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doc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3)

顺乎世界之潮流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顺乎世界之潮流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历程,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一必修二中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内容顺乎世界之潮流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并有拓宽视野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用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目标解析:(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就是要理解掌握先进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原因、代表人物及主张,掌握早期维新思想的提出、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掌握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宣传、发展以及初步实现。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要掌握维新变法思想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1)难以理解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既为他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能从历史大背景以及康有为的阶级立场,本人生活经历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解决这一问题可以(2)同为资产阶级,为什么会同时有改良和革命两派势力,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差别?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历史地辩证思维。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第一章:了解世界潮流的概念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潮流的定义和含义。
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潮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潮流的概念和起源。
讨论世界潮流对个人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世界潮流的定义和含义。
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世界潮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探索世界潮流的类型与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世界潮流。
让学生掌握世界潮流的特点和趋势。
2.2 教学内容介绍时尚、文化、科技等不同类型的世界潮流。
分析各类世界潮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不同类型的世界潮流。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世界潮流的特点和趋势。
第三章:理解世界潮流的成因与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潮流形成的成因。
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潮流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探讨世界潮流形成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
分析世界潮流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世界潮流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世界潮流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第四章:掌握世界潮流的趋势与应对策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潮流的趋势。
让学生掌握应对世界潮流变化的策略。
4.2 教学内容分析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探讨应对世界潮流变化的策略,包括个人应对和社会应对。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世界潮流的趋势和应对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应对世界潮流变化的策略。
第五章:培养世界潮流的敏感性与适应能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培养对世界潮流的敏感性。
让学生提高适应世界潮流变化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探讨如何培养对世界潮流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讲解提高适应世界潮流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培养世界潮流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适应世界潮流变化的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8页)必修三专题三顺乎世界之潮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过程与方法:借助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理清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的线索,准确理解各历史阶段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能分析找出各种思想出现的根本原因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能读取相关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解答有关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基本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思想文化的发展,即要继承和吸收,也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感受先辈们为中国民主的独立与富强,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培养自身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激发自己对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二、重难点(师)导课: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孙中山人物像及名言图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教师解说:1916年9月,孙中山到海宁盐官观看钱江大潮,回上海后写下了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那当时的世界潮流是什么?导入本专题:近代世界之潮流: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向欧美西方式的近代社会)包括三部分: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代议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工业化(工业革命)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思想理性化(启蒙运动)......那思想理性化对中国的影响有什么呢?我们开始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一专题2、答疑解惑(1)解答基础巩固部分选择题:2、5、6、8。
(2)展示学生专题知识框架示意图,并予以表彰肯定3、基础检测A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表,通过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表达,提出问题展示答案,学生重点记忆。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教案他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教案他](https://img.taocdn.com/s3/m/7191283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6.png)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演进过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2. 使学生认识到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时代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2. 历史发展潮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4. 我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 面向未来,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实现民族复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我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历史发展潮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联系与影响,面向未来,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实现民族复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国家和地区为例,分析它们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教材:《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
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报道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历史网站、在线视频等。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演进过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2. 使学生认识到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时代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2. 历史发展潮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4. 我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 面向未来,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实现民族复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我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第一章:了解世界潮流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潮流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潮流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1.2 教学内容:解释世界潮流的概念和定义。
探讨世界潮流的来源和形成原因。
分析世界潮流对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知道的世界潮流。
讲授:讲解世界潮流的定义和特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世界潮流的来源和形成原因。
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分享和课堂提问来评估学生对世界潮流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探索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2.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了解并分析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对世界潮流发展变化的敏感度。
2.2 教学内容:分析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
探讨世界潮流发展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潮流的最新动态。
2.3 教学活动:复习: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
讲授:讲解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和原因。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世界潮流的最新动态。
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分享和课堂提问来评估学生对世界潮流发展趋势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把握世界潮流的机遇与挑战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潮流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培养学生对世界潮流的应对策略。
3.2 教学内容:分析世界潮流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探讨应对世界潮流的策略和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世界潮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3.3 教学活动:复习:回顾前两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潮流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讲授:讲解世界潮流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把握世界潮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3)

顺乎世界之潮流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顺乎世界之潮流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历程,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一必修二中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内容顺乎世界之潮流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并有拓宽视野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用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目标解析:(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就是要理解掌握先进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原因、代表人物及主张,掌握早期维新思想的提出、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掌握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宣传、发展以及初步实现。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要掌握维新变法思想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1)难以理解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既为他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能从历史大背景以及康有为的阶级立场,本人生活经历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解决这一问题可以(2)同为资产阶级,为什么会同时有改良和革命两派势力,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差别?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历史地辩证思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典翻转课堂教学设计(23页)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旨在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
2.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历史素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近代中国历史事件,分析其对近代化的影响,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设计一份关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思维导图,涵盖维新思想、革命思想等主要思想流派,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认识到顺应世界潮流、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近代中国历史图片,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分析近代中国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阐述这些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介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如维新思想、革命思想等,讲解其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到顺应世界潮流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典翻转课堂教学设计(23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人民版必修3).doc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课型][第课时][教学目的]①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通过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过程内容的的理解和运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的分析,逐渐形成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价,形成对二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初步认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是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而且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的历史事实。
[教学重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教学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本专题讲述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步步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力图挽救危机,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的出路,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迈出探索第一步的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他们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
一、睁眼看世界(1)引导学生回顾有关鸦片战争前后的内容,分析睁眼看世界的原因。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
他们开始睁开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了解睁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及其主要思想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2)“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树立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
(2)体悟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要素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中,无论任何个体、任何民族或任何国家都无法在自我隔绝中实现一支独秀,进一步养成开放的学习心态与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思想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主要主张【教学难点】林则徐、魏源思想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1】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图片:两种文明的碰撞【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感受19世纪前期中国和西方的差距。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引入话题。
集中注意力,激发师生情感交流【教学环节2】明确学习任务【教学内容】解读课题。
《“顺乎世界之潮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同学们通过对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围绕如何使中国“顺乎世界之潮流”而进行的探索的了解,感受他们的思想主张与爱国情怀。
【师生活动】老师解读课题;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
【教学环节3】第一幕:睁眼看世界【教学内容】出示林则徐魏源的图像;了解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
【师生活动】1、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奇变” 如果你是清朝统治集团一员的林则徐或魏源,会采取什么措施应对?2、他们的措施取得哪些成果,提出什么思想主张?3、林则徐为什么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4、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如何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掌握林则徐、魏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思想主张及影响。
【教学环节4】情景设计1【教学内容】XX年是魏源逝世150周年,岳麓书社准备再版魏源《海国图志》。
岳麓书社的发行人员在网络上征集《海国图志》再版的宣传语,有如下的贴子,请你结合今天对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了解,以及你对新思想的理解,以跟贴的形式用最精炼的语言为《海国图志》写一句宣传词。
示例:小鱼儿: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创师外夷之长技,后有来者哭泣的雨:开中国之眼界,扬华夏之新风.回眸一笑:《海国图志》150年前便是一本好书.……【师生活动】学生设计宣读,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设计书写,参与互动,锻炼学生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并加以适当补充。
进一步感受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内涵和价值。
32019-08-20【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2)“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树立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
(2)体悟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要素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中,无论任何个体、任何民族或任何国家都无法在自我隔绝中实现一支独秀,进一步养成开放的学习心态与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思想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主要主张【教学难点】林则徐、魏源思想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1】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图片:两种文明的碰撞【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感受19世纪前期中国和西方的差距。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引入话题。
集中注意力,激发师生情感交流【教学环节2】明确学习任务【教学内容】解读课题。
《“顺乎世界之潮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同学们通过对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围绕如何使中国“顺乎世界之潮流”而进行的探索的了解,感受他们的思想主张与爱国情怀。
【师生活动】老师解读课题;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
【教学环节3】第一幕:睁眼看世界【教学内容】出示林则徐魏源的图像;了解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
【师生活动】1、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奇变” 如果你是清朝统治集团一员的林则徐或魏源,会采取什么措施应对?2、他们的措施取得哪些成果,提出什么思想主张?3、林则徐为什么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4、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如何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掌握林则徐、魏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思想主张及影响。
【教学环节4】情景设计1【教学内容】XX年是魏源逝世150周年,岳麓书社准备再版魏源《海国图志》。
岳麓书社的发行人员在网络上征集《海国图志》再版的宣传语,有如下的贴子,请你结合今天对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了解,以及你对新思想的理解,以跟贴的形式用最精炼的语言为《海国图志》写一句宣传词。
示例:小鱼儿: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创师外夷之长技,后有来者哭泣的雨:开中国之眼界,扬华夏之新风.回眸一笑:《海国图志》150年前便是一本好书.……【师生活动】学生设计宣读,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设计书写,参与互动,锻炼学生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并加以适当补充。
进一步感受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内涵和价值。
32019-08-20【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2)“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树立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
(2)体悟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要素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中,无论任何个体、任何民族或任何国家都无法在自我隔绝中实现一支独秀,进一步养成开放的学习心态与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思想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主要主张【教学难点】林则徐、魏源思想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1】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图片:两种文明的碰撞【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感受19世纪前期中国和西方的差距。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引入话题。
集中注意力,激发师生情感交流【教学环节2】明确学习任务【教学内容】解读课题。
《“顺乎世界之潮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同学们通过对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围绕如何使中国“顺乎世界之潮流”而进行的探索的了解,感受他们的思想主张与爱国情怀。
【师生活动】老师解读课题;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
【教学环节3】第一幕:睁眼看世界【教学内容】出示林则徐魏源的图像;了解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
【师生活动】1、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奇变” 如果你是清朝统治集团一员的林则徐或魏源,会采取什么措施应对?2、他们的措施取得哪些成果,提出什么思想主张?3、林则徐为什么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4、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如何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掌握林则徐、魏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思想主张及影响。
【教学环节4】情景设计1【教学内容】XX年是魏源逝世150周年,岳麓书社准备再版魏源《海国图志》。
岳麓书社的发行人员在网络上征集《海国图志》再版的宣传语,有如下的贴子,请你结合今天对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了解,以及你对新思想的理解,以跟贴的形式用最精炼的语言为《海国图志》写一句宣传词。
示例:小鱼儿: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创师外夷之长技,后有来者哭泣的雨:开中国之眼界,扬华夏之新风.回眸一笑:《海国图志》150年前便是一本好书.……【师生活动】学生设计宣读,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设计书写,参与互动,锻炼学生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并加以适当补充。
进一步感受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内涵和价值。
32019-08-20【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2)“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树立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
(2)体悟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要素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中,无论任何个体、任何民族或任何国家都无法在自我隔绝中实现一支独秀,进一步养成开放的学习心态与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思想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主要主张【教学难点】林则徐、魏源思想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1】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图片:两种文明的碰撞【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感受19世纪前期中国和西方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