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文言文阅读
专题18《富贵不能淫》(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8:《富贵不能淫》(原卷版)真题专练【1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被:(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兵:(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14.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闻天子之.诏A.已而之.细柳军B. 皆布衣之.士也C. 称善者久之.D.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1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23课《富贵不能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有所思
品读课文 明确文章观点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品读课文 明确文章观点
景春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品读课文 明确文章观点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坚守节操、大义凛然。
品读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3.孟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4.《富贵不能淫》孟子指出大丈夫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富贵不能淫》孟子指出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
礼
义
品读课文
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 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
顺从
权力
大丈夫之道
坚守
仁礼义
品读小结
景春: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富 贵 不 能 孟子 淫
(树靶子) 1.驳公孙衍和张仪为妾妇之
道。(类比)
2.坚守“仁、礼、义”
︵ 树 标 准 ︶
是 大 丈 夫
大 丈 夫
3.立大丈夫标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移:使……动摇
此之 谓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排比句 正面论述,指出大丈夫的条件和大 丈夫的精髓。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22.《孟子》三章对比阅读期末真题集锦二、《富贵不能淫》(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乙】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①虞常②,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复举剑拟③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④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⑤草野,谁复知之!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⑥乳⑦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⑧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⑨尽落。
(节选自《苏武传》,有删改)【注释】①论:定罪。
②虞常:密谋反单于,事败被抓。
③拟:比划。
④弥:充满。
⑤膏:做肥料。
⑥羝(dī):公羊。
⑦乳:产子。
⑧去(jǔ):同“弆”,收藏。
⑨节旄: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畔.主背亲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3.阅读甲文,画线句连用两个反问句有何妙处?4.苏武能否称为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孟子“富贵不能淫”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一道德原则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在突破文言文阅读难点时,教师应详细解释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如“淫”字的古义与今义区别,以及“不能淫”中的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
-对于道德观念的内化,教师可以设计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富贵不能淫”的含义,并在生活中实践这一准则。
-在讲解论证方法时,教师应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孟子的逻辑推理,如对比、排比、设问等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这些论证技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富贵不能淫”的基本概念。这是孟子关于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观点,强调在面对富贵的诱惑时,应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操守。这一观点对于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富贵不能淫”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抵制诱惑,坚守道德原则。
-对于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学习,教师可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特别是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特殊句式的理解。
-理解并运用孟子“富贵不能淫”的道德观念,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
-掌握孟子的论证方法,分析其逻辑结构,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富贵不能淫》选择、默写、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劳.其筋骨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友人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2019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富贵不能淫

5 富贵不能淫【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 __________________ (2) 丈夫之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3) 得志.,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_____ (4) 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只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
D.孟子的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有醒世作用。
4.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5.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 甲] 富贵不能淫(节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乙] 君子易事而难说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选自《论语·子路》)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
(1)此之.谓大丈夫_______________ (2)说之.不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和孔子所说的“君子” 形象的特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一、文言文阅读(共6小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冠:帽子。
B.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
C.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指被任用。
D.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B.《富贵不能淫》中“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一语不仅仅是孟子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论述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国家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由此自然导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富贵不能淫》文本解读

《富贵不能淫》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战国时期,纵横家流行,他们凭着口才和机智,游说诸侯,合纵连横,取得高官厚禄并左右天下局势。
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分别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
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公孙衍主张合纵。
公元前322年(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张仪相魏。
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
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离开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
这次进攻,没有取胜,五国联军至函谷关而还。
2.文题诠释:《富贵不能淫》是教材编写者加的。
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3.主旨:孟子通过驳斥景春关于“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大丈夫”的观点,提出了大丈夫应该具备坚守节操、大义凛然的心性与志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明确了大丈夫应该具备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体现了孟子的浩然正气。
4.内容解读:选文通过景春与孟子的对话展开。
景春认为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
这一看法招致孟子批驳,孟子首先表明态度“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然后从“礼”的角度批驳“子未学礼乎?”——你难道没学过礼吗?再从讽刺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像妇人一样顺从秦国,是以顺从为目的“妾妇之道”。
最后正面进一步阐释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心性志向,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
最后提出大丈夫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结构分析:第一段(第1自然段)景春提出自己的观点: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树靶子)第二段(第2自然段)孟子批驳景春的观点,提出“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心志与道德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富贵不能淫
【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便独自坚守自己的原则。
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就叫大丈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