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
最新上海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整理

最新上海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整理会考冲刺地理必考必背知识点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行星的特点是: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4.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平均周期对地球影响亮里暗外光球黑子主要标志11年1.影响地面短波通信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使全球天气与气候异常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5.卫星带:火星木星之间6.月球表面特征:环形山密布原因:火山喷发、陨石撞击7.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并且周期也一样(恒星月:27.32日)——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8.月相日地月位置时间潮汐天文现象亮面朝向晚上何时可见新月大致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初一(朔)大潮日食/ 不可见6~18上弦月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初七、初八小潮朝西上半夜12~24满月大致在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十五(望)十六大潮月食/ 全夜18~6下弦月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廿二、廿三小潮朝东下半夜24~12朔望月:29.53日凸月蛾眉月残月:下蛾眉月下弦月D9.潮汐:日月一直线。
特点:清洁节能、无限制10.太空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氦—3);环境资源特点: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11.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公转轨道面和赤道平面夹角:23°26′如果黄赤夹角变大,则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变为0度时,只有春秋季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活动活跃。
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
12.六大板块:亚欧、非洲、美洲、印度洋、南极洲(经度跨度最大)、太平洋(海洋板块)。
13.板块运动:①张裂:裂谷、海洋(生长)②碰撞:Ⅰ洋陆:海沟、岛弧、海洋山脉Ⅱ陆陆:山脉(消亡)14.地震产生:交界处。
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上海市初中地理复习 会考 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点整理

主题1 地理景观知识结构:主题2 地图知识结构:学习内容: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如:图上2厘米表示实际:400千米可以写成1/20000000 (数字式比列尺)或者(线段式比例尺)2.一般地图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3.怎样判断东/西经、南/北纬(经线—“领带”“竖着的”,纬线—“皮带”“横着的”)4.东/西半球划分(20°W 往东---160° E 为东半球),20°W 、160°E 为界线。
5.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北半球),赤道作为界线。
北半球南半球主题3 国家概述知识结构:主题4 国家1.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大洲。
按照海陆位置划分日本为岛国,印度为沿海国。
(海陆位置分为沿海国、内陆国、岛国)按照亚洲分区划分日本属于东亚国家,印度属于南亚国家。
2.运用板块构造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多火山、地震、温泉。
)3.日本陆地面积:37.8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人首都:东京印度陆地面积:298万平方千米人口:13.4亿人首都:新德里1.非洲有50多个独立国家,是世界各大洲中拥有国家最多的大洲。
北部非洲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多为黑人。
2.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也是埃及的母亲河(农业、城市、人口等全部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判断河流的流向:主要靠判断地势高低。
(水往低处流)3.苏伊士运河被称为“东方伟大的航道”,大大缩短从亚洲到欧洲的航程。
运河税收也是埃及重要的外汇来源。
4.埃及陆地面积:100.1万平方千米人口:9755万人首都:开罗埃及被称为金字塔之国。
1.欧洲面积在七大洲中仅比大洋洲大。
拥有40多个国家,多数欧洲国家经济比较发达。
按照欧洲分区划分德国属于中欧、俄罗斯属于东欧。
2.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流经德国,各河流之间又有运河相通,内河运输网四通八达。
初中地理会考六下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请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描述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
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主要位于赤道和80°N之间,赤道穿过其南部,北极圈穿过其北部。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部和欧洲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2.描述亚洲的地形特征。
(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有何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平原分布在四周沿海地区。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3.描述亚洲的河流特征和影响因素。
受地势影响,河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4.描述亚洲的气候三大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九种气候(无热带草原和温带海洋性气候)(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3)季风气候显著5.亚洲的世界之最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人口总数最多的大洲,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的山脉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海拔-400米多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为内陆咸水湖泊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有10000多个岛屿组成亚洲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1.描述日本的位置。
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主要位于23.5°N到45°N之间,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西隔日本海与韩国、朝鲜等相望。
2.领土范围: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3.地形:南北狭长,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火山地震。
4.河流:短小而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复习资料(已标注重点)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复习资料(已标注重点)
1.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非常广阔,与14个国家接壤。
中国的东部地区多山多岭,中部地区有广阔的平原,西部地区则以高山和高原为主。
2.中国的地形特点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貌。
其中,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也有最长的河流-长江和黄河。
3.中国的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分布广泛,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气候。
北方气候干燥,南方气候湿润,西南地区热带雨林气候。
中国气候多变,四季分明。
4.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此外,中国还拥有广阔的农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农
业国之一。
5.中国的交通运输
中国交通发达,有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四种主要交通方式。
铁路网密集,公路网覆盖全国,河流和港口则提供了水路交通的便利,航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以上是关于沪教版六年级地理复习资料的简要内容介绍,希望
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2.2世界的地形

• 这次大地震是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 的龙门山断层触动的,该断层属中国南北地震 带中的川滇地震带部分。这种逆冲断层的特点 是,上盘动而下盘不大动,因此位于上盘的汶 川、茂县受灾远比位于下盘的成都严重。这次 浅源地震比深源地震威力更大,破坏力更强, 而且震感能传到十多个省市甚至数个邻国,其 强度之大为近60年来所罕见。
2.2 海陆的变迁
学习目标
• 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 动的观点。
• 理解大陆迁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 布。
• 体悟大陆迁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 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
沧海桑田
哪说些明力了量什造么成?了沧桑变化?
大陆在漂移 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学说ຫໍສະໝຸດ 魏格纳的故事 仅仅是巧合?
偶然的发现 伟大的假说
寻找证据
海沟
板块运动
A B
A、B两处的板块边缘有什么不同?
板块张裂
红海的形成
红海的形成
美国、英国等多国科学家透露,位于非洲东北部 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红海正在发生分裂,数百万 年之后可能将产生一个新的海洋,而非洲大陆也 将分成两部分。有媒体称,地球将来会出现五大 洋和六大洲。
板块挤压
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 这节课的课题是? • 我记住了哪些知识? • 我学会了什么技能?
汶川地震的动力
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部受西太平洋 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俯冲、消减的影响,形成一系列 陆缘海伸展和断陷盆地;西部和西南部受印度板块 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构造影响,形成号称为"世界屋 脊"的青藏高原、上千km的大陆内部构造变形带和 地震带。
上海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

会考冲刺地理必考必背知识点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行星的特点是: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4.太阳的外部结构5.卫星带:火星木星之间6.月球表面特征:环形山密布原因:火山喷发、陨石撞击7.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并且周期也一样(恒星月:27.32日)——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朔望月:29.53日凸月蛾眉月残月:下蛾眉月下弦月D9.潮汐:日月一直线。
特点:清洁节能、无限制10.太空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氦—3);环境资源特点: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11.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公转轨道面和赤道平面夹角:23°26′如果黄赤夹角变大,则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变为0度时,只有春秋季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活动活跃。
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
12.六大板块:亚欧、非洲、美洲、印度洋、南极洲(经度跨度最大)、太平洋(海洋板块)。
13.板块运动:①张裂:裂谷、海洋(生长)②碰撞:Ⅰ洋陆:海沟、岛弧、海洋山脉Ⅱ陆陆:山脉(消亡)14.地震产生:交界处。
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洋脊)岩石新旧:越靠生长处越新15.火山产生:交界处(俯冲带)。
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洋底火山带。
利: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和硫磺等有用矿物;地热资源;开发旅游弊:破坏农田与建筑物5.循环:岩浆只能变岩浆岩。
都能变岩浆。
17.流水地貌:流水作用。
侵蚀、搬运、堆积。
河流上游: 河谷(侵蚀、搬运)河流中游: 曲流(侧蚀)凸岸:堆积、城镇。
凹岸:侵蚀、港口。
河流下游:三角洲平原(堆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破坏和再造。
沪教版地理六下知识要点

沪教版地理六下知识要点1.1 地球概述⼀、地球的形状和⼤⼩1.地球的形状是⼀个两极稍扁、⾚道略⿎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过程(1)天圆地⽅说古印度⼈想象的地球(2)麦哲伦环球航⾏: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3)地球卫星影像图:直接观察到地球是⼀个球体。
3.地球的⼤⼩和半径⼆、地球圈层1.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从外到⾥⼤致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2.地球外部圈层⼤⽓圈、⽔圈和⽣物圈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
1.2 地球的⾃转⼀、地球的⾃转1.定义:地球的⾃转就是地球绕着地轴不断地旋转的运动。
2.⽅向:⾃西向东,北逆南顺(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向旋转)3.周期:⼀天(24⼩时)4.产⽣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昼夜交替1.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地球表⾯只有⼀半被太阳光照亮,朝向太阳的半球是⽩昼,背向太阳的半球就是⿊夜。
地球不停地⾃西向东⾃转,昼夜半球的范围随之不停移动,使地球产⽣昼夜交替的现象。
2.晨昏线: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与太阳光垂直的⼤圆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3.晨线:随着地球的⾃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昏线:随着地球的⾃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三、时区和区时1.地⽅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时。
2.地⽅时产⽣原因:地球⾃西向东⾃转。
3.地⽅时特点:不同经度的地⽅时不同,地⽅时东早西晚。
4.地⽅时计算:经度每隔15o,地⽅时相差1⼩时。
经度每隔1o,地⽅时相差4分钟。
5.时区: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分为⼀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国际上规定,以本初⼦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叫中时区,向东和向西经度每隔 15°为⼀个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区⾄东⼗⼆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区⾄西⼗⼆区。
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都以位于本区正中的中央经线的地⽅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
同⼀时区的区时相同,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时。
最新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

地理学科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和地域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六年级第二学期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1.世界大洲地球上共有六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要掌握每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2.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主要包括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西兰等地。
要了解该地震带的形成原因和地震活动的特点。
3.中国地理特点要了解中国的国情,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
还要研究中国的地形地貌、江河湖泊、山脉和平原等地理特征。
4.中国的自然资源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各类自然资源。
还要了解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和意义。
5.上海的地理特点要了解上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等方面。
还要了解上海的气候特点和城市发展规模。
6.中国的人口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研究人口密度、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等人口问题。
7.交通运输与通信研究交通运输和通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了解不同交通方式和通信工具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重点研究高速铁路的发展和作用。
8.自然灾害研究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影响,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应对策略。
要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应对措施。
9.旅游地理了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研究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发展。
重点了解上海的旅游资源和城市旅游的作用。
10.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研究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重点研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以上是六年级第二学期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记住要灵活运用地图、图表、图片等工具,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实地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提高地理综合能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全球篇第一章地球对运动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5)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
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多种气体的混合气体水圈:由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地球表面由生物(主要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
1.2地球的自传为了统一时间,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
同一时区的区时相同,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 小时。
1、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划分为各12个时区,在中时区移动,划分为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到西十二区。
.2、我国规定全国都采用东八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
3、国际上规定把180 度经线作为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而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加上一天。
4、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概念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特点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的附近。
北回归线:北纬23.5°纬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
南回归线:南纬23.5°纬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界线。
意义产生四季和五带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四季的形成:每年3 月21 日前后(北半球春分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大致相等;每年6 月22 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少;每年9 月23 日前后(北半球秋分日)太阳光又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大致相等;每年12 月22 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多;(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P11 图1.19地球公转示意(3)地球的五带: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太阳光线越倾斜,太阳光照射的面积越大,单位面积接收到太阳光热就越少。
北极圈,北纬66.5°,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北纬23.5°,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限,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南回归线,南纬23.5°,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界限,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南极圈,南纬66.5°,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1.3、地球的五带(P12中的图1.20)南寒带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该地区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北寒带:位于北纬66.5°纬线(也称北极圈)以北地区;南寒带:位于南纬66.5°纬线(也称南极圈)以南地区;该两个地区的阳光斜射很厉害,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很少,一年四季都很寒冷。
(在北极圈到北极和南极圈到南极地区,每年有一段时间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上照射成了不落的太阳——这种现象叫做极昼,而且还有一段时间太阳总是不升出地平线,是连续的漫漫长夜——这种现象叫做极夜。
极昼、极夜现象可持续长达半年。
)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这两个地区一年内既没有阳光的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1、海陆分布大势:(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几个基本地理事物1、(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六块大陆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亚欧大陆(世界面积最大)、北美洲大陆。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有: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小)。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四面环水。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
世界最大的半岛: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1)大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欧洲、北美洲(3)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洲:南极洲(4)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洲:南极洲(5)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2、四大洋大小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洋贯通。
太平洋:跨南、北半球,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
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 米,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方。
大西洋:轮廓略呈“S”形,面积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一半,为世界第二大洋。
印度洋:大部分在热带,赤道穿过其北部,形状略呈三角形,为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位于北极圈内,在四大洋中它最小、最浅。
2.2世界的地形1、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起伏很大。
如: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最年轻的山脉丘陵:坡度较缓的低矮山丘,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如:中国的江南丘陵和哈萨克丘陵。
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有的高原面宽广平坦,有的高原面起伏不平峻。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世界屋脊),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地面比较平坦宽广,海拔小于200米。
世界平原总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盆地:四周为山地或高原所环绕,中部的地势比较低平。
刚果盆地(世界最大)。
2、迥然不同的欧亚地形亚洲欧洲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4。
亚洲平均海拔约960 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海拔高低悬殊最大的一个大洲。
欧洲平均海拔约340 米,在世界各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平原约占全州总面积的60%。
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
最低的洼地死海。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山脉集中在北部的纳维亚山脉和南部的阿尔卑斯山2.3海陆的变迁六大板块: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2.4 河流和湖泊1、河流巴比伦文化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文明印度河、恒河中华民族黄河流域古埃及文化尼罗河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山区的河流河道峡窄、水流湍急、不利于航运,但水能资源丰富平原地区河流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利于航运、灌溉和渔业生产。
常年河:一年四季都有水时令河:某个季节有水外流河:河水流到海洋内流河:消失在沙漠、戈壁、没有出口的湖泊陆地表面还有人工开凿的运河。
河流的水系:干流及其支流河流的流域:告诉或山地成为相邻河间的分水岭,分水流一侧的来水汇集到同一河流,这个集水区域就是这条河流的流域。
尼罗河:纵贯非洲东北部、发源于东非高原,向北注入地中海,全长6670千米,是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
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发源于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脉,向东注入大西洋。
全长6480千米,是世界上第二长河。
流量最大2、湖泊世界著名的淡水湖:北美洲的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休伦河、伊利湖、安大略湖));非洲的维多利亚、坦呢喀湖,亚洲的贝加尔湖。
世界组名的咸水湖:亚欧交界处里海(世界最大的咸水湖)(亚洲、欧洲)、亚洲的咸海(世界第二大咸水湖)等世界海拔最低的湖泊:死海湖泊除了有丰富的水资源以外,还有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
具有供水、发电、灌溉、航运、渔业、旅游、调节气候等多方面的功能。
2,5 世界的海洋1、海洋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与大洋相接。
白令海是太平洋北部的边缘海。
北海、黄海、东海、南海、日本海。
内陆海:四周被大绿或岛屿、群岛所包围,有狭窄通道与大洋相通。
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的地中海、欧洲北部的波罗的海、中国的渤海、日本濑户内海。
2、海湾和海峡海湾:洋或海伸进陆地的部分,通常三面为陆、一面为海。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海或洋的狭窄水道。
3、海底地形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盆地(海盆)、大洋中脊(海岭)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马里亚纳海沟是全球海底的最深点,水深未-11034米4、海洋的资源: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第三章、天气与气候3.1 多变的天气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风雨、冷热、阴晴状况。
天气预报是由各个国家、各地区的气象部门作出的,它告知人们未来天气的情况,使人们能根据天气变化好天气状况来安排生产、生活。
每年3 月23 日是世界气象日。
一天中最高气温往往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度(也就是风速)。
风的级数越大,风力越大。
灾害性的天气主要指暴雨、台风、龙卷风、雷暴、寒潮、高温、大雾等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的天气现象。
我国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十一类,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颜色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3.2 多样性的气候气候的主要要素是气温和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