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单元旨在通过对话、习作、朗读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技能,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本单元的难点在于如何教育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和个体情感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表达,需要引导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一课:我说我说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交流,通过问答、描述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1.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通过这节课,学生会对口语交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够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讨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第二课:书信好朋友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书写和阅读信件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语言,增加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学生写一封给好朋友的信。

2.学生交换信件进行阅读。

3.学生就信件内容进行讨论。

教学评价通过这节课,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语言写一封给好朋友的信,增加了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口语习作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口语习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在实践中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1.学生分组进行口语演讲。

2.学生互相评价,并进行改进。

教学评价通过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互相评价和改进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第四课:故事讲述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教师讲述一个故事。

2.学生重新讲述这个故事。

3.学生就故事内容进行讨论。

教学评价通过这节课,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在讨论和反馈中掌握语言表达的要点,增加了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人教版)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5、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

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

背诵古诗。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是什么,学习如何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通过识字、读写、口语和听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本技能。

3.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语文是什么,学习如何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掌握字、词及句子的基本构成要素。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美和作用。

2.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教学内容1.学习《语文园地》这篇课文,了解其主题和内容。

2.进行读课文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词的组成和句子的基本要素。

3.学习不同文字的读写方法。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并引导学生探索语文的作用和美。

2.教师进行“看图说话”的活动,让学生猜测词语,并根据剪贴图片判断图片描述是否准确。

3.在引入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单词和句式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练习课文,让每个学生轮流读一段,并提问每段的重点。

5.通过单词和句式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字的读写方法。

第二节教学内容1.学习如何运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通过诗歌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朗诵诗歌。

3.进行实际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和表达自己的诗歌作品。

第三节教学内容1.学习如何听懂他人的语言表达,并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通过读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传授听懂他人的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2.组织小组阅读小说或故事书,讲述学习故事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学会跟读并深入理解。

3.通过写作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活动和方法1.让学生动手、多参与、多交流。

2.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喜欢创作。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语文要素】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1.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

2.掌握含近义词且描写人物的四字词语,并举一反三。

3.通过朗读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初步了解“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结构特点。

(重点)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重点)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呢?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指名读“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3.教师指名说阅读体会。

4.师小结:阅读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

巧妙的用词、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

同学们一定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字词句运用1.课件出示: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1)学生自由读成语。

(指名读成语,教师相机正音)(2)学生开火车读成语。

2.观察画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画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近义词)师小结:这八个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每个词语中画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近义词。

第一排的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近义词,第二排的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近义词。

3.课件出示练习题,进行词语巩固练习。

三、朗读有方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

人教版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人教版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语文园地一》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问题引领:第一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目的是引导同学们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

在本单元安排的三篇课文中,谁愿意把自己体会深刻的句子与同学分享?2.学法指导:谈分享时要注意说清楚,哪篇课文的语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会最深刻?3.梳理小结:在阅读时,我们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要懂得积累、运用。

4.板书课题。

二、目标引领知识与能力: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积累古诗。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体会牧童的天真活泼的形象。

三、学习指导(一)交流平台1.问题引领我们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看到这样的词句,你会怎样做呢?2.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读交流平台的句子,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

3.梳理小结这部分内容是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一句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衬托了同学们读书声音的好听。

第二句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表达了对“更夫”这一职业的向往。

这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法,读书时,我们要多读、多背这样的词句,理解意思,还可以尝试仿写。

4.欣赏佳句,读一读。

①秋天,山谷里到处是黄黄的颜色,黄的谷子,黄的树叶。

天高高的,远远的,云淡淡的,轻轻的,田野里弥漫着熟了的谷粒的甜味。

②清晨,小溪多美啊,溪水映着灿烂的朝霞像浮动的彩色缎带。

我喜欢在溪边读书,清新湿润的空气滋润着我的喉咙,淙淙流水伴随着我的琅琅读书声。

③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离开。

(二)语句段运用1.问题引领(PPT出示书中成语)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一》是一本教学设计教材,其中包含三个板块: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板块旨在通过读取课文中的新鲜词语和句子,学会积累语言。

词句段板块则提供了成语、句子和短语,帮助学生认读词句,积累语言,感情朗读句子。

日积月累板块则通过研究XXX的古诗《所见》,帮助学生正确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教学目标包括:1.从交流平台中积累课文中的新鲜词语和句子;2.在词句段板块中研究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包括:1.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3.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揭题导入,明确研究内容。

接着进入交流平台板块,通过读取课文中的新鲜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背诵和抄写,养成积累语言的好惯。

词句段板块则提供了成语、句子和短语,帮助学生认读词句,积累语言,感情朗读句子。

最后进入日积月累板块,通过研究XXX的古诗《所见》,帮助学生正确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

总的来说,《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材是一本很好的语文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之美。

四、日积月累板块三:日积月累1.出示古诗,研究生字。

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XXX。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教师朗读,学生跟读。

互相交流认识生字。

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清代XXX所作的五言绝句。

诗中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板书:《所见》五言绝句)4.解释词语(课件出示7)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通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通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通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通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通用1【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特点,利用偏旁来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通过做动作、借助图片、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高效识字的目的。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和识字游戏等方式,加深对形声字的认识。

【课时目标】1.能在具体的语境中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运用。

2.依托“词句段运用”,提取写作方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3.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板块一品读词句,感悟表达1.辨析近义词。

(1)自读句子,观察括号里的词语,谈谈你的发现。

(这些词语都是近义词)(2)小组交流,比较每组词语的意思,选取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飘荡)开去。

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轻巧轻快)的歌曲。

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巧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3)小组派代表交流汇报。

(4)教师总结:近义词在句子中并不能互相取代,要结合语境进行适当的选择。

第一句写的是水中场景,而“飘荡”一词大多描述的是空中的场景,所以应该用“荡漾”;第二句中的“轻快”才是形容歌曲的;第三句中,“灵敏”用来形容鼻子的感知能力强,而“灵巧”常常用来形容动作灵活而巧妙。

(5)创设新的语境,巩固练习。

2.句子积累运用。

(1)课件出示例句。

课件出示: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独角仙的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2)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

(3)这两个例句都是抓住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两个例句都是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来写的。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以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为例,设计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要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课文《丢手绢》的内容,理解并朗读其中的生字词;- 辨认并书写文中所涉及的重点字词;- 了解和使用“什么”、“哪里”、“谁”的提问方式;- 学会使用“字典”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及沟通能力;- 定期巩固所学内容,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巩固。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并朗读课文《丢手绢》;- 辨认字词,提高字词书写准确性;- 学会运用提问方式;- 掌握使用字典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 提问方式的合理运用;- 字词书写的准确性。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孩子们在操场上玩“丢手绢”游戏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孩子们是否玩过此游戏,引发出相关的问题。

2. 学习课文(1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丢手绢》,要求学生跟读;- 指导学生标出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并解释其中生字词的意义。

3. 学习重点字词(15分钟)- 导入“看图猜字”的小游戏,通过图片提示让学生猜出字词;- 学生合作,互相检查并纠正书写的字词。

4. 学习提问方式(15分钟)- 讲解“什么”、“哪里”、“谁”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并提出相关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互相给予回答。

5. 学习使用字典(15分钟)- 教师示范使用字典的方法,包括查找字词、释义、例句等;- 学生分组使用字典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相互分享所得。

6.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培养学生的查找和合作能力;- 与学生互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积极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问题引领:第一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目的是引导同学们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

在本单元安排的三篇课文中,谁愿意把自己体会深刻的句子与同学分享?
2.学法指导:谈分享时要注意说清楚,哪篇课文的语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会最深刻?
3.梳理小结:在阅读时,我们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要懂得积累、运用。

4.板书课题。

二、目标引领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积累古诗。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体会牧童的天真活泼的形象。

三、学习指导
(一)交流平台
1.问题引领
我们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看到这样的词句,你会怎样做呢?
2.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读交流平台的句子,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

3.梳理小结
这部分内容是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一句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
衬托了同学们读书声音的好听。

第二句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表达了对“更夫”这一职业的向往。

这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法,读书时,我们要多读、多背这样的词句,理解意思,还可以尝试仿写。

4.欣赏佳句,读一读。

①秋天,山谷里到处是黄黄的颜色,黄的谷子,黄的树叶。

天高高的,远远的,云淡淡的,轻轻的,田野里弥漫着熟了的谷粒的甜味。

②清晨,小溪多美啊,溪水映着灿烂的朝霞像浮动的彩色缎带。

我喜欢在溪边读书,清新湿润的空气滋润着我的喉咙,淙淙流水伴随着我的琅琅读书声。

③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离开。

(二)语句段运用
1.问题引领
(PPT出示书中成语)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在班里有哪些兴趣小组?你能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吗?
2.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想一想,练一练,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或想法。

3.梳理小结
(1)这些成语都含有人体器官,而且每个成语中都含有一组近义词。

我还能说出类似的成语:手舞足蹈、耳濡目染、指手画脚……
(2)读第一段话时,重读“真的”,强调要表达“我”的看法,重读“地下”,突出花朵上学的地点;读第二段话时,重读“一点儿”,读出很着急的语气;读第三段话时,要重读“不懂就要问”“挨打也值得”,用自信的语气,突出非常愿意、认可的态度。

(3)我为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要能体现出小组活动的特点,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这样才能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如:天籁之音(歌唱兴趣小组);一鸣惊人(播音主持兴趣小组);妙笔生花(书法小组);网球俱乐部(网球兴趣小组)等。

4.拓展训练
(1)按要求写词语。

①写出3个表示手的动作的词语:眼疾手快手忙脚乱手舞足蹈
②写出3个表示脚的动作的词语:笨手笨脚七手八脚一步登天(2)选词填空。

口干舌燥提心吊胆面红耳赤眼疾手快
①眼看小女孩要跌倒了,王立(眼疾手快),一把抱起了她。

②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

③ 讲了一天话,讲得我(口干舌燥)。

④为了这道数学问题,我和同桌争得(面红耳赤)。

(三)日积月累
1.问题引领
诗题是什么意思?诗歌的作者是谁?
自由朗读诗歌,想一想诗歌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体会?
2.学法指导
借助文中插图,边读边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意。

读出小牧童天真活泼的语气。

3.梳理小结
(1)解诗题:自己的所见、所得。

(2)知作者: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

字子才,号简斋。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浙江钱塘江人(今杭州人)。

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

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

(3)解诗意:振:回荡。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谈体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哇!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动漫微课:天真的小牧童
(出示《所见》插图)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档节目吗?现在老师也想考一考大家:看着这一幅画,你想到哪一首诗?你们的记忆力真好!没错,这幅图描写的就是《所见》这一首诗歌。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得。

在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嘹亮的声音把整片树林都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

“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一手捉住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