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的变化》学生探究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探究性实验:速度的变化

【新课标要求及三维目标出示】知识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体验探索实验的有关过程;学会使用停表计时。
能力目标:3.会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段的速度4。
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情感目标:5.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6。
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具学具准备】学具:小球、斜面、停表、刻度尺、挡板【教学策略分析】因是实验探究课,所以不论是在时间安排上,还是在学生精力的引导上,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都应以实验为主,为中心,并且多让学生思考,交流,在实验探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
【实验探究教程】一、创设情景1、物理学中,用______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即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物体的运动的快与慢,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_______。
(答案: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米/秒)2、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48m,前一半路程用了4s,后一半路程用了6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答案:6 4 4.8)3、利用vcd播放径赛场地正在奔跑的长跑运动员影像,同学可以看出来在跑动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什么时间快,什么时间慢呢?引出实验测量。
二、自主学习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1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你提出的问题是:2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并能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提高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交流和分享,形成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方法。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变化的概念,区分匀速和变速运动。
实验数据的准确测量和有效分析。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及视频资料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秒表)金属片(用于阻挡小车)实验数据记录表四、教学过程【导入】(约5分钟)播放相关运动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
提问:你们观察到物体运动速度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出课题: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新课讲解】(约10分钟)1. 平均速度的概念: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强调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快慢的平均效果。
给出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并解释符号含义。
2.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介绍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距离和停表计时。
3.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讲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实验探究】(约20分钟)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小车在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探究速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步骤:1. 将斜面固定在桌面上,调整斜面的倾斜角度,使小车能沿斜面下滑。
2. 用刻度尺测量斜面的总长度,并标记出中间位置。
3. 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释放小车,同时启动停表计时。
4. 当小车到达斜面中间位置时,记录时间t1。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报告

姓名:同组成员:实验时间:实验地点:
实验名称: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目的:
1、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处理纸带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
3、能够用v-t图像处理数据,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
实验原理:
1、让小车带着纸带运动,让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计算小车在各位置的瞬时速度。
2、将实验数据绘制成v-t图像,根据图像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钩码、电源、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将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
3、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4、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然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计时点。
5、换上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6、增减所挂的钩码,再重复上述实验。
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小车应该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打完一条纸带后立即断开电源。
3.、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纸带上的点迹过多或过少。
4、为防止钩码落地及小车与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时应及时用手按住它。
数据处理:
1、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密集的点,从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计数点注明。
实验结论:误差分析:。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报告

商量功与速度变更的闭系真验报告之阳早格格创做姓名班级一、真验脚段:通过真验商量与的闭系,期视由此找到表白式的线索.二、真验器材:电源、导线、挨面计时器、小车、钩码(橡皮筋)、一端戴有滑轮的少木板、戴小钩的细线、纸戴、刻度尺、坐标纸等.三、真验本理1.分解与预测(1)通过钻研沉力干的功,咱们树坐了沉力势能的表白式,通太过解弹力干的功,咱们商量了弹性势能的表白式,那么,要钻研动能的变更,也要从力干功启初.(2)物体正在力的效率下通过一段位移时,力会对于物体干功,物体的速度也会爆收变更,所以二者之间存留通联.2.商量的思路(1)要商量功与物体速度变更的闭系,便要改变力对于物体干的功,测着力对于物体干分歧功时物体的速度.(2)真验规划:①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拆置举止真验,小车正在沉物的牵引力下疏通;当小车的品量比沉物大很多时,不妨把沉物所受的沉力当做小车所受的牵引力,小车的疏通距离战速度不妨由纸戴测出.分解牵引力的功W与速度v的闭系.②利用如图乙所示的拆置举止真验,小车正在橡皮筋的效率下弹出;通过橡皮筋去对于小车干功W,通过挨面计时器正在纸戴上挨出的面丈量小车赢得的速度v,而后分解功W与速度v的闭系.甲乙四、真验步调:规划①1.拆置置:将挨面计时器牢固正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挨面计时器与贯串交.2.交电源,挨纸戴:把纸戴的一端正在沉物上用夹子牢固佳,另一端脱过挨面计时器的限位孔,用脚提着纸戴使沉物停靠正在挨面计时器附近,交通电源,待挨面宁静后紧启纸戴,让沉物自由下降.沉复频频,挨下3~5条纸戴.3.选纸戴:采用的,选择纸戴上第一个面及距离第一个面较近的面,并依次标上0,1,2,3….4.数据处理:测出0到面1、面2、面3…的距离,即为对于应的下降下度h1、h2、h3…;利用公式vn =hn +1-hn -12T ,预计出面2、面3、面4…的瞬时速度v1、v2、v3….战相映的功.5、先对于丈量数据举止预计,或者做个W v -草图,大概推断二个量大概的闭系,如果认为是2W v ∝或者其余.而后以W 为纵坐标,v2(或者其余)为横坐标做图.进而判决论断. 规划②1.按拆置图拆置佳真验器材.2.仄稳摩揩力:将木板牢固,挨面计时器的一端轻微垫下,使小车能牵引纸戴正在木板上干匀速疏通.3.先用一条橡皮筋干真验,用挨面计时器挨出的纸戴测出小车前端通过二铁钉连线时小车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于小车干功为W1,将数据记进表格,用标尺记录小车的初初位子.4.改用2条、3条、4条……橡皮筋沉复上述真验,让小车启初位子相共,屡屡橡皮筋推启的少度相共,记录橡皮筋干功2W 、3W 、4W……情况下小车赢得的速度v2、v3、v4…….5.分解数据,钻研W 与v 的闭系五、真验数据记录与处理规划①(m= kg)各计数面1 2 3 4 各计数面到O 面的距离(m)沉力干的功(J) 小车速度v(m/s)v2(m2/s2)规划②W v/m ·s -1v2/m2·s -21 2 3 4 5 62、W-v 、W-v2图像六、真验注意事项 1.适度仄稳小车受到的摩揩力;2.屡屡真验小车皆要从共一位子由停止启初疏通;3.应采用细细匀称,普遍性佳的橡皮筋;4.橡皮筋的推伸少度要适度;5.使小车挂住橡皮筋的中面,搁正小车,使小车沿木板的中间线疏通. 七、缺面分解奇然缺面 系统缺面 八、真验论断。
(完整版)2.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

厦门大同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座号指导教师得分实验名称:匀变速运动的实验探究一.实验目的1。
练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的数据处理和瞬时速度的测量方法;2.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能用v-t图象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
实验原理利用打出的纸带,计算出多个点的瞬时速度,分析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计算打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应在计数点附近取一个很短的时间t∆,用t∆内的平均速度作为打该计数点小车的瞬时速度。
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象,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三.实验仪器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4个25 g的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等.四.实验步骤1.将打点计时器用配套的螺旋夹固定在长木板的一边, 连接好电路。
(如无螺旋夹时可在长木板上敲几个长钉紧靠打点计时器的前后借以固定;有的用大弹簧夹子把打点计时器紧夹在长木板边缘也可,但要注意不能影响打点计时器工作。
)2.将挂有重物的细绳跨过滑轮与小车相连接。
(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小车能在木板上平稳滑行,操作时必须注意使细绳的拉力通过小车的重心,以免小车前进时小车转动或摇晃,可在系好细绳后试拉一下小车,观察车身是否作直线运动。
)3.将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与小车厢连接。
(操作时要将纸带紧紧地夹在小车上,以免小车运动时纸带松开,可用弹簧夹子夹住,但不要使纸带破损,以免小车启动时把纸带拉断。
)4.使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在水平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同时开始工作,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操作时应试打几次,不要使点迹过分密集或过分疏散,若觉得太密集时可增加绕过滑轮线绳下所系的重物,反之则减小。
)5.打出纸带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上述步骤,多打出几条纸带(3—5条)。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

学校:
__________年级____班第_____组姓名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
实验名称
实验结果(探究
小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位置编号
0
1
2
9
时间(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V1(m/s)
V2(m/s)
V3(m/s)
小车在几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及用品
简单实验步骤
实验小贴士(注意事项)
1.作时必须注意使细绳的拉力通过小车的重心,以免小车、前进时小车转动或摇晃,可在系好细绳后试拉一下小车,观察
车身是否作直线运动。
2.将打点计时器接上电源,让小车在水平长木板上运动;
打点计时器同时开始工作,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操作时应试打几次,不要使点迹过分密集或过分疏散,
若觉得太密集时可增加绕过滑轮线绳下所系的重物,
反之则减小。
3.注意打点计时器的正确用法!
根据实验结果在
左图中汇出V-T
图像
实验报告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报告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第6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体会探究的过程和所用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分析与猜测(1)通过研究重力做的功,我们确立了重力势能的表达式,通过分析弹力做的功,我们探究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那么,要研究动能的变化,也要从力做功开始.(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位移时,力会对物体做功,物体的速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二者之间存在联系.2.探究的思路(1)要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就要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功时物体的速度.(2)为简化实验,可将物体初速度设置为零,利用如图7-6-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橡皮筋来对小车做功W,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v,然后分析功W与速度v的关系.三、实验器材木板、小车、橡皮筋、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等.四、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器材.2.平衡摩擦力:将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稍微垫高,使小车能牵引纸带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3.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小车前端通过两铁钉连线时小车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1,将数据记入表格,用标尺记录小车的初始位置.4.改用2条、3条、4条……橡皮筋重复上述实验,让小车开始位置相同,每次橡皮筋拉开的长度相同,记录橡皮筋做功2W、3W、4W……情况下小车获得的速度v2、v3、v4…….W v/m·s-1v2/m2·s-21234565.分析数据,研究W与v的关系五、数据的处理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我们可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作出W—v曲线、W—v2曲线、W—v3曲线……哪一种图象更接近于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功与速度之间就是哪一种正比关系.用图象法处理数据,要比计算法更简捷更直观.六、实验中需注意的事项1.适度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2.每次实验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3.应选择粗细均匀,一致性好的橡皮筋;4.橡皮筋的拉伸长度要适度;5.使小车挂住橡皮筋的中点,放正小车,使小车沿木板的中间线运动.七、误差分析八、实验结论无论是通过计算法还是作图法都可以得出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正比的结论,即W∝ .。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

匀速直线运动的轨迹是直线,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离或弯 曲。
运动时间与距离成正比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的时间与通过的距离成正比,即距离越长 ,所需时间越长。
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恒定速度行 驶。
火车以恒定速度经过一段直线轨 道。
飞机在飞行中以恒定速度巡航。
04
变速运动的速度变化
结果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探讨物体速度变化的机制 和影响因素,以及速度变化对物体运动轨迹等方面的 影响。
06
结论与展望
探究结果总结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趋势
01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科学探究速度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即
从慢到快,然后又逐渐放缓。
影响科学探究速度的因素
02
研究发现,学科领域、研究团队、资金投入等因素对科学探究
4. 分析数据,找出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数据记录与处理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速 度和物体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使用 图表或表格等形式呈现数据,便于观察和比 较。
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进而得出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速度有显著影响。
学科领域对科学探究速度的影响
03
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探究速度存在差异,例如,生命科学领域
的探究速度明显高于物理和化学领域。
相关问题进一步探讨
01
科学探究速度变化的机制
需要进一步研究科学探究速度变化的机制,包括但不限于科研人员的年
龄结构、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m/s) 10m/s 精选pp2t 0m/s
30m/s 2
学生探究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同学60米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
化?如何变化?
2、假设或猜想:同学在60m跑的过程中速度发 生变化,可能是越跑越快。
3、设计的实验方案及原理: (1)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 (2)用手表测出物体运动的时间 (3)原理:根据V=S/t测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精选ppt
6
实验记录:
姓名
。
路程(m)10m 20m 30m 40m 50m 60m
时间(s) 速度(m/s)
精选ppt
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S/t测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tAf 据公式v=s/t,算出vAB、vAc、vAD、vAE、vAF、VAG
就可知道某同学对应的速度变化情况了。
精选ppt
4
实验器材:卷尺、秒表、白石灰。
4、实验步骤: (1)、在60m的跑道上从起点开始用卷尺量每隔10m,
用白石灰画一条线。 (2)、用秒表测出同学在通过B、C、D、E、F处的
时间。 (3).将数所记录在表格中,算出对应的速度。
路程(m)10m 20m 30m 40m 50m 60m 时间(s) 速度(m/s)
精选ppt
5
5、实验结论:
6、实验评估:(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
7、实验交流:(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 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 征示他们的意见。既要改正自己的不足, 又要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辩护。把交流情况 写在这里。)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路程(m) SAB=20m SAC=40m SAD=60m
时间(s) 2s
4s
6s
速度(m/s) 10m/s
精选pp1t 0m/s
10m/s
1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路程(m) SAB=30m
时间(s)
3s
SBC=60m 3s
SCD=90m 3s
精选ppt
3
具体设计方案如下:(请参照书本P28图2-26)
1、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 先在60m的跑道上每10m作出记号A、B、C、D、 E、F、G位置,
2、用手表测出物体运动的时间 用秒表测出某同学通过B、C、D、E、F 、G位
置的时时间tAB、tAc、tAd、tAe、 tAf、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