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试题(声现象、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短跑比赛时,计时员应听到枪声开始计时B.声强级为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它C.光年是长度单位D.声音在空气中向远处传播时,声波的响度不断减小【答案】A【解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的,计时员距发令枪较远,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正确的计时应该是看到火光计时,所以发令枪的后面都要放一块黑色的板,就是为了让计时员看清火光的。
B选项中的0dB是指人耳刚好听到的声音的大小。
光年是长度单位,是光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声音的响度不仅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等因素有关。
【考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答案】D【解析】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一是在声源出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出减弱。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出减弱噪声。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不合题意;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不合题意;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不合题意;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此题考查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点评:了解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是此题的关键。
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此题较易。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八年级物理月考卷(声现象、物态变化)2014.10

八年级物理月考卷(声现象、物态变化)2014.10一、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8分)1、佩铃同学用手指甲轻轻地在木板桌面滑动,附近的其他同学听不到声音,但绍洋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却听到了声音.这个实验肯定能说明()A、空气能传播声音B、台面上的笔能传播声音C、台面上的书本能传播声音D、木板桌面能传播声音2、下列实验活动,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 把一台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C.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D.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3、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B、声音能传递信息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如下实验,属于研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一项是:()A.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听声音的不同B.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慢慢抽出,听声音的变化C.把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从梳子上刮过,听声音的不同D.吹哨子,把活塞向下慢慢拉动,听声音的变化5、小提琴手在舞台上倾情演出,美妙的音乐令全场为之陶醉,说法错误的是()A.演奏前拉紧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色B.手指按在琴弦的不同位置以改变演奏的音调C.改变拉弦的力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时而悠扬时而急促的演奏改变的是音乐的节奏6、下列事例能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A、军方研制了一种声波枪,杀人于无形之中B、在食品工厂里人们常用超声波给牛奶消毒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D、用手拍打西瓜,通过听声音来判别西瓜的好坏7、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8、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9、冬天,室外一个戴眼镜的人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一层雾。
初二物理声现象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现象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答案】A【解析】声波具有能量,所以医院可以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人们可以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等,A对;真空不能传声,B错;“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错;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比如超声波、次声波,或者没有传声的介质时,我们都听不到声音,D错。
【考点】声现象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 D【解析】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使用的是电磁波),选项A错误。
声源振动的频率,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改变振动频率,即改变声音的音调,选项B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B错误。
隔音墙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C错误。
B超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故选项D正确。
【考点】声音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C错误;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噪声的防治。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对声音特征的辨别,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4.以下四个图都是我们物理书上的,与它们对应的相关知识不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通过牙齿的传递可以听到声音,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的,它可以发射超声波,然后收测回波进行计算距离,适用于探测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鱼群、水雷和关闭了发动机的隐蔽的潜艇,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频率及音调的关系.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音调、防治噪声途径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答案】C【解析】A、实验室很难创造真空环境,因此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一般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所以A说法正确B、因为声音具有能量,可以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所以B说法正确。
完整版)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第四章:声现象一、理解与应用1.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
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B)A。
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
”B。
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
”C。
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
”D。
XXX:“是为了藏匿物品。
”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或猫竖起耳朵警觉地听。
这是(D)A。
狗或猫在听无线电波B。
狗或猫在听火星发出的声音C。
狗或猫在偷听远处人们手机的对话D。
狗或猫听到人耳所不能察觉的某些频率的声音3.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如图测4-1所示,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
这现象说明(D)A。
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
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C。
固体能将声音放大D。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4.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删除)5.如图测4-2,XXX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1s听到回声,XXX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B)A。
340 mB。
170 mC。
34 mD。
17 m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D)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我国已进行了“XXX”号载入航天飞船的试验。
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
其原因是(B)A。
用通信设备为了方便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
太空中噪声太大D。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练习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请解释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一起振动起来,产生了声波。
这些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而到达我们的耳朵,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每秒340米(在20摄氏度的室温下),也可近似地表达为340米/秒。
3. 为什么在太空中没有声音传播?在太空中没有声音的传播是因为太空是真空,没有空气分子来传播声波。
声音需要有介质才能传播,比如空气、水或固体等。
练习二:声音的特点1. 声音有哪些基本特征?声音的基本特征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相关;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度,与声音的振幅相关;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特点,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有着不同的音色。
2.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有何关系?声音的频率与音调有直接关系。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1赫兹表示每秒振动的次数。
3. 声音的振幅与音量有何关系?声音的振幅与音量有直接关系。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振幅的单位是分贝(dB),用来表示声音的强度。
练习三:声音的反射和回声1. 请解释声音的反射是如何发生的?声音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后,部分能量被障碍物反射回来。
当声波遇到光滑的表面,如墙壁或地面时,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 什么是回声?回声是指声音反射后返回原发声处的声音。
当声音传播到一个物体上并被反射后,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次到达原发声处,我们就能听到回声。
回声的产生需要具备反射的障碍物和足够远的距离。
3. 影响回声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回声强度的因素包括声波的频率、原发声和障碍物的距离以及环境的吸声性能。
频率越高,回声越明显;原发声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越大,回声越弱;环境的吸声性能越好,回声越弱。
练习四:声音的吸收和传导1. 什么是声音的吸收?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进入一个物体后被吸收而不继续传播的现象。
初二物理 声现象 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B.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C.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或猫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A.狗或猫在谛听无线电波B.狗或猫在谛听火星发出的声音C.狗或猫在偷听远处人们手机的对话D.狗或猫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频率的声音3、如图测4-2,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1s听到回声,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图测4-2A.340 mB.170 mC.34mD.17m4、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入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5、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6、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直接测物体的长度,在下列所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0.820mB、82.0cmC、82.00D、820.0mm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8、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B C D9、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B.熔化、液化;C.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1.气温影响空气的疏密程度,气温越高,空气越稀薄,则声速越大,因而产生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表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烈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拐弯.(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枫桥到寒山寺的距离为680m,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至少是s前僧人撞击钟面而传来的.(假如当时的气温是15℃)夜晚钟声传播距离比较远的原因是.【答案】(1)上;(2)2;晚上气温低,钟声向下拐弯,传播的距离较远.【解析】(1)白天的沙漠地区,地表附近空气温度高,高处空气温度低;(2)深夜,地表附近的空气温度低,高处空气温度高,根据v=变形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解:(1)因为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拐向高空,其结果就是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声了.(2)∵v=∴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需要的时间是t===2s深夜空气温度比地表温度高,即寺内温度高而枫桥河畔的温度较低.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寺内的钟声会偏向地表,沿地表传向数里外的枫桥河畔.故答案为:(1)上;(2)2;晚上气温低,钟声向下拐弯,传播的距离较远.【考点】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材料以及根据相关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答案】D【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和物态变化复习试题

声现象和物态变化班级姓名学号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顿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顿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2.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3.学生做课间操时,体育教师利用扩音器喊口令是为了〔〕A.进步音调B.增大响度C.改变音色D.增大声速4.根据如图所给的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 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 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长,人耳是能听到的5.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C. 课堂上能听到教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可以传声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6. 如图是目前倡导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空心水泥砖,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做成空心,可以减少水泥与砂石用量,节约资源B.空心砖做成的房子冬暖夏凉,可以保温D.空心砖承受压力小,不适宜用于高层建筑7.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魔术师由特异功能“油〞的沸点低C.““油〞的热8.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水的汽化吸热D.衣柜里放樟脑丸片,利用了汽化9.如下图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是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
姓名:成绩:
、选择题(15x3
(
A •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
B .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C .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
D •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
6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7、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
,一会儿薄雾
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1
「水的凝I村过程乩海波的凝間过程:玻螭的凝li'rlUfr! B戦的凝I也过和找出故障,这主要是根据(
B.霜的形成二水结成冰庄潇的形成
A . 声音的响度来判断
B . 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C .声音的音调来判断
D . 声音是否悦耳来判断
10、如果自行车轮胎内的气过多, 轮胎在阳光照射下, 轮胎温度升高或在重压时会破裂并发出很大的响声,这是由于(
A . 引起空气急剧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 .轮胎这种材料破裂时发出的声音.
C . 轮胎内空气受重压而发出的声音.
D .轮胎内空气在温度升高时发出的声音. 11、科学
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
这是国为(
A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 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 、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C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 、黑布太薄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12、下列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 、惊天霹雳,感觉到房屋都在震动
B 、海豚在浑浊的水中利用自身的“声呐”系统可以准确地判断远处小鱼的位置
C 、冲锋号响起,战上们冲向敌人
D 、地震仪根据地震处传来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位置
13、有一种电动牙刷, 它能发出超声波, 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 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4、据报道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
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
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需要用薄薄的一层(
A、导电物质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绝缘物质
15、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C、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D、调整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2
二、大题(15+5+5+10+20
16、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温度计都是根据性质制成的•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温度计,理由
(2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C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
条的下端夹 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 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 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 如图2、3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18、 在线的中间拴上一面小镜子,线的一端拴在椅子靠背上(或另一同学拉着,
在线的另一端穿着一个较大的纸盒子,将线绷紧,镜子稳定下来后,镜子反射的光斑就 测隘物屉 凝固点 水银 -39
沸A ~35
不再晃动了.对纸盒喊一声,观察墙上的光斑,你将发现,该实验证明。
图7图8
19、某汽车以10m /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声喇叭,经4s 听到回声,则听到回声时车距前面高山多少米?
20、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3
4
则图中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分钟时的数据;(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C,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4在图6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
像;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 以米取的措施是。
答案
一、 选择题
1~5:BCDCA 6~10:CBBCA 11~15:CADCC
二、 大题
16、(1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C ,酒精的沸点是78C ,水银的沸点是357T , 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故答案为:热胀冷 缩;水银.
(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
出现了 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
故答案为: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
小水珠•(3①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C ,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C .故答案为
:96.
②当温度到达98°C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即为沸点,此时吸热温度不变;
/mi
图
5
故答案为:96; 98.
(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17、响度大,振幅大
18、光斑晃动固体(细绳可以传声
19、660m 20、(1 B (1 分A (1 分(2 17(2 分(3 98(2 分不变(2 分(4 略(
4分(5倒掉一些水;换用温水来做实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