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合集下载

浅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纲要》提出,教师应该培养幼儿对知识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技能。

同时,应该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心理学家XXX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

”幼儿是自然
的探究者,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究周围的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

幼儿的科学探究,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满足自己内在成长的需要。

让孩子看看、听听、玩玩、想想、做做的活动中,变成他们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幼儿需要活动,对科学活动尤其感兴趣,乐于在科学活动中研究和探究。

幼儿科学教育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发
现、学会发展,这是现代科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唤起孩子的兴趣,不能简单地教孩子怎么做,而应多让孩子自己思考怎么做,以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沉与浮”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几盆水放在室内地板上各个地方,让孩子自由地把各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探索、操作,发现哪些是沉,哪些是浮。

然后,发给每个幼儿一块橡皮泥,让他们试试怎样使橡皮泥稳稳当当地浮在水面上。

幼儿在反复的“玩”中,学会了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借助木头、小石碗、塑料袋使它浮起来。

孩子们个个找到了不同的方法,由于提供了丰富的操作原材料,充分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从而获得经验,有了收获。

浅谈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浅谈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或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激发幼儿的 探究兴趣。
鼓励幼儿提问和猜想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答案,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思维。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为幼儿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
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
01
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
研究结论二
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可 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
研究结论三
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参与和 支持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具 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展望
研究展望一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年 龄段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特 点,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策
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 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 力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和 总结,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 造力
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浅谈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的有效策略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9
目录
• 引言 •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 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期 是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因此,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其未来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教中的科学与探究能力培养

幼教中的科学与探究能力培养

幼教中的科学与探究能力培养科学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科学与探究活动,幼儿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全面的认知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教中的科学与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科学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参与科学与探究活动,幼儿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他们学会用敏锐的感官观察周围的事物,并通过思考和提问来增进对事物的理解。

其次,科学与探究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尝试,学会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解决问题。

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他们培养创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此外,科学与探究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团队精神,通过与同伴一起探索和解决问题,幼儿可以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要培养幼儿的科学与探究能力,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首先,教师应提供多样化和创造性的教学资源和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实验器材和教具,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

其次,教师应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鼓励幼儿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幼儿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教师还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理解和分析实验结果,并从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和知识。

在幼教中,可以采用多种科学与探究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能力。

首先,可以进行观察和描述实验,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描述来了解事物的特点和属性。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

其次,可以进行分类和排序实验,帮助幼儿学习将事物按照一定的属性进行分类和排序。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动物模型,让幼儿按照不同的特点将其分类。

此外,还可以进行问题解决实验,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和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幼儿通过观察、提问、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培养方法:1. 提供探索材料和工具:幼儿对于周围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观察和摸索。

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探索材料和工具,比如放大镜、天平、实验器具等,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2. 提供观察和实验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给幼儿提供观察和实验的机会,比如观察花朵的生长过程、观察天气变化等。

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回答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3. 引导幼儿提问和思考:幼儿天生好奇,对于周围的事物总有一些问题想要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鼓励幼儿分享和交流: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可以组织幼儿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探究经验和成果。

通过分享和交流,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从其他幼儿的经验中学习。

5.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都不同,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时,应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科学探究中。

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提供探索材料和工具、提供观察和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提问和思考、鼓励幼儿分享和交流,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幼儿教育中的科学与探索能力培养

幼儿教育中的科学与探索能力培养

幼儿教育中的科学与探索能力培养科学与探索能力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积极探索的态度,并提供科学相关的学习机会,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科学与探索能力的培养方法,旨在提供针对幼儿园教师和家庭教育者的指导。

一、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好奇心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动力。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1. 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为幼儿创建充满新鲜事物和刺激性的学习环境,例如观察窗、动植物区域或者实验室。

这些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主动探索。

2. 提供开放式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提出问题,并倡导他们寻找答案的过程。

这样的问题可以是关于自然界、生活常识或者与他们身边环境相关的。

3. 鼓励观察与记录:鼓励幼儿观察和记录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可以为幼儿提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摄影机等。

帮助幼儿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目标。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提供实践机会:提供幼儿进行实验和观察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科学原理。

例如,通过植物种植实验,幼儿可以学习到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变化过程。

2. 鼓励提问和探索: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探索答案。

例如,幼儿可以设计实验来回答自己的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3. 培养观察与推理能力:通过让幼儿观察和推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观察一张照片,并提出关于照片中事物的问题。

通过推理和讨论,幼儿可以培养出自己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三、结合游戏和实际操作幼儿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结合游戏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幼儿的科学与探索能力:1. 科学游戏:设计有趣的科学游戏,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科学实验是启迪儿童科学思维、培养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小学教育中,缺乏对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小学生在学科学时缺乏兴趣和好奇心。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成为了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一、教学内容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应该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利用各种材料来进行科学实验。

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或者身体感受,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

例如,体验水的变化,可以进行不同温度下的冰与水的实验;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可以进行气体的实验。

同时,老师还应该鼓励孩子自主探究,开展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另外,科学实验教学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阶段性。

一年级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洗净树叶的实验或者简单实验室用具的识别。

二年级可以进行更加具体的实验,如热胀冷缩实验或者吹气球实验。

三年级可以进行一些需要测量、计算和判断的实验,如测量温度的实验或者判断物体的密度。

四年级可以进行一些观察和实验室操作综合使用的实验,如颜色反应实验或者制作糖果实验。

五年级可以寓教于乐的进行一些化学实验,如漏斗分离实验或者制作泡沫实验。

六年级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和科学创新实验,如制作风筝或者制作太阳能车。

二、教学方法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参与方式,提高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参与度。

首先,老师应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

这可以让小组内的孩子们相互合作、交流,利用各自的优点来共同完成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其次,老师应该在学生实验前,提供一些知识的背景说明、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这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对实验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老师应该让小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

这可以让孩子们主动思考和寻找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和实验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和实验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和实验能力科学探索和实验能力是幼儿在幼儿园阶段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

通过科学探索和实验,幼儿可以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本文将从教育环境的打造、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践经验的分享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和实验能力。

一、营造具有科学探索氛围的教育环境1. 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幼儿在科学探索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素材支持。

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具有探索和实验价值的物品,如放大镜、磁铁、实验工具等。

此外,教室中的物品摆放和布置也需要具有科学氛围,例如放置植物、标本、实验成品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设立科学角落或实验室为了增加幼儿的科学探索和实验机会,学校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科学角落或实验室。

这个区域可以放置各种科学实验器材和教具,让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

同时,教师可以在这里组织一些小型实验活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要通过问题导入、故事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太阳会升起”、“为什么火箭可以飞上天”等,让幼儿思考和猜测。

同时,还可在教室中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成果,让幼儿产生探索和实验的欲望。

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1. 探索性学习幼儿在科学探索和实验中需要通过自主观察、实践操作来获取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任务或情境,让幼儿观察、操作,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植物的观察和种植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植物的成长过程。

2. 合作学习科学探索和实验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索任务。

在合作学习中,幼儿可以相互交流、协助解决问题,培养彼此的思考能力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3. 师生互动教师在科学探索和实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是问题的提出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教师应重视发现和引导幼儿的思考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思辨,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浅谈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 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浅谈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 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浅谈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探究是培养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途径,而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是引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最佳素材。

通过观察、提问、实验等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出发,探讨如何通过这些现象引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一、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现象,比如水能流动、树叶能飘落、冰能化掉、光能照亮等等。

这些现象看似平常,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幼儿通过观察这些现象,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带领幼儿观察水的流动、冰的融化,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对很多现象产生疑惑,比如为什么天上会有彩虹、为什么火会燃烧等等。

这时候,可以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进行思考。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可以给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天上会有彩虹?帮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和好奇心。

三、进行简单实验体验科学让幼儿通过简单的实验来体验科学,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水的实验、力的实验等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知识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可以让幼儿做一个简单的水的实验:将水倒在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引发幼儿对水的特性和形态的思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四、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五、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根据他们的兴趣点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一些幼儿可能对动物感兴趣,可以带领他们进行动物探究活动;一些幼儿可能对天文感兴趣,可以带领他们进行星空观察活动。

通过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宜兴张泽幼儿园彭凤珍王叶芬
《纲要》中提出:“在活动中教师应更多的培养幼儿对知识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不应仅仅是技能的传授。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

“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究周围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幼儿的科学探究,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满足自己内在成长的需要。

将孩子看看、听听、玩玩、想想、做做的活动中,变成他们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对此,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一、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没有活动,也就没有幼儿的学习。

”幼儿需要活动,对科学活动尤感兴趣,乐于在科学活动中学习和探究。

幼儿科学教育重视幼儿自身的活动,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发现、学会发展,这是现代科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唤起孩子的兴趣,不能简单地教孩子怎么做,而应多让孩子自己思考怎么做,以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如在“沉与浮”科学活动中,教师把几盆水放在室内地板上各个地方,让孩子自由地把木块、小石块、皮条、纸片、海绵、泡沫、树叶、吹塑玩具、有盖无盖得玻璃瓶等有沉、有浮的各种物体等放入水中,观察、探索、操作,发现哪些是沉,哪些是浮。

然后,发给每个幼儿一块橡皮泥,让他们试试怎样使橡皮泥稳稳当当地浮在水面上。

幼儿在反复的“玩”中,学会了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借助木头、小石碗、塑料袋使它浮起来。

孩子们个个找到了不同的方法,由于提供了丰富的操作原材料,充分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从而获得经验,有了收获。

在主题活动《秋天的变化》中“有趣的叶子”科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显然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课题。

五彩缤纷,丰富多样的秋叶,为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幼儿观赏、分类、探究、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幼儿、家长全体总动员先采集树叶,然后幼儿用自己不同的情趣来观赏叶子,以不同的方法(如厚薄、形状、颜色)进行分类,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如,银杏树叶像扇子、梧桐树叶像手掌······,还把树叶“变变变”制作了一幅幅漂亮的树叶贴画,供幼儿观赏,活跃了思维,促进了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

结合季节我们引导幼儿自主动手,照料观察种子发芽实验,帮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与水、温度、阳光、空气有关,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探究兴趣。

我们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应特别注意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放在首位,鼓励幼儿全身心地参与活动。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经常表现出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愿望。

作为教师,应接纳、重视和鼓励幼儿,要看到幼儿乐于探究的良好动机和通过探究所获得的有益经验,教师要寻求幼儿真实的动机,不要急于批评或制止幼儿,而要真诚地询问、耐心地倾听和观察,教师也要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操作物体,才能真正了解真实意图,如晨间小劳动、探究“为什么我给花儿浇水,反而花儿长得不快而烂掉了呢?”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究和发现,孩子们就会有创造性和自己的独特想法和做法,要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究。

午后散步,也是幼儿学科学的又一活动形式,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幼儿可以走走、看看、玩玩、想想、听听、说说,例如在《金色的秋天》主题活动中,通过散步,让幼儿动手采集树叶、收集石子、昆虫的躯壳,并允许他们带回。

在大自然中,采集到得“珍宝”,有的可放在自然角供大家继续观赏和探索,有的则可以进行简单的加工、制成美丽的“工艺品”,如用树叶贴成美丽的画。

又如“为什么向着阳光的迎春花早开呢?”通过散步,不仅使幼儿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幼儿的感知和观察力,还促进了幼儿探索思考。

让幼儿在散步活动中学科学,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三、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幼儿喜欢摆弄、好游戏,幼儿游戏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

游戏像“魔术”一样有“魔力”,吸引着幼儿,激发着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需要通过探究、实验和操作,亲身经历“研究过程”,才能真正发现和理解事物间的基本关系。

因此,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和发现铺路搭桥,要为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搭构阶梯。

为此,我们为幼儿设置了科探区。

通过“想想、玩玩、做做”,引发幼儿主动去探究和发现,促进幼儿知识经验的主动获得,发展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探区中,我们设置了电线、新旧电池和电珠灯泡,让幼儿自己去玩玩、试试。

一开始,没有孩子去关注这些材料,也可能是他们对这些材料不大感兴趣。

于是,我告诉他们,这些东西能让电珠亮起来,还真有几位孩子去尝试、探索、摆弄了。

“用几节旧电池连接—灯不亮”原来电池没电了,“用新电池连接—灯亮了”,“一节能亮,二节也能亮,三节更亮了”,“为什么有时两节电池连在一起电珠不会亮呢?”我用手指着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说:“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不亮呢?”有几个孩子随即重新把电池调整了过来—电珠亮了。

原来是电池接反了。

过了几天,我们在区域中又放了些带有塑料绝缘层的电池,再让幼儿去探索。

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的新电池怎么不会亮呀?”我指了指电池的正极,他看着我还是没有反应过来。

我说:“你把电池上的红塑料片去掉试试看。

”“哇!老师,电珠亮了。

”孩子很兴奋。

原来电池上的红塑料片是绝缘体呀。

孩子们这下感兴趣了,去玩的小朋友逐渐地多了起来。

对于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幼儿,我们还投放了电动玩具。

在那区角中,让幼儿通过反复装卸电池,探索、操作怎样装才能使玩具动起来。

有几个孩子还组成了一个小组一起交流。

在不断地拆装过程中,有的幼儿学会了正确装卸电池,高兴地玩起了电动玩具。

有的幼儿还出现了科学幻想,表示长大以后要发明玩具。

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我们在区角中适时投放了多种材料,如:“有趣的磁铁”、“陀螺怎样转起来”、“物体沉浮”、“桌子发芽”、有趣的吸力“、镜子会反光”、“找空气”等,引发幼儿自主探索、摆弄。

在交流操作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幼儿的相互交往和友爱,还密切了幼儿间的关系。

四、在种植和饲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学科学的一项实践,是幼儿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方法。

幼儿通过播种、管理、收获等种植活动和喂食、照料等饲养活动,学习简单的种植和饲养技能,培养爱劳动的品质。

我们在园内开辟了种植园地。

根据时令季节种上不同的蔬菜、瓜果等植物,并让幼儿参与简单的种植活动,如:挖小坑、除草、浇水、采摘……等。

我们还在活动室长廊内设置了自然角。

通过“我的植物我来养”、“我的动物我来养”,引导幼儿自己种植和护理自然角、种植园中的植物与动物,产生愉快的情绪与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究发现动、植物的特点,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变化规律,而且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动、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动植物的热情,关爱和呵护动、植物情感和能力,以及对劳动的热爱。

幼儿通过更多的机会接触和探究动植物,一定会有更多的新发现,教师应充分提供幼儿参与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总之,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最佳时期,科学教育的课程也必须成为幼儿探索的过程,成为幼儿猜想、尝试和发现的过程,使幼儿不仅获得内化的知识经验,而且体验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