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血管生理 PPT(完整版)

池深刺,针法向少海穴,进针~3寸左右,得气后,使针 感上传至肩,下行于腕,以捻转提插手法行针1分钟,留 针。风池,针时令病人仰卧,枕头略高,颈部悬空,以利 进针,针感以放射至前额为佳,亦运针1分钟,留针。合 谷、太冲,以上、下,左、右顺序进针,运针1分钟。留 针30分钟~1小时,其间,每隔5~10分钟运针1次。每 日或隔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封闭管道系统内,各个截面的流量相等
即体循环中各段血管总的血流量相等, 等于心排血量。 符合公式:Q=PA/R
2.血流速度 blood flow velocity
血流速度与血量成正比、与同 类血管的总横截面积呈反比。
主动脉:20cm/s 毛细血管:0.03cm/s
层流: 液体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都一致,与血 管的长轴平行;但各层质点的流速不相同。
分配血管
相当于中动脉 管壁由平滑肌组成—收缩性强 功能:将血液输送至组织器官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指小动脉和微动脉
功能:心射血时储存部分血液,缓冲收缩压
功交能流换:慢指血数管通→毛量壁过管利细多富舒于血,有缩物管管平改质径滑变交小肌管换,,径通口,透径调性小节大,阻;血力与流,组速影织度响细快血胞,流接血量触流大阻→力血大 血二功管影管即 管但湍通影心功 风风管即指湍心封数2管心指以功指指、流、能壁响壁体壁各流过响室能池池壁体血流收闭量壁室毛主能血血心阻 血 : 富 血 富 循内 层 :胸 血 肌 :, , 富 循 管 :缩 管 多 富 肌 细 穴 : 管 管每每脏力流心有流有环 富质导流收心 针针有环内时道,有收血为通内内个个射(量射平量平中 含点管量缩射 时时平中流外系管平缩管主过流流质质血、血滑大滑各 弹的和大时血 令令滑各动推统径滑时,舒动动B点点是l血时肌小肌段 性流右小所时 病病肌段的储内小肌所效缩的的o的的产o流储,的,血 纤速淋的释储 人人,血血存,,,释不改血血d流流生阻存口因口管 维不巴因放存 仰仰口管液血各通口放佳变液液fl动动血o力部径素径总 相导素的部 卧卧径总对液个透径的时管对对w方 方 压、分小:小的同管:能分,,小的单,截性小能,径单单re向向的血血,,血 。回量血 枕枕,血位防面大,量加,位位si不不基s压液血血流 流一液 头头血流面心的;血一用调面面ta一一本及,流流量 入部, 略略流量积舒流流部或节积积n致致因c其缓速速相 静分缓 高高速相血期量速分改阻血血e。。素)相冲度度等 脉用冲 ,,度等管压相度用用力管管互收快快, 。于收 颈颈快,壁力等快于配,壁壁关缩,,等 血缩 部部,等的过,血穴影的的系压血血于 液压 悬悬血于侧低血液。响侧侧流流心 的空空流心压流的血压压阻阻排 动,,阻排力阻动流力力力力血 能以以力血,力能量,,大大量 ,利利大量即大,即即。 另进进。压另压压一针针强一强强部,,。部。。分针针分形感感形成以以成对放放对血射射血管至至管壁前前壁的额额的侧为为侧压佳佳压力,,力,亦亦,并运运并转针针转变变11分分成成钟 钟势 势,,能能留留使使针针血血。。管管壁壁扩扩张张
封闭管道系统内,各个截面的流量相等
即体循环中各段血管总的血流量相等, 等于心排血量。 符合公式:Q=PA/R
2.血流速度 blood flow velocity
血流速度与血量成正比、与同 类血管的总横截面积呈反比。
主动脉:20cm/s 毛细血管:0.03cm/s
层流: 液体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都一致,与血 管的长轴平行;但各层质点的流速不相同。
分配血管
相当于中动脉 管壁由平滑肌组成—收缩性强 功能:将血液输送至组织器官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指小动脉和微动脉
功能:心射血时储存部分血液,缓冲收缩压
功交能流换:慢指血数管通→毛量壁过管利细多富舒于血,有缩物管管平改质径滑变交小肌管换,,径通口,透径调性小节大,阻;血力与流,组速影织度响细快血胞,流接血量触流大阻→力血大 血二功管影管即 管但湍通影心功 风风管即指湍心封数2管心指以功指指、流、能壁响壁体壁各流过响室能池池壁体血流收闭量壁室毛主能血血心阻 血 : 富 血 富 循内 层 :胸 血 肌 :, , 富 循 管 :缩 管 多 富 肌 细 穴 : 管 管每每脏力流心有流有环 富质导流收心 针针有环内时道,有收血为通内内个个射(量射平量平中 含点管量缩射 时时平中流外系管平缩管主过流流质质血、血滑大滑各 弹的和大时血 令令滑各动推统径滑时,舒动动B点点是l血时肌小肌段 性流右小所时 病病肌段的储内小肌所效缩的的o的的产o流储,的,血 纤速淋的释储 人人,血血存,,,释不改血血d流流生阻存口因口管 维不巴因放存 仰仰口管液血各通口放佳变液液fl动动血o力部径素径总 相导素的部 卧卧径总对液个透径的时管对对w方 方 压、分小:小的同管:能分,,小的单,截性小能,径单单re向向的血血,,血 。回量血 枕枕,血位防面大,量加,位位si不不基s压液血血流 流一液 头头血流面心的;血一用调面面ta一一本及,流流量 入部, 略略流量积舒流流部或节积积n致致因c其缓速速相 静分缓 高高速相血期量速分改阻血血e。。素)相冲度度等 脉用冲 ,,度等管压相度用用力管管互收快快, 。于收 颈颈快,壁力等快于配,壁壁关缩,,等 血缩 部部,等的过,血穴影的的系压血血于 液压 悬悬血于侧低血液。响侧侧流流心 的空空流心压流的血压压阻阻排 动,,阻排力阻动流力力力力血 能以以力血,力能量,,大大量 ,利利大量即大,即即。 另进进。压另压压一针针强一强强部,,。部。。分针针分形感感形成以以成对放放对血射射血管至至管壁前前壁的额额的侧为为侧压佳佳压力,,力,亦亦,并运运并转针针转变变11分分成成钟 钟势 势,,能能留留使使针针血血。。管管壁壁扩扩张张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生理ppt课件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3、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 来源: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 贮存于垂体后叶。 作用: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 吸收尿减少 ②能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加压素受体 结合,让血管收缩,增加血压。
4、内皮素 来源:血管内皮
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 不参与生理状态下的血压调节。 肿瘤、休克、禁水(渗透压↑)→ADH↑↑→ 血管收缩→BP ↑
2、外周静脉压(PVP):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二)、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静 脉阻力
1、体循环量: 体循环量↑(如:血量↑或容量血管收缩) →静脉回心血量↑ 体循环量↓:如失血时,则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2、心脏收缩力量 心脏收缩时→射血 心脏舒张时→从静脉中抽吸血液 当心脏收缩能力↑→心室排血↑→舒张时心 室内压↓(抽吸血液作用增强)→有利于静脉 回心。 反之,心肌收缩力↓
放。
②功能:由于直接通路血流较快,所以很少 进行物质交换。 而直接通路血流较快,且经常开放使部分 血液迅速经微循环回心。
3、动-静脉短路 ①特点:最短、最直、阻力最小→血流
最快,不能进行物质交换。 ②功能:调节体温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一)、两个概念
1、滤过:由于管壁两侧静水压和胶 体渗透压的差异而引起的 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毛细 血管外的移动。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因素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自主性神经调节 (植物性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
自主性神经
副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 的一部分走行其中)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⑴心交感神经:正性变时、变力、变传 导。 ⑵心迷走神经 :负性变时、变力、变传 导。
血管生理1 ppt课件

当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使得小静脉和肝、脾储血库收缩,减少血管床内 容纳的血量以增加回心血量和维持动脉血压。
四、 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
(一)静脉血压 1.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定义: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4~12 cmH2O 为何压力这么低?
(三)血压
1. 血压(blood pressure) 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2. 单位: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 3. 血压的形成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脏收缩和射血
Volume of blood in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lation
为何大动脉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都测有压力?
① 使左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动脉 内的连续血流。
② 使心动周期中的动脉血压变化 幅度远小于左心室内压的变化 幅度。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因素
作用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每搏输出量↑ ↑ ↑
↑
↑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贮器作用↓ 体循环平均
♦ Q = × (P1-P2) ×r4 / 8L This equation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Q of laminar flow of blood.
△P = (P1-P2) : The pressure gradient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vessels R = radius : The radius of the vessel L = length : the length of the vessel = viscosity : The viscosity of the blood
四、 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
(一)静脉血压 1.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定义: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4~12 cmH2O 为何压力这么低?
(三)血压
1. 血压(blood pressure) 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2. 单位: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 3. 血压的形成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脏收缩和射血
Volume of blood in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lation
为何大动脉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都测有压力?
① 使左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动脉 内的连续血流。
② 使心动周期中的动脉血压变化 幅度远小于左心室内压的变化 幅度。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因素
作用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每搏输出量↑ ↑ ↑
↑
↑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贮器作用↓ 体循环平均
♦ Q = × (P1-P2) ×r4 / 8L This equation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Q of laminar flow of blood.
△P = (P1-P2) : The pressure gradient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vessels R = radius : The radius of the vessel L = length : the length of the vessel = viscosity : The viscosity of the blood
血管生理

五、微循环
(一) 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
1. 典型的微循环单元由以下七部分组成: 微动脉(控制微循环血量) 后微动脉(metarteriole)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控制真毛细血管血量) 真毛细血管(物质交换) 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 动-静脉吻合支(动-静脉短路,arteriovenous shunt) 微静脉(后阻力血管,影响毛细血管压)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 动脉血压
1. 正常值:90~140mmHg /60~90 mmHg 1) 收缩压:心缩中期动脉血压的最高值。 2) 舒张压: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 3) 脉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4) 平均动脉压: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 平均值。 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1/3 脉压
(3) 淋巴回流: 丝虫病→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组织液聚集 (4)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过敏反应、炎症→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血浆蛋 白入组织液↑→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胶体 渗透压↑→滤过↑、重吸收↓→组织液↑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淋巴系统是组织液向血液回流的一个重要辅助系统 胸导管5/6 毛细淋巴管→集合淋巴管→ 右淋巴导管1/6 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回收蛋白质:维持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及水的平衡 运输脂肪、脂溶性Vit: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防御功能:清除组织液中的细菌和大分子物质等 平衡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120ml/h淋巴液流入血液 →静脉
3. 外周阻力
舒张期血液流向外周↓↓→Q/V↑↑ →舒张压↑↑ 外周阻力↑
收缩期流向外周血↓ → Q/V↑ → 收 缩压 ↑ 脉压↓
主要影响舒张压的大小 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 减少脉压
血液循环 第3节 血管生理

(CVP)。正常值:4~12cmH2O(0.4~1.2kpa)。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
心血量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上输液时,如果CVP升高, 提示输液过快或心脏射血功能不全;CVP降低,提示输 液不足。
2.外周静脉压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28
3.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 直立时:由于血液本身
35
3.动-静脉短路: 主要存在于手掌、足底、耳廓等处。
路径:微A →动-静脉吻合支→微V 特点:管壁厚,流速快,一般不开放,完全无 交换作用。 作用:控制皮肤散热量,调节体温。
36
(三)微循环血流的调节
1. 代谢产物的作用:
局部代谢产物↑ → 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
↓
微循环血流↓
真毛血管开放
的动力取决于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中淋巴液之间 的压力差。 (二)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1.回收蛋白质 2.运输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 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4.清除组织中红细胞,细菌及其它微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真毛细血管关闭
微循环血流↑
↑
↓
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 局部代谢产物↓
2. 微A、后微A、微V还受交感神经支配
37
(四)血液和组织血液之间物质交换 1.扩散(溶质分子); 2.吞饮(大分子的物质,如蛋白质); 3.滤过和重吸收(组织液的生成)
38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的滤过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
指微静脉。舒缩活动影响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 比值,改变血管内和组织间隙内的分配。 7.容量血管(capacitance vessel)
心血量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上输液时,如果CVP升高, 提示输液过快或心脏射血功能不全;CVP降低,提示输 液不足。
2.外周静脉压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28
3.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 直立时:由于血液本身
35
3.动-静脉短路: 主要存在于手掌、足底、耳廓等处。
路径:微A →动-静脉吻合支→微V 特点:管壁厚,流速快,一般不开放,完全无 交换作用。 作用:控制皮肤散热量,调节体温。
36
(三)微循环血流的调节
1. 代谢产物的作用:
局部代谢产物↑ → 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
↓
微循环血流↓
真毛血管开放
的动力取决于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中淋巴液之间 的压力差。 (二)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1.回收蛋白质 2.运输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 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4.清除组织中红细胞,细菌及其它微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真毛细血管关闭
微循环血流↑
↑
↓
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 局部代谢产物↓
2. 微A、后微A、微V还受交感神经支配
37
(四)血液和组织血液之间物质交换 1.扩散(溶质分子); 2.吞饮(大分子的物质,如蛋白质); 3.滤过和重吸收(组织液的生成)
38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的滤过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
指微静脉。舒缩活动影响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 比值,改变血管内和组织间隙内的分配。 7.容量血管(capacitance vessel)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大全

内外离子正常分布
复极-60mV,通道阻 12 塞解除, K+外流,完 成复极过程
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的离子流基础
13
1 0mV 0
2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3
-90mV 细胞外
4
Na+ Ca2+ Ca2+
4
3K+ Ca2+
14
3Na+
细胞内 K+
K+
K+
K+ K+ 2Na+
2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区别于神经和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①抢先占领 ②超速驱动压抑 28
2、自律性活动发生的原理 所有自律心肌细胞的电活动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舒张除极) 电学理论:去极化 ① 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 ② 外向电流的逐渐减弱 ③ 两者兼有
+
+
29
(1)浦肯野细胞自律活动发生的原理
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离子流的基础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15
(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0期:Ca2+内流L型钙通道 (ICa-L) (速度慢、 幅度小) 3期:K+外流
延迟整流钾通道(IK) 0mV
0
-40mV
3
4期:缓慢自动去极期 4 -70mV 起搏电流 3期复极过程,通道逐步 2+ + Ca2+ Ca Na 去激活 , 这种 K+ 流逐渐 细胞外 K+外流 减少是4期自动去极化 的重要离子基础 Na+内流 K+ 细胞内 (If进行性增强内向离子流)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
第二讲血管生理

小动脉 微动脉
富含弹性 纤维
富含平滑肌
弹性大
弹性贮备
舒缩性大
产生阻力的 主要部位 (调节阻力,阻力血管) 物质交换 (交换血管) 容量贮存 (容量血管 60-70%贮存)
毛细血管
仅一层内皮 细胞 壁薄、 管腔大
通透性大
小静脉、 大静脉
扩张性大 容量大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弹性贮器血管:主A、肺A及大动脉 2.分配血管:中动脉(如肾动脉)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A及微A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起始部 5.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V 7.容量血管:静脉(容量大,可扩张性大) 8.短路血管:动-静脉短路(参与体温调节)
பைடு நூலகம்
血流动力学的几个问题
4. 压力:血液作 用于单位面积血 管 壁上的 侧压力 。 循环系统平均充 盈压:表示循环系统
中血液充盈的程度. 7 mmHg.
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
各段血管 的压力梯度: 主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平卧回心量↑→前负荷↑→肺郁血↑→呼吸困难)
③久蹲突站→血滞留下肢→ V 回心量↓→心输 量↓→ Bp↓→ 脑、视网膜供血不足→暂时的头晕、
昏厥,视物不清。
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1)体循环平均压: 血量 体循环平均压 回心血量 (2)心肌收缩力: →舒张期心室内压低→回心血量 (3)体位改变: 卧位转为立位→总V回心量↓ 立位转为卧位→总V回心量↑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肌肉收缩,静脉血流入心脏; 舒张时,利于回流。 (5)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CVP降低, 回心血量增多;呼气时,相反。
富含弹性 纤维
富含平滑肌
弹性大
弹性贮备
舒缩性大
产生阻力的 主要部位 (调节阻力,阻力血管) 物质交换 (交换血管) 容量贮存 (容量血管 60-70%贮存)
毛细血管
仅一层内皮 细胞 壁薄、 管腔大
通透性大
小静脉、 大静脉
扩张性大 容量大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弹性贮器血管:主A、肺A及大动脉 2.分配血管:中动脉(如肾动脉)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A及微A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起始部 5.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V 7.容量血管:静脉(容量大,可扩张性大) 8.短路血管:动-静脉短路(参与体温调节)
பைடு நூலகம்
血流动力学的几个问题
4. 压力:血液作 用于单位面积血 管 壁上的 侧压力 。 循环系统平均充 盈压:表示循环系统
中血液充盈的程度. 7 mmHg.
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
各段血管 的压力梯度: 主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平卧回心量↑→前负荷↑→肺郁血↑→呼吸困难)
③久蹲突站→血滞留下肢→ V 回心量↓→心输 量↓→ Bp↓→ 脑、视网膜供血不足→暂时的头晕、
昏厥,视物不清。
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1)体循环平均压: 血量 体循环平均压 回心血量 (2)心肌收缩力: →舒张期心室内压低→回心血量 (3)体位改变: 卧位转为立位→总V回心量↓ 立位转为卧位→总V回心量↑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肌肉收缩,静脉血流入心脏; 舒张时,利于回流。 (5)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CVP降低, 回心血量增多;呼气时,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 arterial blood pressure:指主动脉血压 动脉脉搏 arterial pulse:
动脉血压波动时所引起的动脉血管管壁的搏动。
(一)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1.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心室收缩时动脉管内的最高血压称为收缩压
2.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心室舒张时动脉管内的最低血压称为舒张压。
14
思考题
1. 形成动脉血压外周阻力的是什么部位?为什么? 2. 影响外周阻力的因素有哪些?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 3. 大失血后动脉血压如何改变?为什么? 4. 试比较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15
四、 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
静脉的功能:
血液回流的通道 贮存血液 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
16
*自身输血(self blood transfusion)
3. 脉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 4.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平均动脉血压≈ 舒张压 + 1/3 脉压 正常为100mmHg
10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1) 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 (2) 心脏射血 (3) 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 (4) 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
5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三)血压
1. 血压(blood pressure) 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2. 单位: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 3. 血压的形成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脏收缩和射血
6
7
8
Volume of blood in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lation
84% of the blood in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① 64% in the veins . ② 13% in the arteries ③ 7% in the systemic arterioles and capillaries
16% of the blood in the pulmonary vessels and heart ① The heart contains 7% ② The pulmonary vessels contains about 9%
当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使得小静脉和肝、脾储血库收缩,减少血管床内 容纳的血量以增加回心血量和维持动脉血压。
17
四、 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
(一)静脉血压 1.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定义: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4~12 cmH2O 为何压力这么低?
第三节 血管生理
1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弹性贮器血管—大动脉 分配血管—中动脉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cap起始部平滑肌 交换血管—毛细血管cap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容量血管—静脉 短路血管
2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与血流速度 1. 血流量(Q)
泊肃叶定律 Q (P1 P2 )r4 8L
R
8L r 4
4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二)血流阻力及其影响因素
1. 血流阻力(R)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为血流阻力。
2.
8L R r 4
3. 泊肃叶定律 Q (P1 P2 )r4 8L
4. 影响因素:血管口径、血液粘滞度、血管长度
11
为何大动脉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都测有压力?
① 使左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动脉 内的连续血流。
② 使心动周期中的动脉血压变化 幅度远小于左心室内压的变化 幅度。
12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因素
作用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每搏输出量↑ ↑ ↑
↑
↑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贮器作用↓ 体循环平均
充盈压↑
↑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循环血量和血
管容量
↑
↑↑
备注
一般收缩压的高低反 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
多少
一般舒张压的高低反 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13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动脉脉搏 1. 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引起 动脉扩张和回缩,这种有节律的动脉搏动, 称为动脉脉搏。 2. 脉搏的强弱与心输出量、动脉的顺应性、外周阻力 有密切关系,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 Q = × (P1-P2) ×r4 / 8L This equation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Q of laminar flow of blood.
△P = (P1-P2) : The pressure gradient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vessels R = radius : The radius of the vessel L = length : the length of the vessel = viscosity : The viscosity of the blood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 2. 血流速度
血液中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 3. 血管中各截面的血流量都与心输出量相等。
血流量相等时,血流速度与血管总横截面积成反比。
Q P / R
3
(一)血流量与血流速度
33cm/sec in the aorta 0.3 mm/sec in the capillaries
? 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指标之一。
影响因素:心脏射血能力、静脉回心血量
18
四、 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
(一)静脉血压 2. 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 定义: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 5~14 cmH2O
(中心静脉压 4~12cmH2O )
外周静脉压的特点: (1) 压力低 (2) 易受重力和体位改变的影响 (3) 静脉充盈程度受跨壁压的影响较大 19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 arterial blood pressure:指主动脉血压 动脉脉搏 arterial pulse:
动脉血压波动时所引起的动脉血管管壁的搏动。
(一)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1.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心室收缩时动脉管内的最高血压称为收缩压
2.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心室舒张时动脉管内的最低血压称为舒张压。
14
思考题
1. 形成动脉血压外周阻力的是什么部位?为什么? 2. 影响外周阻力的因素有哪些?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 3. 大失血后动脉血压如何改变?为什么? 4. 试比较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15
四、 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
静脉的功能:
血液回流的通道 贮存血液 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
16
*自身输血(self blood transfusion)
3. 脉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 4.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平均动脉血压≈ 舒张压 + 1/3 脉压 正常为100mmHg
10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1) 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 (2) 心脏射血 (3) 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 (4) 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
5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三)血压
1. 血压(blood pressure) 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2. 单位: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 3. 血压的形成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脏收缩和射血
6
7
8
Volume of blood in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lation
84% of the blood in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① 64% in the veins . ② 13% in the arteries ③ 7% in the systemic arterioles and capillaries
16% of the blood in the pulmonary vessels and heart ① The heart contains 7% ② The pulmonary vessels contains about 9%
当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使得小静脉和肝、脾储血库收缩,减少血管床内 容纳的血量以增加回心血量和维持动脉血压。
17
四、 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
(一)静脉血压 1.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定义: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4~12 cmH2O 为何压力这么低?
第三节 血管生理
1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弹性贮器血管—大动脉 分配血管—中动脉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cap起始部平滑肌 交换血管—毛细血管cap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容量血管—静脉 短路血管
2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与血流速度 1. 血流量(Q)
泊肃叶定律 Q (P1 P2 )r4 8L
R
8L r 4
4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二)血流阻力及其影响因素
1. 血流阻力(R)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为血流阻力。
2.
8L R r 4
3. 泊肃叶定律 Q (P1 P2 )r4 8L
4. 影响因素:血管口径、血液粘滞度、血管长度
11
为何大动脉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都测有压力?
① 使左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动脉 内的连续血流。
② 使心动周期中的动脉血压变化 幅度远小于左心室内压的变化 幅度。
12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因素
作用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每搏输出量↑ ↑ ↑
↑
↑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贮器作用↓ 体循环平均
充盈压↑
↑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循环血量和血
管容量
↑
↑↑
备注
一般收缩压的高低反 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
多少
一般舒张压的高低反 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13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动脉脉搏 1. 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引起 动脉扩张和回缩,这种有节律的动脉搏动, 称为动脉脉搏。 2. 脉搏的强弱与心输出量、动脉的顺应性、外周阻力 有密切关系,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 Q = × (P1-P2) ×r4 / 8L This equation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Q of laminar flow of blood.
△P = (P1-P2) : The pressure gradient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vessels R = radius : The radius of the vessel L = length : the length of the vessel = viscosity : The viscosity of the blood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 2. 血流速度
血液中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 3. 血管中各截面的血流量都与心输出量相等。
血流量相等时,血流速度与血管总横截面积成反比。
Q P / R
3
(一)血流量与血流速度
33cm/sec in the aorta 0.3 mm/sec in the capillaries
? 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指标之一。
影响因素:心脏射血能力、静脉回心血量
18
四、 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
(一)静脉血压 2. 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 定义: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 5~14 cmH2O
(中心静脉压 4~12cmH2O )
外周静脉压的特点: (1) 压力低 (2) 易受重力和体位改变的影响 (3) 静脉充盈程度受跨壁压的影响较大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