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3(宋元文学)期末复习

古代文学3(宋元文学)期末复习

古代文学3(宋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的诗风所写的诗。

由于宋入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代表诗人“九僧”,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晚唐体的诗人大多学习贾岛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写景精细,字句精炼。

潘阆、魏野、林逋等隐士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句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2.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是以杨亿编撰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此类诗的题材一是咏史怀古,如《汉武》;二是咏物,如《鹤》;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如《别墅》。

且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和生活气息。

3.苏门四学士苏轼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有许多青年作家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和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

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

”但不意味着他们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

实际上他们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

另,苏门四学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君子。

4.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25人。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

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讲究用典,生新瘦硬。

宋元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精美版)

宋元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精美版)

年诗作。

律体绝句最精工,唐人风味,深含禅意①以共取胜。

造语用字,间不容发,浑然天成。

②才学取胜。

善于用典,对仗出处相同。

③将议论入诗发展到绝句等短制之中,使见解警策、形象生动的议论诗、哲理诗得到进一步的定型和发展。

④咏政诗体现一个政治家的思想。

不仅以诗人的角度写现实问题和民生疾苦,而是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探寻社会根源、政治出路⑤咏古诗往往借古之幽情,表现自己卓然特立的胸襟及超人意识和疑古精神,有些诗还利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直接服务于变法。

⑥咏怀诗大多写其胸襟抱负及出处进退之间的矛盾心态,感情真挚,格韵高远,既有政治家的风度,又有诗人的气质。

4、晏欧词的特点:(1)从词的形式看:大部分是小令,或近乎小令的中调。

(2)从词的内容看:写的大多数是男女相思、伤春伤别的思想情感。

(3)从词的艺术看:风格柔婉、含蓄蕴藉、措辞闲雅,很少用直写和铺叙的手法。

5、柳永词的特点:(1)柳永大力并成功发展慢词,增加词的表现容量,扩大词的表现力,是柳永对词体艺术手法发展最重要的贡献。

这使他成为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2)填慢词运用铺陈和铺叙的手法,加强“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善于将叙事、描写、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表达,也是他善于铺叙的又一重要表现4)善于细节描写,细腻地描叙景物、心理、动作等5)讲究音调和格律。

通过采纳市井新声、扩充小令、自度曲和改造旧曲等手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慢词的音乐美(6)提倡并力行的雅俗结合的表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柳永的贡献1)继承民间传统,主要表现在师法渊源、创作态度和社会影响上。

①他既以文人身份写词,又有意识地多与民间保持紧密联系,继承民间词的传统。

②他善于采纳市井新声,极大扩展了词的影响范围。

如《定风波》中的“镇相随,莫抛躲”,就是当时的俗语。

2)内容题材的开拓3)①在描写享乐与风情传统题材时,柳永把以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的天地转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

如:针线闲拈伴伊坐。

中国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宋代、元代文学)一、名词解释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

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江西诗派: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发有组织的,有理论宗旨的诗歌流派。

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

江西诗派的创作主张及特色是: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江湖诗派:南宋后期,书商陈起刊行的《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也有许多江湖谒客,他们身份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

江湖诗人大多数对于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

江湖诗人中成就较大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词: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慢词:是依慢调填写的词,字句较多。

小令:指词的短小者,小令也指散曲体式之一,一般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曲形式。

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南戏:是北宋末期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族间艺术的总称,亦称南词。

南戏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豪放词派:是我国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宋代文学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政治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科举考试门路的拓宽,文官政治的繁盛,政治、道德成为了文人作品中远胜前代的重要主题(二)四大书院及太学教育的发达,使得学术研讨交流、政治群体的声气相求与文学创作的学术化痕迹、政治取向的大张旗鼓成为趋势。

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即石鼓,朱熹)、嵩阳书院(二程)应天府书院(即睢阳,晏殊)(三)印刷业特别是刻书业的繁盛,既使得文学作品便于广为传播和学习模仿,同时,也为宋代文学的复古思潮打开方便之门(四)宋代政治上的四大特点:一是冗官、冗兵、冗费成为宋政治的最大弊端。

二是宋代的内忧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严重。

三是党争与派系倾轧始终不断。

四是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即所谓文官政治。

二、宋代思想状况与宋人思想修养、精神风貌对文学的影响。

(一)宋代的社会思想一是新儒学和理学的兴起和繁荣。

二是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广为流传。

三是传统的老庄思想仍很流行。

(二)宋代作家的性格和审美情趣1、“内省而广大”(《荀子·修身》:“内省而外物轻矣”“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2、“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3、信奉“立朝大节”(宋赵昚宗《经进东坡文集序》)4、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三、城市的繁荣与词、话本的兴盛(一)商业的发达(二)享乐的风尚(三)书肆、瓦子的活跃和大众娱乐的普及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及地位(一)分体文学成就及地位1、诗文这些传统的文学样式中,宋诗在唐诗的压力下另辟蹊径,成为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散文中无论古文、文赋都在承继中得到了变创和开新。

①宋调的基本特色: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因而具有散文化、议论化、才学化的特点,与“唐音”相比显得筋骨强健、思想深邃:“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钱钟书《谈艺录》)②宋代散文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平易自然的文风;浓厚的文学色彩;审美与实用的兼容。

中国古代文学-宋元

中国古代文学-宋元

中国古代文学—宋元文学复习题1.四大南戏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作者柯丹丘;《白兔记》又称《刘知远白兔记》,永嘉书会才人编;《拜月亭记》又名《幽闺记》,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记》或《蒋世隆拜月亭记》,相传为元人施惠所作;《杀狗记》全名《杨德贤妇杀狗劝夫》,作者不详。

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

这些剧本,明徐渭在《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

“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大传奇”,简称荆、白、拜、杀。

2.宋元四大家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3.南戏与杂剧的区别①这两个剧种的剧本虽然也都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这三个部分。

②杂剧风行于大江南北,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演剧角色可分为末、旦、净三类,末分为正末,小末;旦分为贻旦,搽旦和小旦。

在音乐上一折只采取一个宫调,不相重复。

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正末唱的称“末本”,正旦唱的称“旦本”。

③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

角色分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有合唱,对唱,轮唱。

不似杂剧,只能一人唱到底。

(生:年轻男子;旦:女子;净:花脸;末:中年男子;丑:主角)4.高明的创作高明(1307-1359),字则诚,好菜根道人。

浙江瑞安人。

自少即以博学著称,求学于理学家黄溍门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至正五年(1345)中进士,做过多任地方官。

任职期间,颇有能声,也意欲有所作为。

至正十一年(1351),从军南征方国珍起义,因与统帅论事不合,兼之目睹时政日非,在对现实生活失望的同时,感悟“功名与忧患之始”(元赵汸《东山存稿》卷二《送高则诚归永嘉序》),萌生了隐遁的念头。

约在至正十六年(1356)之后,殷于浙东宁波的栎社,以词曲自娱,并创作了《琵琶记》。

此外,据徐渭《南词叙录》,他还作有南戏《闵子骞单衣记》,今佚。

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复习

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复习

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白体:宋初文坛上的一个诗歌流派。

从学习白居易清平浅易的诗风而得名。

主要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而以王氏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有《对雪》、《感流亡》、《村行》等。

2、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

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包括:一是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二是林逋等隐逸诗人。

惠崇《访杨云卿淮上别墅》、林逋《秋日西湖闲泛》。

3、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

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杨亿《武夷新集》。

5、江西诗派: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诗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改诗派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代表作家作品有黄庭坚《寄黄几复》、陈诗道《别三子》。

6、诚斋体:南宋中期杨万里的诗歌风格,因杨万里号诚斋,故名。

其主要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如《晓行望云山》和《小池》其特点是①富有幽默诙谐的风格②丰富新颖的想象③自然活泼的语言。

7、“话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话本”,有小说、讲史、讲经,合声(生)四类。

体制:入话诗、头回故事、正话、煞尾,代表作《碾玉观音》《错斩崔宁》《西湖三塔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简帖和尚》8、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古代文学大二下复习资料(宋-元)

古代文学大二下复习资料(宋-元)

古代文学大二下复习资料2015.6填空题(10分)选择题(5道,10分)名词解释(4道,20分)简答题(4道,30分)论述题(2道,30分)录鬼簿:唐宋八大家: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1、白体:P21王禹偁、徐铉、李昉主要学习白居易的诗歌平易风格,语言显浅明白,强调反映现实内容王禹偁的散文:内容充实,关心社会。

风格清丽疏朗。

代表作:《待漏院记》。

为欧苏散文之先导。

2、西昆体:杨忆、刘筠、钱惟演P23西昆即西天昆仑之意题材范围狭窄,集中于咏史咏物与流连光景艺术上学习晚唐李商隐,强调用典,对仗工整,语言华美语言上干净利落。

用典较多,情感含蓄代表:杨忆P1363、晚唐体:P22此派诗人主要是一些僧人,以惠咨为代表的“九僧”以及林逋、潘闻、魏野为代表的隐逸之士主要学习中晚唐的贾岛、姚合、以苦吟著称内容多与清苦闲适的隐逸生活语言素淡,而构思精巧,形式多五律,诗境清寒狭窄代表:林逋:《山园小梅》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由同一宫调的多支曲子联缀而成。

一般有尾声。

歌咏一个内容,可以是写景抒情,也可以是叙述故事,如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马致远的《般涉调·耍孩儿借马》。

江西诗派:1、宋代诗歌流派,因南宋吕本中《江西诗社写派图》而得名,。

吕本中罗列该派诗人共二十五人,其中江西诗人黄庭坚为创始人。

2、“一祖三宗”,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实际上江西诗派的首领是黄庭坚。

3、实际上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

提出不易其意而造其语的“换骨法”和窥入其意而形容之的“夺胎法”。

诗歌创作求奇尚险。

推崇杜甫,以学杜来反对李商隐的西昆体,但并不是重视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而是看重杜甫的技巧,在体制、句法、押韵用典等形式技巧上下工头,追求字字有来历,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4、江西诗派是宋代诗坛上重要流引,影响深广。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陆游等都在艺术上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元代仍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清代江西诗派还曾风靡一时。

宋元文学 考试复习资料

宋元文学 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宋初文学1、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A王禹偁——文学天幕上的孤星。

在诗歌创造上,推崇杜白,被人看作是最重要的白体诗人,早年多为闲适诗,晚年多为讽喻诗,继承和发扬了杜甫“三吏三别”与白居易《秦中吟》的风格,其诗同散文一样,语言平易流畅,风格简雅古淡。

他在创作中努力实践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B文学主张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较高者,他在诗、文两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宋初诗派林立,但主要是“白体”、“西昆体”、“晚唐体”三家。

王禹偁属“白体”。

清人吴之振评价“元之独开有宋风气”(初写闲适唱和之作,后重讽喻之作,写现实诗篇。

)文章多用排比,音调优美,富于诗味。

《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白体诗的代表人物:“白体”是北宋人的说法,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白体”诗的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北宋人所谓学“白体”,其含义主要有三层。

:一是学白居易作唱和诗,切磋诗艺,休闲解颐。

二效白诗浅切随意,不求典实的作法。

三效其旷放达观、乐天知足的生活态度,以及借诗谈佛、道义理。

Desert:宋初学白诗之风始于太宗朝而盛于真宗朝,至仁宗朝前期余波尚存,后来“西昆体”渐成诗坛主流,“白体”遂寝。

白体诗人即李昉、徐铉、王禹偁、王奇。

3、宋初的晚唐体诗人“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九僧”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群体一:白体诗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继承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

群体二:是林逋、潘阆、魏野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这一群诗人的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一些。

)晚唐体的特征:1创作重视锻炼苦吟,以刻意造字为能事;2在体例上,多用近体而少古体 3“捐书以为诗”,和“资书以为诗”的江西派对抗;4题材偏窄,观察细致;5诗风清瘦林逋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白体:宋初文坛上的一个诗歌流派。

从学习白居易清平浅易的诗风而得名。

主要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而以王氏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有《对雪》、《感流亡》、《村行》等。

2、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

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包括:一是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二是林逋等隐逸诗人。

惠崇《访杨云卿淮上别墅》、林逋《秋日西湖闲泛》。

3、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

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杨亿《武夷新集》。

5、江西诗派: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诗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改诗派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代表作家作品有黄庭坚《寄黄几复》、陈诗道《别三子》。

6、诚斋体:南宋中期杨万里的诗歌风格,因杨万里号诚斋,故名。

其主要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如《晓行望云山》和《小池》其特点是①富有幽默诙谐的风格②丰富新颖的想象③自然活泼的语言。

7、“话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话本”,有小说、讲史、讲经,合声(生)四类。

体制:入话诗、头回故事、正话、煞尾,代表作《碾玉观音》《错斩崔宁》《西湖三塔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简帖和尚》8、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唐有韩愈,宋为欧阳修、三苏和曾巩、王安石)9、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

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南戏的体制特点:(1)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2)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

(3)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

10、董西厢: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简称,《董西厢》的本事源于唐元稹的《会真记》。

为了和王实甫的杂居《西厢记》区别,故称《董西厢》。

他在情节、结局、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修改,最重要的是把原来张生对崔莺莺的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变为崔张二人私奔团聚的喜剧故事,是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重要关节,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1、王西厢:《王西厢》的本事源于唐稹的《会真记》,是元代王实甫所作的杂剧《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共五本二十一折。

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其题材更集中,反封建思想倾向更鲜明,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称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

小令:是散曲的一种形式,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只用一个曲牌,且一韵到底,调短字少,形式短小精悍。

二、填空题1.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3.元代四大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庭记》、《杀狗记》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5.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柳开。

11.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12.四大喜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13.“梅欧”:梅尧臣,北宋诗人,字圣俞,安徽宣城人。

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

14.二晏: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与其父合称“二晏”。

晏几道有《小山词》传世。

晏殊有《珠玉集》传世。

15.开创宋诗中学习杜甫的风气的人是王禹偁。

他提出了文章"传道而明心"的主张。

16.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西昆体。

17.苏词最大的特色是“以诗为词”。

18.辛弃疾的词被称为稼轩体。

19.宋代理论性最强,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是严羽的《沧浪诗话》。

23.被王国维认为杂剧成就“当为元人第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

25.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梅尧臣、苏轼、黄庭坚。

27.张先——“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三影”得名是因写“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和“堕轻絮无影”。

29.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30.在元代,叙事性文学成为主流。

叙事性文学新形式戏剧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31.剧本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

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脚色可分末、旦、净三类,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类,在剧中均可歌唱。

杂剧和南戏的唱词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绪,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三、大题(二)柳永1、柳永词的内容:文人们的生活情趣、城市的繁华、妓女的生活、羁旅的愁思、怀古的喟叹。

2、柳永词的贡献(文学成就、新变内容)(1)扩大题材内容。

他的词不仅表现文人们的生活情趣,也写了城市的繁华、妓女的生活、羁旅的愁思、怀古的喟叹。

(2)发展了慢词。

为适应在题材内容上拓展的需要,他大量创制慢词,发展了词的体式,扩大了词的容量。

(3)多用赋体。

在表现手法上,柳永又把铺叙大量引人词中,尽情书写,明快直落。

(4)雅俗并陈。

在语言方面,他大胆吸收民间口语入词,从而在文人的雅词之外又别立俚俗一格,并且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三)苏轼(散文家)1、文学思想:文、道并重2、苏轼的文学主张(1)在思想内容上,提出“达意”说(2)在语言形式上,讲究“辞达”(3)在文章风格上,崇尚自然,摆脱束缚3、苏轼的散文苏轼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可分为非文学性散文——议论文(政论和史论)和文学性散文《赤壁赋》。

4、苏轼的诗分类:(1)社会政治诗(2)写景咏物诗(3)题画诗(4)理趣诗5、苏轼的词的贡献他将散文革新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在词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语言运用、风格特色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①苏轼冲破“词为艳科”的樊篱,扩大了词境提出了词品,举凡怀古、感旧、记游、寓理等题材,他都移入词中,而且挥洒自如,苏词中景境最为雄奇,阔大的是《水调歌头》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类思亲念友,怀古纪游之作。

②苏轼的词在题材内容上有了大幅度的开拓。

③苏轼还革新了词的语言,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四)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李清照词以靖康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后期《声声慢》、《永遇乐》。

(五)陆游(诗歌内容)1、诗歌内容,最为突出的是强烈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为:(1)抒发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陆游的的诗“多豪壮语,言征伐恢复事”(2)揭露谴责投降派的妥协退让政策(3)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2、揭露异族统治者对中原人民的暴行,描写南宋统治下人民的疾苦3、写景、咏物4、歌唱真挚的爱情的诗陆游也擅长填词,其内容是多方面的,有些词与他的爱国诗篇同一风标。

(六)辛弃疾1、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陆诗、辛词是“双子星座”)(1)辛词题材内容相当广泛,其中最突出的是表现他的爱国思想和高昂的战斗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抒发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②谴责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

③抒发英雄失意,壮志难酬的忧愤。

(2)辛弃疾词中还有不少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小令词,都能给人一种清丽柔美之感。

(3)辛弃疾的爱情词也写得含蓄蕴藉。

2、辛弃疾词的特点①善于创造雄奇阔大的意境,塑造各种具有英雄风采,进取精神,不屈品格的艺术形象。

②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惯于使用典故。

以表达自己满腔忧愤,他继承了“待”、“骚”的传统,又受到婉约词的影响,往往借男女之情来喻托国事或寄托自己的忧愤不平之情。

③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

辛弃疾还喜欢运用通俗的口语。

④创造多种艺术风格。

(七)马致远1、《汉宫秋》的艺术特点(1)是着重说明汉元帝“不自由”,说明汉元帝虽贵为天子,但许多事情却身不由已,受人摆布。

(2)《汉宫秋》以“琵琶”和“雁”的意象为线索贯穿全剧,更增加了此剧的悲凉气氛。

2、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陈抟高卧》马致远有"万花丛中马神仙"之誉,这既说他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又说明他是个有道家思想的剧作家。

(1)《陈抟高卧》儒道兼融的思想。

(2)《陈抟高卧》语言自然、优美又潇洒豪俊,堪为文采派的代表。

(八)纪君祥的《赵氏孤儿》1、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

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做重大改变2、是一部历史剧(九)郑光祖《倩女离魂》1、本事出于唐?陈玄佑的传奇小说《离魂记》2、构思新颖:《倩女离魂》在构思上别有新意,作者采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一个病身,一个游魂;一个在家生病,一个在外飘荡,彼此映衬,正好表现出封建社会里大家闺秀的现实状况。

(十)《琵琶记》南戏之祖1、三辞三不从(1)辞试,父亲不从。

合理性:封建社会常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改换门闾,光显祖宗;合情性:真乐在田园,何必当今公与侯。

在家侍奉双亲,厮守爱妻;矛盾:功名与孝道,孝道与夫妻情爱难以共存。

(2)辞婚,牛丞相不从。

合理性:入赘相府,仕途飞黄腾达;合情性:舍不得远在家乡的妻子;矛盾:入赘与不舍妻子矛盾。

(3)辞官,皇帝不从。

合理性:君为臣纲,遵从皇帝旨意;合情性:父母年迈需要奉养;矛盾:忠孝不能两全。

2、蔡伯喈的人物形象分析蔡伯喈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性格和复杂心理。

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立交伦理观念紧密相关。

他努力按照伦理纲常形式,但伦理封建本事难以周全的矛盾却使他无所适从。

从君从父的伦理要求,使他难以违抗;家庭的灾难,又使他难辞其咎。

所以,他始终处于夹缝之中,难以两全。

3、《琵琶记》结构——双线结构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陷入绝境,展示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在关目安排上,特别注意让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生活场景对比衔接。

这些巧妙的安排,有助于加强整部戏的悲剧气氛,使人物性格呈现的更加鲜明。

4.赵五娘人物形象分析善良朴素,刻苦耐劳,糟糠自厌,剪发买葬,体现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

①赵五娘的外表姿容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