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理论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Economics课程代码:学分: 2 学时:32适用对象:研究生经济学类专业先修课程:专业选修课考试方式:期末研究文章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进行介绍,指出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进行环境资源价值评估。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的治理的基本理论,学会环境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由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侧重借助多媒体手段(Powerpoint)教学,并结合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为学期课,按每学期16教学周、2课时/周计算,共32课时。
其中:讲授30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第三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4)本章重点:。
第一节一般产权理论第二节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第三节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第四节资源产权的初始分配第五节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第四章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4)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概述第二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和概念第三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第四节TCM和CVM在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第五节绿色GDP核算第五章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4)本章重点:。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5、分析过程:(1)分别画出X和Y的等产量曲线
K AX
K
QX5
QXQ3 X4
QX1 QX2
L BY
QY1
QY5
QY3 QY4
QY2
L
第13页,本讲稿共32页
(2)将BY的等产量曲线图转180度与AX的等产量曲线图合成艾奇沃斯盒形图
◆在E4、 E3点处,X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与Y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相等,总产量均达到最大。即:MRTSLKX= MRTSLKY
◆生产契约线:是生产的艾奇沃斯盒形图内等产量曲线切点的轨迹。契约线上的任意一 点都是经过交换L和K,使达到产量最大的组合点。此线以外的点均为非均衡点。 ◆交换的路径:取决于(1)生产要素最初的组合状态,(2)X、Y产品的社会需求状况 以及价格比率
第10页,本讲稿共32页
Y
XB1 XB2 XBE
OB
艾 奇 沃 斯
X
IB1
YA1
IB2 C
E5
YA2 IB3 YAE
IB4
D· E4 E3
IA5 IA4
交换契约线
YB1 YB2 YAE
盒
E2
IA3
形 图
IB5 E1
IA2
IA1
OA
XA1XA2 XAE
X Y
◆交换契约线[Exchange Contract Curve] :是交换的艾奇沃斯盒形图内无差异曲线切点的
第15页,本讲稿共32页
生产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两种生产要素达到最优组合时的两种产品的组合。当
第六章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五、产权经济学
1、研究对象:主要着力于产权、激励与经 济行为的关系的研究,探讨不同的产权结 构对收益—报酬制度及资源配置的影响, 突出关注权力在经济交易中的作用。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主要思想被总结成 科斯定理,提出了权利的界定和权利的安排在经济交 易中的重要性。 (2)H· 登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认为产权 规定了人们获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也规定了人们受 益或者受损的方式。 (3)阿尔钦:《产权:一个经典注释》,对产权进 行了有代表性的诠释。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 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按他的说法, 一个人拥有产权,不仅可以表明他可以采取什么样的 行动,而且也表明他的权利得到了政府、非正规社会 行动或者道德伦理规范的首肯。他认为经济学实质上 是关于稀缺资源产权的研究。
主体范围不确定。
二、资源产权的结构
在经济学中一个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行动团体对资源的使 用权与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享有权。资源产权的结构一般有三
种形式:私有产权、公有产权和混合产权。
就大部分自然资源来说,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仅从法律和 经济的因素看,私有产权制度更有利于提高效率,更有利于环境 保护。“产权的效率取决于产权的完整性”,私有产权具备产 权的全面性、排他性、可转让性,权能是完整的。而公有产权
求形成具有明确的权力、义务、责任的产权主体,或者在改 革过程中虽然形成了产权主体,但该产权主体实际上是出于
权力不明、责任不清。
自然资源强制性的公共产权安排导致从人人皆有变 成人人皆无,从而引致委托失灵和代理失灵,并使得控 制权创租、卖租等机会主义行为盛行,经济效率因此严 重受损。资源产权国家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造成的另 一问题是导致资源使用权的滥用 。
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P6 第一章第二节2.1972年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
4.代表作: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0年,科斯,“社会成本问题”;1966年,鲍尔丁提出“太空船地球经济学”;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
5.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问题。
6.第一章专栏:1950年,挪威考古学家海耶达尔出版了《阿库—阿库》一书。
(复活节岛之谜)克鲁蒂拉和克尼斯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奠基人。
克鲁蒂拉侧重于公共投资的环境影响和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代表作《自然资源保护的再思考》;克尼斯侧重于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研究,代表作《区域水质管理的经济学》。
7.P17 第一章第六节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8.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9.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10.右图图2-111.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12.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13.P29-32 第二章第四、五节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14.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市场失灵。
15.微观经济学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4个:⑴存在能影响商品价格的市场势力;⑵外部性;⑶公共物品;⑷不完全信息。
16.导致市场失灵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
17.要使政府干预有效,需要两个条件:⑴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⑵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实施干预花费的成本。
(环境管理)第五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第二节经济效率的实现第三节补偿原则与次优理论第四节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第五节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一门规范经济学,又称经济伦理学,同时又是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带有经济政策学的性质。
⏹福利经济学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
旧福利经济学与新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思想,其要点有:以基数效用为基础;指出一般福利和经济福利两个不同概念(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有国民收入的总量和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确立了外部性理论,认为外部性是指边际社会净效益与边际私人净效益的不一致。
⏹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形成的福利经济学。
其要点有:以帕累托提出的序数效用论为基础;认为社会福利改进是指任何社会成员的福利增进,但不能有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减少,这一标准无法评价收入再分配问题;创建了社会福利函数(指出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达到最大福利,还必须满足其充分条件,即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提出了社会补偿原则。
福利经济学的意义⏹早期的经济学只是关注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而且压倒一切的问题是数量的不足,所以经济学家的关注焦点是如何扩大社会财富的总量。
但是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仅有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而社会分配不公、环境污染、劳动异化、人们的主观幸福、社会福利并且没有得到提高。
于是,人们就要求有一种理论,对现实经济状况进行合意性评价。
⏹福利经济学使人们能够理性地思考不同经济状态下社会福利的增减变动,以说明现实经济政策或经济制度是否合意。
⏹其主要应用领域为:评价不同经济体制的合意性;评价不同经济政策的合意性。
消费者偏好⏹一、商品组合⏹例:消费者每月购买食物与衣服的组合⏹ A 食物20 衣服30⏹ B 食物10 衣服50⏹ C 食物40 衣服20⏹ D 食物30 衣服20⏹ E 食物30 衣服40⏹ F 食物10 衣服40二、基本假定⏹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环境产权理论

• 强制性或可实施性:即财产权应该保证免于其它人的侵犯和非自愿
的攫取,使得破坏权利所得到的惩罚,大于破坏权利可能得到的最 大好处或期望的非法收入。
(4)科斯定理
• “科斯定理” :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之间 关系的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基本的核心内容。 • (1)科斯第一定理 • 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力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 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的驱使人们谈 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 (2)科斯第二定理 • 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力界定,会带来不同的效 率的资源配置。 • (3)科斯第三定理 • 由于制度本身的生产不是无代价的,因此,关于生产什么制度, 怎么生产制度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
实施的困难很大
环境产权的交易 费用偏高,实施程序 复杂,操作难度大。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操 纵环境产权交易的全过 程,以行政命令代替市 场运作。政府过多干预 影响了环境产权交易的 公平、公正、公开进行。
4、产权交易与合理定价
环境资源配置的外部效应,是由于环境资源产权结果不合理,导 致环境资源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的严重偏离造成的,纠正这种 偏离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产权交易使环境资源的产权结构 优化,从而逐渐减少环境资源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之间的差距 ,纠正价格扭曲。
3、产权理论对价格理论的完善
• 西方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就是用需求与供给来说明价格的形成机制, 以及由此形成的均衡价格理论。 • 产权经济学认为,市场交换的实质不是物品和服务的交换,而是一组 权利的交换,所交易的物品的价值,也就取决于交易的产权的多寡或 产权的强度,资源的市场价格是资源的产权价格。同样的资源,权利 边界界定程度不同,就会导致其具有不同的市场价格。 • 产权经济学通过将产权变量引入资源的价格分析,从而对瓦尔拉斯模 型进行修正。
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

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引言:产权制度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对资源的归属、使用权和收益权的界定和保护,产权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的配置。
在一个完善的产权制度下,资源可以被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也将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第一部分:产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产权制度在资源配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产权制度能够明确资源的归属和使用权,从而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
在没有明确产权制度的情况下,资源常常被少数人或集团垄断,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相反,有效的产权制度能够保护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激励他们进行创新和投资,从而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产权制度对资源的收益权提供了明确的保护,激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如果资源的收益权不受有效的产权制度保护,个人和企业就没有动力去对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可能会被浪费或者被滥用,造成资源的低效配置和环境的破坏。
只有通过明确产权制度,保护资源的收益权,我们才能够激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第二部分: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的问题及挑战然而,现实中的产权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对资源配置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产权保护的弱化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
如果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可能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过度开采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导致资源长期的低效配置。
其次,资源的集中性分配也是一个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可能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更多的资源,导致资源的不均匀分配。
这种情况下,资源将被有限地分配给少数人或集团,而大多数人将无法享受到资源带来的红利,从而制约了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
第三部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的建议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产权制度。
首先,建立强有力的法律和法规,保护产权的安全和稳定。
环境经济学第六章环境产权理论

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那时科斯刚二十多岁,他就对这样的问题产生了疑惑:既然市场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合作的最有效的形式,为什么还会有企业存在?在企业中进行分工合作的人,为什么不能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这样的合作?
在一定范围内,企业内的交易要简单得多:工人之间的固定分工节约了寻找交易对象的费用,经理对工人的指挥代替了讨价还价,工人和其它生产要素所有者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同减少了在市场中多次反复地订立契约的麻烦,因而人们很自然地要选择企业的形式。
也可以说,企业的存在节约了交易费用。
当然,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的管理难度会增加,对工人的监督会愈发困难,企业官僚机构的弊端会越来越严重,企业内的交易费用会非线性地增长。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边际交易费用在递增。当企业内交易费用(边际)增长到和市场交易费用(边际)相等时,企业规模就不再增大,这也就决定了企业的边界。
科斯第二定理:(第一定理的反定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科斯第一定理: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地驱使人们谈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科斯第三定理:由于制度本身的生产不是无代价的,因此,关于生产什么制度、怎样生产制度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
二、环境产权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02
环境产权(environmental property rights)是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假定使用两种要素:土地(L)和机器
(M),生产一定量的产品(Q)。
两种可变投入下的生产量 M
L1 2
3
4
5
5
A
4
等产量线
1 20 40 55 65 75 3
2 40 60 75 85 90 2
3 55 75 90 100 105
4 65 85 100 110 115 1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1.3生产可能性边界
• 在既定资源的限制下,厂商生产两种商 品的最大可能产出组合的点的轨迹,又 称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线);
• 表示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资源在高效率 下能够生产的资本品和消费品的最大产 量组合的轨迹;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W 和C 的一种 产出量,根据契约线上所有各点对应的W 和C的 产出组合,在以W为纵轴,C为横轴的坐标系上 描点可绘制出表示W 和C各种可能组合的生产可 能性边界。
•
四、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等产量线不相交;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 为获得相同的产量,投入的不同要素可以有不同 的数量组合,这意味着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存在 着技术替代关系;等产量的斜率小于零,表明为 保持相等的产量,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就要 减少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 在消费过程中,商品可以有多种分配方式, 如果通过重新分配商品,能够获得更多的 满足,这些商品分配就是无效率的;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 配置环境产权理论
2020/12/11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第一节 经济效率的实现 (重点、难点) 高效率的生产、消费过程及效用边界线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的政策意义 一.帕累托最优的充分、必要条件及最大社会福利 二.帕累托最优的政策意义
第三节 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 一.传统福利经济学衡量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的缺陷 二.后福利经济学的福利标准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 三.可持续发展思路下的效率和帕第五累六章托环境资最源优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 等产量线上的每一点斜率,就是两种要素的边际
技术替代率(<0)。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M
等产量线
5
A
4
MRTSLM =△M/ △L
或= dM/dL<0
3
B
△M
2
C
△L
Q3=90
1
D
0
Q1=55
Q2=75
12345
L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1.2高效率生产线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理论
第一节 经济效率的实现
(重点、难点)
• 经济效率是评价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 完全意义的经济效率是生产、消费和贸 易高效率的组合。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经济模型:
• 在一个简单的经济系统中,有经济主体(厂 商和消费者) 1和2,存在两种资源:土地(L) 和机器(M) ,生产两种商品:小麦(W)和衣 服(C) :
• 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斜率,就是两种商品的
边际替代率(<0);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2.2消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约曲线
Y
生产可能性曲线
y*
y0
消费 契约 曲线
OA
M (OB)
B2
B1
F
A3
E
BD3
A2
A1
M' (OB’)
x0 x*
X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生产契约曲线:假定资源的供给总量一定
MP LP
P4
P3
P2 P1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 在生产过程中,资源投入可以有多种组合, 等产量线相切时,切点代表了最优的资源 配置状态;
•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着一种 资源配置状态下高效率的生产方式:
• MRTS(m,l)c=MRTS(m,l)w;
• 则生产函数:W=fw (Lw,Mw) C=fc (Lc,Mc ) 效用函数:U1=f1 (W ,C ) U =f (W ,C 1 1 2 2 2 2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
理论
前提假设:
• (1)生产技术和个人偏好在分析期不变 • (2)L、M、W、C的货币单位可比; • (3)边际生产率和边际效用为正值,但
能相交;
•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 前提下,为了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而必须减少 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商品边际替代率MRS
• 消费的不同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可以获得相 同的效用,这意味着消费的不同商品之间存在 着商品替代性;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为了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 商品的数量即商品边际替代率;
0 5 75 90 105 115 120
B
C
Q3=90
D
1
2
Q1=55 34
5 Q2=7L5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等产量线的性质
• 一、离原点的距离反映了等产量线所表示 的产量的高低。离原点越远,产量越高,
反之则越低;
• 二、等产量线凸向原点向右下方倾斜,斜 率小于零;
• 三、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都是递减的;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1. 高效率的生产过程
• 1.1等产量线: • 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两种生产要素的
一些不同组合都能够生产出同等水平的产量,把 这些组合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就是等产量线; • 通过它可以分析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确定 多种要素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以及生产规模变化 的效应;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X2
无 40 差 异 30 曲 线
20 10
0
A B
组合方式 X1 X2
A
40 40
B
60 30
C
100 20
D
200 10
C
D
40 60 100
200 X1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 同一坐标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可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注 意: • 仅从生产过程无从确定经济效率; • 如果某种资源投入没有市场价格或者
市场价格过低(例如,环境物品), 会扭曲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 理论
2.高效率的消费过程
2.1无差异曲线:
• 用于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 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 的一条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