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北京出版社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这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一、说教材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能够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相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四、说教学策略1、说学情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
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自经历中感悟、体会、理解。
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高矮、长短、轻重 专项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核心考点专项评价3.比大小、高矮、长短、轻重一、比bǐ一yì比bǐ,画huà一yì画huà。
(每小题6分,共24分)1.厚的画“√”,薄的画“○”。
2.高的画“√”,矮的画“○”。
3.重的画“√”,轻的画“○”。
4.粗的画“√”,细的画“○”。
二、我wǒ会huì分fēn析xī。
(共42分)1.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每小题6分,共12分)(1)(2)2.哪个水壶里原来装的水多?多的画“√”,少的画“○”。
(10分)3.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10分)4.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10分)三、我wǒ会huì解jiě决jué问wèn题tí。
(共34分)1.从短到长排一排。
(10分)( )<( )<( )<( )<( ) 2.按小熊担水桶的轻重排序,填序号。
(12分)①②③( )>( )>( )3.你能把它们送到合适的车库吗?用线连一连。
(12分)答案一、1.2. 3.4.二、1.(1)(2)2.3.4.三、1.⑤②③①④2.③②①3.【提示】大车不可能进入小车库,大车进入大车库、小车进入小车库才合适。
一年级数学上册计算专项训练试卷一、填一填。
(第6题4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1.【创新题】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呢?请你按照它的生长顺序用1~6编号吧!()()()()()()2.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它比10大()。
3.在里填上“>”“<”或“=”。
9-5 6 10 2+7 3+3 10-58 5+5 7+9 16 13-8 4+015-10 8+2 7+6 5+8 14-6 11-4 4.找规律填数。
(1)(2)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3 ()+10=12 11-()=7()-7=5 ()+5=13 ()+8=8 6.从5、7、9、12中选三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1.5 比一比(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1.5 比一比(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通过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并能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教学内容包括:1. 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2. 理解“比较”的概念;3. 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理解“比较”的概念,并能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学难点:1. 正确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2. 用语言准确表达比较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每组一套数量不同的物品(如:小球、积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数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3. 活动一:分组进行,每组学生比较学具中物品的数量,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4. 活动二: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不同数量的物品,学生抢答比较结果。
5.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比较”概念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物品数量的比较活动。
板书设计:1.5 比一比一、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二、理解“比较”的概念三、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练习题;2. 回家与家长一起进行物品数量的比较活动,并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了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以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比一比,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哪辆车高
二、比一比,选一选。
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最薄的画“”。
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三、想一想,比一比,高的画“√”。
四、想一想,重的画“”。
五、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六、比一比。
(),()
七、解决问题。
1.哪条路近?在近路旁画“√”。
2.谁高一些?在高的小动物下面画“??”。
3.下面2块石头,哪一块放入杯子里,水面会上升得高?画“√”。
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
√
四、
√
六、③①
1.提示:第一条路近。
2.
3.提示:第2块石头。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5 10以内的数(比一比)(2)

对应与比较
可以一一 对应的方 法来比较.
对应与比较对应与比较Fra bibliotek对应与比较
吸管和杯子(同样多)
连一连 对应与比较
裤子比衣服多1条 衣服比裤子少1件
排球比小朋友多1个 小朋友比排球少1个
对应与比较
连一连
小朋友和鞋子比, 小朋友比鞋子多1个, 鞋子比小朋友少一双。
对应与比较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四个小伙伴想打乒乓球,2副乒乓拍和3个乒 乓球够吗?
对应与比较
4个小伙伴打乒乓球,2副乒乓拍和3个 乒乓球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 大器不必晚成,趁着年轻,努力让自己的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最好的道路不是大道,而是小心;最险的道路不是陡坡,而是陷阱。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目标再远大,终离不开信念去支撑。 你身边总有这样一种人:你成功了,他(她)当面恭喜你,暗地里妒嫉你;你失败了,他(她)当面安慰你,背地里笑话你。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戴尔·卡耐基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不悲伤,定会快乐。不犹豫,定会坚持。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孙子 加倍努力,证明你想要的不是空中楼阁。胜利是在多次失败之后才姗姗而来。 生竟然是一场有规律的阴差阳错。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一种成长的痕迹,抚之怅然,但是却无处追寻。 真正的友谊无论从正反看都应一样,不可能从前面看是蔷薇而从后面看是刺。 生命是无尽的享受,永远的快乐,强烈的陶醉。 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比一比》(第1课时 高矮、长短)教学建议 (新版)冀教版

《高矮、长短(第1课时)》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2、能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并能表达比较的结果。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比较的方法。
教学建议:●比高矮1、教师让一位同学到前面与白己比一比,让其他同学说“谁高谁矮”。
注意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述。
如,老师比某同学高,某同学比老师矮。
2、让全班同学找朋友比高矮。
可让同学们先讨论一下比的方法:背对背比,请别人看,在墙上画线,还可以用一根长的竹竿,等等。
3、让一组同学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然后让其他同学说排队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高矮的意思,知道一个人高和矮是相比较而言的。
●比长短1、请同学们拿出一支完整的铅笔和一支用过的铅笔,比较哪支长,哪支短。
交流时,一方面说出比较的结果,另一方面说出比较的方法。
如,竖在桌面比、横放一端对齐比等。
2、拿出一支圆珠笔和一根粉笔,让学生先估计哪支长,哪支短,然后再实际比一比。
3、启发学生选择教室内、校园内或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练一练第1题,回答完书上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图中还可以把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2)题如果学生直接回答有困难,可以利用课件或实物演示一下。
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图,再回答问题。
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4题,是一个综合性题目。
两棵树可以比高矮,树影可以比长短。
还可以讨论:什么时候才有树影?。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高矮、长短、轻重 专项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核心考点专项评价
3.比大小、高矮、长短、轻重
一、比bǐ一yì比bǐ,画huà一yì画huà。
(每小题6分,共24分)
1.厚的画“√”,薄的画“○”。
2.高的画“√”,矮的画“○”。
3.重的画“√”,轻的画“○”。
4.粗的画“√”,细的画“○”。
二、我wǒ会huì分fēn析xī。
(共42分)
1.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每小题6分,共12分)
(1)(2)
2.哪个水壶里原来装的水多?多的画“√”,少的画“○”。
(10分)
3.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10分)
2/ 4
4.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10分)
三、我w ǒ会hu ì解ji ě决ju é问w èn 题t í。
(共34分)
1.从短到长排一排。
(10分) ( )<( )<( )<( )<( )
2.按小熊担水桶的轻重排序,填序号。
(12分)
① ② ③
( )>( )>( )
3.你能把它们送到合适的车库吗?用线连一连。
(12分)
答案
一、1.
2. 3.
4.
二、1.(1)
(2)
2.
3.
4.
三、1.⑤②③①④
2.③②①
3.
【提示】大车不可能进入小车库,大车进入大车库、小车进入小车库才合适。
4/ 4。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比较(2)(说课稿)-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2)(说课稿)-北京版一、教学内容这一堂课主要教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比较(2)的知识内容。
教材来源于北京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大小的规则:同类比大小,有无比较对象。
2.通过图形比较大小。
3.使用符号(小于、大于、等于)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堂课,学生应当达成以下目标:1.培养学生较强的比较大小的能力。
2.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规则,并能够熟练应用。
3.学生能够利用图形对比较大小进行理解。
4.学生能够运用符号比较大小。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大小的技能。
难点:能够运用符号来比较大小。
四、教学过程(一) Warming up1. 观察图片,比较大小。
2. 掌握较小与较大的概念。
(二) Lead-in通过看图,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认识数的大小,并理解大小的概念。
例如通过比较两只小鸟的大小,运用“大”、“小”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大”、“小”的概念是相对的,大小还可以细分为“较大”、“较小”。
(三) New concepts1.同类比较大小:用单位相同的同类事物进行大小比较。
例如:相同的体积的已知物品进行比较。
2.有无比较对象:比较的两个事物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属性。
例如:两个小汽车进行大小比较时,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和颜色。
3.通过图形进行比较大小。
例如:用“大”、“小”来比较大小。
4.使用小于、大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大小。
小于符号(<)、大于符号(>)、等于符号(=)(四) Practice1.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事物,并进行比较(如上述的小汽车)。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比较的方法。
2.针对符号的使用进行练习。
(五) Conclusion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大小的几个方面,除了使用文字进行大小的描述外,还可以通过图形的比较以及符号的使用进行大小的比较。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掌握好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在提出小汽车大小的例子时,他们不太理解,完全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下一次课堂中应当从这一点着手,加强让学生对比较大小的例子的探讨及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