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软件开发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软件开发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软件开发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随着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软件规模越来越庞大,软件开发的过程日益复杂,而软件

开发的模式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以技术人员为核心的方式下的,不可避免的会暴露出许

多问题:

没有完善的对需求变更及问题追踪的流程和管理手段

目前对需求变更及问题追踪流程没有完善的管理方法及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于

业务人员、运维人员提出的各种需求和缺陷以及系统问题没有一个管理机制和

经验积累。

无法保证发布版本的完整性

没有完善的内部产品版本控制、发布、上线、运维、变更的管理体系,无法记

录和追踪需求、产品、文档、流程的变更过程,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无从判

断项目版本状态,系统的故障诊断难度加大。容易发生开发人员未经授权修改

代码或文档,留下系统故障隐患。

缺乏沟通,难于控制项目状态

项目开发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各部门与集成商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无法

实现流程的自动化操作。无法记录完整的管理信息,造成各级领导、业务人员

和项目管理者,没有办法及时、自动地了解项目管理状态,量化内部项目人员

及供应商项目组成员工作量,工作进度。

本技术方案书针对目前软件公司开发团队普遍面临的问题,通过制定一个自动化、可管理、可

追踪的流程,提供一种高度协作化方式的,迭代化的、增量方式的开发手段,在最低费用的情

况下及时的生产满足需要

的高质量软件。从而达到IT和业务目标紧密结合,并引导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为了建立敏捷的开发流程,达到IT和业务目标紧密结合,并引导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必须建立一个能从需

求人员、项目经理、开发人员、配置管理人员到测试团队的端到端的流程,并且这个

流程必须自动化、可管理并且可追踪。

流程需要保证项目的连贯性

保证随时可以得到项目状态

流程需要多次循环

确保闭环的流程

确保质量问题被预先发现和解决

需要和已有的工具集成(配置管理、测试)

在本方案中我们会使用一个“漏斗”模型,将信息部门面临的成千上万的问题通过流程梳理,分类、排序,

最终形成各个角色日常工作的工作任务,使得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工作。

从而保证信息部门的工作有条不紊,系统上线胸有成竹。下图所示为流程的分类模型。

该流程包括:

问题管理

由业务部门或任何使用IT系统的部门提交的相关问题,如系统使用问题、网络问题、改进请求等。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业务人员不熟悉系统,或是系统没有提供方便的使用方式,或是系统的一个缺陷等

需求管理

需求改进或新增需求申请,由业务部门提出或由于新技术的产生而对系统产生

的改进要求,由专门的需求小组提出并分析

缺陷管理

系统上线后由业务部门提交的问题经确认是系统缺陷,或测试人员在产品上线

前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软件缺陷

测试管理

验证软件系统是否和完整实现了需求并且满足性能要求,可以持续地,自动地进行回归测试

上线管理

保证上线版本的有效性、可靠性并进行过相应的审批过程。

流程管理是软件开发管理平台的集线器(HUB),通过将所有人员的工作统一有序的管理之后,我们可以在不

同的流程环节集成不同的工具。从而将所有人员日常工作的内容通过流程驱动,并将

相关数据自动纳入流程管理范畴,为量化的管理、量化的分析提供信息来源,从而形

成不断流程改进的源泉。

除了流程以外,软件开发管理平台还需要三个重要的工具配合集成使用:需求管理工

具、配置管理工具和测试管理工具。

需求管理工具:

无论开发何种产品,需求仍是驱动开发进程的重要因素,需求管理的粒度决定

了软件交付的周期和质量。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围绕需求主要进行需求的定

义和分析、需求跟踪、需求变更这三方面的工作。

配置管理工具:

在实现需求或需求改进或是修复缺陷时,我们通常会修改源代码、测试脚本、设计文档、操作手册等。第一代的配置管理工具支持基于文件(FileBased)的版本控制、支持check-

out/check-in模型和简单分支。通过流程驱动将配置管理推向最先进的基于项目库

和活动的配置管理。通过抽

象层次的提升简化了软件开发,从而使得软件开发团队从更高的层次根据活动

(activity)来管理变更。一个开发活动可以自动地同其变更集(封装了所有用于实

现该活动的项目工件)相关联,这样避免了管理人员手动跟踪所有文件变更。

测试管理工具:

在测试管理中可以进行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实现、测试执行并得到测试报告。在测试实现中会将设计好的测试用例用测试工具(功能测试、手工测试和其他测试工具)进行实

现,如录制,脚本修改等。当关联了测试用例及测试实现后,即可通过测试管理流程

调用测试工具执行测试,

同时将测试结果收录在流程中提供后期分析,通过集成不同的测试工具,可以

统一测试流程建立企业级的测试规程。

流程分析

1问题管理

问题管理,负责处理从业务部门或任何系统使用人员提出的问题,该流程可以提供一个

SERVICEDESK的能力,

是联系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纽带。

动作动作描述负责人状态提交提交问题,输入问题描述、系统、紧急程度等系统使已提

用人员交打开系统支持人员开始解决该问题系统支已打

持人员开处理完通过电话或现场支持解决问题,非系统问题,如使用人员使用不当、网络问题等系统支已处毕持人员理接受问题提交人员确认问题已经被解决问题提已关

交人闭提交缺处理人员发现是系统缺陷,提交一个缺陷记录并等待解决,此时该问题处理在“已打开状

态”,并且系统支已打

陷可以看到有提交的缺陷相关联,该问题如果有”WORKAROUND”方式可以提供给使用人员,在提交人

接持人员开受的前提下可以关闭,否则需等待缺陷解决后才能关闭

提交需处理人员发现该系统功能设计不合理或是该问题会引发其他的需求,此时可以提交需求变

更请求。系统支已打求变更该问题如果有”WORKAROUND”方式可以提供给使用人员,在提交人接受的前提下可以关

闭,否则需等持人员开待需求变更解决后才能关闭

2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包括新建需求和需求改进。通过需求流程,可以帮助需求分析小组审核、分析并且对需求进行优

先级排序,确定需求在哪个阶段(版本)中实现,并通过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可以从需求的提交一直追踪到完成。

动作

动作描述

负责人 状态 提交 提交需求,输入需求描述、影响大小等

系统使用人员

已提交 审核 确认该需求需要实现并确定实现版本 需求审核组

已审核 设计 对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确定需求实现的方法, 在此阶段会分析该需求对

系统 需求分析组

已设计

的影响,包括是否会影响系统架构,由此定义该需求实现的难度、日

期、人员

分配 项目经理根据需求设计分配相应人员 项目经理 已分

配 打开 表示开始实现该需求

开发人员 已打开 完成 完成该需求并已通过开发人员自我测试 开发人员 已完成 验证 对该需求进行接受测试并验证通过

测试人员 关闭 拒绝 没有验证通过,通知开发人员重新开发

测试人员 已分配 推迟 在任意阶段都可以推迟该需求

相关人员 已推迟 分析 对一些影响较大的需求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工作量是否在可控

的范围

需求分析组

已分析

3 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确保系统每一个缺陷都被流程所管理。 项目经理通过对需求状态的分析可以指导项目的进展情况、

稳定性趋势。并可以定义项目上线的缺陷指标确定系统是否符合上线要求。

动作 动作描述 负责人 状态 提交 测试组成员递交一个软件缺陷 测试组 已提交 分配 项目经理分配相应开发人员予以解决 项目经理 已分配 打开 表示开始修复此缺陷

开发人员 已打开 解决 表示已经修复了此缺陷并且通过了开发人员的自我测试 开发人员 已解决 验证 对该缺陷进行接受测试并验证通过 测试人员 关闭 拒绝 没有验证通过,通知开发人员重新开发 测试人员 已分配 推迟 在任意阶段都可以推迟该缺陷的修复

相关人员 已推迟 重复 在系统中有相同的缺陷已经存在 项目经理

已重复

4 测试管理

测试管理,为一个系统确定需要的测试类型,如功能测试、性能猜测等。通过测试用例的设计和实现,为

每一次测试工作做好准备。

测试计划包括创建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生命周期管理、对测试资产的组织。测试设计包括使用具开发测试脚本、将测试脚本与测试用例进行关联、创建测试套件。测试执行包括运行已配置的测试用例或测试套件、察看运行过程、分析执行结果。测试报告给测试经理一个统一的报告。

当有测试请求(一个缺陷的修复、需求的实现、上线前测试),都需要对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测试。下面的测试流程描述了当接受到测试任务到测试结束的整个过程。

动作 动作描述

负责人 状态 测试请求 用户接受测试或其他需要测试时提出请求 测试经理 已提交 配置 从用例库中配置出需要测试的套件 测试设计人员 已配置 实现 对经配置但未实现的用例进行用例实现 测试人员 已实现 执行 执行测试 测试人员 已测试 分析 分析测试结果 测试人员 已分析 通过 如果测试通过

测试经理 已通过 提交缺陷

测试发现问题时提交缺陷请求

测试人员 已分析

5配置管理

在流程中集成配置管理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开发者的工作空间、实现和谐的团队协作、

更频繁的交付和集成软件工作。通过流程驱动将配置管理推向最先进的基于项目库和

活动的配置管理。通过抽象层次的提升简

化了软件开发,从而使得软件开发团队从更高的层次根据活动(activity)来管理变更。通

过和配置管理的集成可以轻松实现:

开发人员在共享及公共代码工件上的隔离和协作;

将一起开发、集成和发布的相关工件组按构件(component)进

行组织;在项目里程碑创建构件基线(baseline)并根据所建立

的质量标准来提升基将变更组织为变更集(changeset);

将活动管理和工件管理集成在一起;

按项目来组织软件开发并支持多项目之间的代码共享;

5.1 团队的隔离和协作

隔离不稳定的变更对于将错误最小化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将所有的变更集成到一个所

有开发团队成员均可访问的公共工作区域却是团队开发环境下的一个基本要求。今天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论的广泛应用以及代码变更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都要求开发团

队能经常和较早地将各个开发人员的工作进行集成。以便在尽早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配置管理应该可以根据不同用途来建立分支,如开发人员分支,新特性分支、缺陷修

复分支、新需求分支等等,从而开发团队可以根据需要建立适于自身情况的分支模型,

灵活实现软件配置管理流程。

上图所示是一个典型的配置管理策略,四个分支定义如下(策略可以根据公司开发情况而设定):DEV开发流:

私有开发流为开发人员提供了相互隔离的工作空间,该空间在最开始由满足一定质量

标准的基线进行初始化。开发人员使用这些私有工作空间来进行工件的变更,构建和

测试。当开发人员对他们的变更感到满意

时,他们可以将这些变更交付(DELIVER)到INT集成流上,在交付时以活动为单位,改变

了传统的已文件提交的方式。为了使开发人员同其他人员的进度同步,开发人员也可以用

来自项目公共集成流上最新的稳

定基线来变基(REBASE)他们的私有工作流。开发人员可以选择什么时候进行交付和变基。

INT集成测试流:

实际上项目集成流充当了所有开发人员的所有变更的协调点。为了更好地协调所有开发人员的变更集成,

引入基线(baseline)的概念作为对项目进度的度量。基线是一次构建(build)或配置的抽

象表示,它实际上是项目的一个版本,而项目是相关工件的集合。项目开发团队在开发过程

期间不断地创建和提升基线。随着不同开发人员交付变更给集成流,他们交付的变更将被逐

一收集到项目基线中。随着基线的构建、测

试和批准,它们可以被逐步提升到不同的基线级别。基线提升级别具有两方面的功能:

第一,它使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建立软件质量标准。由于当基线达到某种预

定义的质量标准时就可以被标以某种基线级别,因此项目经理可以设置项目策略,标

识出在哪一个基线级别(如“通过测试的”)开发人员可以执行变基操作。第二,基

线提升级别就具体的开发人员应该如何同其所开发的工件进行交互提供了指导。例如,

根据某条基线通过某些冒烟测试的时间可以帮助测试人员确定什么时候开始测试。

CBET试运行流:

试运行流是运营部门为系统上线前做的最后准备,可以在小范围内运行系统(该系统版本为在

INT集成流上通过测试的某个版本),运营部门可以很方便的拿到特定的需要试运营的版本,

该流上不需要修改权限,当发现缺陷时可以直接提交系统缺陷。

CREL正式发布流:

正式发布流上存储的都是正式上线的系统版本,包括紧急修复(Hotf

ix)

5.2 团队的日常操作

从项目的某个基线 1.0加入项目

查看自己负责的工作任务

功能增强或缺陷修复(修改代码)

以工作任务为单位提交自己的工作

测试人员在集成流上做集成测试工作

通过测试后可以创建新的基线 2.0

红尘紫陌,

有轰轰烈烈的昨日,也有平淡如水的今天。在生活平平仄仄的韵脚中,一直都泛着故事的清香,我看到每一寸的光阴都落在我的宣纸上,跌进每一个方方正正的小楷里,沉香、迷醉。

秋光静好,窗外阳光和细微的风都好,我也尚好。不去向秋寒暄,只愿坐在十月的门扉,写一阙清丽的小诗,送给秋天;在一杯香茗里欣然,读一抹秋意阑珊,依着深秋,细嗅桂花的香

馥,赏她们的淡定从容地绽放。

听风穿过幽幽长廊,在平淡简约的人生中,把日子过成云卷云舒,行云流水的模样,过成一幅画,一首诗。有你,有我,有爱,有暖,就好。在安静恬淡的时光里,勾勒我们最美的今天

和明天。

醉一帘秋之幽梦,写一行小字,念一个远方,痴一生眷恋。一记流年,一寸相思。不许海誓山盟,只许你在,我就在。你是我前世今生的爱,是刻在心头的一枚朱砂。

任由尘世千般云烟散尽,任由风沙凝固成沙漠的墙,你依然是我生命的风景。

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十月如诗,就让我独醉其中吧!行走红尘,做最简单的自己。简单让人快乐,快乐的人,都是因为简单。心豁达,坦然,不存勾心斗角。从容面对人生,做最好

的自己,巧笑嫣然,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那就做一朵花吧!优雅绽放,优雅凋落,不带忧伤,只记美好。

这个秋日,一切都很美,阳光浅浅,云舞苍穹,闲风淡淡。捡拾一片薄如蝉翼的枯叶,写着季节流转的故事,沉淀着岁月的风华。安静的享受生命途径上的一山一水。

执笔挥墨,耕耘爱的世界,轻声吟唱岁月安好,把一缕缕醉人的情怀,婉约成小字里的风月千里,泅成指尖上的浪漫和馨香。静立于秋光潋滟里,赏碧水云天,携来闲云几片,柔风几缕,

缝进岁月的香囊里,将唯美雅致收藏,醉卧美好时光。

秋,是静美的,是收获的,是满载希望而归的季节。秋只因叶落,葳蕤消,花残瘦影,不免总给人一种无边萧瑟。

然而秋,也有秋的美。如黄巢《不第后赋菊》诗中有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是不是听起来特别霸道有味。

谁说秋实悲凉的,百花残了何妨?我菊正艳艳,香影欹满山。还有一句歌词叫:春游百花,秋有月。秋天的月,要比任何季节都美,都明亮,都让人迷恋陶然。

秋有赤枫把美丽的秋燃烧成通红火辣,秋有万千银杏如蝶,秋哪有萧索?秋一直很美,你可有发现美的眼睛呢?

每一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旖旎。人生何尝不是如四季,有青春绝艳的花季,也有老骥伏枥的暮年。容颜老去,青春不复,所有的美好不会消失,一直珍藏着。

即便时光变得荒芜,而你我一直永如初见,彼此温柔以待。走进十月,蓦然回首,你我都在,惟愿光阴路上,且行且惜,寂静相伴,无悔一生。

红尘紫陌,有轰轰烈烈的昨日,也有平淡如水的今天。在生活平平仄仄的韵脚中,一直都泛着故事的清香,我看到每一寸的光阴都落在我的宣纸上,跌进每一个方方正正的小楷里,沉香、

迷醉。

秋光静好,窗外阳光和细微的风都好,我也尚好。不去向秋寒暄,只愿坐在十月的门扉,写一阙清丽的小诗,送给秋天;在一杯香茗里欣然,读一抹秋意阑珊,依着深秋,细嗅桂花的香

馥,赏她们的淡定从容地绽放。

听风穿过幽幽长廊,在平淡简约的人生中,把日子过成云卷云舒,行云流水的模样,过成一幅画,一首诗。有你,有我,有爱,有暖,就好。在安静恬淡的时光里,勾勒我们最美的今天

和明天。

醉一帘秋之幽梦,写一行小字,念一个远方,痴一生眷恋。一记流年,一寸相思。不许海誓山盟,只许你在,我就在。你是我前世今生的爱,是刻在心头的一枚朱砂。

任由尘世千般云烟散尽,任由风沙凝固成沙漠的墙,你依然是我生命的风景。

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十月如诗,就让我独醉其中吧!行走红尘,做最简单的自己。简单让人快乐,快乐的人,都是因为简单。心豁达,坦然,不存勾心斗角。从容面对人生,做最好

的自己,巧笑嫣然,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那就做一朵花吧!优雅绽放,优雅凋落,不带忧伤,只记美好。

这个秋日,一切都很美,阳光浅浅,云舞苍穹,闲风淡淡。捡拾一片薄如蝉翼的枯叶,写着季节流转的故事,沉淀着岁月的风华。安静的享受生命途径上的一山一水。

执笔挥墨,耕耘爱的世界,轻声吟唱岁月安好,把一缕缕醉人的情怀,婉约成小字里的风月千里,泅成指尖上的浪漫和馨香。静立于秋光潋滟里,赏碧水云天,携来闲云几片,柔风几缕,

缝进岁月的香囊里,将唯美雅致收藏,醉卧美好时光。

秋,是静美的,是收获的,是满载希望而归的季节。秋只因叶落,葳蕤消,花残瘦影,不免总给人一种无边萧瑟。

然而秋,也有秋的美。如黄巢《不第后赋菊》诗中有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是不是听起来特别霸道有味。

谁说秋实悲凉的,百花残了何妨?我菊正艳艳,香影欹满山。还有一句歌词叫:春游百花,秋有月。秋天的月,要比任何季节都美,都明亮,都让人迷恋陶然。

秋有赤枫把美丽的秋燃烧成通红火辣,秋有万千银杏如蝶,秋哪有萧索?秋一直很美,你可有发现美的眼睛呢?

每一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旖旎。人生何尝不是如四季,有青春绝艳的花季,也有老骥伏枥的暮年。容颜老去,青春不复,所有的美好不会消失,一直珍藏着。

即便时光变得荒芜,而你我一直永如初见,彼此温柔以待。走进十月,蓦然回首,你我都在,惟愿光阴路上,且行且惜,寂静相伴,无悔一生。

智能评价管理系统技术方案1.doc

智能评价管理系统技术方案1 智能排队管理系统 技术方案 南京瀚之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系统简述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凝聚更多的客户资源对窗口服务行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直接客观的服务评价系统,企业能更了解自己的客户,弥补自身不足,挖掘潜在需求,推出更贴心的服务。 根据窗口服务行业的实际需要,推出了“EQMS智能排队管理系统”。该系统既可以用来直接进行客户满意度评价、员工服务考核、客户流量统计,又可以动态显示业务宣传信息及人性化信息,并集成了短信息提醒服务等更多附加功能,是一种新型的高附加值评价管理系统。 EQMS智能排队管理系统由服务评价器、通讯控制器,总线分配器、后台服务软件,统计分析软件等部件组成。窗口容量可自由扩充,组件即插即用。系统集合了顾客评价、窗口对讲二种功能,可实现柜员与顾客之间的对讲,以省却另外购置对讲设备的烦恼。其中服务评价器采用了精致的蓝色背光液晶显示器,4行*8汉字大屏幕显示,对顾客的操作进行智能导航,同时可以播放编辑的一些宣传图片或者人性化信息。 统计分析软件可以从服务态度、服务效率、业务水准等几个

方面对客户的意见进行实时的采集,并利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统计客流量,计算出员工的工作效率,员工的不满意业务数,员工的客户满意度等,并针对一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提供决策依据。 EQMS智能排队管理系统可广泛适用于政府行政机关、外事机关、工商、税务、公安、金融、邮政、保险、电信、医院等单位。 采用“服务评价系统”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实现员工通过控制器登录工号上岗,透明服务,接受监督,提高柜面服务质量。 ?体现顾客权利,提供顾客与员工的交流平台,倡导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优美语音提示、大屏幕液晶显示导航信息、宣传信息,统计方便快捷,不增加顾 客负担。 ?通过网络,管理员可在电脑管理终端上查询到各网点上的工作人员的评价情况。 ?通过SMS短信息提醒,各网点负责人及时处理顾客的服务不满意和潜力客户信息。 ?统计员工业务量、服务满意度,作为其业绩的一个辅助指标。

项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1 项目简介 (3) 1.1 项目背景 (3) 1.2 项目目标 (3) 1.3 本期项目范围 (4) 2 项目管理系统设计 (5) 2.1 建设目标 (5) 2.2 平台架构 (5) 2.3 业务流程 (6) 2.4 功能规划 (6) 2.4.1 项目动态 (6) 2.4.2 项目启动与结项 (6) 2.4.3 项目计划管理 (7) 2.4.4 项目执行与监控管理 (7) 2.4.5 报表管理 (8) 2.4.6 知识库管理 (8) 2.4.7 用户管理 (9) 2.4.8 角色管理 (9) 2.4.9 权限管理 (9) 2.4.10 日志管理 (9) 2.4.11 数据字典管理 (9)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项目开发、交付、运维、交易业务开展,处于粗放管理状态。目前通过邮件、会议、报告等形式对项目信息、进度、任务进行管理。人员沟通任务工作量大,不利于信息资料传递准确性、一致性。另外,项目信息保存在不同的员工和部门中,不能对项目整体进度、计划执行情况有全面、直观的了解。另外项目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在不同部门间共享,相互之间不了解,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推动业务的进展。以至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甚至影响决策。 1.2项目目标 1、解决多项目实时监控的难题 横向监控:可以实现对多项目的监控。及时发现项目的问题,并且可以将一些隐蔽在下面的问题通过类似项目之间对比等方式发现,而无需等到问题暴露出来才进行处理。 纵向监控:通过对项目深度的监控,掌握项目各个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将问题挖掘出来,而不是停留在事务的表面,简单的进行了解,这样实现了对项目的全面监控,从而确保了项目的有效执行。 2、改善工作流程,固化优秀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复制” 任何类型的项目,企业在管理上都应该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流程和模式;在承接一个具体项目时,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通过本系统,可优化企业的工作流程,固化优秀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复制的连锁效应。 3、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 集中沉淀项目实施过程的大量数据,通过知识管理功能有效的管理这些资源,为企业领导的战略提供定量的、有力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提升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4、提高项目计划和进度的控制能力

软件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软件开发项目实施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软件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软件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一、软件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

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每个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每个项目实施阶段分别介绍。 二、软件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 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 商务经理: 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软件开发实施方案

1软件开发实施方案 系统开发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组织,系统的开发过程按照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要求、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几个过程有序推进。下表所示系统开发流程图,采用原型及迭代方式开发,根据用户需求持续改进,直到最终用户确认满意。 1.1开发流程总述 如下图示流程定义了我公司内部的软件开发过程,以指导和规范软件项目中开发过程的定义和相应的实施。 该过程可划分为一系列子过程,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维护,每个子过程又由一系列任务和活动组成,如设计过程又可分为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但是在实际开发项目中,情况仍然会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执行一个僵化的工作流程,我们的原则是在一个规范流程的指导和约束下,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为每一个项目评估并制定真正能够最好的满足该项目要求的开发流程。

图 1.1-1 软件开发流程总图

在应用系统软件开发项目中,我们仍将遵循这一思想,这一点将在随后的项目开发实施计划部分有具体的体现,在这里和下面的相关章节中,我们仍将围绕着这个完整的开发流程来分析说明,以此来阐明我们对项目开发的完整过程管理思想和相关实践。下面我们对这个软件开发工作流程进行简要地分解说明。 1.2软件需求分析 (1)概述 由于应用系统与众多相关应用软件需要进行交互,因此需要先对这些应用系统进行分别梳理,充分做好需求调研工作,编写经项目单位认可并评审通过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需求分析是按照项目定义的软件开发过程,根据系统分配给软件的需求(见《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质量特性规格说明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一步明确软件运行环境,明确对软件的功能、性能和数据要求,以及软件与硬件、软件与软件之间的接口要求等,并对软件需求进行验证和文档化,即完成对软件需求的分析与规格定义。 本元素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示:软件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位置 (2)入口准则和出口准则

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技术方案

资源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文档修改记录 版本号修改内容描述修改人修改日期V0.1 建立 V1.0 修订

目录 1概述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建设目标 (1) 1.4 设计原则 (2) 1.5 术语及缩略语 (2) 1.6 引用文件 (3) 2主要功能与战术技术指标 (3) 2.1 总体要求 (3) 2.1.1 可定制性 (4) 2.1.2 可靠性 (4) 2.1.3 可扩展性 (4) 2.1.4 实用性 (4) 2.1.5 安全性 (4) 2.1.6 易维护性 (5) 2.2 主要功能要求 (5) 2.2.1 集成架构设计 (5) 2.2.1.1 硬件设施及基础监控层 (5) 2.2.1.2 采集管理平台层 (5) 2.2.1.3 资源层 (5) 2.2.1.4 应用层 (6) 2.2.2 业务系统集成注册发布管理 (7) 2.2.3 数据采集处理功能 (7) 2.3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8) 2.3.1 响应时间 (8) 2.3.2 可用性指标 (8)

3系统总体设计 (10) 3.1 系统体系结构 (10) 3.1.1 系统组成 (10) 3.1.2 组成架构 (12) 3.1.3 技术体制 (14) 3.2 系统使用流程 (14) 3.2.1 用户角色 (14) 3.2.2 工作流程 (16) 4分系统设计 (18) 4.1 系统运维管理功能 (18) 4.2 注册发布管理功能 (18) 4.2.1 功能组成 (19) 4.2.2 形式审查 (19) 4.2.2.1 功能说明 (19) 4.2.2.2 业务流程 (19) 4.2.2.3 外部信息关系 (20) 4.2.3 数据审核 (21) 4.2.3.1 功能说明 (21) 4.2.3.2 业务流程 (21) 4.2.3.3 外部信息关系 (22) 4.2.4 数据发布 (23) 4.2.4.1 功能说明 (23) 4.2.4.2 业务流程 (23) 4.2.5 数据查询 (23) 4.2.5.1 授权内数据查询 (23) 4.2.5.1.1 功能说明 (23) 4.2.5.1.2 业务流程 (24) 4.2.5.2 授权外数据查询 (24)

软件开发具体实施计划方案说明

物资管理系统开发具体实施方案

目录 1软件开发实施方案 (3) 1.1开发流程总述 (3) 1.2软件需求分析 (5) 1.3结构设计 (8) 1.4详细设计 (10) 1.5编码 (12) 1.6模块集成测试 (14) 1.7系统测试 (16) 1.8验收 (17) 1.9维护 (19)

1组织实施步骤 系统开发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组织,系统的开发过程按照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要求、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几个过程有序推进。下表所示系统开发流程图,采用原型及迭代方式开发,根据用户需求持续改进,直到最终用户确认满意。 1.1实施开发流程总述 如下图示流程定义了我公司内部的软件开发过程,以指导和规范 软件项目中开发过程的定义和相应的实施。 该过程可划分为一系列子过程,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维护,每个子过程又由一系列任务和活动组成,如设计过程又可分为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但是在实际开发项目中,情况仍然会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执行一个僵化的工作流程,我们的原则是在一个规范流程的指导和约束下,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为每一个项目评估并制定真正能够最好的满足该项目要求的开发流程。

《结构设计说明书》(初稿) 《集成测试计划》《集成测试案例》 (初稿) 《用户手册》(初稿) 《追溯表一》 《结构设计说明书》 《集成测试计划》《集成测试案例》 《个人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N改进 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初稿) 《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案例》 (初稿) 《用户手册》(概要) 《追溯表一》 ▼ 同行评审 丫 Y 通过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案例》 《个人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 N改进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说明书》(初稿) 《单元测试计划》《单元测试案例》 (初稿) 《用户手册》(修改稿) 《追溯表一》 评审通过 《详细设计说明书》 《单元测试计划》《单元测试案例》 《用户手册》(修改稿) 《个人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源代码、源代码文件清单 《单元测试报告》(经过审批) ---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问题报告单》 《集成工作单》 《集成测试工作单》 《集成测试报告》(经过审批)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问题报告单》 集成的软件系统 《系统测试报告》(经过审批)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问题报告单》 《系统管理员使用说明书》(经过审批) _ 《安装手册》(经过审批) 《用户手册》(经过审批 软件系统(系统测试通过) 验收测试报告 《软件问题报告单》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验收报告 可交付产品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升级版) 《客户需求登记表》 《客户需求统计表》 《设计说明书》(升级版) 《软件问题报告单》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维护实施计划》维 护后的软件系统 软件开发流程总图 结构设计 评审通过

软件开发管理平台技术方案模板

软件开发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随着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 软件规模越来越庞大, 软件开发的过程日益复杂, 而软件开发的模式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以技术人员为核心的方式下的, 不可避免的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没有完善的对需求变更及问题追踪的流程和管理手段当前对需求变更及问题追踪流程没有完善的管理方法及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于业务人员、运维人员提出的各种需求和缺陷以及系统问题没有一个管理机制和经验积累。 ?无法保证发布版本的完整性 没有完善的内部产品版本控制、发布、上线、运维、变更的管理体系, 无法记录和追踪需求、产品、文档、流程的变更过程, 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无从判断项目版本状态, 系统的故障诊断难度加大。容易发生开发人员未经授权修改代码或文档, 留下系统故障隐患。 ?缺乏沟通, 难于控制项目状态 项目开发过程中各部门之间, 各部门与集成商之间缺乏有效 的沟通手段, 无法实现流程的自动化操作。无法记录完整的管理信息, 造成各级领导、业务人员和项目管理者, 没有办法 及时、自动地了解项目管理状态, 量化内部项目人员及供应商项目组成员工作量, 工作进度。

本技术方案书针对当前软件公司开发团队普遍面临的问题, 经过制定一个自动化、可管理、可追踪的流程, 提供一种高度协作化方式的, 迭代化的、增量方式的开发手段, 在最低费用的情况下及时的生产满足需要的高质量软件。从而达到IT和业务目标紧密结合, 并引导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为了建立敏捷的开发流程, 达到IT和业务目标紧密结合, 并引导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必须建立一个能从需求人员、项目经理、开发人员、配置管理人员到测试团队的端到端的流程, 而且这个流程必须自动化、可管理而且可追踪。 ?流程需要保证项目的连贯性 ?保证随时能够得到项目状态 ?流程需要多次循环 ?确保闭环的流程 ?确保质量问题被预先发现和解决 ?需要和已有的工具集成( 配置管理、测试)

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共享)

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2011年3月

目录 第1章现状与需求 (3) 第2章建设目标 (3) 第3章建设主要内容 (3) 第4章系统建设方案 (3) 4.1 主要业务流程 (3) 4.2 系统功能设计 (5) 4.3 系统结构设计 (6) 4.4 系统安全设计 (7) 4.5 系统软硬件配置 (7) 第5章项目培训 (8) 第6章系统报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实施计划.. (8)

第1章现状与需求 企业目前的报表管采用手工的方式,报表制作通过办公软件Word 或Excel生成,给报告生成、查询和管理带来一定不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目前还未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系统建设相对置后。因此,需要定制一套稳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企业各部门业务工作人员从过去繁重而又容易出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第2章建设目标 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以业务流程为基础,通过信息化实现业务数据报表业务电子化流转,改变原有的手工报告、审核、批准方式,建设一个稳定、高效、安全、易于使用和易于扩展并具有电子流转、报表生成、查询等功能的信息系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第3章建设主要内容 1.建立企业内部业务数据库 2.建设面向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各部信息共享,改变已有的报表生成方式。 第4章系统建设方案 4.1 主要业务流程 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平台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是对报表生成管理和报表的生成,因此报表的收集和报表的流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其业务涉及到不同的部门流转,报表的信息流转要

软件开发实施方案范文

软件开发实施方案范文 篇一:软件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一、软件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每个

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每个项目实施阶段分别介绍。 二、软件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 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 商务经理: 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用户: 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研和召开启动会,签署《总体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那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满足和影响这些需求、期望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IT软件项目开发的具体实施方案

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如何要成功的做好项目管理;首先必须先要明白的是在特定的领域中赋予这个角色所要实现的目标、承担的 职责、以及项目管理者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从我个人的浅见和 角度以及我们所从事的IT领域来分析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第一:目标 作为一个项目的管理者,必须要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我个人认为项目管理者的目标无非就是以下两点: 1、就是清晰明确地了解项目利害关系者的需求和期望,努力做 到满足项目利害关系者的不同需求;项目利害关系者包括:项目团队成员和项目团队外成员(比如各部门的部门负责人和市场人员,客户等)。 2、就是保证开发项目按需按时保质的完成。 第二:职责 作为项目的管理者,首先要端正态度,要明确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认识到这份工作职责的本质。项目管理者不是来管人的,而是来支持人的,是来协调资源的,是来营造一个适合团队成员比较认同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的,是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大家一起战斗共同成长的。可以大概概括成以下几点: 1、建立有效的工作流程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2、制定详细周密的项目计划 3、跟踪,推动项目按计划进行。 4、积极解决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 5、调动开发团队的积极性,创造力,推动团队成员在项目过程中不 断成长。 6、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解决和风险管理策略以及做好突 发风险的应急预案。 7、实现目标 第三:项目管理者的具体工作内容 最后一个是项目管理者的具体工作内容,作为项目管理者必须 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工作范围和所要做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重心,分为 以下六点: 1项目前期阶段 对项目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评估、成本评估以及风险评估。与需求提出方的代表进行需求讨论,明确项目的目标、价值;确定项目范围、功能及优先级。组建项目团队,特别要搞清楚项目的key person对产品有决定权的人)。项目启动会议,相关的利害关系人员都必须参加。 该阶段完成后的成果:确认后的最终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文档。 2、分析设计阶段 根据确认后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工作任务分 解(WBS);资源申请,项目涉及到的开发资源、测试资源、设计资源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doc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1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一、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管理需求的增长,学院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校园网络,并依托网络平台开发喝使用了一系列MIS系统,如教务管理、人事管理、招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等。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整个信息化系统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现有信息系统的瓶颈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的网络设备的数量和工作性能已经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信息交换的需求; 2)、网络的移动性不强,缺乏便捷的网络接入方式; 3)、面对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量,存储备份问题非常突出; 4)现有MIS系统的不够全面,只有部分管理部门在使用,没有覆盖学院的所有主要的业务; 5)、现有MIS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沟通,数据不能共享,数据孤岛问题日益突出以及系统之间信息不一致等问题; 6)没有完善的教学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系统,图书资源的易用性和利用率不高。

二、建设目标 学院作为一个大型事业单位,组织结构复杂,信息平台建设时间比较长,硬件要升级扩充,软件要整合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追求实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总体目标为: 1、在已有的网络硬件平台上对核心层网络设备进行升级,扩充接入层和会聚层设备,改造网络线路,构建无线网络,使校园网遍及校园的全部网络。提供校园网的随时、随地接入; 2、建立内部网安全子系统,从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传输加密、系统审计与检测、监控以及病毒防护等方面,实现网上信息的安全保密; 3、整合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统一的权限管理、资源管理;实现网上各应用系统的统一授权、数据交换、安全控制; 4、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5、加大图文中心的资源建设和共享范围,提高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系统构架 信息管理平台的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平台应用体系首先要建设一个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它为整个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平台提供统一的网络支撑平台、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统

软件项目建设方案.模板.

软件项目建设方案.模板.

一、软件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项目实施阶段。 二、软件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

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阶段主任务 对象任务 公司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公司项目组 召开项目启动会 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商务经理 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研和召开启动会,签署《总体项目计划》用户 和《项目实施协议》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哪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确保项目开发顺利。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项目描述,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等。 4、启动会: 项目组与用户共同召开的宣布项目实施正式开始的会议。会程安排如下: ?共同组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双方签署《项目实施协议》;?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及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的质量如何控制;?项目实施中用户的参与和领导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阶段验收、技术交接和项目结束后如何对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车辆管理平台系统方案

GPS二级监控中心技术方案

三零凯天 一、车辆GPS管理系统 1.系统设计目标 2采用GSM通讯技术的GPRS/SMS业务、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IS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建立一个二级监控平台的综合车辆管理调度系统; 3系统由二级监控中心、无线通信平台(GS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车载设备四部分组成一个全天候、全范围的车辆跟踪平台。 4系统可对注册车辆实施动态跟踪、监控、调度、管理等功能,对于监控车辆,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并保存车辆运行轨迹数据。 2.系统结构 二级GPS车辆监控度系统是通过专用客户端程序完成所有的浏览和查询等功能(包括基于电子地图的轨迹回放、车辆超速报警等)。 二级监控中心由网管终端和监控终端组成。网管终端是二级监控中心GPS终端注册和管理的平台。监控终端是二级监控中心监控、控制车辆的GIS操作界面。二级监控中心通过Internet接入管理中心,其权限控制在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可以控制其可监控的车辆数目和对应的分组。 3.系统功能 3.1地理信息功能 地图的基本操作包括:地图放大、地图缩小、地图选中、地图移动、测距等。 3.2车辆跟踪 二级监控中心可以对车辆实时、动态、连续的监控。二级平台可对跟踪持续时间、数据回传时间间隔进行动态更改。二级监控中心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车辆位置,并可显示车辆行驶的轨迹路线。3.3车辆位置查询 二级监控中心可以选择查看车辆当前的位置信息,此时车载GPS设备发送一条位置信息传回二级监控中心,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 3.4车辆实时定位

二级中心可以选择配置车载GPS设备参数,使其满足特定条件时主动上报位置数据。可设定的条件包括:指定时间、指定时间间隔、指定位置(可选择进入该位置或离开该位置上报数据)等。3.5车辆报警 车辆报警包括紧急报警、超速报警等。 紧急报警是在紧急情况是,通过按下紧急报警开关向管理中心报警,管理中心收到紧急报警后会在监控软件平台上弹出重点监控窗口,并有声音提示。 超速报警是车辆行驶速度超过管理中心设定的速度值,车载GPS设备会主动向管理中心回传该车辆的位置信息,提醒管理中心,同时车载载GPS设备的调度屏会发出蜂鸣声,提醒驾驶员,车辆已超速。这一功能将使车辆无论何时何地都处于超速监控之中,极大减少超速现象发生。 3.6报警监听 中心接到车辆报警信号后进入报警模式。有两种模式实现报警监听:监控中心拨打报警车台的号码,车载设备实现自动应答;车载设备报警的同时主动自动拨打监控中心监听电话。具体使用哪种模式可由中心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 车载设备通过监听麦克实时向中心传送车内对话或其它声音信息,供中心判断是警情还是误报。3.7遇警遥控操作 遇到警情时,如果有必要,中心可对车辆进行遥控,即对报警车辆进行遥控断油断电。. 3.8超速报警 选取设置车辆的编号,设定其最大速度,系统将该设置发送到GPS车台。当车辆行驶速度大于设置速度时,车载终端可通过语音通知驾驶员车辆已经超速,同时发送超速信息到GPS服务中心,并有中心转发至GIS监控台。 3.9指定行驶线路 能对不同车辆指定其固定的行驶路线,实行自动监管,一旦车辆偏离指定路径,将自动报警提醒管理中心注意。 3.10区域报警功能 通过在电子地图上选取电子围栏范围,同时选取设置车辆编号,将该范围发送到该GPS车台上,当车辆进入或者驶出范围时,车台会发送越界报警到中心,中心服务器会将该报警分配到相应监控台上,在电子地图上该报警车辆会以红色醒目标记。 3.11车辆求助 车辆求助包括医疗求助、交通求助、纠纷求助。 3.12调度 调度包括车辆指示、信息发布等。车辆指示指需要车载GPS设备应答的调度信息,可以设置成设备自动应答或司乘人员按键应答,也可以设置是否需要司乘人员输入简单的回应信息。信息发布指中心可以发布一些公司通知、气象、路况等信息。 管理中心和二级监控中心都具有调度的功能。管理中心可以采用单车调度、分组调度、全体调度的形式下发调度信息。二级监控中心根据分组权限对相应的车辆分组或车辆进行调度。 3.13轨迹数据保存、回放 管理中心保存车辆的所有监控和报警数据,可以选择在任意时间查询任意车辆的轨迹回放数据。轨迹回放时可以选择回放速度,回放时间,是否显示轨迹等。 3.14黑匣子 车载GPS设备内具有大容量存储器,俗称“黑匣子”,可以存储多达6000个位置点信息。 3.15语音服务,呼叫限制 车载GPS设备自带通话功能,可以选择耳机接听或免提接听两种方式。 管理中心根据需要对特定的车辆设置呼叫限制,包括呼入限制、呼出限制、固定拨出号码和接入号码设置等。

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一、背景 科研管理信息平台要实现对医院科研情况的有效管理以及对科研活动的全程跟踪。该系统为科研管理人员服务,能够实现对科研信息的高效率管理和控制,又能满足决策者对科研活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的需要,还能够为医院科研人员的考评提供依据。 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是医院科研管理的核心部分,包括科研人员、项目申报、成果管理、科技统计、成果管理、专利管理、经费管理、报表管理等多项信息管理职能。建立一套适用于医院科研管理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医院科研工作较为迫切的需求。 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为领导的决策提供较科学的依据。一套较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应以项目管理为中心,涵盖计划、合同、成果、专利、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并可关联到办公、人事、财务、设备等其它业务系统,整个系统庞大而复杂。 二、技术方案 1(总体设计 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涵盖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所有环节,涉及到科研资源、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成果获奖、对外交流、论文收引、科研考评以及数据上报等方面,基于院内网/互联网为医院科研工作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 为了保证原有相关应用系统(如:教务、图书馆、人事、财务、资产等)的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并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按照一定的业务规则,统一的、方便的、高效的集成这些应用系统,所以在项目中需要建设配套的应用集成标准和集成平台。

除上述管理功能要求外,本建设方案中还包含在线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等服务,以保证医院各科室科研人员信息的及时获取。 综合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的功能要求,我们将系统将系统建设分为两期进行,具体如下: 一期:主要进行基本功能建设 1、科研数据集成管理平台 2、数据查询平台 3、数据筛选系统 4、科研考评管理系统 5、科研管理信息门户网站 6、数据管理系统 7、论文管理平台 二期:进行次要功能建设 1、数据综合查询、统计系统 2、数据共享平台 3、短信交流平台 4、网络期刊检索系统 5、科研论坛 6、在线答疑系统 7、院外链接支持 系统结构: 本系统计划采用C/S+B/S设计模式,采用C#为开发语言,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库来进行设计与开发。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1a13268299.html,平台构建Web应用程序,把系统划分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为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建议科研管理系统采

软件开发方案和实施安排

10.9.8软件开发方案 所有的项目软件开发过程都应遵循一个生命周期模型,在软件的开发策划期间,需要仔细考虑项目的特征和目标,然后选择生命周期模型。在本项目中,本投标单位将选用常用的瀑布型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只有当一个阶段的文档已编制好,且该阶段的产品得到质量保证人员(SQA)认可后,该阶段才算完成。测试或验证在每个阶段都必须执行;一旦产品完成提交用户,其后的任何修改均属于维护阶段。 在瀑布型模型中,主要定义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代码实现、测试。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和分析,获取用户需求并定义产品需求。需求分析的输出文档是《需求分析说明书》(RAS)。 《需求分析说明书》(RAS)将用客户语言来描述系统需求,其主要的目的是作为与用户沟通并达成一致的基础。这些需求需要用户参与进行评审,并得到用户的确认。然后对用户需求进行细化,对比较复杂的用户需求进行建模分析,最终形成面向软件产品的软件需求说明。 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包括: 确定需求调查的方式,例如问卷式、面对面谈等; 调查与记录; 分析需求信息;

编写《需求分析说明书》(RAS); 组织《需求分析说明书》(RAS)评审。 主要的角色与职责为: 系统分析员,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 客户与最终用户提供必要的需求信息,并确认客户需求; 系统分析员定义产品软件需求; 客户与最终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并确认产品需求。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指设计软件系统的体系架构、用户界面、数据库、模块等,从而在需求和代码实现之间建立桥梁,指导开发人员去实现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系统设计可分为两个阶段: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的要点是体系架构的设计,详细设计的重点是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模块的设计。伟创软件就此介绍,主要的输出文档包括:《系统总体设计报告》。 主要的参与人员包括: 项目经理指定具备相关经验的开发人员进行软件系统架构的设计,这些开发人员又称为体系架构设计人员; 在用户界面的设计中,常常需要美工和用户的参与; 项目经理指定开发人员进行数据库、模块的设计。 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 设计准备,包括阅读前一阶段的文档等; 设计,不同的设计内容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例如对于用户界面的设计,一般采用“原型创作----原型评估----细化”的步骤或方法; 编写相关的设计文档; 组织设计评审。 ●开发(代码实现) 开发也称为代码实现,其主要的任务为编写整个系统的代码,并进行单元的测试。本过程的输入是个设计文档,输出是源代码、单元测试记录以及代码审查记录。其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准备----确定代码规范等标准、准备软件开发环境等;

会员营销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会员营销管理系统 技 术 方 案 安徽虹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1、概述 (3) 2、系统总体设计 (4) 2.1、系统架构 (4) 2.2、关键技术应用 (5) 2.2.2 、J2EE开发技术 (5) 2.2.3. M/V/C设计模式 (6) 2.2.4、新浪云计算服务 (7) 2.3、安全策略 (9) 2.3.1、数据安全设计 (9) 2.3.2、应用软件安全设计 (9) 3、系统功能设计 (10) 3.1总店版 (10) 3.1.1会员管理 (11) 3.1.2产品管理 (11) 3.1.3分店管理 (13) 3.1.4报表中心 (13) 3.1.5系统设置 (13) 3.2分店版 (14) 3.2.1会员管理 (14) 3.2.2产品管理 (16) 3.2.3店务管理 (17) 3.2.4消费管理 (18) 4.2.5财务管理 (19) 4.2.6统计报表 (19) 4.2.7系统设置 (20) 4.3手机版 (21)

1、概述 连锁经营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一直在优越的轨道上运行,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瞬息万变的顾客需求,不断创新的技术技能,使得产品生命周期进一步缩短,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同时通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的普及,给企业和顾客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伴随着连锁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企业效益的进一步发展,手工的、原始的管理已经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更无法满足企业对管理工作快速、准确的要求。传统的营销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各分店各自管理,规范性和可管理性差。 (2)财务统计繁琐,工作量大。 (3)会员跟踪管理困难。 (4)难以分析消费人群心理,拟定市场策略。 (5)会员身份难以识别,折扣无法规范落实。 (6)会员积分难以统计,无法正确定位会员消费 会员营销管理系统(MMS)根据总店管理和分店管理的差异,包含总店版、分店版和手机版,规范和集中了总店和分店的管理。集中了会员信息,进行统一的消费和积分管理,并对其消费习惯进行分析。系统还包含完整的财务管理功能,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成本。 会员营销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降低了企业的硬件投入成本和系统维护成本。

软件开发实施计划方案

1软件开发实施案 系统开发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法进行组织,系统的开发过程按照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要求、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几个过程有序推进。下表所示系统开发流程图,采用原型及迭代式开发,根据用户需求持续改进,直到最终用户确认满意。 1.1开发流程总述 如下图示流程定义了我公司部的软件开发过程,以指导和规软件项目中开发过程的定义和相应的实施。 该过程可划分为一系列子过程,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维护,每个子过程又由一系列任务和活动组成,如设计过程又可分为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但是在实际开发项目中,情况仍然会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执行一个僵化的工作流程,我们的原则是在一个规流程的指导和约束下,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为每一个项目评估并制定真正能够最好的满足该项目要求的开发流程。

图 1.1-1 软件开发流程总图

在应用系统软件开发项目中,我们仍将遵循这一思想,这一点将在随后的项目开发实施计划部分有具体的体现,在这里和下面的相关章节中,我们仍将围绕着这个完整的开发流程来分析说明,以此来阐明我们对项目开发的完整过程管理思想和相关实践。下面我们对这个软件开发工作流程进行简要地分解说明。 1.2软件需求分析 (1)概述 由于应用系统与众多相关应用软件需要进行交互,因此需要先对这些应用系统进行分别梳理,充分做好需求调研工作,编写经项目单位认可并评审通过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需求分析是按照项目定义的软件开发过程,根据系统分配给软件的需求(见《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质量特性规格说明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一步明确软件运行环境,明确对软件的功能、性能和数据要求,以及软件与硬件、软件与软件之间的接口要求等,并对软件需求进行验证和文档化,即完成对软件需求的分析与规格定义。 本元素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示:软件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位置 (2)入口准则和出口准则

第一组城市GIS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 设计方案 小组成员:高芳菲:2012764125 宋俊汶:2012764113 陈泽斌:2012764119 杨鹏:2012764117 章宣:2012764127 伍麒燊:2012764105 2015年11月22日

一、项目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因此,整合城市的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保障城市各方面对城市基础空间地理数据的需要,已经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1项目背景 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空间数据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现势性的数字化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地下管线现状数据和城市影像数据是城市空间数据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构建城市空间信息平台的核心内容,可以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设计与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持有国家甲级测绘资质证书与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多年来一直为合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测绘保障与地理信息服务,建立了信息化的测绘保障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与技术优势,为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2项目建设目标 ①建立以基本地形图、影像为主体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开发具有数据检查、入库、查询、检索、输出、管理、更新、维护、发布和丰富的数据转换、数据叠加等功能于一体的地理信息管理平台。 ②实现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的无缝管理、更新维护、查询分析、制图输出等基本功能,提供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有机、安全管理和应用,为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数据支持与应用支撑。 ③从数据“测绘生产—录入—检查—编辑—转换—入库—修补测—更新—维护—对外提供—发布”的整个数据链条实现城市数据生产流程和伴随数据生产过程的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④建立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与系统应用保障机制,保持地理信息的现势性,保障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的稳定、高效运行,为政府决策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1.3项目建设任务 ①空间数据标准化是决定空间数据可持续更新、应用以及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与必要的条件。项目应按照国家、部、省、市信息化测绘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规程,制定“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的标准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建库、更新、管理、共享以及质量控制、数字化产品验收等方面的标准; ②利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成果资源,建立以基本地形图、影像为主体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整合地下管网、规划、土地、市政交通、人口分布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源,建立专题信息数据库。 ③在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空间信息资源,开发与建立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城市空间数据的科学管理与有高效应用,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地理信息服务; ④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管理、发布及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的动态更新与稳定运行。 二、需求分析 2.1数据需求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项目的数据需求包括:多比例尺的基础地形数据,地下管线数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等。 2.2规范与标准需求 根据国家现有地形图标准补充、完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相关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