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美术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合集下载

湘美版高一美术鉴赏1-1--什么是美术作品

湘美版高一美术鉴赏1-1--什么是美术作品
▪ “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的产生是 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什么是形式美法则?
▪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 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 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 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 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 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 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 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 画人面鱼纹彩陶盆人 们通过均衡、对称、 交叠、连续、概括等 方式进行组合与再创 造,可以产生出满足 人们审美需求的形式 来。
彩陶鲵鱼纹瓶
▪ 鹳鱼石斧图
商代出现想想中的图案
▪ 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足鼎
什么是美术作品?
▪ 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 以称为美术作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两点:
▪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 生活实践;
▪ 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应用到生活 与生产的实践制造中,便有可能创造出美 的物品。
▪ 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的产生,是人 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有的与实用 功能有关,有的则是精神活动。
人面鱼纹彩陶盆
▪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 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 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 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 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 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 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人 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是在进 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 而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 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 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 主题。
竹院品古
谢谢
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
▪(羊、大) ▪(羊、人)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想: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审美意识具有能动性。

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如果建立了审美意识,必然能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本课是美术常识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二是美术作品的含义;三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让全体学生对“美”与“美术作品”有个大体概念,采用“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用具教具:教具——电子白板、图片、毛笔、陶罐、茶壶、小纸伞、团扇、折扇等。

学具——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彩色纸、石头、铁丝、颜料、彩笔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意识。

(2)过程: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

方法: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教学难点: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审美鉴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准备了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

(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好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带了两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茶壶、水杯),还有这件仿制的陶器,请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物品都是借鉴古代的艺术品演变而来的。

湘美版美术鉴赏1.1什么是美术作品课件(共38张PPT)

湘美版美术鉴赏1.1什么是美术作品课件(共38张PPT)
青 铜 器 虎 食 人 卣 商
举例:
秦 汉 瓦 当
最初的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
1、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 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 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将美的观念与相 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 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种类繁多,按 照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 术以及其它种类的基本分类。
事物,才能更好的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 赏能力,认识美术作品的价值,帮助我们
丰富对美的认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请同学们课后调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特别的
“美术作品”,请分析它的美体现在哪里,写 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
结束语: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法国)
同学们
建筑类:
皇 家 建 筑 ︱ 天 坛
建筑类:
宗 教 建 筑 ︱ 西 藏 布 达 拉 宫
建筑类:
民 间 建 筑 ︱ 福 建 土 楼
工艺美术类:
商 周 时 期 文 明 的 代 表 ︱ 青 铜 器
工艺美术类:
汉 代 青 铜 器 ︱ 长 信 宫 灯
工艺美术类:
瓷 器 巅 峰 时 期 的 产 物 ︱ 粉 彩 瓷 器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什么是美术作品?
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 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 以称为美术作品。
许多产生之初强调实用功
能的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 使用功能的淡化,审美性反倒 成了物品突出的特征。
举例:
野 牛
举例:
野 牛
举例:
野 牛
举例:
玉 壶 春 瓶
举例:
工艺美术类: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美术什么是美术作品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美术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的观念和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
讨论:造下型面:的重陶心器在中造轴型线和上纹,饰实上用有—什美么观异同点? 纹饰:具象—抽象
稳定均衡美的法则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美术第1课_ 什么是 美术作 品(共57 张PPT)
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展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美术第1课_ 什么是 美术作 品(共57 张PPT)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美术第1课_ 什么是 美术作 品(共57 张PPT)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美术第1课_ 什么是 美术作 品(共57 张PPT)
• 双耳尖底陶瓶
•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高54厘米 , 口径6.5厘米, 1972年陕西临潼县 姜塞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瓶 为细砂红陶,是当时的汲水工具,小 口,尖底,深腹,腹侧有两耳,可系 绳。当瓶空时,重心靠上;汲水时, 瓶倒置水中,水便注入瓶内,使重心 下移,瓶自动竖起,使用方便。这是 仰韶文化遗存中特有的产品,距今约 6000年,设计美观,实用性很强,体 现了当时仰韶人的智慧。
• 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有的与实
用功能相关,有的则源于精神生活。
• 什么是形式美法则呢?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
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对比协调、节奏韵律
和多样统一。
• 许多产生之初强调实用功能的物品,随着时间 的推移,使用功能的淡化,审美性反倒成了物品 突出的特征。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美术第1课_ 什么是 美术作 品(共57 张PPT)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美术第1课_ 什么是 美术作 品(共57 张PPT)
• 旋涡纹彩陶四系罐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1-1什么是美术作品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1-1什么是美术作品
什么是美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 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
形式美法则:① 多样与统一 ② 对立与和谐③ 比例与尺 度④ 对称与均衡⑤ 节奏与 韵律等.
• “美”是怎么产生的呢?
• 请同学在一个空瓶子的表面添上装饰。
美体现在哪?怎么产生的?
• 人类生产或生活中所发现的美,并 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将所谓的“美” 创造出来,并对美的需要越来越强 烈。因此“美”源于生活!
• 作业:搜集一些有关我们当地的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广义:
人类生 产、生 活或艺 术创造
审美 需要
形式美法 则
对立和和谐
对称与均衡
节奏与韵律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美 术作品呢?
• 包含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成为美术作品,许多强调实 用功能的物品,随着社会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实用功能 退居次要地位,审美性反倒形成物品突出的特征。
畅所欲言的时间!!!!!
»>>>>>>说说你身边还有哪些 »美术 »作 品???
这些属于美术作品吗?为什么?
追求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 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的含义以及我 们生活当中存在的美术作品。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一双 发现美的眼睛,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并不断地提高我们的审 美能力。
美术作品的鉴赏有什么意 义?
审美能力的提高,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美术鉴赏的意义
•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 重营造美得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 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 的生活。
• 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 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 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法则。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什么是美术作品ppt课件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什么是美术作品ppt课件
瓶用细泥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 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 绘一条鲵鱼,生动可爱。鲵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生 长在山溪之中,四肢短小,尾大而扁,身上有斑纹,因为 “声如小儿啼”,所以又称为“娃娃鱼”。鲵鱼在现今黄 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但甘肃省只见于天水、武都 两个地区,此瓶正好发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思考:什么是美术作品?
❖ 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美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 出可视的。静止的,平面的或立体的艺术形象, 称为美术。
1.初步认识形式法则 2.形式美的来源 3.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4.美术鉴赏的意义
彩陶鲵鱼纹瓶
【名称】:彩陶鲵鱼纹瓶
【类别】:陶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仰韶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 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1.初步认识形式法则 2.形式美的来源 3.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为了使其放置平稳看,只要重心在 中轴线上,不管器物外形怎么变化, 都会容易平稳放置。
稳定、对称
鲵鱼绘于瓶上,是这个不知名的氏族的图腾纹样, 可能是他们信奉的祖先形象,鲵鱼的脸酷似人形,两只眼 睛炯炯有神,身躯蜷曲似在游动,前肢仿佛在支撑着身体, 使头昂起,像是在呼喊着生命,又像是在自由地跃动。有 人认为这种人面鲵鱼是中国最早的龙图,视之为龙的“史 前祖先”,也不无道理。
瓶体上的图案准确地表现了鲵鱼的特点,反映了远 古人类观察生活的细致和艺术再现水平的高超。
图案
美观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这节课在本册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⒈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⒉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⒊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几万年来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与艺术作品,我们要学会科学的鉴赏方法去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

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事物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鉴别能力。

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另外,现在的高中生学业压力沉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本课难点与重点在教学中逐步启发学生一起探究。

三、教学目标⒈认知目标:⑴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形式美的一般规律。

⑵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

⒉能力目标:本课通过观察、欣赏一系列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共同讨论问题,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热爱并自觉的保护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正确认识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能运用一双审美的眼睛积极地看待我们的生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⑴、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形成的。

⑵、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教学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五、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学具: 教材,笔记本六、教学方法美术鉴赏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眼睛发现美和鉴赏美,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湘美版美术鉴赏高中美术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湘美版美术鉴赏高中美术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 诗 人 顾 城
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第一单元 美术与眼睛
第一课 什么是 美术作品
美术教创造生活改造自然的能动 活动及其现实或对象化; 简单来说,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 化。某事物看的人多了,喜欢的人 多了,便自然是美的。
美术作品的概念非常宽泛。
美术鉴赏对我们的人生重要吗?
衣、食、住、行只是最简单的生存层面, 它们都离不开美术, 自然也离不开美术鉴赏。
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地方离不开美术和美术鉴赏。
●培养审美鉴赏力; ●丰富对美术作品的认识; ●更好的认识和掌握世界; ●自觉的保护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三件雕塑题材相同,构图方式也有些相似。 多纳太罗的《大卫》略显忧郁; 韦罗基奥的《大卫》显得优雅纤弱;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显得雄浑英武。
美术作品:是指包括绘画、书法、雕塑等以 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 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
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绘画雕塑是美术家为审美目的创造的是美 术作品。工艺品、建筑、视觉产物也是按照形 式美的法则制造的,随着历史的积淀会逐步形 成较高的价值。
重心平稳 左右匀称
美的观念和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
造型讨:论重:心下在面中的轴陶线器上在,造实型用和—纹美饰观上有纹什饰么:异具同象点—?抽象
稳定均衡美的法则
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展
具象-抽象
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律创造的,而灵感就来自 我们祖先从自然万物的形象中获得。
思考美:的这观三念个是“受大时卫代”和雕社塑会在文人化物制神约态的和。造 型上有什么异同?原因是什么?
美字的由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美术鉴赏”模块中的一节基础课。

本节课能帮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整本书的基础。

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

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美术手工课上。

所以要解决学生的思想意识上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我会通过讨论和活动让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意识到“美”的观念是极为丰富的。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事物的美。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三)教具与学具
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四)教学流程:
导入:图片导入(实物激趣)同学们,当我们走进艺术殿堂,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时,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件作品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
图片美1.什么是“美”?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

羊成为美的对象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

羊作为驯养的动物是当时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是人类可亲的对象。

尤其是对原始人类来说,还有什么东西比又肥又大的羊能使其感到美呢?从“美”字我们可以看出,美与经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人们在生产劳动中把自己美的观念体现出来,不断的改造我们的生活。

由此可见——美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是从我们的生活实践中来的。

(幻灯出示写歪的“永”和正规的“永”)你们觉得哪个字写的最好?为什么?总结:在汉字结构规律中,重心平稳、左右均衡是极为重要的法则。

人们写字时以米字格作为辅助,就是为了使初学者遵循这种美的法则。

(探究学习)
出示图片《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请同学们找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美在哪里?
(每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且将思考的内容在作业纸上写下来,最后请几位同学总结)(引导学生从重心、对称、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寻找“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之间的联系。


总结:1、“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美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2、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美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

引出本课的主题:什么是美术作品。

(由人类创造的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练习:出示图片陶器、青铜器、面具、漆器、下面哪些是美术作品?原始社会的彩陶,古时候是盛水,吃饭的普通器皿,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是宗庙里祭祀用的器具,现在却成了博物馆里供人们欣赏的价值连城的古文物,被当作了供人欣赏的美术作品,它的器形、装饰、色泽成为了关注的因素。

它们由以实用功能为主的物品转变成了以审美功能为主的美术作品。

提问:你还知道有哪些从实用功能转向审美功能的美术作品。

(学生思考回答)年画、月份牌年画、玉器、邮票等。

二、形式美法则(精讲)
那什么是形式美法则呢?出示图片原始部落巫术仪式场面,土著人面具家庭装饰在原始部落,人们经常把形象夸张的面具戴在脸上,进行巫术仪式。

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开始是作为一种与神灵沟通的形式,乞求神赐于力量。

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

人们看到他们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时候,面具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形式上的美感。

这就是形式美。

到了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对形式美研究和探讨,并归纳总结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法则。

出示图片:
对称与均衡——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例:面具、扎染被面
对立与和谐——例:黑白、太极图、剪纸
比例与尺度——(黄金比例1:1、618 1:0、618)例:帕特农神庙、
节奏与韵律——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例:巴黎圣母院、景观装饰
多样与统一——多种形式法则高度统一,构成有机整体。

例如:最后的晚餐
练习:出示图片判断作品所运用的形式美法则。

(小组交流归纳,组长总结回答)
知识深化(学以致用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形式美法则画“面具”(借鉴非洲土著面具和我国国粹京剧脸谱引导学生创作)
美术鉴赏的意义你认为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
总结: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