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和伊利策略分析共22页
“伊利”与“蒙牛”的营销策略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对乳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种需求的增长带来了乳品企业间激烈的竞争。
由于乳产品的自身特点以及近年来经济环境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媒介习惯的影响,如何在营销手段方面取得成功成为了各大乳品企业的重点。
10月19日起,中国内地网络的论坛及微薄开始流传,伊利集团旗下生产的“QQ星儿童奶”遭到恶意声誉损害系网络公关公司受雇于蒙牛集团实施的行为。
针对诽谤门事件引起的社会广泛关注,我们对“伊利”与“蒙牛”的营销策略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市场营销策略目录摘要 (I)一、伊利集团与蒙牛集团的简介 (1)(一)伊利集团的简介 (1)(二)蒙牛集团的简介 (1)二、伊利与蒙牛的营销策略 (2)(一)伊利的营销策略 (2)(二)蒙牛的营销策略 (3)三、伊利与蒙牛的营销策略影响因素 (3)(一)政治--法律环境 (3)(二)经济环境 (4)(三)人口环境 (4)(四)社会文化环境 (4)四、伊利与蒙牛的营销策略比较研究 (4)(一)伊利与蒙牛的营销策略相同点 (4)(二)伊利与蒙牛的营销策略差异化 (5)结论 (5)谢辞 (6)参考文献 (7)附录1 (8)附录2 (9)一、伊利集团与蒙牛集团的简介(一)伊利集团的简介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极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乳品企业,是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中国企业。
伊利集团由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组成,旗下拥有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
从2003年至今,伊利集团始终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以极其稳健的增长态势成为了持续发展的行业代表。
如今,伊利雪糕、冰淇淋产销量已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连续多年在全国遥遥领先,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自2005年起即跃居全国第一位。
2008年,伊利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5.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13%。
伊利与蒙牛战略比较

伊利与蒙牛战略比较伊利与蒙牛战略比较伊利、蒙牛战略对比国内乳品业的“龙头”伊利公司,2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长业绩,获得了很多让人艳羡的荣誉。
同时,近年来崛起于同城的蒙牛公司.也因快速成长和成功扩张创造了一个个神话。
其中蒙牛和伊利可以说是处在乳品业的龙头企业。
下面将从两家企业的发展过程来进行战略对比。
1. 行业进入。
(先入者与后入者?)伊利:善用时机的先动战略。
先动战略是指抢先进入产业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上的领先、对稀缺资源的先占以及消费者存在转换成本这三个因素获得先占优势。
伊利的起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善用时机的先动优势。
如伊利在奶源基地建设、“草原概念”倡导、借力媒介资源、产品和通路开拓等方面基于先动战略而强化了竞争力。
其后续成长与最初奠定的基于先动优势的基础不可分割。
在行业竞争尚不激烈的“黄金时期”研发出“黄金产品”,抓住机遇迅速占领市场,使伊利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同时,伊利在取得了成功后采用了柔性的动态能力提升战略,持续的产品开发,设备提升以及柔性地根据情况的变化采用更加适应市场的经营模式,这使得伊利作为市场先入者很好的保证了自己的地位。
蒙牛:母体企业的资源吸附战略。
早期的乳品业由于技术、运输和产地依附等原因地域限制比较严重,基本上是处于“南北分制”的状态。
而伊利当时则是在北方地区的乳业巨头,是内蒙古民族产业的骄傲。
这样蒙牛作为一个新建的小企业就具有很强的资源劣势。
但是蒙牛的创业者牛根生是从伊利集团走出来的,拥有强大的网络关系体系,同时对伊利的运作和资源都有深入的了解。
新建之处的蒙牛没有把伊利作为竞争对手,而是以很低的姿态跟随其后,其产品和工艺与伊利并没有多大区别:设备供应商相同,渠道销售模式类似,牛奶和包装原料等也没有多大差异。
蒙牛不但在产品资源上吸附与伊利,还很好的主导企业和地区资源的免费搭乘战略。
蒙牛在创建之初,就提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创建内蒙乳业第二品牌”,并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一、引言蒙牛与伊利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两大巨头,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本文旨在对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品牌竞争、产品竞争、市场份额、营销策略等方面,以期了解两家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
二、品牌竞争1. 蒙牛品牌分析蒙牛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蒙牛以“健康、科技、品质”为品牌核心价值,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和赞助活动,成功打造了强大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蒙牛在产品包装上注重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口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蒙牛还与多个明星签约代言,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2. 伊利品牌分析伊利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伊利以“健康、科技、绿色、责任”为品牌核心价值,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乳制品。
伊利在品牌建设方面注重体验营销,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赞助体育赛事等方式与消费者互动,增强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
伊利也与多位明星签约代言,提升品牌形象。
3. 品牌竞争分析蒙牛和伊利在品牌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两家企业都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通过不断创新和推出新品种来满足市场需求。
蒙牛在品牌宣传方面更加激进,投入更多的广告费用,而伊利则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体验营销。
在品牌竞争中,蒙牛和伊利的竞争势均力敌,双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三、产品竞争1. 蒙牛产品分析蒙牛的产品线涵盖了液态乳、乳制品、奶粉、酸奶、冰淇淋等多个品类。
蒙牛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口味,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蒙牛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其酸奶和奶粉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2. 伊利产品分析伊利的产品线也非常丰富,包括液态乳、乳制品、奶粉、酸奶、冰淇淋等多个品类。
伊利注重产品的安全和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标准,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伊利的酸奶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尤其是其常温酸奶系列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蒙牛和伊利的企业广告战略分析

主要事实:蒙牛和伊利作为国内乳业的两大巨头,自从蒙牛诞生的那一天起,他们之间的竞争便十分激烈。
在今天,乳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牛奶作为一种技术含量并不明显的产品,进入的门槛也相对来说比较低。
很多多元化的集团公司都有乳业投资,可是越是进入门槛比较低的行业,竞争压力也越大。
国内从事乳业生产的公司很多,但是真正称得上是乳业品牌的也就只有蒙牛,伊利和光明三家。
比较这三家乳业公司,如果单从企业规模和市场知名度上说,光明已经失去了与蒙牛、伊利的可比性。
蒙牛和伊利是两家有着特殊关系的企业,他们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
这单单从他们的对外广告便可看出,甚至可以用针锋相对来形容。
有人说蒙牛和伊利的关系相当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关系,这时很有道理的。
他们都作为行业的龙头老大,都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但是他们谁也没有绝对的实力将对方打败,所以彼此只能进行跷跷板似的你争我斗。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各自有着不同的广告诉求和目标消费者,而且他们似乎也在默认对方存在的合理性。
即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只有一家如也巨头。
相应的,拿这种观点来说蒙牛和伊利的关系时,也可以说中国不应该也不会只有一家乳业巨头。
他们的共同存在将是长久的事实。
在广告的诉求方面,蒙牛和伊利也采取定位和适应自己企业的方式。
蒙牛和伊利的广告策略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通过分析他们的不同和相同,我们便可以知晓这两家乳业公司的不同特征以及形成这些不同特征的原因。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对这两家公司的比较分析,将会帮助我们对整个乳产行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具体分析如下:一、不同点。
1、广告诉求的目标消费者不同伊利作为一家比蒙牛历史更悠久的乳业公司,他有着先进入行业的优势。
即公司有着广泛的社会信誉度,在普通消费者的心中有着绝对的权威。
所以他的广告诉求力求争取最广大的普通消费者。
他通常将广告的诉求与普通民众关心的话题相联接,这一点单从他的奥运宣传上便可看出。
“伊利”与“蒙牛”的营销策略比较研究

在渠道选择上,伊利 主要依靠经销商和直 营店,而蒙牛则更加 注重线上销售。
在促销手段上,伊利 更倾向于传统广告和 促销活动,而蒙牛则 更倾向于社交媒体和 内容营销。
研究展望
随着中国乳制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两家公司的营销策略也需要不断调整和 创新。
在未来,两家公司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健康和营养,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的需求。
品牌的认知和信任度。
05
未来展望与建议
对伊利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持续创新
伊利在产品研发和营销策略上应继续保持创新精 神,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
拓展国际市场
伊利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国 际竞争力。
深化品牌建设
伊利应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品牌 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
01
伊利公司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
公司类型
02
伊利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综合性乳制品企业,涵盖了液态奶、冷
饮、奶粉、酸奶等多个产品线。
股权结构
03
伊利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其股权结构较为多元化,包括机构
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蒙牛公司概述
成立时间
蒙牛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内蒙古自治 区呼和浩特市。
爱。 • 线上营销力度大:蒙牛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的营销投入较大,善于利用网络营销手段与消费者
进行互动。 • 劣势 • 产品质量问题:近年来,蒙牛有些产品曾出现质量问题,影响了其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 • 品牌形象不够稳定:蒙牛的品牌形象还不够稳定,有时会出现与品牌形象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消费者对
详细描述
蒙牛在产品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 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相比之下,伊利更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塑 造,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强大的品牌推广来吸引消费者。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一、引言蒙牛与伊利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两大巨头,一直以来都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本文将对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进行分析,包括市场地位、产品竞争力、品牌形象、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比较。
二、市场地位蒙牛和伊利均是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领导者。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蒙牛在中国乳制品市场的份额约为30%,而伊利的份额约为25%。
两家公司在市场份额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蒙牛略微领先于伊利。
三、产品竞争力1.产品品质蒙牛和伊利都注重产品的品质。
蒙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伊利则在原料采购和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的优质。
两家公司的产品在品质方面都有一定的竞争力。
2.产品种类蒙牛和伊利都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包括牛奶、酸奶、奶粉等。
蒙牛在产品创新方面更加积极,不断推出新品种,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伊利也在不断扩大产品线,提供更多的选择。
四、品牌形象1.品牌知名度蒙牛和伊利都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知名品牌。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蒙牛的品牌知名度略高于伊利。
蒙牛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和赞助体育赛事等活动,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
2.品牌形象蒙牛和伊利的品牌形象都较为正面。
蒙牛倡导“健康、快乐、进取”的品牌形象,强调产品的健康价值和消费者的快乐体验。
伊利则强调“科技、健康、责任”的品牌形象,注重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
五、营销策略1.广告宣传蒙牛和伊利都在广告宣传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蒙牛通过明星代言和创意广告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伊利则注重情感营销,通过温馨的家庭场景和感人的故事传递品牌价值。
2.渠道拓展蒙牛和伊利都在渠道拓展上下了一番功夫。
蒙牛通过与超市、便利店等渠道的合作,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
伊利则通过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提高了产品的销售效率。
六、市场前景蒙牛和伊利在市场竞争中都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需求的增加和消费升级,乳制品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
蒙牛和伊利都有机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影响力。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引言概述:中国乳制品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蒙牛和伊利作为两大乳制品巨头,向来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
本文将对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在产品、营销、渠道、创新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竞争情况。
一、产品竞争1.1 蒙牛产品线多样化,包括常温奶、酸奶、奶粉等多种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1.2 伊利产品质量优良,注重原料选择和生产工艺,深受消费者信赖。
1.3 两家公司在新品研发上竞争激烈,不断推出新品种以吸引消费者。
二、营销竞争2.1 蒙牛通过大规模广告宣传和赞助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占领市场份额。
2.2 伊利注重线下渠道建设,与超市、便利店等合作,提高产品销售。
2.3 两家公司在网络营销方面也展开竞争,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渠道吸引消费者。
三、渠道竞争3.1 蒙牛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和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提高产品覆盖率。
3.2 伊利加强与零售商的合作,开展促销活动,提高产品销售额。
3.3 两家公司在线上渠道布局也相当重要,通过电商平台、直播等提升销售额。
四、创新竞争4.1 蒙牛在产品创新上不断突破,推出高端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4.2 伊利注重技术创新,推出功能性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4.3 两家公司在包装、营销方式等方面也展开创新竞争,提升品牌竞争力。
五、发展战略竞争5.1 蒙牛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份额。
5.2 伊利注重品牌建设和国际市场拓展,提升品牌影响力。
5.3 两家公司在品牌定位、战略规划等方面展开竞争,力争在市场上占领率先地位。
结论:蒙牛与伊利作为中国乳制品市场的两大巨头,通过产品、营销、渠道、创新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竞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争夺市场份额。
未来,两家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创新,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蒙牛和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

蒙牛和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课堂序号:109期末考查论文论文名称蒙牛和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学生学院轻工化工学院学号3110002187学生姓名周政忠指导教师张丽平2011年11月 3 日目前伊利和蒙牛占领了中国的两个乳制品市场的龙头地位。
它们用了各自品牌策略,巩固了自己在这个乳制品市场的龙头地位。
伊利集团成立于1993年,现由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组成,所属企业130多个,旗下拥有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
在15年的发展过程中,伊利始终致力于生产100%安全、100%健康的乳制品、输出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营养和健康理念,并以世界最高的生产标准为消费者追求健康体魄和幸福生活服务。
1999年,伊利有限公司鉴于公司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同志不再适于担任该职,自己创办了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短短的12年时间,总资产达76 亿元,乳制品生产能力达400 万吨/年。
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伊利是如何在这近20年的时间,一直处在于一个龙头的地位,而蒙牛,又是如果用短短的12年时间,发展成能够和伊利相互制衡的企业呢,一下它们各自的品牌策略比较分析。
“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这是伊利提出多年的口号。
在伊利看来,要在竞争激烈的乳品业市场生存发展,关键是控制好链条的两头——一头是奶源,一头是销售。
内蒙古有着发展奶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但是,资源优势并不等同于经济优势。
牧场、奶牛、加工、市场是一个有机的链条。
要达到顶端的经济优势,必然要经过转化与整合。
它利用了较强的研发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利用优质的奶源,在保证原有品质的基础上,做到品种全,更新快,这也是伊利的产品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