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降糖药物分类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降糖药(一)按给药方式分类:1.胰岛素2.口服降糖药主要有5类:磺脲类第一代磺脲类:甲磺丁脲(tolbutamide)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第二代磺脲类: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格列齐特(gliclazide)格列吡嗪(glipizide)格列喹酮(gliquidone)第三代磺脲类:格列美脲(glimepiride)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餐时血糖调节剂一、胰岛素1胰岛素分类1.1.超短效胰岛素:有优泌乐(赖脯胰岛素)和诺和锐(门冬胰岛素)等。
本品注射后10~20分钟起效,40分钟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3~5小时,可餐前注射。
1.2.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
诺和灵R、优泌林R和甘舒霖R为人胰岛素。
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1.3.中效胰岛素:有诺和灵N,优泌林N和甘舒霖N。
本品注射后3小时起效,6~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小时。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
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
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
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
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1.4.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如来得时(甘精胰岛素)、诺和平(地特胰岛素),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国产长效胰岛素是鱼精蛋白锌猪胰岛素,早已在临床使用。
本品注射后4小时开始起效,8~12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约24小时,其缺点是药物吸收差,药效不稳定。
长效胰岛素一般不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
1.5.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如诺和灵30R为30%诺和灵R与70%诺和灵N预先混合的胰岛素。
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一、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二、降血糖的食物三、血糖高对身体的危害
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1、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1.1、双胍类
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
这类药物包括降糖灵(苯乙双胍、DBl)、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
1.2、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
磺脲类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
属于磺脲类的药品按每片剂量从小到大包括优降糖、美吡达(优达灵)、克糖利、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等。
1.3、胰岛素增敏剂
主要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而发挥作用的。
主要品种有文迪雅(罗格列酮)或艾汀(吡格列酮)等。
体重增加和水肿是此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2、用降糖药要了解药物禁忌如果排泄某种药物的脏器有障碍,这种药就不能用,否则会引起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降糖药蓄积可以造成低血糖,肾功能不全者用苯乙双胍(降糖灵)产生的乳酸排不出去会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所以,当第一次看病的时候,首先要检查肾功能和肝功能,保证用药的安全。
口服降糖药物

物
释放。
与
Su
不
仅在葡萄糖浓度为3~10mmol/L时,才具有刺激
同
胰岛素分泌作用
点
格列奈类药物(Meglitinide)
作用机制
这些特点决定了格列奈类药物恢复餐后早 期胰岛素分泌时相的作用更显著、更符合生 理需求、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更好、发生低 血糖的机会更低,且对功能受损的胰岛细胞 可起到保护作用。
临床常用磺脲类药物
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
迅速吸收或近乎完全吸收,口服后2-3小时出现血药峰值;属
短效磺脲类主要在肝脏代谢, 约95%由胆汁排出,少量(约5%) 由肾脏排泄,对肾功能较差者可应用,常用量每日30-90mg
,分2-3次服用
格列美脲(Glimepiride, 亚莫利)第三代磺脲类
葡萄糖激酶
葡萄糖
葡萄糖
G-6-P
代谢
信号 分泌颗粒
ATP
K+ATP
ADP
钙内流
去极化
胰岛素分泌
钙内流
磺脲类药物(Sulfonylureas,SU)
适应症
新诊断的T2DM非肥胖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后血 糖控制不满意者。
年龄大于40岁、病程小于5年、空腹血糖小于10mmol/l时效果 较好。
随着疾病进展,需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口服降糖药 或胰岛素联用。
促进第一时相与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与 优降糖相比,降糖作用快而持久。常用剂量1-6mg。分1-2次服 用。
磺脲类药物(Sulfonylureas, SU)
磺脲类主要临床特点及应用
名称
片剂量 剂量范围 服药次数 (mg) (mg/d) (每天)
降糖药的分类及原理

降糖药的分类及原理
降糖药的分类及作用原理概括如下:
1. 胰岛素类:促进糖原合成、抑制肝糖原分解,如人胰岛素。
2. 磺酰脲类: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如格列美脲。
3. 胰高血糖素类:促进胰腺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如芡实甲肽。
4. α-糖苷酶抑制剂: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如阿卡波糖。
5. 二萜内酯类: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甲格珠ARGIN。
6. PPARs激动剂:降低胰岛素抵抗,如吡格列酮。
7. SGLT-2抑制剂: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再吸收,如DAPA。
卡车上陡坡需注意事项:
1. 事先检查制动系统,保证制动性能良好。
2. 降低速度,切换到低档位慢行。
3. 加速时稳定踩油门,避免发动机熄火。
4. 上坡过程中不要停车,以免起步困难。
5. 利用转向技巧,Z字形上山。
釜底抽薪灭火原理:
1. 隔绝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抽掉“薪”燃料。
2. 盖灭、扑灭火焰,抽掉“薪”的热量。
3. 冷却物体,降低温度到燃点以下。
4. 封闭容器,抽掉氧气。
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原理:
1. 强化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的根源。
2. 鼓励批判性思维,提出疑问和质疑。
3. 培养创造力,进行发散性思考。
4. 激发想象力,进行假设性推理。
5. 重视团队合作,互补思维盲区。
6. 推崇试错精神,不惧失败继续尝试。
7. 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获得灵感。
8. 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各类降糖药的优缺点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肠促胰素)。
各类降糖药有具有各自特点。
1.双胍类该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或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
双胍类可餐前即刻服用,若有胃肠道不适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作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开始的一线治用药,是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
较少引发乳酸性酸中毒,仅降低已升高的血糖,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服降糖药,特别适用于高血脂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
该药主要经肾脏代谢,可于餐时或餐后服用。
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其他少见不良反应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2.胰岛素促泌剂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施展降糖感化,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主要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
磺酰脲类降糖药餐前30min服用疗效更好,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进餐时服用。
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早餐最好于早餐前30min服用,后2次餐前或餐时服用均可。
格列奈类药物可模仿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餐时用药能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
胰岛素促泌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主要进步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构造分解来改善血糖,适用于肥胖或伴有“三高”并发心血管疾患的糖尿病患者。
服用方式为餐前半小时口服。
其特点为降低血糖的同时也降低血浆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适用于伴发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单独使用低血糖发生率低。
降糖药物的分类

降糖药物的分类
一、降血糖类药物的分类
1、二甲双胍:MET
2、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3、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营养多肽 (GIP) 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受体双重激动剂:双重GIP/GLP1-RA(用于2型糖尿病)
4、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5、噻唑烷二酮:TZD
6、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
7、磺脲类:SU
8、格列奈类:GLN
9、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
10、考来维仑:COLSVL(可单用或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来降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考来维仑还能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用于2型糖尿病)
11、溴隐亭:BCR(具有降低肥胖患者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2009年溴隐亭获FDA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12、普兰林肽:PRAML(可用作1型和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普兰林肽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可与胰岛素合用,但不能取代胰岛素)
二、不同降糖药物的作用特点
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2、心脏不良事件:MACE
3、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4、慢性肾脏病:CKD
5、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LFD
6、胃肠道不良反应:GI副作用症状。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常用降糖药分类及功效(四类五系)1.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有两大类:磺脲类药物和非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品种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格列系”。
它们适用于那些不肥胖,且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储备功能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本类药物起效慢,一般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药物作用时间长,降糖作用强,均易引起低血糖反应,一般不推荐给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
非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品种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格列奈系”。
这类药物属于超短效药物,适用于那些进食时间不规律伴餐后高血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对于胰岛功能完全破坏或磺脲类药物失效的患者,本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低血糖反应相对于磺脲类的少。
2.双胍类降糖药物。
双胍类降糖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主要品种有盐酸二甲双胍等“双胍系”,它主要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并增加胰岛素在外周组织(如肌肉)的敏感性。
单独使用本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但可引起胃肠系统的不适感而减少食欲,从而可降低体重。
这类药物适用于食欲较亢进,尤其适合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应于餐前服用。
胃肠反应较大的,可于餐中或餐后服用,但效果有所折扣。
苯乙双胍因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已逐渐被淘汰。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
主要品种有阿卡波糖(又名卡博平)、伏格列波糖(又名拜糖平)等“波糖系”,尤其适于仅餐后血糖高者,可单独也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及胰岛素合用。
这类药物应于吃第一口饭时服用,同饭一起嚼服。
单独使用本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但服药早期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腹胀、轻度腹泻和排气增多等反应,如先用小剂量,逐步加量,2~3周后,腹胀的症状即可好转或消失。
4.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
主要品种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列酮系”,主要增强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起效一般较慢。
这类药物服用时间固定(每日1次),单独使用时不会引起低血糖,对肝脏有不良影响,患者在服药期间必须定期检查肝功能。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血糖药排序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血糖药排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口服降血糖药,并对它们进行排序。
这
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1.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是一类常见的口服降血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
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常见的磺脲类药物包括:
-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
- 格列吡嗪(Glipizide)
- 格列齐特(Gliclazide)
2. 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是另一类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
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抑制肝糖原的合成。
常见的双胍类药物包括:
- 二甲双胍(Metformin)
- 乙内酰胺(Acarbose)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种通过抑制肠道内糖分解酶的活性,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血糖的药物。
常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
- 鲁格列酮(Acarbose)
- 曲格列酮(Miglitol)
4.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类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的药物。
常见的胰岛素增敏剂包括:
-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请注意,以上仅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并按照药物类别对其进行了排序。
使用这些药物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剂师,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文档总字数:XXX
请将上述文档中的XXX替换为实际的字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比哒
5
1〜3
5〜30
30
12〜24
肾80%旦汁20%
优哒灵
迪沙
2.5
格列齐特
达美康
80
1〜2
40〜40
30
10〜24
肾30%旦汁70%
格列奎酮
糖适(肾)平
30
2〜3
30〜180
30
肾5%旦汁95%
格列波脲
克糖利
25
2〜3
25〜100
第三代磺 脲类类促 胰岛素分 促泌药
格列美脲
格列苯脲
1;2
(mg)
服药次 数(次 /d)
每日剂量
(mg)
起效时 间分钟
作用时
间(h)
代谢途径
作用特点
副作用
非磺脲 累胰岛 素促泌 药
瑞格列奈
诺和龙
0.5;1
0.5-4
15
2〜4
促胰岛素分泌及降糖 作用均快且较短暂
诺和诺德
2
孚来迪
0.5
那格列奈
糖力
60、120
60-120
双胍类
苯乙双胍
降糖灵、DBI
25
2-3
50-100
吡格列酮
艾可拓、艾丁
15
罗格列酮
文迪雅
2;4
1
4-8
恩格列酮
降血脂和减少舒张压
环格列酮
a糖酶 抑制剂
阿卡波糖
拜糖平
优格列波糖
剂型
品种
注射途径
作用时间(小时)
开始
最强
持续
短效
正规胰岛素(普通、中 性)
静脉皮下、 肌内
即刻
1/2~1
1/2
பைடு நூலகம்2~4
2
6~8
短效
人胰岛素(诺和灵R)
皮下、肌内
1/2
1~3
8
中效
(1)高胰岛素血症:加速胰岛素 抵抗,增加体重,恶化动脉粥样 硬化;(2)长期慢性刺激胰岛素 分泌可引起失效、导致B细胞功
氯磺并丙脲
100
1
100〜500
60
肾(100%
妥拉磺脲
肾(100%
醋磺已脲
肾(100%
能逐渐衰退甚至衰竭、肾功能损
第二代磺 脲类促胰 岛素分泌 药
格列苯脲
优降糖1
2.5
1〜3
1.25〜15
类别
药名
商品名
每片 剂量
(mg
)
服药 次数
(次 /d)
每日剂量
(mg)
起效时 间分钟
作用时间
(h)
代谢途径
作用特点
副作用
第代磺 脲类促泌 药
甲苯磺丁脲
D860甲糖灵
500
2〜3
500〜
3000
30
6〜12
肾(100%
刺激胰岛素B-细胞 分泌胰岛素;体瘦病 人,胰岛B-细胞功能 较好者首选;必须在 餐前15-30分钟服用; 为非肥胖患者的一线 用药;餐后高为主的 老年患者宜选用短效 类如格列喹酮;轻中 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可选用格列喹酮;继 发性失效的易发人群 是消瘦或肥胖及初诊 年龄<45岁的糖尿病 患者,因此宜采用早 期联合多种药物、小 剂量治疗的方法;病 程较长,空腹血糖较 高者选用第三代中-
10〜20
16〜24
肾50%旦汁50%
害甚至衰竭;(3)低血糖反应;(3) 体重增加;(4)其他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 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皮 疹。氯磺丙脲可引起血管升压素 不适当分泌而出现低钠血症和水 潴留。
消渴丸
2.51
10
15〜30
粒
”肖糖灵—
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诺和灵N)
皮下、肌内
2~4
6~12
24~28
长效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皮下、肌内
4~6
14~20
24~36
短效+中效
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
30R、50R、诺和锐30R)
皮下、肌内
1/2
2~8
24
超短 效胰 岛素
诺和锐R
皮下
1/4
1
1〜8
16〜24
肾60%旦汁40%
瑞彤
2
1
迪比
1;4
1
万苏平
2
1
亚莫利
1
1
长效制剂
格列吡嗪控 释片
瑞易宁
5
1
5〜20
30
24
肾80%旦汁20%
格列齐特缓 释片
适美康
30
1
30〜321
30
肾30%旦汁70%
微粒型格列 苯脲
格列赫素
3.5
1
1.75〜20
30
24
肾50%旦汁50%
类别
药名
商品名
每片剂量
餐前中后立即服用均 可;体肥胖者首选;
孚L酸酸中毒;消化道反 应,如厌食、恶心、上腹 部不适、腹胀、腹泻、偶 有口干或金属味等
盐酸二甲双胍
降糖片
250
2-3
500-1500
美迪康
迪化糖锭
500
格华止
800;500
美迪康
250
立克糖
500
盐酸二甲双胍肠容片
250
1-2
丁二胍
噻唑烷 二酮类
曲格列酮
直接降低胰岛素抵 抗,改善B细胞功能; 减少微量白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