讽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