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言翻译六字法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服从,其次再也没有什么比严厉的法令更好了。
水性懦弱,人民就轻视它玩弄它,就有很
多人死于水,所以采用宽和的政策很难。
高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2007年广东高考题) ①【原文】: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翻译】: (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 ②【原文】: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翻译】: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
词义变化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01
02
03
04
05
*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01
单音换双音:每年、每月
02
主要是针对倒装句 包括: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
例1:求人可使报秦者。
求可使报秦之人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因为这些既是命题设置的关键点,也是得分点,如本题中“但”“以”“异”“以是”“德”等词,“持以白王”的介短后置句式等就是。另外,掌握古代官职、地理、军事、称呼、礼仪、节气、民俗等方面的知识,也有助于快速地读懂理顺文言文,为正确,流畅,自然美观地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读与备考】: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要做到准确无误,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
审清采分点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④宾语
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运用调序法) 齐晋相与战。平阿①之余子②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 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①戟亦兵也, 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 高唐③之孤④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 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 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 死。②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 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 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注] ①平阿:地名。②余子:官名。③高唐:地名。④ 孤:官名。
①关键词语: 去、可以、归 调整句式: 何为不可以归(宾语前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词语: 济、患、离、从、反 调整句式: 君子济人于患(状语后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防范之(二)
该换不换,文白混杂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僧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 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 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 法,难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何用识此僧!”一行 从而谢之,终不顾。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录、删、增、换、调、变
1、"录",就是保留。

凡是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翻译时可都可以照原文抄录,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仅有语法作用而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3、"增",就是增加。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翻译出来的内容更加通顺明确。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例如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的一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以更好的符合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6、"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翻译有关文字。

文言文翻译方法六字翻译

文言文翻译方法六字翻译

一、字字对译文言文翻译,首当其冲者为“字字对译”。

此法要求对原文中的每一个字,均需对应翻译。

然文言文之字,往往含义丰富,一字多义,故需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字义。

例如:“子路曰:‘敢问何如而可谓之士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中,“士”字,需根据上下文译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二、句式转换文言文句式与白话文句式不尽相同,翻译时需进行句式转换。

如:“孔子曰:‘君子不器。

’”此句中,“不器”即“不成为器具”,翻译时需将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转换为现代汉语中的正常语序。

三、意译为主文言文翻译,应以意译为主。

意译要求忠实原文之意,不必拘泥于原文之字。

如:“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句中,“得道”与“失道”均为抽象概念,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字面,可译为“行正道”与“行邪道”。

四、修辞还原文言文中,常运用修辞手法,翻译时需还原其修辞效果。

如:“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此句中,“温故”为比喻,译为“温习旧知识”,以保持修辞效果。

五、文化注释文言文翻译,需注意文化差异,对涉及文化背景的内容进行注释。

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此句中,“三人行”可译为“几个人一起行走”,并在注释中说明“三人行”在古代文化中的含义。

六、整体把握文言文翻译,需整体把握,兼顾全文。

翻译时,既要关注局部,又要把握整体,使译文通顺、流畅。

如:“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句为孟子论述“得道”与“失道”之关系,翻译时需把握全文主旨,使译文符合整体语境。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六字诀要如下:1. 字字对译:准确把握字义,结合上下文翻译。

2. 句式转换:将文言文句式转换为现代汉语正常语序。

3. 意译为主:忠实原文之意,不必拘泥于字面。

4. 修辞还原:还原文言文中修辞手法的效果。

5. 文化注释:对涉及文化背景的内容进行注释。

6. 整体把握:兼顾全文,使译文通顺、流畅。

遵循此六字诀要,可望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准确传达原文之意。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率领 妻儿 来到 与世隔绝 乡邻们 这个 的地方。
留 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 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照录不翻译。
例: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东晋 太元 武陵 以捕鱼为生。 年间, 有个人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不需再译。
桃源中人一见渔人,非常惊讶,问他是从 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 人便邀请渔人到家中做客,摆酒杀鸡做饭, 殷勤款待渔人。
调 对文言文中愚公移山》) 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此为一谓语前置句,“甚矣”是谓 语,“汝之不惠”为主语。
----再见!
删 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 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 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打仗,是靠勇气的。 发语词“夫”, 没有实在意义, 翻译时删掉。
补 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 当地补充出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三、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对 、换 、留、删 ..............字字落实 补、调 .............................句句通顺
对 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土地 平坦宽广,房屋 整整齐齐。
换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今异义的词换成今义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一、文言文翻译三原则:“信”“达”“雅”
“信”:准确无误,忠于原文。 “达”:通顺畅达,字通句顺。 “雅”:典雅优美,自然得体。

六字诀文言文翻译

六字诀文言文翻译

六字诀者,乃道家修炼内丹、修身养性之秘法也。

此法以“嘘、呵、呼、呬、吹、嘻”六字为主,配合呼吸吐纳,调和气血,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效。

一、嘘:嘘字诀,发音为“xū”。

嘘者,嘘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清气,呼气时意想排出浊气。

嘘字诀有清热解毒、舒肝理气之功。

二、呵:呵字诀,发音为“hē”。

呵者,呵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真气,呼气时意想排出邪气。

呵字诀有清热降火、润肺养阴之效。

三、呼:呼字诀,发音为“hū”。

呼者,呼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丹田之气,呼气时意想排出体外。

呼字诀有健脾和胃、强腰固肾之效。

四、呬:呬字诀,发音为“sì”。

呬者,呷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天地之气,呼气时意想排出体内废气。

呬字诀有清热解毒、调和气血之效。

五、吹:吹字诀,发音为“chuī”。

吹者,吹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元气,呼气时意想排出体内杂质。

吹字诀有调和脾胃、清热解毒之效。

六、嘻:嘻字诀,发音为“xī”。

嘻者,嘻笑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和气,呼气时意想排出病气。

嘻字诀有调和阴阳、强心益肺之效。

六字诀修炼之法,需遵循以下原则:1. 意守丹田:修炼时,意念集中在丹田(位于腹部),以调和气血。

2. 吐故纳新:修炼时,注意呼吸吐纳,吸入清气,排出浊气。

3. 意守六字:修炼时,依次默念“嘘、呵、呼、呬、吹、嘻”六字,以调和气血。

4. 持之以恒:修炼六字诀需长期坚持,方能收到显著效果。

六字诀修炼之功效,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 调和气血:通过呼吸吐纳,调和人体气血,达到强身健体之效。

2. 清热解毒:六字诀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可消除体内热毒。

3. 润肺养阴:六字诀可滋润肺脏,养阴生津。

4. 健脾和胃:六字诀有助于调和脾胃,增进食欲。

5. 强腰固肾:六字诀可强化腰部肌肉,固肾强身。

6. 延年益寿:长期修炼六字诀,可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六字诀作为我国道家修炼内丹、修身养性之秘法,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资料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资料

② 然而装饰也不能没有,不入在首要位置,
就可以了。
2019/7/26
43
(二)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 为政。①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②水懦弱, 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 终。
① 只有 有道德的人才能用宽和的政策使人民
服从,其次再也没有什么比严厉的法令更好了。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是:因为这个,因此
2019/7/26
22
5、补(增补法)
注意: 一般句子中容易省略的是
主语和宾语
2019/7/26
23
例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 乐?”曰:“不若与人。” 添加主语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 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 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 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 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2019/7/26
添加宾语 24
例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
加上宾语:肉
2019/7/26
加上宾语:骨头
25
缺少一句话
例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而不至)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 (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 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2019/7/26
2019/7/26
11Biblioteka 2、删这些词包括: 发语词 凑足音节的助词 结构倒装的标志
2019/7/26
12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 性
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

文言文翻译六字经

文言文翻译六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草木之性,各不同。

麻麦菽,稷稻梁。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此六者,皆自然。

人之所以,能可贵。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俱。

七情者,人心也。

人心有七,以应七政。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五常者,人心之常。

人心有五,以应五行。

水火木金土,此五行,相生相克。

五方之民,各有性。

东北之人,多刚毅。

西北之人,多坚刚。

西南之人,多柔顺。

东南之人,多聪慧。

此四方,人之性。

有圣人,则此理。

圣人无常,性亦然。

善善恶恶,人知之。

有愚人,则此情。

愚人无常,情亦然。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贤愚之别,在于其心。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此古圣,所以教。

教之道,贵以专。

今翻译如下:人之初生,本性本善。

人的本性相近,但习惯却使得人与人之间有了差异。

如果不加以教导,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道理,贵在专一。

往昔的孟母,选择邻居居住。

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就会断掉织布机。

首要的是孝顺和尊敬,其次是广泛的学习和见闻。

知道数字,识别文字。

一加十等于十,十加百等于百,百加千等于千,千加万等于万。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光指的是日月星。

三纲指的是君臣之间的义,父子之间的亲,夫妇之间的顺。

春夏秋冬四季,运转不穷。

南北西东四方,应合中央。

水火木金土五行,本于自然之数。

仁义礼智信五常,不容混淆。

大地所生,有草木。

这是植物,遍布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这是动物,能飞能走。

草木各有其性,麻麦菽稷稻梁六谷,是人类食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删.文言文有些词,删去后不影响句子的准 确通顺,可以删略. 1,删除无意义的虚词.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其中"夫"是个句首助词,可以删掉. 再如: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其中助词"之",只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翻译时可以删去. 2,有的表敬副词可以删去. 如: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 译成:张良说:"遵命."删去了"谨" .
六,调.指调整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序,使符合现 代汉语的习惯. 1,调整前置宾语,后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的语 序等.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作:沛公在哪里?把前置的宾语"安"调整 到动词"在"之后. 2,调整使动,意动,为动等动宾关系的语序.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译作: 项伯杀了人,我让他活下来. 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齐策》) 译作: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啊.

习惯,没有语病.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 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们可以 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 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 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并补 调".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并,补,调
一,留.就是说对文言文里的有些词语,可以照 录,不必翻译. 1,保留国号,帝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 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如: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其中"公输盘","楚", "云梯"等词就 可以保留. 2,保留文言文中一部分沿用至今的实词.如: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 记》) 其中"山","五","六","里", "有"等词可以保留.
3,补出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修饰名词; 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翻译时要把量词补出来. 如: 陈涉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两尉"译成"两个军官". 4,增补语句.文言文中,有的句与句之间跳跃很 大,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增补一定的语句,使意思 通畅,完美.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可译成: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派大军来攻 打鲁国.庄公将要出兵抗战,曹刿听到这消息,要 求面见庄公.
五,补.是指增补省略的成分等. 1,把文言文中为行文简洁而省略的句子成分补 出来.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 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句中主语多处省略,翻译时都要补出来:永 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蛇)触 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人) 无御之者. 2,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如: 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译为: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3,删去偏义复词中作为陪衬的词,如: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 文中只有"母""兄"的意思,"父""弟"只 做陪衬,翻译时可以删去. 4,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词.如: 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 其中"既""已"都是"已经"的意思,翻译 时删去一个.
三,换.就是替换,可以替换的有以下几种情 况: 1, 把 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 汉语的某些词.如: 吾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其中"吾"换成"我";"闻"换成"听 到";"愈"换成"更加";"悲" 换成 "悲痛". 2,用本字换通假字.如: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用本字"早" 换通假字"蚤".
3,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 塞》) 译作: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出征万里 的人还未归来.韵文讲究精练,这是互文修辞的 特点.
文言文翻译实例评点
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仁;失其所与,不知;以易乱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僖公三十年》 译文一: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大家的大力相助 不行.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仁'的标 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 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我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 了. 译文二: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那个人的大力相 助,我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地位.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 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 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我 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了郑国国境.
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 "二标准":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 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 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前言
学古文,老师常常让同学作翻译练习,翻译文言文 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翻译,既能提高阅 读文言文的能力,又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翻译确是学 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 "信",就是忠于原文的内容;"达",就是行文要通 畅;"雅",就是语言要规范,翻译的文字语句要生动, 优美,并力求保持原文的风格.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无 法直译的,可以领悟原文精神,采用意译,要做到"对" 而"不死". 以下介绍几种具体办法:
例,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
译文一:这两个小生物,又怎么知道? 译文二:这两个小生物,又知道什么? 分析:对比之下,译文一把前置宾语处理成了状语,译文 二则调整了宾语的位置,使句意的表达更为准确. 例,夫晋何厌之有? 《左传僖公三十年》 译文一:那晋国是贪得无厌的啊! 译文二:那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时候! 分析:原句为反问句,其所表达的肯定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 为强烈.译文一没有按照原来的反问句式对译,而是把原句用 陈述句的形式表达出来,肯定的语气较之原句大大削弱.译文 二注意把句式仍译成反问句,使句意和语气得到较好的落实.
3,用适当词语换古"十二"是个虚数,"十二卷"可译成 "很多卷". 4,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换成本体. 如: 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换译为: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四,并.在文言文的一些单句或对偶,排比的 复句中有"变文"("互文同义")的用法 , 几个同义词配合使用.翻译时可以合并.如: 追亡逐北.(《过秦论》) 其中"追""逐"都是"追逐"义; "亡""北"都指"败逃的军队",翻译时就 可以合并译为"追逐败逃的军队". 上面介绍的基本上是直译的方法,无法直 译的,也不能逐字逐句地硬译,那就要在传达 原作精神的前提下采用意译的方法.
分析:上面译文一对于文意的表达大致准确,但是没有做 到字词 的一一落实.如"夫人"的"夫"为指示代词"那", 漏译; "不及此"译为"不行",未做到对译;"亦去之"的宾 语"之"(指代郑国国境)漏译, 等等.译文二能做到字词 的一一 落实. 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资治通鉴》 译文一:孙权祖孙三代都在江东地区割据. 译文二:孙权割据江东地区,已经三代了. 分析:原句旨在强调孙权家族割据江东已历年久,根基稳 固,陈述的重点是"已历三世".译文一把"三世"移到前 面同"孙权"一起做主语,这样改动原句语序和句法结构的 译文,其实已改动了原句的意味.译文二根据原句句型,语 序,采用一一对译的做法,比较忠实于原句的思想内容和语 言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