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

合集下载

诗歌赏析大全

诗歌赏析大全

诗歌赏析大全一、诗歌介绍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是人类表达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式,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传递着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五言律诗,还是西方现代的自由诗,诗歌都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并进行赏析。

二、古代诗歌的赏析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以简短的文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进步的追求。

诗句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抒发了诗人对进取精神的渴望。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

诗人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句句简短却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诗人把明月的光芒和故乡的思念巧妙地联结在一起,使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乡愁。

三、现代诗歌的赏析1.《静夜思》——骆宾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现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相呼应。

诗人以李白的诗为蓝本,用现代的语言重新演绎了这首经典之作。

通过使用现实的元素,如地上的霜,给诗歌带来了一种更加真实和贴近生活的感觉。

2.《登鹳雀楼》——白居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著名的唐代文人白居易的作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主题相同,只是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白居易将诗歌的重点放在了人生的追求上,用简单而直接的语言表达了对精神高度的追求。

通过“更上一层楼”的表述,诗人寄托了对不断突破自我的向往。

四、诗歌的魅力与意义诗歌是一种浓缩的语言形式,凭借其独特的韵律和形式,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并且引起共鸣。

诗歌可以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唤起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共识。

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

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

语文诗歌鉴赏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诗歌鉴赏篇1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答:(1)友人相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语文诗歌鉴赏篇2知识点1.鉴赏人物形象型【得分技法】第一步,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点;第二步,联系诗歌中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第三步,分析诗歌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原因或意义,如抒发了作者何种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王历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从题目来看,诗人是嘲笑王历阳不肯饮酒。

大雪纷飞,正是饮酒的天气,王历阳“不饮杯中酒”的行为,让陶渊明也会笑死。

陶两明喜欢饮酒,常戴头巾,抚琴自乐,宅边有五棵柳树。

诗歌借陶渊明来嘲笑王历阳“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刻画了王历阳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形象。

【答案】王历阳是一个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人,表面上以陶渊明为榜样抚琴、栽柳、戴头巾,可是喝酒不痛快。

“浪”“虚”“空”三字用得巧妙,传达出嘲讽及激将之意,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冲天豪气。

古代经典诗歌及作者赏析

古代经典诗歌及作者赏析

古代经典诗歌及作者赏析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我在此整理了古代经典诗歌及,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古代经典诗歌及11寒食韩翃〔唐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擅长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挖苦。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示意,和中唐社会状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2寒食野望吟白居易〔唐代〕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别离一作:离别)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非常盛行,人们会在寒食节到清明节这几天,祭扫坟茔,慎终追远。

其实清明节与寒食节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扫墓原是寒食节的内容,由于两节相连,慢慢的扫墓改在清明节进行。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下达诏令:将扫墓祭祀活动编入“五礼”,使得清明扫墓活动更加深化人心。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就描写了寒食扫墓的情形。

诗人笔下的清明,旷野苍茫,古墓累累,凄风劲吹,纸钱纷飞,说尽了生死离别。

黄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安静无声。

道尽生离死别的苦痛。

3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宋代〕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将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画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风俗,情韵全出。

此词通过寒食季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爱春惜春的心情。

古代经典诗歌及21念奴娇·春情李清照〔宋代〕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现代诗赏析【精选9篇】

现代诗赏析【精选9篇】

现代诗赏析【精选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现代诗赏析【精选9篇】与古代诗歌相比,现代诗歌有其自身的很大特色,其作品表现、修辞等等都非常之好。

(完整版)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

(完整版)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

(完整版)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古典诗词20首名篇鉴赏1、点绛唇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

②王孙:贵人之子孙。

也是草名。

③萋萋:草盛貌。

【赏析】: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

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

语言美,意境更美。

为历代读者称诵。

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

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

“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

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过片直写离情。

长亭,亦称十里长亭。

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

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

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

“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

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话外音】: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

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

“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集评】:石崇《金谷诗序》里说,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

所以后来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说,成了典故。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人既去,园无主,草木无情,依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

20首简短诗加赏析

20首简短诗加赏析

20首简短诗加赏析1.20首古诗加简短的赏析1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2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3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4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诗歌赏析知识点总结

诗歌赏析知识点总结

诗歌赏析知识点总结一、诗歌赏析的基本概念诗歌是一种以语言艺术的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文学体裁,它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以及丰富的比喻和象征表达。

诗歌赏析是指通过对诗歌的语言、结构、意义、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揭示其内在的审美特点和意义,深化人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二、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1. 语言分析:包括对诗歌的词语、句法、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结构分析:包括对诗歌的韵律、节奏、格律、形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诗歌的结构特点和审美规律。

3. 主题分析:包括对诗歌的主题、意义、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诗歌的内在含义和情感表达。

4. 时代背景分析:包括对诗歌所处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诗歌的时代特点和文化内涵。

5. 评价分析:包括对诗歌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诗歌的整体评价和历史地位。

三、诗歌赏析的基本要点1. 艺术特点:包括诗歌的语言、结构、意义、情感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诗歌的艺术手法和审美效果。

2. 内在含义:包括诗歌的主题、意义、情感等方面的内在含义,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外在环境:包括诗歌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化内涵等外在环境因素,以及诗歌所反映的历史和社会现实。

4. 评价标准:包括对诗歌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评价标准,以及诗歌的整体评价和历史地位。

四、诗歌赏析的相关知识1. 古代诗歌赏析:包括古代诗歌的特点、流派、代表作品等方面的赏析知识。

2. 现代诗歌赏析:包括现代诗歌的特点、流派、代表作品等方面的赏析知识。

3. 诗歌赏析技巧:包括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基本要点、相关知识等方面的赏析技巧。

诗歌赏析解析

诗歌赏析解析

1. 观沧海曹操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总领全篇。

“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线索。

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临”“观”二字传达出作者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实景)是俯瞰沧海的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海面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的辽阔苍茫景象。

“何”是“多么”的意思,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面对大海苍茫动荡景象时的惊奇与赞美之情。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实景)静景,写岛上树木和野草,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衬托出大海的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实景)动景,具体描绘海上景色的变化,表现出大海惊人的力量、宏伟的气象和磅礴的气势。

“涌”字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出壮阔的意境,表现出作者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以上8句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刻画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伏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景)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互文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豪迈自信气概,抒发了作者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奋发昂扬的精神。

“若”表明所写是想象之景,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和雄心壮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豪迈自信气概,抒发了作者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奋发昂扬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技巧
一、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

⑵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3)语言特点类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等。

(4)风格类沉郁顿挫、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二、鉴赏作品的语言
诗歌语言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三、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

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表现手法。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3)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2.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
问“表达方式”,则答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等;
问“修辞手法”,则答所运用的修辞格;
问“艺术(表达)技巧”,则答想像、联想、衬托(正衬或反衬)、对比、象征、用典、化用、含蓄蕴藉等。

四、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在阅读文中的作用
1、排比、反复:强烈的抒发了————。

排比往往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反复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

2、反问:使——语气更加强烈,比一般陈述句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比直说意思表达更鲜明。

3、比喻:用比喻来描写事物,可以把事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来阐述道理,
可以把道理阐述的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4、夸张: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5、设问:自己回答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还有对——起强调作用。

6、对偶:使句式更加——,语言工整等。

1、打比方:使——更加形象生动。

语言生动。

2、分类别:使对—的说明更加清楚。

3、举例子:使读者更加相信——
4、列数字:使读者更加相信,使语言更加准确。

5、作比较:通过比较更鲜明的揭示出——
6、下定义:对——的解释更加准确。

对事物本质特点的解释。

7、作诠释:阐明事物的某一特点,也是对——的解释更加准确。

三、诗歌鉴赏答题格式1、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五、常见意象示例
1、树木类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留恋追怀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低微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5、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暇
6:其他类:
古人:明志、自省、鞭鞑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或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