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工艺方法特点及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压铸工艺参数分析

压铸工艺参数分析

压铸工艺参数分析1.注射压力:注射压力是指在铸造过程中,金属熔液被压入型腔的压力大小。

注射压力的大小对于铸件的排气、充盈、凝固过程以及零部件的尺寸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高的注射压力会导致铸件内部气泡的形成、表面粗糙度增大等问题,而过低的注射压力则会导致型腔内充盈不充分。

2.注射速度:注射速度是指熔融金属进入模具腔体的速度。

适当的注射速度可以使熔融金属在型腔内充盈均匀,防止铸件出现疏松、夹杂等缺陷。

过高的注射速度会导致金属熔液的剪切力增加,容易产生气泡和金属破碎现象,而过低的注射速度则会导致金属熔液在充盈过程中受到阻力,形成冷障。

3.注射温度:注射温度是指金属熔液注入型腔时的温度。

注射温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铸件的凝固形态和组织结构。

过高的注射温度会导致铸件的表面质量较差,因为金属熔液的冷却速度过快,易产生冷障和贝氏体组织。

而过低的注射温度则会导致金属熔液黏度增大,充盈性变差。

4.金属液温度:金属液温度是指金属熔体在注射之前的温度。

金属液温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铸件的凝固过程和性能。

过高的金属液温度会导致铸件的组织粗大,出现热裂纹等问题。

而过低的金属液温度则会导致铸件的毛细孔增多,降低铸件的密实性。

5.压射机的闭模力:压射机的闭模力是指用于关闭型腔的力大小。

闭模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铸件的尺寸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过高的闭模力会导致铸件的尺寸过大,形成表面凸起和冷障等问题。

而过低的闭模力则会导致铸件尺寸的不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下降。

6.模具温度:模具温度是指模具在铸造过程中的温度。

模具温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铸件的组织结构和表面质量。

适当的模具温度可以提高铸件的表面光洁度,减少气孔和缩松等问题。

过高的模具温度会导致铸件的热组织粗大,而过低的模具温度则会导致铸件充盈性差。

总结起来,压铸工艺参数对于铸件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理的控制和选择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地改善铸件的表面质量、减少缺陷率,提高铸件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压铸流程原理及其特点和压铸工艺流程_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压铸流程原理及其特点和压铸工艺流程_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压铸流程原理及其特点和压铸工艺流程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压铸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成型工艺,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到模具中进行冷却凝固,从而得到所需形状的零件或产品。

该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零件、电子设备外壳等各种金属制品。

本文旨在介绍压铸流程原理及其特点,并详细探讨压铸工艺流程和动态参数控制与优化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含五个主要部分:引言、压铸流程原理及其特点、压铸工艺流程、动态压铸参数控制与优化以及结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压铸流程原理和其特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压铸工艺流程的准备工作、模具制造和预热以及材料准备与熔化等关键步骤。

随后,我们将讨论动态压铸参数控制与优化方法,包括压铸机参数的调整、熔融金属温度和压力控制技术,以及注射速度和注射位置的优化方法。

最后,我们将给出结论,并对压铸流程和工艺进行总结。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介绍压铸流程原理和特点,并详细解释压铸工艺流程以及动态参数控制与优化方法。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压铸技术,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无论是从事压铸工艺研究的专业人士,还是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初学者,都可以从本文中获取有关压铸流程和工艺的详尽信息,为相关项目或实践提供支持和指导。

以上为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请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或补充。

2. 压铸流程原理及其特点2.1 压铸流程原理压铸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成型方法,它利用高压将熔化金属注入模具中,在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的零件或产品。

压铸流程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首先,将金属材料加热至熔点以上,通常使用铝合金、锌合金等高液态温度的金属材料。

接下来,通过预制好的模具或工蚁来形成所需产品的空腔。

模具可以是单腔或多腔结构,根据需要而定。

在确保模具内表面光滑且清洁的情况下,将熔化的金属材料通过压力喷嘴注入到模具中。

第1章压铸成型的基本知识

第1章压铸成型的基本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4 压铸的基本原理
⑤增压保压阶段 在填充阶段,虽然金属液已充满型腔,液态金属已 停止流动,但还存在疏散和不实的组织状态。特别是液态金属在冷却过 程中,由于收缩会在局部区域产生缩孔、气孔及缺料等现象。为提高压 铸件的力学性能,获得密实的组织结构,在金属液填充之后,再增大压 射压力p4,并在增压机构的作用下,压射压力有p4升至p5,p5即为压射 过程的最终压力。增压保压过程是个补缩的过程,补充因冷却出现的空 间。在一定的保压时间内,金属液在最终压力下边补缩,边固化,把可 能产生的压铸缺陷减小到最低程度,得到组织致密的压铸件。在这个过 程中,压射冲头的位移S4的实际距离是很小的,如图1-3(e)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 压铸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2)、缺点: 压铸件易出现气孔和缩松。由于熔融合金充填时间短、冷却速度快,模具型腔 中的空气来不及排出;同时补缩困难,易形成细小的气孔和多孔性缩松。另外,高 温时气孔内的气体膨胀会使压铸件表面鼓泡,因此,压铸件一般不能进行热处理, 也不宜在高温下工作。 合金的类别和牌号受到限制:由于压铸时存在巨大的收缩等,压铸的合金的类 别和牌号受到限制,某一类合金的牌号较少。 压铸合金种类受到限制:压铸模具材料主要适应于低熔点的合金,如锌、铝、 镁等合金,高熔点合金(如黑色金属)压铸模寿命较低,难以用于实际生产。目前, 用来压铸的合金主要是锌合金、铝合金、镁合金及铜合金。 不适合小批量生产 由于压铸模结构复杂,设计与制造成本高、周期长,以及压 铸机的费用较昂贵。因此,只适用于定型产品的大量生产。 模具的寿命低。高熔点合金压铸时,模具的寿命较低,影响了压铸生产的扩大 应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4 压铸的基本原理
压铸过程如图 1-1 所示

压铸模流分析分析报告

压铸模流分析分析报告

压铸模流分析分析报告目录压铸模流分析分析报告 (1)引言 (1)背景介绍 (1)目的和意义 (2)压铸模流分析概述 (3)压铸模流分析的定义 (3)压铸模流分析的作用 (4)压铸模流分析的方法 (4)压铸模流分析的关键步骤 (5)模型建立 (5)材料参数设定 (6)网格划分 (7)求解器选择 (8)结果分析 (9)压铸模流分析的应用案例 (10)案例一:汽车零部件压铸模流分析 (10)案例二:电子产品外壳压铸模流分析 (11)案例三:家电产品压铸模流分析 (12)压铸模流分析的优势和局限性 (13)优势 (13)局限性 (14)结论 (14)对压铸模流分析的总结 (14)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5)引言背景介绍压铸模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分析方法,用于评估和优化压铸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压铸模流分析在压铸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模拟和分析压铸过程中的流动、凝固和收缩等关键参数,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压铸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压铸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成型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家电等行业。

在压铸过程中,液态金属被注入到模具中,经过凝固和冷却后形成所需的零件或产品。

然而,由于压铸过程中涉及到复杂的流动和凝固现象,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存在许多挑战和难题。

在传统的压铸模具设计中,通常需要通过试模和试产的方式来验证模具的可行性和性能。

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高昂。

而压铸模流分析则可以在模具制造之前,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分析来预测和评估模具的性能。

通过模拟压铸过程中的流动、凝固和收缩等关键参数,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压铸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压铸模流分析的核心是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来模拟和分析压铸过程中的流动和凝固现象。

通过对模具结构、材料和工艺参数等进行优化,可以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锌压铸和铝压铸

锌压铸和铝压铸

锌压铸和铝压铸1. 压铸工艺介绍压铸是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铸型中,并经过压力作用形成所需的形状。

锌压铸和铝压铸是常见的两种压铸方式。

锌压铸是指将熔化的锌材料注入到铸型中,通过压力形成产品;铝压铸则是指将熔化的铝材料注入到铸型中,通过压力形成产品。

在工业和民用场合,锌和铝的压铸产品应用非常广泛,如汽车零部件、建筑配件、家具配件等。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锌压铸和铝压铸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2. 锌压铸2.1 工艺流程锌压铸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模具设计、熔炼铸造合金、注射、成型、清洗、喷涂等步骤。

其具体流程如下:模具设计:根据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出合适的模具。

熔炼铸造合金:将所需的铸造合金加入到熔炉中,熔化后将其倒入注射机中。

注射:将熔化的合金注入到模具中,并施加足够的压力使其充满整个模具。

成型:等到合金冷却后,将成品从模具中取出。

清洗:清洗冷却后的成品,以去除模具残留的物质。

喷涂:根据需要,在成品表面喷涂保护层或上色处理。

2.2 特点及应用场景锌压铸的优点是可以制造到精确的尺寸和形状,表面光滑,密度高,强度大,耐腐蚀性能好。

因此,锌压铸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如汽车零部件、家具配件、机械组件、服装配件等。

3.铝压铸3.1 工艺流程铝压铸的工艺流程和锌压铸较为相似,主要包括模具设计、铸造合金的熔炼、注射、成型、清洗、喷涂等步骤。

其具体流程如下:模具设计:跟据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出合适的模具。

铸造合金的熔炼:将所需的铸造合金加入到熔炉中,熔化后将其倒入注射机中。

注射:将熔化的合金注入到模具中,并施加足够的压力使其充满整个模具。

成型:等到合金冷却后,将成品从模具中取出。

清洗:清洗冷却后的成品,以去除模具残留的物质。

喷涂:根据需要,在成品表面喷涂保护层或上色处理。

3.2 特点及应用场景铝压铸的优点是成形快速,传热性能好,重量轻,表面质量高,能够制造到复杂多变的形状。

铝压铸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航空零部件、电子设备零部件、通讯零件等领域。

压铸工艺与铸造工艺

压铸工艺与铸造工艺

压铸工艺与铸造工艺压铸工艺和铸造工艺是金属制造中常用的两种工艺方法。

它们在金属制品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它们的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比较分析。

一、压铸工艺压铸工艺是一种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到铸模中,然后通过施加压力使其充满模腔并迅速冷却凝固的工艺方法。

压铸工艺通常适用于高精度、高复杂度和大批量生产的金属制品。

其主要特点如下:1. 高精度:压铸工艺可以制造出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的金属制品,满足各种精密要求。

2. 复杂度:压铸工艺可以制造出形状复杂、结构复杂的金属制品,如齿轮、涡轮叶片等。

3. 高效率:压铸工艺具有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4. 材料选择广泛:压铸工艺适用于多种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

压铸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

例如,汽车发动机零件、电子设备外壳、飞机发动机叶片等都是通过压铸工艺制造的。

二、铸造工艺铸造工艺是一种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到铸型中,然后冷却凝固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方法。

铸造工艺适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生产,其主要特点如下:1. 灵活性:铸造工艺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金属制品,可以灵活调整生产。

2. 低成本:铸造工艺相对于其他工艺具有较低的成本,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 材料选择广泛:铸造工艺适用于多种金属材料,如铁、钢、铝等。

4. 强度:铸造工艺制造的金属制品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磨性。

铸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船舶等行业。

例如,建筑中常用的铸铁管道、机械制造中的铸钢零件、船舶中的船体等都是通过铸造工艺制造的。

三、两种工艺的比较虽然压铸工艺和铸造工艺都是金属制品生产中常用的工艺方法,但它们在一些方面有所不同。

1. 精度要求:压铸工艺可以制造出更高精度的金属制品,而铸造工艺则相对精度较低。

2. 适用范围:压铸工艺适用于形状复杂、结构复杂的金属制品,而铸造工艺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金属制品。

压铸可行性分析报告

压铸可行性分析报告

压铸可行性分析报告1. 引言压铸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制造工艺,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然后在高压下使其凝固成型。

在工业制造中,压铸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种金属零件和构件。

本报告将对压铸工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2. 压铸工艺优势2.1 精度高压铸工艺通过模具的精确控制,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金属零件制造。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考虑了零件的尺寸和形状要求,从而确保了最终产品的精度。

2.2 生产效率高压铸工艺具有高效的生产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大批量的零件。

一旦模具制造完成,可以进行连续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2.3 材料利用率高压铸工艺可以实现金属材料的高利用率。

由于金属在熔化之后注入模具,可以精确控制材料的用量,减少材料浪费。

3. 压铸工艺缺点3.1 初期投资高压铸工艺需要建立模具,并且模具制造成本较高。

这涉及到模具设计、材料采购和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要求等方面,需要投入较大的初期资金。

3.2 适用材料受限压铸工艺适用于某些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等。

但对于高熔点的金属材料,如钢铁等,压铸工艺的应用受到限制。

3.3 零件结构受限由于压铸工艺的特点,某些复杂结构的零件难以通过压铸工艺实现。

例如,具有内部空洞或细长结构的零件,可能需要采用其他制造工艺。

4. 压铸工艺的适用范围4.1 大批量生产压铸工艺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需求的场景。

当需要生产大量相同或类似的零件时,压铸工艺可以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4.2 精密零件制造压铸工艺适用于需要高精度零件的制造。

通过模具的精确控制,可以实现零件的精密加工。

4.3 材料利用率要求高对于材料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景,压铸工艺可以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

通过精确控制材料用量,可以减少材料浪费。

5. 结论压铸工艺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制造工艺,具有精度高、生产效率高和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

然而,压铸工艺的初期投资较高,适用材料受限,零件结构受限等缺点也需要考虑。

在适用范围方面,压铸工艺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精密零件制造和材料利用率要求高的场景。

汽车一体压铸技术介绍

汽车一体压铸技术介绍

05
一体压铸技术优缺点分析
优点总结
生产效率高
重量轻
一体压铸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繁琐步骤,降低生产成 本。
采用一体压铸技术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比传 统方法生产的更轻,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设计,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
强度高
设计灵活
一体压铸技术能够生产出具有高强度和刚 度的零部件,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
一体压铸技术可以实现复杂的几何形状和结 构,为汽车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
缺点剖析及改进方向
设备成本高
一体压铸技术需要专用的 设备和模具,其成本较高 ,对于一些小型企业而言 可能难以承受。
技术难度大
一体压铸技术需要较高的 技术水平和经验,对操作 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
材料选择有限
一体压铸技术对所使用的 材料有较高的要求,一些 特殊材料可能无法使用此 技术。
表面处理
对铸件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涂 、电镀等,以提高铸件的耐腐 蚀性和美观度。
检测与验收
对铸件进行尺寸精度、力学性 能、外观质量等方面的检测,
确保铸件符合设计要求。
03
一体压铸技术设备介绍
压铸机类型及特点
冷室压铸机
金属液在压射室内,压射冲头向前推进,将金属液压入模具型腔,完成压铸过程 。冷室压铸机适用于压铸中小型铸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护容易等优 点。
06
一体压铸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方向探讨
材料研发
探索高强度、轻量化的新型合金 材料,提高一体压铸件的力学性
能和耐腐蚀性。
工艺优化
改进压铸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成 品率,降低成本。
结构设计
通过拓扑优化和仿真分析等手段, 实现复杂结构的一体压铸成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压铸模设计 书名: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
2013年4月 李成凯
复习:
什么是铸造?将熔化的金属液(铸铁、钢、有色金属)浇 注到铸型(砂型、金属型、陶瓷型等),待其凝固冷却后, 获得一定形状的零件或零件毛坯的成形方法,称为铸造。 铸造获得的毛坯或零件称为铸件。 铸造的用途:机座、床身、机床工作台、齿轮、皮带轮、 汽车配件、各种五金配件、铸铁(铝)锅等。
铸造的分类 :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 特种铸造 :凡不同于砂型铸造的所有铸造方法,统称 为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 离心铸造、熔模铸造、陶瓷型铸造等
本次课学习内容 一、压铸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二、压铸件的工艺性 三、压铸合金
第一章 压铸工艺方法、特点及应用
1.1压铸工艺方法发展概况
Fy—充填压射力,kN; Ac—压射冲头截面积,m2。
增压时的比压则叫做增压比压。 pbz = Fyz/Ac
式中 pbz—增压比压,kPa; Fyz—增压压射力,kN。
压铸过程中,作用在液态金属上的压射比压并非是一个常数, 而是随着压铸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变化。通常,压铸过程中液态金 属在压室与压铸模中的运动可分成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液态金属 所受压力(比压)
c)开模→冲头推出余料
d)推出压铸件→冲头复位
? 全立式冷压室压铸机压铸过程
冲头上压式:
a)熔融合金浇入压室 b)合模→压射 c)开模→冲头上升 d)推出压铸件→冲头复位
? 全立式冷压室压铸机压铸过程
冲头下压式:
a)熔融合金浇入压室 b)合模→压射 c)开模→冲头上升 d)推出压铸件→冲头复位.压铸压力—压铸压力是压铸过程中的主要参数之一,通常 用压射力和压射比压来表示。 (1)压射力—压射力可分为充填压射力和增压压射力。 充填压射力指充填过程中的压射力
Fy=pgAD
式中: Fy—充填压射力, kN; pg—压铸机液压系统的管路工作压力, kPa; AD—压铸机压射缸活塞截面积, m2。
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完整的充填理论。早期典型的压铸充填 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喷射充填理论 喷射充填理论 是由弗洛梅尔 (Frommer) 于1932年提出的。
增压压射力则是指增压阶段的压射力 Fyz=pgzAD
式中: Fyz—增压压射力,kN; pgz—压铸机压射缸内增压后的液压压力,kPa。
(2)压射比压 压射比压是指压室内与压射冲头接触的金属液在单位面
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其亦可分为压射比压和增压比压。 充填时的比压称为压射比压。 pb = Fy/Ac 式中 pb—压射比压,kPa;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压铸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已自行 设计和制造出成系列的性能良好的压铸机。国产压铸机从一 般小型到5000kN(500T)、6300kN、8000kN、l0000kN、 12500kN及16000kN的大型压铸机均有生产,并且20000~ 30000kN的压铸机也已研制成功和批量生产,这标志着我国 大型压铸机的设计、制造技术已具备国际水平。更重要的是 在这一时期,我国已建立了自己的压铸技术队伍,培养出一 批具有一定水平的压铸技术人才,已有能力在压铸技术与生 产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开拓性的工作。近年来,压铸的飞速 发展得力于汽车和摩托车、电子通信、家用电器等行业的高 速发展,这几个行业是压铸件的主要用户。迄今,我国压铸 技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正在稳步发展之中。
阶段Ⅰ:慢速封孔阶段。 阶段Ⅱ:合金液堆聚阶段。 阶段Ⅲ:充填阶段。 阶段Ⅳ:增压-保压阶段 (亦称压实阶段)。
图1-5 压铸过程不同阶段作用在液态金属液 上的压力示意图
p-压射压力;s-冲头移动距离;t-时间 a→b封口;b→c堆积;c→d充填;d→e压实
2.压铸速度 压铸速度(速率)是压铸工艺中另一个主要参数,压铸
从本质上来说,压铸过程与其他各种铸造过程一样都是 液态合金的流动与传热过程和凝固过程,也就是动量传递、 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过程及相变过程,都是基本物理过程, 都遵循自然界中关于物质运动的动量守恒原理、质量守恒原 理和能量守恒原理及相变原理。
压铸过程是在高压、高速条件下进行的,使得液态合金 充填型腔时的形态与其他铸造方法的充填形态具有很大的差 别,因而理解压力和速度在压铸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对液 态合金流动(充填)形态的影响是必要的。
一般认为最早的压铸机械出现在19世纪初期,当时 广泛用于压铸印刷用的铅字至19世纪中叶已有专利提出。
当前国外压铸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压铸机向系列化、 大型化及自动化发展;计算机在压铸生产中应用日益增 多;压铸工艺不断采用新技术以及开展延长压铸模服役 寿命研究等。
压力铸造在我国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但在工业上大量 生产压铸件始于20世纪50年代,即1958年以后。在汽车、 电工和仪表行业中大批量生产压铸件,从此压铸工艺得到 迅速发展。在这以后的10年中,我国的压铸技术取得了一 定的成就,自行设计制造了压铸模,除掌握了常规压铸生 产工艺外,尚对一些新工艺,如真空压铸和黑色合金压铸 进行了探讨,压铸件的应用范围扩展到农机、机床、办公 用具、军工等领域。
1.2压铸工艺过程 —由压铸机来完成 热压室压铸机压铸过程
a)合模状态 b)压射 c)压射冲头回程→开模→推出压铸件
立式冷压室压铸机压铸过程
a)合模→熔融合金浇入压室 b)压射→反料冲头下退→充填型腔 c)压射冲头回程→反料冲头上升推出余料 d)开模→推出压铸件
? 卧式冷压室压铸机压铸过程
a)合模→熔融合金浇入压室 b)压射→熔融合金充填型腔
速度又有压射速度与充填(充型)速度两个不同的概念。压 射速度是指压室内压射冲头的推进速度,而充填速度指的 则是内浇口处液态合金的流动速率,即内浇口速度。
1.3.2液态合金流动(充填)形态有关理论 压铸过程中,液态合金充填型腔时的流动(充填)形态是非
常复杂的,涉及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热力学等多学科理论问题, 且与诸如液态合金的密度、黏度、表面张力、凝固温度范状尺 寸与位置、压射比压、压铸温度等液态合金的物理性质和压铸 工艺参数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