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4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经济学基础4答案

四一、名词解释1.边际成本:是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2.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敏感程度。
通常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比值,即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
3.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total utility)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4.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无差异曲线符合这样一个要求:如果听任消费者对曲线上的点作选择,那么,所有的点对他都是同样可取的,因为任一点所代表的组合给他所带来的满足都是无差异的。
5. 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是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占有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二、选择题CCBBC BDDCC DAACB AACAC三、简答题1.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办法?对旅游产品呢?为什么?对农产品提价,对旅游产品降价。
因为农产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会使需求数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提高的幅度,可以使总收入增加。
旅游产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会使总收益增加。
2.成本既定产量最大化,产量既定成本最小化四、论述题(20分)李先生经营一家炸鸡店,每块炸鸡的平均成本为10元。
如果售价为每块12元,每块炸鸡可赚2元。
如果售价为每块10元,不赔不赚,我们称为收支相抵。
尽管利润为零,但可得会计利润。
若每块售价降到8元。
微观经济学练习与思考的参考答案第4章 生产论

第4章生产论【练习及思考】参考答案要点1.填空题(1)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呈现出先上升,而后达到最大值以后,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其中,边际产量最先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下降并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相交。
(2)边际产量的变化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一般经历两个阶段,即递增和递减两个阶段。
(3)按照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搭配情况可将那生产函数分为两种类型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
2.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中,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2)(×)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中,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MP>AP的第一阶段。
3)(√)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4)(×)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5)(×)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
6)(×)等产量曲线表示的是用同样数量劳动和资本生产不同的产量。
7)(√)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
8)(×)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9)(√)在生产的第Ⅱ阶段,AP是递减的。
3.选择题1)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C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B.只要MP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D.只要MP减少,AP 也一定减少3)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ABD)。
LK=w/rL/MP k=w/r4)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产量肯定是(A )。
5)若横轴代表劳动,纵轴表示资本,且劳动的价格为w,资本的价格为r,则等成本线的斜率为(C )。
6)当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连续增加时(CD )。
7)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20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8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B)。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解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解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1.1 知识要点本章的目的是引领初学者走进经济科学的殿堂,并解释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经济思维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弄清的问题。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对这门学科有个整体、框架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现象加深理解和认识。
1、经济学的产生源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导致人们把资源用在一种用途时会有机会成本,人们在理性人的原则下权衡成本和收益做出经济选择。
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科学就是经济学。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
(2)机会成本:某种资源用于一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经济活动而创造的最大价值。
(3)理性人假定: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行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
2、资源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解决方式。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 (1)计划经济制度,即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2)市场经济制度,即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3)混合经济制度,即计划与市场有不同程度结合的制度。
3、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规范分析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最优化与均衡分析。
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的。
(3)边际分析:指增加最后一单位自变量时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量。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04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三、练习题(一)填空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的消费中,对于这一规律可以用和两个理由来解释。
答案: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2.顾客买一件衣服,愿意购买原价180元的款式,但是付款时发现商家做活动打折优惠至160元,那么我们把那20元称作。
答案:消费者剩余提示:消费者心理宁愿付出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
3.效用是人们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一般来讲效用具有和的特征。
答案:满足感相对性主观性提示:效用是人主观上对某种物品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4.消费者的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
答案:偏好提示:偏好是人们在购买一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对商品或服务的排序选择。
5.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
答案:上升达到最大下降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先越来越慢地递增后递减。
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
答案:满足感的增量提示:这种增量可以是正数也可以为负数。
7.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
答案:消费者剩余8.在劳动供给决策中,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答案:增加减少提示: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收入效应是指收入的增加引起人们对劳动闲暇的增加,从而引起劳动供给的减少。
9.在消费与储蓄决策中,决定消费者储蓄决策的是。
答案:利率提示:消费者是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定储蓄或消费的,如果银行利率足够高,那么消费者会选择储蓄; 如果消费者认为银行利率低于资金的时间价值,那么就会选择消费。
10.在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时,家庭投资决策取决于一项投资的。
答案:未来收益率提示:消费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收益,所以家庭投资决策最终取决于一项投资的未来收益率。
经济学基础第4章 生产理论

MP>0, TP↑
MP=0, TP最大
A
MP<0, TP↓
E
F
如果连续增加生产
AP
要素,在总产量达
O
L1 L2 L3
L MP
到最大时,边际产 量曲线与横轴相交
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AP, AP↑ 当MP<AP, AP↓ MP=AP, 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边学边练:以下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
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原因
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 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
对于不同的产品生产,短期和长期的界限规定是 不同的。如:变动一个大型炼油厂的规模可能需 要三年,变动一个豆腐作坊的规模只需要一个月。
注意:本节中考察的一种生产要素可变的生产 函数,是在分析短期生产理论。
第二节 短期生产理论
总产量、平均产量
2
和边际产量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TP(Total Product) :投入一定量的劳动所生
经济管理系 喻文丹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一节 厂商、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理论 第三节 长期生产理论 第四节 规模报酬
案例导入
土地施肥越多越好吗?
思考:这其中反映了什么经济学原理?
第一节 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
1 厂商 2 生产要素 3 生产函数
一、厂商
1、厂商根据一定的目标为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
三、生产函数
柯布 —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该公式可判断规模报酬
当 L、K 都成倍数(λ)增长,K K L L
A(L) (K ) ( AL K )
● 当 α+β>1 时,规模报酬递增;
经济学基础 4-5章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世界上的资源绝大部分是( )P55A.自然资源B.自由资源C.经济资源D.社会资源C2. 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主要是用( )来衡量的。
P55 A.矿产资源 B.自然资源 C.经济资源 D.社会资源 C3、不属于经济资源的是()P55 A、自然资源B、人力资源C、人工制造的生产设备D、自由资源 D4. 决定一国经济持续发展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P55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生产设备 D.吸引外资 B 5.任何社会都面临着资源配置问题,这是因为资源具有( )P55 A.稀缺性 B.多用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A 6. 社会经济中的众多矛盾主要源于资源的( )P55 A.相对性 B.绝对性 C.多用性 D.稀缺性 D 7.市场规则是( )P55(09.10) A.人为制定的 B.客观存在的 C.可有可无的 D.应该废除的 BC 910 C11 B12131516 D17.A18 C19 D2021 A22124567、两种产品的组合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表示在既定技术和资源的条件下是不仅可以实现,而且是有效率的8.市场经济是在各种经济主体分散决策的基础上,通过供求决定的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和体制。
P59(10.1)市场价格信号9、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市场性、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和。
P60 法治性10、市场经济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市场阶段和。
P60 现代市场经济阶段11、现代市场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就是国家或政府干预代替了原来的。
P60 国家和政府不干预12.市场经济的属性为,它不是哪种社会制度的专利。
P61(09.10)中性三、名词:1、资源P55 2、资源配置P55 3、生产可能性曲线P56 4、机会成本P57 5、市场经济P59四、简答论述题:1.计划配置资源方式有哪些弊端?P572.为什么说市场是一种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P58 3.简述市场经济的功能?P594.简述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P59 5. 简述市场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经济学基础第4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
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C。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的下降;D。
边际产量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C.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3.对于生产函数Q=f(L,K)成本方程C=P L L+P K K 来说,在最优生产组合点上,()。
A.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B.MRTS LK=P L/P KC.MP L /P L= MP K/P K D.以上说法都对4.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D )。
A.产出增加10%B.产出减少10%C.产出的增加大于10% D.产出的增加小于10%5、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6、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 D )A。
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7、生产函数衡量了( )A.投入品价格对厂商产出水平的影响; B.给定一定量的投入所得到的产出水平;C.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的最优产出水平; D.以上都是。
8、一个厂商在长期中可以完成下列哪些调整()A。
采用新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节约生产线上30%的劳动力;B。
雇用三班倒的员工,增员扩容;C. 中层管理者实行成本节约法;D. 以上措施在长期内都可行.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技术既定;B.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同时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A和C.10、等产量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了()A.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组合比例是固定不变的;B.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生产相同产量的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D.为生产相同产量,成本支出是相同的。
《经济学基础应用》 第四章课后答案[4页]
![《经济学基础应用》 第四章课后答案[4页]](https://img.taocdn.com/s3/m/d96f741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f.png)
第四章课后答案:一、名词解释1、【解析】(1)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2)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
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2、【解析】(1)边际成本有短期边际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两个概念。
短期边际成本就是在短期内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或者说边际成本就是由一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
边际成本即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也是总可变成本曲线的斜率。
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成本曲线为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2)长期边际成本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
长期边际成本为长期总成本曲线的斜率,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3、【解析】(1)可变成本指在短期内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成本,是与不变成本相对应的概念。
厂商没有生产时,可变成本为零。
随着产量增加,可变成本会相应地增加,这一过程受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开始时产量增加,可变成本的增加幅度可能较大,因为各生产要素组合可能不一定有效率;随着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生产要素组合的效率得到发挥,可变成本增加幅度变缓;最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会使它增加较快。
(2)可变成本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生产工人的工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投入品价格对厂商产出水平的影响; C.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的最优产出水平; 8、一个厂商在长期中可以完成下列哪些调整(B. 给定一定量的投入所得到的产出水平; D .以上都是。
)A. 采用新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节约生产线上 30%的劳动力;B. 雇用三班倒的员工,增员扩容;、选择题 第四章 思考与练习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B ) 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C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下降,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的下降; 其中边D.边际产量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B. 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C.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D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3.对于生产函数 Q=f ( L , K )成本方程 C=RL+F K K 来说,在最优生产组合点上, ( )。
A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B . MRTS.K =P L /P K C. MP L /P L = MP K /P K D .以上说法都对 4.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 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D )。
A .产出增加10% B .产出减少10% C.产出的增加大于 10%D .产出的增加小于 10%5、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C ) A.生产要素Y 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 的价格下降了;6、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 B.生产要素X 的价格上升了; D.生产要素Y 的价格下降了。
D )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7、生产函数衡量了()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C. 中层管理者实行成本节约法;D. 以上措施在长期内都可行。
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 •生产技术既定;B.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 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同时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 A和C.10、等产量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了()A .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组合比例是固定不变的;B. 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 生产相同产量的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D. 为生产相同产量,成本支出是相同的。
11、一条等成本线描述了()A. 不同产出价格下的产量;B.投入品价格变动时成本相同的两种投入品的数量;C•给定支出水平下企业能够采购的两种投入品的组合; D.对企业具有同等效用的投入组合。
12. 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 边际产量大于零;B.边际产量等于零;C.边际产量小于零;D.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13.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的相交点是在()A .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B.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C.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D.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14. 某企业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A.显成本;B.隐成本;C.经济利润D.会计成本15. 固定成本是指:()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D、厂商的可变投入16. 下列项目中可称为可变成本的是:()A、管理人员的工资B、生产工人的工资17.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可变成本 ( )A 、先减少后增加B 、先增加后减少C 按一定的固定比率在增加D.按一定的固定比率在减少18.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19 .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A .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C. 以递减的速率上升;20.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 、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C 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判断题1、随着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同时下降。
错误:边际产量先于平均产量下降)2、 生产要素的价格一旦确定,等成本线的斜率也随之确定。
V3、 等产量线的形状取决于技术水平。
V4、 边际技术替代率为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其值为负。
V5、 不变生产要素指在短期内不会随产出变化的投入。
V6、 如果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不成立,则世界粮食的产出可以在花盆中进行。
V7、 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说明应用于生产的成本增加了。
V8、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说明要保持原有的产出水平不变,应当减少成本开支。
9、 从原点出发,与总成本曲线相切的这一点的平均成本最小。
V10、 长期中所有成本都是可变成本。
V 三、问题与应用1、设某厂商品总产量函数为 TP L =72L+15L 2- L 3 求:⑴ 当L=7时,边际产量 MP L 是多少(2) L 的投入量为多大时,边际产量 MP L 将开始递减 解: (1) TP L =72L+ 15L 2- L 3A 、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 、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 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STC 曲线()B .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B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对TP L求导便可得MP L U72+30L-3L2 ,所以当L=7时,MP L=72+30X 7-3X 72 =135(2)边际产量MP L达到最大之后开始递减,MP L最大时,其一阶导数为零,所以(MP L)' =30-6L=0, L=52、某企业以变动要素L生产产品X,短期生产函数为Q=12L+6L2-0.1L3,求:(1)AP L最大时,需雇用多少工人(2)MP L最大时,需雇用多少工人解⑴由Q=12L+6L2-0.1L3得Q 12L+6L2-0.1L32AP L二= 12+6L -0.1LL LAP L' 6 o.2L 0,L 30dQ 2MP L = 一=12+12L -0.3L(2) L dLMP L' 12 O.6L 0,L 203、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劳动为唯一可变要素,固定成本既定。
短期生产函数Q=- 0.1 L3 +6L2 +12L。
求:(1)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2)企业雇用工人的合理范围是多少(3)若已知劳动的价格为W=480,产品Q的价格为40,则当利润最大时,企业生产多少产品Q 解(1)平均产量AP=TP/L= - 0.1 L2 +6L +12边际产量MP=(TP)' = - 0.3 L2 +12L +12(2) 企业应在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为正的生产阶段组织生产,因此雇用工人的数量也应在dAP此范围L V 0, MP>0内。
dLdAP对AP L求导,得L = - 0.2 L +6=0。
即L=30dL当L=30时,AP L取得最大值,L > 30, AP L开始递减。
令MP L= - 0.3 L2 +12L +12=0, 得L=所以,企业雇用工人的合理范围为30W L W 41(3) 利润n =PQ-WL=40(- 0.1 L3 +6L2 +12L)-480L=-4 L3 +240L2 +480L-480L当L=40时,n” V 0,所以L=40利润n 最大。
此时,产量 Q= X 40 3+6 X 40 2 +12 X 40 =36804.某企业使用劳动 L 和资本K 进行生产,长期生产函数为 Q=20L+-0.5L ,每期总成本TC=2200元, 要素价格w=20元,r=50元。
求企业最大产量以及 L 和K 的投入量。
解: Q=20L+-0.5LTC=2200元, w=20 元,r=50 元MP L =dQ/dL=20-L, MP K =dQ/dL=65-K由 MP L /MP K =W /「 得(20-L )/(65-K )=20/ 50 即 2K-5L=30 ①由 Lw+Kr=2200 得 20L+50K=2200 ②由①②得,L=10, K=40Q 最大产量=20L+-0.5L=20 X 10+65 XXX 40 X 40 =19506•在计算机集成块的生产过程中,劳动的边际产出为每小时 50块,此时劳动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1/4。
资本的边际产出为多少MP k =50X 4=200(块)&总产量与边际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如何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一种生产要素 的合理投入区间解:根据公式 MRTS LKMP LMP K4 MP K答:1、总产量,是指投入一定数量生产要素所获得的产出量的总和。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若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到达一定点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
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下: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
但在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它们就分别递减了。
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
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2、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I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表示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得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川阶段经营,因为在这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
同样,厂商也不会在资本的第I、川阶段经营,因此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n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得要素的最优组合。
厂商将在生产第n阶段,由MP L/P L=MP K/P K决定的事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点上进行生产。