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9.1《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案3(鲁教版八年级上册)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简洁明了,有创新,环节之间步步相扣,层层递进,由感性到理性,用理性去实践,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此教学四环节的设计,目的明确、高效。
案例的选取能很好的为学生为教学服务。
问题设计简单明了,有层次。
最终能达成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设计内容标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的经济权利的自觉性。
2、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公民财产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增强识别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和非法侵害公民财产权益的行为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益的能力。
3、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
教学重点:公民合法的所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公民的所有财产权是公民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项权利,其他权利如财产继承权则是这一权利的延伸和体现。
弄清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所有财产非常重要。
教学难点:公民合法的所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对所有财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四项权能的相互关系,学生较难理解,疑问可能较多,解决学生的有关疑难问题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课件1:宽敞的房子、时尚的手提、高雅的字画、气派的公司、获利的储蓄、绿色的养殖场。
这些都是人们所拥有的财产,那么财产属于谁?公民应当如何获取和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财产又留给谁?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探讨的话题。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环节一:以案说法:生活中的老李也拥有自己的一份财产:课件2:(1)老李两年前买了一辆出租车(2)老李每天用车接送孩子上学(3)该车每月给他带来3000多元收入(4)今年,老李将出租车卖掉想一想:1、这辆出租车是老李所拥有的:(私有财产)2、老李对该出租车享有哪些权利?(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师:同学们,你拥有哪些私有财产?你对这些财产拥有哪些权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思想品德课《财产属于谁》教案范文

思想品德课《财产属于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产的定义和分类,明确财产的归属问题。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财产,爱护公共财产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财产的定义和分类2. 财产的归属问题3. 尊重他人财产,爱护公共财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财产的定义和分类,财产的归属问题,尊重他人财产,爱护公共财产,正确对待家庭财产。
2. 教学难点:财产归属问题的理解和应用,爱护公共财产的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财产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财产归属问题和道德观念。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以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入,例如一个孩子偷拿了邻居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行为是否正确。
2. 讲解财产的定义和分类:解释财产的概念,区分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其他分类。
3. 探讨财产的归属问题:讲解财产归属的法律规定,引导学生理解财产权的意义。
4. 培养道德观念: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财产和爱护公共财产的重要性。
5. 家庭价值观的培养:讨论正确对待家庭财产的方式,强调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
6.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总结所学内容,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道德观念。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面,了解学生对财产概念、归属问题和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采用观察法、问答法、小组评价等方法进行评价。
3. 评价内容:a. 学生对财产定义和分类的掌握程度;b. 学生对财产归属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c. 学生对尊重他人财产、爱护公共财产的认同和实际行动;d. 学生对家庭价值观的认识和践行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思想品德》课本相关章节;2. 案例材料:关于财产归属问题和道德观念的案例;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4. 教学道具:财产物品模型、标识牌等;5. 参考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学术论文等。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财产留给谁》。
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三部分。
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财产留给谁》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节的授课内容。
财产继承权是一种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为了使活着的公民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也为了使后人能够有序的继承财产,国家制定了财产继承法律制度。
青少年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知之甚少。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继承遗产,既要遵循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课程依据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的“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部分,使学生知道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遗产的含义及其必备的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及法定继承的顺序、范围、遗产分配原则;遗产继承方式、遗赠。
(2)能力目标学会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受到侵害要依法维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让学生培养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的品德。
4、教学重难点(1)“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此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遗产继承法律制度,学会依法继承遗产。
(2)“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此部分的主旨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继承问题,学会依法维护继承权,同时又要发扬传统美德。
只有提高继承人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才能减少争议,化解矛盾。
二、说教法学法鉴于本课的法律性较强,名词术语较多,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应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由于本节的案例较多,知识点也多,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实现信息与技术的整合。
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容量大、教学直观、形象具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小品角色扮演法:以课本晓军一家的遗产继承案例的情节变化为主线,通过精心设计和改造,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得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乐于学习。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案

第九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留给谁诸城市贾悦镇马庄初中鞠承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的经济权利的自觉性。
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等合法权益。
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
教学重点、难点: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既是本课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2、“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导言:我们在生活中都拥有一定的财产。
财产属于谁?公民应当如何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财产?财产留给谁?我们有没有财产继承权?(板书: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板书)1、学生观察教材106页连环画,并结合“相关连接”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拖拉机就是该农民所拥有的什么财产?该农民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学生讨论、总结:什么是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它包括哪些权利?(出示课件)2、学生自学107页第二段和“相关连接”,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出示课件)3、寻找维权途径:出示案例课件(1)、小英家和范某是邻居。
范某砌墙时将其房后已明确归小英家使用的宅基地圈在自己院子里,与小英家发生纠纷。
后来,范某把小英家栽在自家宅基地的树砍了41棵,还将其厕所拆毁。
小英爸当时就找到了范某,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与范某交涉,商议赔偿事宜,但遭到拒绝。
他一纸诉状将范某告到法院,要求范某予以赔偿。
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据《民法通则》当庭作出判决:范某停止侵占的小英家的宅基地,赔偿小英家经济损失20000元,将小英家的厕所恢复原状。
学生讨论: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手段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这种手段有何法律地位?(2)、一天傍晚,小英放学以后回家发现家中被盗,确认丢失了现金、存折、债券等全部钱款。
小英家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两个月后,公安机关将盗窃小英家财物的犯罪嫌疑人赵某抓获。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九课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设计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教研在线【教材简析】增强学生依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
教材分两个层次:“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联系实际介绍了保护合法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的方法,引导学生增强依法保护意识,学会依法保护。
【学习目标】见下“教学流程”(一)【重点难点】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是本课学习重点,又是学习难点。
2、“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是学习难点【学情分析】中学生对“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了解甚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法律知识教育。
【学法指导】通过案例展示、活动探究、小品表演、辩论比赛来探究合法财产所有权,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具体还见“教学流程”各环节。
【学习准备】教师:设计活动,搜集材料,编排程序。
学生:①收集财产保护案例。
②尝试案例解决。
【资源链接】1.联系同学们身边的法律问题。
2. 联系物权法。
二、教学流程【自主探究,剖析知识】学法指导:结合目标和基础题预习、自学,解决基础层面的问题,用铅笔在课文中勾画答案,标注出疑难点。
每位同学都完成。
(一)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的经济权利的自觉性。
[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等合法权益。
[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明确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及法律规定和保护手段。
2、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了解遗产必须具备的条件,继承权的含义和实现方式(二)本课基础问题(每位同学都要完成)1、我国法律怎样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1组展示2组评)2、我国法律怎样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3组展示4组评)【迁移应用,训练技能】学法指导:自学完课本后,按分层次要求,自主完成下列训练题,可只写思路。
尽量独立解决,需讨论的,做好标记,摸索解题规律。
八年级政治上册 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第1框《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案

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的经济权利的自觉性。
2、【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等合法权益。
3、【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生说,师启发、引导、点拨。
4、故事四:大家正在为财产如何分配争吵不休的时候,陈先生的弟弟突然拿出来哥哥留下的遗嘱:把字画留给陈木。遗产又该如何分配?
生说,师启发、引导、点拨。
5、故事五:由于本案中的陈白是未成年人,上面的财产分配还合理吗?
生说,师引导、点拨。
(三)、请你当法官
王某全家三代7口人生活在一起,父母已退休在家,弟弟是中学教师,儿子小明刚读初中,养女小红读小学。王某夫妇开服装店,有存款42万元,还有个人财产图书、字画等。天有不测风云,王某因心脏病突发住进医院,临终前对全家人说,把图书、字画留给当教师的弟弟。
二、学情分析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财产及其所有权、继承权日益重视。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继承权的力度。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
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并能进行维护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通过教育不仅使其了解相关知识,而且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合法财产。
生说,师启发、引导、点拨。
2、故事二:2010年12月的一天晚上,陈先生与朋友一起打麻将。最后,林某输给陈先生5000元钱,由于当时林某钱不够,陈先生让林某打了张欠条。后来,林某拒不认账,陈先生一怒之下凭欠条将林某告上了法庭。没想到,法院驳回了陈先生的诉讼请求。为什么法院会驳回陈先生的诉讼请求?这说明了什么?
《财产属于谁 留给谁》教学案设计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案设计【课标要求】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继承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教材分析】“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主要讲述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一、教与学目标1、记住财产所有权的内容,知道保护财产所有权的手段,掌握遗产继承的方式等。
2、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继承权。
3、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懂得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利,学会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利。
二、教与学的重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三、教与学的难点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四、教与学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系列故事一线穿五、教与学的过程课堂序曲:时政播报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呈现材料】英国老首相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时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茅舍,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以吹进他的房子,雨可能刮进他的房子,他的房子在风雨中飘摇战栗,但是国王和他的千军万马却不可以随便踏进这间房子。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
(这间房子是他的私有财产)点拨总结:在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同样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我们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哪些权利?怎样保护我们的财产?财产留给谁?我们有没有继承的权利?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共同学习——财产属于谁,留给谁【设计思路】设计故事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1、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归纳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了解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内容。
〔2〕知道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3〕当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勇于依法维权。
(4)了解公民的遗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知道遗产继承的方式。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九课《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课题:《财产属于谁,留给谁》课型:新授课姓名:潘中泽单位:枣庄市第十七中学第四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权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第一项目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合法权利的自觉性。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公民的经济权利,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分析能力。
2、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2、了解有关的法律规定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目是“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的第一目。
这一目从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和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增强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意识,教育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它和第二目“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第三目“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共同说明经济权利是公民的重要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体现了我国坚决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本目设置了两个层次: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教材通过图片、法律条文的规定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权,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同时尊重、维护别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现实生活实例和法律条文,引导学生认识国家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知道这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延伸和体现;了解遗产继承的方式,明确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当未成年人被侵权时,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既是本目教学重点,也是本目的教学难点。
之所以是重点,因为财产是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手段。
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项权利,其他权利如财产继承权则是这一权利的延伸和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设计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设计
内容标准:二 3.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受法律保护,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的经济权利的自觉性。
2.能力:增强学生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培养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3.知识:理解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是受法律保护的,明确财产继承权及怎样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继承权。
教学重点、难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财产权和遗产继承的相关案例,查阅相关法律知识。
学生准备:调查各自家庭近年来新增了哪些财产;了解自己周围的遗产继承事例。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造反运动”,如果指令者说向右,大家的头要向左转;如果指令者说向前,大家的头要向后转。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活动:词语解释“拾金不昧”并评价这样的行为
设计意图:选取与财产有关的话题,激情引趣,初步认识财产,导入课题。
二、共同探究体验感悟
【老李的故事一:财产所有权】
情景表演:老李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出租车司机老李,今天我送一位乘客去火车站。
他下车后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我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人民币,这时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
我想我就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于是我就将这拾到的5000元捐给患病的学生,帮助这位学生治病。
【巧学善思】
(1)本例中,这5000元应该归谁所有?
(2)王某对这5000元应该享有什么权利?
(3)老李对这5000元行使了哪种权利?老李有权这样做吗?
(4)老李的行为是拾金不昧吗?
(5)老李该不该把钱还给王某呢?为什么?
(学生组内交流、探讨,并展示。
)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的事例,通过出租车司机的事件,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财产所有权,学会区分合法财产和非法财产,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然后出示法律在线,让学生掌握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1.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思考:什么是所有权、财产所有权?(学生独立思考)
2.区分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四项权利
思考:情境中分别行使哪项权利?(学生独立思考)
3.辨别合法财产和非法财产,法律保护合法财产
思考:上述财产哪些属于合法财产?(学生独立思考)
4.法律在线: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侵犯时可依法寻求保护
设计意图:学法用法,丰富学生相关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老李的故事二:合法财产权的保护】
系列漫画:漫画一:老李的儿子小明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款式形影,功能先进,独一无二,非常自豪的炫耀。
漫画二:好朋友小刚看到了,说借你的车骑一骑,并承诺会好好地爱护。
小明也痛快的答应了。
漫画三:借来车的小刚开始在自己的朋友圈炫耀,并组织了赛车比赛。
小刚说:新车就是好,跑的最快。
漫画四:结果由于他使用不当,把车弄坏了。
设计意图:用学生手绘的漫画展示故事情节,形式新颖,形象生动,简洁明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总结展示:明确维权的方式方法
2.特别报道:侵犯他人合法权利事件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的认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我们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财产。
【老李的故事三:继承权】
1.法律在线:遗产、继承权
设计意图:扩宽知识面,增强法律意识,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情景剧表演:“全家老小争遗产”
设计意图:身临其境,学法用法,真正运用法律继承属于自己的遗产部分。
3.活动:请你当法官
【集思广益】
(1)上述财产中哪些属于老李的遗产?
(2)老李临终前对全家人说,把图书、字画留给当教师的弟弟,这属于哪种继承方式?本案中应该适用哪种继承方式?
(3)在此案中,哪些人属于法定继承人?其中谁属于第一顺序?谁属于第二顺序?
(4)老李的养女小红是否有继承权?为什么?
(5)遗产分配时,能不能给儿子多分点,给女儿少分点?为什么?
(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点拨提升。
)
设计意图:学法用法,公平公正,真正运用法律继承属于自己的遗产部分。
4.温馨提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设计意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遗产的继承不仅讲法律依据,还要讲道德,共建文明、和谐的社会。
三、深化认识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配乐师生共读,进一步情感升华,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四、课堂练习当堂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