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家乡的桥上海版
《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教案•相关推荐《家乡的桥》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的桥》教案1课题:家乡的桥和塔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3、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2、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引导阶段说一说: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见过的桥和塔,观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图片与资料,大家完成了没有?(1)你们在哪里见过桥和塔?(2)它们在结构和造型上有哪些特征?(二)发展阶段1、欣赏教材中的范画,感知范画媒材的运用以及画面的趣味构成。
(1)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材料来怎样表现桥和塔?(2)他们怎样巧妙利用材料的特点?(3)你们觉得哪幅作品画面组合得好,为什么?2、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
师:欣赏了这些作品后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画?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家乡的桥和塔。
请同学们看作画要求。
3、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座桥或塔,利用各种材料和创作方式进行创作。
大胆的想象、构思,自由地创造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周围景物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四、:表扬优秀作业五、课后拓展1、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绘画和制作桥和塔。
大胆想象,创作出“未来的桥和塔”。
2、运用其他材料创作立体桥和塔(陶土、纸张等)。
《家乡的桥》教案2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读写“血脉”、“撷取”、“飘逸潇洒”等词语,能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

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没有记忆,人的一切心理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
学生虽然词语记忆在不断发展,可是仍以形象记忆为主,本课主要是依靠记忆形象来学习画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指导重点应放在激发有意识记忆的积极性上,并经过思考以后能进行创造性表现。
通过对桥的描绘、塑造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2、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实际: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
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
(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家乡的桥小学美术教案设计

家乡的桥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桥梁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的热爱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2. 桥梁的结构与特点3. 桥梁的绘画与设计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掌握桥梁的结构与特点,学会桥梁的绘画与设计方法。
2. 难点:如何将所学的桥梁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与设计中,创新表现家乡桥梁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桥梁的图片、资料和视频。
2. 准备绘画与设计所需的材料,如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桥梁的美。
2. 讲解:介绍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讲解桥梁的结构与特点。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绘画和设计一座家乡桥梁,重点讲解绘画与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桥梁知识进行绘画与设计。
6.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其他桥梁的美,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创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桥梁结构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的绘画和设计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桥梁的建设和使用情况。
2. 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著名的桥梁作品,欣赏其设计和艺术价值。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桥梁设计竞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教学资源:1. 家乡桥梁的图片、资料和视频。
2. 绘画与设计所需的材料,如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3. 桥梁设计软件或工具,如SketchUp、AutoCAD 等。
《家乡的桥》美术教案

《家乡的桥》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桥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桥的概述:介绍桥的定义、功能、分类和特点。
2. 家乡的桥梁:介绍学生所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展示桥梁图片,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3. 桥梁设计:分析桥梁的设计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
4. 桥梁艺术:探讨桥梁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如桥梁雕塑、桥梁装饰等。
5. 创新桥梁:介绍未来桥梁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文化。
2. 课堂讲解:讲解桥的概述、家乡桥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3.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桥梁的设计原理和艺术表现形式。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桥梁设计,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桥的概述、家乡桥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桥梁的设计原理和艺术表现形式。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桥梁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桥梁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家乡桥梁的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引导学生关注。
2. 视频资料:拍摄桥梁建设过程,让学生了解桥梁施工技术。
3. 设计软件:为学生提供桥梁设计软件,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4. 模型材料:为学生提供桥梁制作所需的材料,如纸板、塑料等。
5. 评价量表:制定桥梁设计评价量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作,包括桥梁设计理念、结构和美观程度。
美术家乡的桥教案课件教案

美术家乡的桥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家乡的桥梁,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桥梁的基本结构和绘画技巧。
难点:如何将家乡桥梁的特色与文化融入绘画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桥梁的基本结构,如桥墩、桥面、拱圈等。
(2)讲解家乡桥梁的历史文化背景,强调其独特性。
3. 实践活动:(1)带领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桥梁的特点,进行绘画构思。
(2)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表现家乡桥梁的作品。
4. 例题讲解:以家乡的一座桥为例,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座家乡的桥梁进行绘画练习。
6.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桥2. 内容:(1)桥梁的基本结构(2)家乡桥梁的历史文化背景(3)绘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桥梁为题材,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幅表现家乡桥梁的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绘画技巧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家乡桥梁的认识和情感态度。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桥梁的历史文化,进行实地考察。
(2)开展以家乡桥梁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其他建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指导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桥梁的基本结构和绘画技巧。
《家乡的桥》美术教案

《家乡的桥》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尝试用线描绘画形式创造表现家乡的桥,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四、学具准备教师:有关桥的课件、纸、勾线笔。
学生:2到3张纸、勾线笔。
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了解家乡的桥板书“家乡的桥”:小朋友想听听我们家乡新昌的桥的故事吗?那你们可得静静地仔细听了。
(出示课件图片)1.了解家乡古桥(用户第一人称讲述)我叫迎仙桥,现在400多岁了,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东汉时吴县有两个青年到天姥山采药时迷了路,在刘门坞遇见了两位仙女,后来双双结为夫妻。
没多久,两位青年回到吴县,发现当时的村民都已不在了,正在村前玩耍的孩子已是他们的第七代子孙了呢。
现在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迎仙桥了吧。
哈哈,我还要骄傲地告诉你们,我是咱中国首次发现的近似于悬链线拱桥型的石拱桥。
这种桥型技术可先进了,当时国外还没有呢!我是皇渡桥。
因南宋小康王曾过此桥而得名。
在260多年前我被重修过,看,还有桥栏呢!我叫司马悔桥,名字出自“唐司马子微隐天台山,被征至此而悔”的典故。
别看我倒映水中,脸蛋圆圆,我可是有1300多岁了。
在我旁边还建有司马庙,小朋友们有机会可要来班竹村看看哦!我叫大庆桥,是150多年前建造的。
和之前的桥相比,我不仅年轻,还有3个桥孔呢,一块块条石砌成的桥礅立在岩石之上。
我是在“牛郎织女渡河的七月七日”建成的,七月是大庆之月,所以人们就给我取名为大庆桥了。
我叫风雨桥,是一座木拱桥,上有桥廊,可让行人避雨休息和村民乘凉聊天。
我的脚可多了,看,有23根圆木呢,有10多根还牢牢地嵌进两岸石缝中!我的家在巧英乡,欢迎小朋友来坐坐哦!怎样?故事好听吗?这些乡村古桥,也许你们不熟悉,那么请看看下面的桥。
家乡的桥小学美术教案设计

家乡的桥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的基本结构特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家乡特色的桥梁作品。
二、教学内容:1. 桥的结构特点:梁桥、拱桥、浮桥、吊桥等。
2. 桥的艺术特色:古典园林桥、现代桥梁、民间桥梁等。
3. 家乡桥梁介绍:了解家乡的桥梁历史、文化背景和建筑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桥的结构特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家乡桥梁的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分析家乡桥梁的特点,以及如何将观察和分析的结果运用到创作中。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桥梁的图片、资料和作品。
2. 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欣赏与分析:组织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桥梁作品,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结构特点和艺术风格。
3. 介绍家乡桥梁:讲解家乡桥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建筑特点,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 创作实践:分为绘画和手工制作两部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家乡桥梁。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桥的结构特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桥梁历史、文化背景和建筑特点的认知和表达。
3. 学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技巧运用。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加深对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2. 邀请桥梁设计师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桥梁的设计和建造。
3. 开展桥梁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桥梁作品。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作品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

1.教学重点
-桥的类别与特点:重点讲解梁桥、拱桥、悬索桥等不同类型桥的构造及特点,通过实物图片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各类桥梁的基本知识。
-家乡的桥:以学生身边的桥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艺术。
-创作技巧:教授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转化为美术作品。
-情感表达:如何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融入作品中,表现出桥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难点。
举例解释:
-针对桥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可以让学生观察桥梁模型,并结合实际桥梁工程案例,解释拱桥的弧形结构如何分散压力,从而实现跨越。
-在细节描绘方面,教师可以现场演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桥墩的石质纹理,或通过剪贴、拼接等手法制作桥面的质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乡桥梁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制作桥梁模型,演示不同类型桥梁的构造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手工制作模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பைடு நூலக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桥的基本概念。桥是一种跨越障碍物(如河流、山谷等)的建筑物,它是连接两个地点的重要设施,具有很高的实用和审美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家乡的一座著名桥梁为例,分析其构造、功能及文化意义,了解桥梁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桥梁类别、特点以及家乡桥梁的文化价值。对于难点部分,如桥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家乡的桥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种类桥的造型特点和功能,学会运用基本的评述方法欣赏实际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桥。
2、通过收集在关桥的图文资料,积累建筑领域一些常识和绘制桥的素材,尝试描绘各具特色的家乡的桥,提高绘画造型能力。
3、感受桥的美感,体会周围建筑的美丽多姿以及桥与人们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探究本地桥类建筑的学习热情,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热爱家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此课文内容很熟悉,在复习巩固桥的造型特点基础上,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引导学生自由表现自己心目中家乡的桥。
四、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桥的一般建筑常识,感受桥的造型特点和美感,指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家乡的桥。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通过收集有关桥的图文资料,积累建筑领域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和绘制桥的素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常识。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观察法:通过观察各种形态的桥图片,让学生感受桥的美感,体会周围建筑的美丽。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1、提问导入:你见过什么桥?你的家乡有哪些桥?
你知道桥有哪些种类?桥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
2、抽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了解桥丰富多彩的样式。
3、出示课题,并板书《家乡的桥》。
(二)新课教学设计
1、欣赏课本上的桥,说说它们的特点和外形特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小结。
3、归纳桥的各种类型:石桥、公路桥、立交桥、铁索桥、木桥、
石拱桥等。
(三)师生互动设计
1、为进一步丰富学生关于“桥”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以文学、图片、解说等形式深入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桥的图文资料。
2、教师示范方法
先确定桥的大致位置——总体形态——添加桥上、桥下的环境物,使画面更充实饱满。
(四)学生活动
同桌相互交流想法,巩固确定想要画的内容。
(五)随堂练习设计
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类型,尝试创作一幅《家乡的桥》。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和家人交流上课的感受,与家人讨论由“桥”可产生哪些联想。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