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硬度

合集下载

常用模具材料硬度表

常用模具材料硬度表

常用模具材料硬度表
一、钢铁材料
1. 碳钢:
低碳钢:HRC 90-110
中碳钢:HRC 110-120
高碳钢:HRC 120-150
2. 合金钢:
低合金钢:HRC 90-110
中合金钢:HRC 110-120
高合金钢:HRC 120-150
3. 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HRC 50-55
铁素体不锈钢:HRC 55-60
奥氏体不锈钢:HRC 60-65
二、有色金属材料
1. 铜合金:
黄铜:HRC 60-80
青铜:HRC 80-90
2. 铝合金:
变形铝合金:HRC 60-80
铸造铝合金:HRC 80-90
3. 镁合金:HRC 60-80
4. 锌合金:HRC 50-60
5. 钛合金:HRC 60-75
三、非金属材料
1. 塑料模具钢:HRC 65-75
2. 高分子材料:HRC 65-75
3. 其他非金属材料:HRC 65-75
实际硬度可能因材料种类、热处理状态和制造工艺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在选择模具材料时,应综合考虑硬度、耐磨性、韧性、耐腐蚀性等因素,以确保模具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

430热处理淬火硬度hrc范围

430热处理淬火硬度hrc范围

430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主要应用于不锈钢和合金钢等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

这种热处理工艺可以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进行控制,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组织结构,达到增加材料硬度和耐磨性的效果。

在430热处理过程中,淬火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将决定材料的硬度。

在进行430热处理淬火硬度测试时,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参数来确定淬火硬度的范围。

以下是关于430热处理淬火硬度hrc范围的内容:1. 材料成分对430热处理淬火硬度的影响:430不锈钢是一种铬含量较高的不锈钢材料,其主要成分包括铬、镍、硅和铁等。

在进行热处理时,不同成分的含量会对材料的淬火硬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铬含量越高,材料的淬火硬度也会随之增加。

在进行430热处理淬火硬度测试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具体成分,以确定其淬火硬度范围。

2. 热处理工艺参数对430热处理淬火硬度的影响:除了材料成分外,热处理工艺参数也是决定430热处理淬火硬度范围的重要因素。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都会对淬火硬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通过控制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材料的淬火硬度,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3. 淬火硬度hrc范围的确定方法:在进行430热处理淬火硬度测试时,可以采用硬度测试仪进行测试,通过对不同淬火硬度测试样品进行测试,得到一组淬火硬度数据。

然后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材料的淬火硬度范围,以便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参考和应用。

430热处理淬火硬度hrc范围是一个在材料加工和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进行430热处理淬火硬度测试和控制时,需要对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设计,以确保材料的淬火硬度满足设计要求。

在实际生产中,确定430热处理淬火硬度hrc范围的过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淬火硬度的精确范围直接关系到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品质。

对于不同的材料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参数,其淬火硬度的确定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常用材料成份及热处理温度 回火温度硬度

常用材料成份及热处理温度 回火温度硬度

4)合金含量高的调质钢的加热速度应小于淬火、正火加热速度。
5)除工件规定带温回火零件外,一般淬火件在回火前要清洗。
6)回火后,油、水冷却的目的在于防止回火脆性。
注:临界点:就是金属或合金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的温度称为临界点,也就是相变点。
560℃回火3次 560℃回火3次
对于钢和铸铁,用Ac1、Ac3和Accm等表示在平衡条件下的固态相变点,其中:Ac1表示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或冷却时奥氏体向珠 光体转变的温度;Ac3表示亚共析钢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完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或冷却时先共铁素体开始从 奥氏体中析出的温度; Accm表示过共析钢加热时先共析渗碳体完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或冷却时先共析渗碳体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温度;一般条件下固 态相变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过热或过冷度。因此,为与平衡条件下的相变点相区别,而将在加热时实 际的A1称为Ac1,冷却时实际的 A1称为Ar1;加热时实际的A3为Ac3,冷却时实际的A3为Ar3;加热时实际的Acm为Accm,冷却时实际的Acm为Arcm。
/
≤0.030 ≤0.040 ≤0.040
≤0.030 ≤0.030 ≤0.030
≤0.30 3.00-5.00
/
≤0.035 0.02-0.04
/
≤0.040 ≤0.030
热处国GB
美国AISI
德国DIN 瑞典ASSAB 日本 JIS Ac1
Ac3 Accm 正火
53
51
42CrMo 4140 ,4142 41CrMo4
709
SCM4 730 780
850-900 850
840-880 56
55
51
38CrMoA1 6370 34CrA1M05

金属硬度参考值

金属硬度参考值
880℃正火
≤146
9
30
880℃正火、860℃淬火
≤179
600℃回火
10
15Mn
920℃正火
≤163
11
20Mn
910℃正火
≤197
12
Q235A.C
117~129
13
A3
≤130
14
16 Mn
正火或正火+回火
120~180
15
20g
热轧
121
16
20R
≤156
17
12 Mn g
≤175
18
16 Mn g
金属材料硬度参考值
碳钢、低合金钢
序号
材料牌号
热处理条件
硬度值HB
备注
1
0.8F
930℃正火
≤131
2
10F
930℃正火
≤137
3
15F
920℃正火
≤143
4
08
930℃正火
≤131
5
10
930℃正火
≤137
6
15
920℃正火
≤143
7
20
910℃正火
≤156
8
25
900℃正火、870℃淬火
≤170
600℃回火
固溶处理
≤187
22
0Cr17Ni14Mo2
固溶处理
≤187
23
0Cr17Ni12Mo2N
固溶处理
≤217
24
00Cr17Ni13Mo2N
固溶处理
≤217
25
1Cr18Ni12Mo2Ti
固溶处理
≤187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
ASTM A194 ASTM A194 ASTM A194 ASTM A194 ASTM A194 ASTM A320 ASTM A320 GB/T 1220
GB/T 1220 ASTM A564
淬火+回火 淬火+回火
固溶 固溶 固溶 固溶 淬火+回火 淬火+回火
淬火+回火 淬火+回火 淬火+回火
固溶 固溶 淬火+回火 淬火+回火 正火+回火
空冷 空冷
1.硬度HB167~HB229; 2.要符合NACE要求,需进行二次回火; 3.调质处理(淬火+回火,硬度HB240~HB270)。
固溶
1040℃~1100℃
水冷 硬度≤HB237
固溶 固溶 固溶 固溶+稳定化处理
淬火+回火
淬火+回火
1040℃~1080℃
1040℃~1080℃
111180℃~1210℃
1150℃~1180℃
910℃~930℃
1150℃~1180℃水冷到 940℃~990℃保温再水冷
1180℃~1210℃
680℃±10℃
淬火850℃~880℃ 回火700℃±15℃ 1120℃~1150℃炉冷到 1020℃,然后水冷 1120℃~1150℃炉冷到 1050℃,然后水冷
LC1
ASTM A182
ASTM A182 ASTM A182 ASTM A182 ASTM A182 ASTM A182 ASTM A350 ASTM A350 ASTM A351 ASTM A352 ASTM A352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方式 正火 正火
固溶+沉淀硬化

热处理材料硬度降低的原因

热处理材料硬度降低的原因

热处理材料硬度降低的原因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加工方法,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的性质和结构,其中之一的效果就是降低材料的硬度。

本文将从原子结构和晶粒尺寸两个方面解释热处理材料硬度降低的原因。

我们来看原子结构对材料硬度的影响。

材料的硬度与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有关。

在晶体结构中,原子通过共享、捐赠或接受电子来形成原子之间的化学键。

这些化学键的强度决定了材料的硬度。

当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子之间的结合力会减弱。

这是因为高温会增加原子的热振动,使原子之间的结合更容易被打破。

当材料冷却时,原子的热振动减小,但由于结合力的减弱,原子重新排列形成了新的晶体结构,这种结构比原来的结构更稳定,但也更容易被外力破坏。

因此,热处理后的材料硬度降低。

晶粒尺寸对材料硬度的影响也是导致热处理材料硬度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晶体结构中,晶粒是由大量原子组成的。

晶粒尺寸的大小与材料的硬度直接相关。

当材料加热时,原子的热振动会使晶粒边界发生移动,导致晶粒尺寸增大。

晶粒尺寸增大后,晶粒之间的晶界面积减小,从而使材料的硬度降低。

此外,晶粒尺寸的增大还会导致晶粒内部的位错(原子之间的错位)增加,进一步削弱了材料的硬度。

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原因,热处理材料硬度降低还与材料的组织和相变有关。

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的组织会发生变化,比如晶粒长大、晶界迁移、相分解等。

这些变化会导致材料内部的缺陷和位错减少,从而使材料的硬度降低。

另外,相变也会改变材料的硬度。

在相变过程中,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生改变,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晶体结构。

新的晶体结构可能具有比原来的结构更低的硬度。

热处理材料硬度降低的原因主要包括原子结构的变化、晶粒尺寸的增大、材料组织的变化和相变等。

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加工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性质和结构来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研究热处理过程对材料硬度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材料的性能和行为,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金属硬度参考值

金属硬度参考值
退火处理
≤183
44
1Cr17Mo
退火处理
≤183
45
00Cr7Mo
退火处理
≤217
46
00Cr18Mo2
退火处理
≤217
47
00Cr30Mo2
退火处理
≤209
48
00Cr27Mo
退火处理
≤190
49
7Cr17
退火处理
≤255
50
0Cr17Ni7A1
固溶处理
≤229
≤190
51
12Cr1MoV
固溶处理
0Cr17Ni14Mo2
固溶处理
≤187
23
0Cr17Ni12Mo2N
固溶处理
≤217
24
00Cr17Ni13Mo2N
固溶处理
≤217
25
1Cr18Ni12Mo2Ti
固溶处理
≤187
26
0Cr18Ni12Mo2Ti
固溶处理
≤187
27
1Cr18Ni12Mo3Ti
固溶处理
≤187
28
0Cr18Ni12Mo3Ti
850℃油淬+500℃回火
341~269
850℃油淬+575℃回火
302~235
850℃油淬+650℃回火
255~207
36
40MnR
正火/回火
183~236/203
37
20Cr
800℃正火/退火
161/179
38
20CrMnTi
870℃±5℃40min油淬
200℃±5℃60min空冷
213
39
35CrMo
≤177

30crmnsi热处理工艺及硬度

30crmnsi热处理工艺及硬度

30crmnsi热处理工艺及硬度30CrMnSi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处理响应性。

本文将探讨30CrMnSi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对硬度的影响。

热处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对于30CrMnSi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和淬火。

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高温,然后缓慢冷却。

对于30CrMnSi钢,退火可以改善其塑性和韧性,降低硬度。

退火温度通常在800-900摄氏度范围内,保温时间根据材料的厚度和尺寸而定。

退火后,30CrMnSi钢的硬度通常在HB180左右。

正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高温,然后迅速冷却。

正火可以提高30CrMnSi 钢的硬度和强度,但也会降低其塑性和韧性。

正火温度通常在850-900摄氏度范围内,保温时间根据材料的厚度和尺寸而定。

正火后,30CrMnSi钢的硬度通常在HB220-250之间。

淬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高温,然后迅速冷却。

淬火可以使30CrMnSi钢达到最高的硬度和强度,但也会导致脆性增加。

淬火温度通常在850-900摄氏度范围内,保温时间根据材料的厚度和尺寸而定。

淬火后,30CrMnSi钢的硬度通常在HRC45-50之间。

除了热处理工艺,冷却介质也对30CrMnSi钢的硬度有影响。

常见的冷却介质包括水、油和空气。

水冷却速度最快,可以得到最高的硬度,但也容易产生变形和开裂。

油冷却速度适中,适合对30CrMnSi 钢进行正火和淬火。

空气冷却速度最慢,适合对30CrMnSi钢进行退火。

总结起来,30CrMnSi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对硬度的影响如下:退火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降低硬度;正火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也降低塑性和韧性;淬火可以达到最高的硬度和强度,但也会增加脆性。

冷却介质的选择也会影响30CrMnSi钢的硬度,水冷却速度最快,油冷却速度适中,空气冷却速度最慢。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30CrMnSi钢的具体要求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和冷却介质,以获得最佳的性能和硬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35 ┃正火┃ 880- 930 ┃空冷┃HB≤156 ┃┃20┃Ac3 855 ┃渗碳┃ 920- 950 ┃┃┃┃┃Ar3 835 ┃渗碳淬火┃ 860- 880 ┃水或油冷┃HRC>56 ┃┃┃Ar1 68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芯部HB150 ┃┣━━━╋━━━━╋━━━━╋━━━━━━━╋━━━━╋━━━━━┫┃┃Ac1 724 ┃正火┃ 850- 890 ┃空冷┃HB≤185 ┃┃35┃Ac3 802 ┃退火┃ 840- 890 ┃炉冷┃┃┃┃Ar3 774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0 ┃淬火┃ 850- 890 ┃水冷┃HRC≥47 ┃┃┃┃回火┃ 500- 540 ┃空冷┃HB241-286 ┃┣━━━╋━━━━╋━━━━╋━━━━━━━╋━━━━╋━━━━━┫┃┃Ac1 724 ┃退火┃ 820- 840 ┃炉冷┃HB≤207 ┃┃45┃Ac3 780 ┃正火┃ 830- 870 ┃空冷┃HB≤229 ┃┃┃Ar3 751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2 ┃淬火┃ 820- 860 ┃水冷┃HRC50-60 ┃┃┃┃回火┃ 520- 560 ┃空冷┃HB228-286 ┃┣━━━╋━━━━╋━━━━╋━━━━━━━╋━━━━╋━━━━━┫┃┃Ac1 735 ┃正火┃ 900- 930 ┃空冷┃HB≤179 ┃┃┃Ac3 854 ┃高温回火┃ 659- 680 ┃空冷┃┃┃20Mn ┃Ar3 835 ┃┃┃┃┃┃┃Ar1 682 ┃┃┃┃┃┣━━━╋━━━━╋━━━━╋━━━━━━━╋━━━━╋━━━━━┫┃┃AC1 734 ┃退火┃ 830- 880 ┃炉冷┃┃┃35Mn ┃AC3 812 ┃正火┃ 850- 880 ┃空冷┃HB≤187 ┃┃┃Ar3 796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75 ┃淬火┃ 850- 880 ┃水或油冷┃HRC50-55 ┃┃┃┃回火┃ 400- 500 ┃空冷┃HB302-332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26 ┃退火┃ 820- 850 ┃炉冷┃HB≤217 ┃┃45Mn ┃Ac3 790 ┃正火┃ 830- 860 ┃空冷┃┃┃┃Ar3 768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9 ┃淬火┃ 810- 840 ┃水或油冷┃HRC54-60 ┃┃┃┃回火┃根据需要回火┃水或空冷┃┃┗━━━┻━━━━┻━━━━┻━━━━━━━┻━━━━┻━━━━━┛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25 ┃退火┃ 840- 870 ┃炉冷┃HB≤187 ┃┃20Mn2 ┃Ac3 844 ┃正火┃ 870- 900 ┃空冷┃┃┃┃┃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35SiMn┃Ac1 750 ┃退火┃ 850- 870 ┃炉冷┃HB≤229 ┃┃┃Ac3 830 ┃正火┃ 880- 920 ┃空冷┃┃┃┃Ar3 ---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45 ┃淬火┃ 880- 900 ┃油冷┃HRC≥┃┃┃┃回火┃ 580- 600 ┃油冷┃HB235-277 ┃┣━━━╋━━━━╋━━━━╋━━━━━━━╋━━━━╋━━━━━┫┃42Mn2V┃Ac1 725 ┃正火┃ 860- 900 ┃空冷┃┃┃┃Ac3 770 ┃高温回火┃ 640- 680 ┃空冷┃HB≤217 ┃┃┃┃淬火┃ 850- 870 ┃水冷┃HRC56-58 ┃┃┃┃回火┃ 530- 670 ┃空冷┃HB362-375 ┃┣━━━╋━━━━╋━━━━╋━━━━━━━╋━━━━╋━━━━━┫┃┃Ac1 765 ┃退火┃ 850- 870 ┃炉冷┃HB≤187 ┃┃30CrMn┃Ac3 838 ┃正火┃ 870- 890 ┃空冷┃┃┃┃Ar3 798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700 ┃淬火┃ 850- 880 ┃油或水冷┃HRC≈45 ┃┃┃┃回火┃ 560- 580 ┃空冷┃HB223-269 ┃┣━━━╋━━━━╋━━━━╋━━━━━━━╋━━━━╋━━━━━┫┃┃AC1 760 ┃退火┃ 840- 860 ┃炉冷550℃后空冷┃┃30CrMn┃AC3 830 ┃正火┃ 860- 880 ┃空冷┃HB≤217 ┃┃Si ┃Ar3 705 ┃高温回火┃ 630- 710 ┃空冷┃┃┃(35) ┃Ar1 670 ┃淬火┃ 860- 900 ┃油冷┃┃┃┃┃回火┃ 590- 610 ┃油或水冷┃HB269-302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40 ┃正火┃ 950- 970 ┃空冷┃HB156-207 ┃┃20CrMn┃Ac3 825 ┃渗碳淬火┃ 930- 950/850┃油冷┃HRC58-63 ┃┃Ti ┃Ar3 730 ┃┃┃┃芯部┃┃┃Ar1 650 ┃┃┃┃HRC30-45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66 ┃退火┃ 860- 890 ┃炉冷┃HB≤179 ┃┃20Cr ┃Ac3 838 ┃正火┃ 870- 900 ┃空冷┃┃┃┃Ar3 799 ┃渗碳淬火┃ 920- 950/850┃水或油冷┃HRC58-63 ┃┃┃Ar1 702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芯部HB≤300 ┣━━━╋━━━━╋━━━━╋━━━━━━━╋━━━━╋━━━━━┫┃┃Ac1 743 ┃退火┃ 825- 845 ┃炉冷┃HB≤207 ┃┃40Cr ┃Ac3 782 ┃正火┃ 850- 880 ┃空冷┃HB156-207 ┃┃┃Ar3 73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93 ┃淬火┃ 830- 860 ┃油冷┃HRC52-60 ┃┃┃┃回火┃ 540- 580 ┃油或水冷┃HB269-302 ┃┣━━━╋━━━━╋━━━━╋━━━━━━━╋━━━━╋━━━━━┫┃┃Ac1 735 ┃退火┃ 840- 850 ┃炉冷┃HB≤241 ┃┃40CrMn┃Ac3 780 ┃正火┃ 850- 880 ┃空冷┃HB≤321 ┃┃Mo ┃Ar3 - ┃高温回火┃ 660- 680 ┃空冷┃HB≤241 ┃┃┃Ar1 680 ┃淬火┃ 840- 860 ┃油冷┃┃┃┃┃回火┃ 670- 690 ┃水冷┃HB241-286 ┃┃┃┃正火回火┃ 680- 700 ┃空冷┃HB179-241 ┃┣━━━╋━━━━╋━━━━╋━━━━━━━╋━━━━╋━━━━━┫┃┃Ac1 755 ┃正火┃ 860- 880 ┃空冷┃HB241-286 ┃┃35CrMo┃Ac3 800 ┃淬火┃ 850- 880 ┃水或油冷┃┃┃┃Ar3 750 ┃回火┃ 570- 590 ┃空冷┃HB235-277 ┃┃┃Ar1 695 ┃┃┃┃┃┣━━━╋━━━━╋━━━━╋━━━━━━━╋━━━━╋━━━━━┫┃┃AC1 800 ┃退火┃ 840- 870 ┃炉冷┃HB≤229 ┃┃38CrMo┃AC3 940 ┃正火┃ 930- 970 ┃空冷┃┃┃Al ┃Ar3 - ┃高温回火┃ 700- 720 ┃空冷┃┃┃┃Ar1 730 ┃淬火┃ 930- 950 ┃油或水冷┃┃┗━━━┻━━━━┻━━━━┻━━━━━━━┻━━━━┻━━━━━┛┃┃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回火┃ 650- 670 ┃水或油冷┃HB241-277 ┃┃┃┃氮化┃ 550- 650 ┃┃HV≥850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27 ┃退火┃ 810- 860 ┃炉冷┃HB≤220 ┃┃65┃Ac3 752 ┃正火┃ 820- 860 ┃空冷┃┃┃┃Ar3 73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96 ┃淬火┃ 780- 830 ┃水或油冷┃┃┃┃┃回火┃ 550- 650 ┃空冷┃HB207-241 ┃┣━━━╋━━━━╋━━━━╋━━━━━━━╋━━━━╋━━━━━┫┃┃Ac1 726 ┃退火┃ 780- 840 ┃炉冷┃HB≤229 ┃┃65Mn ┃Ac3 765 ┃正火┃ 820- 860 ┃空冷┃HB≤269 ┃┃┃Ar3 741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89 ┃淬火┃ 780- 800 ┃油冷┃HRC52-60 ┃┃┃┃回火┃ 500- 540 ┃油或水冷┃HB415-444 ┃┣━━━╋━━━━╋━━━━╋━━━━━━━╋━━━━╋━━━━━┫┃┃Ac1 755 ┃退火┃ 740- 760 ┃炉冷┃HB≤222 ┃┃60Si2 ┃Ac3 810 ┃正火┃ 830- 860 ┃空冷┃HB≤302 ┃┃Mn ┃Ar3 770 ┃高温回火┃ 640- 680 ┃空冷┃┃┃┃Ar1 700 ┃淬火┃ 840- 870 ┃油或水冷┃┃┃┃┃回火┃ 400- 450 ┃空冷┃HB387-477 ┃┣━━━╋━━━━╋━━━━╋━━━━━━━╋━━━━╋━━━━━┫┃┃Ac1 745 ┃退火┃ 790- 810 ┃炉冷┃┃┃GCr15 ┃Ac3 900 ┃球化退火┃ 780- 790 ┃炉冷┃┃┃┃Ar3 - ┃┃(等温710-720) ┃空冷┃HB207-229 ┃┃┃Ar1 700 ┃正火┃ 900- 950 ┃空或风冷┃HB ┃┃┃┃高温回火┃ 650- 700 ┃空冷┃HB229-285 ┃┃┃┃淬火┃ 825- 850 ┃油冷┃┃┃┃┃回火┃ 150- 170 ┃空冷┃HRC61-65 ┃┣━━━╋━━━━╋━━━━╋━━━━━━━╋━━━━╋━━━━━┫┃┃AC1 730 ┃退火┃ 750- 770 ┃炉冷┃┃┗━━━┻━━━━┻━━━━┻━━━━━━━┻━━━━┻━━━━━┛┃┃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T7┃AC3 770 ┃等温退火┃ 780- 790 ┃炉冷┃┃┃T8┃Ar3 - ┃┃(等温710-720) ┃空冷┃HB229-285 ┃┃┃Ar1 700 ┃正火┃ 790- 820 ┃空冷┃HB228-241 ┃┃┃┃高温回火┃ 650- 700 ┃空冷┃┃┃┃┃淬火┃ 800- 830 ┃水或油冷┃┃┃┃┃回火┃ 149- 160 ┃空冷┃HRC60-61 ┃┗━━━┻━━━━┻━━━━┻━━━━━━━┻━━━━┻━━━━━┛┏━━━┳━━━━┳━━━━━━━━━━━━━━━━━┳━━━━━┓┃┃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Ac1 730 ┃退火┃ 750- 780 ┃炉冷┃┃┃T10 ┃Ac3 752 ┃等温退火┃ 620- 680 ┃炉或空冷┃HB≤197 ┃┃┃Ar3 73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冷┃┃┃┃Ar1 696 ┃淬火┃ 770- 810 ┃水或油冷┃┃┃┃┃回火┃ 140- 160 ┃空冷┃HRC58-62 ┃┃┃┃正火┃ 800- 850 ┃空冷┃┃┣━━━╋━━━━╋━━━━╋━━━━━━━╋━━━━╋━━━━━┫┃┃Ac1 800 ┃退火┃ 850- 870 ┃炉冷┃┃┃Cr12 ┃Ac3 ┃等温退火┃ 720- 750 ┃炉或空冷┃HB228-255 ┃┃┃Ar3 ┃淬火┃ 1000-1050 ┃油冷┃┃┃┃Ar1 760 ┃回火┃ 400- 450 ┃空冷┃HRC60-63 ┃┣━━━╋━━━━╋━━━━╋━━━━━━━╋━━━━╋━━━━━┫┃┃Ac1 ┃退火┃ 850- 870 ┃炉冷┃┃┃W18Cr4┃Ac3 ┃等温退火┃ 850- 870 ┃炉冷┃┃┃V ┃Ar3 ┃┃(等温720-750) ┃炉或空冷┃HB207-255 ┃┃┃Ar1 ┃淬火┃1.预热800-850 ┃┃┃┃┃┃┃加热1260-1300 ┃油冷┃┃┃┃┃┃2.预热550-650 ┃┃┃┃┃┃┃ 800-850 ┃┃┃┃┃┃┃加热1260-1300 ┃油冷┃┃┃┃┃回火┃550-570回3次┃空冷┃HRC63-65 ┃┣━━━╋━━━━╋━━━━╋━━━━━━━╋━━━━╋━━━━━┫┃┃Ac1 ┃退火┃ 870- 890 ┃炉冷至600℃空冷HB155┃┃2Cr13 ┃Ac3 ┃淬火┃ 1000-1050 ┃油或空冷┃ -180┃┃┃Ar3 - ┃回火┃ 150- 510 ┃空或油冷┃HRC35-45 ┃┣━━━╋━━━━╋━━━━╋━━━━━━━╋━━━━╋━━━━━┫┃┃AC1 ┃退火┃ 870- 890 ┃炉冷至600℃空冷HB155┃┗━━━┻━━━━┻━━━━┻━━━━━━━┻━━━━┻━━━━━┛┏━━━┳━━━━┳━━━━━━━━━━━━━━━━━┳━━━━━┓┃┃临界点┃热处理规范┃硬度┃┃钢号┃┣━━━━┳━━━━━━━┳━━━━┫┃┃┃(℃)┃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3Cr13 ┃AC3 ┃淬火┃ 980-1100 ┃油或空冷┃ -180┃┃┃Ar3 ┃回火┃ 230- 540 ┃空冷┃HRC38-53 ┃┣━━━╋━━━━╋━━━━╋━━━━━━━╋━━━━╋━━━━━┫┃┃┃退火┃ 880- 920 ┃炉冷至600℃空冷HB207┃┃9Cr18 ┃┃淬火┃ 1010-1050 ┃油或空冷┃ -235┃┃┃┃回火┃ 230- 375 ┃空冷┃HRC55-5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