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松果体区占位影像表现

松果体区占位影像表现
> CT/MR表现 :常为囊实性 ,病灶密度/信号不均 ,钙化、 脂肪密度/信号是重要诊断依据 > 增 强 扫 描 :强化不均 ,囊壁及实性成分强化 ,显著强化提示恶性
8岁 男性 突发头痛2天 ,呕吐1天——成熟畸胎瘤
混合型生殖细胞瘤
> 一种罕见的癌症 ,由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殖细胞瘤肿瘤组成 > 包括 :绒癌( HCG )、卵黄囊瘤( AFP )、胚胎性癌、 畸胎瘤、精原细胞瘤 > CT/MR:密度/信号常不均匀 囊变多见 > 增 强 :明显强化、不均匀
> 女 11 岁 腰痛4月余
松果体囊肿
女 29岁 体检发现松果体囊肿2年余
转移瘤
> 松果体区转移瘤少见 > 如为多发病灶 ,则与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鉴别 ,后者也可多发 > 脑内转移瘤水肿明显 ,生殖细胞瘤周围水肿不明显 > 转移瘤发病年龄较生殖细胞瘤大 ,且有原发病史 > 松果体区最常见转移瘤 :肺癌、乳腺癌、 肾癌、 胃肠道肿瘤等 > 转移性疾病被认为与血源性扩散有关 > 影像表现大多与原发肿瘤相似
56岁 女性 头痛、头晕1周——松果体细胞瘤
60岁 男性 反复头痛1月余——松果体细胞瘤
松果体区松果体细胞瘤主要与生殖细胞瘤鉴别 : a. 年龄很重要!生殖细胞瘤青少年男性多见 ,松果体细胞瘤年龄大者多见 b.松果体细胞瘤CT密度及MR信号、 强化与生殖细胞瘤相似 ,难以鉴别 c.松果体细胞瘤内可出现散在钙化斑点 ,生殖细胞瘤常推移松果体钙化 d.松果体细胞瘤不具有生殖细胞瘤侵犯三脑室后部形成的V形狭窄 e. 鞍上池、基底节区及脑实质内有肿瘤病灶时考虑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母细胞瘤
> 高度恶性松果体细胞瘤 ,WHO IV 级 ,常见脑脊液转移 > 发生于任何年龄 ,常发生于20岁以前 ,无明显性别差异 > 脑脊液转移常见且是最常见的致死原因 ,故全颅脊柱轴成像很必要 > 肿瘤体积较大 ,向周围浸润性生长 ,边界不清 ,瘤内坏死出现常见 > CT呈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MR信号与灰质信号相近;增强肿瘤不均匀显著强化

简述松果体区病变的常见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 -回复

简述松果体区病变的常见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 -回复

简述松果体区病变的常见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

-回复松果体区病变是指发生在松果体及其周围区域的疾病,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肿瘤、囊肿、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等。

这些病变不仅会对松果体本身造成损伤,还会影响到其周围结构和神经传递通路,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

接下来,本文将逐步介绍这些病理类型及其常见临床表现。

一、肿瘤松果体区最常见的肿瘤是松果体细胞瘤。

这种肿瘤多为良性,但也有少数恶性转化的可能。

松果体细胞瘤可以来源于松果体细胞、神经元或支持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当肿瘤发生时,它可以逐渐增大并压迫周围结构,导致多种临床表现,包括视力障碍、头痛、眩晕、共济失调和内分泌功能异常等。

二、囊肿松果体区的囊肿常见的有乳头状瘤和囊性畸胎瘤。

乳头状瘤是一种由松果体细胞构成的囊肿,通常为良性。

囊性畸胎瘤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变,其中含有多种成熟和未成熟的胚胎组织。

这些囊肿会逐渐增大,并通过压迫周围神经结构或侵犯颅底区域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视力障碍、头痛和内分泌功能异常。

三、感染和炎症松果体区也可受到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侵袭。

一种常见的感染是结核性脑膜炎,其可累及松果体区,导致松果体炎症和纵隔淋巴结增大。

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如脑脓肿、脑膜炎球菌感染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能引起松果体区炎症。

这些炎症过程对松果体本身造成损伤,导致它的体积增大,进而通过压迫和扩散造成头痛、发热、视力障碍和脑脊液异常等症状。

综上所述,松果体区病变的常见病理类型包括肿瘤、囊肿、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等。

这些病变会对松果体及其周围结构造成损伤和压迫,并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

因此,对于松果体区病变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松果体区占位的影像诊断

松果体区占位的影像诊断

宽0.6cm
厚约0.4cm
松果体区正常解剖及病理基础
松果体区
• 松果体及其周围的结构
包括:
•前方的三脑室后部 •后方的四叠体池
•上方的胼胝体压部 •下方的中脑导水管和四叠体
•小脑幕切迹 •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
(鱼博浪)
图片
松果体区正常解剖及病理基础
病理基础
• 大体病理:松果体周围包有结缔组织被膜,并深入松果体实质, 分若干不规则小叶,各小叶细胞积聚成团。 • 组织病理:松果体细胞分主质细胞和支柱细胞。 正常松果体病理 主质细胞,数目较多。 支柱细胞,数目较少,约占5%。 大量凝固体,内含羟磷灰石和碳酸钙磷灰石,称脑沙 脑沙作用不详,幼年少见,在CT扫描上表现为钙化。
• 松果体区肿瘤不常见,约占所有颅内肿 瘤的o.5%~2%.在儿童这种比率要高, 约为3%~8%。 • 位置深在,与中脑、丘脑、大脑大静脉、 大脑内静脉、四叠体等重要结构有密切 关系。 • 确诊靠病理,特征性影像征象有助诊断
松果体区占位的影像表现
松果体占位
根据肿瘤的起源和神经系统WHO分类:
生殖细胞肿瘤:根据2000年WHO关于脑肿瘤的分
T2
T1
松果体区占位的影像表现
T1Sag
C+
脑室引流后
放疗后
2006-12-05
2007-01-03
2007-09-17
松果体区占位的影像表现
诊断要点
• CT 呈均质稍高密度或等密度 • MRI T1加权图上常呈较均质的等信号或稍低信 号,T2加权图呈较均质稍高信号(接近脑灰质 信号) • 增强扫描 肿瘤多数呈均质显著强化。 • 三脑室后部呈“V”形狭窄 ,整个肿瘤呈蝴蝶 状 • 钙化的松果体受压偏离中线或包埋 • 放疗敏感 • 可多发;播散转移

陈主任放射影像工作日志之5:松果体区肿瘤

陈主任放射影像工作日志之5:松果体区肿瘤

增强实质部分为均匀显著强化。
松果体生殖细胞瘤病理学上常表现为恶性,可发生脑 室内侵犯,脑脊液种植。
女,19岁。松果体区肿瘤(生殖细胞瘤)。平扫示三脑室后方 有一类圆形稍高密度灶,边缘清晰,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平 扫CT值41HU、增强65HU)。
松果体区第二常见肿瘤,颅内畸胎瘤的50%位于 松果体区。主要发生于男性,以20~30岁最多,病理 常表现为含有三个胚层多种多样的组织成分,如脂肪、 牙齿、毛发、骨、软骨等组织。与生殖细胞瘤的松果 体钙化多包埋于肿瘤不同,钙化的松果体常发生移位。 很不均质密度和很均质信号,实质部分不强化或 轻度强化,明显强化应考虑为恶性。
(四)正常松果体CT: CT强化优势不如MRI强化,不 能显示松果体的结构,如果CT扫描在松果体部位发现了 明确的强化,则高度提示存在松果体肿瘤的可能。 但CT对松果体钙化优势明显,6岁以后松果体可 发生钙化盐沉着,一般居大脑中线位,但亦可轻微偏离 中线。CT扫描发现,1岁以内的小儿钙化出现率为3.1%, 18岁时达到33%。一般分为四种形态:单块型、双块型、 品字型各田字型。钙化一般不大小1.0MM,最大不超过 1.3MM。6岁后其钙化出现率和年龄近似成对数关系。
松果体血供:血液供应比较丰富,其血流量仅次于肾脏, 由左、右脉络后动脉 分支的微动脉穿入松果体被膜,呈“T” 形分为前后支进行分布,行于胶质组织之中,然后形成毛细 血管网,经静脉汇集起来穿出被膜,构成松果体奇静脉,最 终注入大脑大静脉。 松果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脑内毛细血管相似,为无孔且 紧密连接的。它的静脉由头部脉络丛静脉等一般静脉回流至 体循环静脉。
肿瘤内见更低密度的脂肪影,MR扫描T1、T2均呈 混杂信号。
图1呈分叶状的恶性畸胎瘤,矢状面可清晰显示位于中脑被 盖于小脑上蚓之间的肿瘤。 图2不成熟畸胎瘤,呈多发小囊样改变。

松果体区肿瘤放射治疗探讨(附13例报告)

松果体区肿瘤放射治疗探讨(附13例报告)

5
3
周 为 1 个周期
1


全组 患
07 %
)

者 临 床 特征 与放 射治 疗方 法 见 表

F ig u
re
1
诊断 M R I
n
图2
in M R I
放疗前
n s
1
Ma
if e s t a t i o
n s
F igu
r e
2
Ma
n
if e s t a t io
be fo
r e
r a
dio th e
r a
py
2009
年第 3 6 卷第 3 期
松 果 体 区 肿 瘤 放 射 治 疗探 讨 ( 附 1 3 例 报 告 )
14 卜
图3
F igu
re
放疗 2 2 G y 时
n s a
图4
r a
放疗 5 4 G y 时
n s
a
3
Ma
n
ife
s
ta tio
f te
r
r a
d io th e
py
w
ith 2 2 Gy
F igu
r e
4
Ma
n
if e s t a t io
fte
r
r a
d io t h e
r a
py
w
it h 5 4 G y
表1
T a b le 1 Cl in i c
a
13
te
r
例 松 果 断 体 区 肿 瘤 患 者 临 床 特 征 与放 射 治 疗 方 法
s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诊断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诊断
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松果体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松果体囊肿在影像学上表现为 松果体区的低密度或等密度占 位,边界清晰,形态多呈圆形 或椭圆形。
增强扫描后,囊肿通常无强化 或仅有轻度强化。
囊肿可能压迫邻近脑组织,导 致局部脑池、脑沟受压变形。
松果体畸胎瘤的影像学表现
松果体畸胎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 松果体区的混杂密度占位,密度 不均,可伴有钙化、囊变和出血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诊断
CONTENTS
目录
• 松果体区解剖与生理功能 • 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 松果体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松果体区病变的治疗与预后
CHAPTER
01
松果体区解剖与生理功能
松果体区的解剖结构
位置与毗邻关系
松果体位于中脑上丘节之上,四 叠体池内,周围毗邻导水管、大 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小脑上 动脉等重要结构。
CHAPTER
02
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 法
头颅X线检查
总结词
头颅X线检查是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颅骨的异常改变,如骨 折、肿瘤骨转移等。
详细描述
头颅X线检查可以显示松果体区的骨结构,有助于发现颅骨的异常改变,如肿瘤 骨转移导致的骨质破坏等。但X线检查对于软组织分辨率较低,对于松果体区软 组织的病变显示效果不佳。
对于某些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 ,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其
功能。
松果体区病变的预后
病变性质
不同性质的松果体区病变预后 不同,如良性病变预后较好,
而恶性病变预后较差。
病变程度
病变程度较轻的患者预后较好 ,而病变程度严重的患者预后 较差。
治疗方式
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患 者的预后,而延误治疗则可能 影响预后。

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男,14岁,反复头痛2个月,加重伴呕吐2天
T2 T1
T1Sag
C+
放疗后
2007-0பைடு நூலகம்-17
诊断要点
CT 呈均质稍高密度或等密度。 MRI T1加权图上常呈较均质的等信号或稍低信号,
T2加权图呈较均质稍高信号(接近脑灰质信号)。 增强扫描 肿瘤多数呈均质显著强化。 三脑室后部呈“V”形狭窄 ,整个肿瘤呈蝴蝶状 。 钙化的松果体受压偏离中线或包埋。 放疗敏感。 可多发(鞍上池、基底节区、脑室或脑实质其他部
囊肿、蛛网膜囊肿、脂肪瘤、大脑大静脉瘤。
生殖细胞瘤(germinoma)
生殖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颅内生殖细胞 瘤最好发于松果体区.也是松果体区最常见的肿瘤, 约占松果体肿瘤的50%左右。
发病机制(两种学说)。 主要发生在30岁以前的青少年,l 5岁最高峰。男
性明显多于女性,约80%出现在男性。 临床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为最常见的表现。
女,14岁,头痛16天 外院病理:松果体母细胞瘤
松果体母细胞瘤 (pineoblastoma)诊断要点
体积常较大,向周围结构浸润性生长。 肿瘤形状常不规则.可有明显的分叶,境界
欠清楚。肿瘤内坏死出血常见。 CT: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不均质。 MRI:与灰质信号相近。 增强扫描时肿瘤显著强化。
CT:很不均质之混杂密度。 MRI:很不均质信号,无论是T1WI还是T2WI。 骨和牙齿:特征性改变 。 脂肪:重要依据。 增强扫描:肿瘤的囊性部分不强化,实质部分可轻
度强化或不强化。 若肿瘤以实质为主,且增强很显著强化时则应考虑
恶性畸胎瘤。
一般认为,松果体区若出现很不均质混杂信号(密度)的肿 瘤时则提示畸胎瘤(另两种常见肿瘤均质)

松果体钙化、动静脉畸形、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生理性钙化和病理性钙化颅内钙化疾病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

松果体钙化、动静脉畸形、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生理性钙化和病理性钙化颅内钙化疾病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

松果体钙化、大脑镰钙化、脉络膜丛钙化、基底节钙化、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动静脉畸形、肿瘤性钙化、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生理性钙化和病理性钙化颅内钙化疾病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钙化是颅内最常见的征象之一,钙化是颅脑CT和MRI检查的常见征象。

CT扫描对颅内钙化的显示和确定明显优于MRI检查。

钙化在CT平扫时呈很高的密度,CT值超过100HU可以确定为钙化。

生理性钙化1、松果体钙化。

颅内最常见的生理性钙化之一。

(1)钙化的松果体是否偏离中线,明显偏离中线时应仔细观察有无早期松果体区肿瘤。

(2)松果体团块太大,直径超过10mm时,应怀疑松果体区肿瘤。

(3)10岁以下儿童出现松果体钙化时,应警惕有松果体区肿瘤存在。

2、脉络膜丛钙化。

主要见于侧脑室三角区,钙化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情况下脉络膜丛钙化为双侧对称性。

3、大脑镰钙化。

多呈沿大脑镰走行的线状,也可局部钙化胶着,呈梭形或球形,少数可呈大脑镰多发结节状钙化。

4、基底节钙化。

40岁以上正常人中,颅脑CT扫描时发现基底节钙化也很正常,通常双侧比较对称,但也可不对称,以苍白球钙化最为常见。

如果基底节钙化出现在30岁以下时,应警惕病理性钙化,基底节病理性钙化主要为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病所致,仔细询问有无癫痫等相关临床症状或进行有关钙、磷代谢和内分泌方面临床生化检查。

5、小脑齿状和钙化。

意义同基底节钙化。

病理性钙化根据钙化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在分析钙化原因时可将分为五种情况来考虑:(1)脑实质内多发、散在、结节样钙化是颅内感染性病变钙化的特点,除感染性疾病外,还应该考虑到结节性硬化。

(2)脑实质内双侧、片状、弥漫性钙化是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性疾病颅内钙化的特点(诊断时还需要考虑生理性钙化和家族性疾病引起的钙化,如Fahr’s综合症、恶病质综合症等)。

(3)条样、脑回样、铁轨样、圆点状钙化是血管性疾病钙化的特点,包括动静脉畸形、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等。

(4)脑肿瘤钙化:绝大多数表现为肿瘤内部分钙化,其特点为异常密度或信号的肿瘤背景下有各种形态、程度和范围的钙化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脑膜瘤
42岁女患,伴头痛和视力改变
CT示: 松果体区巨大高密度病变伴钙化
导致脑积水并脑脊液渗出
增强示肿瘤与小脑幕宽基底相连的一均匀强化的病变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脂肪瘤
• • • 脂肪瘤源于原始脑膜的异常分化 脂肪瘤实为发育畸形而并非肿瘤 肿瘤内有神经血管穿过
T1WI像示四叠体池内可见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星形细胞瘤
5岁女孩,伴头痛和嗜睡
T1WI示中脑顶盖(箭)扩张
导致中脑导水管受压
侧脑室和第三脑室脑积水
中脑顶盖的神经胶质瘤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脑膜瘤
• • • • • • 起源于硬脑膜的病变 15%–20%可见钙化 脑膜瘤常呈高密度 T1WI上呈低到等信号 T2WI上呈等到高信号 增强呈明显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畸胎瘤
信号很不均质
实质部轻度强化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松果体细胞瘤
• 源于松果体主质细胞 • 多见于青年女性 • 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轮廓光整 • 均质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可有散在钙化 • T1均质等低信号,T2均质高信号; • 轻度到中度均质强化 • 形态不规则、分叶、境界不清楚、 • 显著强化应该考虑松果体母细胞瘤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生殖细胞瘤
• 影像學表現:
‥ 肿瘤位于松果体区 类圆形,境界清楚 ‥ 肿瘤沿三脑室两侧缘生长较具有特征性 ‥ 肿瘤不钙化,钙化的松果体偏离中线
‥ CT扫描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
‥ T1等或稍低信号; T2高信号,均质
‥ 均质显著强化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生殖细胞瘤
15岁男孩,伴头痛。
• 松果体区第二常见肿瘤 • 颅内畸胎瘤的50%位于松果体区 • 儿童最多见,平均年龄12岁 • 多数为部分囊性,囊内含脂质、毛发和牙齿,肿瘤内钙化常见 • 密度 、信号很不均质 • 实质部分不强化或轻度强化
• 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应考虑为恶性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畸胎瘤
8岁男孩
T1示:分叶状,不均匀的病变 其内含高信号区(箭),此表现与脂肪有关 增强MRI示:病变实性部分强化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松果体母细胞瘤
4岁男孩,伴恶心和呕吐
• •
T2示松果体区巨大的肿块,导致了脑积水 增强示:肿块内不均匀显著强化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乳头状瘤

发生于儿童和成年,平均年龄:31.5岁 罕见的神经上皮肿瘤 边界清楚的病变,囊变常见 大小在5 cm以上且可有囊性成分 T1WI上可为多种信号强 T1WI上可呈高信号,可能与分泌的包涵体 内含蛋白质或糖蛋白有关
• • • • • •
T2WI上呈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号

增强可强化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乳头状瘤
患者 男,4l岁。反复头痛头晕半年余
CT示:
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
约30 mm×25 mm 边界欠清,混杂密度 第三脑室被推挤向前移位
双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明显扩大
MRI: T1WI病灶以等信号为主
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
边界清楚的高密度病变
27岁女患,伴头痛,恶心和呕吐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松果体囊肿
• 很常见 ,通常小,无临床意义 • 可呈单房或多房 • 多见40–49岁 • 圆滑,形态规则,境界清楚 • 脑脊液密度和信号 • 增强扫描:囊液不强化,囊壁不完全强化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松果体囊肿
圆形光滑 形态规则
‥ 松果体母细胞瘤 ‥ 乳头状瘤 ‥ 星形细胞瘤 ‥ 脑膜瘤
‥ 脂肪瘤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生殖细胞瘤
• 概述:
‥源于发育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的残余组织
‥好发于松果体区和鞍区,以松果体区多见 ‥发病高峰在12岁以内,10~12岁峰值年龄段 ‥男性多见,男女比3.25:1 ‥松果体区的肿瘤男性多见,占67%

松果体区影像解剖学
Galen静脉
• 松果体大小约10-14mm
• 松果体位于中线区
• 附着于第三脑室后方上部
• 下方为中脑顶盖与上丘 松果体 • 上方为胼胝体压部与Galen静脉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
• 先天性病变:
‥ 表皮样囊肿 ‥ 松果体囊肿
• 肿瘤:
‥ 生殖细胞瘤 ‥ 畸胎瘤
‥ 松果体细胞瘤
境界清楚
脑脊液密度和信号 囊液不强化 囊壁不完全强化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表皮样囊肿
• 占颅内表皮样囊肿3%–4% • • • • • • 好发于20—30岁 囊肿大且形态不规则 囊肿钻入周围结构且包绕神经、血管 囊肿呈类似于脑脊液密度、信号 CT:囊肿呈类似于脑脊液的低密度 MRI: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其信号强度与脑脊液类似
松果体区高密度病变 松果体的钙化被其包埋、轻度左移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生殖细胞瘤
19岁男孩,伴头痛
T1WI--松果体区病变呈均匀强化
弥散加权-- 病变呈高信号--- 提示病变富含细胞结构
T1WI-- 示沿马尾的结节样强化的肿块(箭)--- 种植转移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畸胎瘤
• 生殖细胞瘤- -- 包埋松果体钙化 • 松果体母细胞瘤-- 松果体钙化---被爆破,并被推移至瘤体边缘 • 脑膜瘤 --- 与硬脑膜广基底相连
Thanks!
(鞍上区肿瘤女性占75%)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生殖细胞瘤
病理
‥低度恶性肿瘤
无包膜、无钙化、出血、坏死或囊性变
‥多呈浸润性生长,常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转移
易向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种植、播散 ‥组织学细胞成分:上皮样细胞和淋巴样细胞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生殖细胞瘤
• 临床表现
• 内分泌紊乱:上视障碍和性早熟 可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如尿崩、烦渴、嗜睡及肥胖 • 与肿瘤部位有关的症状: 松果体区肿瘤可阻塞中脑导水管,造成颅内高压
松果体区病变 影像学表现

松果体区解剖概要
--- 胼胝体压部和Galen静脉下方 --- 附着于第三脑室后缘上部
• 松果体位置: 中线 --- 小脑幕和上丘上方

松果体区解剖概要
--- 被纤维血管间质分隔 松果体细胞(95%)小叶 星形细胞(5%)小叶
• 松果体组织学
• 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并与生物钟节律有关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表皮样囊肿
27岁患者,伴头痛和恶心
CT示:
松果体区巨大低密度病变 病变钻入邻近脑实质内 可见周边钙化(箭)
T2WI像示病变呈高信号
弥散加权像示病变呈高信号 增强:病变钻入邻近脑实质内 病变无强化 周边强化区域为血管结构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小结
生殖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与脑膜瘤 --- CT呈高密度
其内可见条状未强化区 幕上脑室系统明显扩张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乳头状瘤
17岁女孩,伴头痛,呕吐和复视
松果体区不均匀的囊实性病变 出现了脑积水
增强:病变的实性部分强化
无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星形细胞瘤
• 松果体区星形细胞瘤少见 • 源于胼胝体压部,丘脑或中脑顶盖 • 发生于中脑顶盖的星形细胞瘤常为低度恶性 • 中脑顶盖的神经胶质瘤好发于儿童且生长缓慢 • 中脑顶盖呈球形扩大 • 病变T1WI上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 增强上呈无强化到轻微强化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松果体细胞瘤
均质稍高密度 可有散在钙化
中度均质强化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松果体细胞瘤
T1均质等低信号
T2均质高信号
轻中度 --- 均质强化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松果体细胞瘤
T1均质等低信号
T2均质高信号
轻度 --- 均质强化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松果体母细胞瘤
• 高度恶性肿瘤 • 肿瘤可发生坏死和出血 • 脑脊液转移常见 • 好发于10-20岁
• 形态不规则、分叶 • 境界不清楚、
• 显著非均匀强化
增强:松果体区肿块边界不清的伴脑积水 显著非均匀强化 强化部分延伸到蛛网膜下腔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学---松果体母细胞瘤
10岁女孩,伴嗜睡、呕吐和眼球下视
• 松果体区巨大的肿块 • 导致脑积水 • 松果体钙化向外周爆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