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小房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房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房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小房子》。
主要章节包括:小房子的故事、小房子的朋友、小房子的变化。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小房子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家的温暖,培养他们热爱家庭的情感;通过小房子的朋友,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互相帮助;通过小房子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房子的故事,感受家的温暖,培养他们热爱家庭的情感。
2.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互相帮助的品质。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体会到家的温暖,学会与人分享、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关注小房子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房子模型、图片、卡片、故事书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小房子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小房子的特点,引导幼儿关注小房子。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小房子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家的温暖,培养他们热爱家庭的情感。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小房子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4. 教学难点与重点(10分钟)通过小房子的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小房子的故事2. 小房子的朋友3. 小房子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小房子,并描述它的特点。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讲述小房子的朋友,以及他们之间的故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小房子的故事,让幼儿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培养了他们热爱家庭的情感。
在讨论小房子的朋友时,幼儿学会了与人分享、互相帮助。
通过观察小房子的变化,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锻炼。
课后反思: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小房子的情感变化,让他们更好地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自己家的小房子,发现它的特点,与家人分享,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房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房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家园》,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小房子》。
通过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房子的构造和特点,培养他们对家园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房子的构造和特点,能复述故事大意。
2. 培养幼儿对家园的热爱,激发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房子的构造和特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小房子模型、图片、音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小房子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见过这样的房子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幼儿自由发表看法,激发他们对房子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小房子》的故事。
讲解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房子的构造和特点,以及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房子。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小房子为什么帮助了许多人?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别人?”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助人为乐的意义。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小房子,并分享给同伴。
5.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故事《小房子》2. 故事大意:小房子帮助了许多人,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家。
3. 关键词:房子、构造、特点、关爱、助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小房子,并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小房子是粉色的,有三个窗户,一个大门,还有一个漂亮的小花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了房子的构造和特点,培养了他们的关爱品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大班语言活动小房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小房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故事》,详细内容为小房子一课。
通过小房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房子的构造,感受家的温馨,同时学习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房子的故事内容,了解房子的构造和功能。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对小房子故事进行深入探讨。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小房子故事中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掌握故事内容,了解房子的构造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房子模型、故事图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房子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小房子故事录音,学生跟随录音阅读故事。
教师针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房子的构造和功能。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房子,并提问:“图片中的小房子和我们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和图片,用彩笔、画纸等学具,画出自己心中的小房子。
5. 语言表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画的小房子,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情感交流(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你们喜欢故事里的小房子吗?为什么?你们觉得家是什么样子?”六、板书设计1. 故事小房子2. 房子构造:门、窗、屋顶、墙壁3. 教学重点:了解房子构造,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小房子,并用文字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房子故事,让学生了解房子构造和功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绘本教学】大班绘本教案《小房子》附反思

【幼儿园绘本教学】大班绘本教案《小房子》附反思教材来源:结合近几年的城市规划,我们身边的高楼大厦、马路、汽车......不断增多,而那些具有特色的老建筑在逐渐的被拆掉,不断消失着。
在主题“拆”的活动引领下,发现《小房子》这个绘本故事恰好就巧妙地从“小房子”的视角讲述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消极影响,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当城市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变得越来越美时,我们该怎样看待身边那些象征过去的“小房子”呢?这个话题对孩子来说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教育意义。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感知小房子四周的变化,表达出自己对于小房子拆与不拆的看法。
活动难点:感受小房子随着周围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和老建筑和城市的美好结合,产生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设计理念:《小房子》原著的内容比较冗长,涉及到季节变化、人类居住环境变化、社会发展、人的情感变化等内容,若将绘本“全盘拿来”让幼儿欣赏、分析、讨论,显然不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
因此,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加工,巧妙地将作品中的主角“小房子”作为有生命、有情感的角色加以呈现,让幼儿体会小房子的情感变化,并适时抛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要不要拆掉小房子”,激起幼儿的思维冲突,引发幼儿热烈讨论。
活动目标:1.观察阅读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乐意表达“小房子“拆与不拆的看法。
2.感受生活中城市建设的变化,以及老建筑的独特风貌,产生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ppt课件(1.《小房子》故事内容2.周庄古建筑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1.出示课件画面1(封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绘本故事《小房子》。
2.出示课件画面2,看一看,这是一幢什么样的小房子呢?窗户像什么,门前弯弯的台阶又像什么?看起来是什么表情?(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房子的特征来导入活动,让幼儿在发现小房子的特别之处以及微笑的表情中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这样一幢漂亮、微笑着的小房子将会遇到什么样的事呢,我们往下看。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小房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小房子》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小房子的结构特征和颜色组合;2.训练幼儿园大班学生的绘画和剪贴技能;3.提升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1.教材:《小房子》绘本;2.工具:彩色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介绍小房子1.给幼儿园大班学生展示《小房子》绘本,让他们自由地观看;2.引导学生谈论小房子的结构特征和颜色组合;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会想象小房子里面有什么家具吗?步骤二:绘画1.提供彩色纸和彩笔,让学生自己画出自己心中想象的小房子;2.引导学生画出小房子的结构特征和颜色组合;3.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房子。
步骤三:剪贴1.提供多彩的彩色纸和剪刀,让学生剪出自己想象中的小房子和家具;2.引导学生将剪切好的小房子和家具拼贴在自己画的背景上,形成一个美丽的场景。
反思教学准备本次教学准备充分,将《小房子》绘本和剪贴手工作为本次教学的重点,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小房子产生兴趣和好奇,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和步骤本次教学内容简单明了,步骤分明,抓住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视觉特点和手工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效果本次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绘画和剪贴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积极,他们不仅能够了解小房子的部分结构和颜色组合,还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小房子。
教学不足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有少部分学生在剪贴过程中容易出现剪刀安全问题,需要下次教学时提前向学生进行安全提示。
总结本次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小房子》含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小房子》绘本,训练他们的绘画和剪切技能,提升视觉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次教学需要更加重视剪切安全问题,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房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房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快乐阅读》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故事《小房子》。
通过讲述小房子的成长历程,引导幼儿关注环境变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能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特点。
2. 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对小房子的喜爱之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对小房子的喜爱。
难点:通过故事让幼儿关注环境变化,培养幼儿的保护环境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小房子道具、挂图。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房子,激发幼儿对房子的兴趣。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故事《小房子》,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房子的成长历程,以及环境的变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小房子道具,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对小房子的喜爱,如:“我喜欢小房子,因为它很漂亮。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房子,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房子》2. 板书内容:(1)故事角色:小房子、小鸟、大树、小花等。
(2)故事情节:小房子的成长历程,环境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小房子,并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它。
2. 答案示例:我喜欢这个小房子,因为它有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还有美丽的花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小房子》让幼儿关注环境变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拓展延伸:(1)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珍惜和保护环境。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房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房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为《小房子》故事的学习。
通过讲述小房子的经历,让幼儿了解房子的变化过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2. 培养幼儿对房子的认知,了解房子的结构和特点。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小房子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房子的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房子模型、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房子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房子的外观和结构,引导幼儿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和生动的语言讲述《小房子》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房子的情感变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卡片,提问幼儿关于故事中的问题,如:“小房子为什么哭了?”“小房子为什么笑了?”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回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根据故事内容,创作一幅关于小房子的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5. 语言表达训练(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作品中的故事情节,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小房子》2. 关键词:房子、变化、情感、表达3. 故事简笔画:小房子、小花、小鸟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小房子,并描述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小房子是粉色的,屋顶上有一个小烟囱,房子前面有一棵大树,房子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兔子。
2. 扩展作业: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立体的小房子模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小房子》,让幼儿了解了房子的变化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幼儿园大班语言精品教案《小房子》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大班语言精品教案《小房子》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小房子》。
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故事中生词和句型,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小房子》内容,掌握故事中生词和句型。
2.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想象力。
3. 教育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故事中生词和句型掌握,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房子道具,故事挂图,生词卡片。
2. 学具:画纸,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着小房子道具进入教室,激发幼儿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小房子特点。
2. 讲解故事(15分钟)我用生动语言讲述故事《小房子》,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3. 例题讲解(5分钟)针对故事中生词和句型,我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幼儿模仿和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用故事中句子进行对话,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5. 互动环节(10分钟)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引导他们发表自己观点。
6.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水彩笔画出自己心中小房子,培养他们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小房子2. 生词卡片:挂在黑板上,方便幼儿查看和学习。
3. 故事挂图:展示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小房子,并用故事中学到句子描述它。
答案示例:我画一个红色小房子,它有绿树环绕,小鸟在枝头唱歌。
2. 课后延伸: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小房子》,讨论如何保护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在今后教学中,我将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增加更多实践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加强对家庭作业指导,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学习中,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2. 教具与学具准备3.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与互动环节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在《小房子》这节课中,我需要特别关注幼儿对故事中生词和句型掌握,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房子》含反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大班教案《小房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用各种线条,图形,色彩画出小房子高兴和伤心时的心情,对新颖的作画形式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小房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各种线条,图形,色彩画出小房子高兴和伤心时的心情,对新颖的作画形式产生好奇心。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及敏锐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ppt
2.抽象画图片
3.背景音乐
4.作画工具:排笔每人大小各一支,调色盒每人一个,湿巾每人一张,颜料多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帮助幼儿理解心情与颜色之间是有联系的。
开心的心情会是怎样的颜色?(粉色,红色,黄色,五彩缤纷的颜色。
)
1.观看ppt.
2.小房子开心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嘴巴翘翘的看出小房子是开心的。
)
小房子为什么开心呢?(引导幼儿观察小房子周围的环境和主人对他的态度。
)
小房子每天看到什么?(引导幼儿按早上和晚上天空的变化进行观察。
)
小房子每年看到什么?(引导幼儿按季节地变化,从大地的色彩,花草树木等进行观察。
)
3.欣赏抽象画,初步认识和了解抽象画形式和特点。
(用点、线、面等表达内心的情感。
)
4.介绍作画工具—排笔的使用方法。
5.在音乐声中,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小房子快乐的心情。
(要求用抽象的线条,图形和色彩大胆,自由作画。
)
6.交流感受:看到这样的画,开心,高兴,想歌唱,跳舞。
二、发现小房子伤心时的色彩变化。
1. 观看ppt,理解故事情节并知道小房子不开心的原因。
从哪里看出小房子不开心?(颜色和小房子的表情。
)
小房子为什么不开心?(周围发生了变化,不能看见美好的景色,主人们也离开。
)
不开心的色彩会是怎样的?(灰色,蓝色,黑色等。
)
不开心的线条会是怎样的?(有些乱。
)
不开心的图案会是怎样的?(要爆炸的图形,有很多尖尖的角,不规则的图形。
)
2.在音乐声中,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小房子的另外一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