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署名格式规范

实验报告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的重要文档。
规范的署名格式对于实验报告的正式性和学术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实验报告署名格式的规范要求。
二、署名格式规范1. 姓名(1)学生姓名:实验报告的署名应首先列出参与实验的学生姓名,姓名之间用顿号隔开。
(2)教师姓名:若实验报告由教师指导,应在学生姓名后注明指导教师姓名,姓名之间用顿号隔开。
2. 学号(1)学生学号:在姓名下方,用括号注明参与实验学生的学号,学号之间用顿号隔开。
(2)教师学号:若指导教师有学号,可在教师姓名下方用括号注明,学号之间用顿号隔开。
3. 专业班级(1)学生专业班级:在学号下方,用括号注明参与实验学生的专业班级。
(2)教师专业班级:若指导教师有专业班级,可在教师学号下方用括号注明。
4. 实验室名称(1)实验室名称:在专业班级下方,用括号注明实验所在实验室的名称。
(2)实验名称:在实验室名称下方,用括号注明本次实验的名称。
5. 实验日期(1)实验日期:在实验名称下方,用括号注明实验进行的时间,格式为“年-月-日”。
(2)实验地点:若实验地点与实验日期并列,则在实验日期下方用括号注明实验地点。
以下是一个实验报告署名的示例:姓名:张三、李四学号:201901234、201902345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801班实验室名称:计算机实验中心实验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验日期:2021-05-20指导教师:王老师教师学号:10012345教师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班四、注意事项1. 署名格式应保持一致,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室名称、实验名称、实验日期等要素的格式应统一。
2. 署名信息应真实准确,不得虚构或冒用他人信息。
3. 若实验报告有多个作者,应按照参与实验的先后顺序排列署名。
4. 指导教师姓名和学号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若无指导教师,则无需注明。
五、总结规范的实验报告署名格式有助于提高实验报告的正式性和学术性,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实验报告的来源和责任。
初中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实验者:张三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重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
2. 探究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
3. 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体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
当物体下落速度增加时,空气阻力也会增加,直至与重力平衡,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实验器材1. 小铁球若干2. 长度尺3. 秒表4. 纱布5. 平衡小车6. 电磁铁7. 导线8. 电源四、实验步骤1. 将小铁球放在平衡小车上,用长度尺测量小铁球的直径。
2. 将小铁球用纱布包起来,测量包好纱布的小铁球的直径。
3. 将小铁球放在平衡小车上,调整电磁铁的电流,使小铁球刚好能克服空气阻力做匀速直线运动。
4. 用秒表记录小铁球下落的时间,测量距离。
5. 重复步骤3和4,记录不同高度下的小铁球下落时间。
6. 改变小铁球的重量,重复步骤3和4,记录不同重量下的小铁球下落时间。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小铁球直径:D = 5cm2. 包好纱布的小铁球直径:D' = 7cm3. 不同高度下的小铁球下落时间(单位:秒):- 高度1m:t1 = 1.2s- 高度1.5m:t2 = 1.5s- 高度2m:t3 = 1.8s4. 不同重量下的小铁球下落时间(单位:秒):- 重量100g:t1' = 1.5s- 重量200g:t2' = 2.0s- 重量300g:t3' = 2.5s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铁球包上纱布后,下落速度变慢,说明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速度有影响。
2. 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加,小铁球下落时间逐渐增加,说明重力对物体下落速度有影响。
3. 随着小铁球重量的增加,下落时间逐渐增加,说明重力对物体下落速度有影响。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改变小铁球的重量和形状,探究了重力、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
学生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学生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要求一、实验报告封面在实验报告的第一页,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的相关信息,包括:- 实验名称:对实验的简要描述,确切、准确地描述实验的内容。
- 实验日期:进行实验的具体日期。
- 学生姓名:参与实验的学生姓名。
- 学生学号:参与实验的学生学号。
- 实验课程:实验所属的课程名称。
- 实验教师:指导实验的教师姓名。
二、目的和理论1. 目的在此部分,要将实验的目的简洁明确地表述出来。
准确描述实验的目标,例如:“本实验旨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验证折射定律的成立,并进一步探究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角的影响。
”2. 理论在这一部分,列出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及相关公式。
引用的理论知识应准确无误,权威可信,对于公式的引用应注明出处。
三、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1. 实验装置详细列出实验所用到的仪器、器材名称,并在图中用合适的符号进行标注。
对于实验装置的连接、电路的连接等,以简单图示的形式表示,确保图示清晰易懂。
2.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的具体步骤,详细陈述实验的操作过程。
每个步骤都应该简洁明了,避免遗漏操作细节。
在列举步骤的同时,可以借助合适的图片、表格等辅助材料,更加形象地展示实验过程。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1. 实验数据记录在此部分列出实验过程中所记录的原始数据。
尽可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粗心大意导致数据错误。
同时,应保留单位,并用合适的表格或图像方式展示。
2. 数据处理基于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计算、整理、展示和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应合理选择相应的数学方法,并解释数字的含义及反映的物理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并对图表中的趋势、规律等进行简要的说明。
确保图表的标题和坐标轴标签清晰明了。
2. 结果讨论利用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和讨论。
对实验现象的原因、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在讨论中应该客观、准确地评价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相对误差,指出实验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改进的可能性。
三年级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三年级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一、实验名称。
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目的。
1. 通过对比实验,了解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2.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
1. 三个相同大小的透明杯子。
2. 三根相同粗细的搅拌棒。
3. 等量的食盐(约3克每份)。
4. 冷水、温水(温度有明显差异)。
5. 秒表。
四、实验步骤。
(一)探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1. 在第一个杯子中倒入100毫升冷水,在第二个杯子中倒入100毫升温水。
2. 同时向这两个杯子中分别加入3克食盐。
3. 用搅拌棒以相同的速度搅拌两个杯子中的溶液(搅拌10秒后停止)。
4. 用秒表分别记录食盐完全溶解所需要的时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1. 在第三个杯子中倒入100毫升冷水。
2. 向这个杯子中加入3克食盐。
3. 用搅拌棒快速搅拌这个杯子中的溶液,同时用秒表计时,直到食盐完全溶解,记录所需时间。
4. 再重复一次该实验,但是这次不搅拌,直接观察食盐溶解的情况,并用秒表记录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并记录现象。
五、实验现象。
(一)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1. 在冷水中,食盐溶解得较慢,经过搅拌后,完全溶解大约需要[X]秒。
2. 在温水中,食盐溶解的速度明显比在冷水中快,经过同样的搅拌后,完全溶解大约需要[Y]秒([X]>[Y])。
(二)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1. 在搅拌的情况下,食盐在冷水中完全溶解需要[Z1]秒。
2. 在不搅拌的情况下,食盐在冷水中完全溶解需要[Z2]秒([Z1]<[Z2])。
六、实验结论。
1. 温度会影响物质溶解的快慢,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物质溶解得越快。
2. 搅拌也会影响物质溶解的快慢,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小学生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优选17篇)

小学生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优选1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生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优选17篇)小学生实验报告格式范文第1篇1、新课改的要求——《语文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2、自主学习的意义——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
本科生实验报告格式及相关要求_实验报告_

本科生实验报告格式及相关要求
本科生实验报告格式及相关要求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 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 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 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 (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xx)》。
大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名称:XXX实验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XXX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XXX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 通过实验,加深对XXX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此处简要介绍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理)三、实验器材1. XXX仪器2. XXX试剂3. XXX工具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3)熟悉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2. 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3. 实验结果处理(1)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此处列出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包括实验参数、测量结果等)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2.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比较和分析,得出结论)3.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验证实验目的)七、讨论与思考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描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联系(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联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 实验改进建议(提出对实验的改进建议,以提高实验效果)八、实验总结1. 实验成功之处(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优点)2. 实验不足之处(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 实验收获(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实验报告撰写人:(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报告的格式怎么写_实验报告_

实验报告的格式怎么写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院专业学号
姓名
同组实验者
年月日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五、附件:原始数据
说明:
第五部分请另起一页,将实验时的原始记录装订上,原始记录上须有教师的签名。
篇二: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实验室
学院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号开课时间至学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打印格式说明
1. 标题:三号加粗黑体
2. 开课实验室:5号加粗宋体
3. 表中内容:
(1) 标题:5号黑体
(2) 正文:5号宋体
4. 纸张:16开(20cm×26.5cm)
5. 版芯
上距:2cm
下距:2cm
左距:2.8cm
右距:2.8cm
说明:1、“年级专业班”可填写为“00电子1班”,表示20xx 级电子工程专业第1班。
2、实验成绩可按五级记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或者百分制记载,若需要将实验成绩加入对应课程总成绩的,则五级记分应转换为百分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要求:最多三级标题,一级标题为四号宋体加粗,二号标题为五号黑体,三号为五号宋体。
正文内容为五号字体,中文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
行距固定值,20磅。
内隐和外显记忆的遗忘特点班级 学号姓名2种,学习-1小时和715取成绩的衰减不明显,而意识性提取成绩的衰减非常显著。
结果表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具有不同的遗忘特点,加工水平因素对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成关键词1引言自Ebbinghaus1885年研究记忆,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以来,100多年,关于记忆的遗忘特点的研究层出不穷。
总的来说,大多数关于遗忘的研究基本上都证实了Ebbinghaus 提出的遗忘曲线的真实合理性:记忆近年来,研究人员也积极探索了遗忘曲早期的研究基本上将记忆作为纯净单一的因素加以考虑,但近年来人记忆并非纯净单一的因素,它是一个复合体。
大量研究表recollection ))和内隐记忆[自动提取(automaticity 寻找各自的遗忘特点并进行比较。
自内隐记忆的概念提出以来,研究人员就内隐记忆的遗忘特点开展了并与外显记忆的遗忘特点进行比较,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资Jacoby 和Dallas (实验通过词确认的研究范式,检查了提取的时间间隔对启动效应的影响,获得了启动值在0延时、15分钟延时以及24小时延时无显著性差异的结果(尽管相对于未学习参照组的正确率0.5而言,实验组的正确率从0.73至0.72至0.67逐步下降了),然而再认值在这些时段中的下降却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这一结果表明,提取时间间隔这一变量似乎至少在24小时的时段内分离了再认与词确认启动。
Tulving, Schacter 和Stark [4]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他们发现相对于再认而言,残词补全的启动对于时间因素不敏感。
此后许多有关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都将提取时间间隔作为考虑的因素,然而所获得的结果却不甚一致。
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前面所提到的内隐记忆对遗忘有完全的阻抗作用的结论是不可信的。
Sloman 等人[5]较系统地研究了残词补全的启动量的遗忘情况。
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启动值在最初较短的时间内(小于5分钟)下降很快,而后缓慢下降。
实验另外还表明,启动效应可以在数月中保存,存留期甚至可以超过1年。
总的来说,虽然至今没有一致的关于内隐记忆遗忘特征的说法,但就目前的一些研究而言,仍旧可以概括出内隐记忆的以下3个遗忘特征:(1)内隐记忆在时间历程中是存在遗忘的,遗忘程度与延时长度在整体上呈正相关; (2)内隐记忆在一个较长的时程中能够保存;(3)虽然证据不多,但是研究发现,在最初的一个短时程里 [6]内隐记忆的遗忘率最大。
不少研究对内隐和外显记忆中的遗忘特征进行了比较,已有的研究主要采用词干补笔作为内隐任务而采用再认作为外显任务。
结论不大一致。
由于这些测验大多并不是以研究遗忘为主,延时点设置一般只有2~3个,所以很难由此观察到整个过程的遗忘特点。
再则,采用词干补笔和再认作为指标的比较研究有以下的缺点:补笔率的基线水平一般是5%~15%,最高是100%。
再认成绩随机值一般是25%~50%,最高是100%。
这种变化率的差异使得直接比较存有困难。
此外,词干补笔和再认作为指标进行比较的另一个困难之处在于,记忆提取的特征不同。
按照传统的理解,再认中的反应主要依据了熟悉性,而词干补笔需要一种产生式的反应:即一个线索给出了,被试产生补全行为。
从这些原因来看,再认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可以和词干补笔相匹配的外显记忆任务,更何况目前认为再认具有双加工的基础。
最近,McBride 和Dosher [7]采用词干补笔和线索回忆两种测验形式匹配的记忆任务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比较时,为了把握长时记忆全局范围内的遗忘特征,还区分了较短时间和较长时间。
通过1~90分钟的较长跨度的时程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两种测验中,最初15分钟的成绩均为快速下降,随后的较长的延时间隔里下降率放慢。
他们的研究认为词干补笔和线索回忆的遗忘率是同样的。
但即使是做到了这样的匹配,仍旧无法避免一个根本性问题,即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之间存在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相互“污染”:线索回忆成绩可能受到内隐记忆的影响,同时词干补笔成绩受到外显记忆的影响。
因此,很难说以上的测验能非常准确地测量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这也许是造成目前关于遗忘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原因之一。
基于对以上研究的介绍和分析,本研究拟采用实验性分离的方法,分离出再认中的内隐和外显记忆成份,并进行延时研究,比较各自遗忘的特点。
2方法2.1被试华东师范大学大学本科生28名,年龄18~21岁,矫正视力1.0以上。
2.2材料和仪器从《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选取左右结构的汉字334个。
汉字的字频在0.000077~0.000288之间,笔画数在7~20画之间。
以字频及笔画数为依据将上述汉字分成3组,在分组时同时考虑具有同一部首的汉字的个数在每一组中最多不超过总字数的20%,且在3个字列中,具有同一部首的汉字的比率基本相等。
每一个汉字均能够组成双字或多字词。
分组后,3组字列的字数、字频及笔画数见图1及其标示说明。
3组字列的字频及笔画数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两个学习列字表的先后选择以及汉字的呈现顺序均由计算机事先作随机化处理。
整个实验在一台586微机上完成,用C语言编程。
2.3 程序整个实验分为3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开始都给予指导语,让被试了解实验要求。
正式实验时,一半被试进行浅加工编码学习(称为浅加工组),另一半被试进行深加工编码学习(称为深加工组)。
浅加工组实验第一个阶段,为一列汉字的学习阶段。
要求被试判断计算机屏幕中央出现的红颜色汉字(汉字大小为3cm×3cm,视角约为3.5°左右,汉字的呈现背景均为白色,以下同)是否具有某个部首(如部首“扌”)。
被试通过按键进行判断,判断呈现汉字具有该部首,就按“Z”键,没有该部首,则按“/”键。
同时还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汉字,笔画数是否超过了9画,如果判断呈现汉字的笔画数超过9画,被试击“1”键,否则击“0”键。
汉字的呈现时间为4秒(被试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判断任务),100毫秒的清屏之后再出现下一个汉字。
90个汉字判断完毕,即开始进行第二个阶段的学习,提示被试下面要对蓝颜色的汉字进行部首判断,过程与阶段一类似。
两个学习列汉字呈现颜色的不同可以作为加强鉴别两个学习列的线索。
测试阶段分别在5个延时点进行。
测试项目分别由学习阶段呈现的30个红色字、30个蓝色字以及30个干扰字组成,字的选取详见图1所示(测试项目的选取考虑了学习时差的影响,汉字的呈现由计算机作随机化处理)。
测验阶段又随机将被试分为两组,两组被试的测验指导语不同。
一组被试的测验指导语是:下面将逐一呈现一系列黑颜色的汉字,这些字有些是你先前见过的红颜色的汉字,有些是你先前见过的蓝颜色的汉字,有些是你没有见过的。
如果你认为呈现的汉字是先前见过的蓝颜色的汉字,你就判断它是旧字,请大声报告“旧的”。
如果你认为呈现的汉字是先前见过的红颜色的汉字,或者是先前没有见过的,你就判断它是新字,请大声报告“新的”。
另一组被试的测验指导语的差异在于,如果被试认为呈现的汉字是先前见过的红颜色的汉字,就判断旧,如果认为呈现的汉字是先前见过的蓝颜色的汉字,或者是先前没有见过的,就判断新。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因学习时差可能引起的成绩差异。
按键记录由主试操作。
与浅加工组在学习阶段的不同之处在于,深加工组的两个学习阶段,学习任务要求被试对计算机屏幕中央呈现的汉字进行组词。
被试在汉字呈现的4秒时间内,尽量多地对该汉字进行组词,并口头报告其组词的内容。
实验程序的其余与浅加工组的程序相同。
随机抽取30个字,作为干扰字分别用于五种延时的测验。
学习顺序字列1 字列2 字列3150字注:其中字列1和2是学习材料,每个色框中包含30个学习字,字列3为测试60个字在060个字在6个字在15秒延时中采用;16060个学习词分别从两个学习列的90个词中随机抽取。
字列1~3的字频、笔画数分别为:162.17±57.69╱10.41±3.16;166.62±58.09╱11.12±3.10;164.06±60.56╱10.85±3.01。
其中字频以十万分之一次为单位。
3 结果实验的主要结果如表10m 0.636 0.317 0.136 0.764 0.257 0.019 6m 0.597 0.364 0.202 0.695 0.333 0.048 15m 0.571 0.366 0.200 0.661 0.397 0.060 1h 0.536 0.369 0.233 0.564 0.331 0.102 7d 0.502 0.438 0.331 0.521 0.333 0.143表2 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的贡献(M±SD)提取类型延时浅加工编码深加工编码意识性提取0m 0.319±0.114 0.507±0.0966m 0.233±0.162 0.362±0.09815m 0.205±0.129 0.264±0.0511h 0.167±0.114 0.233±0.090 提取6m 0.342±0.060 0.500±0.05915m 0.326±0.076 0.510±0.0601h 0.274±0.057 0.367±0.0757d 0.205±0.095 0.312±0.070首先对全体被试的意识性提取与自动提取成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没有发现高相关性(此处及以后的分析之显著性水平设置为0.01),r =0.103,df =140,p >0.05,双尾考验。
这表明本实验的结果支持加工分离程序的基本前提假设,即再认测验中意识性提取与自动提取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提取过程。
对意识性提取成绩采用2(编码程度)×5(延时条件)MANOV A 分析,结果发现意识性提取成绩在延时条件上有显著的主效应,F (4,104)= 31.68,p <0.001;就编码程度而言,F (1,26)= 31.16,p <0.001;F (2,104)= 1.87,p >0.05。
对自动提取同样采用2(编码程度)×5果发现自动提取成绩在延时条件上有显著的主效应,F (4,104)= p <0.001;就编码程度而言,深加工编码和浅加工编码之间亦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F (1,26)= 105.44,p <0.001;另外延时条件与编码程度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2,104)= 1.61,p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