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国家标准

合集下载

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表 1 线性尺寸公差 公称尺寸 t 的范 围
公 差 等 级
A 士 1 2 3 一 0
单位为毫米
> : 1 : 3 : 2 0 0二
士1
士2
> 40 0
> 1 0 0 0 - 2 0 0 0
> 2 0 0 0 - 4 0 - 0 0
> 4 0 0 0  ̄ 8 0 0 0
> 8 0 0 0
> 1 0 0 2 0
l gh a d ge- S a e d st n e ts a ls h p a p i o n n n n o i (S 1 9 0 1 9 ,DT) I O 3 2 :9 6 I
2 0-60 发布 0 50-8
2 0 -20 实 施 0 51 - 1
中 华人民 共和国 家质 监督 理 国 量
I CS 5.1 0.1 2 6 0 J 33
场黔
G / 184 05 IO 90 19 B T 0-2 0/S 1 2 :9 6 9 3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焊接结构 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We i - G nrl rne fr l d s ut n- Dmes n fr ln d g eea tl a cs w d cnt co s i ni s o e o ee o r i o o
— 游标卡尺( G / 11 1 BT 1.要求) 符合 BT 4 和G / 1 42 2 . 2 ;
— 千分表 或百分 表( 符合 G / 11 要求 ) B T 9 2 . 根据协议 可采用其他测量工具 。 , 在非正常温度或条件 下( 如大型结构在强光 下)测量结果 可能会受 到影 响。 , 角度的实际尺寸应采用合适 的测量土具沿焊件切线并离开焊缝直接影响的区域测定 。偏差则是公 称尺寸与实际尺寸的差别 。

形位公差的包容原则

形位公差的包容原则

1996《形状与位置公差》国家标准对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得相关性要求规定了五种,即: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包容原则)、最大实体要求(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要求与可逆要求。

公差原则得选用跟行业无关、独立原则一般用于非配合零件,或对形状与位置要求严格,而对尺寸精度要求相对较低得场合。

如印刷机得滚筒,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对圆柱度要求高,以保证印刷清晰,因而给出了圆柱度公差,而其尺寸公差则按未注公差处理。

包容要求主要用于机器零件上得配合性质要求较严格得配合表面、如回转轴得轴颈、滑动套筒与孔、滑块与滑块槽等。

最大实体要求常用于对零件配合性质要求不严,但要求顺利保证零件可装配性得场合。

最小实体要求常用于保证零件得最小壁厚,以保证必要得强度要求得场合。

ﻫ可逆要求只用于被测要素,不用于基准要素。

转] 形位公差得包容原则(2010—03-05 10:42:26)转载分类:机械专业学习标签:形位公差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杂谈1996《形状与位置公差》国家标准对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得相关性要求规定了五种,即: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包容原则)、最大实体要求(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要求与可逆要求、公差原则得选用跟行业无关。

ﻫ独立原则一般用于非配合零件,或对形状与位置要求严格,而对尺寸精度要求相对较低得场合。

如印刷机得滚筒,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对圆柱度要求高,以保证印刷清晰,因而给出了圆柱度公差,而其尺寸公差则按未注公差处理。

ﻫ包容要求主要用于机器零件上得配合性质要求较严格得配合表面。

如回转轴得轴颈、滑动套筒与孔、滑块与滑块槽等。

最大实体要求常用于对零件配合性质要求不严,但要求顺利保证零件可装配性得场合、ﻫ最小实体要求常用于保证零件得最小壁厚,以保证必要得强度要求得场合。

可逆要求只用于被测要素,不用于基准要素、公差配合得三大原则得应用跟行业没有太大得关系,关键瞧企业得定位与对技术经济指标得控制了。

ﻫ在这三大原则中独立原则对制品得品质要求最高,成本也高,但对工程师得要求低。

形位公差_GB

形位公差_GB

此后,我国又相继颁布了以下配套国家标准。为: GB 4249 - 84 GB 4380 - 84 GB 7234 - 87 GB 7235 - 87 GB 8069 - 87 公差原则 确定圆度误差方法 二点、三点法 圆度测量术语、定义及参数 确定圆度误差方法 半径变化量测量 位置量规
GB 11336 - 89 直线度误差检测
美国的“ASME Y14.5M Dimensioning and Tolerancing – 尺寸和公差的规定”和GM公司的 “Global Dimensioning and Tolerancing - 全球的尺寸和公差的规定”。标准中包含有尺寸 标 注方法(属我国技术制图标准)与几何公差(属我国形状和位置 公差标准)两大部分。其中尺寸标注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无技术 含量,且与我国的GB标准基本相同,故本次不作介绍。下面仅 美国和GM的新标准和我国的形位公差标准都等效采用了国际 对“形状和位置(几何)公差”部分,作一简要的、基础的讲述。 标准(ISO),所以绝大多数的内容是相同的。但由于我国的形 位公差标准体系分类、名词术语容易理解并便于自学,且国内供 应商也较熟悉,故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基本上按我国标准 的名词术语来介绍形位公差标准。当某些名词术语及内容上两国 的标准有所区别时,会特别加以说明。
我国在74 - 75年之间先后颁布了三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国家试 行标准(GB1182、83、84)。
此后,经几年的实践考验和理论探讨,于1980年正式颁布了四
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国家标准。即: GB 1182 - 80 形状和位置公差 代号及其标注
GB 1183 - 80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术语及定义
1.3 形位误差对产品的影响
各种形状和位置误差都将会对零件的装配和使用性能产生不 同程度的影响。如孔、轴圆柱表面的形状误差会使配合性质不均 匀;孔的位置误差会影响装配的方便性和可能性;两齿轮轴的轴 线平行度误差会降低齿轮副的啮合质量等等。 同样,总成集成时由于零件误差的累积,为保证与其它总成

几何公差国家标准

几何公差国家标准
第1部分: 基本术语和定义》
一、基本术语和定义 1.几何要素定义:
新标准:几何要素
旧标准:要素
点、线、面统称几何要素。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 和面
几何公差(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几何要素
2.组成要素——轮廓要素
新标准:组成要素 面或面上的线
旧标准中:轮廓要素
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 面。
3.导出要素——中心要素
几何公差框格
一般水平书写!
2.指引线 (1)指引线的引出位置和方向
带箭头的指引线可从框格任一端引出,垂直框格!但不 可同时从两端引出。即:只能引出一条指引线! 指引线弯折次数不能超过2次!
(2)指引线与被测要素的角度
0.01
A 0.01 指向被测要素时:一般情况下应垂直被测要素!但圆锥圆度例 外
当尺寸线箭头由外向内标注时,则箭头与指引线合一。
4.基准的标注 原标准基准代号的组成:
圆圈
A
基准字母
连线
基准符号
新标准基准符号的组成(形式一):
方框
A
基准字母
连线
基准三角形
新标准基准符号的组成:
方框 连线
A
基准字母
基准三角形
为了避免混淆和误解,基准字母尽量不采用E、F、I、J、L、 M、O、P、R等9个字母,也不能与向视图字母重合。
(3)结构相同的要素有同一 几何公差要求且公差值相同时, 可用一个公差框格表示。在该框 格的上方标明被测要素的个数。
4x10H7 EQS 0.01 B
80
70H7
B
6.曾经使用,现已废止的标注方法 0.01(-)
只允许中间向材料内凹下
0.01 NC
新标准中允许的注法

形位公差的包容原则

形位公差的包容原则

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对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相关性要求规定了五种,即: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包容原则)、最大实体要求(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公差原则的选用跟行业无关。

独立原则一般用于非配合零件,或对形状和位置要求严格,而对尺寸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场合。

如印刷机的滚筒,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对圆柱度要求高,以保证印刷清晰,因而给出了圆柱度公差,而其尺寸公差则按未注公差处理。

包容要求主要用于机器零件上的配合性质要求较严格的配合表面。

如回转轴的轴颈、滑动套筒和孔、滑块和滑块槽等。

最大实体要求常用于对零件配合性质要求不严,但要求顺利保证零件可装配性的场合。

最小实体要求常用于保证零件的最小壁厚,以保证必要的强度要求的场合。

可逆要求只用于被测要素,不用于基准要素。

转]形位公差的包容原则(2010-03-05 10:42:26)转载标签:分类:机械专业学习形位公差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杂谈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对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相关性要求规定了五种,即: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包容原则)、最大实体要求(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公差原则的选用跟行业无关。

独立原则一般用于非配合零件,或对形状和位置要求严格,而对尺寸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场合。

如印刷机的滚筒,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对圆柱度要求高,以保证印刷清晰,因而给出了圆柱度公差,而其尺寸公差则按未注公差处理。

包容要求主要用于机器零件上的配合性质要求较严格的配合表面。

如回转轴的轴颈、滑动套筒和孔、滑块和滑块槽等。

可逆要求只用于被测要素,不用于基准要素。

公差配合的三大原则的应用跟行业没有太大的关系,关键看企业的定位和对技术经济指标的控制了.在这三大原则中独立原则对制品的品质要求最高,成本也高,但对工程师的要求低.其它的两个对制品的质量要求相对低一些,强调作用尺寸和实际的装配效果.对工程师的要求高.成本低.通过公差的要求可以看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可以看岀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包容要求包容要求适用于单一要素如圆柱表面或两平行表面。

几何公差国家标准详解

几何公差国家标准详解

几何公差国家标准详解几何公差是描述零件形状和位置偏差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在工程制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零件的质量和性能,国家制定了针对几何公差的一系列标准。

本文将对几何公差国家标准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一、几何公差的概念和作用几何公差是描述零件形状和位置偏差的一种工程测量规范。

它以一定的数值范围表示零件形状和位置的误差限度,确保零件能够在实际使用中满足设计要求,并与其他零件配合良好。

几何公差包括形位公差、位置公差、轮廓公差等。

几何公差在工程制造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零件的互换性:几何公差可以定义零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保证了不同零件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性能,从而实现零件的互换使用。

2. 保证零件的装配质量:几何公差可以控制零件的间隙和过盈量,保证零件的装配质量,提高装配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几何公差可以控制零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减少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

二、几何公差的国家标准为了统一和规范几何公差的应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GB/T 1800X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规定了几何公差的符号表示、计算方法、公差值的选取等内容,是工程制造领域必不可少的参考文件。

GB/T 1800X系列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GB/T 1800.1-XXXX《几何公差》:该标准规定了几何公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 GB/T 1800.2-XXXX《形位公差》:该标准规定了形位公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3. GB/T 1800.3-XXXX《位置公差》:该标准规定了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4. GB/T 1800.4-XXXX《轮廓公差》:该标准规定了轮廓公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5. GB/T 1800.5-XXXX《界面公差》:该标准规定了界面公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这些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几何公差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与国际接轨。

国标冷轧无缝钢管的尺寸和形位公差标准

国标冷轧无缝钢管的尺寸和形位公差标准

偏差,其清理处实际壁厚不得小于壁厚 其清除处实际壁厚不得小于壁厚
所允许的最小值。
所允许的最小值。
冷拔(轧)钢管:不大于公称壁厚 在钢管内外表面上、直道允许
的 4%(壁厚小于 1.4mm 的直道允许深度 深度如下:
0.05mm),最大深度不大于 0.30mm。
冷拔(轧)钢管:不大于壁厚
不超过壁厚负偏差的缺陷允许存 的 4%,最大深度不大于 0.2mm。不
0.33
3.4 +0.34 – 12 +1.20 –1.20
0.34
3.5 +0.35 – 14 +1.40 –1.40
0.35
0.14
0.60
1.5 +0.18 – 6.2 +0.62 –
0.15
0.62
1.6 +0.19 – 6.3 +0.63 –
0.16
0.63
1.8 +0.22 – 6.5 +0.65 –
0.18
0.65
2.0 +0.24 – 6.8 +0.68 –
0.20
0.68
2.1 +0.25 – 7.0 +0.70 –
4.5 +0.45 – 0.45
0.8 ± 0.11
0.18
1.0 ± 0.14
0.22
1.2 ± 0.17
0.27
1.4 ± 0.20
0.32
1.5 ± 0.21
0.34
1.6 ± 0.22
0.35
2.0 ± 0.28
0.45
2.2 ± 0.30
0.48
2.5 ± 0.35
0.56

形位公差间的关系及取代应用

形位公差间的关系及取代应用

国家标准GB1182~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包括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定向位置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定位位置公差——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跳动——径向、斜向、端面圆跳动,径向、端面全跳动。

这些项目中有些虽然概念不同,但却有密切联系,有些项目比较相似或受其他项目控制,有些是单项公差,有些属于综合公差,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取代应用。

但对这一问题往往未能注意,有时设计人员绘制了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但对于形位公差的标注却比较草率从事,常常出现标注不当或重复标注的现象。

有时由于技术人员对它的理解不同,造成应用上的混乱,给零件的制造和检测带来困难,因此,有必要深刻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它们的各种取代用法,这样,在标注零件的形位公差时,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做到最简洁、最明确、最实用,加工最经济,检测最方便。

一、形状公差1. 圆柱度、直线度、圆度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的公差带是以公差值t为半径差的两个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它控制了圆柱体横剖面和轴剖面内的各项形状公差,诸如圆度、轴线直线度,素线直线度等。

使用时,一般标注了圆柱度就没有必要再标注圆度,直线度。

如果一定要单独标注圆度、直线度,则其公差值必须小于圆柱度公差值(见图1),以表示设计上对径向或轴向形状公差提出进一步要求。

图1 圆柱度与圆度或直线度同时标注通常,圆柱度误差用圆度仪或配备计算机的三坐标测量装置检测,如果没有这些装置,最好不要使用圆柱度,此时可分别用圆度和圆柱面素线的平行度来代替使用(见图2)。

图2 圆度与平行度组合代替圆柱度用圆度和平行度来代替圆柱度时,应根据圆柱体的长径比确定圆度公差值与平行度公差值。

·当圆柱体长度大于其直径时,素线平行度公差值必须相应大于其圆度公差值(见图3a)。

·当圆柱体长度等于其直径时,素线平行度公差值与其圆度公差值也应相等(见图3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ø0.08 A - B
被测中心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 值 0.08 且相对于基准中心平面A对称配 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被测中心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 值 0.08 且相对于公共基准中心平面 A-B 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如公差值前加注 Sø,公差带是直径 为公差值t的球内的区域。球公差带的中心 点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 A、B 和 C 的理论 正确尺寸确定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 值 0.1且与基准线 A(基准轴线)成 理论正确角度 75˚ 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 差值 0.08且与基准面 A(基准平 面)成理论正确角度 40˚ 的两平 行平面之间
公差带是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 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距离为 t 当被测要素围绕基准线 A(基准轴线) 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并同时受基准表面 B(基准平面)的约束旋 t 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圆跳动 基准轴线 量均不得大于 0.1
0.1 0 0.3
0.1
t
24±0.1
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 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 的区域
被测圆柱面任一正截面的圆周 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 0.03 的两 同心圆之间
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 t 的两同 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为公差值 0.1 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 t 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 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ø0.1 A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与基准面成一定给定角度的 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0.08 60˚
A- B 60˚
B
60˚
t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要素某一固定参 考点围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时(零件和 测量仪器间无轴向位移)允许的最大变 动量 t,圆跳动公差适用于每一个不同的 测量位置 注:圆跳动可能包括圆度、同轴 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误差,这些误差的 总值不能超过给定的圆跳动公差 径向圆跳动公差 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 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 t 且圆心在基 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A 基准平面
B
8X ø 0.05 C 8X 0.2
平面或中心平面的位置度公差
A B
C
A B C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以面的理 想位置为中心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的区域。面的理想位置是由相对于三基面 体系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5,由以相对于基准线 B(基准轴 线)和基准表面 A(基准平面)的理 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对称配 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0.1
t
测量圆锥面
被侧面绕基准线 A(基准轴线)旋 转一周时,在给定角度为 60˚ 的任一测 量圆锥面上跳动量均不得大于 0.1
0.1
A
基准轴线
B
0.1 A
A
0.08 A
40˚
测量平面
C
被测曲面绕基准线 C(基准轴线)旋 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圆锥面上的跳动量 均不得大于 0.1
测量圆锥面 测量圆柱面
t
基准平面
点的位置度公差 如公差值前加注 ø,公差带是直径为 公差值t基准 A 和 B 的理论正 确尺寸确定
B 基准
线位置度公差 两个中心线的交点必须位于直径为 公差值 0.3 的圆内,该圆的圆心位于由 相对基准 A 和 B(基准直线)的理论正 确尺寸所确定的点的理想位置上
A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 0.03 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
A
ø 0.03 0.2
A A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1 且平行于基准线 C (基准轴线)的 两平行平面之间
0.01
线对面垂直度公差 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距离为公 差值 t 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 t 间的区域
在给定方向上被测轴线必须位于 距离为公差值 0.1 且垂直于基准表面 A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20
30
30
30
30
A
基准线
A
t 2
A 基准
100
68
ø ø 0.01 A
0.05 A
20 8 8
A
A 基准
轴线的同轴度公差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 øt 的圆柱面 内的区域,该圆柱面的轴线与基准轴线 同轴
大圆柱面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 差值 ø0.08 且与公共基准线 A-B(公共 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
基准线
0.2 A
t1
0.1
A
面对面平行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基 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t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1 且平行于基准表面 D (基准平面)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0.01
公差带是互相垂直的距离分别为 t1 和 t2 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 1 间的区域 t
A
各个被测孔的轴线必须分别 位于两对互相垂直的距离为公差 值 0.05 和 0.2,由相对于 C、A、B 基准表面(基准平面)理论正确 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对称配置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如在公差值前加注 ø,则公差 带是直径为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公 差带的轴线的位置由相对于三基面 体系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0.08 A 60˚
A 基准平面
面对线倾斜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 与基准线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线与基准线不在同一平 面内: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 与基准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 面之间的区域。如被测线与基准 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被测线应投 影到包含基准轴线并平行于被测 轴线的平面上,公差带是相对于 投影到该平面的线而言
0.08 A—B
面对面倾斜度公差 如在公差值前加注 ø ,则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 t 的圆 柱面内的区域,该圆柱面的轴 线应与基准平面呈一给定的角 度并平行于另一基准平面
t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 值ø0.1的圆柱面公差带内,该公差 带的轴线应与基准表面 A(基准平 面呈理论正确角度 60˚ 并平行于基 准平面 B。
测量圆锥面
t
B A
端面圆跳动公差
公带差是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测 量圆锥面上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除另有规定,其测量方向应与被 测面垂直
基准轴线
基准线
B 基准平面
线对面倾斜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与基准成 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8 且与基准面 A(基准平面)成理论正确角 度 60˚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t
基准轴线
被测要素绕基准线 A(基准轴线)旋 转一个给定的部分圆周时,在任一测量平 面内的径向圆跳动量均不得大于 0.2
0.2
当被测要素围绕公共基准线 A-B(公 共基准轴线)旋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平 面内的径向圆跳动量均不得大于 0.1
0.1 A - B
被测面围绕基准线 D(基准轴线) 旋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圆柱面内轴向 的跳动量均不得大于 0.1
A
60˚
0.1
C
ø
t
基准平面
A
t
75˚
A
跳动通常是围绕轴线旋转一整周, 也可对部分圆周进行限制
B
A
C
倾斜度公差
基准线
圆跳动公差
径向全跳动公差 公带差是半径为公差值 t 且与基准同 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基准轴线
端面全跳动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与基准 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在给定平面内,公差带是距离为 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被测表面的素线必须位于平行于图样 所示投影面而且距离为公差值 0.1 的两平 行直线内
t2 t2 2
øt
0.05
B
A A
A
ø 0.08 C A B
C
t
A
0.08
A
øt
A
A 基准平面
Sø 0.3 A B C
C
25
B
t1 2
t1 t1 2
t2 2
68
90˚
100
C 基准平面
B 基准平面
B
0.08
A-B B
C 基准平面
A
基准轴线
Z
B 基准平面
B
A
基准平面
30
30
基准平面
每个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 公差值 ø0.1,由以相对于 C、A、B 基准表面(基准平面)的理论正确 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 柱面内
t2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分别为公 差值 0.2 和 0.1 之间的互相垂直且垂直 于基准平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间
t
基准线
0.08 A
面对面垂直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 基准面的两平行面之间的区域 t
0.2
A
A
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8 且 垂直于基准平面 A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无 无 无 有或无 有或无 有 有 有 有或无 有 有 有 有
1
0.1
A
ø 0.01 A
基准平面
形状或位置
轮廓
面轮廓度 平行度
基准线
基准线
面对线平行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 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t
基准线
A
B
定向
垂直度 倾斜度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2 且在给定方向上平行于基准线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
0.1
A A
基准平面
A
面对线垂直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准 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C
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8 且 垂直于基准线 A (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 面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