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概况
我的家乡在平坝

我的家乡在平坝我的家乡座落在贵州省平坝县。
平坝地处西南大通道,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我的家乡是“中国屯堡文化之乡”。
“屯堡文化”是明朝初年朱元璋大军征南和后来的调北填南在贵州腹地“屯田戍边”,历经600年的沧桑,形成了的独具特色的“特殊文化”。
屯堡村寨遍布全县6个乡镇,至今仍保留有明代古城堡30多座,明代风格民居村寨200余个。
有戏剧史上“活化石”的屯堡地戏被著名导演张艺谋搬上银幕,曾引发一场诉讼。
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山”,一峰独秀,直插青天。
山上树茂藤缠,郁郁葱葱。
还有珍珠泉、齐伯温泉、斯拉河、邢江河等地是贵州西线重要的旅游景点。
我的家乡是“中国清真美食之乡”。
平坝的黄牛、灰鹅全部为纯天然野外放养,品质优良,实属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
平坝金牌牛干巴、清蒸牛舌、先锋牛肉等获省级名菜称号;清真牛肉月饼、清真糕点等获省级名点称号;平坝清真红烧牛肉粉、清真清炖牛肉粉、清炖鹅肉粉等获省级名小吃称号。
其中清真全牛席被录入《中国黔菜·安顺卷》,清炖鹅火锅被录入《中华食文化大辞典·黔菜卷》和《中国黔菜·安顺卷》,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
2008年 9月29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安顺·平坝清真饮食文化节开幕式上授牌“中国清真美食之乡”美名。
“百位名厨、千米长席、万人同尝”的清真全牛宴创下了“世界基尼斯之最”。
我的家乡是“贵州大宝藏”。
县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炭、硫铁矿等矿产资源,其中已探明储量有30种之多。
它不仅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还是黔中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平坝“贡皇米”等系列大米,林卡辣椒名优土特产品久负盛名,享誉省内外。
我的家乡是天然理想的避暑胜地,一到夏天,到处热浪蒸腾,酷暑难耐,气温直线上升,而距贵阳仅半个小时车程的平坝却凉爽宜人,爽爽的贵阳、爽爽的平坝,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来平坝投资购房旅游的人日渐增多,平坝正展示出她多姿多彩美好的明天。
平坝:黔中腹地山川秀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中国清真美食之乡

1
I
fff
II
封 商解读
平坝 :黔 中腹地 山川秀 丽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屯堡文化之 乡 中国清真美食之 乡
平坝 县地 处黔 中腹 地 , 因
地 多平旷而得 名。 县城 东距 贵
阳市4 8 公里 , 西距 安顺市3 8 公
里 , 是安顺市 的东大 门 , 是 中
国民间文化艺术之 乡、 中国屯
2 0 0 8 年增幅跃
居全市第一 。
目前 , 全 县经
济发展进 入由 人 均 G D P 】0 0 0
A A 石 头 建筑绝 唱— — 炙 台山
罗振 璜 /摄
B
B “ 平 坝 欢 歌 ” 文 艺 演 出 段 彪 /撮
I 山里 山 外贵州 人 自强 自信 贵 州人
5 7 李 乐 东 : 推 开 贵 州 的 窗 , 就 是 世 界 /张 玲 玉
展贯 穿于经 济社会发展的全过
程 , 把抢抓机 遇 、 提速 发展 、
实干兴平 、 强县升 位作为全 部 工 作的主题 , 坚 定不移地实施 “ 环 境 立县 、 农业 稳 县 、 工 业
美元 向3 0 0 0 美元 迈 进 的重要历 史阶段 , 人 民生活水平 总体 上 实现 了 4
.
。
平坝 交通 便利 、 生 态 良
好 、 山 j 】I秀 丽 、 资 源 丰 富 , 素
有 “ 黔 中大通 道 ” 、 “ 黔 中大
粮仓” 、
“ 黔中大基地” 、
“ 黔 中大 酒 乡” 等美誉 。
近 年 来 , 在 省委 、 省政
府和安顺市 委 、 市政府的正 确
领导下 , 平坝 县坚 持把科学 发
“ 全国平安工 作先进 县 ” 、 “ 全 国双 拥模 范县 ” 、 “ 全 国 计 划 生 育优 质服 务先进 县 ” 等
平 坝 概 况

平坝概况经纬度:东经:106.278 度北纬:26.449度面积:中心城区到省会贵阳市48公里、距安顺市39公里。
全县面积999平方公里。
县城面积17.5平方公里。
规划待建设面积38平方公里。
海拔:最高为1645.6米,最低963米,城区中心海拔1250米。
年均气温13~16℃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山长青,水常绿。
时间: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发展中的平坝平坝县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战国时期属大夜郎国,蜀汉时称东溪,元代称卢唐三寨。
从设卫建县起已有600多年历史。
公元1390年设平坝卫,依山筑城。
《黔记》载:“负崇岗,临沃壤,地当要冲,城压平原,山拥村墟,水环郊垌,四野田畴弥望”。
清康熙26年(公元1687年)撤卫设安平县,民国3年(公元1914年)改安平县为平坝县,县城在安平城(公元1956年改称城关镇)。
城郊飞虎山人类古遗址的发现和大批古器、文物的出土,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这块神奇隽秀的土地上。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飞虎山平坝是安顺的“东大门”,因“地多平旷”而得名。
全县辖6镇4乡200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总面积999平方公里。
总人口35.49万,其中苗族、布依族、回族等2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7%。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曾庆红副主席视察贵州特别是视察平坝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动力,抢抓省委、省政府把安顺作为“贵州加快发展的经济特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围绕建设“一区三基地”和“三个率先”的目标,提速发展,实干兴平,强县升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呈现出人心齐、人气旺、活力强、发展快的良好态势。
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14年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并获全国最高荣誉“长安杯”奖。
平坝县县城总体规划

《平坝县县城总体规划》来源:市规划局网站2008-9-3 浏览:212《平坝县县城总体规划》2004年7月由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2004年9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期限为2003-2020年,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关镇全部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17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范围北起清镇高速公路,南至黎阳厂,西至五里村,东至油库,总面积为34.21平方公里。
县城性质: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高新技术、民用航空工业为龙头,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制药为重点的旅游服务城市。
规划城区人口规模2020年为1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9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86平方米。
规划城区形成“一城三片”结构,现状城区为“老城三片”,铁路以北为“新城片区”,铁路以南为“工业片区”。
老城片区:以改造为主,规划居住用地采用“居住区居住组团”的规划结构,居住人口7万人;新城片区:为城区新组团,体现文化娱乐、行政办公、商贸等职能,居住人口5万人;工业片区:以发展工业、仓储项目为主,居住人口3万人。
《平坝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平坝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4年7月由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2004年9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期限为2003-2020年,规划区范围为平坝县行政区域,面积999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形成“一个中心、两条轴线”的城镇体系空间格局。
“一个中心”即以县城城关为中心;“两条轴线”即以320国道和清镇公路为主轴线,以齐伯、乐平、天龙旅游为主的次轴线。
产业地域布局规划:西部区域包括齐伯、乐平、天龙,该区主要是发展旅游业;东部区域包括马场、高峰、羊昌,该区主要以发展农业作为其主要任务;中部区域包括县城、夏云、白云,主要在现有工业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发展新兴工业。
城镇体系规划:平坝县域的城镇化分为四级,即县城—重点城镇(5座)—一般城镇(2座)—集镇(2座)。
规划期末国内生产总值达3 6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纯收入4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00元。
贵州省平坝区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1]。
施肥、化学制造、采矿、冶炼、制革和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是土壤中重金属积累的主要原因[2]。
与水和空气污染相比,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可见,自净能力差,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3,4]。
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重要问题,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率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5]。
对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分析和研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复杂,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环境与健康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6]。
彭丽梅等[7]对广州市从化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的研究显示,土壤中Cd 和Hg 污染程度最高;孙德尧等[8]对冀北山区某矿区周边耕地的研究发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特征,除As 外其他几种重金属平均浓度均高于土壤背景值,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存在一定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中等和轻微水平;周艳等[9]研究发现西南某铅锌矿区农田土壤中Cd 属于极高生态风险,Hg 和Pb 属于中等生态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总体属于极高生态风险水平。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法规目的在于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贵州省耕地资源稀缺,土壤质量水平较低,耕地资源较为宝贵[10]。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平坝区成土母岩以碳酸盐类为主,属岩溶地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11]。
但对于岩溶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的赋存特征及来源解析鲜有研究。
因此,本研究以贵州省平坝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中Hg 、Cd 、As 、Pb 和Cr 的含量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 i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 N )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 )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同时依据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人体健康风险,以期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防控和农作物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域概况贵州省平坝区地处105°59′—106°34′E ,26°15′—收稿日期:2023-02-15基金项目: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黔耕调2017-02-14)作者简介:杨晨东(1994-),男,贵州威宁人,硕士,主要从事环境工程、土壤污染修复研究工作,(电话)180****5881(电子信箱)dongfanghulu@ ;通信作者,蒋良富(1981-),男,贵州镇宁人,正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地质灾害方向技术研发工作,(电子信箱)********************************.work 。
夏云镇概况

夏云镇基本情况简介夏云镇隶属安顺市平坝县,总面积89.5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93个村民小组,共63个自然寨,总人口3.66万人(农业人口2.3万人),其中苗、回、布依等少数民族人口0.21万人,占总人口的6%。
夏云镇位于平坝东南面,地处黔中腹地,座落于“高原明珠”红枫湖畔,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是红枫湖主要的水源地和贵州西线黄金旅游通道,公路四通八达。
东北距省城贵阳42公里,西南与安顺市相距44公里,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清镇高速公路和贵昆株六复线铁路横贯全境,素有“平坝东大门”之称。
夏云是贵州高原开发最早的地方之一。
秦汉时期,已经受到中原文化和先进耕作方式的影响,上世纪五十年代对夏云境内古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发掘和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经考古专家确定墓葬的时代为东汉晚期,在贵州属首次,这些考古发掘将贵州的历史又往前推进了将近1000年。
1982年贵州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坝汉墓共8处,其中5处集中于夏云。
1992年的区划调整,正式成立夏云建制镇。
夏云是“黔中大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镇耕地面积19933亩(习惯亩),其中万亩以上的大坝1个,千亩以上的大坝4个,人均耕地面积0.87亩。
近年来,通过不断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在4个村集中实施开发整理近8000余亩,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镇党委、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不断探索深化,积极引导,“一镇多特”、“一村一品”明显提升,全镇初步形成了“六大园区”。
“六大园区”即以阿腰、江西为主的2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园,以阿腰、桥上为中心的千亩高产玉米种植园,以黄龙、叶坪为主的2千亩烤烟种植园,以小山、桥上为主的千亩葡萄、西爪等经果林种植园,以金银、老岛为中心的6千余亩高产优质大米种植园,以茶场、夏云农场为主的2千亩绿茶观光园。
生产的优质大米、茶叶、错季节蔬菜、葡萄等名优土特产远销省内外,已成为省城贵阳“菜篮子”供应基地。
平坝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平坝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平坝县地处黔中腹地,因多平坝地块而得名,隶属贵州省安顺市,为滇黔必经之地,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
全县辖6镇4乡193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总面积999平方公里,耕地24.87万亩。
总人口为34.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25万人。
境内有7条主要河流,流域面积775平方公里,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全省47个万亩良田大坝,平坝就占6个。
农业是平坝的支柱产业,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香料调料及家畜家禽等均有久远的种养殖历史,贡皇米、平坝灰鹅、林卡辣椒、清真牛肉等名优土特产品久负盛名,享誉省内外。
多年来,平坝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提出了“环境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文化名县”战略,相继出台了《平坝县优质米发展实施意见》、《平坝县生态畜牧业发展实施意见》、《平坝县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平坝县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平坝县灰鹅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优质米、生态畜牧业、茶产业和蔬菜产业发展风险保障基金制度扶持农业发展。
农业部门通过加大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展示力度,加快更新换代步伐,不断扩大高产优质良种履盖率,夯实增产基础;加大适用新技术推广普及力度,配套组装各种适用新技术,深挖土地增产潜力;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认真实施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和粮食增产工程等项目,抓好示范引导;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产业联结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带动农民增收;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措施奋力推进全县农业发展。
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勤劳睿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顽强拼搏,造就了我县农业发展繁荣的新局面,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现将发展情况汇报于下:一、发展情况(一)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品质不断改善多年来,在耕地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我县粮食作物播面一直稳定在35万亩左右。
平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doc

平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平坝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九年九月目录一、规划修改背景 (1)二、规划修改的必要性 (1)2.1 规划修改的指导思想 (1)2.2 规划修改的依据 (2)2.3 规划修改的原则 (4)2.4 规划修改的必要性 (5)2.5 规划修改的数据来源 (5)三、区域概况 (6)3.1 全区概况 (6)3.2 全区土地利用现状 (8)3.3 调整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 (10)四、主要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12)五、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5)5.1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5)5.2 土地利用战略 (16)六、规划修改情况 (16)6.1 规划用地相关指标修改情况 (16)6.2 建设用地管制区调整情况 (18)6.3 土地用途区调整情况 (19)6.4 拟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剥离情况 (22)七、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 (22)7.1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2)7.2 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23)八、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24)8.1生态保护目标 (24)8.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4)九、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5)9.1法律保障措施 (25)9.2政策保障措施 (26)9.3行政保障措施 (27)9.4技术保障措施 (27)十、附表 (28)附表1 平坝区土地利用现状表(2017年) (28)附表2 平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表 (29)附表3 平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调整表 (30)附表4 平坝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表 (31)附表5 平坝区土地用途分区调整表 (31)附表6 调整地块涉及乡镇情况表 (32)附表7 平坝区各乡镇建设用地规模变化情况表 (33)十一、附图 (34)附图1 平坝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7年) (34)附图2 平坝区建设用地管制区布局图(修改前) (34)附图3 平坝区建设用地管制区布局图(修改后) (34)附图4 平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修改前) (34)附图5 平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修改后) (34)附图6 平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调入调出地块局部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坝概况
平坝县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战国时期属大夜郎国,
蜀汉时称东溪,元代称卢唐三寨。
从设卫建县起已有600多年历史。
公元1390年设 平坝卫,依山筑城。
《黔记》载:“负崇岗,临沃壤,地当要冲,城压平原,山拥村墟,水环郊垌,四野田畴弥望”。
清康熙26年(公元1687年)撤卫设安平县,民国3年(公元1914年)改安平县为平坝县,县城在安平城(公元1956年改称城关镇)。
城郊飞虎山人类古遗址的发现和大批古器、文物的出土,
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这块神奇隽秀的土地上。
平坝是安顺的“东大
门”,因“地多平旷”而得名。
全县辖6镇4乡200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
,
发展中的平坝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飞虎山
总面积999平方公里。
总人口35.85万,其中苗族、布依族、回族等2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7%。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以曾庆红副主席视
察
贵州特别是视察平坝
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动力,
抢抓省委、省政府把安顺作
曾庆红视察平坝黄土桥村
为“贵州加快发展的经济特
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围绕建设“一区三基地”和“三个率先”的目标,提速发展,实干兴平,强县升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呈现出人心齐、人气旺、活力强、发展快的良好态势。
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14年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并获全国最高荣誉“长安杯”奖。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270354万元,同比增长15.2%。
财政总收入2811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54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50%和34.30%。
人均生产总值7585元,在全市率先突破1000美元大关。
平坝是“黔中大通道”。
为滇黔必经之地,交通四通八达。
东距贵阳市48公里,西距安顺市38公里,处于贵州省“井”字型交通骨干网络的核心区域。
贵昆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清(镇)镇(宁)高速公路和即将修建的厦蓉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乡乡通油路,村村组组通公
路,境内有5个铁路客货站,6条铁路专用线。
平坝是“黔中大粮仓”。
农业 生产条件优越,全省47个万亩良田大坝,平坝就占6个。
境内有17条河
流,流域面积
775平方公
里。
贡皇米、平坝灰鹅、林卡辣椒、清真牛肉等名优土
特产品久负盛名,享誉省内外。
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涌现出了“村美、民富、风气好”的羊昌乡黄土桥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天龙镇天龙村等一批先进典型,得到了曾庆红同志等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平坝是“贵州大宝藏”。
县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炭、铝土矿、硫铁矿等矿产资源3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15种,是全国200
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是黔中重要的能源和原
万亩大坝之一
材料基地。
2003年在斯拉河上建成发电的引子渡水电站装机容量36万
千瓦,是贵州省首批
“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之
一。
平坝是个大酒乡。
平坝
酿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出土于平坝的东汉永元酒
平坝引子渡水电站
罐是悠远的酒文化史的见
证。
目前,全县获得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22家,是全省除仁怀市以外白酒生产企业最多的县份。
老牌名酒生产企业平坝酒厂生产的平坝窖酒、平安酒等五大系列50多个品种,1962年以来蝉联五届贵州名酒称号,30多次荣获巴黎博览会金奖、中国白酒金杯奖等国际国内大奖,被全国著名白酒专家周恒刚盛赞为“酒国精英、黔中神品、平坝奇葩”。
平坝是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集中了中国一航集团的一批重要骨干生产企业。
县境内有12个中央、省属单位。
环宇厂、601库等中央、省属厂场闲置厂房和夏云农场、平坝农场、羊艾农场7万亩非农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省级黎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的建设,为平坝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
平坝是“中国山地的普
罗旺斯”。
天龙屯堡连片的石板房,丰富的文化积淀,自然山水景观和迷人的
乡村风光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类同,集文化、自然、生活、休闲、度假为一体,是全国最迷人的乡村。
平坝是“中国屯堡文化之乡”。
“屯堡文化”是明朝初年在贵州腹地“屯田戍边”遗留下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屯堡村寨遍布全县6个乡镇,至今仍保留有明代古城堡30多座,明
代风格民居村寨200余个,建有贵州傩文化博物馆1个,贵 州地戏面具陈列馆1个,西南傩文化研究基地一个, 屯堡文化活形态村寨50余个,已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名录。
中国民协专业委员会研究基地、文化之乡办公室主任杨吉星到平坝考察时认为:“平坝屯堡文化最具有代表性”。
天龙屯堡
屯堡妇女
2007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命名平坝县为“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中国屯堡文化研究基地”。
平坝是最早的彩色蜡染发源地。
齐伯乡发掘的苗族五彩蜡染
百褶裙是北宋时期的人工制品。
平坝是西南佛教发源地。
194 3年高峰山创办了西南佛学院,先后培养了一
大批佛教弟子,贵阳黔灵山前主持惠海大和尚6岁即
在高峰山万华禅院出家,山上有建文皇帝御笔亲题“西来面壁”四个大字。
平坝是个“恐龙国”。
境内有贵州最大恐龙王国生态公园,
贵州佛教发源地——高峰山
有株罗纪时代的恐 龙化石群。
平坝是个“百泉县”。
县城有99口半水井, 最具代表性的是珍珠泉。
平坝是个“大观园”。
境内还有被誉
为石头建筑“绝唱”的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天
台山伍龙寺;有碧波 荡漾、险峰峻岭
的斯拉河; 有风光旖旎、妩媚多姿的邢江河;有被著名戏剧家、文学家曹禺誉为“中国 戏剧活化石”的屯堡地戏;有宋代最集中的棺葬 奇景齐伯乡下坝棺材洞;有发掘出旧时器时代石英石片的飞虎山古人类遗址。
雄奇险峻的天台山
碧波荡漾的斯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