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发展目标,农业政策)

《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发展目标,农业政策)》xx年xx月xx日•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研究•四川省农业政策研究•乡村振兴案例分析•农业政策案例分析目录01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研究乡村振兴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重要性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差距较大,农民增收困难,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善,乡村振兴任务十分艰巨。
紧迫性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内部环境分析四川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流失、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外部环境分析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同时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川省乡村振兴的内外环境分析到2035年,四川省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战略规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引领,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发展目标四川省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VS02四川省农业政策研究农业政策定义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农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和规范,是政府干预农业发展的措施和手段。
农业政策目标农业政策的目标是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政策内容农业政策包括土地政策、生产政策、市场政策、科技政策、农村社会发展政策等。
农业政策概述四川省农业政策现状及问题分析农业政策现状四川省历来重视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米袋子”工程、“菜篮子”工程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4年四川省凉山州高考政治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四川省凉山州高考政治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文科综合思想政治部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本卷共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四幅图描述了税率(S)、银行利率(L)、国债(G)财政支出(C)对一国物价总体水平(P)的影响。
通货膨胀时,国家往往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抑制经济过热。
能正确反映这一政策意图的图示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 、2014 年2月,某政协委员在州政协会议上分析了西昌大气污染形成原因,提出了一些治理污染的建议。
下列建议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①加大对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宣传力度②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调动群众参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③增加财政扶持力度,对企业达标技改和治理进行补贴④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强化对重点大气污染企业的治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抓公平自然要从经济着手。
因此,体现经济收入的就业问题就成了改革首当其冲的“革命”对象。
解决就业问题必须①健全促进就业创业的机制,营造良好就业环境②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③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让人民共享改革红利④规范用人制度,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 、2013年11月25 日,李克强总理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亲自推销中国高铁。
高铁外交是中国的一张名片,通过高铁外交,中国制造高调亮相海外。
这①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客现需要②能发挥外资对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③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④能够确保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 、今年初一上午,解放军两架苏30战机前往东海拦截闯中国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
日本趁此妙作所谓南海防空识别区,我国外交部回应称: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完全有权根据自身面临的空中安全形势,采取包括划设防空识别区在内的任何措施,维护国家安全,任何人都不能说三道四。
四川农村农业改革实施方案

四川农村农业改革实施方案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四川省农村农业改革迫在眉睫。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我们将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提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承包制度,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力度,优化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投入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农村电网等,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七、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业的金融支持,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产品,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难题,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八、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有机化,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我们有信心推动四川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的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
2020届高考人教版本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4小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
1.“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 .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 .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低生育率陷阱是指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总和生育率为1.5,即每个妇女生育1.5个孩子)以下,由于价值观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生育率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能逆转。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和生育率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2.我国的生育率现状将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 A . 社会抚养压力减轻 B . 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C .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D . 就业压力增大3.下图是“我国某省自1949年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对图中人口自然增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Ⅲ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Ⅲ阶段人口数量B . Ⅲ阶段人口数量持续下降C . Ⅲ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老龄化D . 各阶段均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下列各题。
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 . 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C . 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 .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下列各题。
5.关于外来常住人口的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B . 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C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D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发展目标,农业政策)

一、四川省农业发展概况总体概况:四川地处西南内陆,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5.1%,居第五位。
境内东部为盆地,西南为山地,西部为高山峡谷高原,平坝占7.84%,丘陵占10.06%,高原占32.08%,山地占49.44%,水面占0.58%。
2012年末,四川总人口909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85.3万人,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4410个乡(镇)。
全年肉猪出栏6579.1万头,比上年下降5.0%;牛出栏267.3万头,下降0.5%;羊出栏1780.4万只,增长1.4%;家禽出栏65259.8万只,下降3.7%。
猪肉产量下降4.5%,牛肉产量增长2.7%,羊肉产量增长1.3%。
禽蛋产量下降2.4%,牛奶产量增长1.5%。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54.6万公顷。
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769.9万公顷。
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64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9个。
年末森林覆盖率38.03%,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水产品产量154.4万吨,增长6.2%。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87.6万公顷。
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7万公顷,累计945.7万公顷。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530万千瓦,新增80万千瓦。
全年农村用电量189.4亿千瓦小时,增长3.4%。
二、四川省农业政策政策制定在我国国家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时制宜的农业政策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家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有一个目标,针对大的方针各个省市自治区因自身条件而异,制定合理的政策。
从自身出发,结合中央总体规划以及中央指导指示意见,建立各个层面的完善政策发展总规原则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引导传统农户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紧密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李洁;曹燕;全津莹;郎伯涛;陈虹;雷波【摘要】为了了解“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的基本状况,对《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期刊概览2014》上所列的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的类别、年份、地区、主办单位、联合办刊和刊期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13类189种核心期刊中综合性农业类期刊占比最高,占12.17%,1980年-1989年期间创办的农业核心期刊最多,占41.80%.189种核心期刊中,有63种核心期刊主办单位位于北京市,主办单位是研究院所、各类学会和高等学校的核心期刊最多,另外,50.26%的农业核心期刊是双月刊,35.98%是月刊.【期刊名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年(卷),期】2016(028)002【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农业核心期刊;主办单位;刊期【作者】李洁;曹燕;全津莹;郎伯涛;陈虹;雷波【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与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情报分会、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联合成立“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课题组”,于2014年再次开展全国农业类科技期刊评价,对参评期刊的分类、指标的选取、权重的确定、结果的分析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研究与讨论,最终确定了“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名单,遴选出13个专业类别189种核心期刊[1]。
对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了解并掌握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基本状况及引导其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
该调查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14》。
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四川省农业概况

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四川省农业概况
一、中国重要的粮油基地
四川的粮食产量历来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左右。
2021年,四川全年粮食总产量3409.2万吨,列全国第3位,西部第1位,占全国的6.6,西部的23.9;油料产量232.3
万吨,列全国第5位,西部第1位。
二、全国畜牧业生产大省
养猪业是四川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生猪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出栏数、猪肉产量及省
际猪肉贸易量,均占全国10%左右。
2021年生猪出栏8764.3万头,猪肉产量652.4万吨,列全国第1位,西部第1位。
猪牛羊肉产量739.7万吨,列全国第2位,西部第1位。
三、经济作物和中药材之乡
四川经济作物油菜籽、甘蔗、茶叶、柑橘、蚕丝产量居全国前列;银耳、生漆、毛竹
等产品享誉各国;林副产品油桐、生漆产量分居全国第一、二位;还盛产白蜡、棕片、竹类、木耳、黄花、花椒等。
四川又就是“中药材之乡”,中药材驰名中外,中药材产量占到全国的1/100大宗药
材存有贝母、虫草、天麻、黄连、川芎、麝香等40种以上。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近年来,无论是流行歌曲唱响后,还是动画片和电视剧走红后,各大网站都会竞相推出以流行歌曲或电视主题曲为内容的铃音下载。
歌迷和影视迷花上几元钱,就可获得一首喜爱的铃声。
这里下载的铃声是()A.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B.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C.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提供给别人使用 D.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2.“以价格打开市场,以质量扩大份额。
”这一企业经营战略主要体现了()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B.质量是企业的生命C.商品的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D.价格低就可以打开市场3.“货币没有臭味,无论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又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
”材料中说明货币的“两个方面代表”的内涵是指()A.货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B.货币的本质与产生C.金属货币与纸币 D.货币的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职能4、央行将于2016年1月16日发行2016年猴年贺岁普通纪念币一枚。
此次发行依旧采取预约方式,首批每人限兑5枚。
对这里的纪念币认识正确的是()①能收藏,但不能在市场流通②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能收藏,也能在市场流通④其本身有价值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5、2015年春季,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专项行动,打击假冒伪劣农资,防止农民因买到假冒伪劣农资而贻误生产和利益受损,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这说明()A.市场上的农资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B.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C.没有合格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具有价值D.假冒伪劣商品耗费劳动少不能成为商品6.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下列关于纸币说法正确的是()①在一定时期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②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你认为在正常条件下,下列各图的关系表述得正确的个数有________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
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183个县(市、区),2463个乡,1927个镇,47399个村。
全省常住人口814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371.3万人,城镇人口3768.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据公安厅统计,全省户籍人口9159.08人,其中农业户籍总户数2071.9万户,农业户籍人口6465.12人,占户籍人口的70.6%。
有56个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
民族自治地区面积达3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7%。
一、农业地理和资源(一)农业地理分布四川省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北连青海、甘肃、陕西。
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
其中,平原占5.3%,丘陵占12.9%,山地占77%,高原占4.7%;水域占18.5%。
平原以成都平原为主;丘陵以东中部最广,海拔在250~750米之间,由岷江等河流冲积物堆积而成,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山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边缘及川西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高原以川西北地区最集中,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
(二)农业气候条件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雨量多,日照少,年均气温17.0℃,无霜期250~340天;年降雨量1079.7毫米,年日照时数968.6小时,为全国最低值区之一。
川西南山地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年均气温16.0℃,无霜期200~300天;年降雨量1000.5毫米;年日照时数2046.2小时。
其中攀枝花一带被称为长江上游的“金三角”、“聚宝盆”,年平均气温20.9℃,可满足一年三熟,与南亚热带水平接近;盛产粮、蔗和亚热带水果,是全国的芒果、石榴、葡萄生产最适宜地区。
西部高山峡谷高原冬寒夏凉,水热不足,但日照充足,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年均气温9.1℃,无霜期20~100天;年平均降水量1674多亿立方米,年降雨量704.1毫米;年日照时数1935.0小时,超出盆地966.4小时。
(三)农业土地资源全省辖区总面积72917.45万亩(48.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5.06%,位居全国第5位。
全省有耕地面积5988.8万亩,占辖区总面积的8.2%(国土资源厅数据为:全省耕地面积10102.60万亩,占辖区面积的13.85%)。
全省宜农未利用地23.09万公顷(346.35万亩),可开发为耕地的15.69万公顷(235.35万亩)。
其他草地1896.85万亩,裸地3006.34万亩,沙地13.31万亩,沼泽地1012.09万亩。
复种指数242%。
难利用地有6943.13万亩。
主要特点:一是人地矛盾突出。
全省户籍人口人均耕地0.66亩,常住人口人均耕地0.74亩,农业户籍人口人均耕地0.92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482.9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4.8%(按国土资源厅耕地数据计算)。
二是林地、草地面积大。
林地和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62.3%,并集中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
三是山地面积大。
丘陵山地占89.9%,平原占5.3%。
四是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宜农未利用地仅有346.35万亩,可开发为耕地的仅有235.35万亩。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5%,占全省辖区面积的25%,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四)主要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有禾谷类、豆类、薯类三大类。
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甘蔗、蚕桑、水果、茶叶、蔬菜、烟叶、麻类、花卉、药材和经济林木等。
(五)林业及植被四川省是全国五大林区之一。
高等植物有1万余种,约占全国1/3,居第二位;脊椎动物1180余种,占全国的40%以上,是我国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生物基因库。
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1种,占全国保护植物总数21.8%。
各类野生经济植物55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4600余种,居全国第二位;油脂植物300余种;芳香油植物200种以上,占全国总数的81.5%,居全国第一位。
现有林地面积3.6亿亩,其中森林面积2.61亿亩。
年末森林覆盖率35.8%,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活立木蓄积17.9亿立方米(2013年底),森林蓄积17.13亿立方米。
退耕地还林面积1336.4万亩。
经济林面积3806万亩,竹林面积1719万亩。
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123个,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51个(2014年新建国家级1个)。
森林公园123个,其中国家级33个、省级58个(2014年新建国家级3个、省级3个)。
湿地公园33个,其中国家级(含试点)20个(2014年新建6个)。
国家森林城市6个,省级森林城市8个(2014年分别新建1个、4个)。
全国绿化模范县15个,省级绿化模范县56个(2014年新建省级8个)。
(六)畜禽资源四川省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全省有畜禽地方品种57个,其中进入省级保护名录38个;天然草场3.13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2.65 亿亩,主要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
盆地以饲养猪、牛、小家畜家禽为主,高原高山地区以饲养牦牛、绵羊为主。
(七)渔业资源四川省水面可养殖面积352万亩,已养殖面积299万亩。
有湖泊、水库等宜渔水面154 万亩;宜渔稻田975 万亩。
集约化养鱼技术在全国内陆省份属领先水平,稻田养鱼、水库养鱼单产居全国第一。
(八)水资源及水利设施四川省水资源总量2616亿立方米,其中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资源占全省的72%。
水域总面积896万亩,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68条。
可养殖面积358万亩。
全省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23万处,其中水库7706座(大型9座,中型120座,小型7577座),蓄引提水能力332亿立方米(其中水库总库容160亿立方米)。
有效灌溉农田面积累计达到4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0%(按国土资源厅耕地数据计算)(????去年数据:有效灌溉农田面积累计达到4217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7%)。
年实际供水量达到199亿立方米(未含发电供水量)。
地方电力装机容量1055万千瓦,年发电量428亿千瓦时。
二、农村经济2014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始终坚持“两个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扎实开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力打响扶贫开发攻坚战,保持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好势头。
全省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888.1亿元,比上年4.0%。
农林牧渔增加值3594.2亿元,比上年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3%。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201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03 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减少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
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3571元,增长7.5%;工资性收入4016元,增长13.4%;转移性收入964元,增长16.3%;财产性收入252元,增长24.7%。
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排位保持在第21位。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2%。
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7:1。
(二)农业生产稳步增产增收1.农业生产。
2014年,全省农业产值3078.6亿元,比上年3.9%。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701.1万亩,产量3374.9万吨(675亿斤),比上年减少0.4%,单产696斤/亩。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987.7万亩,产量1526.5万吨、比上年减少1.5%,单产1022斤/亩;小麦播种面积1756万亩,产量423.2万吨、比上年增长0.5 %,单产482斤/亩;玉米播种面积2071.8万亩,产量751.9万吨、比上年减少1.4%,单产726斤/亩;红薯播种面积710.5 万亩,产量202.5万吨,比上年增长1.91 %,单产570 斤/亩;洋芋播种面积1183.8万亩,产量292万吨,比上年增长3.91 %,单产493.4斤/亩。
油料播种面积1927.9万亩,比上年增长1.6%,产量300.8万吨,比上年增加10.3万吨、增长3.6%,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525万亩,产量233.1万吨,比上年增长4.1%。
蔬菜播种面积1973.2万亩,增长3.1%,产量4069.3万吨,比上年增长4.1%;茶叶产量23.4万吨,比上年增长6.3 %;水果产量759.7万吨,比上年增长5.7%;烟叶产量22.5 万吨,比上年减少10.5 %;棉花产量1.2万吨,比上年减少4.8%;麻类产量22.5万吨,比上年减少10.5%;甘蔗产量55.7万吨,比上年减少2.3%;药材播种面积162.1万亩,比上年增长3.8%,产量42.3万吨,比上年增长4.7%。
2. 畜牧业养殖。
2014年,畜牧业产值23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9%。
全省肉类(猪、牛、羊、禽)总产量683.3 万吨,比上年增长3.2 %,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77.2%。
生猪出栏7445万头,比上年增长1.8%;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外销量均居全国第1位。
全省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羊、禽肉产量分别为33.4万吨、25.3万吨、97.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3% 、3.3% 、1.9%。
牛出栏278.7 万头,增长5.3 %;羊出栏1632.7万只,增长3.1 %,家禽出栏64667.6 万只,增长1.4%。
禽蛋产量145.3万吨,比上年增长0.1%;牛奶产量70.8万吨,比上年增长0.3 %;(???)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面达到65%。
3.林业和水产业。
全年林业产值2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033元,比上年增长18.7%。
其中,林业生态旅游产值5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渔业经济总产值323.8亿元,比上年7.8 %。
渔业产值192.4亿元,比上年5.4%。
水产养殖面积299万亩,比上年增长1.34%;水产品产量132.6万吨,比上年增长5.2%。
4.农产品加工业。
全省368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22.08亿元,同比增长8.3%。
完成销售产值9507.86亿元,同比增长7.96%,产销率为96.8%。
全省2117家规模以上饮料食品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621.18亿元,同比增长8.4%。
实现销售产值6376.4亿元,同比增长8.03%,产销率为96.3%。
从重点监测的产品产量上来看,全年增长幅度较大的有大米615.6万吨,累计增长18.9%;膨化食品2.8万吨,累计增长28.3%;糖果11.2万吨,累计增长24.4%;速冻食品9.7万吨,累计增长24.4%;味精(谷氨酸钠)3.5万吨,累计增长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