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理化检验方法上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分析方法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分析方法
一、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是对化妆品产品的包装及样品外观进行检查,目的是确认包
装完好无损、样品外观无明显缺陷。
在外观检查时应仔细观察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有破损、变形、污染等情况;样品外观是否均匀、无分层、无沉
淀等。
二、理化性质测试
化妆品理化性质测试是对产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检测,包括
颜色、气味、pH值、粘度、稳定性等。
其中,颜色、气味可通过人工观
察和嗅觉来进行判断;pH值、粘度等可通过仪器进行测定;稳定性则需
要进行加速老化试验。
三、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是对化妆品产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进行检测,确保产
品符合卫生标准。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
及酵母菌等。
这些检验方法可通过培养和计数法进行测定,也可采用分子
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
四、重金属检测
重金属检测主要是针对化妆品产品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
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检验。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镉、汞、砷等。
重金属检
测可以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仪器进行。
同时,还可通过化学试剂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总结起来,化妆品质量检验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性质测试、微生物检验和重金属检测等。
这些方法能够全面检验化妆品产品的质量,确保其安全、卫生,并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
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根据不同化妆品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化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全面监管和把控,确保化妆品质量安全。
化妆品原料部分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化妆品原料部分理化指标检测方法化妆品原料的理化指标检测方法是确保化妆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理化指标检测方法能够评估原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特征,以确保原料的质量和适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妆品原料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1.外观和物理性质测定外观和物理性质测定是最基本的质量检测方法之一、外观包括颜色、形状和纯度。
物理性质测定包括密度、粘度、折射率、pH值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一系列标准实验室设备和方法进行测量。
例如,密度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
粘度可以通过旋转式粘度计或盖革粘度计测量。
2.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评估化妆品原料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和组成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IR)、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
例如,HPLC可以用于分离和定量含有多种化学物质的化妆品原料。
质谱可以用于确定化妆品原料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分子量和结构。
3.稳定性测试稳定性测试是评估化妆品原料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受性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稳定性测试方法包括加速老化试验、温度循环试验、光照试验等。
例如,加速老化试验可以模拟长时间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条件,评估化妆品原料的性能是否受到影响。
4.防腐剂效能测试防腐剂效能测试是评估化妆品原料中添加的防腐剂的抗菌和抗霉效果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防腐剂效能测试方法包括总菌数测试、霉菌数测试和挑战试验等。
例如,总菌数测试可以用于评估化妆品原料中的防腐剂对细菌的杀菌效果。
综上所述,化妆品原料的理化指标检测方法涵盖了外观和物理性质测定、化学成分分析、稳定性测试和防腐剂效能测试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化妆品制造商评估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化妆品产品的质量和适用性。
化妆品原料检测-部分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化妆品原料检测-部分理化指标检测方法化妆品原料部分理化指标检测方法一、酸值1.定义酸值亦可称为酸价。
中和lg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叫做(脂肪酸的)酸值。
油脂的酸值是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它们的化学反应为:RCOOH+KOH→RCOOK+H2O已知氢氧化钾的分子量为65.1,若脂肪酸的分子量为M,中和1g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则为:脂肪酸的酸值=65100/M即脂肪酸的酸值与它的分子量成反比。
油脂的酸值代表了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油脂存放时间较久后,就会水解产生部分游离脂肪酸,故可用酸值来标志油脂的新鲜程度,酸值愈高,即游离脂肪酸多,表示油脂腐败越利害,越不新鲜,质量越差。
一般新鲜的油脂其酸值应在lmg以下。
2.测定测定的方法是对于溶解于醇—醚中的规定试样液和对照空白液,用标定过的氢氧化钾液进行滴定至酚酞终点。
(1)试样制备按待测试样酸值的大小(估计),若酸值<1.0mg,规定取样量5g;若酸值>1.0mg,规定取样量2g。
将规定试样量放人125ml锥形烧瓶中,加入25ml中性乙醇,混合使之溶解,如需要,可在水浴上加热,冷却。
另再加入25ml无水乙醚并混合,如需要可加热,方法如前。
即制备好试样液。
另配制一个空白试液,不加入试样,只有25ml无水乙醚和25ml无水中性乙醇。
(2)滴定试液分别加入lml酚酞溶液于试样液和空白试液中,再用0.1mol/L氢氧化钾溶液分别滴定,边滴定边频频摇动,直到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s而终止。
正确读出滴定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1)(准确到小数后二位)。
3.结果计算酸值=(V1-V2)×c×56.1/试样量式中V1——试样溶液所消耗的KOH滴定液体积,mL;V2——空白试液所消耗的KOH滴定液体积,mL;C——滴定液KOH的浓度,mol/L。
二、皂化值与酯值1、皂化值与酯值的定义皂化是指油脂与碱反应生成肥皂的一种化学反应:RCOO R’+KOH→RCOOK+R’OH油脂(脂)碱脂肪酸钾盐醇所生成的脂肪酸钾盐即为“钾皂”。
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理化检验

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理化检验名词解释:1.恒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2.空白试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
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3.准确称取: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0001g。
4.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化妆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具有毒理学意义。
残存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5.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产品中含有某种兽药的原形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6.粗蛋白:蛋白质的测定通常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和自动定氮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测得的均为化妆品中的总氮量(蛋白氮+非蛋白氮),故称为粗蛋白。
7.粗脂肪: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化妆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8采样:从一批化妆品中选出某一特定部分、一定数量的包装产品或单位产品,所取部分(样品)对被取样的整批化妆品最具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
第一章1、化妆品理化检验常用方法可分四大类: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2、感官检查是指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化妆品的色、香、味、形和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检验方法。
如果化妆品的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的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的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化妆品。
一般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
触觉检查:用手接触化妆品,检查化妆品的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
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化妆品的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2、相对密度:测液体浓度与纯度相对密度的测定:液态化妆品的相对密度可反映液态化妆品的浓度和纯度。
测定液体化妆品的相对密度可初步判断该化妆品质量是否正常。
商品理化检验第5节化妆品检验

与去年相比,化妆品引起不良反应增加了四成:
• 省卫生厅公布了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与上年度相比,不良反应增 加了四成。其中以接触性皮炎最为常见,大部分属局部病变。
• 监测中发现,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共涉及3276种。普通类产品中 以护肤类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数量最多,共有1776个;其次是抗 皱类,共有226个。特殊用途化妆品以防晒类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 数量最多,共有141个;其次是祛斑类,共有92个。有106个不 良反应病例是由美容院、理发店使用的自制或来源不明的化妆品引起的 ,且病变通常较为严重,该类病例数量比2005年增加了54例。
2020/8/1
SK-Ⅱ的风波
•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来自日本宝洁 株式会社蜜丝佛陀公司制造的SK-Ⅱ品牌 系列化妆品中检出禁用物质铬和钕。对一批 SK-Ⅱ重点净白素肌粉饼进行检验后发现, 其钕成分含量高达4.5 mg/kg。
• 铬为皮肤变态反应原,可引起过敏性皮炎或湿疹,病程长,久而 不愈。钕对眼睛和粘膜有很强的刺激性,对皮肤有中度刺激性, 吸入还可导致肺栓塞和肝损害。而铬和钕(SK-II事件“主角”)这 两种重金属,实际对皮肤作用不大,至于铬和钕损害消费者健康 的情况则至今也未发生过。
• 眼科医生提醒消费者:冷烫精、特性胶水是一种特殊的化妆品药物。在选 用时,若稍有疏忽将冷烫精溅入眼睛中,轻则会因此灼伤角膜,严重时会 发生眼球萎缩、角膜浑浊,甚至会因此诱发白内障等眼科疾病。取用眼影 粉时一定要小心,粉尘落入眼内,可引发眼睛发炎、红肿、疼痛。
• 眼科专家建议:对于爱美的女士而言,在美化双眼时,其一要选购品质好 的眼部化妆品。其二要防止化妆品的二次污染,化妆用的小刷子、眼线笔 要定期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消毒保养。
化妆品的检验规则检验方法及检验标准

乙醚萃取物的质量分数w按式(8-1)计算。
w=(m1-m0)/m (8-1)
式中:m0——烧杯质量,g;
m1——烧杯和乙醚萃取物的质量,g;
m——试样质量,g。
5.注意事项
(1)本方法适用于香水、古龙水和花露水等化妆品。
(2)平行试验的结果允许误差为0.5 %。
8.3 化妆品产品质量检验
除B类不合格外的外观缺陷
盖
破碎、裂纹、爆裂、漏放内盖
袋
封口开口、漏液、穿孔
盒
毛口、开启松紧不宜、镜面和内容物与盒粘结脱落、严重瘪听
软管
封口开口、漏液、滑牙、破碎
喷雾罐
喷头不畅、凸听
锭管
松紧不当、旋出推出不灵活
化妆笔
笔杆开胶①、漆膜开裂①、笔套配合不当
标志不清晰、表面不光洁
外盒
错装、漏装
除B类不合格外的外观缺陷
称取试样一份(精确至0.1 g),分数次加入蒸馏水10份,并不断搅拌,加热至40 ℃,使其完全溶解,冷却至此(25±1)℃或室温,待用。
如为含油量较高的产品可加热至(70~80)℃,冷却后去掉油块待用;粉状产品可沉淀过滤后待用。
按照pH计说明书的要求进行pH值测定,具体测定原理和测定步骤见本书第2章2.8介绍。
型检验的非常规检验项目可从任一批产品中抽取2~3单位样品,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
4.判定规则
(1)交收检验判定规则
当卫生指标不符合相应标准时,该批产品即判为不合格批,不得出厂。
当感官理化指标中任一项不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时,允许对该项目指标进行复验,由供需双方共同抽样,若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不得出厂。
一般情况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化妆品安全检测方法

化妆品安全检测方法化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护肤、美容产品,自然需要符合一定的安全性规范,以确保使用者的健康与安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化妆品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检测方法与标准。
本文将介绍化妆品安全检测的方法与技术。
一、理化性质检测化妆品的理化性质检测是化妆品安全性评估的重要一环。
这些性质包括外观,质地,颜色,气味等方面。
首先,外观检测涉及包装瓶的密封性能。
密封性能能够确保产品不受外界杂质的污染。
其次,质地的检测涉及到产品的稠度、黏度等物理性质。
这些理化性质的合理检测有助于确保产品的使用效果。
二、重金属成分分析化妆品中一些重金属成分的过量含量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因此,对于一些如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尤为重要。
测试中可以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等精确分析,并根据国家标准的限制含量,对重金属成分进行评估。
三、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是确认化妆品是否存在任何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的重要环节。
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引发皮肤过敏、感染等问题。
因此,对含有水分成分的化妆品产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是必要的。
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膜过滤法等,确保产品在发售前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四、致敏性及刺激性测试致敏性及刺激性测试是判断化妆品是否会对用户的皮肤产生过敏反应或者刺激的重要标准。
对于这些测试,可以通过化学试剂的方法进行刺激性测试,或者通过酵素链反应等生物学方法进行致敏性判断。
这些测试方法能够帮助制造商避免使用有害成分,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无刺激性。
五、稳定性测试化妆品稳定性测试是为了判断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下的稳定性。
这些测试可以避免产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物理性、化学性以及微生物变化,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毒理学评估毒理学评估是评估化妆品是否有毒或引发他害健康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毒理学评估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皮肤刺激、眼刺激等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确定产品中是否存在有害化学物质,以确保产品的使用安全。
化妆品的检测方法

化妆品的检测方法化妆品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生物检测。
1. 物理检测物理检测主要是针对化妆品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测,包括外观、气味、总酸值、总碱值、PH值、水分含量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PH值检测。
PH值和皮肤的酸碱度有关,不同类型的皮肤对应的PH值也不同。
一般而言,常用的PH值检测仪器有PH计、PH试纸等。
另外,测量水含量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仪器测量化妆品的重量和体积,进而计算出水分含量。
2. 化学检测化学检测主要是通过对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化学检测包括HPLC(高效液相色谱)、GC(气相色谱)、IR(红外光谱)等方法。
这些方法既可以分析化妆品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毒物),也可以分析化妆品中的有益成分(如植物萃取物等)。
在化学检测中,有一条很重要的规则,那就是只有知道正在检测的物质名称和化学结构,才能正确地分析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
因此,化学检测需要与其他方法一起使用,以确保准确性和真实性。
3. 生物检测生物检测主要是通过对化妆品对人体相关的实验进行测试。
常见的方法包括:皮肤过敏测试、眼部刺激测试、口服毒性测试、慢性毒性测试等。
生物检测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要确保测试过程中不对实验员和测试的动物造成危害。
而且还需要长时间的跟踪、分析和记录,才能够得出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总之,化妆品检测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针对不同的化妆品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针对化妆品加强检测,可以有效避免不安全、不合规格或有害的化妆品被引入市场,在保护消费者健康的同时也可以推动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化妆品理化性能的测定方法。
2.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化妆品常规理化性能及化妆品原料理化性能的试验。
3.职责
3.1化验室负责人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执行与修订。
3.2操作人员负责该设备的操作、日常维护、清洁卫生、安全管理。
4.内容
4.1pH测试
4.1.1设备的操作
4.1.1.1接通并打开电源,使仪器预热10分钟。
4.1.1.2仪器的校准
4.1.1.2.1每天在使用之前用pH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准。
4.1.1.2.2标准缓冲溶液配制方法:将购买的pH(4. 7. 9)标准试剂缓冲剂剪开,将内部粉末倒入清洗干净的50ml烧杯,加无CO2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内,以少量无CO2蒸馏水冲洗塑料袋内壁,洗出液并入到容量瓶中,稀释到刻度并摇匀备用。
4.1.1.2.3配制成的缓冲液的pH值为: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的pH=4.00(25℃),混合磷酸盐缓冲液的pH=6.86(25℃),四硼酸钠缓冲液的pH=9.18(25℃)。
4.1.1.2.4仪器的校准方法:
A.按温度按键,确定温度25℃,若温度不为25℃,则通过温度按键的上下键进行调整至25℃,按确定按键进行确定;
B.对电极状态进行确认,确认正常后,用蒸馏水将电极清洗干净,用滤纸将电极表面的水擦拭干净;将电极浸入pH=6.86的标准缓冲液中,将电极搅动至pH无明显变化后,静置至pH稳定后,用定位按键的上下键调整至数屏显示的pH为6.86,按下确定按键进行定位;
C.将电极清洗干净并将电极表面的水擦拭干净后,将电极浸入pH=4.00的标准缓冲液中,将电极搅动至pH无明显变化后,静置至pH稳定后,用斜率按键的上下键调整至数屏显示的pH为4.00,按下确定按键进行斜率确定,完成校准工作;
D.若测试的样品pH大多为碱性时,在定位后,用pH=9.18标准缓冲液进行斜率确定;
E.若对校准后仪器的准确性有怀疑时,则pH=4.00进行斜率确定的,用对pH=9.18标准缓液进行测定,其显示值与实际值负偏差在0.1范围内的校准准确;pH=9.18进行斜率确定的,用对pH=4.00标准缓液进行测定,其显示值与实际值负偏差在0.1范围内的,校准准确;
4.1.1.3样品pH值的测定:校准完成后可以对样品的pH进行测定,测定时先将样品按
规定要求进行稀释成一定的溶液或悬浊液,无特殊说明的液体样品不用进行稀释,无特殊说明的非液体按10%用蒸馏水进行稀释;将电极清洗干净并将表面的水擦拭干净;浸入待测样品液中,将电板搅动至pH无明显变化后,静置至pH稳定后即可计数,记录所测得数值。
测试完成后清洁电极,清理工作台面。
4.1.2电极的维护保养:
4.1.2.1电极每次使用完均需用蒸馏水将电极清洗干净,用滤纸将电极表面的水擦拭干净后,浸泡在pH4.0缓冲液加3mol/L的氯化钾溶液中保养。
4.1.2.2电极内部需经常检查其中的氯化钾溶液(3mol/L)的液位,不足时用滴管添加。
4.1.2.3电极的感应珠因其表面的感应膜极易受到损伤,清洁时滤纸或其他硬物不宜直接接触或碰撞。
4.1.2.4强酸、强碱及油性样品不宜直接或过多测定,以免损坏电极。
4.1.2.5电极使用时间长或测定带油性样品,会出现感应不灵敏现象,可以用较小浓度的酸液或碱液进行洗涤。
4.1.3仪器的日常维护、清洁卫生、安全注意项
4.1.3.1标示仪器使用状况,以避免禁止使用时投入使用或被他人误用。
4.1.3.2该仪器属于精密仪器,必须定期对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由操作仪器的化验室人员负责,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4.1.3.3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4.1.3.4操作人员使用完仪器后,做好仪器外部清洁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工作。
4.2粘度测试
4.2.1设备检查
4.2.1.1观察水平仪中气泡是否在中间位置,如果不在中间位置则旋转三角架前两个底座调节至中间位置。
4.2.1.2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位置,如果不在“0”刻度则不加转子空转再关机观察指针是否回到“0”刻度。
4.2.2转子转速的选择
4.2.2.1转子的选择:本粘度计配有1-4号转子共4个,待测样品粘度依粘度由小到大依次1-4号转子,各转子测试的粘度范围为:1号转子0-1000 mPa.s;2号转子0-5000 mPa.s;3号转子0-20000 mPa.s;4号转子0-100000 mPa.s。
为保证测试准确性,选择转子应保证
读数在35-90之间。
4.2.2.2转速选择:本公司产品测定时选定转速为6r/min或12r/min。
若外来样品无确定的转速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转速进行试测定。
4.2.2.3因不同型号的粘度计可能测定选择的转速及转子不同,结果可能没有可比性,此时粘度测定结果仅做参考。
4.2.3样品测定
4.2.3.1样品的前处理:液体及膏霜类样品无特别规定的直接用原样进行粘度测定;各类样品有特别规定的,通常按规定的要求对样品进行处理,用溶解完全后的样品进行测定。
4.2.3.2粘度测定时的温度选择,通常选择测定粘度时温度为25℃,有特别规定的按规定的温度进行测定。
4.2.3.3样品温度的调整:出料时温度高于25℃时,用冰水进行降温,低于25℃时用恒温箱进行升温,升降温过程中,用玻璃棒从烧杯内壁缓慢向样品中央并上下搅拌,搅拌速度不宜过快,以避免产生过多气泡和料体变稀;温度有特殊规定的按4.2.3.2规定进行。
4.2.3.4将选好的转子旋入连接螺杆(向左旋入装上,向右旋出卸下)。
旋转升降钮(可借用升降台)使转子浸入被测液中,直至转子液面标志(转子中间凹槽中间线)与液面相平。
打开电源开关(ON为开OFF为关),在1分钟内于转子转动平稳、刻度指针无明显的变化时读数,读数与转速转子型系数的乘积即为所测料体粘度。
4.2.3.5测定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取下转子清洁干净并擦拭干燥,放于转子架对应型号转子位内,同时整理好工作台面;清洁擦拭转子时避免使用腐蚀性强的洗涤剂及硬度大的刷子与擦拭物,以免对转子接触面造成损伤。
4.2.4仪器的日常维护、清洁卫生、安全注意项
4.2.4.1标示仪器使用状况,以避免禁止使用时投入使用或被他人误用。
4.2.4.2该仪器属于精密仪器,必须定期对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由操作仪器的化验室人员负责,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4.2.4.3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4.2.4.4操作人员使用完仪器后,做好仪器外部清洁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工作。
4.2.4.5仪器升降时应用手托住仪器,防止仪器自重坠落。
电机运转时不能变化转速。
4.3耐热耐寒测试
4.3.1耐热
将试样分别装到2支Φ20×120mm的试管中,使液面高度约 2/3,塞上干净的软木塞。
把一支待检的样品试管置于预先调节至规定温度的恒温箱中,放置规定时间(24h)后取出,恢复至室温后与另一支试样进行目测比较,观察判断是否正常。
蜡基类产品按执行标准进行。
4.3.2耐寒
将试样分别装到2支Φ20×120mm的试管中,使液面高度约 2/3,塞上干净的软木塞。
把一支待检的样品试管置于预先调节至规定温度的冰箱中,放置规定时间(24h)后取出,恢复至室温后与另一支试样进行目测比较,观察判断是否正常。
蜡基类产品按执行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