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习题附问题详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习题附问题详解

绝密★启用前2018年10月09日dreamh的初中物理组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站在平面镜前6m的人,沿着与平面镜的镜面垂直的方向匀速走向平面镜,若此人行走的速度为0.5m/s,经过4s,则人相对自己的虚像的速度和人与自己像的距离分别是()A.0.25m/s,4m B.1m/s,4m C.2m/s,8m D.1m/s,8m2.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A.一支新铅笔长约17.5dm B.课桌高度约为7.8cm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5m/s D.唱一首歌大约需要4min3.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4.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立竿见影B.形影不离C.形单影只D.杯弓蛇影5.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A.B.C.D.6.如图所示,“太湖”牌台灯有一个顶部开口的灯罩。

夜晚点亮台灯,在它上方某一高度处放一张白纸,图中黑色为阴暗区域,最符合实际的是()A.B.C.D.7.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击中目标,下列做法无法达到目的是()A.平面镜向下移动B.激光笔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向左移动C.平面镜以入射点为圆心逆时针转动D.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8.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的是()A.方向性好B.穿透力强C.能量集中D.遇物反射9.如图所示,小明将两端开口的圆筒A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并把圆筒插入剪去顶部的易拉罐中,制成了一个光屏可移动的小孔成像观察仪,用观察仪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观察仪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B.实验时,应将小孔对着物体,眼睛在B端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C.实验时,应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D.如果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物体的像变小10.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3、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不对4、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噪音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D、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1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14、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cm的凸透镜()A、甲B、乙C、丙D、丁15、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D、一定是缩小的像16、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A、始终是放大的B、始终是缩小的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17、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18、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C、像全部消失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19、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C、看物体的影子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20、在离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有一物体以5cm/s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 时,物体所成的像为()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二、填空1、光的三基色是789、如图所示,是,法线,10、钓鱼时,11、透镜是利用光的现象制成的作用作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习题 附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习题 附答案
A. B. C. D.
7.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击中目标,下列做法无法达到目的是( )
A.平面镜向下移动
B.激光笔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向左移动
C.平面镜以入射点为圆心逆时针转动
D.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8.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 的是( )
②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开有三角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X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3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卡片乙的过程中(孔到地面的距离使终保持不变).小华将观察到的光斑形状和大小变化情况在图4中方格纸内画出(分别用序号甲、乙、丙、丁表示),其中最左边的光斑为移动卡片乙前出现的真实情况。根据你的观察,小华所画光斑中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有哪些?(填序号)。
C.实验时,应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D.如果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物体的像变小
10.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色变了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④移去蜡烛B,在原处放一根火柴,火柴(填“能”或“不能”)点燃。
⑤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33.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③在寻找跳棋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跳棋(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跳棋,都不能使之与跳棋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

《光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3、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不对4、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噪音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D、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1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14、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cm 的凸透镜()A、甲B、乙C、丙D、丁15、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D、一定是缩小的像16、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A、始终是放大的B、始终是缩小的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17、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18、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C、像全部消失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19、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C、看物体的影子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20、在离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有一物体以5cm/s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中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了的缘故。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专项综合全练(四) 光学作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专项综合全练(四) 光学作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专项综合全练(四)光学作图1.在图中画出小孔成像光路图。

2.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按要求完成图)3.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4.如图所示,一束光AB从空气斜射向透明玻璃,请作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保留作图痕迹)5.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

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6.如图所示,请补充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透镜的折射光线,完成光路图。

7.在下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1.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过A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Aʹ,再过B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Bʹ,则AB的像为AʹBʹ。

2.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画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则反射角也为30∘。

3.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已知入射光线AO与镜面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

4.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首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作出反射光线;再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玻璃中作出折射光线。

5.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先在入射面作出法线,由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第一次的折射光线。

之后光线会进行第二次折射,从玻璃进入空气,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此时的入射角与第一次折射时的折射角相等,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次的折射角应等于第一次的入射角,所以离开玻璃后的光线应与第一次的入射光线平行。

6.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经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5∘,所以反射角为90∘−45∘= 45∘,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过焦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4光学单元测试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4光学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

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 )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直线传播D .光的色散 2.如图1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3.在图2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4.如图3所示,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5.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A .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实像B .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虚像C .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实像D .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虚像 6.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放电影时,屏幕上所成的是物体的正立、放大的虚像B .使用投影仪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是物体的倒立、放大的实像C .照相时,底片上成的是物体的正立、缩小的实像D .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放大的实像7.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中 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 .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8.如图4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P 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 .向左移动后静止 C .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B .向右移动后静止 D .仍在原来位置9.对于远视眼患者而言,近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应采取的矫正方式是 ( )A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B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C .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D .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10.某校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像小了点,应怎样调节 ( )A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B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C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D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它对太阳光的 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的世界各个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的世界各个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光的世界第一节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第1课时光的直线传播1.下列关于日食、月食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月食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B.日食现象是由于地球运动到了太阳和月球之间C.日食的形成原理确实是传说中的天狗吃了D.日食的形成原理与影子的形成原理不相同2.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

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光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蜡烛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小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3.雷雨交加的夜里,小刚同学看到闪电后约3 s听到雷声,小刚同学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刚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m。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 m/s)4.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陈老师走在随州街头,看到地面上树荫里有许多圆形光斑,抬头看看树叶间刺眼的阳光,想到这树荫下藏着物理学的秘密,便拍下两张照片(如图)。

经估测树荫下一个清晰光斑的直径约为7 cm,这束阳光从约7 m高处的树叶间照射下来。

我们常说太阳光经过约8分钟来到地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按1.5×1011 m计算),粗略计算太阳的直径最接近 ()A.1.5×109 mB.1.5×1019 mC.5×106 mD.5×1012 m5.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日偏食景象。

此时,若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形状是 ()6.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光速和声速一样大D.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7.2023年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于9月28日至10月2日在醴陵举办,主题为“千年瓷都五彩醴陵”,夜晚绚烂的灯光将醴陵瓷谷的美景完全展现了出来,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夜晚打开灯光的建筑物不是光源B.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C.光速是3×109 m/sD.小明参观时在灯光下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8.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路面上会形成影子,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选填“变长”“变短”“先变短再变长”或“先变长再变短”);在相同的时间里,人向前移动的距离(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人头部的影子向前移动的距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测评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测评含答案

第四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云南中考)世界因光而变得五彩缤纷,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冬奥会大跳台在水中的倒影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C.人透过水球成的像D.光通过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2.下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的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现在,一些大厦用许多大块的平板镀膜玻璃作外墙(俗称“玻璃幕墙”)。

这种墙既能反射光线也能透过光线。

下列四幅图,能真实反映光通过玻璃幕墙进入室内传播途径的是()4.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放大作用5.小强的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

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A.凸透镜、凹透镜B.凹透镜、凸透镜C.都是凸透镜D.都是凹透镜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6.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 m时,该“倒影”距小鸟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8.右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

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

猩猩用树枝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
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
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
3、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不对
4、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噪音
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
C、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
D、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
1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14、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cm 的凸透镜()
A、甲
B、乙
C、丙
D、丁
15、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
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
C、一定是放大的像
D、一定是缩小的像
16、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
A、始终是放大的
B、始终是缩小的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17、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
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18、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
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
C、像全部消失
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
19、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
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
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
C、看物体的影子
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
20、在离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有一物体以5cm/s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等大倒立的实像
中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了的缘故。

11、透镜是利用光的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1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若将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它的像到透镜的距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某凸透镜焦距离为10cm,物体放在到凸透镜距离15cm处,凸透镜成的像是、的像。

如果将它移向离透镜30cm处,在此过程中,它的像,像到透镜的距离,(填“变大”、“变小”),在30cm处物体通过透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__像。

14、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镜,被拍摄的物体应放在离镜头位置上,底片上成。

15、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镜,要在银幕上得到幻灯片景物的、的
像,应使幻灯片到镜头距离在的范围内。

16、放大镜是一个镜,使用放大镜必须将物体放在到镜的距离是的范围内,才能看到物体的像。

17、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虚像,但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由光的现象形成的;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是由光的现象形成的。

18、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时,这时的入射角是度;保持光线的入射角不变,将平面镜
B
A 2、要使光线AO 的传播方向改变120°,试在图乙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位置 3、画出图中6个框中应放置的光学元件(入射光是单色光,框中只放一个元件)
4、在图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5、这是某同学自制的一个潜望镜示意图,请画出从潜望镜中看到的物体AB 的像
6、如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A 、B 两光点,人站在镜什么位置观察A 、B 两点恰好重叠。

用作图方法,求出人眼所在位置。

7、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 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 所示。

天降大雨时井中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 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

请在图b 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后的大致范围。

(a)(b)
A
B
(a)
(b)
(c)
(d)(e)
(f)
【提示与答案】一、选择
1、红、绿、蓝
2、3×108 1.5×1011
3、65 65
4、平滑镜面反射粗糙不平漫反射
5、相等相等虚
6、10 16
7、70°10°
8、0°0°0°
9、M’N’MN 60°60°30°
10、浅折射
11、折射会聚发散
12、变大
13、倒立;放大;实;变小、变小、倒立、缩小、实
14、凸透;大于二倍焦距,倒立,缩小,实
15、凸透,倒立;放大;实;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16、凸透,小于焦距,正立放大,虚像
17、反射折射
18、0°2θ
O
(a)
O
(b)
A
B'

A'B
A''
'B'乙
B
A'
A
B'O
A'
B'S
A A
3、 4、
5、从潜望镜中可看到物体等大倒立的虚像,作图方如右所示甲按光的反射定律来画。

乙按平面镜成像规律来作图
6、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对称在镜中作出A ,B 在镜中的像A 'B',从图中可知人眼只有沿A 'B'的直线方向观察时才能看到两个虚像重叠,必须注意,镜后的虚象点应是两条反射线延长线的交点,图中画出的仅是A 和B 发出的某一条光线AO 和BO 的反射线,在OS 方向上观察能
与题设条件符合。

7、 四、计算
(a)(b)(e)(d)(c)(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