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理论
财政学第5章

二、财政收入的功能
(一)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 (二)财政收入是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三)财政收入是政府理财的重要环节。
6
(一)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 只有先取得财政收入,政府才能进行财政支出,只有实现财 政支出,财政收入的目的才能实现。由此可见,财政收入是 财政支出的前提,是政府各项职能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 (二)财政收入是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的对比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三、财政收入的形式
1.无偿形式 2.有偿形式 3.补偿形式
1.无偿形式
是指凭借国家权力获得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是税收,
税收是获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
2.有偿形式
是指国家以债务人身份按有借有还的原则向国内外发行
的债券和借款,这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
3.补偿形式
是指以行政方式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是指各种财政收
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三)价格因素 (四)政府职能范围 (五)税收制度设计与征管水平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 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是一个根本性 因素,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特别对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来 说是如此。因为财政收入来源于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在其它 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而 提高。 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经济和财政的 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
(二)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1、绝对规模指标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量,即财政总收 入。
财政收入名词解释

财政收入名词解释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分配的收入,包括税收、利润、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和其他非税收入。
财政收入是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财政收入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所谓财政收入,就是通过国家征收和集中的形式取得财政资金的活动。
财政收入是在分配活动中形成的,是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
因此,我们把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其他非税收入。
1.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又称直接税收入或简称税收收入,是指通过国家征收,以政府名义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的一切不属于生产、经营、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等单位所拥有或经营的财产物资、货币资金。
第一个理论,依附说。
该学说认为,税收是从土地和财产中无偿取得的一种收入;第二个理论,累进说。
该学说认为,税收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提高而增加的一种收入;第三个理论,比例说。
该学说认为,税收与国民收入成比例变化;第四个理论,弹性说。
该学说认为,税收的变动是由税率、税基、税额的确定而决定的。
第二个理论,依存说。
该学说认为,税收是依靠财政资金来实现的,离开财政也就无所谓税收;第三个理论,多元化说。
该学说认为,税收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不仅是政府的重要收入,同时也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税收是一种多元化收入;第四个理论,负担转嫁说。
该学说认为,税收既然是从纳税人的角度看是一种收入,那么它必然要向负担者转移,这就是税收负担转嫁;第五个理论,政策调节说。
该学说认为,税收收入与国家的各项政策有密切关系,税收收入可以弥补政策缺陷;第六个理论,公平收入分配说。
该学说认为,政府对经济活动应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来保证全体居民平等地分享经济活动成果。
2.国有企业上缴利润。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3.其他非税收入。
除了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外,还有其他非税收入。
第三个理论,比例说。
该学说认为,税收与国民收入成比例变化;第四个理论,弹性说。
财政收入概论

The growth rate of the fiscal revenue fluctuates with the macroeconomic status
财政收入年增长率(1979—2004)
30 25 20 15 10
5 0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Try to sum up
The scale of the total revenue is increasing
一、财政收入:概念与原则
(四)财政收入的原则 1根本原则 (1)受益原则 按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消费和受
益,消费受益多的多分担,消费受益少的 少分担。 (2)支付能力原则 按人们的支付能力,收入水平高的多分担, 收入水平低的少分担。
一、财政收入:概念与原则
[按]:自筹城市供水系统资金是极具吸引力的方 案,其中首要的理由是:谁得到,谁支付,自己 管自己,这样公平合理。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正 确,因为在发展中国家总是存在这样的猜测:在 服务的供应上,城市对农村,大城市对小城市总 有一种不公平的优惠。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财政收入概论 第二节 税收 第三节 国有资产收入 第四节 公债
课时:8~12
第一节 财政收入概论
一、财政收入:概念与原则 二、财政收入规模、结构:理论与实证 三、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
一、财政收入:概念与原则
(一)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 1、概念: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
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 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 (1)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的货币 资金; (2)财政收入又是一个过程 (3)不同时期财政收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第六章 财政收入概论

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
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但相对于GDP的 增长而言则表现为阶段性特征 。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
财政收入增长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 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个人所得税4837亿 元,比上年增加888亿元,增长22.5%。车辆购置税 1792亿元,比上年增加628亿元,增长54%。国内消 费税6072亿元,比上年增加1310亿元,增长27.5% .
公债收入
公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 有偿、灵活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债的特性:
有偿发行,必须还本付息; 发行灵活,发行规模和时间可灵活确定; 依据信用原则,政府必须按事先约定好的条件还本付息、 按期归还。 认购自愿,不必被迫购买。
其它收入
事业收入、 规费收入、 罚没收入、 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公产收入、捐赠收入等。 ◆公共收费 公共部门中的企事业单位通过销售自己所生产的产品 或提供服务,以有偿交换来取得收入的形式称为公共收费。 其特征是缴费者通过履行缴费义务,以取得政府所赋 予的权利,享受相应的服务和利益。 ◆公共收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事业收入。如交通部门收取的养路费、环保部门 收取的排污费、学校收取的学杂费、委托代培费等。 ◇二是规费收入,包括公安、民政、卫生、司法、工商、 专利等部门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取的手续费、工本费、诉 讼费、化验费、商标注册费、登记费、市场管理费、专利 费等。
财政收入部门构成
传统分类: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等; 现代产业分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
财政收入概述(PPT)

国家(guójiā)从M中集中的数量
225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页。
2、图形法:拉弗曲线
反映(fǎnyìng)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税率可带来最大产量和税 收的点是m。
超过(chāoguò)点m,产量和税 收均下降; 小于点m,产量增加,但
税率过低。
按财政体制划分:中央本级和地方(dìfāng)本级 按纳入预算与否: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6
第六页,共三十页。
〔二〕财政收入的形式(xíngshì)
税收〔最主要(zhǔyào)的财政收入形式〕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国有资产收入 债务收入 非税收入
转移性收入
7
第七页,共三十页。
1、税收(shuìshōu)
16
第十六页,共三十页。
“合理负担〞原那么(nà me)
“合理负担〞原那么主要表达在税收中,就是指在组织财 政收入时,按纳税人收入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征收比例, 实行负担能力(nénglì)强的多负担,负担能力(nénglì)弱的少负 担。它通常采取不同的征税范围,不同的税率,减免税等 方式来实现。实行合理负担,是实现企业公平竞争的需要 ,也是保证国家财力的需要。
17
第十七页,共三十页。
二、财政收入规模(guīmó)和结构
〔一〕财政收入规模
1-12月累计(lèi jì),2021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
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中央
财政收入56133亿元,比上年增加4805亿元,增长9.4%;
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1077亿元,比上年增加8530亿
26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页。
该曲线具有重要意义:
第3讲 财政收入理论PPT

2013-9-28
16
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统一的整体,是税收区别与其 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 标志。
无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手段本质的体现; 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保证; 固定性是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必然要求。
2013-9-28
17
三、税收的职能作用 (一)筹集财政资金 (二)合理配置资源 (三)调节收入分配 (四)实现经济稳定 (五)进行监督管理
2013-9-28
23
3)对个人的收入不能直接用来衡量个人
的税收负担能力,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修 正。(如规定个人所得税税前列支和扣除 项目。方法一:因素法;方法二:统一限 额或比例扣除法)
2013-9-28
24
2、纵向公平 概念:是指不同收入的纳税人应缴纳不同 数额的税收。 税额与收入额之间的关系: 1)等比例关系;2)累进关系;3)累退 关系 纵向公平的实现途径: 根据纳税人收入的多少分档设计税率,分 别计征;或对奢侈品课以重税,对生活必 需品课以轻税。
2013-9-28 8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概念及衡量指标
概念:财政收入是指财政收入的总水平,
它是衡量国家财力和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 中职能范围的重要指标。 衡量指标: 1、绝对指标—财政收入总额 2、相对指标—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重。
2013-9-28
9
二、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分析
2013-9-28 30
3、税收的中性原则
税收中性的含义是,政府课税对纳税人有效
率的行为应当不偏不倚,不加干预,以避免 税收的额外负担或尽量使其最小。 认识: 1)保持税收中性是贯彻经济效率原则的 重要体现,具有积极意义; 2)在实践中,税收中性又是一个理想的 原则,往往难以完全遵循,故不可将其绝 对化。
第十二章 财政收入概述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第一节、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学习要求:掌握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掌握税收分类的内容;掌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学习内容:一、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原则1、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活动中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与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程度。
2、财政收入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府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包括:(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即“开源”)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
(如93-08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9.6%)。
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的首要任务是直接发展经济;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如何让企业积极去创造财富,最终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支持和推动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与发育,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使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传导更有效率。
(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确定的条件下,财政收入的多少与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必须根据经济的客观承受能力、经济主体的实际负担能力,公平合理的确定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水平,同时要以规范的形式和相对稳定的标准取得财政收入。
(3)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收入分配关系取决于事权的合理划分。
既要防止中央财权过度集中,也要防止中央财政收入比重过低;另外中央和地方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要以规范的体制形式确定下来,并保持相对稳定。
【例题1--07年、08年单选】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
A.税率标准B.纳税人数量C.经济发展水平D.居民收入水平【例题2--课后题第2题】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 )A财政直接投资办企业B支持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和发育C提高税率D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二、财政收入分类国际上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公共财政学概论
1. 公共财政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公共财政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3. 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财政收入理论
1. 财政收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税收理论与政策
3. 非税收入的概念和特点
4. 财政收入结构与调节
第三部分:财政支出理论
1. 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2. 财政支出的决策原则和方法
3.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与控制
第四部分:财政预算理论
1. 财政预算的概念和作用
2. 预算编制与执行
3. 预算绩效分析与评价
第五部分:公共债务理论
1. 公共债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公共债务的风险与管理
3. 公共债务市场和政府债券发行
第六部分: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
1. 地方财政体制和财政关系
2.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协调与配合
3. 地方财政改革与发展趋势
结语
以上是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通过对公共财政学的系统
学习,掌握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财政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公共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
实践运用,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祝愿大家学习愉快,取得优异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 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耕地占用税
行 为
城市建设维 护税
所 企业所得税 财 房产税、契税 税 船舶吨税
得 个人所得税 产 车船使用税
筵席税
税 社会保障税 税 物业税、遗产税
4.税收原则 (1)效率原则 经济效率+行政效
①税收经济效率 率 A.含义——经济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如何资充源分配利置用 资源,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配置,以最少的效投率入获 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按收入用途 一般收入(统筹安排) 专项收入(专款专用)
(3)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 预算内收入 =税收收入+部分非税收入 预算外收入
2.财政收入规模 (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②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③价格 价格总水平 (名义收入VS实际收入) 产品比价关系变化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税收将纳税人的 部分收入转移到 政府手中,使纳 税人收入下降, 降低消费水平
(2)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征税后休闲的 机会成本下降, 存在以休闲代 替工作的倾向
税收减少劳动报 酬,为维持以往 的收入或消费水 平,倾向于多工 作少休闲
(3)税收对储蓄的影响
现期消费的机 会成本相对降 低,从而增加 现期消费,减 少储蓄
市场配置低效时
发挥杠 杆调节
运用税收杠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②税收行政效率
含义: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取得既定的税收收入。
税收成本构成:征税费用和纳税费用
影响税收成本的因素
税法制度 ●税法复杂性 ●税制结构类型
税务行政
●机构设置 ●人员素质 ●技术手段
(2)公平原则 ①含义——征税要使各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经济 状况相适应,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 均衡。
T P0
A
E D
O
Q1
Q0
S∆AEE'=(P0Q0t2Ed)/2
P
S'
S' P1
E'
S P0 T B
E
P2
A
S D
Q
Q
O
Q1
Q0
S∆AEE'=(P0Q0t2)÷[2(1/Ed
+ 1/Es) ]
C.税收经济效率的选择 市场配置有效时
保持税 税收不干预市场经济的决策,降 收中性 低超额负担,减少效率损失。
全率累进 超率累进
(4)其他要素
❖ 起征点vs免征额
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的计算比较
级数
1 2 3
课税对象级距
500元以下(含) 500--2000元 2000-4000元
税率
5% 10% 15%
速算扣除数
0 25 125
假设:课税对象金额甲2000元,乙2001元
全额累进应纳税额:甲 = ,乙 = 超额累进应纳税额:甲 = ,乙 =
征税。体现各种税的征税范围,是税种间区别
的最主要标志。
税基(计税依据) 税目 税源
课税对象
应 税 部 分
(税基)
非 应 税
(3)税率(tax rate):征收对象的征收比例或
征收额度。
税率 形式
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
单一比例 差别比例
全累与超 累的区别?
幅度比例
额累
全额累进 超额累进
率累
税负转嫁
税负归宿 负税人
(2)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税种形式 流转税 所得税
征税范围
选择性商品税 一般性商品税
影响因素
供求弹性 需求弹性大 供给弹性大
定价方式 市场定价 垄断定价
反应期限 即期、短期、长期
6.税收经济效应 (1)作用机制
税收使纳税人增 加无税或者轻税 商品购买,降低 征税或重税商品 的购买
Public Finance
CHAP4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
1
财政收入理论
(财政收入的分类、规模)
2
税收理论
(概述、术语、分类、原则、税负归宿、经济效应)
3
公债理论
(概述、经济效应、公债风险)
财政收入理论
1.财政收入分类 (1)按收入形式 税收收入
非税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 专项收入 罚没收入 其他收入
②内涵 ● 横向公平 ● 纵向公平
③ 衡量税收公平标准(公平原则)
受益 标准
支付能 力标准
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 中获得的效益
收入、财产、 消费 纳税能力
机会 标准
以支配的生产要素取得收入的机会
5.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收负担
政府向纳税人征税
(1)税负转嫁 税负前转或顺转 税负后转或逆转 (混转、消转) 税负资本化
速算扣除数= 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 — 超额累进计算的税额
3.税收分类 能否转嫁
直接税 间接税
计税依据
从价税 从量税
管理权限
分类
与价格关系
中央税 地方税 共享税
价内税 价外税
征税对象性质
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
中国税制体系
增值税
资源税
印花税
流 消费税 资 土地增值税
车辆购置税
转 税
营业税 关税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减少储蓄报酬, 为保证未来消费 水平,减少现期 消费、增加储蓄
(4)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预期报酬率 投资风险 投资能力
(5)税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公债理论
1.概述 (1)公债及其产生和发展
①含义 国家或政府凭借国家信用,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 或采取向银行或者外国政府直接借款的方式所形成的 国家债务。 ②特点 自愿性 有偿性 灵活性 ③产生的条件 财政赤字、信用经济发展、闲置资金
内 涵
特 征
凭行政权依法 确定征纳双方
权利义务
权利义务关系 通过法律,事先
不对等
确定标准实施,
具有相对稳定性ຫໍສະໝຸດ .税收术语(1)纳税人(tax payer):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
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法律概念
扣缴义务人 负税人
经济学概念
纳税人=负税人 直接税
纳税人≠负税人 间接税
(2)征税对象(object of taxation ):对什么
(2)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分析 ①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 绝对指标 相对指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②衡量财政收入发展变化的指标 财政收入增长率 财政收入增长边际倾向 财政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
1.概述 (1)概念内涵
税收理论
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
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 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 组织强制无偿征收而取得的 财政收入。
►内涵:帕累托效率
B. 税收对经济效率影响
市场配置 有效时
● 税收产生超额负
担
市场配置 低效时
●税收与外部性商品 ●税收与社会有益(有
害)商品
●税收与计划定价商品
税收导致效率损失 税收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超额税 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 收负担 收收入,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
P
P1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