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PPT 42页)

包括:1、货物和服务交易(说明产品的来源和使用) 2、分配交易 3、金融交易 4、内部交易 5、其他积累交易
市场活动中的等价交换
交易的涵义
单向的经济转移(自愿无偿或强制的)
可以是货币交易,也可以是易货交易
可以是经济交易,也可以是积累交易
4、经济流量和存量
流量
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变化的 价值数量。 其特点有:(1)按货币单位计量
3、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概念 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一系列帐户的整体
层次
(1)微观机构单位(基层单位)帐户 (2)机构部门(产业部门帐户) (3)国民经济综合帐户
机构部门帐户体系示意图
生产帐户
增加值
期初资产负债表
收入初次分配帐户
原始收入
可支配收入及支出帐户
储蓄
资本帐户
贷出净额
金融帐户
资产负债 变动帐户
的联系
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为国民经济核算 提供了收集、整理、显示资料和核算、 分析资料的方式方法。
5、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1992年正式颁布新SNA的试行方案 1995年全面推行新SNA 1998年正式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该核算体系数据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1、国民经济核算目的
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 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2、具体特征(三个特征,教材P9) 3、与机构单位的区别:隶属关系
产业部门
1、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 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2、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 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务业。
3、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交易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国民经济核算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按“交易”来处理
市场活动中的等价交换
交易的涵义
单向的经济转移(自愿无偿或强制的)
可以是货币交易,也可以是易货交易
可以是经济交易,也可以是积累交易
4、经济流量和存量
流量
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变化的 价值数量。 其特点有:(1)按货币单位计量
3、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概念 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一系列帐户的整体
层次
(1)微观机构单位(基层单位)帐户 (2)机构部门(产业部门帐户) (3)国民经济综合帐户
机构部门帐户体系示意图
生产帐户
增加值
期初资产负债表
收入初次分配帐户
原始收入
可支配收入及支出帐户
储蓄
资本帐户
贷出净额
金融帐户
资产负债 变动帐户
的联系
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为国民经济核算 提供了收集、整理、显示资料和核算、 分析资料的方式方法。
5、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1992年正式颁布新SNA的试行方案 1995年全面推行新SNA 1998年正式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该核算体系数据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1、国民经济核算目的
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 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2、具体特征(三个特征,教材P9) 3、与机构单位的区别:隶属关系
产业部门
1、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 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2、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 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务业。
3、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交易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国民经济核算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按“交易”来处理
国民经济核算

11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
12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
(一)整体性: 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国民核算体系应该全面反映经济循环的主 要数量方面;在制定具体核算方法时,也应充分运用“宏观思维”,从 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保证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内部一致性。Biblioteka 同层次上的合并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在国
民经济总体层次上的合并,旨在强调本国与国 外的金融往来;在机构部门层次上的合并,可 以突出资金剩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融 资关系,并强调金融部门的中介作用;此外, 在金融机构子部门层次上的合并,还可以进一 步反映各金融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
24
加总:将同一组机构单位彼此之间的金融资产与金
15
生产范围决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的划分界限
初次分配: 产出价值在其生产领域内部按所投入的有关生产要素进行的直接分配 (如生产企业发放工薪、上缴生产税、提取折旧和分配利润等),初分 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原始收入”。 再分配: 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继续发生的收入流程,如政府对工薪等收入征收的 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利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对居民发放的困难补助 和救济金,企业或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缴款、政府的社会保险付款, 以及常住居民与非常住居民之间的侨汇等;再分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 门的“派生收入”。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 融中介以及与金融中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 常住单位,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 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所有金融机 构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金融机构部门。
8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
12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
(一)整体性: 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国民核算体系应该全面反映经济循环的主 要数量方面;在制定具体核算方法时,也应充分运用“宏观思维”,从 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保证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内部一致性。Biblioteka 同层次上的合并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在国
民经济总体层次上的合并,旨在强调本国与国 外的金融往来;在机构部门层次上的合并,可 以突出资金剩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融 资关系,并强调金融部门的中介作用;此外, 在金融机构子部门层次上的合并,还可以进一 步反映各金融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
24
加总:将同一组机构单位彼此之间的金融资产与金
15
生产范围决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的划分界限
初次分配: 产出价值在其生产领域内部按所投入的有关生产要素进行的直接分配 (如生产企业发放工薪、上缴生产税、提取折旧和分配利润等),初分 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原始收入”。 再分配: 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继续发生的收入流程,如政府对工薪等收入征收的 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利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对居民发放的困难补助 和救济金,企业或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缴款、政府的社会保险付款, 以及常住居民与非常住居民之间的侨汇等;再分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 门的“派生收入”。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 融中介以及与金融中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 常住单位,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 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所有金融机 构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金融机构部门。
8
国民经济核算讲座PPT课件

.
3
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指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 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衡量生产活动新创造 的价值指标,而不是一个福利指标。 考虑到Domestic一词有“国内、地区、当地、家 里等多种涵义,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将GDP的 中文译名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如浙江省生产总 值、杭州市生产总值、桐庐县生产总值等。
.
1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 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 层次到较高层次。
1、生理需求:食物、水、住房、衣着等基本需求。
2、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 ,主要表现为安全而 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
3、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休闲、娱乐、团体活动、温馨和谐人际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讲座
绍兴县统计局 王坚根
2007年9月
.
1
内容提要: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基本理 论
第一部分 有关的基本问题 第二部分 GDP三种核算方法
第三部分 不变价GDP核算 第四部分 GDP核算的作用
.
2
第一部分 有关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内容是什么? 三、国内生产总值由谁创造? 四、国内生产总值何时记录? 五、国内生产总值用什么价格核算? 六、国内生产总值如何分类核算? 七、与GDP相关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 产业部门分类目的是为了比较准确地反 映各种类型产业活动的生产规模、结构 等。
• 随着统计基础的改善,产业部门分类要
逐步细化
.
14
国民经济核算PPT课件

.
6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final goods)是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现期生产
和出售的产品。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是指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
产品;或现期生产出来的但是进入了其他产品或劳务的产品和劳 务。
具体计算GDP时采用增值法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成本 增值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
1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模型中的国民收入 的构成;
GDP指标体系; GDP的核算方法; GDP指标的缺陷。
.
2
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为什么宏观经济学开篇就论述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的本性: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 动,首先要有定义和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一套方 法。
小 麦 100 ---
100
面 粉 120 100
20
面 包 150 120
30
.
7
现期生产和销售
GDP计算的是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的而不是卖 掉的最终产品。
存货视为企业自己买下的存货投资。往年生产当年出售 的不计,本年生产未出售的也计入,看作是企业自己把 它买下,当成企业的存货投资。
假定生产1000亿元,只卖掉900亿元,则GDP仍是1000亿 元,其中的100亿元,为存货投资。
(2)宏观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寻找保持国民收入 稳定增长的对策。
(3)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学是同时期发展起 来的,二者相互促进和补充。对衡量和测度一国经 济增长的情况的需要,也是促使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
3
我国GDP在世界的排位
国民经济核算的讲义 PowerPoint Presentation-精品文档

对货物的服务:运输、销售、修理、清洁 对生活需要的服务:客运、旅宿、医疗等 对精神需要的服务:教育、咨询、娱乐等 对生产及商业需要的服务:科研、保险、金融
四、生产核算范围: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 市场产出:经过市场的产出 非市场产出:不需经过市场的产出
五、生产理论 生产理论的本质是指生产活动创造价值
一、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总
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从生产角度看,GDP=全部最终产品之和
从收入分配角度,GDP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 构成 从使用角度,最终产品用于最终使用:积累 和消费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1.生产法计算 例题:
二、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
注意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1.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 2.固定资产的保养与修理 普通的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 固定资产的更新与大修理属于投资 3.研究与开发:应作为投资型活动
三、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1.生产法 2.分配法(收入法)
四、生产帐户
见P53
第四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
2.分配情况 劳动报酬 11700 生产税净额 3950 折旧 1620 营业盈余 6750
GDP=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1700+1620+3950+4250+2500 =24020(亿元)
3.支出(使用)情况 居民消费 12300 公共消费 2870 固定资产形成 7400 库存增加 1150 出口4700 进口4400
部门 总产出 中间消耗
农业 9085
3343.28
工业 37066
四、生产核算范围: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 市场产出:经过市场的产出 非市场产出:不需经过市场的产出
五、生产理论 生产理论的本质是指生产活动创造价值
一、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总
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从生产角度看,GDP=全部最终产品之和
从收入分配角度,GDP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 构成 从使用角度,最终产品用于最终使用:积累 和消费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1.生产法计算 例题:
二、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
注意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1.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 2.固定资产的保养与修理 普通的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 固定资产的更新与大修理属于投资 3.研究与开发:应作为投资型活动
三、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1.生产法 2.分配法(收入法)
四、生产帐户
见P53
第四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
2.分配情况 劳动报酬 11700 生产税净额 3950 折旧 1620 营业盈余 6750
GDP=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1700+1620+3950+4250+2500 =24020(亿元)
3.支出(使用)情况 居民消费 12300 公共消费 2870 固定资产形成 7400 库存增加 1150 出口4700 进口4400
部门 总产出 中间消耗
农业 9085
3343.28
工业 37066
国民经济核算》第四章PPT

转移是“单方面”的交易,无偿性是转移的基本特征。 按转移的目的和性质分,转移有资本转移及经常转移 (经常转移又称现期转移,它与资本转移的基本区别 是,经常转移发生在可支配收入形成之前,资本转移 发生在可支配收入形成之后);按转移对象分,转移 有现金转移和实物转移。
收入再分配中的各项转移仅指经常转移。经常转移包 括收入税(主要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基金等)、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三大类。
0 社会福利
0
可支配收入
650 其他经常转移
0
合计
950 合 计
950
注:1、原始收入中已包括生产税和生产补贴;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内容:
收入形成核算—通过收入形成帐户(P103)体现。 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主体是 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初始流量为 增加值,核算结果为总(净)营业盈余/混合总 (净)收入。
原始收入分配核算—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P105)体现。在收入形成分配基础上将财产收 入纳入考虑。初始流量为总(净)营业盈余/混 合总(净)收入,核算结果为原始总(净)收入。
A、生产性收入 B、转移性收入
C、财产性收入 D、投资收入
3、财产收入是一种( C )。
A、分配性收入 B、投资性收入
C、生产性收入 D、转移收入
返回
14.10.2020
9
三、收入再分配核算
收入再分配理论(P108)
收入再分配是在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将转移性收支纳 入考虑。一方的转移收入是别方的转移支出。
2
一、收入分配与使用概念
收入分配:分配内容—当期生产的价值;分配 主体—社会各方面;分配阶段—收入初次分配 (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和收入再分配(结 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调整后可支配收 入)。 收入使用:即消费。 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后的剩余部分为储蓄。
收入再分配中的各项转移仅指经常转移。经常转移包 括收入税(主要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基金等)、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三大类。
0 社会福利
0
可支配收入
650 其他经常转移
0
合计
950 合 计
950
注:1、原始收入中已包括生产税和生产补贴;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内容:
收入形成核算—通过收入形成帐户(P103)体现。 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主体是 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初始流量为 增加值,核算结果为总(净)营业盈余/混合总 (净)收入。
原始收入分配核算—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P105)体现。在收入形成分配基础上将财产收 入纳入考虑。初始流量为总(净)营业盈余/混 合总(净)收入,核算结果为原始总(净)收入。
A、生产性收入 B、转移性收入
C、财产性收入 D、投资收入
3、财产收入是一种( C )。
A、分配性收入 B、投资性收入
C、生产性收入 D、转移收入
返回
14.10.2020
9
三、收入再分配核算
收入再分配理论(P108)
收入再分配是在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将转移性收支纳 入考虑。一方的转移收入是别方的转移支出。
2
一、收入分配与使用概念
收入分配:分配内容—当期生产的价值;分配 主体—社会各方面;分配阶段—收入初次分配 (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和收入再分配(结 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调整后可支配收 入)。 收入使用:即消费。 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后的剩余部分为储蓄。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影响
2 投资对国民经济的
影响
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经济增长、就业、 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重 要影响。
投资对经济增长、创新 能力、劳动生产率等方 面产生积极影响,是经 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政府财政对国民经
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税收、支 出和债务等方式影响国 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结 构和可持续性。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核算方 法和指标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国民经济核算》PPT课 件
国民经济核算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重要工具。它通过 计量经济活动来了解和分析经济的运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I. 简介
国民经济核算的定义
系统衡量和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经济部门的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国民经 济总量和结构的统计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1
国民经济核算在宏观经济调控
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在企业经营决策 中的应用
2
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评估政策效 果,推动经济平稳增长、调整产业结 构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为企业提供了经济数据和统计指标, 帮助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控制成本和
评估经营绩效。
VII.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
国内外国民经济核算的比较
IV. 国民收入的分配
1
居民收入的构成及分配方式
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资、社会福利、财产收入等,分配方式涉及工资水平、福利 政策和财产租金等。
2
企业收益利润的构成及分配方式
企业收益利润由销售额、生产成本、税费等构成,分配方式涉及股东分红、再投 资和税收政策等。
V. 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因素
1 外贸对国民经济的
III.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2 投资对国民经济的
影响
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经济增长、就业、 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重 要影响。
投资对经济增长、创新 能力、劳动生产率等方 面产生积极影响,是经 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政府财政对国民经
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税收、支 出和债务等方式影响国 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结 构和可持续性。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核算方 法和指标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国民经济核算》PPT课 件
国民经济核算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重要工具。它通过 计量经济活动来了解和分析经济的运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I. 简介
国民经济核算的定义
系统衡量和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经济部门的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国民经 济总量和结构的统计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1
国民经济核算在宏观经济调控
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在企业经营决策 中的应用
2
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评估政策效 果,推动经济平稳增长、调整产业结 构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为企业提供了经济数据和统计指标, 帮助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控制成本和
评估经营绩效。
VII.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
国内外国民经济核算的比较
IV. 国民收入的分配
1
居民收入的构成及分配方式
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资、社会福利、财产收入等,分配方式涉及工资水平、福利 政策和财产租金等。
2
企业收益利润的构成及分配方式
企业收益利润由销售额、生产成本、税费等构成,分配方式涉及股东分红、再投 资和税收政策等。
V. 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因素
1 外贸对国民经济的
III.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第5版)课件: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考虑生产与销售的关系
总产出=产品销售收入+成品存货当期变动价值+ 在 制品、半成品存货当期变动价值
考虑自给性货物的特殊性
按照上述核算关系式,借助于同类产品的价格, 对产出价值进行估算。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第五版
18
与中国实践
2.2.2 总产出核算
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变通 •市场性服务产出——主要由营利性服务部门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第五版
31
与中国实践
2.2.5 从增加值到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 表及相关应用分析
举例2-4: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举例2-5:不同产业增加值率比较分析
举例2-6: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五版源自32与中国实践2.2.5 从增加值到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 表及相关应用分析
收入法GDP核算应用分析
在制品期末期初存货变动价值 +工业性作业价值
举例2-1:工业企业总产出计算示例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第五版
20
与中国实践
2.2.2 总产出核算
农林牧渔业总产出——采用“产品法”
总产出=∑产量×价格
简化处理方法:什么时候收获产品,什么时 候计算产出,不考虑在制品。
建筑业总产出——工厂法与产品法的结合
总产出=建筑工程产出+设备安装工程产出
收入法GDP核算应用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第五版
28
与中国实践
2.2.5 从增加值到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 表及相关应用分析
产出角度的产业结构及 各产业贡献率分析
计算各产业产出占国民经济产出的比例,
可以从产出角度描述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也可以看作是各个产业产出对整个国民经济 产出的贡献率。
总产出=产品销售收入+成品存货当期变动价值+ 在 制品、半成品存货当期变动价值
考虑自给性货物的特殊性
按照上述核算关系式,借助于同类产品的价格, 对产出价值进行估算。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第五版
18
与中国实践
2.2.2 总产出核算
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变通 •市场性服务产出——主要由营利性服务部门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第五版
31
与中国实践
2.2.5 从增加值到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 表及相关应用分析
举例2-4: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举例2-5:不同产业增加值率比较分析
举例2-6: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五版源自32与中国实践2.2.5 从增加值到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 表及相关应用分析
收入法GDP核算应用分析
在制品期末期初存货变动价值 +工业性作业价值
举例2-1:工业企业总产出计算示例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第五版
20
与中国实践
2.2.2 总产出核算
农林牧渔业总产出——采用“产品法”
总产出=∑产量×价格
简化处理方法:什么时候收获产品,什么时 候计算产出,不考虑在制品。
建筑业总产出——工厂法与产品法的结合
总产出=建筑工程产出+设备安装工程产出
收入法GDP核算应用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第五版
28
与中国实践
2.2.5 从增加值到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 表及相关应用分析
产出角度的产业结构及 各产业贡献率分析
计算各产业产出占国民经济产出的比例,
可以从产出角度描述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也可以看作是各个产业产出对整个国民经济 产出的贡献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者价格 是生产者生产单位产品(含服务)的市场 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生产税净额
购买者价格 是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含服务) 最终得到的市场价格
三、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结构
国民经济运行
指社会产品从生产、到分配、再到消费和积累 的不断循环过程,以及国民财产和财富的 不断增加的过程总量描述流源自(社会总供给)两种核算体系:
国民账户体系(SNA)
依据全面(综合)生产理论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依据限制性生产理论
4、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经济学 的联系
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依据的经济理论有“生产理论、 经济循环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 消费理论、金融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理论。
3、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交易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国民经济核算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按“交易”来处理
包括:1、货物和服务交易(说明产品的来源和使用) 2、分配交易 3、金融交易 4、内部交易 5、其他积累交易
市场活动中的等价交换
交易的涵义
单向的经济转移(自愿无偿或强制的)
可以是货币交易,也可以是易货交易
实物运动
出售
生产(货物与服务)
使用(消费和积累)
价值运动 分配(社会总需求) 购买
形成下一个再生产运动
结构描述 是通过在经济循环的各个阶段,按不同的
标准对交易主体和交易客体分类进行的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
生产阶段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
产品分类
收入分配阶段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
最终使用阶段
收入形式分类 按政府消费目的分类
学习 要求
1、独立完成作业 2、及时预习复习 3、积极参加网上交流和小组讨论 4、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建议:根据教学一体化设计安排个人学习进度
第一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一个整体认识。为此, 通过学习要知道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什么,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涉及到哪些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的工具是什么, 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些基本概念。
可以是经济交易,也可以是积累交易
4、经济流量和存量
流量
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变化的 价值数量。 其特点有:(1)按货币单位计量
(2)是一定时期的变化量
存量
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5、市场价格
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价格——现期市场价格 现期市场价格与历史价格的区别:
例如:某企业于2000年1月购买一台机器设备,价值
机构单位 的划分
根据经济活动 的市场特征分为
经营性机构单位 非经营性机构单位
从一国或地区的 国民 经济核算
出发分为
常住机构单位 非常住机构单位
常住机构单位
常住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 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什么是一国或 地区经济领土
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指由该国 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
8000元,到了10月份机器市场价格降为6000元,问 2000年12月1日,资产的价值是多少?
若认为是8000元,则采用的是历史价格估价法 若认为是6000元,则采用的是现期价格估价法
主要价格形式:
要素价格
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 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基本价格
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 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消费领域 按居民消费目的分类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讲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课程导学
课程 简介 教学媒体 学习方式 联系方式
主教材 学习指导书 IP课件 自学及面授(直播课堂) 网上学习 小组讨论
Xugubo@
与会计学 的联系
运用会计账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
资料大部分来源于微观的会计核算
。
与统计学、 计量经济学
的联系
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为国民经济核算 提供了收集、整理、显示资料和核算、 分析资料的方式方法。
5、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1992年正式颁布新SNA的试行方案 1995年全面推行新SNA 1998年正式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该核算体系数据
什么是经济 利益中心?
一个经济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之内 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 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 这个单位就是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的经济单位
机构部门
1、定义: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 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2、分类 (1)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部门 (3)政府部门 (4)住户部门 (包括为住户所有的个体经济)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 (6)国外
2、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产生过程
1、几个代表人物 2、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
3、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1、英国经济学家R·斯通和 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的贡献
2、联合国1968年公布了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新SNA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 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宏观核算 核算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
基层单位
1、定义: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 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2、具体特征(三个特征,教材P9) 3、与机构单位的区别:隶属关系
产业部门
1、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 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2、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 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务业。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1、国民经济核算目的
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 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2、国民经济活动的单位和部门
机构单位
1、定义: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 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2、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基本上有两类: 一类是住户, 一类是法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