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乙醇-正丙醇汽液平衡数据

合集下载

分离乙醇-正丙醇混合资料

分离乙醇-正丙醇混合资料

目录第一部分设计方案的确定 (2)1.1塔的选择 (2)1.2操作压力的选择 (4)1.3进料热状况的选择 (4)1.4加热及冷凝方式的选择 (4)1.5回流比的选择 (5)第二部分塔板的工艺设计 (5)2.1精馏段和提馏段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5)2.1.1精馏塔全塔物料衡算 (5)2.1.3密度 (7)2.1.4 混合液体平均表面张力 (10)2.1.5 混合物的粘度 (11)2.1.7 气、液相体积流量计算 (12)2.2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14)2.3 热量衡算 (17)2.3.1.加热介质的选择 (17)2.3.2.冷却剂的选择 (18)2.3.3.比热容及汽化潜热的计算 (18)2.4 塔径的初步计算 (26)2.5 溢流装置 (27)2.5.1堰长W l (27)2.5.2弓形降液管宽度d W 和截面积F A (28)2.5.3 降液管底隙高度0h (28)2.6 塔板分布、浮阀数目与排列 (29)2.6.1塔板分布 (29)2.6.2 浮阀数目与排列 (29)第三部分 塔板的流体力学计算 (33)3.1通过浮阀塔板的压降 (33)3.2淹塔 (34)3.2.1精馏段 (35)3.2.2提馏段 (35)3.3雾沫夹带 (36)3.3.1精馏段 (36)3.3.2提馏段 (37)3.4塔板负荷性能图 (37)3.4.1雾沫夹带线 (37)3.4.2液泛线 (38)3.4.3液相负荷上限 (40)3.4.4漏液线 (40)3.4.5液相负荷下限 (40)3.5浮阀塔工艺设计计算结果 (43)第四部分塔附件的设计 (45)4.1接管 (45)4.1.2回流管 (46)4.1.3塔底出料管 (46)4.1.4塔顶蒸汽出料管 (47)4.1.5塔底进气管 (47)4.1.6法兰 (47)4.2筒体与封头 (48)4.2.1筒体 (48)4.2.2封头 (48)4.3除沫器 (48)4.4裙座 (49)4.5人孔 (50)第五部分塔总体高度的设计 (51)5.1塔的顶部空间高度 (51)5.3塔总体高度 (52)第六部分附属设备的计算 (52)6.1 冷凝器的选择 (52)的选择 (54)6.2再沸器QB第七部分参考文献 (57)第八部分对本设计的评述 (58)附录乙醇—正丙醇二元物系浮阀式精馏塔设计图 (50)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分离乙醇—正丙醇混合物系浮阀式精馏塔的设计2.原始数据及条件:进料:乙醇含量35%(质量分数,下同),其余为正丙醇分离要求:塔顶乙醇含量90%;塔底乙醇含量0.01%生产能力:年处理乙醇-正丙醇混合液25000吨,年开工7200小时操作条件:间接蒸汽加热;塔顶压强1.03atm(绝压);泡点进料;R=53.设计任务:1、精馏塔的工艺设计;2、附属设备(如再沸器、冷凝冷却器)进行简单计算并选型(不必校核);3、绘制塔板负荷性能图、精馏塔设备图;4、编写设计说明书第一部分设计方案的确定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含可液化的气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实验六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更新)

实验六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更新)

实验六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一、实验目的1、绘制在标准压力下乙醇-正丙醇体系的沸点组成图;2、熟练掌握测定双组分液体沸点的方法及用折光率确定二组分物系组成的方法;3、掌握超级恒温槽、阿贝折射仪、气压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相图任意两个在常温时为液态的物质混合起来组成的体系称为双液系。

两种溶液若能按任意比例进行溶解,称为完全互溶双液系,如环已烷-乙醇、正丙醇-乙醇体系都是完全互溶体系。

若只能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溶解,称为部分互溶双液系,例苯-水体系。

在完全互溶双液系中,有一部分能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如苯-甲苯系统,二者的行为均符合拉乌尔定律,但大部分双液系是非理想液态混合物,其行为与拉乌尔定律有偏差。

液体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的温度。

在一定外压下,纯液体的沸点有其确定值,但双液系的沸点不仅与外压有关,而且还与两种液体的相对含量有关。

双液系两相平衡时的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并不相同。

通常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将双液系的沸点对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作图,所得图形叫双液系的沸点T(或t)-组成(x)图,即T(或t)—x图。

它表明了沸点与液相组成和与之平衡的气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在恒定压力下,二组分系统气液达到平衡时,其沸点-组成(t-x)图分三类:(1)混合液的沸点介于A、B二纯组分沸点之间。

这类双液系可用分馏法从溶液中分离出两个纯组分。

如苯-甲苯系统,此时混合物的行为符合拉乌尔定律或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不大。

如图5-1(a)所示。

(2)有最低恒沸点体系,如环已烷-乙醇体系,t—x图上有一个最低点,此点称最低恒沸点,在此点相互平衡的液相和气相具有相同的组成,此时混合物的行为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最大正偏差,如图5-1(b)所示。

对于这类的双液系,用分馏法不能从溶液中同时分离出两个纯组分。

(3)有最高恒沸点体系,如氯仿-丙酮体系,t—x图上有一个最高点,此点称最高恒沸点,在此点相互平衡的液相和气相具有相同的组成,此时混合物的行为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最大负偏差,如图5-1(c)所示。

化工原理吸收实验

化工原理吸收实验

精馏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同组人:实验时间:一、 报告摘要本实验利用乙醇-正丙醇混合物进行精馏,达到分离和提纯的效果。

通过这次实验能进一步掌握精馏的单元操作方式,利用测得的塔板组成数据求出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从而进一步地加深对精馏操作机理的掌握。

实验中也用到了阿贝折光仪来测算塔板各部位的组成,同过多次使用阿贝折光仪,能进一步熟练对其的使用。

同过实验的操作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加深对精馏操作的理解,掌握了一项我们化工行业耐以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 实验目的及任务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情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全塔浓度分布。

5.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三、 实验基本原理在板式精馏塔中,有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

塔顶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

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

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

则需要有无穷多块塔板的精馏塔。

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

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物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无实验意义。

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通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

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恶化。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总板效率EeN E N = (4-25)式中 E —总板效率 N —理论板数; e N —实际板数 (2)单板效率E mln 1nml n 1nx x E x x -*--=- (4-26)式中 E ml —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x n ,x n-1—第n 块和第(n-1)块板的液相浓度; n x *—第n 块板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精馏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精馏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分离乙醇—正丙醇二元物系的浮阀式精馏塔2.原始数据及条件:进料:乙醇含量45%(质量分数,下同),其余为正丙醇分离要求:塔顶乙醇含量93%;塔底乙醇含量0.01%生产能力:年处理乙醇-正丙醇混合液25000吨,年开工7200小时操作条件:间接蒸汽加热;塔顶压强 1.03atm(绝压);泡点进料;R=53.设计任务:⑴完成该精馏塔的各工艺设计,包括设备设计及辅助设备选型。

⑵画出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塔板版面布置图、精馏塔设计条件图。

⑶写出该精馏塔的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结果汇总和设计评价。

概述本次设计针对二元物系的精馏问题进行分析、计算、核算、绘图,是较完整的精馏设计过程。

精馏设计包括设计方案的选取,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辅助设备的选型、工艺流程图的制作、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等内容。

通过对精馏塔的核算,以保证精馏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使效率尽可能的提高。

本次设计结果为:理论板数为20块,塔效率为42.2%,精馏段实际板数为40块,提馏段实际板数为5块,实际板数45块。

进料位置为第17块板,在板式塔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中得出塔径为0.8米,设置了四个人孔,塔高22.19米,通过浮阀板的流体力学验算,证明各指标数据均符合标准。

关键词:二元精馏、浮阀精馏塔、物料衡算、流体力学验算。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塔板的工艺设计 (2)一、精馏塔全塔物料衡算 (2)二、乙醇和水的物性参数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温度 (2)2.密度 (3)三、理论塔板的计算 (6)四、塔径的初步计算 (7)五、溢流装置 (8)六、塔板分布、浮阀数目与排列 (10)第三章塔板的流体力学计算 (11)一、气相通过浮阀塔板的压降 (11)二、淹塔 (12)三、物沫夹带 (13)四、塔板负荷性能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精馏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精馏实验班级:姓名:学号:序号:同组人:设备型号:板式精馏塔实验日期:一、实验摘要本次实验采用板式精馏塔,通过全回流和部分回流的操作模式,分离乙醇—正丙醇混合物。

全回流时,x F=0.1177,x D=0.9017,x w=0.0942,通过画梯级图得到的理论板数为6.1,全塔效率为63.75%,单板效率E mL,N=73.25%,E mV,N=69.66%。

部分回流时,x F=0.316,x D=0.8341,x W=0.0877,通过画梯级图得到的理论板数N T=7.5,全塔效率:E T=81.25%, D=10.91 ml/min,W=24.72 ml/min。

二、实验目的1、了解板式精馏塔的结构特点和测控系统2、测量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3、测量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4、测量精馏塔操作弹性、负荷性能等5、观察冷模板式塔的气液(鼓泡、泡沫、喷射)接触状态6、观察冷模板式塔的漏液、雾沫夹带或液泛等情况三、实验原理精馏是根据液体混合物组分的挥发度不同,经塔底供热产生蒸汽向上回流,塔顶移走热量产生液体向下回流,塔内发生气液逆流接触和物质传递,最后轻组分富集于塔顶,重组分富集于塔底,将混合物分开的单元操作。

精馏塔的操作参数有:板效率、板压降、持液量、塔板温度等。

其中,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条件好坏的主要参数,包括:1、全塔效率E T=N T−1NN T—理论塔板数(包括塔釜1块理论板) N—实际塔板数理论塔板数N T可通过画梯级图(如图5-1)求得,还可以通过逐板计算得到。

图5-1 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操作的理论板梯级对于全回流操作,以作图法为例:首先画出乙醇—正丙醇溶液在101.3kPa下的y-x相平衡曲线(平衡数据见附录),对角线即是操作线.然后以塔顶组成x D和塔釜组成x W为始、终点,在平衡线和操作线之间画梯级,梯级数(含小数部分)等于理论板数N T。

化工原理实验-联机精馏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联机精馏实验报告

联机精馏实验报告2011011743 分1 黄浩实验时间:2013-12-13同组实验者:张雨辰、高帅、崔毅杰指导老师:彭勇地点:精馏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观察板式精馏塔进行精馏过程中的气、液流动现象;2.测定板式塔总效率;3.测定回流比对精馏操作的影响;4.测定塔内温度和组成沿塔高的分布,测出灵敏板的位置;5.熟悉精馏操作的基本规律与特点;6.学习使用数字折射仪,分析塔顶和塔釜的产品组成;二、实验原理精馏是双组分混合液的分离最简单的操作。

典型的精馏设备是连续精馏装置,包括精馏塔、再沸器、冷凝器等。

精馏塔供汽液两相接触进行相际传质,位于塔顶的冷凝器使蒸气得到部分冷凝,部分凝液作为回流液返回塔顶,其余馏出液是塔顶产品。

位于塔底的再沸器使液体部分汽化,蒸气沿塔上升,余下的液体作为塔底产品。

进料加在塔的中部,进料中的液体和上塔段来的液体一起沿塔下降,进料中的蒸气和下塔段来的蒸气一起沿塔上升。

在整个精馏塔中,汽液两相逆流接触,进行相际传质。

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汽相中的难挥发组分转入液相。

对不形成恒沸物的物系,只要设计和操作得当,馏出液将是高纯度的易挥发组分,塔底产物将是高纯度的难挥发组分。

进料口以上的塔段,把上升蒸气中易挥发组分进一步提浓,称为精馏段;进料口以下的塔段,从下降液体中提取易挥发组分,称为提馏段。

两段操作的结合,使液体混合物中的两个组分较完全地分离,生产出所需纯度的两种产品。

精馏塔是进行精馏的一种塔式汽液接触装置。

有板式塔与填料塔两种主要类型。

根据操作方式又可分为连续精馏塔与间歇精馏塔。

本实验利用精馏装置分离乙醇和正丙醇,二者形成理想体系,可以使用数字折射仪测定两组分的质量分数。

板式塔是使用量大、运用范围广的重要气液传质设备,评价塔板好坏一般根据处理量、板效率、阻力降、操作弹性和结构等因素。

目前出现的多种塔板中鼓泡式塔板(筛板、浮阀板)和喷射式塔板(舌形、斜孔、网孔)在工业上使用较多,板式塔作为气、液传质设备,既可用于吸收,也可用于精馏。

课程设计:乙醇-正丙醇混合液的精馏塔设计

课程设计:乙醇-正丙醇混合液的精馏塔设计

成绩华北科技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分离乙醇-正丙醇混合液的精馏塔设计姓名:熊先清专业:化学工程和工艺班级:化工B091学号: 2指导教师:高丽花李辰明设计时间:2012年6月10日至2012年6月22日完成时间:2012年6月22日评语:目录目录 (2)一设计任务书 (4)二塔板的工艺设计 (4)(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4)(二)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4)1.原料液及塔顶、塔釜产品的摩尔分数 (4)2.物料衡算 (4)(三)物性参数的计算 (5)1.操作温度的确定 (5)2.密度的计算 (6)3.混合液体表面张力的计算 (9)4.混合物的粘度 (11)5.相对挥发度 (12)(四)理论板数及实际塔板数的计算 (12)1.理论板数的确定 (12)2.实际塔板数确定 (14)(五)热量衡算 (14)1.加热介质的选择 (14)2.冷却剂的选择 (15)3.比热容及汽化潜热的计算 (15)4.热量衡算 (17)(六)塔径的初步设计 (19)1.汽液相体积流量的计算 (19)2.塔径的计算和选择 (20)(七)溢流装置 (22)1.堰长l W (22)2.弓形降液管的宽度和横截面积 (23)3.降液管底隙高度 (23)(八)塔板分布、浮阀数目和排列 (24)1.塔板分布 (24)2. 浮阀数目和排列 (24)二、塔板的流体力学计算 (26)(一)汽相通过浮阀塔板的压降 (26)1.精馏段 (26)2.提馏段 (27)(二)淹塔 (28)1.精馏段 (28)2.提馏段 (28)(三)雾沫夹带 (29)(四)塔板负荷性能图 (30)1.雾沫夹带线 (30)2.液泛线 (31)3.液相负荷上限线 (32)4.漏液线 (32)5.液相负荷下限线 (33)三、塔总体高度计算 (35)1.塔顶封头 (35)2.塔顶空间 (36)3.塔底空间 (36)4.人孔 (36)5.进料板处板间距 (36)6.裙座 (37)四、塔的接管 (37)1.进料管 (37)2.回流管 (38)3.塔底出料管 (38)4.塔顶蒸汽出料管 (38)5.塔底蒸汽管 (38)五、塔的附属设备设计 (39)1.冷凝器的选择 (39)2.再沸器的选择 (39)六、总结 (40)七.参考文献 (41)一 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分离乙醇-正丙醇混合液的精馏塔设计【设计条件】进料:乙醇含量40%(质量分数,下同),其余为正丙醇分离要求:塔顶乙醇含量93%;塔底乙醇含量0.01%生产能力:年处理乙醇-正丙醇混合液25000吨,年工7200小时操作条件:间接蒸汽加热;塔顶压强1.03atm(绝压);泡点进料; R=5【设计计算】二 塔板的工艺设计(一)设计方案的确定本设计的任务是分离乙醇-正丙醇混合液。

精馏实验

精馏实验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日期:2010 年10 月28 日班级:学生姓名:一、实验名称:精馏实验二、组员介绍:实验时间:2011年04月18日报告人:同组人:三、报告摘要:本实验主要以筛板塔式精馏塔作为精馏实验的主要装置,乙醇-正丙醇为精馏料液。

以分配器与控制器控制实验回流,测控系统采集塔釜、塔顶温度等参数,并以阿贝折光仪为浓度分析仪器,旨在测量在全回流状态下的总板效率和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启动装置,待精馏塔稳定后,在全回流状态下测量塔顶、第4块塔板、第5块塔板、塔釜料液的液相浓度。

结合乙醇-正丙醇的平衡数据,利用图解法计算得到实验所用条件下的总板效率为0.5,而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为0.387。

关键词:全回流图解法总板效率单板效率四、实验目的及任务:①了解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两相接触状况。

③测定在全回流时的全板效率及单板效率。

④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实际未做)⑤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实际未做)⑥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实际未做)五、基本理论: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

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

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

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有无穷多块塔板的精馏塔。

当然,这个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

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产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无实验意义。

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出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