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专题复习(一)实验探究及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专题复习(一)实验探究
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专题复(一)实验探究
一、探究仙人掌抗旱的原因。
实验材料:三张纸、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
实验步骤:(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包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的干湿程度。
1.这个实验的类型属于。
2.完成实验记录:
三种方式
平铺
卷起来
用蜡纸卷包起来
观察结果
3.实验结论。
二、光从左边小孔照过来,树会在对面的墙上成怎样的像?请画出来。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三、关于下列光现象,给出你的解释。
1)汽车的灯光。
2)树林的光线。
3)云彩中的光线。
四、手电筒发出的光能通过圆孔照射到后面的屏幕上吗?为什么?
1。
初三科学探究复习--简单而有效

小提示: 2KClO3=2KCl+3O2
AgNO3+KCl=AgCl +KNO3
3、实验方案设计中的常用方法: 控制变量法 。
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注意点:
(1)明确实验过程中的变量:确定实 验过程中的需变量和控制不变量 (2)如果研究对象是生物,则控制的
不变量应确保生物的正常生活。
例2.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 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 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 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 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 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抹布的吸水能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1)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谢谢各位 请多指导
例1: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 在 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在地面上寻 找食物.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 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 选择几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刀片剪掉蚂蚁的左 右侧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问:(1蚂蚁是不是依靠它的左右触角回家的 )该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 _____ ? (2 )对于蚂蚁,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 蚂蚁是怎么发现食物的? 蚂蚁有没有嗅觉等。
阻力 N 10 6
阻力臂 cm 5 4
这个结论不对 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
实验方案评价的一般原则: (1)科学、严密
(2)安全、环保
(3)经济、易得 (4)简单、方便
科学探究复习题

科学探究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
以下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A.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设置为25 ℃B.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C.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2.右图是根据“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
该实验所要验证的假设是( )A.在寒冷条件下种子的萌发B.种子的发芽率受温度影响C.不同种子的发芽情况不同D.在较高温度下种子更容易萌发图3. 2016年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想知道深圳人民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想法,用的方法是 ( )A.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探究法4.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奥地利动物学家费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
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制订计划D.表达交流5.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1 mL)培养大肠杆菌,培养36小时后获得的结果如下。
能说明维生素可以促进大肠杆菌生长的是 ( )培养皿 培养基 培养皿上的菌落数Ⅰ 琼脂、糖类 35Ⅱ 琼脂、糖类、维生素 250Ⅲ 琼脂、维生素 0A.Ⅰ和ⅡB.Ⅱ和ⅢC.Ⅰ和ⅢD.Ⅱ6.下表为家蚕卵孵化实验的记录,分析错误的是 ( ) A.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蚕卵的孵化有影响吗?” B.控制蚕卵数相同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和“孵化率”是实验结果 D.由表可知,家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16 ℃7.某同学学习了生物科学探究知识后设想:绿色植物在混有沙子的土壤中可能会生长得更好。
为了验证这一想法,他将一盆植物置于图所示的环境和条件下,则另一盆植物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是图中的 ( )8.以下是利用幼小蝌蚪和甲状腺激素探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实验组饲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B.实验组与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同种饲料,放在相同的环境中饲养C.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饲养环境应适合蝌蚪的生长和发育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蝌蚪数量应相同但大小和发育程度可不予考虑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只 明亮 5 ℃ 适宜 纸盒右半侧 10只 黑暗 25 ℃ 适宜 组别 ① ② ③蚕卵数/个 100 100 100培养温度/℃ 16 20 30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天 10 9 8孵化率/% 90 98 68A.直接把手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种子萌发放出的气体C.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直接加热10.为了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1.竹炭包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车辆中难闻的气味而广泛受到群众的喜爱,这种产品可以对室内甲醛、一氧化碳等气体进行吸附。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①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作干燥剂。
①加热或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
【设计实验】将竹炭充分燃烧,检验其产物,以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1)A装置的作用。
(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D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说明竹炭中(填“含”或“不含”)有碳元素,写出C 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小明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F装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2.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①、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
①、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4)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利用数字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溶液温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加入盐酸mL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测量温度变化、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一、科学探究题1.小竹同学对只含有X、Y、Z、W四种金属单质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图所示探究。
请根据实验流程回答问题:(1)滤液A中含有_________种溶质。
(2)若测得所得滤液C中含有X(NO3)2,则X、Y、Z、W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
(3)往无色W(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和铁的混合固体,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
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提出问题】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NaCl和HCl猜想二:CaCl2、NaCl和Na2CO3猜想三:_____;【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反思拓展】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_____,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_____。
3.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维生素C(C6H9O6)、碳酸氢钠( NaHCO3)、柠檬酸(C6H8O7)】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
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CO是有毒气体,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二氧化碳通常状态下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灭火。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H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生物复习(科学探究)

八年级生物复习----探究题卷1.为证明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5分)第一步、提出问题:细菌对植物落叶有分解作用吗?第二步、作出假设:第三步、制定并实施计划:他们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第四步、得出结论:细菌对植物落叶有分解作用。
第五步、表达与交流(1)填写步骤二。
(2)他们选的植物落叶应该是。
A、桉树叶和榕树叶B、大榕树叶和小榕树叶C、同样大小的榕树叶(3)此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有个,是。
实验中甲组的作用是。
2.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
请回答:(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A. 瓶子的大小B. 细菌的有无C. 肉汤的多少(3)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A. 巴氏消毒法B. 腌制法C. 脱水法(5)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3.(7分)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来探究小虾的保鲜方法。
请回答:组别鲜虾数包装存放位置时间颜色A组10只保鲜膜冰箱二天保持原样B组10只保鲜膜室内二天有异味、变成白色(1)A组的保存方法是。
(2)B组鲜虾变质了,原因是微生物在食品中和。
(3)A、B两组实验相互形成实验,实验的变量是。
(4)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初中生物精品复习课件】专题一科学探究

探究实验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订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中考考点
考点一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 观察法 有明确的目的,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要全面,及时做好观察记 录 2. 调查法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法,对调查过程 如实记录,对结果整理分析,收集和分析资料,从中寻找答案。 3. 实验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 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2.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可能的假设,陈述回答。
陈述句,加句号 3. 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又可以称为设计实验,是整个实验成功的关键。(考点 三) 4. 实施计划 根据制定的计划,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按步骤实施计 划(做实验),需要注意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如显微镜的使用 等。
5. 得出结论 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若结论与假设不一致,应重新假设,重新设计 探究方案,再次探究。
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例2】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 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100粒)的绿豆种子放在上面,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如 下表。试回答:
(4)实验结论:韭菜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
4.下表为某校兴趣小组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外界
条件”的实验设计,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D)
瓶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①
不放水,置于25℃橱柜中
不萌发
②
放适量水,置于25℃橱柜中
萌发
③
浸泡水中,置于25℃橱柜中
不萌发
④
放适量水,置于4℃橱柜中
不萌发
A. ①号不萌发是因为缺少水分 B. ③号不萌发 是因为缺乏空气 C. ④号不萌发是因为温度偏低 D. 对照实验②和③的变量实质上是水的多少
[绝对精品]主题一 科学探究 考点梳理 2021届中考生物复习(福建)
![[绝对精品]主题一 科学探究 考点梳理 2021届中考生物复习(福建)](https://img.taocdn.com/s3/m/0e557bc514791711cd79171f.png)
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过程一、什么是科学探究?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1. 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进行观察。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观察法一般在野外自然状态下进行,主要应用于观察动植物的外形、研究动物的行为等,如要了解梅花的结构时应采用观察法。
2. 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调查法包括普查法和抽查法。
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法;当选取的区域较大,无法一一调查时,应从整体中选取样本进行调查,即进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时应做到随机取样,保证样本全面且具有代表性,样本大小要合适,以减少误差。
3. 实验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包括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
(1)对照实验①概念: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②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的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③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判断a.对照组: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b.实验组:能反映实验目的、需要研究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2)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在人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
三、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通常涉及的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几个步骤。
1.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达所发现的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设计研究方案
金鱼的死亡可能跟缺少食物有关
缺少食物 相关因素
(可控、可改变)
金鱼死亡
氧气含量、光照、 年龄等
研究事件
(可观、可测)
无关因素
(可控、不干扰)
金鱼的死亡可能跟缺少食物有关
1、用一块隔板将一块水 池平分为A、B两个小水池, 分别放入10尾大小、健康 状况相似的金鱼。 2、A小水池里金鱼喂食。 B小水池不喂食 3、过一段时间观察金鱼 的存活情况。 1、控制无关 因素。 2、改变相关 因素
金鱼生存是否和光照因素有关
实验 次数 水质 温度 pH /℃ 值 光 照 黑 暗 光 照 一段时间后水池中存 活金鱼数量
①
②
清洁的河水 清洁的河水
25 25
7 7
10
10
实验一段时间后结果如表所示,你又可以得出 得出结论:金鱼生存和光照无关 什么结论?
学以应用
研究小组发现家用洗洁精是池塘水体污染源之一,进入河水的不 同浓度洗洁精是否会对金鱼的生存造成影响呢? 提出假设:不同浓度的洗洁精可能对金鱼的生存不会产生影响。 设计实验(请补充完整) 第一步、取5个鱼缸,分别标记为1到5号。 在5个鱼缸中各加入40条生长状态良好的金鱼。 第二步、 第三步、 在1—5号鱼缸内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洗洁精溶液 第四步、将鱼缸放入25OC坏境中,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记录存活的金鱼数量。 。 鱼缸编号 洗洁精浓度 1 2 3 4 5 6 50% 35% 28% 15% 5% 清洁的河水
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成以下实验设计。
。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
野菊幼苗同时移栽于10m处 2实验对照: 移栽至10m处野菊和原10m处野菊 移栽至10m处野菊和相应500m、 1000m处野菊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3、收集数据:第2年秋天 分别测量野菊的平均株高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是: 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是: 原10m处野菊株高
温度 (℃)
制成的时 间(天) 米酒的酒 甜度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
8 6
4
2
1
3
5
7
--
--
-
+ +
++
++ ++ ++ + +
+
--
--
做米酒的最佳温度为40℃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对实验你还可以如何改进?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低温与高温不利于 米酒的制成?
件变化。
金鱼的死亡可能跟缺少食物有关
相关因素可控可改变 1.因素 无关因素可控不干扰 研究事件可观、可测 2.研究方法 设计研究 方案 3.实验器材 控制无关因素不干扰 对照法
4.步骤
改变相关因素
观察测量研究事件
巩固训练
小星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 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她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 “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她提 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 探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 生长差异,则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强弱(或多少) 对两组植物生长的影响;
(3)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B 中的甲植物比A 中的乙植物长得更高,能否得出“遮光 30%后,植物会长得更高”的结论?为什 么?________。
巩固训练(换一张生活题)
探寻金鱼死亡的秘密
---科学探究复习
一、提出问题
金鱼为什么会死亡? 金鱼的死亡跟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事件
因素
1.
金鱼的死亡可能跟水中氧气不足有关 2. 金鱼的死亡可能跟水质有关 3. 金鱼的死亡可能跟没有食物有关
4. 5.
金鱼的死亡可能跟温度有关 境因素 光照、温度等 (多变量)的问 因素 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 (变量)的办法,即把多因 自身因素 品种、年龄、大小等 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 研究,最后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
控制 改变
实验 次数 ① ② ③ ④ 水质 清洁的河水 清洁的河水 蒸馏水 清洁的河水
改变 控制
温度/℃ 25 1 25 25
控制 改变
pH值 7 7 7 5
观察
一段时间后水池 中存活金鱼数量 9 5 2 0
得出结论:金鱼生存和水质、温度、pH值有关 如果要研究金鱼生存是否和光照因素有关?应如何设计对照 综上所述,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
时间
A水池(喂食) 存活金鱼数 B水池(不喂食) 存活金鱼数
第 一 天
第 第 二 三 天 天
第 四 天
第 五 天
第 六 天
第 七 天
第 八 天
预测结果: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可以支持这个假设
一段时间后,A水池中金鱼存活数比B水池要 多
研究性学习小组继续进行探究又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记录下表数据: 水质对金鱼生存的影响? 温度对金鱼生存的影响? pH 值对金鱼生存的影响? 通过分析,你认为他们想探究的问题是:
小星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 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她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 “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她提 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 探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存活的金鱼数量/只
0
10
14
22
34
小新问本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得出结论:不同浓度洗洁精都会对金鱼的生存造 小月说本实验的设计还可以完善,你认为呢? 成影响,浓度越高,影响越大。
控制变量法为多组实验进行对比, 对照法是一组实验进行对比
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避免 干扰,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米酒它是由糯米蒸熟后经过酵母菌发酵制成 的,在制作过程中温度不同,其制成米酒的 质量以及时间也就不同。下表是米酒制成的 质量与时间、温度的关系,根据表格回答下 列问题:(“-”表示无法制成,“+”表示米 酒的酒甜度, “+”号越多表示酒甜度越好)
3、相关因素的 改变,观察和 测量出研究事 件变化。
金鱼的死亡可能跟缺少食物有关
思考 相关因素可控可改变
1.因素 无关因素可控不干扰
研究事件可观、可测 2.研究方法
设计研究 方案
对照法 控制无关因素不干扰
3.实验器材 4.步骤
具体步骤
改变相关因素
观察测量研究事件
四、获取与分析证据
金鱼的死亡可能跟缺少食物有关
1
2
3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⑴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序号为 1、2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⑵为验证猜想二,应选序号为 3、4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⑶为验证猜想三,应选用序号为 1、3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⑷ 抛出点离地高度有关, 可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钢球落地时间与 钢球质量 、 水平抛出的速度 无关。同时还可得出“落地点 与 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水平抛出的速度 、 抛出点离地高度 有关” 的实验结论
珍爱生命 珍惜时间 夯实基础 积极动脑 希望每一位同学 取得理想成绩
总结提高
研究事件:野菊株高 拓展提高
一种野菊花,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 、1000m处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同阶段,同 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 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
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
金鱼的死亡可能跟缺少食物有关
1、用一块隔板将一块水 池平分为A、B两个小水池, 分别放入10尾大小、健康 状况相似的金鱼。 2、A小水池里金鱼喂食。 B小水池不喂食 3、过一段时间观察金鱼 的存活情况。 1、控制无关 因素。 2、改变相关 因素
转换法:当一个量难以观 3、相关因素的 察或测量时,通过观察或 改变,观察和 测量与之有联系的量的方 测量出研究事 法。
2、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 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遮光, 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 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那两组之间的生长 差异?请列出一种正确的组合:A与________。(选填 “B”、“C”或“D”)
1
2
3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⑴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序号为 1、2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⑵为验证猜想二,应选序号为 3、4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⑶为验证猜想三,应选用序号为 1、3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⑷ 抛出点离地高度有关, 可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钢球落地时间与 钢球质量 、 水平抛出的速度 无关。同时还可得出“落地点 与 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水平抛出的速度 、 抛出点离地高度 有关” 的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