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质量标准与生产操作规范
有机蔬菜标准

有机蔬菜标准有机蔬菜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为宗旨,采用自然生态循环原理,促进土壤肥沃、植物健康生长的一种农产品。
有机蔬菜标准是对有机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和规范的总称,其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有机蔬菜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有机蔬菜标准应包括对土壤的要求。
有机蔬菜的种植需要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并且在土壤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
有机蔬菜标准应明确规定土壤的检测标准和土壤改良的方法,以及对土壤中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限制要求,确保土壤的健康和适宜种植有机蔬菜。
其次,有机蔬菜标准还应包括对种子和种苗的要求。
有机蔬菜的种植必须使用有机认证的种子和种苗,这些种子和种苗应符合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不得经过化学处理或基因改造。
有机蔬菜标准应对种子和种苗的来源、质量、保存和使用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有机蔬菜从源头上就具备有机属性。
另外,有机蔬菜标准还应包括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的要求。
有机蔬菜的施肥应采用有机肥料,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和农药。
有机蔬菜标准应规定有机肥料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施用量,同时对有机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有机防治方法和防治期限,以及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和控制。
最后,有机蔬菜标准还应包括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测要求。
有机蔬菜的生产过程应进行严格的记录和追溯,确保生产过程的透明和可追溯性。
有机蔬菜产品的质量应符合有机食品的相关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指标、包装和标识进行规定,以及对有机蔬菜产品的抽检和监测进行安排,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有机蔬菜标准是保障有机蔬菜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提高人们饮食安全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蔬菜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有机蔬菜的生产、加工和流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果蔬农作物规章制度

果蔬农作物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果蔬农作物的管理,规范生产行为,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卫生,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果蔬农作物的生产、管理、销售等活动,适用范围包括果树、蔬菜等农作物的生产过程。
第三条:各地区、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农作物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第四条:本规章制度由农业部门负责监督执行,对违规行为将进行处罚。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五条:果蔬农作物的生产应选用适宜的种子、肥料和农药,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健康。
第六条:果蔬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按照天气、土壤等因素进行合理施肥、灌溉,确保农作物充分吸收养分。
第七条:果蔬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避免化学农药滥用,保障人畜安全。
第八条:果蔬农作物的采摘、贮藏、运输等环节,应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产品安全。
第三章质量检验第九条:对果蔬农作物的质量进行检验,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对合格产品进行认定。
第十条:果蔬农作物质量检验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第十一条:果蔬农作物的质量检验结果应当向生产单位和消费者公示,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二条:果蔬农作物的生产管理中应注重安全生产,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
第十三条:果蔬农作物生产要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确保无公害、无污染。
第十四条:果蔬农作物生产中涉及化学品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安全规定使用,保障人畜安全。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包括停产整顿、罚款等。
第十六条:对于严重影响果蔬农作物质量和安全的行为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各地区、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
第十八条:本规章制度解释权归农业部门所有,解释权归本规章制度起草团队所有。
第十九条:本规章制度如有修订,将另行发布,修订内容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农产品安全质量是指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全过程中,不受到化学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没有残留农药、兽药、激素等有害物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标准的要求。
农产品安全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
而无公害蔬菜是在农业生产中,采取了安全、绿色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省略或严格控制使用化肥、农药和土壤改良剂的使用,避免残留有害物质,保证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农产品安全质量和无公害蔬菜的安全要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种植选择:选择健康的种子和健全的种苗进行种植,确保植物的生长环境良好。
避免使用转基因种子,保持农作物的遗传纯度。
2.农药使用:合理使用农药,并遵循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期限。
定期检测农作物的农药残留情况,并确保不超过国家和地方的安全标准。
3.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生产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卫生,防止污染。
加强农田的管理和维护,防止水源、土壤和空气受到污染。
建立完善的记录体系,追溯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历史。
4.增加科学监测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对农田、农产品和农药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质量安全。
加大对重金属、农药、兽药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力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水平。
通过举办座谈会、技术培训班等形式,传授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产品安全的知识,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
6.建立监管和执法机制: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民众的食品安全。
总之,农产品安全质量和无公害蔬菜的安全要求是保障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环节。
只有加强对农作物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才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蔬菜质量标准与生产操作规范

蔬菜质量标准与生产操作规范第一部分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及质量标准一、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010—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蔬菜产地选择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灌溉水质量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及采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蔬菜产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6920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 746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8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85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74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二部分氰化物的测定GB/T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GB/T 15264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6488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7134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7136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3 要求3.1 产地选择无公害蔬菜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蔬菜产品质量保障措施

蔬菜产品质量保障措施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蔬菜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的防控以及质量问题的追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蔬菜产品质量的保障提供参考。
一、蔬菜产品的质量标准蔬菜产品的质量标准是对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性标准,有助于制定和执行相关质量管理措施,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
在制定质量标准时,应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生产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等因素进行考量,使得质量标准既能满足蔬菜的生长特点,又能满足市场需求。
一般蔬菜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色泽、形状、大小、均匀度、完整度、新鲜度、口感等指标。
这些指标不仅要求蔬菜产品在外观上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同时也与产品的口感和储存耐久性有关。
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蔬菜产品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等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
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操作规程,对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和监控,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在农艺生产上,可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调节土壤中养分的平衡,避免过度施肥造成营养过剩或者是营养不足。
在病虫害防治上,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风险。
在采收和包装过程中,要做到及时采收、采摘后立即进行清洗、包装和冷链运输,保持蔬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三、农药残留的防控农药残留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的施用不当或使用禁用农药等原因,导致农产品中残留有农药及其代谢物的现象。
为了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对农药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进行。
在农药使用上,应选择控制对象适用、残留期短、毒性小的农药,并在安全间隔期内使用。
在施药过程中,要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施用农药,确保喷药的均匀性和覆盖面积。
另外,要定期进行残留监测,抽查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对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处理和下架。
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

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广东农机2002年第3期塑l…一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一一.广东省惠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郑云新一——,一一蔬菜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因此,蔬菜的生产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惠州市现有蔬菜生产基地800多个,种植面积7.33万}(110万亩),年产量166万t,为了使蔬菜上市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技人员深入基地,进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推动了我市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发展.产规程,建立了田问档案,并使生产操作程序化,而且员工和菜农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使蔬菜标准化生产走在产业行列的前面,获得较好的效益,年获利润680万元.2蔬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轰詈差省委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决定中提出:加证上市.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蔬菜1)基地选择.蔬菜标准化生产必须选择环境标准化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市场为导向,(土壤,水源,大气等)条件比较好的基地,其农业建立,健全规范的蔬菜生产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它生态环境须经县级环保部门检测,做出"农业环境现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采收,检测,包装,贮藏状质量"评价,经市级环保部门审定认可.环境质量技术,以及认证上市等诸多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然每2年检测1次.而,大多数生产者不会采用或不知道如何建立和操作①土壤环境质量:执行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因此需大力宣传.我市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标准,土壤不存在有害物质,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小金口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制定了蔬菜标准化生高,腐殖质含量3%以上,熟土层不少于30em,土壤容,讲到哪儿写到哪儿,学生理解及记录容易跟得上;但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用板书,教学软件已经将文字一一列出,而学生仍要作笔记,若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讲课速度快,学生来不及作记录,会感到如此听课比传统上课困难,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当需要学生作笔记时,停顿一定时间,然后再继续往下讲.2.3提供授课提纲在授课前给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大纲,这样可使学生减少作笔记的时间,留下更多时间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课后复习指导.3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好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要适时增加教学软件知识库内容和改进课堂教学软件.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后,课堂信息量增加,教师要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投入更多的精力,广泛地参考专业期刊,掌握本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以提高教学质量.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这一新教学方式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发生变化,教学中难点的突破方式方法有所不同,课堂重点的把握也将有一定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进一步钻研教学参考资料的同时,还应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进入了高校课堂.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开发多媒体技术中人机交互功能,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快更好,地获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等,还需要在技术和方法上做进一步的探讨.2002年第3期郑云新: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含氧量大于10%.②基地灌溉水质:执行GB5084—92标准,尽量用地下水或引清水灌溉.③基地大气环境质量:符合GB3095—88中的一级标准,以利于蔬菜的生长和发育.大气污染物最高浓度限制按GB9l37—88规定.2)选种育苗技术.选择抗病的丰收品种的种子,种子需消毒.提倡营养钵育苗.冬季用温棚育苗,夏季用遮阳网,防虫网覆盖育苗.用普通土壤育苗时需进行土壤消毒,有条件的应实行工厂化育苗.3)栽培技术.严格限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所用药剂必须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温室大棚可防止大气污染,配套无土或有土栽培技术可生产反季菜,淡季菜;若土壤特性优良,选择园露栽培方式则较经济,但生产规程操作要点有别于温室大棚.4)植保技术.病虫害的防治有农业和化学防治两种.农业防治:实行翻耕,轮作,倒茬,中问除草,清洁园田,减少初侵染源;化学防治: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预查,对症下药.施用农药是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必须严格按GB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及GB8321.1~3—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施药时须注意选择农药种类,使用剂量,使用次数,操作设备技术,施药人员安全保护措施.必须进行施药记录,建立农药保管存放安全管理制度.5)施肥技术.施肥技术是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二,要科学施肥,合理选肥,掌握施肥原则.施肥原则是"三主三辅":有机肥为主,其他肥料为辅;多元素复合肥为主,单元素为辅;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限制施用化肥.6)农业设施和设备.先进的农业设施和设备节能,省力,高效,是提高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质量和产量的保证.栽培设施包括:温室,育苗工厂,植物工厂;流通加工设施包括:清洗,分级,整理,包装,冷库贮藏,运输,配送;园艺操作机械化设备包括:耕整机,施肥机,喷雾机,排灌系统和喷,微,滴灌.设施和设备必须进行标准选型,同时对其经济性,可靠性,适用性评价把关,让它创出最高经济效益.7)检测技术.蔬菜采收后,农药残留速测合格后方可上市.蔬菜中最高农药残留量限量和测定方法按DBl2/093—1998,DBl2—1999标准执行.检测人员须持i止l卜岗,并严格按有关标准和各种检测规程操作8)认证上市.标准化蔬菜生产由当地农业管理,技术部门负责指导,同时对生产环境保护实行监控,监测,使每批蔬菜上市后,都可查到各生产工序的档案记录.经检测合格的蔬菜贴上安全卫生优质标志,进入品牌超市.3建议农业部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蔬菜,水果,茶叶等鲜食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小金口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的实践证明,制定的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施简便可靠,操作规范有序,管理完善科学,制度严格健全,值得扩大推广.为此,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协调.标准,检测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涉及到农业,卫生,工商,法制,技术监督,环境保护,贸易市场等多个部门.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建立专门机构,对上市蔬菜实施强制检测,建立上市品牌蔬菜公示"身份证"的制度,保障消费者安全.2)从公司基地抓起.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运营模式,扩大标准化蔬菜生产规模菜场公司和大型生产基地的技术基础雄厚,管理制度科学,规范,掌握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可指导菜农进行标准化蔬菜生产,提高蔬菜生产优质率.3)加强科技培训.基地员工,菜农是生产主体,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及技术水平是实现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决定因素.在农村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 让更多农民掌握设施农业,标准农业,标准蔬菜生产等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种植科学水平,生产高标准,高质量的农产品.4)推广应用农业设施和园艺操作机械化园艺操作机械化是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技术支撑: 目前部分基地设施利用率和机械化水平低,制约了标准化蔬菜生产的发展.5)掌握蔬菜发展新趋势.世界年销蔬菜量以10%增加,我国蔬菜人年均占有量为311kg,高于世界人年均占有量的300%.在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蔬菜应向营养保健型,加工方便型,绿色食品型,无公害型,出El创汇型,新鲜多样型转变,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

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蔬菜的品质和产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是根据蔬菜生长的特点和需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化管理方法进行种植和管理的一种技术。
一、土壤准备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第一步是土壤准备。
选择适宜的土壤质地和土壤肥力,对于蔬菜生长的良好发育至关重要。
优质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同时要充分考虑蔬菜对土壤的需求,如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
二、品种选择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也是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关键之一。
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具有较高产量、良好耐病性和市场竞争力的蔬菜品种。
同时要考虑蔬菜种植季节的合理安排,以充分利用气候和资源条件,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
三、合理施肥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中的施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根据不同蔬菜的营养需求,科学合理地配比肥料进行施肥。
蔬菜在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量也不同,因此要根据蔬菜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施肥,以保证蔬菜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
四、灌溉管理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中的灌溉管理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对蔬菜的生长至关重要。
根据蔬菜对水分需求的不同,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干旱或积水对蔬菜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五、病虫害防治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中的病虫害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灭菌处理、合理施用农药、清除病虫害源等,以减少病虫害对蔬菜的损害,并确保蔬菜的质量和安全。
六、规范管理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要求对蔬菜的生产进行规范管理。
包括蔬菜的定植、修剪、摘心、除草等工作都需要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操作,以保证蔬菜的生长和发育符合规范要求。
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壤准备、品种选择、合理施肥、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规范管理等环节的操作,不仅提高了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同时也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
《蔬菜_“三分六统”_生产经营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标准评析《蔬菜 “三分六统” 生产经营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徐明飞1 高安忠2 任霞霞1 陈健锋2(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2. 浦江县蔬菜技术推广站)摘 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
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要发挥这些主体的带动作用,加快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化联合体组织经营模式等,将小农户嵌入到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中,提升小农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产业化联合体的合作共赢。
在长期实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浦江县蔬菜技术推广站牵头制定了团体标准《蔬菜“三分六统”生产经营管理规范》。
本文说明了该标准的制定背景、技术内容以及创新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标准要求,促进标准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蔬菜,三分六统,管理,标准解读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8.024Interpret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Standard for the Specifi cation for vegetable prod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rinciples involving three aspects of individual household and six aspects of unifi cationXU Ming-fei1 GAO An-zhong2 REN Xia-xia1 CHEN Jian-feng2(1.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 Vegetable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of Pujiang County)Abstract:Th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are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and are the main forces in achiev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n the pat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se entities should play a driving role by connecting small farmers and building a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consortium and accelerat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interest linkage mechanism, industrialized consortium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model and others to embed small farmers into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raise the organization level of small farmer production,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realize win-win cooperation of the consortium. On the basis of long-term practice and thorough research, the Vegetable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of Pujiang County has l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ssociation standard Specifi cation for vegetable prod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rinciples involving three aspects of individual household and six aspects of unifi cation.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technical content, and innovative points of the standard, with the aim of enabling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ndard, and promoting its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 vegetable, three aspects of individual household and six aspects of unification, management, standard interpretation基金项目:本文受院地合作项目“山地蔬菜全程质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编号:PJ202003)资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及质量标准一、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010—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蔬菜产地选择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灌溉水质量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及采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蔬菜产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6920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 746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8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85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74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二部分氰化物的测定GB/T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GB/T 15264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6488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7134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7136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3 要求3.1 产地选择无公害蔬菜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3.2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氟化物(标准状态)/(g/m3)≤3.3 产地灌溉水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灌溉水质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灌溉水质量要求3.4 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单位为毫克每千克4 试验方法4.1 环境空气质量指标4.1.1 总悬浮颗粒的测定按照GB/T 15432执行。
4.1.2 二氧化硫的测定按照GB/T 15262执行。
4.1.3 二氧化氮的测定按照GB/T 15435执行。
4.1.4 氟化物的测定按照GB/T 15434执行。
4.2 灌溉水质量指标4.2.1 pH值的测定按照GB/T 6920执行。
4.2.2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按照GB/T 11914执行。
4.2.3 总汞的测定按照GB/T 7468执行。
4.2.4 总砷的测定按照GB/T 7485执行。
4.2.5 铅、镉的测定按照GB/T 7475执行。
4.2.6 六价铬的测定按照GB/T 7467执行。
4.2.7 氰化物的测定按照GB/T 7487执行。
4.2.8 石油类的测定按照GB/T 16488执行。
4.2.9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按照GB/T 5750执行。
4.3 土壤环境质量指标4.3.1 铅、镉的测定按照GB/T 17141执行。
4.3.2 汞的测定按照GB/T 17136执行。
4.3.3 砷的测定按照GB/T 17134执行。
4.3.4 铬的测定按照GB/T 17137执行。
5 采样方法5.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采样方法按照NY/T 397执行。
5.2 灌溉水质量监测的采样方法按照NY/T 396执行。
5.3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采样方法按照NY/T 395执行。
二、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331-200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产地选择、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以及产地环境质量测定方法与产地环境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产地的选择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率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920 水质pH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 746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8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 水质钢、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84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7485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74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二部分:氰化物的测定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3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6488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7134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7136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Y/T 5295 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3 要求3.1产地选择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3.2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灌溉水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化、焦化和有机化工等行业的废水(包括处理后的废水)不能作为产地灌溉水。
表1产地环境空气质量要求3.4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4测定方法4.1环境空气质量4.1.1总悬浮颗粒物按照GB/T 15432的规定执行。
4.1.2 二氧化硫按照GB/T 15262的规定执行。
4.1.3 二氧化氯按照GB/T 15435的规定执行:4.1.4 氟化物按照GB/T 15433或GB/T 15434的规定执行。
4.2 灌溉水质量4.2.1 pH按照GB/T 6920的规定执行。
4.2.2总汞按照(GB/T 7468的规定执行。
4.2.3总镉、总铅按照GB/T 7475的规定执行。
4.2.4总砷按照GB/T 7485的规定执行。
4.2.5铬(六价)按照GB/T 7467的规定执行,4.2.6石油类按照GB/T 16488的规定执行。
4.2.7氟化物按照GB/T 7484的规定执行。
4.2.8氰化物按照GB/T 7487的规定执行。
4.3土壤环境质量4.3.1汞按照GB/T 17136的规定执行。
4.3.2镉、铅按照GB/T 17141的规定执行。
4.3.3砷按照GB/T 17134的规定执行。
4.3.4铬按照GB/T 17137的规定执行。
5 产地环境评价按照NY/T 5295的规定执行。
三、无公害食品葱蒜类蔬菜(NY 5001-2007)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洋葱、大葱、分葱、香葱、胡葱、韭菜、大蒜、薤等葱蒜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无公害葱蒜类蔬菜应具有本品种固有色泽且一致;外观要求清洁且大小、长短基本一致;每批样品中腐烂、萎蔫、异味、冻害、发芽、抽薹、散瓣、病虫害及机械伤等缺陷样品按质量计,总不合格率不超过10%。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白菜类蔬菜大白菜、小白菜、菜心、菜薹、乌塌菜、薹菜、日本水菜等白菜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菜体新鲜、清洁,无裂球(大白菜)、烧心、腐烂、异味、冻害、病虫害,允许有少量机械伤。
每批次产品中不符合感官要求的按质量计,总不合格率不应超过10%,同一批次产品规格允许误差应小于10%。
注:烧心、腐烂和病虫害为主要缺陷。
3、安全指标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番茄、茄子、辣椒、甜椒、酸浆等茄果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果实已充分发育,种子已形成(番茄、辣椒),种子未完全形成(茄子);果形只允许有轻微的不规则,并不影响果实的外观;果实新鲜、清洁;无腐烂、异味、灼伤、裂果(番茄)、冻害、病虫害,允许有少量机械伤。
每批次样品中不符合感官要求的按质量计,总不合格率不应超过5%,其中腐烂、异味和病虫害不应检出。
同一批次样品规格允许误差小于10%。
注:腐烂、裂果(番茄)和病虫害为主要缺陷。
成熟度的要求不适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坐果的番茄果实。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甘蓝类蔬菜中的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花菜和芥蓝等甘蓝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叶(花)球达到该品种适期收货时的紧实程度,叶(花)球的帮、叶、球有光泽、脆嫩,叶(花)球新鲜、清洁,修整良好,无裂球(结球甘蓝)、绒毛花蕾(花椰菜)、枯黄花蕾(青花菜)、腐烂、异味、冻害、病虫害,允许有2%机械伤。
每批次样品中不符合感官要求的按质量计,总不合格率不应超过10%。
同一批次样品规格允许误差应小于20%。
注:枯黄花蕾、腐烂、病虫害为主要缺陷。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黄瓜、冬瓜、南瓜、笋瓜、西葫芦、越瓜、菜瓜、丝瓜、苦瓜、瓠瓜、节瓜、蛇瓜、佛手瓜等瓜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成熟适度,色泽正常,果形正常,大小基本一致,新鲜果面清洁。
无腐烂、畸形、开裂、异味、灼伤、冷害、冻害、病虫害及机械伤等缺陷。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菜豆、豇豆、碗豆、扁豆、蚕豆、刀豆、莱豆、四棱豆、菜用大豆、黎豆、红花菜豆等豆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长短和粗细基本均匀,新鲜且无明显缺陷(包括机械伤、腐烂、异味、冷害、冻害和病虫害等)。
1、适用范围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萝卜、胡萝卜、芜菁、芜菁甘蓝、牛蒡、菊牛蒡、根菾菜、辣根、美洲防风、婆罗门参、黑婆罗门参、山葵和根芹菜等根菜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长短和粗细基本均匀,无糠心、黑心、开裂、分叉、机械伤、霉烂、异味、冷害、冻害和病虫害等缺陷。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菠菜、芹菜、叶用莴苣、蕹菜、茴香、苋菜、芫荽、茼蒿、冬寒菜、落葵、菊苣等绿叶类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