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课例分析课题:《梅花魂》
梅花魂的教案优秀8篇

梅花魂的教案优秀8篇《梅花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3、整体感知内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课后拓展延伸。
教学重点:了解梅花的秉性,品味“三哭”,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导入1、复习重点字词。
2、全班齐读古诗《梅花》。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梅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它的精神是什么?“魂”是什么意思?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2、思考古诗的出处和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情感。
(借古诗抒发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
)3、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讨论、交流:文中哪三次提到外祖父“落泪”,表现了外祖父怎样的情感?教念古诗,悲伤落泪无法回国,痛哭失声爱国心送别亲人,泪眼朦胧三、小组合作、交流评析1、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提示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
)2、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出示)(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梅花魂》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7篇

《梅花魂》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7篇小学语文《梅花魂》优质教案设计篇一学习内容:课文《梅花魂》,古诗词《卜算子·咏梅》、《梅花绝句》(之三)、《白梅》,拓展阅读《苏武的故事》。
学习目标:1、理解“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念祖国的情感。
2、了解梅花的品格,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3、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心、思乡情,领悟这种感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1.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理解华侨老人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梅花的幻灯片12、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
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品花,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
1、学生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梅花的古诗词。
2、出示幻灯片2朗读古诗词《卜算子·咏梅》、《梅花绝句》(之三)、《墨梅》。
师:课文中也有几处写梅花的句子,请大家找找看。
出示幻灯片33、默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4、梅花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学习的古诗词和课文说一说。
出示幻灯片4,重点朗读写梅花特点的一段话“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师:这段话哪些地方应该重读?指名读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总结梅花的特点(坚强不屈,不畏严寒)齐读这段话三、悟魂,感悟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气节。
师: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出示幻灯,51、自由读《苏武的故事》,苏武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梅花魂》教学案例简析(通用13篇)

《梅花魂》教学案例简析(通用13篇)《梅花魂》简析篇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进行阅读教学是本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特别注意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梅花魂》一课它有着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
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根据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尝试。
以下就是我对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的收获。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梅花魂》一课学生刚看到课题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教师就顺势以质疑入手,从课题“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
首先,老师提出“同学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在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们出示了傲然风雪中的梅花,引出《梅花魂》一课并要求学生自己读课题质疑。
学生普遍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梅花魂”是什么?为什么用“梅花魂”做课题?这就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作者的回忆当中。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
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
《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8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谈话入题,赏梅花1、导语引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
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
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3、过渡: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理清脉络,知梅花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三、细读引导,悟梅花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哪能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倒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
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1)、联系上下文;(2)、抓重点词句(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4)、用朗读的方式;(5)、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8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如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8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会写。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质。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以及爱国情谊。
教学重难点: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花吗?(PPT出示梅花)你们学过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字苦寒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看了图和古人关于梅花的诗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梅花有什么特点呢?(不畏严寒,不怕风雪欺压)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绽放自己的美丽,而梅花却是顶着严寒,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独立。
可见它具有非常不屈的品质。
梅花不仅是花中的君子,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黄子孙的品格。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第六课《梅花魂》。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谁能来解释一下“魂”这个字的意思。
(灵魂,精神)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梅花有魂吗?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呢?我们先保留着这个问题,带着这个疑问共同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想一想,本文作者围绕梅花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首先进行生字词的检查(PPT出示词语)灵魂腮边训斥玷污呜咽欺凌秉性蒙眬梳理衰老手绢华侨白杭绸抹干净凉飕飕不甚在意颇负盛名风欺雪压眷恋缕缕幽芳葬身异国漂泊他乡(注意蒙眬、曚昽和朦胧的用法,蒙眬、朦胧:指模糊不清;曚昽:指日光不清)3、你能用较后一排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
小学语文梅花魂教案【三篇】

《梅花魂》⼀课它有着⾮常积极的教育意义,这篇课⽂,写的是⼀位⽼华侨⼗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的梅花⼿绢郑重地交给外孙⼥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
⼩编整理了⼩学语⽂梅花魂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梅花魂教案1 设计理念:《语⽂课程标准》指出“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
因此,这节课上,我将积极创造⾃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进⾃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个“魂”字,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真⾄纯的爱国深情。
设计特⾊:本⽂教学尊重学⽣独特的情感体验,按“质疑——释疑——升华”这样的主线展开学习,奏响情感教学的⾳。
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引题质疑 1、师⽣谈话,引导学⽣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揭题,读题。
引导学⽣紧扣课题中的“魂”质疑。
俗话说,兴趣是学⽣的⽼师,在学习新课前,让学⽣通过交流有关梅花的相关知识,和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学习的兴趣。
⼆、读⽂质疑 1、初读课⽂,整体感知课⽂内容。
要求学⽣交流,读完课⽂后,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的话概括地谈⼀谈初读课⽂的感受? 2、讨论课⽂围绕外祖⽗写了哪⼏件事情? 3、围绕这五件事情,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结合学⽣的问题,⽼师适时在事情后加上问号。
这个环节的设计,⽬的在于使学⽣对⽂章有个全⾯的了解,对⼈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
这⾥的质疑为学⽣创造了⾃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为完成下⾯的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标打下基础。
三、逐步释疑 (⼀)解读“梅花魂” 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的疑惑这很好,但是真正会学习的⼈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解决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归结在课题中的⼀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读读课⽂,找到课⽂中能解释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句⼦: “是啊,莺⼉,……⼀个中国⼈,⽆论在怎样的境遇⾥,总要有梅花的秉(bǐng)性才好!” 层次⼀: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 1、简单地说,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秉性”是什么意思?⽂中指什么? 2、这段话中哪⼏句是介绍的梅花的精神?(出⽰句⼦)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能引导学⽣说出古⼈描写梅花的诗句更好。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梅花魂》案例分析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梅花魂》案例分析一.教学导言《梅花魂》以梅花为引,讲了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并借梅花点明了外祖父拳拳的爱国之心。
如何抓住文中的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文本体验,情感体验和想象体验,真正触摸到人物的思想深处,感情深处,跨越时空,与其进行心灵的交流,乃至思想的碰撞呢?在“同题异构”教学中我尝试抓住文中外公三次哭这条“明线”切入,直抒胸臆;其他人尝试抓住文中爷爷的梅花情结这条“暗线”切入,直奔主题。
我们分别引导学生从明暗两线不同角度体验感悟,实现读者与文本及人物的深度对话,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均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展示[案例片断一]师:一提起哭,可能大家立刻会想到的是:小孩子伤心、难过、委屈时对着大人哇哇大哭。
而今天要学的《梅花魂》,讲的却是一位满头银花的老爷爷对着自己的小外孙女一次次地哭着,他哭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哭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
生:老爷爷总共哭了三次。
生:第一次是外祖父在教我读唐诗宋词时哭了。
生:第二次是外祖父不能和我回国时哭了。
生:第三次是外祖父送我们上船离别时泪眼朦胧。
师:老爷爷一次次地哭着,他究竟为何而哭呢?让我们再次细细品读课文,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你最感动的句子旁写出一两句自己的读书感悟。
(生读书,时间稍长)师:谁能把外公第一次哭的重点词句读出来,并说说他为何而哭?生:他读着唐诗宋词勾起对祖国无限思念和漂泊他乡的浓浓愁绪,不由得流下泪来。
师:谁能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出自哪?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愁情?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时,您归不归来呢?全诗是: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语文梅花魂教案优秀5篇

语文梅花魂教案优秀5篇《梅花魂》教案篇一魂牵梦绕梅花魂──《梅花魂》教学设计梅花魂(6篇)梅花魂(9篇教案及相关资料)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习课文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1、课文写了5件事:⑴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⑴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⑴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
⑴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
⑴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⑴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⑴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⑴“轻轻、慢慢”。
(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⑴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⑴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⑴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课题:《梅花魂》
一:基本理念
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申老师能以阅读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以
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语文教学。
二:教材
(一)内容:《梅花魂》是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
(二)教学目标:为了能让孩子理解文本、吃透文本、走出文本,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评价等方式感受梅花的形象。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感受其作用。
(三)教学重点
品味梅花美的形象特征时,感悟信念对人生的价值。
(四)教学难点
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可以看出,目标明确,重难点醒目,能抓住教材,拓展延伸,以点带面,感悟人生。
三、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选用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朗读法
通过朗读内化了课文的语言,通过朗读培养了孩子的语感,通过朗读让孩子体会到了情感,通过朗读培养了孩子审美和朗读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这种学习方法,这也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品味梅花精神美的句子时,在交流学完此文的感受时,充分运用了这种学习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课件做得精美,尤其是听读课文部分,图文对照,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
更能帮助孩子理解文本,使教师的整个教学,环环相扣,天衣无缝。
充分体现了农远资源
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自然亲切,水到渠成,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
(二)学习课文
1、赏花
执教者先让孩子边听读课文边看课件,然后学习作者赏花的语言文字,感知梅花的美丽
形象。
由直观形象到学习文字无不体现了执教者的独具匠心。
2、品花
让孩子默读课文之后,去品味描写梅花精神美的句子。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执教者采用
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品悟,读中悟、悟中读,反反复复,促使孩子挖掘出文章的中心。
3、悟花教学
由物到人,自然过渡,让孩子们谈收获,谈感受,谈人生,在执教者的调动下、精心设计下,孩子们争先恐后、用精美凝练的语言倾吐心声,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和优秀的表达方式
此环节的设计独特而新颖,老师们在教学语文时,千万不能忽视对语言的学习,紧紧贴近语言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执教者采用指导朗读、反复朗读的形式进行品味,即让孩子们学习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否则,就会读有口无心、看浮光掠影、说鹦鹉学舌、写词不达意。
而课文优秀的表达方式又是指导学生、提升学生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本文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值得让孩子好好学习与借鉴,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训练了孩子的思维,收获多多。
5、小结与作业
小结能以点带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作业的布置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孩子各种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闪烁着执教者智慧的火花,老师们,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争做专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