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其他拉伸强度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其他拉伸强度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一种常见的泡沫材料,因其轻质、隔热、隔音的特性,在建筑、家具、汽车、鞋材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除了常见的重量轻、吸震、加工性好等优势外,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在拉伸强度方面还有其他的一些特点,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究这一主题。
深度探究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是指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
一般来说,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较高,可以达到10-30MPa。
这种较高的拉伸强度使其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适用于需要承受拉力的场合。
然而,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在建筑材料中,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往往需要较高,以保证其在承载结构中具有足够的强度。
而在家具、汽车等领域,对于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要求可能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其轻质、柔软和舒适的特性。
除了受力表现的差异外,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还受到其配方和制备工艺的影响。
不同的配方和工艺会影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分子结构、孔隙结构和界面结合等性能,从而对其拉伸强度产生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以确保其具有符合要求的拉伸强度。
广度探究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除了受到材料本身的影响外,还受到外部环境和使用条件的影响。
在高温、潮湿或化学腐蚀等恶劣环境下,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可能会下降,甚至出现损坏。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另外,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还受到外部应力的影响。
在受到剧烈冲击或持续受力的情况下,其拉伸强度也会发生变化。
在设计和使用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品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在实际使用中可能承受的应力情况,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拉伸强度。
结论与展望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其受力表现、配方工艺和外部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其拉伸强度产生影响。
课件12软质聚氨酯泡沫配方计算(精)

PAPI的用量,18.02是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反应方 程式,1个水分子消耗2个NCO(如1个TDI分子)。配方 中化学发泡剂水的用量一般指总的水用量,除加入的水 外,还包括聚醚多元醇及其它组分所含的水分。
由于多元醇含有少量水分,100份多元醇所含的水分 就较可观,一般需把多元醇及填料、助剂中所含的水分 计算在内。
骣 ç ç 30 70 ? 0.1% ç 70 M iso =ç + + ç 56100 56100 ç ç ç 桫 56 112 30 ? 0.2% 9 3.3 + ÷ ÷ 0.1? 67% ÷ ÷ 87.05 1.05/99% = 47.28 ÷创 ÷ 67 ÷ ÷ ÷
即100克多元醇中加入TDI 47.28克
工发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采用箱式发泡法生产软泡的优点主要有:设备投 资少,占地面积小,设备结构简单,操作和维修简单 方便,生产机动灵活。 箱式发泡的工艺参数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因为即 使相同的配方,采用不同工艺参数制得的泡沫性能也 一不定相同。
原料温度可控制在(25±3)℃,搅拌速度
900~1000r/min,搅拌时间5~12s。加TDI之前聚醚
丙二醇
62.06
76.08
2
2
2.806
2.289
二丙二醇
二乙二醇
134.2
106.1
2
2
1.298
1.642
(4)计算整个配方所需异氰酸酯的用量
把每质量份含活性氢原料所需消耗
的异氰酸酯分别乘以实际用量,加和后 乘以异氰酸酯指数即得整个配方所需异
氰酸酯的用量。
例如,在软泡生产中,一次用68kg多元醇(羟值 56mgKOH/g,含水分0.1%),配方中加水3份/l00 份多元醇,不计其它助剂消耗的TDI,TDI指数为
...聚氨酯泡沫塑料(包括硬质泡沫、软质泡沫等)、革用聚氨....doc

聚氨酯制品种类众多,主要的分类包括:聚氨酯泡沫塑料(包括硬质泡沫、软质泡沫等)、革用聚氨酯(PU 浆料)、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涂料、聚氨酯密封剂和聚氨酯粘合剂、聚氨酯纤维(氨纶)等。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异氰酸酯和羟基化合物经聚合发泡制成,按其硬度可分为硬质泡沫、软质泡沫等。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聚氨酯制品的主要品种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多孔性,因而相对密度小。
聚氨酯软泡的主要功能是缓冲,因此常用于沙发家具、枕头、坐垫、玩具、服装和隔音内衬;聚氨酯硬泡主要用于绝热保温、冷藏冷冻设备及冷库、绝热板材、墙体保温、管道保温、储罐的绝热等。
革用聚氨酯(PU 浆料)是生产合成革的主要原材料。
合成革是以毛布为底基,以 PU 浆料为涂料制成,由于其具有色彩丰富、材质弹性好、纹理自然、手感柔软、外观真皮感强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在服装、箱包、鞋类、家具等消费行业。
聚氨酯弹性体为聚合物主链上含有较多的氨基甲酸酯基团的系列弹性体材料,是对其施加的外力消除后复原性较好的一种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弹性体按照工艺不同,可分为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TPU)、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CPU)和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MPU)。
聚氨酯弹性体既有热塑性塑料的易加工性能,又具有热固性橡胶的性能,主要体现在抗撕裂性强、弯曲性能优秀、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高、长期压缩变形率低、低温下仍保持良好的弹性、防滑性能和耐磨性突出等,被广泛地用于鞋材(鞋底料)、电缆、复合材料服装、汽车、医疗、管材、薄膜等众多行业。
聚氨酯涂料是目前较常见的一类涂料,可以分为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和单组分聚氨酯涂料,应用范围也很广,主要应用于木器涂料、汽车修补涂料、防腐涂料、地坪漆、电子涂料、特种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等。
除上述应用外,聚氨酯还广泛地用于密封剂、粘合剂、氨纶等。
3、全球聚氨酯行业发展情况聚氨酯产品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
目前,亚太地区、北美和西欧是全球最主要的聚氨酯产销地区,合计的消费量占到全球总量的 85%以上,其中亚太地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聚氨酯消费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约 45%;其次是北美和西欧,合计占全球市场的约40%。
(完整版)聚氨酯泡沫材料及成型方法总结

聚氨酯泡沫材料一、概况聚氨酯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
凡是在高分子主链上含有许多重复的-NHCOO-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统称为聚氨基甲酸酯。
一般聚氨酯系由二元或多元有机异氰酸酯(通常为甲苯二异氰酸酯,简称TDI)与多元醇化合物(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相互作用而得。
由于聚氨酯的结构不同,性能也不一样。
利用这种性质,聚氨酯类聚合物可以分别制成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粘剂等。
近二十年来,聚氨酯在这几个方面的应用都发展很快,特别是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涂料发展更加迅速。
泡沫塑料是聚氨酯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之一,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多孔性,因而相对密度较小,质轻,隔热隔音,比强度高,减振等优异特性。
根据所用原料不同和配方的变化,可制成软质、半硬质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几种。
图1 聚氨酯泡沫合成主要原料聚氨酯原料异氰酸酯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其它多元醇扩链剂胺类扩链剂醇类扩链剂催化剂叔胺类催化剂金属有机催化其它助剂阻燃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增塑剂1.1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化学机理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生成聚氨酯的反应,是所有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中都存在的反应。
发泡过程中的“凝胶反应”一般即指氨基甲酸酯的形成反应。
因为泡沫原料采用多官能度原料,得到的是交联网络,这使得发泡体系能够迅速凝胶。
基团反应如下:—NCO+—OH→—NHCOO—在有水存在的发泡体系中,例如聚氨酯软泡发泡体系、水发泡聚氨酯硬泡体系,多异氰酸酯与水的反应不仅生成脲的交联(凝胶反应),而且是重要的产气发泡反应。
所谓“发泡反应”,一般是指有水参加的反应。
—NCO+H2O+OCN—→—NHCONH—+CO2↑上述几个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可促使反应体系温度迅速增加,是发泡反应在短时间内完成。
并且,反应热为物理发泡剂(辅助发泡剂)的气化发泡提供了能量二、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简称聚氨酯软泡)是指具有一定弹性的一类柔软性聚氨酯泡沫塑料,它是用量最大的一种聚氨酯产品。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生产设备,确保无漏电、短 路等现象,防止电火花引发自燃。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软质 聚氨酯泡沫自燃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软质聚氨酯泡沫自燃的应急 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组 织救援。
应用阻燃技术
采用阻燃剂处理软质聚氨酯泡沫表 面,使其具有更好的阻燃性能,有 效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02
自燃原因分析
原材料因素
原材料的稳定性不足
如果使用不稳定的原材料,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燃现象。
催化剂的影响
催化剂使用不当或过量都可能导致自燃。
引发剂的影响
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不当也可能导致自燃。
环境因素
温度和湿度
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可能导致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自燃。
氧气含量
氧气含量过高也可能促进自燃。
针对阻燃剂的开发,应考虑环 保和可持续性原则,以促进阻 燃剂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播等方面的研究。
针对泡沫塑料的阻燃剂 开发也是未来的研究重 点,以提高其阻燃性能
,减少火灾风险。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建议开展更多关于软质聚氨酯 泡沫塑料自燃性能的实验研究 ,以获得更完整的数据和深入 的认识。
应开发先进的测试方法,如微 尺度燃烧试验、热分析等,以 更准确地评估泡沫塑料的燃烧 性能和阻燃性能。
制造过程因素
混合不均匀
在制造过程中,如果混合不均匀,可能会导致局部温度过高 ,从而引发自燃。
成型工艺不当
如果成型工艺不当,可能会导致聚氨酯泡沫内部产生热点或 气泡,从而引发自燃。
存储和使用因素
存储条件不当
如果存储环境温度过高或存在其他安全隐患,可能会引发自燃。
海绵是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种

海绵是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种,属于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因有多孔状蜂窝的结构,所以具有优良的柔软性、弹性、吸水性、耐水性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沙发、床垫、服装、软包装等行业。
一、主要原材料1.1 聚醚多元醇海绵多采用聚醚丙二醇、聚醚丙三醇,其官能度少(2-3),羟值低,分子量大。
分子式为:CH3-CHO(C3H6O)m(C2H4O)nHCH2O(C3H6O)m(C2H4O)nH1.2 有机异氰酸酯最常用的是甲笨二异氰酸酯,简称TDI,有两种异构体,即2,4-TDI,2,6-TDI.在生产海绵中2,4-TDI占80%,2,6-TDI占20%1.3 水在生产海绵中,水不可缺少,水与TDI反应放出CO2气体,同时起着链增长作用。
1.4 催化剂促进聚醚多元醇与异氰酸反应使链增长的催化剂有辛酸亚锡、二丁基锡。
促进交联反应并能促进异氰酸酯与水之间反应放出的CO2气体的催化剂有三乙醇胺、三乙烯二胺、三乙胺等。
1.5 外用发泡剂常用是低沸点氟烃类化合物,如一氟三氯甲烷(F-11)。
由于不环保,一般用环戊来代替F-11,或二氯甲烷,效果不错。
如果不是生产特轻密度的海绵,亦可适当调整主要原料比例,不使用外用发泡剂。
1.6 泡沫稳定剂(匀泡剂)常用有机硅泡沫稳定剂,目前主要用硅-碳键Si-C共聚物,用量在0.5%-5%.二、海绵的合成原理海绵的合成过程中,主要是有链增长反应、发泡及交联等过程,这些反应与原料的分子结构、官能度、分子量等有关。
2.1 扩链反应异氰酸酯与二官能度聚醚多元醇扩链反应,由于反应中异氰酸过量5%左右,所以扩链最终产品为异氰酸酯基团,这样反复进行促进使链迅速增长。
2.2 发泡反应伴随着链增长在生产海绵的过程中,发泡气体主要来源于TDI与水反应,生成大量CO2气体,同时新生成胺又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脲键化合物,这样反复进行伴随着链增长。
2.3 交联反应交联反应对制备海棉非常重要,发生过早过晚,都会导致海绵的质量下降甚至报废。
实验十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四、思考题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软硬由哪些因素决定?如何保证均匀的泡孔 结构?
二 、二氮杂双环[2,2,2]辛烷(DABCO) 或三乙醇胺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硅油 水 烧杯、玻棒、纸盒(100×100×50mm)
35 g 10 g
0.1 g
0.1g 0.1~0.2 g 0.2g
三、实验步骤
(1)在一25 mL烧杯(1#)中将0.1g(约3滴)三乙醇胺溶解 在0.2g(约5滴)水和10g三羟基聚醚中。
实验10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一、 基本原理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合成可分为三个阶段: (1)预聚体的合成,由二异氰酸酯单体与端羟基聚醚或聚酯反
应生成含异氰酸酯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
(2)气泡的形成与扩链,在预聚体中加入适量的水,异氰酸酯 端基与水反应生成的氨基甲酸不稳定,分解生成端氨基与CO2,放 出的CO2气体在聚合物中形成气泡,并且生成的端氨基聚合物可与 聚氨酯预聚体进一步发生扩链反应。
(2)在另一50mL烧杯(2#)中依次加入25g三羟基聚醚、 10g甲苯二异氰酸酯和0.1g(约3滴)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搅拌均匀, 可观察到有反应热放出。
(3)然后在1#烧杯中加入0.1~0.2g(约10滴)硅油,搅拌均 匀后倒入2#烧杯,搅拌均匀,当反应混合物变稠后,将其倒入纸盒 中。
(4)在室温下放置0.5h后,放入约70℃的烘箱中加热0.5h, 即可得到一块白色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3)交联固化,游离的异氰酸酯基与脲基上的活泼氢反应,使 分子链发生交联形成体型网状结构。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软硬取决于所用的羟基聚醚或聚酯,使用较 高分子量及相应较低羟值的线型聚醚或聚酯时,得到的产物交联度 较低,为软质泡沫塑料;若用短链或支链的多羟基聚醚或聚酯,所 得聚氨酯的交联密度高,为硬质泡沫塑料。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分子量为 2 000〜4 000,密度为16〜192kgPm3。
它是用甲苯二异氰酸酯(简称TDI)与聚醚多元醇缩聚反应而合成,全称是聚胺基甲酯,俗称海绵。
由于其密度小,弹性好,隔音防震,乘坐安全舒适,成型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特点,因此,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特别在家具、床具、运输、冷藏、建筑、绝热等行业使用十分普遍,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是由二元或多元羟基化合物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生产过程中多为放热反应,很容易产生自燃引起火灾,并在燃烧过程中能放出一氧化碳、氰化物、甲醛等有毒气体,易造成人员伤亡。
但是,由于人们缺乏了解、掌握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在成型过程中的危险特性及其预防措施,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曾发生过屡似多次的重大火灾案例,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教训十分深刻。
2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自燃原因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是通过化学反应而生成的。
反应基于两个主要化学组分聚醚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同时加入其它组分,包括水、一氟三氯甲烷、泡沫稳定剂、催化剂,这些物料在瞬间剧烈高速混合、反应,同时形成泡沫,这个过程放出大量热量。
泡沫塑料是一种多孔性材料,比表面积很大,泡沫边缘部分热量尚可发散出去,而中心部分的热量,由于泡沫保温效果较好,则较难移出,在正常反应中,它们放出的热量使泡沫块中心升到一定温度而达到熟化的目的。
然而,当原料不纯、含水量高,配方设计不合理,投料量不准确,在配料过程中,多加了水或活性催化剂,配比失调,或者搅拌不均等都会导致温度急剧升高而发生自燃。
其次,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在熟化过程中,由于尚未完全反应的物料仍在继续放热,倘若车间内没有一定的排风装置,通风不良,会使泡沫塑料聚热不散,产生自燃。
别外,成型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摆放相互紧贴,没有距离,也会散热不良,容易造成泡沫块中心焦化,甚至酿成火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验原理
1.异氰酸酯和羟基反应 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反 应生成聚氨酯
nOCN—RNCO+nHO—Rˊ—OH→ ﹋ [CONH—R—NHCO—ORˊ—O]n﹋
2.异氰酸酯和水反应 带有异氰酸酯基团的化 合物与水反应,先形成不稳定的氨基甲酸,
然后分解成胺和二氧化碳。
~ NCO+H2O→ ~RNHCOOH→ ~NH2+CO2 胺基进一步和异氰酸酯基团反应生成含有脲基的聚
六.制备泡沫塑料时产生的弊病原因及解决办 法
弊病 开裂
可能原因
解决办法
发泡后期凝胶速度大于气体 发生速度 物料温度过高 异氰酸酯用量不足
减少有机锡催化剂用量或提 高胺类催化剂用量 调整物料温度 调整异氰酸酯用量
泡沫崩塌
气体发生速度过快 凝胶速度过慢 硅油稳定剂不足或失败 物料配比不准 搅拌速度不当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一.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基本介绍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简称聚氨酯软泡) 是指具有一定弹性的一类柔软性聚氨酯泡 沫塑料,它是用量最大的一种聚氨酯产品。 聚氨酯软泡的泡孔结构多为开孔的。一般 具有密度低、弹性回复好、吸音、透气、 保温等性能,主要用作家具垫材、交通工 具座椅垫材、各种软性衬垫层压复合材料, 工业和民用上也把软泡用作过滤材料、隔 音材料、防震材料、装饰材料、包装材料 及隔热保温材料等。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
仪器:AV212电子天平,BZ2.S/TNIS万能材料试验仪;Nicolet isl0型傅里叶变换红
外光谱仪;减压蒸馏装置;烧杯;玻璃搅拌棒;烘箱。
试剂: 三羟甲基聚醚:一种甘油为起始剂,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为 聚合单体,含有较高伯羟基活性成份,由环氧乙烷封端。
三乙醇胺:无色粘性液体。有碱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硫 化氢等气体。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苯和乙醚,低毒。用作分 析试剂,酸性气体吸收剂,软化剂和润滑剂,以及用于有机合成。
去离子水:发泡剂。
硅油:使气泡均匀稳定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活化异氰酸酯。
甲苯二异氰酸酯:性质活泼,能与端基是羟基的树脂,如聚酯(二 元酸与多元醇的缩合物)、聚醚(二、三、四、六等多羟基聚醚) 等进行交联;极易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四.实验方法
1.预聚体法
预聚体法通常是将泡沫塑料的制造分为两步进行,故又称 两步法。首先将聚合多元醇(末端带有两个以上羟基的 聚醚或聚酯)和二异氰酸酯反应,制成末端带有异氰酸 酯基团的低分子聚合物(预聚体);其次将水在高速搅拌 下加入预聚体,反应后生成脲基,形成高聚物。此外, 由于在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因而在形成链增长的同时 进行发泡反应,最终制成泡沫塑料。在反应过程中,物 料中还加入催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以相应地调节反应速率 和泡沫孔径。其发泡反应式简单表示如下:
减少胺类催化剂用量 增加有机锡类催化剂 增加硅油用量 调节至一定范围
泡沫收缩
结构模糊 气泡严重
凝胶速度大于发泡速度 搅拌速度太慢 异氰酸酯用量过多
搅拌速度过快 物料计量不准
使发泡速度平衡 增加搅拌速度 减少用量
适当减慢速度 检查各组分,计量准确
七.摘录
1.刘丽丽主编;浦丽莉,李伟奇,胡明星副主编.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2.08.
2.周诗彪,肖安国主编;陈贞干,陈远道,李琳, 庄永兵等参编.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实验.南京大学 出版社,2011.12.
3.孙汉文,王丽梅,董建主编.高分子化学实验.化 学工业出版社,2012.04.学与工程实验.南京大学出 版社,2011.12.
4.刘培生著.多孔材料引论 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 社,2012.12.合物: ~NCOຫໍສະໝຸດ ~NH2 → ~NHCONH ~
3.脲基甲酸酯反应 氨基甲酸酯基团中氮原子 上的氢与异氰酸酯反应,形成脲基甲酸酯:
~NCO+ ~NHCOO ~→ ~NHCONCOO ~
4.缩二脲反应 脲基中氮原子上的氢与 异氰酸酯反应形成缩二脲:
~NCO+ ~NHCONH ~→ ~NHCONCONH ~
比较:预聚体法用于聚醚型泡沫塑料,半预聚体 法用于聚酯型泡沫塑料。
五.实验方案
方案一:在一个25 mL 烧杯(1#)中,将0.1 g三乙 醇胺(约3滴)溶解在0.2 g水(约5滴)和10 g三羟甲 基聚醚中。在另一个250 mL烧杯(2#)中,依次 加入25 g三羟甲基聚醚、10 g甲苯二异氰酸酯和 0.1 g(约3滴)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搅拌均匀,可 观察到有反应热放出。然后在1#烧杯中加入 0.1~0.2 g硅油(约10滴),搅拌均匀后倒人2#烧 杯中,搅拌均匀,当反应混合物变稠后,将其倒 入纸盒中,在室温下放置0.5 h后,再放入约70℃ 的烘箱中加热0.5 h,即可得到一块白色的软质聚 氨酯泡沫塑料。
OCN-R1-NHCOO~R2~OCONH-R1-NCO→~NH-CO-NHR1-NHCOO~R2~OCO-NH-R1-NH-CO-NH~+CO2
2.半预聚体法
半预聚体法即是将一部分聚合多元醇(带有羟基 的聚醚或聚酯)和过量的二异氰酸酯反应,使之 生成一定黏度的低分子量低聚物,然后将配方中 余下的多元醇和水加入预聚体中,在催化剂和表 面活性剂存在下,采用高速搅拌混合后进行发泡。
谢谢观看
方案二:
(1)将除甲苯二异氰酸酯外的组分按质量称取于一 个纸杯中,然后加入一定质量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迅速搅拌约30s,观察发泡过程。
(2)室温静置20min后,将泡沫在90~120℃烘箱中 熟化1h左右,移出烘箱冷至室温。
(3)按照高、中、低密度的3种配方各制备一次,若 有失败,找出原因重做。
(4)将3种密度泡沫取样测试密度、抗张强度、撕裂 强度、压缩强度和回弹性,测试所得各项性能列 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