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复习题2013418

合集下载

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题

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题

1.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可分为( )酸解法、 ( )酶解法和酸酶结合法三种。

2. 糖酵解途径中的三个重要的关键酶是( )己糖激酶、磷酸丙糖激酶、 ( )丙酮酸激酶.3. 甘油的生物合成机制包括在酵母发酵醪中加入( )亚硫酸氢钠与乙醛起加成反应和在( )碱性条件下乙醛起歧化反应.4.微生物的吸氧量常用呼吸强度;耗氧速率两种方法来表示,二者的关系是( ) .5. 发酵热包括( )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和( )辐射热等几种热.6. 发酵过程中调节pH 值的方法主要有添加( )碳酸钙法;氨水流加法和尿素流加法。

7. 微生物工业上消除泡沫常用的方法有( )化学消泡和( )机械消泡两种.。

8. 一条典型的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 )迟滞期、对数期;( )稳定期;衰亡期四个生长时期.9. 常用菌种保藏方法有( )斜面保藏法、 ( )沙土管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真空冷冻保藏法等。

10. 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五大营养要素是( )碳源、氮源;( )无机盐; ( )生长因子和水.11. 提高细胞膜的 ( )谷氨酸通透性,必须从控制磷脂的合成着手或者使细胞膜受损伤.12. 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发酵可分为( )有(需)氧发酵;( )厌氧发酵两大类。

13. 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本方法包括( )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代谢控制育种;( )基因重组和定向育种等。

14. 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时,产物为( )乳酸;( )乙醇;C O 2。

15. ( )诱导酶指存在底物时才干产生的酶,它是转录水平上调节( )酶浓度的一种方式。

16. 发酵工业的发展经历了( ) 自然发酵,纯培养技术的建立, ( )通气搅拌的好气性发酵技术的建立,人工诱变育种 ( ) 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开辟新型发酵原料时期,与( )基因操作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等六个阶段。

17. 去除代谢终产物主要是通过改变细胞的膜的( )通透性来实现。

18. 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 )稀释法,( )划线法,单细胞挑选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法等方法。

大学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大学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大学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微生物是()。

A. 细菌B. 酵母C. 霉菌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种不是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培养基类型?()A. 液体培养基B. 固体培养基C. 半固体培养基D. 气体培养基答案:D3. 发酵过程中,控制pH值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B. 增加产物的稳定性C.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 促进产物的生成答案:D4. 在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

A. 增加罐内压力B. 调节温度C. 提供氧气D. 调节pH值5. 发酵工程中,常用的灭菌方法不包括()。

A. 干热灭菌B. 湿热灭菌C. 化学灭菌D. 辐射灭菌答案:C6.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酵产物?()A. 酒精B. 乳酸C. 抗生素D. 维生素答案:D7. 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的重要性在于()。

A. 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速率B. 影响产物的稳定性C. 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度D. 以上都是答案:D8. 发酵工程中,接种量的大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是()。

A. 无影响B. 影响发酵速度C. 影响产物产量D. 影响发酵周期答案:D9. 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发酵罐类型包括()。

B. 静态罐C. 气升式罐D. 以上都是答案:D10.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包括()。

A. 厌氧代谢B. 好氧代谢C. 兼性代谢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发酵工程中,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包括()。

A. 温度B. pH值C. 氧气供应D. 营养物质答案:ABCD2. 发酵过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

A. 光学显微镜检测B. 电子显微镜检测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 气相色谱分析答案:ABCD3. 发酵工程中,常用的控制策略包括()。

A. 温度控制B. pH值控制C. 氧气供应控制D. 营养物质供应控制答案:ABCD4. 发酵工程中,产物的提取方法包括()。

发酵工程复习题

发酵工程复习题

发酵工程复习题《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题试卷结构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题,合计12分)二、填空题(每空0.5分,合计20分)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20题,合计20分)四、多选题(每题2分,共6题,合计12分)五、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题,合计10分)六、简答题(18分,3-4题)七、分析题(8分)第一章绪论一、掌握发酵史的六个阶段和四个转折点。

答:六阶段:1、天然发酵时期;2、纯培养技术的建立;3、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 4、人工诱变育种与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5、开拓新型发酵原料时期;6、基因工程阶段四转折:1、纯培养;2、通气搅拌发酵;3、代谢控制;4、化学合成与微生物发酵二、发酵工业有何特点?发酵工业的范围包括哪些?答:特点:原料广;微生物主体;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产物单一,纯度高;投资少,效益好范围:1)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产品的发酵工业2)以微生物酶为产品的发酵工业 3)以微生物细胞为产物的发酵工业 4)生物转化或修饰化合物的发酵工业 5)微生物废水处理和其他3、掌握发酵工业生产流程的6个环节。

答:1) 生产用菌种的扩大培养(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扩培技术);2)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发酵原料的选择及预处理);3) 培养基、发酵罐以及辅助设备的消毒灭菌(灭菌技术);4) 将已培养好的有活性的纯菌株以一定量转接到发酵罐中(接种技术); 5) 将接种到发酵罐中的菌株控制在最适条件下生长并形成目的产物; 6) 将产物提取精制(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第二章菌种及扩大培养名词解释:菌种选育:是应用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理论,用一定的方法造成微生物的变异,再经过人工筛选得到人们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种子扩大培养:是指把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固体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摇瓶或静置培养,以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的纯种制备过程。

发酵工程(题库)

发酵工程(题库)

发酵工程(题库)发酵工程(题库)一、名词解释1.引物:与待扩增的DNA片段两端的核苷酸序列特异性互补的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它是决定PCR扩增特异性的关键因素。

2.富集培养:通过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使目的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被抑制,从而便于目的微生物的分离。

3.操纵子学说:调节基因的产物阻遏物,通过控制操纵子中的操纵基因从而影响其邻近的结构基因的活性。

4.生长因子: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为生长因子。

5.连续发酵:连续不断的向发酵罐中流加新鲜发酵液,同时又连续不断的排出等量的发酵液,从而使pH、养分、溶解氧保持恒定,使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活动保持旺盛稳定的状态的一种发酵方式。

或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使培养物在近似恒定的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法。

6.聚合酶链式反应:又称聚合酶链式反应、或无细胞克隆技术,使根据DNA模板特异性模仿体内复制的过程,在体外适合的条件下,以单链DNA为模板,以人工设计合成的寡核苷酸为引物,利用热稳定的DNA聚合酶,从5′-3′方向渗入单核苷酸,从而特异性的扩增DNA 片段的技术。

7.代谢控制发酵:就是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或其他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的在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的目的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8.菌种退化:主要指生产菌种或选育过程中筛选出来的较优良菌株,由于进行接种传代或保藏之后,群体中某些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完全丧失的现象。

或菌种的一个或多个特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减退或消失的现象,一般常指菌株的生活力、产孢能力衰退和目的产物产量的下降。

9.基因工程菌: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体内使其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的细菌称为基因工程菌,如:大肠杆菌10.种子培养:是指经冷冻干燥管、砂土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工业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在经过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纯种的过程。

发酵工程复习题

发酵工程复习题

发酵工程复习题发酵工程一、名词:1、发酵工程: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

2、生物热: 产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叫生物热。

3、载体培养4、发酵异常5、结晶:在化学里面,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6、培养基优化:是指面对特定的微生物,通过实验手段配比和筛选找到一种最适合其生长及发酵的培养基,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以期达到生产最大发酵产物的目的。

二、填空1、某酒厂生产的啤酒、果酒,放置久了会产生沉淀,使就混浊,造成产品积压滞销。

经化验,得知沉淀物是蛋白质。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两个方案,甲:在酒中加入少量蛋白酶;乙:在酒中加入少量氨基酸氧化酶。

请评价这两种方案:(1)___甲____方案合理,原因是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既能去除沉淀,又能保留营养成分2、在一个密闭的含足量葡萄糖溶液的容器里,加入一定量的酵母菌发酵制酒。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用导管导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一段时间后析出200000g。

则此发酵过程中产生了__92____Kg的酒精。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在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在氧气浓度低时进行酒精发酵在酿酒厂,通常有两种与酵母菌相关的反应装置,如图(1)甲装置的主要目的是要得到___大量酵母菌________。

(2)乙装置的目的是要得到_______酒精___________.(3)消耗等量的葡萄糖,产生气体量最多的是________甲_________装置。

(4)如果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消耗了3600g葡萄糖,能生成乙醇______40_______mol。

啤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为了增殖酵母菌的数量,除了为发酵罐中的酵母菌提供充分的反应底物、适宜的温度个PH值外,还应该对发酵罐采取_______通入无菌空气________措施。

这时,发酵罐中酵母菌以_________出芽______方式进行增殖,产生大量新个体。

发酵工程复习题

发酵工程复习题

发酵工程复习题发酵工程复习题二、填空1.空气净化的流程是吸气口吸入空气、过滤、空气压缩机、冷却、除油和水、加热、通过总过滤器和分过滤器、最后得到洁净度、压力、温度和流量都符合要求的无菌空气。

2.种子制备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和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

3.消泡装置主要有四种,即:锯齿式消泡桨、离心式消泡器、刮板式消泡器、半封闭式涡轮消泡器。

4.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主要部件包括:罐身、搅拌器、空气分布器、挡板、轴封、消沫器、入孔、视镜、冷却装置(冷却管或夹套)、传动装置等。

5.发酵工艺过程为:6.根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氧的需求不同可把发酵分为厌氧发酵和通风发酵两大类。

7.发酵中引起pH上升的因素有_菌体自溶_、_尿素被分解成NH3_、糖缺乏等。

8.按发酵产物不同可把发酵分为抗生素发酵、维生素发酵、酶制剂发酵、氨基酸发酵、有机酸发酵、酒精发酵六大类。

9.按发酵工艺流程不同可把发酵分为分批发酵、连续发酵、流加发酵三大类。

10.发酵工程的产品大致可分为微生物菌体细胞、微生物代谢产物、微生物酶类、微生物的转化产物、工程菌发酵产物、动物、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产物六类。

11.决定发酵工业生产水平的三个要素分别是生产菌种的性能、发酵和提取工艺条件、生产设备。

12.发酵培养基的作用是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产物的形成。

13.微生物的培养基根据生产用途主要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14.生产过程中灭菌条件选择的原则是既能达到灭菌目的;又能使培养基营养成分破坏减至最小。

15.在灭菌过程中,培养基组分的破坏,是由两个基本类型的反应引起的,即: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和对热不稳定的组分的分解。

16. 影响体积吸收系数KLa的因素有_搅拌、空气流速_、培养液的物理性质等。

17.根据菌体生长与产物形成的关系,可把微生物产物生成分为:生长关联型、部分生长关联型、生长无关联型三类。

18.介质除菌的机理包括静电吸引、布朗运动及拦截滞留作用_、重力沉降作用_;在空气流速较大的情况下,起主要作用的是_惯性冲击滞留作用_。

食品科学技术:发酵工程考试题(题库版)

食品科学技术:发酵工程考试题(题库版)

食品科学技术:发酵工程考试题(题库版)1、单选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OA、发酵工程的产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B、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新品种C、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D、环境(江南博哥)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成正确答案:C2、名词解释液体发酵正确答案:液体发酵是相对于固体和半固体发酵而言,是从培养基的状态对发酵的一个分类。

当然,由于培养基状态不同也影响了发酵过程的很多因素,如发酵的条件,发酵设备等。

3、问答题优良酿造大麦的特点.正确答案:大麦便于发芽,并产生大量的水解酶类;大麦种植遍及全球;参考解析:试题答案大麦便于发芽,并产生大量的水解酶类;大麦种植遍及全球;大麦的化学成分适合酿造啤酒;大麦是非人类食用主粮。

(1)色泽:良好大麦有光泽,淡黄;受潮大麦发暗,胚部呈深褐色;受霉菌侵蚀的大麦则呈灰色或微兰色。

(2)气味:良好大麦具有新鲜稻草香味。

(3)谷皮:优良大麦皮薄,有细密纹道。

(4)麦粒形态:以短胖者为佳。

(5)夹杂物:杂谷粒和沙土等应在2%以下。

4、名词解释基因克隆正确答案:经无性繁殖获得基因许多相同拷贝的过程。

通常是将单个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复制而成5、名词解释半连续发酵正确答案:(在补料分批培养的基础上间歇放掉部分发酵液(带放)称为半连续培养。

某些品种采取这种方式,如四环素发酵)6、单选下列营养物质中,不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OA.牛肉膏B.蛋白陈C.生物素D.酵母粉正确答案:C7、名词解释诱导多能干细胞正确答案:通过向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基中添加几种胚胎干细胞表达的转录因子基因,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化成的类多能胚胎干细胞。

8、名词解释Strainbreeding(菌种选育)正确答案:从分离筛选获得的有价值菌种中经过人工选育出各种突变体以大幅提高了菌种产生有价值的代谢产物的水平,改进产品质量,去除不需要的代谢产物或产生新代谢产物9、名词解释末端代谢产物阻遏正确答案:由于某些代谢途径中的末端产物过量积累而引起酶合成的阻遏称为、10、名词解释酵母双杂交系统正确答案:是将待研究的两种蛋白质的基因分别克隆到酵母表达质粒的转录激活因子(如GA1.4等)的DNA结合结构域基因和GA1.4激活结构域基因,构建成融合表达载体,从表达产物分析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系统。

发酵工程复习题

发酵工程复习题

发酵工程复习题第一章1、发酵工程: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细胞的特定功能生产各种特定的有用物质,或直者接把微生物应用于某些工业生产的一种生物技术体系。

2、生物细胞:微生物细胞和动植物细胞及其固定化细胞,主要是微生物细胞,故发酵工程又称微生物工程。

3、发酵工程完整的工艺流程第二章1、初级代谢:把营养物质转化为机体结构和生理活性物质以及提供能量的代谢作用。

2、次级代谢:在一定生理阶段出现的一种特殊代谢,是某些微生物为避免代谢过程中某些代谢产物积累造成的不利作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

一般在在菌体生长后期产生。

3、初级代谢产物:通过初级代谢途径产生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代谢产物. 一般在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生。

中间代谢产物、前体物、高分子物质及能量代谢和代谢调控中起作用的物质。

4、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次级代谢合成的产物,对微生物本身无明显生理作用或对自身生长非必须,但对产生菌的生长可能有一定价值。

一般在生长后期(稳定期)合成。

如抗生素、生物碱、色素、激素、5、工业发酵生产菌种来源: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从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或购买、从生产过程中已有菌种中筛选发生正突变的优良菌种。

6、富集培养常用方法:有调节培养基营养成分和控制培养条件两类。

7、常用纯种分离方法:划线分离法(简单,较快)、稀释分离法(关键步骤是制备单孢子或菌体悬浮液,稀释法分离的菌落单一均匀,获得纯种概率大特别适用于分离蔓延性微生物)和组织分离法(适用于分离高等真菌)。

8、利用平板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筛选方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抑菌圈法9、毒性实验: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需做毒性实验外,其它微生物作为食用,需通过2年以上毒性实验。

10、诱变处理主要采用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

目前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有紫外线、γ射线,化学诱变剂有硫酸二乙酯、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或MNNG)和亚硝基甲基脲(NMU),后两种成为超诱变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发酵工程与传统酿造、化学工程相比特点是:发酵是生物体自身进行的反应与传统酿造相比:1、发酵过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2、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耗能少,设备较简单;3、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可以是农副产品、工业废水或可再生资源,微生物本身能有选择地摄取所需的物质;4、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能高度选择地在复杂化合物的特定部位进行氧化、还原、官能团引入或去除等反应;5、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大多情况下设备需要进行严格的冲洗、灭菌,空气需要过滤等。

二、与化学工程相比(发酵工程的一般特征):1)作为生化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因此没有爆炸之类的危险,各种设备都不必考虑防爆问题,还有可能使一种设备具有多种用途;2)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加入少量的各种有机或无机氮源,只要不含毒物,一般无精制的必要,微生物本身就有选择地摄取所需物质;3)反应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因此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像单一反应一样,在称为发酵罐的单一设备内很容易地进行;4)能够容易地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发酵工业最有特色的领域;5)由于生命体特有的反应机制,能高度选择性地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的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反应;6)生产发酵产物的生物物质菌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

因此,除特殊情况外,发酵液等一般对生物体无害;7)发酵生产在操作上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杂菌污染8)通过微生物的菌种改良,能够利用原有生产设备使生产飞跃上升。

三、微生物发酵技术反应过程中的特点:1、条件通常温和(常温、常压、弱酸、弱碱)。

2、原料来源广泛,以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3、反应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单一反应器内进行。

4、发酵产品(多为小分子产品,也容易生产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5、高度选择性地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的反应。

6、生产发酵产物的微生物菌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发酵液一般对生物体无害)。

7、防止污染(灭菌是发酵成败的关键)。

8、改良微生物菌种(提高生产水平;菌种是发酵的根本因素)。

四、微生物发酵技术发展历史过程及特点:1、自然发酵(天然发酵):厌氧发酵、非纯培养、产物稳定性差(酒、醋、酱油)。

2、纯培养技术建立:纯培养无菌操作技术建立、密闭发酵罐、表层培养、显微镜诞生及微生物发现(甘油、丙酮、丁醇等初级代谢产物)。

3、通气搅拌大规模发酵技术建立:好氧发酵、发现青霉素(次级代谢产物)。

4、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生产谷氨酸,菌种经遗传育种、人工诱变等控制其代谢途径得到所需的代谢终产物(氨基酸、某些抗生素)。

5、开拓发酵原料时期(石油发酵时期):石化工副产品作为发酵原料、大型发酵罐、自动化、连续化(单细胞蛋白)。

6、DNA体外重组技术的建立(基因工程阶段):分子生物学、DNA重组、细胞融合(干扰素、激素)。

五、分批发酵:1、定义:(分批培养)是指将所有的物料(除空气、消沫剂、调节pH的酸碱物外)一次性加入发酵罐,然后灭菌、接种、培养,最后将整个罐的内容物放出,进行产物回收。

清罐结束后,重新开始新的装料发酵的发酵方式。

2、特点:非稳态培养过程、一次性投料一次性收获产品、封闭系统、表现典型的生长周期(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稳定期细胞浓度最大。

3、优缺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适用于固体颗粒或较多泡沫的培养基灭菌、适用于小发酵罐中培养基的灭菌;不能使细胞始终处于最优条件、对培养基营养成分破坏较大,反复加热冷却使能耗增加、发酵周期延长、降低了发酵罐利用率。

六、补料发酵:1、定义:(半连续培养、半连续发酵)是指发酵中后期养料逐渐消耗,菌体逐渐走向衰老自溶,代谢产物不能再继续分泌,为延长中期代谢活动,维持较高的发酵产物的增长幅度,给发酵罐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式。

2、特点: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微生物细胞的培养方式。

3、优缺点:维持菌体浓度、减缓供氧矛盾、避免发酵过早结束。

与分批培养方式比较:①可以解除培养过程中的底物抑制、产物的反馈抑制和葡萄糖的分解阻遏效应。

②对于好氧过程,可以避免在分批培养过程中因一次性投糖过多造成的细胞大量生长、好氧过多以至通风搅拌设备不能匹配的状况。

③微生物细胞可以被控制在一系列的过滤态阶段,可用来控制细胞的质量;并可重复某个时期细胞培养的过渡态,可用于理论研究。

与连续培养方式比较:①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

②不会产生微生物菌种的老化和变异。

③最终产物浓度较高,有利于产物的分离。

④适用范围广。

七、连续发酵:1、定义:(连续培养、开放式培养)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培养系统内添加新鲜的培养液,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培养系统内培养液的量维持恒定,使微生物细胞能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的微生物发酵培养方式。

2、特点: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度、产物的代谢均处于恒定状态,可以达到稳定、高速培养微生物细胞或产生大量代谢产物的目的。

3、优缺点:①温度较高、灭菌时间短、培养基营养成分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②简化操作步骤、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降低劳动强度、增加生产效率;①连续发酵运转时间长,菌种多退化、易污染,培养基利用率一般低于分批发酵②工艺中的变量较分批发酵复杂,较难控制和扩大,且对蒸汽和设备要求较高③不适合含有大量固体物料培养基的灭菌,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时一般不用连续发酵,因为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所需的最佳条件,往往与其产生菌种生长所需的最佳条件不一致,有的还与微生物细胞分化有关。

八、工业化菌种的要求、发酵菌种必须满足的条件、发酵工业用菌种应具备的特点:1、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生成所需要的代谢产物,产量高;2、可以在易于控制的培养条件下(糖浓度、温度、pH、溶解氧、渗透压等)迅速生长和发酵,且所需的酶活力高;3、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较快,发酵周期短;4、根据代谢控制的要求,选择单产高的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或调节突变菌株或野生菌株;5、选育抗噬菌体能力强的菌株,使其不易感染噬菌体;6、菌株纯粹,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7、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包括抗生素、激素、毒素等),以保证安全。

九、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1、微生物样品的采集。

①通常土壤中含细菌数量最多,细菌(108)、放线菌(107孢子数)、霉菌(106孢子数)、酵母菌(105)、藻类(104)、原生动物(103)。

②5~25cm深处微生物较多,1~5cm阳光杀菌、水分蒸发,25cm以下氧份递减。

③菜园、近郊:细菌、放线菌;森林(枯枝落叶、腐殖质):霉菌、酵母菌、纤维素酶产生菌;肉类加工厂、饭店:蛋白酶和脂肪酶产生菌;南方、温泉、火山、北方堆肥:高温酶产生菌;南北极、冰窖、深海:低温酶产生菌。

2、微生物样品的富集培养①定义:(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的要求不同,人为控制条件(碳源、氮源、pH、温度、需氧等),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

②细菌、放线菌生长繁殖偏碱;霉菌、酵母菌偏酸。

3、目的菌种的分离。

4、目的菌的筛选。

筛选菌株的重要指标:①菌的营养特征②菌的生长温度③菌对所采用的设备和生产过程的适应性④菌的稳定性⑤菌的产物得率和产物在培养液中的浓度⑥容易从培养液中回收产物(③~⑥衡量菌种的生产性能)。

5、未来的发展。

十、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培养?自然界中目的微生物含量很少,非目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进行富集培养,使目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使筛选变得可能。

十一、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1、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2、提高目标产物的纯度(减少杂质、副产物的生成,降低后期纯化成本)。

3、防止菌种退化、改良菌种性状,改善发酵过程。

4、改变生物合成途径,以获得高产的新产品。

十二、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应用价值?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选育出优良菌种的过程。

利用自发突变引起的菌种性状变化的特点,可以较快地选育出优良菌种。

自然选育可以有效地用于高性能突变株的分离。

自然选育虽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十三、自然筛选和菌种改良是两种获取优良的发酵菌种的途径。

菌种改良: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处理目的微生物,使其遗传基因发生变化,将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朝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加以引导,使某些代谢产物过量积累,过的所需要的高产、优质、低耗的菌种。

十四、种子的扩大培养:就是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十五、种子应满足的条件:1、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迟缓期短。

2、生理性状稳定、遗传性状稳定。

3、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量发酵罐的要求。

4、无杂菌污染。

5、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十六、菌种退化:是指在较长时期传代保藏后,菌株的一个或多个生理性状和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消失的现象。

十七、如何防止菌种衰退?1、合理育种。

2、选用合适的培养基。

3、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4、控制传代次数。

5、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移种传代。

6、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十八、菌种用于发酵过程作为活细胞催化剂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

(来源于自然界大量的微生物,从中经分离并筛选出有用菌种。

)种子: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十九、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要求、一般步骤?1、目的:为发酵工业提供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特定的物理和化学环境,使其迅速大量繁殖,为生产提供相当数量的代谢旺盛的微生物菌种。

2、种子的要求: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迟缓期短;生理性状稳定;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要求;无杂菌污染;保持稳定的生长能力。

3、一般步骤:休眠孢子→母斜面活化→摇瓶种子或茄子瓶斜面或固体培养基孢子→一级种子罐→二级种子罐→发酵罐二十、在大规模发酵的种子制备过程中,实验室阶段和生产车间阶段在培养基和培养物选择上各有何特点?实验室阶段培养物选择的原则:种子能扩培到一定的量和质,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孢子、菌体。

培养基的选择应该是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对孢子培养基应该是有利于孢子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