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音乐文化
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影视动画音乐思维的异同

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影视动画音乐思维的异同“you see it.you hear it,you believe it”这是出自迪士尼公司的一句话,意思是看到,听到,然后相信。
而这句话,正是强调了声画结合对于动画片的重要性。
声音对于动画片的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动画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声音与画面的结合给动画带来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更真实的环境,也带来了更有趣的故事和更真实、讨人喜欢的角色。
动画片和真人电影不同,动画片的角色和环境都是虚拟的,动画片中的配音不仅赋予无生命的动画角色以生命力,而且使虚拟的环境呈现出真实性。
也就是说,动画被赋予了声音才使片中的世界更加真实可信。
我们都知道,音乐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音乐。
而各国文化的差异,使得各国的影视动画音乐也各有特色。
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说在世界动画领域中,中国的经典水墨动画可比作秋天,其清雅淡然,有秋的诗情画意;日本卡通产量庞大、类型繁多,仿佛冬日皑皑白雪之下蕴藏的丰饶宝藏;欧洲艺术动画在意蕴深度和技法创新方面的追求,犹如炎炎夏日般执著热烈;而最近似于春天的,则莫如单纯明朗、充满欢乐的美国动画了,单听那处处可闻的美妙乐章,就叫人心情舒畅、如沐春风了。
各国动画配乐,恰如春夏秋冬,四季皆美景,只是美得各具特色。
那让我们先从动画配乐中的春天,美国动画音乐说起。
美国动画一般采用变化多样的音乐形式配合鲜丽可人的动画形象、妙趣横生的行为和情节来实现艺术价值。
影片通常自始至终都设置完全对应画面内容的夸张音乐,以音乐增强画面动作、情景的表现力和趣味性,追求最大限度的视听刺激,靠这点抓住少年儿童的注意力。
自最初的迪斯尼开始,到如今的华纳、梦工厂、皮克斯等群雄竞力,美国动画佳作无数,但传播快乐和欢笑的创作宗旨始终不变,既吸引了全球票房,也捕获了无数颗童心。
从喜剧短片到剧情长片,从童话般温暖的传统经典到后现代意味十足的另类佳作,故事翻新迭出、情节求新求异,但是音乐一如既往,旋律始终优美、曲调始终动听,可谓春色如歌、乐似春意,叫人不由得赏心悦耳。
日本动漫音乐鉴赏PPT课件

日本动画风格
日本动画以对比鲜明的画面、个性化的剧情、偶像性质的人设、唯 美的画面效果和东方哲学精神为核心。日本动画的每一部作品都有明 确且独立的故事背景,并艺术院校动画基础系列教材有专门针对的消 费人群。日本动画将广大青少年和成人视为主流动画消费人群,从主 流的日本动画作品中能够看到动作片、偶像片和成人性爱片等元素。 日本动画多数是由漫画改编而来的,题材多以刻画生命、轮回、死亡、 战争、性以及人性的阴暗面为主要内容。从审美角度上讲,唯美主义 是日本动画的主要特征。而唯美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就是日本国宝级 的动画大师——宫崎骏。日本动画在唯美主义的意识支配下,在画面、 音乐和意境等诸多方面追求视觉的极致之美,让观众赏心悦目地沉浸 在带有浓郁日本印记的细腻之美中。从视觉角度上讲,日本动画追求 唯美的画面,他们通过细致的人物设定、干净的背景设计、灵动的色 彩层次等营造出一个超级唯美的视觉画面,让人徜徉在纯净的动画世 界里,体悟到灵空一样的纯美,进而洗涤人的灵魂。人们通过唯美的 画面感悟到现实中不存在的净空,在动画的欣赏中实现审美的升华。 从听觉的角度上讲,日本动画追求唯美的音乐,比较多是抒情的背景 音乐贯穿始终。他们试图通过音乐烘托出画面的意境,并让观众用心 捕捉心灵的音乐,实现灵魂间的沟通。同样,在唯美的意境营造中, 日本主流动画希望通过故事、画面和音乐传达东方的哲学精神和文化 价值观。当然,日本的动画种类繁多,用一种风格武断地归纳,难免 有不当之处。日本在实验动画和真人动画等诸多领域同样非常出色。
浅谈久石让在宫崎骏动漫电影中的音乐艺术

浅谈久石让在宫崎骏动漫电影中的音乐艺术久石让是日本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他与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宫崎骏的多部动画电影创作了精彩的音乐作品。
久石让在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中的音乐艺术,不仅是对电影情节和人物情感的完美配合,更是对日本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他卓越的音乐才华和创作能力。
久石让在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中的音乐作品具有非常浓厚的日本传统音乐气息。
在《千与千寻》中,久石让运用了传统的笛子、琴等古典乐器,以及具有浓郁日本风情的旋律,为电影营造了浓厚的日本传统文化氛围。
而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久石让则运用了日本民间音乐元素,为电影增添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亲切感。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为电影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更展现了久石让对日本传统音乐的深刻了解和对其独特魅力的挖掘。
久石让在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中的音乐作品还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展现了他对多种音乐风格的驾驭能力。
在《龙猫》中,久石让运用了轻快的钢琴曲调和明快的弦乐旋律,为电影增添了欢快、舒缓的气氛,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妙的梦幻世界之中。
在《风之谷》中,久石让创作了大气磅礴的交响乐,展现了其对西方史诗般音乐风格的驾驭能力。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为电影增添了跨文化的魅力,更展现了久石让在音乐创作上的多样化风格和创新精神。
久石让在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中的音乐作品还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和情感共鸣力。
他善于运用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将人物情感、情节发展等视觉元素与音乐元素相结合,从而为电影增添了更加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视听盛宴。
在《幽灵公主》中,久石让运用了宏大的交响乐和响亮的合唱,为电影增添了激烈的战争氛围和崇高的人性主题,使得影片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在《天空之城》中,久石让则运用了温馨的钢琴旋律和柔和的弦乐声音,为电影增添了温情脉脉的家庭情感和童心未泯的冒险精神。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为电影增添了更丰富的内涵,更把观众的情感带入了另一个高度。
久石让在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中的音乐艺术以其丰富的音乐创作经验,多样的音乐风格,和高超的音乐表现力,为这些经典动画电影赋予了别具一格的音乐魅力。
日本都节调式

(一)都市传统音乐我们在观看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时常常会听到一种具有独特东洋韵味的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谱例①都节音阶它虽然也是一种5 声音阶,但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5 声音阶不同,包含了两个小2 度(半音)音程,这种特殊的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
这里要谈的日本都市传统音乐大多都使用这种音阶或其变化形式。
从17 世纪开始日本的城市经济逐渐繁荣,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级成为社会一支重要力量,主要供他们娱乐消遣的都市音乐也随之兴旺发展起来,曲种与流派不断繁衍,成为近代日本音乐的主流。
这种都市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以三味线(三弦)和筝伴奏的长歌、短歌,以三味线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多种说唱音乐(统称为净琉璃)和筝独奏、重奏和它与其他乐器(三味线、尺八或胡弓)的合奏曲。
调式(mode),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
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
通常在阐述调式这一概念时,常常把调式的中心音——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其他各音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成音阶的形式,称调式音阶。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形成各种不同的调式。
各种调式因其音阶结构、调式音级间相互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与表现力。
调式和其他表现手法配合在一起,可赋予音乐以一定的表情素质与不同的风格。
日本民谣日本的民谣调式及律调式也是不带半音的五声调式。
前者由两个相同的小三度加大二度的四度音列构成,核心音除主音外为四度音。
后者由两个相同的大二度加小三度的四度音列构成,其核心音除主音外为五度音:带半音的五声调式五声调式的某相邻两音为半音者。
这类调式音阶常见的是含有两个大三度音程、一个大二度音程及两个小二度音程,盛行于晚期古希腊和近代日本。
日本音乐介绍

中岛美嘉
中岛美嘉(ナカシマ ミカ(1983 年2月19日-)为日本鹿儿岛县日 置市伊集院町出身的一名日本歌手 与演员。 主要成就:8度登上红白歌会(相 等于春晚)蝉联ORICON公信榜双 周冠军日本唱片大赏的特别赏、金 赏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5张 破百万销量的专辑等; 代表作品:雪之华,STARS,樱 花纷飞时
从50 年代起,战后的日本音乐文化在创作、演奏、鉴赏、音乐教 育、音乐研究及其他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战后涌现出一批引人注目 的新人。团伊玖磨的民族歌剧《夕鹤》,芥川也寸志的《弦乐三章》, 黛敏郎的《涅盘交响曲》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杰作。积极吸取欧美现 代作曲技法的作曲家除黛敏郎外,还有日本最早采用十二音体系的入 野义朗、柴田南雄、诸井诚、汤线让二、一柳慧、高桥悠治等。运用 日本民歌素材,作有《合唱作品第一首》等名作而被称为“日本的巴 托克”的间宫芳生;在国际乐坛上,以《十一月的阶梯》等乐曲令人 耳目一新的武满彻以及松村祯三、三木稔、石井真木等,都在探索作 品的民族气质、创建非西欧式的音乐等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池内 友次郎门下的矢代秋雄、三善晃、野田晖行、池边晋一郎,长谷川良 夫门下的南弘明、三枝成章等,都是60年代后崭露头角的个性鲜明的 作曲家。总之,国际乐坛上各种创作倾向,都被日本乐坛吸收,在日本
地歌——是产生于17世纪的京都、大阪 地区由三味线伴奏较为长大的艺术歌曲 形式。所谓“地”是“地方性”之意。 早期的地歌是三味线组歌,其歌词由若 干首民谣或流行歌曲的词编串而成,内 容鄙俗;后来的地歌无论在艺术性和音 乐性较强,词曲结合得较为密切、内容 较为文雅,成为日本传统歌曲中最富于 歌唱性和抒情性歌曲。18世纪后,地歌 中的三味线技巧进一步得到发挥,曲中 还增加了纯器乐演奏的段落。 现代化 (1955~1970)
电影《情书》中的音乐艺术赏析

电影《情书》中的音乐艺术赏析日本导演岩井俊二执导的电影《情书》是一部备受喜爱的经典爱情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封寄往天堂的信开启了一段深刻感人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着重分析电影中的音乐艺术,探讨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电影《情书》中的音乐风格以古典和流行音乐的融合为主。
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钢琴、小提琴等古典乐器,同时结合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曲目数量方面,电影音乐的数量精简而恰当,每一首音乐都很好地为电影情感服务,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
音效方面,电影音效设计得非常细腻,为情感氛围的营造增色不少。
在电影《情书》中,有几首重要的歌曲值得。
首先是主题曲《Love Letter》,这首歌曲以钢琴和小提琴的协奏形式呈现,表达了电影中主人公对已故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歌曲充满着哀伤与怀念的情绪。
从音乐角度分析,《Love Letter》采用了简单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弦,使歌曲听起来悦耳动人,令人难以忘怀。
另外,电影中还插入了两首柴可夫斯基的古典音乐作品——《天鹅湖》和《胡桃夹子》。
这两首歌曲在电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烘托情感的作用。
例如,《天鹅湖》的旋律在电影中多次出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在电影配乐方面,岩井俊二非常注重音乐与情节、人物情感的结合。
在电影《情书》中,音乐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工具,帮助导演营造情感氛围,推动情节发展。
例如,在电影的高潮部分,音乐《Für Elise》的运用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
在情节较为轻松愉快的场景中,导演则选用了爵士乐和流行音乐。
这些音乐使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活泼,与主人公们的青春气息相呼应。
例如,电影中主人公们在书店相遇的场景中,轻松愉快的音乐《Milestones》响起,让观众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和温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情书》中的音乐艺术在整部电影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电影音乐不仅为电影的情感氛围营造增色不少,还进一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天空之城》音乐鉴赏

《天空之城》音乐鉴赏《天空之城》是一首由日本音乐家久石让作曲的乐曲,也是同名电影《天空之城》的主题曲。
这首乐曲在电影中被用来描绘主人公谷風创造天空之城的过程,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的热爱,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
久石让的音乐创作风格以其独特的和声和曲调变化而著名。
《天空之城》以G大调为主调,由柔和的弦乐和旋律缓慢交替的钢琴旋律构成,整个曲子温柔舒缓,充满梦幻与神秘感。
整首曲子节奏缓慢,节奏变化不大,但是主旋律中的许多细节和变化充满了久石让独特的创作风格,如旋律中隐含的复调和重复的音符,让人感受到了无限的追求和渴望。
除了旋律的美妙之外,这首曲子中的和声也非常出色。
和声部分通过运用六度音程和三度音程,使得整个曲子具有了多层次的和声和音乐表现力,表达出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想象。
此外,这首曲子也运用了一些富有创意的音乐元素,如借助合唱的形式营造出神秘感和壮观感,让人们更加沉浸在天空之城的浪漫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乐曲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在电影《天空之城》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认可,还被广泛用于各种音乐演出和音乐剧中。
此外,这首乐曲的创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许多音乐家和电影音乐制作人,在音乐史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除了单独欣赏,这首曲子还被广泛用于电影、电视、广告等媒体中。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宫崎骏导演的同名动画电影《天空之城》。
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年轻人的冒险故事,他们试图拯救一个被人遗忘的飞行城市,这个城市能够飞向天空,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魔幻的世界。
《天空之城》曲子在电影中被多次运用,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片尾的音乐。
在这个场景中,主角带着一些未能在电影中活下来的人的灵魂乘着一朵神秘的花离开了这个世界,向着天空飞去。
这个场景配合着《天空之城》的音乐,使人们感受到了极致的感动和震撼。
总的来说,《天空之城》的音乐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单独欣赏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它以其梦幻般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元素,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慨。
久石让音乐特点

简单质朴的情节,旋律如歌的音乐构成了电影《入殓师》的整体基调,因此久石让对于电影中配乐的把握也是很有分寸的。
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本是大提琴师,因此久石让就以大提琴作为主奏乐器,并通过简单的弦乐五重奏的方式演绎了电影《入殓师》中的主题段落。
久石让的配乐和欧美的一些配乐是不同的,欧美的配乐一般比较偏爱音画同步似的“对位”关系,他们追求的是音乐“似有似无”,将音乐置于“背景”上的位置,着力让音乐来渲染环境,音乐甚至和音效等同。
而久石让的配乐是不同的,他配的音乐多数是与画面平行关系的,看不出明显的音画同步的感觉,但事实上此时的音乐却在着力刻画着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电影看上去节奏缓慢,但是却很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音乐成为了片子里的另一个主角!将音乐参与叙事,这是久石让配乐的高明之处,从《菊次郎的夏天》再到为奥斯卡获奖的动画长片《千与千寻》所作的配乐,无不渗透着这样的思想。
而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很多欧美的“另类”配乐,比如约翰·巴里和埃尼奥·莫里康,他们的配乐就很少音画同步,而更多的是用音乐参与叙事,用音乐刻画人物的心理,感染观众的听觉,用听觉唤醒观众内心的共鸣。
久石让的音乐作品很注重旋律感情,特别是因為他长期浸淫在钢琴世界中,对於钢琴键音的清泠特性别具体悟,不管是多大编制的管絃器乐表现,钢琴一上场,一发声,情绪鼓潮扬起之后,就会悄悄洩露出一种冰泠的悲情,形成他最特殊的音乐风格,例如宫崎骏的卡通虽然从儿童的想像世界出发,天马行空,欢笑无羈的浪漫主题之外,却一直有股深浓的文化反省意味,总是用儿童的眼睛来检视文明的腐坏与堕落,反射出一种今夕何夕的无限感伤,就刚巧提供了一个空间,让久石让多愁善感的音乐来发挥涤心洗脑的穿刺魅力。
久石让其实也是位很会说故事的诗人,意境先过旋律,他的作品总是先给我们风,给水,给光,点出大自然的环境背境,再进入他的戏剧主题。
偶而,他会针对作品写几句解说文字,音乐诗境在文字催化下,格外具有渗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 本 歌 舞
日本歌谣特点之一是歌伴舞,在演歌出现之前(除长呗以外)基本没有独立表 演的歌谣
民歌
按照民谣的表现内容和演唱场合可划分为5 大类 • 独唱&一唱众和
• 第一类是劳动歌曲,包括插秧歌、翻土歌、收割歌《 拉网小调》《伐木歌》
• 第二类是祭典歌,与宗教祭神活动有关,如迎神歌、 送神歌、神乐歌。
生死观
• 武士道强调直面死亡,思考怎样去死, 并致力于实现死亡瞬间散发出的“美 学价值”。这种美学上的死亡,被赞 誉为“落花之美”“玉碎”。武家社 会的价值观视死亡为“光荣的解脱 法”,其中切腹这种死亡方式在日本 人看来无尚光荣,是完美的升华。 • 《入殓师》中大悟参与收殓的尸体, 有一半是因自杀而死的。“死可能是 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 走向下一程。正如一扇门。” • 《花火》《死狂》
幽玄
幽玄:隐藏不露、笼之于内。追求精神 意境上的深远;充满神秘性和超自然 性等。体现在和歌,庭院,插花等多 方面。 • 最能体现幽玄美学观的导演:小津安 二郎&沟口健二。小津的作品如《秋刀 鱼之味》《东京物语》,使用柔和仁 爱的视角,细腻客观的镜头,传达流 露出来的对岁月流逝、生命消陨的从 容静观态度。
物哀
• 物哀もののぁはれ:直译为事物的消失。日本四季鲜 明,多灾多难,日本人对人,物变化逝去有非常纤细 敏感的体验。 • 。“物哀”的内容含赞赏、亲爱、共鸣、同情、可怜、 悲伤的广泛的含义,而且其感动的对象超出人和物, 扩大为社会世相,包括对人的感动、对自然的感动和 对世相的感动三个层次。 • 这种民族美学性展现在多部作品中。《永远的三丁目 的夕阳》表现对昭和时代人与物的追思;《情书》影 像清新,感情委婉含蓄、心理刻画纤细深刻;表达对 爱人去世,亲人关系,时光流逝的思考
左图:知名三味线演奏家 吉田兄弟 基本姿势是将琴身靠在右大腿上, 左手按弦,右手用拨子拨击发声。 三味线共鸣音量较小,且无固定调音 规则,因此对演出者的功力很是考验
尺八(しゃくはち )
• 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音色苍凉辽阔, 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 • 流派“琴古流”、“都山流”、“明 暗对山流” • “以心传心,鸣者自鸣“ • “万发自然、不事雕琢”
•
《源氏物语》里光源氏在跳平安时代盛行的雅乐《青 海波》 《青海波》由大唐雅乐演变而来,舞者为当时第一的 贵公子(两位),穿着繁华,帽簪鲜花红叶。 这个舞跳起来也怪怪的,有点像广播体操
演歌
起源:明治时代(19c),民权斗士 们以歌代演说,称为壮士节, 后 来慢慢发展为演歌
代表作:美空云雀《愛燦燦》表达
末世
• 日本国土狭小,四面环海,自 然资源匮乏;处于火山地震带 灾害频繁,让日本人感到生命 的短暂和无常,国民有强烈的 自强意识和危机意识。 • 《大逃杀》《日本沉没》《哥 斯拉》
职人
• 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 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并为此不厌其烦,不 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 •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体现在手工业 ,茶道,花 道,等多方面。 • 日本产品非常人性化,精益求精,长于细节 • 另一方面,电影中反映出很积极的职场态度
注重口耳相传,弟子和师父须经3年相互 观察,达到心心相印方可传授。弟子要 经过初、中、奥、彻四个阶段的训练才 能完全掌握竹管吹奏方法和心法传承。
• 通过尺八养心修性,看重的是吹管者 当下的感受,尺八之声无常、无始、 无终,因天时地理变化而变。
镰仓时代,日本和尚觉心来中国学禅期间,向同门居士张参学习吹奏尺八,回国带回尺八及《虚铃》 和《虚空》 等尺八曲。后来,心觉创立普化宗,传授技艺,将尺八吹奏融入修禅,称为吹禅。 日本禅宗支派普化宗,也叫虚无僧,行乞时,头戴蔺笠,口吹尺八,颈挂方便囊。
我眼中的日本
日本电影文化
影视话题
• 伦理&人情 • 暴力&青春 • 正义&推理 • 中产阶级困境&社会秩序压力 • 职业生活 • 末世危机 • 平成年代日本电影主题向热血,治 愈,励志方向倾倒。废柴励志,青 少年成长,校园纯爱等等。由关注 集体意识慢慢演化为关注个人。
情感与美学
• 物哀 • 幽玄 • 静隐 • 侘寂 • 忍耻死&武士道
• 第三类是祝仪歌,在各种民俗节日、喜庆场合中唱, 包括乔迁歌、婚嫁歌、贺年歌等。
• 第四类是娱乐歌,主要指酒宴上唱的助兴歌曲和成人 日常的游戏歌曲。
• 第五类是儿歌,如催眠歌、拍球歌等
《五木摇篮曲》 左图《拉网小调》
传统雅乐
• 日本宫廷娱乐祭祀性质的乐器合奏及歌舞表演 • 管线丝竹,鼓拔合奏;兼有舞蹈和歌白
• 多歌咏古代贵族见闻,如红叶春逝,更衣城池
• 一、国风歌舞。有着著名的《神乐歌》、《东游》、《大和 歌》、《久半歌》、《大歌》等。其中的《神乐歌》是雅乐 中最神秘庄重的节目,为历代宫中举行最高祭殿仪式时所采 用。 • 二、外来乐舞。左舞:唐乐有管弦合奏曲和舞乐伴奏曲。 右舞:高丽乐的所有节目,都是作为舞乐的伴奏曲而存在, 没有单独演奏的曲目。一般娱乐时表演。 三、歌舞(日本平安时代的歌曲)。专为贵族演奏的声乐 曲。形式多样,既有在歌词中吸收了古日本的民歌的“催马 乐”,也有以汉诗为歌词进行歌唱的“朗咏”等。这些音乐 才是在宫中“御游”时和贵族宴会时演奏的音乐。
即便命运艰辛也要保持乐观情绪
千昌夫《北國の春》表达对 祖国风光的热爱 演歌被称作“成人的歌演 歌歌手北岛三郎曾46年献唱红白。
感谢观看!
• 《寻访千利休》《五个跳水的少年》《编舟记》 《寿司之神》
日本音乐文化
尺八,羯鼓,太鼓,胡弓,三味线
日 本 传 统 乐 器
一把琴在10万人民币上下。淘宝上有卖几 千的便宜版。正宗三味线制作要用到猫皮, 红木,丝弦,水牛角。 演奏时需要拨子。 私人的三味线别人是不能触碰的。 日本人偏爱三味线,他们认为其声音古朴 原始,苍劲有力。禅宗音乐中经常有三味 线的声音出现。祭祀游行通常会特别请一 位会弹三味线的人参与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