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喻句
修辞手法比喻句详解与练习

修辞手法——比喻一、认识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即用形象、生动、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二、了解比喻句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联结本体和喻体的词):好像、仿佛、似乎等;喻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
例如:太阳像个大火球。
(本体太阳,喻体火球,喻词像)例如:她的脸红得像苹果。
本体(),比喻词(),喻体()比喻句的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一)明喻:也叫直喻,就是直接明显地打比方。
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和喻体都同时出现,二者之间一般用“像、好像、好比、好似、如、比如、似、犹如、如同、仿佛、像……一样、如……似的、如……一般等比喻词作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二)暗喻,也叫“隐喻”,它们当中进行联结本体和喻体的词语用“是、成、叫、算、当、成为、等于、变成”之类的词语作为比喻词。
暗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相合”的关系了。
暗喻的四种格式:1、使用喻词的暗喻。
例如:理想是一个人心中的太阳。
2、省略了喻词的暗喻。
例如:交际——架设于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3、不用喻词,本喻体构成偏正关系的暗喻:(1)有“的”字的:例如:打开记忆的仓库,扬起青春的风帆。
(2)无“的”字的:例如:人生大舞台,心窗,题海等。
4、不用喻词,本喻体构成同位关系的暗喻:(1)“本体+喻体”式。
例如:祖国母亲。
(2)“喻体+本体”式。
例如:祖国的心脏北京,母校。
(三)借喻:直接借助喻体来描写事物,说明事理,表达情感。
借喻不说出本体事物,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例如:天上挂着一轮玉盘。
三、判别是不是比喻句比喻句必须具有两种事物作对比,但是,光具有两种事物还不能算是比喻,还必须看本体和喻体是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
如果是不同类的事物,那这个句子就是比喻句;如果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作比较,那这个句子就不是比喻句;不要把句中带有“像”等词语的句子都当做比喻句。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
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
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例如: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
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
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认识比喻句

认识比喻一、认识比喻同学们,请大家先来读一组句子,读后请说一说,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1、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上《云房子》)2、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家》)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上《西湖》)4、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上《北大荒的秋天》)对了,4句话都是打比方的句子,也就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
这些句子都使用了一种修辞方法,我们称为比喻。
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句子,我们称为比喻句。
二、比喻句的组成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比喻句的组成。
我们就以第3句为例来说说。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上《西湖》)这个句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平静的湖面、犹如、硕大的银镜,其中平静的湖面是被比方的事物,我们称为本体,硕大的银镜是作比方的事物,我们称为喻体,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能反射光线,能照见周围的事物,犹如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我们称为喻词。
现在,我们再回到前面四个句子中,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把(本体)比作(喻体),比喻词是。
三、比喻的类型比喻有四种: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小学阶段的课文中这四种比喻都出现过,我们一般不做明确的区分,统称比喻。
明喻和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一般明喻联系本体和喻体的比喻词是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样、……似的;暗喻联系本体和喻体的比喻词是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比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它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比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认识比喻句(仙桐实小马艳)

比 喻
①本体——喻体
②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比 喻
他的眼睛,大得就像玻璃弹珠。
比 喻
①本体——喻体
②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③ 本体和喻体要有相似点。
小 练 习
你看,向日葵像_________。
回家后寻找能做比 喻的事物,做个比喻句 ,读给爸爸妈妈听。
人教版 一年级
比 喻
仙桐实验小学
马 艳
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弯弯的月亮像香蕉。
比 喻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 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本体
相 似 点
喻体
弯弯的月亮
香蕉。
比 喻 ?
①这个鸡蛋像一个鸭蛋。 ②这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长得像他爸爸。
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
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
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例如: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
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
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例如: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
句②中“她”和“她姐姐”是同类事物,都是人类,所以是比较。
如何运用理解比喻修辞手法(2)

如何运用理解比喻修辞手法(2)二、认识比喻句:比喻就是打比方,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而且这两个事物有相似之处。
例如: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这个句子里,有两种事物,是猴子和小男孩。
那这个句子要描写的是谁?对,是猴子,猴子的顽皮劲儿和谁比较像呢?和小男孩有相似之处都是顽皮,为了让人们了解这个猴子的特性,于是就把它比作人们熟悉的小男孩。
这样读者一读就清楚猴子如何顽皮了。
那这个句子把谁比作谁?把猴子比作小男孩。
那这个句子用谁来比喻谁呢?用小男孩来比喻猴子。
三、认识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彷佛、成了……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镜子。
2.燕子的尾巴好像一把剪刀3.圆圆的荷叶像一把小伞。
4.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挂在天空。
5.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球。
四、如何判断是不是比喻句请小朋友读读下面两个句子,判断一下是不是比喻句。
我长得像我爸爸。
站在高高的山上,好像一不小心就能掉下去。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句子,“我”和“爸爸”是不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当然不是,我们都属于人类,所以就不存在把什么比作什么。
第一个句子不是比喻句。
再看第二个句子,这个句子里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
我们找不到作者要描写的是什么事物,只是写了一种感觉。
所以这两个句子都不是比喻句。
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的对照方法来判断,一看有没有“本体”,就是作者要写的事物,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就是作者要比喻的事物。
“一比”就是比较一下是不是有两种本质不相同的事物。
其中两种不同的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比喻的修辞手法学会了,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主要目的是进行运用,如何用呢?1.句子练习:我能照例子改写句子例: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下一页更多精彩“如何运用理解比喻修辞手法”。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认识比喻句》精品课件

慧眼真假
此处添加标题
Add You Text Here Add You Text HereAdd You Text Here Add You Text Here
1.她长得像妈妈。
这句话中的“她”和“妈妈”是同一类事物,比喻句中本体 和喻体应是不同类别的。不能构成比喻句
2.这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这个句子的本体是天,比喻词是“像”,但 没有喻体,所以不是比喻句
3.在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要像个主人。
这句话中的“你”、“主人”和“客人”是同一类事物,不能构成 比喻句
第三部分 终极秘诀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认识比喻句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认识比喻句 01 认 识 比 喻 句 02 慧 眼 辨 真 假 03 终 极 秘 诀 04 活学活用。
第一部分 认识比喻句
此处添加标题
Add You Text Here Add You Text HereAdd You Text Here Add You Text Here
什么是比喻句? 一种修辞方式。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浅显、具体、
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结构 被比喻的事物(本体)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语 (比喻词) 作比方的事物(喻体) 举例:
1.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2.红红的火球像太阳
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1)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这个句子中的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这个句子中的本体是弯弯的月儿,喻体是小船,比喻词是像。 (2)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这句话中的本体是( ),喻体是( ),比喻词是( )。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认识比喻句》优秀教学课件

比喻句的特点
一
两种不同事物的比较
二
它们之间有相似点
天上的白云 像 棉花糖 。
弟弟的鞋像 鸟窝。
1、梧桐树叶像手掌。 2、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 3、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4、天上的白云像棉花糖。 5、弟弟的鞋子像鸟窝。
喻词
像的近义词:
好像、仿佛、好似、犹如、如、 如同、像一样
2、妈妈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 弯了,好像在睡梦中。
分析:妈妈和睡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但它们之间没有相似点,不符合构成比喻 句的第二个条件,所以这句也不是比喻句。
小结:
比喻句构成的条件: 1、两种不同类别事物的比较 2、它们之间具有相似点 3、句子中有比喻词
同学们,今天的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这些词语都可以作为喻词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我长得像妈妈。
2、妈妈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 弯了,好像在睡梦中。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我长得很像妈妈。
分析:我和妈妈都是人物,属于同一类事 物,不符合构成比喻句的第一个条件,所 以这句不是比喻句。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同学们,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课
感谢各位领导的参与,望批评指正,提出您
的宝贵意见!
四、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
认识比喻句
梧桐
梧
桐
树
叶
像
手
掌
。
秋季里,稻 上场,谷像 黄金粒粒香。
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 里冷得像冰窖。
1、梧桐树叶像手掌。
2、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 粒粒香。
3、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 里冷得像冰窖。
比喻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比喻句
一、导入
1.认识比喻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什么是比喻句。
给大家带来了两句话:
庐山的风景真美,犹如一幅天然的画卷。
庐山的风景真美啊!
同学们,这两个句子,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呢?是呀,像第一句这样的句子可以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将这样的句子称为比喻句。
比喻,俗称打比方。
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它是利用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的某个相似点来进行说明或者描写。
2.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挂在天边。
寻找共同点:月亮和小船是不同种类的事物,但他们有共同之处,形状相同。
所以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二、认识比喻句的结构
1.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挂在天边。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呢?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月亮,喻体是小船,比喻词是像(好像、犹如、
仿佛、如同、宛如、好似)。
孩子们,刚才通过对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吗?下面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试试看。
银杏树的叶子好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银杏树);喻体是(小扇子);比喻词(好像)
2.大家学得真快啊!我再出三道题考考大家!要认真思考哦!
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桥悬在上空。
妈妈今天好像不开心。
今天来的老师跟我妈妈长得好像呀!
三、判断比喻句
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三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说一说理由吧!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桥悬在上空。
分析:这个句子的比喻词是“宛如”,本体是“彩虹”,喻体是“桥”,所以是比喻句。
妈妈今天好像不开心。
分析:只有一种事物,不构成比喻句。
今天来的新老师跟我妈妈长得好像呀!分析: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应是不同类别的,而这个句子中的“新老师”和“妈妈”是同一类别的,都是人,不构成比喻句。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2)两种事物是同类事物,不构成比喻句。
看到同学们能正确地把握比喻句,老师真的非常高兴。
希望在以
后的生活中不仅能辨别比喻句,还能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