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检测法用于电气设备局部放电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检测研究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检测研究摘要:为对电力设备局部放电进行高效、准确、安全的在线监测,提出紫外成像检测法。
分析了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紫外成像原理,针对成像设备捕捉到的紫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经研究提出中值滤波改进算法作为图像预处理算法,小波变换法为两者的融合算法。
根据紫外图像特点,选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在融合后的图像中准确判断出电力设备的放电程度和放电位置。
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率高,可实现对局部放电的快速判断和定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局部放电;紫外检测;电力设备;图像融合;边缘检测0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系统也在快速发展,电网电压等级越来越高,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电力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也越来越重要。
由于电力设备一般都处于室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绝缘损坏、老化等现象,局部放电也会随之产生。
局部放电能加快对电力设备绝缘的破坏,降低绝缘寿命,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局部放电发生的同时会辐射出光波,紫外成像法正是一种通过探测局部放电辐射出的紫外光信号,进行电力设备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的新兴技术[1-2]。
利用阳光紫外线中存在的日盲区,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将放电位置和放电强度在图像中显示出来。
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电力设备表面局部放电、电晕放电、绝缘状态等,并能与红外热成像技术形成有效互补,提高对电力设备检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1 紫外成像检测原理高压设备发生电离放电时,会辐射出一系列不同波长的电磁波。
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为100~400 nm,阳光中也含有紫外线,但由于臭氧层的吸收,最终到达地球的紫外线波长都在280 nm以上,低于280 nm的区间成为日盲区[3]。
局部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波长有一部分在280 nm以下,即处于日盲区中,可以通过检测此波段的紫外线来判断局部放电状态,同时避免阳光的干扰。
图1为紫外成像系统原理图,信号源被背景光照射后产生的混合光进入到成像设备,通过紫外光束分离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经过信号增强放大后进入到可见光镜头,在可见光相机中形成可见光图像;另一部分则通过“日盲”滤镜,过滤掉日盲区以外的光线,进入紫外镜头,并在紫外相机中形成紫外图像。
电气设备紫外成像检测技术在变电设备带电检测中的应用

电气设备紫外成像检测技术在变电设备带电检测中的应用摘要: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需加强电力系统中变电设备的安全检测。
将电气设备紫外成像检测技术应用于变电设备的带电检测中,可判断故障的塑性、故障类型、故障程度等,发现变电设备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在变电设备带电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对电气设备紫外成像检测技术在变电设备带电检测中的应用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变电设备;电气设备;紫外成像检测技术;故障检测;1概述变电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输供电安全的保障。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紫外成像检测技术得到成熟发展,并在电气设备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将其应用于变电设备检测中,可明确判断出变电设备故障发生部位、故障程度等,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应用价值。
本文对电气设备紫外成像检测技术在变电设备带电检测中的应用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
2 电气设备紫外成像检测技术为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带电检测技术的应用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
紫外、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对带电设备的电晕放电、变电设备表面局部放电等特性的检测中[1]。
电力系统中高压导体表面粗糙、终端锐角区域处理不良、高压套管以及导线终端绝缘部分处理不良等问题,以及高压导线断股、破损等现象,将导致电气设备在过程中因电场集中,而产生放电现象,或由于电场强度不同而发生电晕、电弧等现象。
在该放电过程中,空气中的电子将接收和释放能量,在此过程中将释放出波长为10~400nm的紫外线。
太阳光中波长小于280nm的紫外线易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形成了太阳光照射盲区,并会通过大气传播波长范围315~400nm的紫外线。
电气设备高压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波长为280~400nm,同时也有一部分的波长为230~280nm,使用紫外成像检测技术对该部分紫外线进行探测,并将其作为电气设备放电的判断依据[2]。
图1给出了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的成像原理图,变电设备带电检测中,接受变电设备放电时电子产生的紫外线信号,经过处理后,与可见光影像产生重叠,并在紫外成像检测设备的显示器上进行显示,从而可确定变电设备的电晕部位、电晕强度等,为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评估测试提供依据。
发电机局部放电原理_发电机局部放电检测的紫外成像应用

发电机局部放电原理_发电机局部放电检测的紫外成像应用发电机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运行和各种原因,发电机内部会产生局部放电现象。
局部放电是一种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是发电机内部不可避免的问题。
局部放电会导致绝缘材料的老化和损坏,最终引发设备故障。
因此,准确检测和定位发电机的局部放电现象对于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发电机局部放电的原理是在绝缘系统中,由于电场强度集中或电位不平衡而导致局部区域的电击穿,释放出能量的一种现象。
局部放电通常发生在绝缘系统中的空气间隙、铁芯和绕组等位置。
总体来说,发电机的局部放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气体放电:发电机绕组与绝缘油中的气泡或气体形成的间隙放电。
2.表面放电:绝缘系统表面存在局部区域的放电,如绝缘子、端部覆盖等。
3.浸漏放电:沿着绝缘系统发生的局部间隙放电,例如绕组内部缺陷和绕组与引线间隙等。
为了精确检测和定位发电机的局部放电现象,紫外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
紫外成像技术基于电力设备故障放电中产生的紫外辐射,通过摄像机将放电点转化为可见光信号。
紫外成像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高灵敏度:紫外辐射的波长范围为100~400nm,相对于可见光波长更短,具有更高的能量,可以检测到较小的放电。
2.高空间分辨率:通过高分辨率的紫外摄像机,可以在发电机内部准确地定位局部放电点,有利于精确排查故障。
3.快速响应:紫外成像设备具有快速的响应时间,可以实时获取发电机内部的局部放电信息,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故障扩大。
在发电机局部放电检测中,紫外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多种信息,包括放电的位置、强度和形态。
通过对紫外图像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判断绝缘材料的老化程度、放电的类型和规模,从而采取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措施。
此外,紫外成像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检测手段相结合,如声发射检测、电流检测等,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发电机的局部放电是一种常见的故障现象,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绝缘材料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紫外成像检测技术在电力设备放电检测上的应用

运行与维护2018.7 电力系统装备丨169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2018年第7期2018 No.7电力系统装备Electric Power System Equipment 1 紫外成像原理紫外线的波长范围是40~400 nm ,太阳光中也含有大量的紫外线,但是由于臭氧层的吸收作用,实际辐射到地面上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波长大都在300 nm 以上,低于300 nm 的波长区间称为太阳盲区。
而高压设备放电时,根据电场强度的不同,会产生电晕、闪络或电弧。
电离时,空气中的正负离子不断获得和释放能量,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即有紫外线辐射出来,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为230~405 nm ,如图1所示。
紫外成像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仪器接收处于240~280 nm (太阳盲区)范围内的紫外线信号,经处理后成像并与可见光图像叠加,以此达到排除干扰、确定放电的位置和强度的目的,从而为进一步评估设备状态提供依据。
2 与红外热成像的区别目前,利用成像技术对电力设备进行不停电的非接触式检查的仪器主要有红外热成像仪和紫外成像仪。
红外热成 像仪通过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将其热像显示在荧光屏上,光谱辐照量/(W ·m )200300400阳光电量放电500600700800电磁光谱波长/nm图1 电磁光谱波长示意从而判断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
紫外成像与红外成像工作的波段不同,红外热成像仪响应的波长范围一般是在3~5 μm 或8~12 μm ,而紫外成像仪响应的波长范围一般是在240~280 nm 。
3 仪器工作原理最新的紫外成像仪利用紫外线束分离器将输入的影像分离成2部分。
它用盲光滤光器过滤掉太阳光,并将第一部分的[摘 要]根据电场强度的不同,高压设备外部可能发生电晕、闪络或电弧等形式的放电,这些放电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
在放电过程中,空气中的电子不断获得和释放能量,当电子释放能量时,会辐射出光波和声波,还有臭氧、紫外线、微量的硝酸等。
案例7:紫外成像检测发现110kV某变电站511母线桥局部放电

案例7:紫外成像检测发现110kV某变电站511母线桥局部放电§案例简介2019年11月29日,对某站进行全站带电检测时发现,1号主变511母线桥支架有明显放电声音,通过紫外成像仪测试可见有多处放电来源,均在母线的固定支架附近。
2020年5月9日某站带电检测,511母线桥放电位置与2019年11月29日测试结果相同,放电情况依然明显,判断为母线桥存在严重异常放电。
2020年5月10日对1号主变511母线桥检查性试验,发现母线桥外部绝缘已经由于放电造成多处损坏,母线桥金属支架接触不良有悬浮电位放电痕迹。
对金属支架增加等电位线及母线外部绝缘进行处理后耐压试验合格,投运后运行正常,无异常放电声音。
2020年7月28日对511母线桥进行复测,紫外测试无异常放电。
§检测分析方法(1)带电检测情况:2019年11月29日,检测时天气阴,风力2级,气温5℃,湿度75%。
检测时511负荷1300A左右。
试验人员听到511的封闭绝缘管母线形式母线桥有巨大放电声,放电来源有多处,然后通过紫外成像仪对511母线桥进行紫外成像检测,明显观察到母线桥多个部位存在放电脉冲,且放电脉冲集中在固定金具附近。
紫外成像照片见图1、2。
图1 固定金具的销子处放电紫外成像图2 金具与封闭绝缘管母线接触面放电紫外成像分析:现场放电声音非常明显,肉眼可见有固定金具的销子处存在放电火花,金具各部件之间为螺丝链接,结合图1分析,放电原因为封闭绝缘管母线固定金具各部件接触不良或接地不良,存在悬浮电位放电。
封闭绝缘管母线外绝缘内部无金属铠装层,不能改善绝缘部分的场强分布,在支架固定金具部位会有明显的场强升高,图2显示固定金具与绝缘材料的接触面为中心的放电脉冲,可能是由于绝缘内部场强升高长时间运行造成绝缘缺陷进而引起母线对外部金具放电。
(2)处理情况:2020年5月10日停电后对511母线桥进行检查,发现外部绝缘存在放电造成的外部损坏现象(图3)。
局部放电和紫外成像技术在开关柜缺陷处理中的联合应用

局部放电和紫外成像技术在开关柜缺陷处理中的联合应用摘要:本文首先对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和和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再通过介绍一起开关柜缺陷处理中联合应用局部放电和紫外成像技术分析处理过程,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电力系统开关柜缺陷处理试验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局部放电;紫外成像;缺陷处理;联合应用12~40.5kV金属封闭开关柜广泛应用于10kV、35 kV电网中,其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然而,开关柜在运行中受到电、热、机械振动等因素影响,以及室外灰尘和潮气从通风口进入室内,造成开关柜内部绝缘件、隔板等脏污、受潮,导致绝缘强度降低,易发生局部放电、闪络和绝缘击穿等故障。
局部放电发生时,在开关柜内部及周围空间产生一系列的光、声、电等物理现象和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为开关柜内部绝缘状态提供检测信号。
经实践表明,对于开关柜缺陷的发现比较有效的检测方法是采用地电波和超声波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其在日常普测发现开关柜缺陷具有良好的检测灵敏度,但在缺陷处理过程由于现场局放测试受各种干扰信号影响,很多时候无法准确定位到具体缺陷位置,无法快速开展消缺工作,影响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采用局部放电和紫外成像联合检测方法,将抗干扰性强的紫外成像法与局放检测同时使用,成功定位某变电站10 kV开关柜缺陷具体位置,验证了联合检测法的有效性,为开关柜缺陷处理工作提供一条新思路[1-2]。
1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概述1.1地电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电气设备局部放电发生时产生的电磁波,高频范围3MHz~ 30MHz、甚高频范围30MHz~ 300MHz传播经过金属外壳或接地体入地时,在金属外壳或接地体上感应产生的暂态对地电压信号。
一般来说,测试时将TEV传感器附着在电气设备金属柜体表面,靠近缝隙、观察窗、排气口处,便可自动显示出测试结果。
TEV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携带,易于快速分析判断,适用于大规模电气设备的普测工作中,缺点是对沿面放电、绝缘子表面放电不敏感[3]。
紫外成像技术在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探测中的应用

21 0 2年 2月
上
海 电 力 学 院 学
报
V 12 o . 8. No 1 . F b 2 2 e. 0l
J u a of Sh n h i Un v ri o Elc rc Po r or l n a g a i e st y f e ti we
2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 院 通信与信息工 程系 , . 上海 摘
20 1 ) 14 1
要 :分析 了紫外成像技术检 测电力设 备局部放 电的基 本原 理和影 响紫外探测设 备探测结 果准 确度的几
种 因素 , 阐述 了紫外成 像探测技术 的国内外发 展状况 , 并 结果 表明 , 空气 温度 、 湿度 、 仪器增益水平 、 风力 , 以及 测试距离 都会对测试结果产 生影 响.
C I a —a g ,C E i ,A G N i u A G Z o g ,Q A ig U oy n H N Ln T N a— n ,T N h n I N Tn H y
(.Sho o o p t n fr ai n i ei , h n hi n e i, EetcP w r 1 colfC m ue a dI om t nE gn r g S a ga i rO o l r o e, r n o e n U vs f ci
文 章 编 号 :10 0 6—4 2 (0 2 O 一 0 3— 4 79 21 )l 09 0
紫 外 成 像 技 术在 电力设 备 局 部 放 电 探 测 中 的 应 用
崔吴杨 陈 , 琳 汤乃 云 唐 , , 忠 钱 ,
209 ; 0 0 0
婷
( .上海电力学院 计算机 与信 息工程学院 , 1 上海
GIS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及原理

GIS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及原理GIS(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是一种常用于电力系统中的高压设备,它采用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用于控制和隔离电力系统中的高压设备。
在GIS 设备中,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简称PD)是一种重要的故障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设备的绝缘性能是否正常。
本文将详细介绍GIS局部放电检测的方法及其原理。
1.GIS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GIS局部放电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超声波检测法:利用超声波在气体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检测局部放电产生的声波信号来实现局部放电的检测。
这种方法无需拆卸设备,能够在运行状态下进行检测,具有非侵入性和实时性的优势。
(2)电磁波检测法: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检测局部放电产生的电磁波信号来实现局部放电的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势,能够检测到较小的局部放电缺陷。
(3)紫外光检测法:利用紫外光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光辐射特性,通过检测紫外光信号来实现局部放电的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优势,可以检测到微弱的局部放电信号。
(4)红外热像检测法: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设备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分布,通过检测温度异常来实现局部放电的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在线、快速、大面积的局部放电检测。
(5)电流及电压检测法:通过测量设备上的电流和电压信号来检测局部放电。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实时监测,但对设备的侵入较大,需要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
(6)脉冲幅值检测法:利用局部放电产生的脉冲信号的幅值变化来检测局部放电。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势,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绝缘状态。
2.GIS局部放电检测原理局部放电是指电气设备中的绝缘缺陷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局部放电现象。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压应力作用下的击穿:当GIS设备中绝缘缺陷的电场强度超过断电场强度时,就会发生击穿放电,形成局部放电。
(2)暂态电容器作用:GIS设备中存在着许多构成暂态电容器的绝缘缺陷,当电压变化时,这些暂态电容器会发生充放电过程,形成局部放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检测法用于电气设备局部放电1.1概述随着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电力系统向大容量、超高压和特高压方向发展,对系统运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电力设备是组成电力系统的基本元件,其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电气设备绝缘材料多为有机材料,如矿物油,绝缘纸或各种有机合成材料,绝缘体各区域承受的电场一般是不均匀的,而电介质本身通常也是不均匀的,有的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绝缘体,如气体一固体复合绝缘、液体一固体复合绝缘以及固体一固体复合绝缘等。
有的虽是单一的材料,但是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会残留一些气泡或其他杂质,于是在绝缘体内部或表面就会出现某些区域的电场强度高于平均电场强度,或某些区域的击穿场强低于平均击穿场强,因此在某些区域就会先发生放电,而其他区域仍然保持绝缘特性,这就形成了局部放电。
在电场作用下,导体间绝缘仅部分区域被击穿的电气放电现象称为局部放电。
对于被气体包围的导体附近发生的局部放电,可称之为电晕。
局部放电可能发生在导体边缘,也可能发生在绝缘体的表面或内部,发生在表面的称为表面局部放电,发生在内部的称为内部局部放电。
实践证明局部放电是造成高压电气设备最终发生绝缘击穿的主要原因,故对电气设备局部放电的监测尤为重要。
局部放电对电气设备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由于放电产生的局部发热、带电粒子的撞击、化学活性生成物以及射线等因素对绝缘材料的损害。
虽然局部放电能量很小,但在运行电压作用下长期发展,最终会导致绝缘击穿,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甚至造成电力设备运行时出现故障造成供电中断,其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我国曾对110kV及以上的变压器统计表明,50%的事故是匝间绝缘事故;1971-1974年我国对170台6kV及以上的电机事故进行统计,发现绝缘事故占60%,对1984-1987年间的发电机事故调查表明,定子绕组绝缘击穿和相间短路占定子事故的48.4%。
面对电力系统口趋完善的保护措施,要求提高对设备的在监检测能力,对不同的电力设备制定出有效的测试及判断标准,在事故发展初期提出改善措施,以保证高压设备的运行安全,节约维修费用。
1. 2局部放电检测的常用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局部放电测量的方法很多,主要是根据放电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效应,通过测量局部放电所产生的电荷交换、能量的损耗、发射的电磁波、声音和光以及生成的新物质来表征部放电的状态。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脉冲电流法、色谱分析法、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介质损耗分析法、红外热像法、声测法[1-2]。
①脉冲电流法脉冲电流法是目前在局部放电测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放电电流脉冲信息含量丰富,可通过电流脉冲的统计特征和实际的波形来判定放电的严重程度,进而运用其他分析手段了解绝缘劣化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同时,该方法对于突变信号反应灵敏,易于定量,能准确及时地发现故障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 C专门对此方法制定了相关标准(IEC-60270)。
这种方法可以对放电量进行定量测量,灵敏度高。
但此种方法测量频率低、频带窄、信息量少、易受外界干扰噪声(f<l0MHz)影响,抗干扰能力差[3,4]②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用来分析油中溶解气体的成分和浓度,以判断局部放电的状态。
该方法简单、经济、有效,但检测周期长,不能反映突发性故障,不能定量分析。
③超高频(UHF)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超高频法检测频带可达300MHz-3GHz,由于检测信号频率很高,所以受外界干扰影响小,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超高频检测法的局限性在于系统成本高且难以实现放电量的直接核准,即放电量的准确标定。
④介质损耗分析法(DLA)由于亚辉光放电不产生放电脉冲信号,而亚辉光放电的脉冲上升沿时间太长,普通的脉冲电流法检测装置难以检测,介损法特别适用于测量低气压中存在的辉光或亚辉光放电。
但是该方法只能定性的检测局部放电是否发生,不能检测局部放电量的大小。
⑤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波长转换技术,即把红外辐射图像转换为可试图像的技术。
它是利用目标内有较大的温度梯度或背景与目标有较大热对比度的特点,使得低可视目标很容易在红外图像中看到。
对于复杂的绝缘结构,借助计算机辅助计算红外热像法可以得到一定的量化关系。
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以下环节制约着红外技术的效果: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光谱特性,目标和探测间的环境和距离影响探测系统的性能;大气中水汽、二氧化碳等各种气体分子导致各个大气窗口中传输的红外辐射也有相当大的衰减;对于电晕放电,如果看到红外图像时,电气设备放电已经很严重。
⑥声测法声测法可以对局部放电进行定位,检测设备可以远离设备安装,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强电磁场的干扰。
但局部放电声波的传播过程很复杂,传播过程中随频率的平方衰减,同时也难于进行定量分析。
1.3紫外光检测法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在局部放电的过程中除了伴随着电荷的转移和电能的损耗之外,还会产生发光现象,所产生的光辐射主要由粒子从激励状态回复到基态或低能级过程及正、负离子或正离子与电子的复合过程产生。
针对这一特性本文提出利用光辐射的光强来检测局放的状态,并对典型模型局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光强进行基础性研究。
紫外光检测法是利用光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的分析处理来反映局部部放电的强度。
由于光信号在检测的过程中可以与一次回路完全隔离,抗干扰能力较好,倍受研究人员的青睐;光检测法可用于绝缘外部局部放电的检测,研究表明,高达26%以上的电气故障都与绝缘材料外部缺陷有关。
同时随着光电传感器制造工艺口趋成熟,灵敏度高,体积小,为在线监测提供了可能[5]。
电力设备出现绝缘缺陷时,会产生电晕、闪络或电弧等不同形式的放电,此种放电的光谱多集中在紫外波段。
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分为紫外光功率检测法和紫外光成像检测法2大类。
1)紫外光功率检测法研究表明,紫外光辐射强度随着放电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通过检测局部放电产生的紫外光功率就能得到局放量的大小。
紫外光功率检测技术就是利用紫外探测器接收电力设备局放产生的紫外光信号,通过检测到的紫外光功率值计算电晕放电的能量值。
该种检测系统一般是由紫外光纤探头、紫外探测器和信号采集处理单元等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为了能探测到微弱光信号,光纤探头采用球状结构增加入射光通量,探测器采用紫外光电倍增管放大微弱信号。
为了对局放位置定位,可以在电力设备中布置多个紫外光纤探头形成局放检测矩阵,结合多个探头的不同检测结果,以确定局放位置。
宁波大学的童啸霄等人研究了电晕电流大小和紫外探测器响应的光脉冲数的关系[6],并通过电光传递函数定量表示二者的关系。
重庆大学的张占龙等人采用该种方法对变压器电晕放电进行实验研究[7],结果表明,该种方法检测放电点位置与实际的放电点最大误差为7.8%,可以快速定位放电位置和放电量,检测效果灵敏,适用于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具有较好的工程化应用价值。
图1 紫外光功率检测系统结构2)紫外光成像检测法紫外光成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该系统是由可见光和紫外光2个通道组成,局部放电产生的信号源通过紫外光束分离器分为2束,其中一束经过紫外滤光镜滤掉紫外光以外的光线进入紫外光镜头,在紫外相机中形成紫外图像;另一束信号经处理后进入可见光镜头,并在可见光相机中形成可见光图像。
之后采用特定的图像处理和融合方法,输出包含局部放电信号的图像,达到确定局部放电位置和强度的目的。
李艳鹏等人已将紫外成像仪应用于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中变压器的局放检测中[8],并检测到了外部电晕干扰,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实现了对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外部干扰的快速准确定位。
目前,紫外成像仪已有产品投入市场。
比如以色列OFIL工公司生产的Daycor II型的紫外成像仪,该设备采用日盲滤光器,实现白天检测电晕放电的目的。
南非CSIR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紫外太阳盲区,开发出CoroCAM紫外电晕检测系统,该仪器的波长响应范围在240--280nm,因而能探测出电晕产生的光波,可以用于电力变压器、输电线路等局部放电的检测。
图2 紫外光成像检测系统结构图3 紫外成像仪检测1000kV高压套管局放紫外光检测技术的优点是检测时不改变设备的运行状态,检测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检测结果形象直观,且易于数字化和智能化。
但是对于紫外光功率检测技术,只有电压超过电晕放电的临界值的局部放电才能被紫外探测器检测到,检测灵敏度低,不利于微弱信号的检测;紫外光成像仪容易受到温度、湿度、气压、观测距离等环境和仪器自身增益影响,导致紫外成像技术很难定量分析局部放电量。
1.3.1紫外检测法在国外发展状况对放电伴随产生的光信号研究,国外早在70年代后期就已开始,80年代则有按IEC112方法研究有机绝缘介质表面的光发射的论文的发表,90年代初,有人利用光电测量系统检测SF6绝缘系统的局部放电[9,10]。
目前,国外的研究重点主要在检测电晕放电的仪器开发。
南非CSIR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紫外太阳盲区,开发出CoroCAM紫外电晕检测系统,该仪器的波长响应范围在240-280nm之间,因而能探测出电晕产生的光波。
利用系统配备的集成模式可以进一步观察到设备放电区域的形状和大小[11,12,13](图4)。
图4绝缘了延面放电紫外成像特征Fig.4 UVimagingfeature ofchacreeping discharge CoroCAM系统可提供电晕处的图像,这一信息足以确定电晕发生的确切位置印可能的原因。
有活动的图像可以确定电晕的特性,放电的危害程度和认定问题的类型,弥补了红外热成像仪和望远镜的不足,为高压设备外绝缘放电提供了一个综合的检测结果[14,15]。
表1给出了几种典型放电的图例说明。
表1.1典型放电图例说明Table 1.1 Key tosymble of typical discharge目前国际上已有多家电力公司将紫外电晕成像仪应用于输电线路、电力设备和发电机线圈表面放电的检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美国EPR工牵头多家电力公司共同就紫外成像仪检测架空线电晕放电进行了为期3年的检测研究,通过试验室模拟和大量的现场实测经验,编写了一份架空线电晕现象的正确评估检测导则。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使用紫外成像仪检测输电线路,有以下显著优点:①使用紫外成像仪检测时,可以做到不停电、不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从而监测设备在运行状态下的真实状态信息。
②由于紫外检测基于探测对象自身发射的紫外线,不需另备辅助信号源和各种检测装置。
因此,此种检测方法手段单一、操作方便。
③能够比较迅速、形象、直观地显示出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有无故障,以及比较明确给出故障的属性、部位和严重程度。
④与传统人工徒步观测和登杆塔检测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又可以不受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