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大纲.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大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九年级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习和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学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特性。
2. 技能与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和化学安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4 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2. 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2.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2.2 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2.3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3.1 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3.2 溶液的制备和性质3.3 气体的性质和常见气体的制备3.4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特性4. 实验技能培养4.1 安全实验操作和实验仪器的使用4.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4.3 实验设计和实验问题的解决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成绩考核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2. 单元考试评价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3. 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4. 综合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及参考资料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2. 化学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3. 各类化学实验视频和模拟实验软件;4. 相关化学学术期刊和参考书籍。
初三化学教学大纲

14
12月
5日至9日
习题课(课题3) (1)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2)
课题2 溶解度 (2)
15
12月
12日至16日
期末考试复习 (5)
16
12月
19日至23日
期末考试复习 (5)
17
12月
26日至30日
期末考试复习 (5)
备注
因期末放假时间不确定,故如有多余时间继续上新课;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2)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2)
12
11月
21日至25日
实验 燃烧的条件 (1)
第七单元复习 (2)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1)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
13
11月
28日至12与2日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
初三化学教学大纲
初三化学上教学进度表
周次
授课时间
周授课内容
备注
1
8月
29日 至2日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
2
9月
5日至9日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 (2)第一单元习题课
初三化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表
周次
时间
课时
计划讲授内容
1
2月16-2月22
6
第十单元 酸和碱(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初三化学教学大纲

初三化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初三学生全面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名称、符号和重要特性,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本原理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推导出反应物质的质量关系。
3. 培养实验技能: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4. 发展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从而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础知识1.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的种类、符号、原子结构,化合物的种类、命名和化学式。
1.2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的表示与解读,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1.3 气体的性质:气体的组成与状态方程,理想气体与非理想气体的区别与应用。
1.4 溶液与酸碱中和:溶液的制备与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与应用。
2. 实验技能培养2.1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实验室安全知识。
2.2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观察现象与实验数据的关联,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3 实验结果的总结与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理清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示例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基础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通过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4. 综合应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口头报告、书面作业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基础阶段,它承上启下,为学生打下了化学学科的基础。
为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制定本大纲旨在明确教学目标、规定教学内容、导引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化学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常见物质和现象的化学本质;b) 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包括元素、化合物、反应等概念;c) 理解化学方程式和化学符号的含义;d) 理解常见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b)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c)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d)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物质与物质转化a)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b)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c) 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d) 物质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2. 元素与化合物a)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b) 常见元素周期表及其特点;c)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符号的使用;d) 元素与化合物的反应机理。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a)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b)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c) 碳的化合物及其结构特点;d) 化学能源与环境保护。
4. 实验与实践a)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b) 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c) 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d) 进行科学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化学知识和概念。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化学原理和规律。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和知识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基于问题的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实验操作等。
2.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小测验、作业、项目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最新)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一、化学教学的目的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根据教学的目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
1.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能力。
要选择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化学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选编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并能培养他们的技能、能力的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2.坚持联系实际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
多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3.注意课程间的联系选择教学内容应注意与自然、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课程间的联系。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九年级化学课程纲要

九年级化学课程纲要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发展科学素养,理解和掌握基本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以及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原子和分子结构1. 原子理论及元素周期表a. 还原分析和合成反应b.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以及电子能级的理解和运用2. 化学键和化合物a.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及性质b. 分子式和离子式的书写和理解c. 化学键选择性讲解及相关的应用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a. 熟悉质量百分比、摩尔百分比以及摩尔计算b. 具体质量的含义和计算二、化学反应和方程式1.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a. 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关系b.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常用判据2. 酸碱反应和盐的生成a.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b. 酸碱滴定过程和计算3. 氧化还原反应a.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b. 原子和离子的氧化还原数的计算方法三、物质及其性质1. 稳定性和放射性a. 化学反应的稳定性和反应条件b. 知识与近年来核能开发和核事故有关问题的探讨2. 酸碱性和pH值a. 酸碱性的判断和特性b. pH值的计算和应用3. 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a. 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b. 金属与非金属的离子化趋势和反应四、燃烧和氧化1. 燃烧反应和热能变化a. 燃烧的定义和类型b. 燃烧反应的热能变化及应用2. 碳的氧化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a. 碳的氧化反应及其环境和工业应用b.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性和分类3. 生物活性物质和化学反应a. 医药和生物科学中的化学反应b. 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前景五、化学实验1. 实验操作和安全性a. 实验室基本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b. 安全操作和废弃物的处理2. 基本实验技巧和数据处理a. 称量、稀释和加热等基本实验技巧b.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方法和原则3. 实验报告和结果分析a.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要求b. 结果的记录、分析和讨论总结:九年级化学课程纲要旨在为学生提供基础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初三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大纲

初三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大纲
教材分析:
一、构建教材体系的基本原则:1、以课标的基本要求为根本,合理选择实验素材。
2、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的难度、数量和用品。
3、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
4、正确处理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内容体系。
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二、改革特点:1、探索性增强。
2、趣味性提高。
3、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4、实验绿色化。
三、实验的呈现方式:1、课堂实验。
2、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活动。
3、家庭小实验。
4、实验习题。
5、发挥实验插图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社会生产、生活的运用,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初中化学新教学大纲(经典版)

初中化学新教学大纲(经典版)介绍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初中化学课程提供一个经典版的教学指南。
通过本大纲,我们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教学内容第一章: 物质与化学变化1.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3.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第二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基本结构与性质2. 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组成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三章: 化学键与化合物1. 化学键的形成与类型2. 化合物的命名和组成3. 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四章: 反应与能量变化1.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 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五章: 酸碱与盐1. 酸碱的性质和鉴别2.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形成3.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第六章: 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2. 金属的提取和应用3. 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教学方法- 组织课堂教学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和解决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考核方式- 学期末笔试- 实验报告评估- 课堂参与和问答评估教学资源- 教科书:《初中化学教材》-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多媒体投影仪结束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我们将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化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次1
2 3 4 5 6 7 8
初三化学上教学进度表
授课时间周授课内容备注8 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29 日至 2 日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
课题 3走进化学实验室(1)
9 月课题 3走进化学实验室(1)
( 2)第一单元习题课
5 日至 9 日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1 空气( 2)
课题 1 空气(包括习题练习)( 2)
9 月
课题 2 氧气( 1)
12 日至 16 日
课题 3制取氧气( 2)
习题课(课题3)(2)
9 月第二单元复习及习题练习( 1)
第一、二单元测试( 1)
19 日至 23 日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1分子和原子(1)
课题 2原子的构成(1)
习题课(课题2)( 1)
9 月课题 3元素(1)
习题课(课题2)(1)
26 日至 30 日课题 3
离子(1)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课题 1爱护水资源
10 月课题 2水的净化
课题 3水的组成及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1)
8 日至 14 日
练习课(课题3)( 1)
课题 4化学式与化合价( 3)
10 月
第四单元复习( 1)
第三、四单元测试( 1)
17 日至 21 日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 1质量守恒定律( 2)
第三、四单元试卷讲评( 1)
10 月24 日课题 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
练习课(课题2)(1)
至 28日
课题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
期中考试复习( 1)
910 月
31 日至 11 月 4
日
11 月
107 日至 11 日
1111月
14日至 18 日1211月
21日至 25 日
11月
13
28 日至 12 与 2
日
12月
14 5 日至 9 日
12月
1512 日至 16 日期中考试(范围:第一至第四单元)( 2)期中试卷讲评( 1)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1金刚石、石墨和 C60(2)
课题 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课题 2气体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第六单元复习( 1)学生实验六《二氧化碳的制取》( 1)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 1燃烧和灭火(2)课题 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2)实验燃烧的条件( 1)第七单元复习( 2)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 1金属材料(1)课题 2金属的化学性质(1)课题 2金属的化学性质(1)课题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习题课(课题 2)(2)
习题课(课题 3)(1)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 1溶液的形成(2)课题 2溶解度(2)期末考试复习( 5)
16 1712月
期末考试复习( 5)19日至 23 日
12月
期末考试复习( 5)26日至 30 日
备注因期末放假时间不确定,故如有多余时间继续上新课;
初三化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表周次时间课时计划讲授内容
12月 16-2 月 226第十单元酸和碱(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2-3
2月 23 -3月 46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生活中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4-5
3月 5 -3月 198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6-78
3 月 20 -
4 月 3第一轮复习,中考精典基础篇8-9 4 月 6-4 月 154
第二轮复习
14
9~12 4 月 16 -5 月 8专题练习精讲
13~15 5 月 7 -5 月 20 10模拟考试
16~17 5 月 21—6 月 10 10最后冲刺模拟考试
18 6 月 13 -6 月 17 4模拟,中考适应性考试。
心理辅导。
备注如遇考试特殊日子放假,时间顺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