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茂宏《人类发展与环境变迁》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合集下载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年月修订)第二页·共二页计算机系教师许卓群目前是计算机系在空间信息处理与智能辅助决策、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等研究方向博士生指导教师教学工作情况.所完成的教学工作(列出课程名,课程类别,学生人数)人工智能,研究生限选,人.年指导(协助指导)研究生情况博士后罗英伟,博士生,李辉,李文新;博士生,汪剑平,黄其军,余华山,胡长军 (丁文魁协助指导)硕士,向华,王军,姜伟 (丁文魁协助指导)丁晓诚, (张宁协助指导)丁力、张颖、曲磊、李慕华、伍健, (从升日,罗英伟协助指导)科研工作情况.参与有经费支持的科研课题(列出名称,类别;对课题负责人来说,还要列出本学年实到的经费数,以及课题组人员)* 《面向油藏软件开发的程序设计平台与并行优化编译系统》,本年实到经费万,参加人员,许卓群,丁文魁,胡长军,余华山,黄齐军* 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学科建设子项目与网络事务处理软件构造技术研究,实际收到经费万参加入员,许卓群,张宁,从升日,罗英伟等* 中国高速互联实验网络(子课题),万,参加人员:许卓群,从升日,罗英伟,汪小林* 与长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京大学计算机系长达电子商务联合实验室”,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创新研究,合作期限为三年。

根据双方签定的协议,每年长达科技有限公司投人的资金不少于十万美元的研究开发经费,目前已有万(人民币)入帐。

参加人员,许卓群,张宁,宋今等.科研成果鉴定、验收、获奖情况(列出成果名称,时间,级别;对课题负责人来说,还要列出人员)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与国土资源环境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子课题“超媒体空间信息导航” (———)鉴定时间,年月;鉴定级别,国家科技部主持鉴定,主要承担人员,许卓群,从升日,罗英伟,汪小林,张宁等项目已于年月日通过国家教育部主持的验收和技术鉴定,验收、鉴定委员会认为本项目“研制难度高,工作量大”、“包含多项技术创新,具有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第一项·共二页第二页·共二页教学提纲科目:国际法教学环节:课堂讲授为主,80%;课堂讨论占20%。

期中考试写读书报告或小论文,占总成绩40%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占总成绩60%。

教学提纲第一章绪论国际法(国际法的特征)、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国际法编纂、国际法委员会、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理论与实践)、近代国际法、现代国际法、丁韪良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强行法、《联合国宪章》第二条(联合国的原则)、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主权原则第三章国际法主体国际法的主体(国家、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个人不是国际法主体)、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国际法上的国家、联邦、邦联、永久中立国、承认的概念、宣告说与构成说、承认的形式、承认的效果、不承认主义(史汀生主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承认、国家继承、白板规则、“恶意债务”、政府继承第四章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基本权利的概念、侵略定义、人道主义干涉、不干涉、国家主权平等、自卫权与《联合国宪章》第51条、国际法上国家的管辖权(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权、普遍性管辖权)、国家主权豁免的概念第五章国家责任国家责任的概念、引起国家责任的条件、国际法上的不法行为、国家行为、国家责任免除的情况、国家责任的形式、国际求偿、用尽当地司法救济、国际刑事责任问题、国际赔偿责任第六章国际法上的居民国籍、血统主义、出生地主义、双重国籍、无国籍、外因人、外国人的待遇(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差别待遇)庇护、引渡的原则、难民第七章人权的国际保护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A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B公约)、克减权、人权委员会、人权事务委员会、联合国“1503程序”、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第八章国际法上的领土领土的组成部分、国际河流、国际法上领土取得和变更的五种传统方式、对领土主权的限制、边界与边境的概念、南极条约、扇形理论(扇形原则)第九章海洋法基线、内水、领海、无害通过权、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船旗国、公海自由、国际海底区域、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第十章、第十一章航空与外空法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有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三个国际公约、外空条约(1967年)、有关外层空间的国际公约第十二章外交和领事关系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概念与根据、外交机关体系、使馆的特权与豁免、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使馆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领事职务与外交代表的区别、领事特权与豁免、特别使团第十三章条约条约的缔结程序、条约的加入、条约的保留、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条约的生效、条约的失效与无效、条约必须遵守、情势变迁原则第十六章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联合国的主要机关与职能、否决权、双重否决权、《联合国宪章》第十七章国际争端的解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国际法院、国际法院的管辖权、任意强制管辖权、国际法院适用的法律第十八章战争与武装冲突法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内容、东京审判、纽伦堡审判、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事法院、《联合国宪章》与禁止非法使用武力个人资料李红云,女,1951年10月13日出生1969年4月1日参加工作1973年读大学本科 1988年7月取得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7月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7月到北大法律系工作1992年7月任讲师 1995年8月被评为副教授1998年9月被学校聘为“国际法”课程主讲人兼职:在1995年1月成立的“中国海洋法学会” (国家一级学会)中当选为学会理事2000年8月在中国海洋法学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2000年6月当选中国空间法学会理事1997年5月被国际海洋学院中国业务中心聘为客座教授教学情况:时间课程名称学时备注/人数1992年10月香港基本法中的国际法问题(研、必) 39 新课1993年2—7月国际法 (本、必) 3/20 新升课1993年9—94年1月国际法 (本、必) 4/201994年3—94年7月中国国际法理论与尖践(研、选) 3/20 新课1994年4月国际法专业英语 (香港研、必) 42 新开课1994年9—95年1月大学英语 (本、必) 3/201995年2—95年7月大学英语 (本、必) 3/201995年2——95年7月国际法 (本、必) 4/2095年9月一96年1月国际航空法 (专业必修) 3/20 新课95年9月一96年1月海洋法 (专业必修) 3/20 新开课96年3月一96年7月空间法 (专业必修) 2/20 新刀:课96/97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 (双学位、必) 3/20 5096/97学年第一学期海洋法 (专业必修) 2/20 5096/97学年第二学期国际航空法(民航班、必修) 2/20 4097年4月26—5月9日国际法 (香港本科、必修) 20096/97学年第二学期航空与外空法 (研、限选) 2/20 3097年9月13—9月30 海洋法与航空法 (香港研、必) 40 1297/98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双学位95、96,必) 3/20 8097/98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海洋法(94、95本,必) 4/12 4097/98学年第二学期国际法 (双学位97,必) 3/20 5097/98学年第二学期航空与外空法(94民航班、95本,必)2/2 5098/99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96本、必) 4/20 8098/99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海洋法(96本、选) 2/20 3098/99学年第二学期国际法(双学位98,必) 3/20 4098/99学年第二学期空间法(97、98硕研,限选) 2/20 1099/00学年第一学期国际航空法(96级本,选) 4/12 2099/00学年第一学期海洋法专题(99级硕研,必修) 3/20 1099/00学年第一学期海洋法与航空法(香港树仁硕研) 4099/00学年第二学期航空法(98、99硕研,选) 2/20 1000/01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98本,必修) 4/20 5700/01学年第一学期国际航空法(97本,选) 4/1200/01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分论(海洋法) (00硕研)2/1800/01学年第二学期国际法(Oo双学位,必修) 2/1800/01学年第二学期海洋法(97、98本、选修) 2/18国外讲学:2000年2月—5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塔萨斯城分校法学院讲授“航空与外空法”’学生20余人。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通选课申报表通选课申报表第二页·共二页全校素质教育通选课二十世纪史教学大纲授课人王红生教学安排:1.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每次课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题。

(75%~25%)2.安排两次教学电影:(1)前苏联电影《解放》;(2)我国纪录片《较量》。

3.安排两次主题讨论:(1)法西斯主义与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为什么两次大战间会出现法西政权?(2)如何看待全球化与本土化?4.考试主要检查学生上课、平时读书与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论分析能力。

第一讲导言一.历史分期问题二.历史总体发展趋势与基本内容三.教学设想与要求四.参考书介绍第二讲 1870-1914年的西方世界一.西方社会文明进步的诸方面二.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三.西方的政治制度四.社会主义思潮与工人运动第三讲从沉沦到觉醒的非西方世界一.帝国主义瓜分非洲二.拉美的依附状态三.从沉沦到觉醒的亚洲第四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一战的起源二.一战的过程第五讲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一战结束前后的欧洲局势二.巴黎和会三.华盛顿会议第六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建设社会主义一.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二.战争与革命三.苏联成立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四.俄国革命与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第七讲两次大战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一.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二.亚非拉社会经济变迁三.政治思潮的演变四.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八讲民主与法西斯:两次大战间的资本主义世界一.战后日本与意大利二.德国:从魏玛共和国到第三帝国三.世界经济危机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第九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绥靖主义”的前前后后与方方面面二.二战过程三.世界反法西斯陈营内部的冲突与合作第十讲冷战时代一.雅尔塔体制二.北约与华约三.中东战争四.古巴导弹危机五.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第十一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总体趋势一.欧洲的统一进程二.日本的经济奇迹与政治抱负三.美国与世界霸权第十二讲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与改革一.苏联改革: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二.东欧各国的改革与东欧剧变三.中国的革命与改革第十三讲艰难奋进中的第三世界一.旧殖民体系的瓦解二.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三.现代化与本土化第十四讲走向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一.文化圈中的中国二.地缘政治圈中的中国三.发展中国家中的中国四.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教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主要参考书目: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 徐天新、梁志明主编:《世界通史·当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莫瓦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中日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下册》商务印书馆 1992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第四卷》商务印书馆 1995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商务印书馆 1994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6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日经济出版社 1989斯帕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商务印书馆 1992布热津斯基:《失去控制:20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中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 1998王列、杨雪冬编译:《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经济出版社 1998戈尔巴乔夫等著:《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经济出版社 1994。

[哲学]北京大学地学院通选课申请表

[哲学]北京大学地学院通选课申请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
填表时间:20001年4月
通选课申报表
第一项·共二页
第二页·共二页
附:教学大纲及教学日程安排(2000年为例)
《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教学日程
补注:
1.作业1有对本课最后选定的含义,务请注意缴来方被认为有正式听课资格;
2. 课堂讨论自愿报名,鼓励踊跃参加,演讲优秀者加分,记入平均成绩;
3.阅读、参观、讨论均计课时:影视自由参加(定于9月29日晚9-10节,在原教室电教239),但需注意其时为选课登记时间;
4.作业1、2、3均记入平时成绩,缺缴者不予总计本课最终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评分的50-60%,终考成绩占总成绩评分的50-40%;
5.阅读参考教材指《地球科学概论》(陶世龙等),已注出相关章节;另有《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也可参考阅读,阅读文献另有布置;
6.讲课的序号(一)(二)……是指本课的大专题,有关内容课上介绍;
7.参观地质博物馆是本课要求,要记录,要带回问题来;
8.本教学日程为初拟,视教学进程和需要将有适当更改。

教学安排总计:
1.讲课:16学时
2.阅读:6学时
3.作业:(6学时)
4.讨论:6学时
5.参观:2学时
6.考试:2学时。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第一项·共二页第二页·共二页个人简历:余锦风,女;59岁。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系学术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一、教学工作1.95年前开设《汉字编码理论》、《中文信息处理基础》两门限选课程,95年后至今,开设《中文信息处理基础》课。

2.已培养硕士生17名,现有培养中硕士生5名3.指导硕士生在学科领域前沿学习、研究并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有些荣获优秀论文奖。

如:①《探索2l世纪的信息服务体系》,漆宏,1998年4月荣获“全国第一届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②《关键在于分而治之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马红艳,《计算机情报工作》,2000:1;1999年9月曾荣获“第13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00年4月该论文被收入《当代领导者管理艺术丛书》,再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②还有张玲等几名硕士生也都曾获得过优秀论文奖。

二、发表论著(不完全记录)1.嵌套字素编码法(II型)输入系统(计算机软件版),余锦凤、萧忠义,1993年——98,北京大学出版社2.中小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计算机软件版),余锦风、石小华、李文平,1993—98,北大出版杜3.汉字编码与键位数定理,余锦风、萧忠义,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1998:14.汉字键盘输入中信息位数及最佳键位数,余锦风、萧忠义,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1999:45.形码的设计方法,余锦风、萧忠义,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1993:3 6.汉字输入编码评测探讨,余锦风、萧忠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7.The Exploring for the Structure on the Characters Set fo the Multiing ual Coded System, Yu Jinfeng, Xiao Zhongyi。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填表时间:20001年4月通选课申报表第一项·共二页通选课申报表第二页·共二页《人类发展与环境变迁》课程说明授课人:包茂宏副教授(Add:309/44; Tel:62647630)设置目的本课程将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来克服原来人类中心主义历史观的明显缺陷,重构人类文明史的基本框架,给学生一个新的、后现代的文明观。

环境史的研究超越了传统的学科分野,其整体论和有机论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对理科学生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对文科学生可以增加自然科学的知识。

学习环境史对更好地理解严重的全球、尤其是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都有智慧性的启迪;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内容简介环境史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由文、理、工三科交叉而成的、生机勃勃而且非常热门的新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反对环境决定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倡生态中心主义的新文明观。

本课程将从文明史的角度分析人类、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复杂关系,反思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环境观和发展观,进而阐述超越现代文明的必然性。

环境史的出现无疑给理解世界历史提供了新视野。

以生态和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解释世界历史的框架无疑要比以前把“进化”、“进步”、“发展”或“现代化”作为历史的主线更为全面、客观和科学,也更富有时代气息和特色。

教学安排本课程将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影像资料。

周学时为2。

共16次课,其中要集中安排3次录像课。

上课时间是星期二晚上7——9:00,地点是理教203室。

考试期末考试时间是6月12日,采用有条件的、半开卷考试方式,最后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教学大纲绪论1 当前全球环境危机2 环境史出现以前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3 环境史的历史、理论与方法4 中国的环境史建设第一编:人与环境基本和谐相处:环境与传统文明一.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的萌芽1.环境变迁与人类体质的演化2.环境变迁与人类生产力的变化3.环境变迁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二.环境与狩猎采集和游牧文明1.狩采社会的能量流动2.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3.游牧主义与生态系统三.环境与农耕文明1.农业的形成与发展2.耕作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发达农业文明对环境的利用和破坏四.古代人类的环境观1.基督教的环境观2.伊斯兰教的环境观3.佛教的环境观4.儒家、道家的环境观5.东方智慧能否拯救现代文明?第二编:人类中心主义:现代文明对环境的征服五.工业化与环境的利用与破坏1.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问题2.欧美工业化与环境问题3.日本工业化与公害六.现代化与环境破坏和保护1.现代文明的本质特征2.资本主义与环境利用和保护3.社会主义与环境问题七.绿色殖民主义或生态帝国主义1.哥伦布引起的交流2.殖民主义与环境破坏3.殖民主义与环境主义的起源八.科技、文化进步与人类环境征服观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科学思维传统的建立2.现代科学对自然的支配3.生态学思想的历史发展第三编:走向生态中主义:超越现代文明的新文明观九.共有一个家园:全球(南北)环境合作1.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2.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在环保方面的努力3.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的一些环境原则十.绿色政治:生态社会主义1.发达国家超越现代性的后现代价值观2.全球绿色环保运动和美国环境主义的发展3.绿党与生态社会主义十一。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填表时间:年月第一项·共二页第二页·共二页(附)教学科研简历任课教员:邓辉,37,1995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同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为北大城环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科研简历参加科研项目:1990.1-1992.12参加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清代前期开辟围场的地理条件及其环境演变”1995.1-1997.12参加侯仁之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新世以来冀辽蒙接壤及毗邻地区人地系统形成过程研究”,为主要科研人员;1997年5月以来参加侯仁之教授主持的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城市历史地理》,负责元、明、清北京城市规划部分研究内容。

1999.1以来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北方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机制”,负责内蒙赤峰地区环境考古方面的工作。

主持科研项目:1998.1-2000.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区域历史文化景观演变的比较研究“。

主要学术论文:邓辉,唐宋时期的广西交通地理,原学(第三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邓辉,朱竞梅,从徐霞客游记研究三百多年来茈碧湖的演变,地理研究(1)。

邓辉,全新世大暖期燕北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地理学报,1997(1)邓辉,辽代地燕北地区农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历史地理(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邓辉,论辽代的平地松林与千里松林——兼论辽代燕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地理学报,1998(增刊)。

邓辉,论燕北地区辽代的气候特点,第四纪研究,1998年(1)。

邓辉,试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学报(社哲版),1001(1)。

学术著作:侯仁之、邓辉著,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第一版),2001年第二版),(执笔人)。

侯仁之主编,《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负责第四章、第五章的撰写)。

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北京大学教务部

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
填表时间:20001年4月
通选课申报表
第一项·共二页
第二页·共二页
附:教学大纲及教学日程安排(2000年为例)
《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教学日程
补注:
1.作业1有对本课最后选定的含义,务请注意缴来方被认为有正式听课资格;
2. 课堂讨论自愿报名,鼓励踊跃参加,演讲优秀者加分,记入平均成绩;
3.阅读、参观、讨论均计课时:影视自由参加(定于9月29日晚9-10节,在原教室电教239),但需注意其时为选课登记时间;
4.作业1、2、3均记入平时成绩,缺缴者不予总计本课最终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评分的50-60%,终考成绩占总成绩评分的50-40%;
5.阅读参考教材指《地球科学概论》(陶世龙等),已注出相关章节;另有《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也可参考阅读,阅读文献另有布置;
6.讲课的序号(一)(二)……是指本课的大专题,有关内容课上介绍;
7.参观地质博物馆是本课要求,要记录,要带回问题来;
8.本教学日程为初拟,视教学进程和需要将有适当更改。

教学安排总计:
1.讲课:16学时
2.阅读:6学时
3.作业:(6学时)
4.讨论:6学时
5.参观:2学时
6.考试:2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茂宏《人类发展与环境变迁》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

(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
通选课申报表
通选课申报表
《人类进展与环境变迁》课程说明
授课人:包茂宏副教授(Add:309/44; Tel:62647630)
设置目的本课程将通过分析人类社会进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来克服原先人类中心主义历史观的明显缺陷,重构人类文明史的差不多框架,给学生一个新的、后现代的文明观。

环境史的研究超越了传统的学科分野,其整体论和有机论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对理科学生能够提高人文素养,对文科学生能够增加自然科学的知识。

学习环境史对更好地明白得严峻的全球、专门是中国的环境问题及查找合理的解决方法都有聪慧性的启发;能够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内容简介环境史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由文、理、工三科交叉而成的、朝气蓬勃而且专门热门的新学科。

它要紧研究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反对环境决定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倡生态中心主义的新文明观。

本课程将从文明史的角度分析人类、人类社会进展与环境变迁的复杂关系,反思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观和进展观,进而阐述超越现代文明的必定性。

环境史的显现无疑给明白得世界历史提供了新视野。

以生态和进展相结合的可连续进展理论为说明世界历史的框架无疑要比往常把“进化”、“进步”、“进展”或“现代化”作为历史的主线更为全面、客观和科学,也更富有时代气息和特色。

教学安排本课程将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影像资料。

周学时为2。

共16次课,其中要集中安排3次录像课。

上课时刻是星期二晚上7——9:00,地点是理教203室。

考试期末考试时刻是6月12日,采纳有条件的、半开卷考试方式,最后的总成绩由平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教学大纲绪论
1 当前全球环境危机
2 环境史显现往常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3 环境史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4 中国的环境史建设
第一编:人与环境差不多和谐相处:环境与传统文明
一.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的萌芽
1.环境变迁与人类体质的演化
2.环境变迁与人类生产力的变化
3.环境变迁与人类精神世界的进展
二.环境与狩猎采集和游牧文明
1.狩采社会的能量流淌
2.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3.游牧主义与生态系统
三.环境与农耕文明
1.农业的形成与进展
2.耕作对生态系统的阻碍
3.发达农业文明对环境的利用和破坏
四.古代人类的环境观
1.基督教的环境观
2.伊斯兰教的环境观
3.佛教的环境观
4.儒家、道家的环境观
5.东方聪慧能否挽救现代文明?
第二编:人类中心主义:现代文明对环境的战胜五.工业化与环境的利用与破坏
1.工业化、都市化与环境问题
2.欧美工业化与环境问题
3.日本工业化与公害
六.现代化与环境破坏和爱护
1.现代文明的本质特点
2.资本主义与环境利用和爱护
3.社会主义与环境问题
七.绿色殖民主义或生态帝国主义
1.哥伦布引起的交流
2.殖民主义与环境破坏
3.殖民主义与环境主义的起源
八.科技、文化进步与人类环境战胜观
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科学思维传统的建立2.现代科学对自然的支配
3.生态学思想的历史进展
第三编:走向生态中主义:超越现代文明的新文明观九.共有一个家园:全球(南北)环境合作
1.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2.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在环保方面的努力
3.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的一些环境原则
十.绿色政治:生态社会主义
1.发达国家超越现代性的后现代价值观
2.全球绿色环保运动和美国环境主义的进展
3.绿党与生态社会主义
十一。

环境爱护与可连续进展
1.进展中国家的进展陷阱
2.可连续进展理论与新文明观初露端倪
3.进展中国家的环境危机与可连续进展
十二。

地球与人类文明的前景
参考书目(带*为重点参考书目,部分参考书可在图书馆教学参考书阅览室找到,有关的论文和西文参考将在课堂上指定。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

黄春长,《环境变迁》,科学出版社,1998年。

费根,《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导论》,文物出版社,1991年。

*卡特,《表土与人类文明》,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年。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年。

袁清林,《中国环境爱护史话》,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

麦茜特,《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

*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

*沃别科夫,《滚滚绿色浪潮——美国的环境爱护运动》,中国环科出版社,1997年。

侯文惠,《战胜的挽歌——美国环境意识的变迁》,东方出版社,1995年。

*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全球的期望》,东方出版社,1988年。

郇庆治,《欧洲绿党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米都斯,《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卡逊,《安静的春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曲格平,《世界环境问题的进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年。

戈尔,《濒临失衡的地球》,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

*古迪,《人类阻碍——在环境变化中人的作用》,中国环科出版社,1989年。

朱和海,《中东:为水而战》,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

*纳什,《大自然的权益》,青岛出版社,1999年。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戴蒙德,《枪炮、病箩蓖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基斯,《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

王伟中,《国际可连续进展战略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

何强,《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徐刚,《地球传》,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哈伯,《环境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饭岛伸子,《环境社会学》,社会科学奉献出版社,1999年。

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徐嵩龄,《环境伦理学进展》,中国打算出版社,1995年。

*格里芬,《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98—99年世界资源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